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战略成功的典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6:56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44899921543168/20050628/575548.shtml

文/主笔 黄钟
     日本无条件投降60周年的日子在慢慢临近,但中国是否战胜了日本这个疑问,却是60年也挥之不去。

     有的日本人就说:“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或者说:“日本败给了美国,而没有败给中国。日本在中国业已获胜。”日本人的这种论调,就是在中国人里面也并非没有一点市场。

[center]中国国力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center]

       直观上来看,自从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比如,中途岛战役,日本丧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275架,阵亡3500人。莱特湾之战,日军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损失数百架,并有一万多名飞行员和水兵丧命。冲绳岛战役,日军死亡至少有10万7千人。在中国战场找不出这样的战例。战争结束时,日本一半的城市化为废墟,三分之一的工业遭到毁灭,日本本土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那是美军打击的直接结果。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打出像中途岛之战那般战绩的国力。美国在1943年到1944年,最高生产记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5分钟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里,美国生产了8万7千辆坦克,29万6千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美国是盟国的兵工厂。

       对中国来说,日本并不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日本是当时的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工业增长速度年均9.9%。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而中国,飞机、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没有生产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其主要部件和原材料还必须依赖进口。1937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七七事变”前,现代工业仅仅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中国工业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4,而中国人口却大约是日本的5倍。在重要的战略资源方面,“七七事变”前,中国的钢年产量是4万吨,而日本是580万吨,中国仅为日本的1/145;中国石油年产量为1.31万吨,日本为169万吨,中国只有日本的1/129;中国铜年产量为0.07万吨,日本为8.7万吨,中国是日本的1/121。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就空中和海上力量而言,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能够参加战斗的飞机只有223架,而“七七事变”时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960架,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640架。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实际作战舰艇只有60余艘,排水量共约6万余吨,且不说多为超龄旧军舰,仅仅就排水量而言,也只有日本海军的1/20。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还是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当时日本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也正因为中日两国硬实力相差悬殊,19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不被日本侵略者放在眼里的中国。日本陆相杉山元在日本天皇问战争所需时间时说:“一两个月就足够了。”

[center]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center]

      [B]可正是这个中国,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之前,独自跟日本鏖战了4年多。这是二十几个“一两个月”。日本“予敌一击,结束战局”的美梦化成了泡影。中国军民是在用血写历史,用血捍卫疆土,用血证明中国不好惹。虽代价之惨重史无前例,可中国在战斗,没有屈服,没有胆怯。英国不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状态下迎战德国。法国不是在强弱对比这般鲜明的格局里跟纳粹较量。斯大林不是在这样的劣势中跟希特勒对抗。贝当政府的巴黎投降了,重庆还在战斗。中国军人用生命谱写着保家卫国的悲壮旋律。[/B]

中国贫弱但不软弱。

      史沫特莱的《中国战歌》里写道,她刚到重庆的时候,“有多达二十四架的中国战斗机升空拦截那些轰炸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战斗机的数目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见单独一架中国战斗机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轰炸机。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这个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重庆。

      虽然史沫特莱不朽的诗没有留下,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却可以为这个一架飞机的战斗留下万代千秋的敬意。正是千万将士不成功即成仁的军人精神,才成就了一个威武不屈的中国,苦撑待变,以求最后的胜利。也是因为这样,日本打了8年,不但没有得到它梦寐以求的最后胜利,反而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卫国是一门艺术。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弱国的独立与生存需要大智慧。说正义必定战胜邪恶,那是一种鼓励,一种自信。我们需要这种鼓舞、这种自信。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意识到,古今中外不乏弱国消失在强权铁蹄之下的悲惨案例。中国是一个与日本硬实力相差悬殊的弱国,冷静的智慧和英勇的精神,对于保家卫国同样重要。中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不只在于歼灭了多少日寇,击落了多少架日本飞机,炸沉了多少艘日本舰艇,还在于是一个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他提出:“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在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流着血,咬着牙,撑下来了。

     作为弱国,中国的战略并不是将胜利建立在单纯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之上,争取友国一直是中国抗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中国以大西南为根据地,不但坚持到了英美参战这一天,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弱国的智慧和远见—面对生死存亡挑战时的弱国的智慧和远见。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44899921543168/20050628/575548.shtml

文/主笔 黄钟
     日本无条件投降60周年的日子在慢慢临近,但中国是否战胜了日本这个疑问,却是60年也挥之不去。

     有的日本人就说:“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或者说:“日本败给了美国,而没有败给中国。日本在中国业已获胜。”日本人的这种论调,就是在中国人里面也并非没有一点市场。

[center]中国国力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center]

       直观上来看,自从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比如,中途岛战役,日本丧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275架,阵亡3500人。莱特湾之战,日军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损失数百架,并有一万多名飞行员和水兵丧命。冲绳岛战役,日军死亡至少有10万7千人。在中国战场找不出这样的战例。战争结束时,日本一半的城市化为废墟,三分之一的工业遭到毁灭,日本本土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那是美军打击的直接结果。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打出像中途岛之战那般战绩的国力。美国在1943年到1944年,最高生产记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5分钟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里,美国生产了8万7千辆坦克,29万6千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美国是盟国的兵工厂。

       对中国来说,日本并不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日本是当时的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工业增长速度年均9.9%。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而中国,飞机、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没有生产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其主要部件和原材料还必须依赖进口。1937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七七事变”前,现代工业仅仅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中国工业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4,而中国人口却大约是日本的5倍。在重要的战略资源方面,“七七事变”前,中国的钢年产量是4万吨,而日本是580万吨,中国仅为日本的1/145;中国石油年产量为1.31万吨,日本为169万吨,中国只有日本的1/129;中国铜年产量为0.07万吨,日本为8.7万吨,中国是日本的1/121。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就空中和海上力量而言,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能够参加战斗的飞机只有223架,而“七七事变”时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960架,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640架。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实际作战舰艇只有60余艘,排水量共约6万余吨,且不说多为超龄旧军舰,仅仅就排水量而言,也只有日本海军的1/20。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还是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当时日本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也正因为中日两国硬实力相差悬殊,19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不被日本侵略者放在眼里的中国。日本陆相杉山元在日本天皇问战争所需时间时说:“一两个月就足够了。”

[center]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center]

      [B]可正是这个中国,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之前,独自跟日本鏖战了4年多。这是二十几个“一两个月”。日本“予敌一击,结束战局”的美梦化成了泡影。中国军民是在用血写历史,用血捍卫疆土,用血证明中国不好惹。虽代价之惨重史无前例,可中国在战斗,没有屈服,没有胆怯。英国不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状态下迎战德国。法国不是在强弱对比这般鲜明的格局里跟纳粹较量。斯大林不是在这样的劣势中跟希特勒对抗。贝当政府的巴黎投降了,重庆还在战斗。中国军人用生命谱写着保家卫国的悲壮旋律。[/B]

中国贫弱但不软弱。

      史沫特莱的《中国战歌》里写道,她刚到重庆的时候,“有多达二十四架的中国战斗机升空拦截那些轰炸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战斗机的数目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见单独一架中国战斗机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轰炸机。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这个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重庆。

      虽然史沫特莱不朽的诗没有留下,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却可以为这个一架飞机的战斗留下万代千秋的敬意。正是千万将士不成功即成仁的军人精神,才成就了一个威武不屈的中国,苦撑待变,以求最后的胜利。也是因为这样,日本打了8年,不但没有得到它梦寐以求的最后胜利,反而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卫国是一门艺术。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弱国的独立与生存需要大智慧。说正义必定战胜邪恶,那是一种鼓励,一种自信。我们需要这种鼓舞、这种自信。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意识到,古今中外不乏弱国消失在强权铁蹄之下的悲惨案例。中国是一个与日本硬实力相差悬殊的弱国,冷静的智慧和英勇的精神,对于保家卫国同样重要。中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不只在于歼灭了多少日寇,击落了多少架日本飞机,炸沉了多少艘日本舰艇,还在于是一个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他提出:“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在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流着血,咬着牙,撑下来了。

     作为弱国,中国的战略并不是将胜利建立在单纯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之上,争取友国一直是中国抗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中国以大西南为根据地,不但坚持到了英美参战这一天,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弱国的智慧和远见—面对生死存亡挑战时的弱国的智慧和远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 17:37:42编辑过]
谨以此文缅怀逝去的英雄[/B][/face]
呵呵,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丢了江山,退守孤岛?[em05]
那是两码事
一场是国内战争
一场是反侵略战争
说来说去,日本投降都不是GCD军队起的关键作用
如果还是沉迷于“弱国战略成功的典范”,总有一天又要倒霉!!
所谓弱国的典范只是一种不得已措施
但从中体现的非技术层面的价值还是值得我们研究
更何况,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中知道
[B]我们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过去[/B]
  所有抗战有功人员都是英雄。
  所谓的弱国战胜强国,只不过是无奈之举。真正的胜利,属于强者。你看,美国扔了两个原子弹,战后享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今天中日矛盾重重,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壮大国力,取得完胜,另一方面也不要忘记争取战术胜利,积小成多。
在某些充满反动思想的人眼里,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的立场永远站在强者而不是人民的那一边.

毛泽东思想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
[B]以下是引用[I]屠狗英雄[/I]在2005-7-3 19:57:00的发言:[/B][BR]在某些充满反动思想的人眼里,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的立场永远站在强者而不是人民的那一边.

毛泽东思想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

支持一下
日本的致命弱点是战线太长!!
日本战败最关键的是 美国潜艇与八路军游击队!!!!!!
专打日军补给线!!
[em01]
我认为在抗战的问题上,共产党和国民党对中华民族都是有功的,不应该说哪个跟大,没有正面抵抗,光打日军补给线也没用!!!光正面抵抗,不打日军补给线也没用!!!这是抗战的左手和右手!!!
至于美国的参加起到,加速抗战胜利的作用!!!!
我认为国民政府战争策略是成功的,容我为诸位看官来阐述一下国民政府的作战计划,国民政府最成功的策略 将倭人的战略进攻方向从由北向南攻转换为由东向西,看一下中国地理全貌,中国历来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河流走向也是由西向东,而且,中国的主要山脉也主要由北及南,设想一下,从东向西进攻中国,倭国将恰好面对这天然的地理屏障。地理上的优势也是中国历史上从北而来的政权大抵能毁灭南方建立的政权进而掌握中国的原由。我何出此言,请各位大抵看一下1937年7.7日的中国军队属于被动而战,在相隔1个多月的时间内,位于中国军队却在上海主动与倭军进行的大规模会战,投入兵员之多(含德械中央军、两广、湘等主要的地方军),装备之精良(空军、战车部队),可以说民国政府几乎投入了全部家底,其吸引倭军改变攻击方向意图明显!可笑的是倭军统帅们竟然蠢笨到走上了国民政府的指定路线上!再看一下,二战中国战区中国军队随后与倭军进行大规模会战的地方-武汉,倭军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入了国民政府挖好的地理陷阱之中!
[B]以下是引用[I]奇智[/I]在2005-7-4 13:41:00的发言:[/B][BR]我认为在抗战的问题上,共产党和国民党对中华民族都是有功的,不应该说哪个跟大,没有正面抵抗,光打日军补给线也没用!!!光正面抵抗,不打日军补给线也没用!!!这是抗战的左手和右手!!!
至于美国的参加起到,加速抗战胜利的作用!!!!

只能说那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抗战的胜利。
我觉得美国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没有美援、苏援抗战能坚持多久是很难说的。(这不但是物资上,更是心理上的)
中国战场的价值也就是拖住日本,并迫使其向美国宣战。
对日作战决定性战场还是太平洋。太平洋战场好比正面战场,中国战场好比敌后战场。
  两颗原子弹投不投,都不能够改变胜利大局。但是两颗原子弹对日本战后心理影响巨大,有利于实施占领和统治。
  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发现了原子弹的巨大心理威力,在五十年代咬牙上核弹,最终使得中国成为有核国家。此后,一个小型核保护伞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支持!!!!!!!!!!
引以为鉴
我也认为,日本投降的关键不是受国共军队打击的结果,也不能下弱国战胜了强国这个结论,如果不是受反法西斯联盟的打击,特别是美国的打击,谁能说中国军队肯定能战胜日本军队?!
我们是拿鲜血换回来的胜利,而美国是拿原子弹夺得的胜利   
我们这种胜利没什么可以骄傲的,但是值得我们深思...
真正战胜日本只有综合实力全面超越之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22:34:25编辑过]
要想让疯狗不再咬你,找个强壮的大人把狗揍一顿是没用的,只能自己想办法把疯狗揍一顿或者打死。
[B]以下是引用[I]qingzhiyou123[/I]在2005-7-4 22:29:00的发言:[/B][BR]!

如果中国都丢掉了大半了算是战略的成功的话,那所谓失败是什么?????
我认为当是的国民政府根本就是想保存实力,不让小日本失败后让GCD有机可乘.
根本就是对整个国家的不负责,最后被打跑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同意。

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东北军的“不战入关”。

当时东北军和日本在东北的军力比例(包括技术兵种在内),都是在绝对优势之下的。这种情况下一纸电令放弃东北,该怎么解释?

能打的时候也不打,这难道也是为了“以空间换时间”????
为国民党歌功颂德可以,但完全排除了共产党的作用,这。。。不能服人。
难怪老蒋敢说“日本人是没有战略眼光的民族”!
不是抹杀谁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的那段历史
尤其是抛开意识形态与党派的偏见
公正地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去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