也许东风洗地没有想想的那么大的威力……两伊战争的飞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34:27
  说起“飞毛腿”导弹,相信关注国际时事的读者都不会陌生,这种由苏联研制于冷战时期的导弹因技术相对简单、可机动灵活部署而被许多国家引进,甚至成为许多场局部战争中经常出现的“明星武器”。不过,要说到真正让“飞毛腿”名声大噪的实战案例,就不得不提到30余年前的两伊战争。正是那场战争中独特的“ 导弹袭城战 ”改变了人们对弹道导弹运用的看法。
  “凶器”找到用武之地
  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原本是苏联用于武装方面军(集团军)预备队的“撒手锏”,主要用于携带战术核弹,打击敌方战役纵深的高价值目标。很显然,这是一种在冷战思维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凶器”。可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武库限制了这类武器的使用,于是在美苏两国间难有用武之地的“飞毛腿”摇身一变成了许多小国冲突的“斗殴工具”。
  1973年10月,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向占领其大片土地的以色列开战。由于以色列拥有远胜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埃及和叙利亚使用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纵深目标。
  尽管“飞毛腿”的“首秀”未取得多少战果,但让许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空军的国家看到了弥补空中打击能力缺陷的“捷径”,其中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就对此深信不疑。1974年后,伊拉克用美元从苏联购买了大约20辆至36辆9P117导弹发射车和数量不明的“飞毛腿”导弹,组建了第224导弹旅。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趁邻国伊朗陷入内乱,悍然挑起两伊战争,企图夺占阿拉伯河右岸的伊朗领土。战争初起时,装备“飞毛腿”的伊拉克第224导弹旅因导弹射程不够,没有参加第一轮打击伊朗纵深目标的行动。然而,随着伊拉克空军被伊朗的美制战机和“霍克”防空导弹打残,且战线被伊朗军队推进到伊拉克本土,伊拉克第224导弹旅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对伊朗前线军事目标和边境城镇展开轰击。
  “导弹发射”很费时间
  当时,“飞毛腿”导弹的发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七步。
  第一步是将导弹主体和弹头等组件从仓库运到导弹旅技术营,经过简单准备后再送入初步组装区。
  第二步是将弹头装入导弹,并装填推进剂和氧化剂,导弹旅同时进入发射阵地准备作战。
  第三步是用起重机将导弹从半拖车转移到9P117发射车上(大概需要45分钟),与此同时,VAZ-452勘测车对发射现场进行勘测,发射指挥车也进入现场指定位置。
  第四步,9P117发射车进入发射场地,考虑到导航的安装位置,9P117通常设置为发射方向右偏45度,为确保精度,发射人员要掌握不低于6万米高空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导弹旅的气象组会发射高空探测气球采集气象数据,并传送到相隔数公里的9S436发射指挥车上,由指挥车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发射参数后将数据传送给导弹发射车。
  第五步就是开始安装导弹。工作人员将车后方的千斤顶放低,同时向导弹发动机的涡轮泵里注入液体燃料,检测导弹电池。由于导弹发射需要在绝对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所以需要使用经纬瞄准仪和陀螺校准仪,整个安装过程约需3分钟,完毕后安装架被收回发射车顶。
  第六步是精确校准工作。工作人员将8V117发射控制盒放置在导弹附近的某个安全位置上,这样整个导弹的检测安装工作结束,工作人员撤离发射车,指挥官通知总部一切就绪,可以进行发射。
  第七步,导弹发射前,一旦导弹电池被接通,导弹内部的陀螺仪开始加速旋转,导弹就必须在15分钟内发射。按照设计,“飞毛腿”导弹的射程为50公里至300公里,飞行时间为165秒至313秒。
  萨达姆遭“导弹洗礼”
  由于“飞毛腿”的打击精度有限(毕竟其设计之初是一种核武载具,在使用核弹头的情况下,哪怕偏离数百米一样可以毁灭目标),伊拉克人干脆把导弹瞄准范围较大的伊朗城市,反正只要炸中建筑物就算成功,结果导致伊朗平民的严重伤亡。
  伊朗方面迅速作出回应。1985年3月12日凌晨,伊朗向伊拉克东北部城市基尔库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挑起第一轮大规模“ 导弹袭城战 ”。那么,伊朗的“飞毛腿”导弹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原来,利比亚狂人卡扎菲曾在1982年秘密向伊朗革命卫队提供了2辆9P117发射车和大约20枚“飞毛腿”导弹。
  1985年6月,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至少13枚“飞毛腿”导弹。伊拉克则向伊朗的两座城市(迪兹富勒和巴赫塔兰)发射“飞毛腿”导弹。伊朗对巴格达的导弹袭击使萨达姆极为愤怒,因为伊拉克的“飞毛腿”打不到伊朗首都德黑兰,而伊朗却能把“飞毛腿”打到巴格达附近。萨达姆的总统府只能单方面接受伊朗的“导弹洗礼”。为此,萨达姆曾请求苏联向其提供射程更远的导弹,但莫斯科置之不理。
  无奈的伊拉克只好自行研发。从1986年起,伊拉克工程师发挥创造性精神,将3枚“飞毛腿”分解重组,组装出2枚“侯赛因”导弹。
  “侯赛因”导弹与“飞毛腿”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采用加长弹体,使推进剂增加了1040千克,而战斗部则从800千克缩减至190千克。经过这番改动,“侯赛因”导弹的射程达到了600千米。伊拉克还为“侯赛因”导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发射工具,取名为“阿尔·瓦利德”,它实际上就是以瑞典萨伯公司出品的斯堪尼亚越野卡车搭配类似9P117发射车的液压发射架。在制导技术方面,伊拉克声称“侯赛因”导弹采用了国产惯性制导装置,命中精度比飞毛腿高出一倍,误差为500米。
  不过,据伊朗军方的调查,伊朗射向巴格达的“飞毛腿”导弹的准确度比伊拉克发射到德黑兰的“侯赛因”导弹高出三倍,照此算法,“侯赛因”导弹的误差可能高达1500米。
  伊拉克大力研制“远程”导弹,伊朗也没闲着,他们急于寻找导弹来源。1987年,伊朗同刚刚获得“飞毛腿”仿制能力的亚洲某国签署高达5亿美元的订单,购买了约100枚“华城5号”导弹和6辆发射车,并要求对方帮助伊朗航空工业组织在锡尔延建立导弹生产厂,“华城5号”也被改称为“流星-1”。
  据悉,“华城5号”基本就是“飞毛腿”的升级版,它长11.37米,弹径0.885米,起飞重量5.9吨,其中弹头重约1吨。导弹最大射程320千米,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机场、导弹发射场、指挥中心、军事设施、兵力集结地、交通枢纽等目标。
  第二轮“袭城战”爆发
  1988年初,伊拉克依靠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等石油富国的贷款,一口气从苏联采购了118枚“飞毛腿”导弹,加上原来的零件储备,足可改造出250枚“侯赛因”导弹。
  1988年2月29日,两伊之间爆发第二轮“ 导弹袭城战 ”,这一回是伊拉克人首先挑起的。就在当天,伊朗首都德黑兰遭到“侯赛因”导弹袭击,此后的7个星期内,共有189枚“侯赛因”导弹落在伊朗6座主要城市里,其中的135枚落在德黑兰。这些城市均位于伊朗腹地,过去从未担心过会遭受伊拉克导弹袭击。导弹袭击在伊朗造成巨大恐慌,到了来年春天,德黑兰的1000余万居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逃往乡村。
  作为报复,伊朗革命卫队就在两军对峙的前线向巴格达发射了3枚“流星-1”导弹,紧接着又有更多的“流星-1”飞向伊拉克各大城市。不过,由于锡尔延导弹厂尚未建成,“流星-1”导弹越打越少,伊朗不得不于4月21日停止“导弹袭城”。在52天的“ 导弹袭城战 ”中,两伊互射导弹532枚,其中伊朗发射的导弹占三分之二,但因射程和威力有限,威慑效果远不如伊拉克方面。这轮“ 导弹袭城战 ”结束仅4个月后,筋疲力尽的伊朗宣布接受联合国决议,同伊拉克结束战争状态。不过,正是通过“ 导弹袭城战 ”让伊朗和伊拉克均认识到弹道导弹在战略和外交上的重要作用,也坚定了拥有和发展这种“撒手锏”的决心。
  1999年11月3日,瞅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因遭受美英制裁而势单力孤之际,伊朗革命卫队突然动用不少于30枚“流星-2”导弹,对得到萨达姆庇护的伊朗反政府武装“人民圣战者”营地(位于伊拉克境内)进行突袭,其中一座位于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附近的训练营挨了10枚导弹,留下了一个个直径达12米、深6米的巨大弹坑。
  2001年4月19日,伊朗又向伊拉克境内的“人民圣战者”营地倾泻了77枚“流星-1”导弹,位于巴格达北部的阿什拉夫兵营,位于加鲁莱的安扎里兵营,位于库特的法伊赛兵营,位于巴士拉的哈比卜兵营,位于阿马拉的霍马约恩兵营和位于曼苏里的阿拉维兵营均被摧毁,伊拉克军队也蒙受了巨大损失。
  很显然,伊朗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按照美国军方的分析,经过多年积累,伊朗可能已拥有超过800枚配备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这或许正是当年“ 导弹袭城战 ”落败后吸取的教训吧。


http://xmwb.xinmin.cn/html/2013-05/23/content_35_1.htm说起“飞毛腿”导弹,相信关注国际时事的读者都不会陌生,这种由苏联研制于冷战时期的导弹因技术相对简单、可机动灵活部署而被许多国家引进,甚至成为许多场局部战争中经常出现的“明星武器”。不过,要说到真正让“飞毛腿”名声大噪的实战案例,就不得不提到30余年前的两伊战争。正是那场战争中独特的“ 导弹袭城战 ”改变了人们对弹道导弹运用的看法。
  “凶器”找到用武之地
  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原本是苏联用于武装方面军(集团军)预备队的“撒手锏”,主要用于携带战术核弹,打击敌方战役纵深的高价值目标。很显然,这是一种在冷战思维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凶器”。可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武库限制了这类武器的使用,于是在美苏两国间难有用武之地的“飞毛腿”摇身一变成了许多小国冲突的“斗殴工具”。
  1973年10月,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向占领其大片土地的以色列开战。由于以色列拥有远胜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埃及和叙利亚使用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纵深目标。
  尽管“飞毛腿”的“首秀”未取得多少战果,但让许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空军的国家看到了弥补空中打击能力缺陷的“捷径”,其中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就对此深信不疑。1974年后,伊拉克用美元从苏联购买了大约20辆至36辆9P117导弹发射车和数量不明的“飞毛腿”导弹,组建了第224导弹旅。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趁邻国伊朗陷入内乱,悍然挑起两伊战争,企图夺占阿拉伯河右岸的伊朗领土。战争初起时,装备“飞毛腿”的伊拉克第224导弹旅因导弹射程不够,没有参加第一轮打击伊朗纵深目标的行动。然而,随着伊拉克空军被伊朗的美制战机和“霍克”防空导弹打残,且战线被伊朗军队推进到伊拉克本土,伊拉克第224导弹旅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对伊朗前线军事目标和边境城镇展开轰击。
  “导弹发射”很费时间
  当时,“飞毛腿”导弹的发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七步。
  第一步是将导弹主体和弹头等组件从仓库运到导弹旅技术营,经过简单准备后再送入初步组装区。
  第二步是将弹头装入导弹,并装填推进剂和氧化剂,导弹旅同时进入发射阵地准备作战。
  第三步是用起重机将导弹从半拖车转移到9P117发射车上(大概需要45分钟),与此同时,VAZ-452勘测车对发射现场进行勘测,发射指挥车也进入现场指定位置。
  第四步,9P117发射车进入发射场地,考虑到导航的安装位置,9P117通常设置为发射方向右偏45度,为确保精度,发射人员要掌握不低于6万米高空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导弹旅的气象组会发射高空探测气球采集气象数据,并传送到相隔数公里的9S436发射指挥车上,由指挥车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发射参数后将数据传送给导弹发射车。
  第五步就是开始安装导弹。工作人员将车后方的千斤顶放低,同时向导弹发动机的涡轮泵里注入液体燃料,检测导弹电池。由于导弹发射需要在绝对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所以需要使用经纬瞄准仪和陀螺校准仪,整个安装过程约需3分钟,完毕后安装架被收回发射车顶。
  第六步是精确校准工作。工作人员将8V117发射控制盒放置在导弹附近的某个安全位置上,这样整个导弹的检测安装工作结束,工作人员撤离发射车,指挥官通知总部一切就绪,可以进行发射。
  第七步,导弹发射前,一旦导弹电池被接通,导弹内部的陀螺仪开始加速旋转,导弹就必须在15分钟内发射。按照设计,“飞毛腿”导弹的射程为50公里至300公里,飞行时间为165秒至313秒。
  萨达姆遭“导弹洗礼”
  由于“飞毛腿”的打击精度有限(毕竟其设计之初是一种核武载具,在使用核弹头的情况下,哪怕偏离数百米一样可以毁灭目标),伊拉克人干脆把导弹瞄准范围较大的伊朗城市,反正只要炸中建筑物就算成功,结果导致伊朗平民的严重伤亡。
  伊朗方面迅速作出回应。1985年3月12日凌晨,伊朗向伊拉克东北部城市基尔库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挑起第一轮大规模“ 导弹袭城战 ”。那么,伊朗的“飞毛腿”导弹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原来,利比亚狂人卡扎菲曾在1982年秘密向伊朗革命卫队提供了2辆9P117发射车和大约20枚“飞毛腿”导弹。
  1985年6月,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至少13枚“飞毛腿”导弹。伊拉克则向伊朗的两座城市(迪兹富勒和巴赫塔兰)发射“飞毛腿”导弹。伊朗对巴格达的导弹袭击使萨达姆极为愤怒,因为伊拉克的“飞毛腿”打不到伊朗首都德黑兰,而伊朗却能把“飞毛腿”打到巴格达附近。萨达姆的总统府只能单方面接受伊朗的“导弹洗礼”。为此,萨达姆曾请求苏联向其提供射程更远的导弹,但莫斯科置之不理。
  无奈的伊拉克只好自行研发。从1986年起,伊拉克工程师发挥创造性精神,将3枚“飞毛腿”分解重组,组装出2枚“侯赛因”导弹。
  “侯赛因”导弹与“飞毛腿”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采用加长弹体,使推进剂增加了1040千克,而战斗部则从800千克缩减至190千克。经过这番改动,“侯赛因”导弹的射程达到了600千米。伊拉克还为“侯赛因”导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发射工具,取名为“阿尔·瓦利德”,它实际上就是以瑞典萨伯公司出品的斯堪尼亚越野卡车搭配类似9P117发射车的液压发射架。在制导技术方面,伊拉克声称“侯赛因”导弹采用了国产惯性制导装置,命中精度比飞毛腿高出一倍,误差为500米。
  不过,据伊朗军方的调查,伊朗射向巴格达的“飞毛腿”导弹的准确度比伊拉克发射到德黑兰的“侯赛因”导弹高出三倍,照此算法,“侯赛因”导弹的误差可能高达1500米。
  伊拉克大力研制“远程”导弹,伊朗也没闲着,他们急于寻找导弹来源。1987年,伊朗同刚刚获得“飞毛腿”仿制能力的亚洲某国签署高达5亿美元的订单,购买了约100枚“华城5号”导弹和6辆发射车,并要求对方帮助伊朗航空工业组织在锡尔延建立导弹生产厂,“华城5号”也被改称为“流星-1”。
  据悉,“华城5号”基本就是“飞毛腿”的升级版,它长11.37米,弹径0.885米,起飞重量5.9吨,其中弹头重约1吨。导弹最大射程320千米,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机场、导弹发射场、指挥中心、军事设施、兵力集结地、交通枢纽等目标。
  第二轮“袭城战”爆发
  1988年初,伊拉克依靠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等石油富国的贷款,一口气从苏联采购了118枚“飞毛腿”导弹,加上原来的零件储备,足可改造出250枚“侯赛因”导弹。
  1988年2月29日,两伊之间爆发第二轮“ 导弹袭城战 ”,这一回是伊拉克人首先挑起的。就在当天,伊朗首都德黑兰遭到“侯赛因”导弹袭击,此后的7个星期内,共有189枚“侯赛因”导弹落在伊朗6座主要城市里,其中的135枚落在德黑兰。这些城市均位于伊朗腹地,过去从未担心过会遭受伊拉克导弹袭击。导弹袭击在伊朗造成巨大恐慌,到了来年春天,德黑兰的1000余万居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逃往乡村。
  作为报复,伊朗革命卫队就在两军对峙的前线向巴格达发射了3枚“流星-1”导弹,紧接着又有更多的“流星-1”飞向伊拉克各大城市。不过,由于锡尔延导弹厂尚未建成,“流星-1”导弹越打越少,伊朗不得不于4月21日停止“导弹袭城”。在52天的“ 导弹袭城战 ”中,两伊互射导弹532枚,其中伊朗发射的导弹占三分之二,但因射程和威力有限,威慑效果远不如伊拉克方面。这轮“ 导弹袭城战 ”结束仅4个月后,筋疲力尽的伊朗宣布接受联合国决议,同伊拉克结束战争状态。不过,正是通过“ 导弹袭城战 ”让伊朗和伊拉克均认识到弹道导弹在战略和外交上的重要作用,也坚定了拥有和发展这种“撒手锏”的决心。
  1999年11月3日,瞅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因遭受美英制裁而势单力孤之际,伊朗革命卫队突然动用不少于30枚“流星-2”导弹,对得到萨达姆庇护的伊朗反政府武装“人民圣战者”营地(位于伊拉克境内)进行突袭,其中一座位于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附近的训练营挨了10枚导弹,留下了一个个直径达12米、深6米的巨大弹坑。
  2001年4月19日,伊朗又向伊拉克境内的“人民圣战者”营地倾泻了77枚“流星-1”导弹,位于巴格达北部的阿什拉夫兵营,位于加鲁莱的安扎里兵营,位于库特的法伊赛兵营,位于巴士拉的哈比卜兵营,位于阿马拉的霍马约恩兵营和位于曼苏里的阿拉维兵营均被摧毁,伊拉克军队也蒙受了巨大损失。
  很显然,伊朗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按照美国军方的分析,经过多年积累,伊朗可能已拥有超过800枚配备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这或许正是当年“ 导弹袭城战 ”落败后吸取的教训吧。


http://xmwb.xinmin.cn/html/2013-05/23/content_35_1.htm
其实就此处看来,弹道导弹洗地,其实更多的是心里伤害,让德黑兰的居民四分之一疏散了,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并不大……
除了核生化,有哪种武器能造成很大损失。弹道导弹优势在于强大的突防能力,即使没有强势的空中打击和电子战能力小国也可以对敌方战略要点进行突袭。
真这样的话,那土鳖跟自己开的玩笑可就有点大啊
leo5889 发表于 2014-9-13 20:59
其实就此处看来,弹道导弹洗地,其实更多的是心里伤害,让德黑兰的居民四分之一疏散了,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并 ...
人走了 工厂开工不足 军工影响 商业影响 政治影响 还是很大的


时代不同了,二战时的巡航导弹还不如弹道导弹呢。现在只要精度达到要求,就有威胁,也能实战,你有本事就让我炸炸。

时代不同了,二战时的巡航导弹还不如弹道导弹呢。现在只要精度达到要求,就有威胁,也能实战,你有本事就让我炸炸。
常规武器,,,实际威力当然不会多大
东风洗地,常规弹头洗的是对方的机场等高价值军事要点,使其在短时间丧失起降战机等自卫或打击能力,避免己方突袭的人员伤亡,谁也没真打算拿东风解决全部战争。什么叫"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威力",你想要多大威力?
精度弹头威力 飞毛腿哪成啊
高精度的df和打哪指哪的飞毛腿……弹头也不一样……可比性不够啊……
一个字:扯蛋。
东风洗地,常规弹头洗的是对方的机场等高价值军事要点,使其在短时间丧失起降战机等自卫或打击能力,避免己 ...
我顶,就这个意思。
现在可能不需要东风洗了,卫士也差不多,对中小国家来说的话
东风是砸门锤,进门之后再用“枪”突突。
几百公斤炸药而已,当然威力不会咋样,但它又不是用来洗地的
用于首轮突防,震慑敌军还是可以的,真正要打摊别人还是得用常规武器,比如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弹道导弹价格也高,用于洗地怕是几轮下来,没把敌人打垮,自己先破产了。
东亚某国是兔子?不是说朝鲜援助伊朗的导弹技术么?
这种东西也就是给小国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有了这东西,孙子我也有报复的能力了
两伊导弹全用来炸平民了,当然战果有限。
当然飞毛腿这种原始人导弹也只适合用来炸平民,精度差的出奇,土鳖家的火箭炮精度都能甩这些导弹几条街,不要说卫士33制导火箭炮了,连卫士2都不如。
东风洗地的突防能力、高精度、可配多种弹头打击不同目标都是两伊飞毛腿想都不敢想的,跟飞毛腿往几百公里外丢个炸药包不同,东方洗地是高精度有针对的点穴战。
能配得上“洗地”一词的也只有换装蘑菇弹了,特别是大蘑菇弹,否则常规弹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洗地”
其实如果东风洗地会有效果的话,二战结局已经变了,纳粹应该占领了英国,德国用v1 v2可密度大了很多,但是英国依然没投降,而且生产能力还一直很高……
东亚某国是兔子?不是说朝鲜援助伊朗的导弹技术么?
东亚某国就是朝鲜,华城5号就是朝鲜的导弹……
弹道导弹战斗部再大都比不上哪怕轰六带精确炸弹一次的战斗载荷,弹道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高突防能力,没有核弹头,威力当然是渣渣。

常规武器打击,最佳的平台就是战略轰炸机,否则美国还花巨资研发B-2干什么“
华城5号? 是朝鲜的技术吗
精度是关键      
其实如果东风洗地会有效果的话,二战结局已经变了,纳粹应该占领了英国,德国用v1 v2可密度大了很多,但是 ...
纳粹没有研制出来核武器。
飞毛腿的精度怎么能和党费的比
要的是高精度的定点清除,清的都没还手能力了,相当于洗地了,,,,,地毯式轰炸是破坏人权的,明主的国家嘴炮轰死你。。。。
 1988年2月27日拂晓,伊拉克军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动了8架米格- 23战斗机和4架图- 16轰炸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南郊一个发电厂和一个炼油厂进行了突然袭击。其中,炼油厂遭损严重,发电厂基本瘫痪,并造成伊朗72人伤亡。第二天,伊朗军队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作为其首都遭到袭击的报复,造成伊拉克16人伤亡。
  3月2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伊拉克军队果然向伊朗首都德黑兰发射了8枚经过改装的、射程达700千米的“飞毛腿”导弹(伊拉克称之为“侯赛因”导弹),由于技术原因只有6枚到达德黑兰,造成德黑兰31人伤亡,一幢居民楼遭到严重破坏。



这个可以看出,导弹的战果很有限,而轰炸机的战果很牛逼……用导弹来报复轰炸机轰炸很扯淡……
leo5889 发表于 2014-9-13 21:32
东亚某国就是朝鲜,华城5号就是朝鲜的导弹……
额,每当看到高大上的“东亚某国”我总会想起中国···············
北京市水源九厂日供水能力达133万吨,占到全市日供水量的一半以上,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厂。  
两伊战争由于飞毛腿的精度不足,主要用来整导弹袭城战,打击地方的民心和士气的好不好?DF所谓“洗地”,是通过每批次的大量导弹突破对方反导系统对机场、港口等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打击城市和高价值目标能一样么?
依然心晴 发表于 2014-9-13 21:21
我顶,就这个意思。
现在可能不需要东风洗了,卫士也差不多,对中小国家来说的话
可惜我们面对的都不是中小国家威胁。。。美日都不是。。。
东风对付雷达,机场控制,机库,维修厂,弹药油库,跑道,指挥部,舰船等高价值目标足够了,要洗地,用氢弹。。。

液体导弹和固体导弹是两个时代的东西,不要拿飞毛腿比东风21,而况后者制导技术都领先40年不止
飞毛腿精度不住,只能打城市,党费的精度比较高,可以打击机场之类的固定高价值目标
如果不用核装药,这玩意最好用于点穴。
leo5889 发表于 2014-9-13 20:59
其实就此处看来,弹道导弹洗地,其实更多的是心里伤害,让德黑兰的居民四分之一疏散了,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并 ...
第一,东风洗地有两种,带核的和无核的。
第二,如果是第二种,现在导弹的打击精度和当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简易制导火箭的精度是当年的短程弹道导弹的精度。
可惜我们面对的都不是中小国家威胁。。。美日都不是。。。
你想说俄罗斯?我有预感,北边的男同志们不需要太久就能毛妹入怀,同化是我兔传统,绝对的第一
其实如果东风洗地会有效果的话,二战结局已经变了,纳粹应该占领了英国,德国用v1 v2可密度大了很多,但是 ...
你觉得V1可以跟战斧比?1000枚V1的作战效果比得上100枚战斧?
导弹洗地就是军盲闹的笑话,导弹是用来点穴的。洗地除了核弹,就只能靠大量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了。当然后者已经很少在现在战争中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