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 德国军事顾问抗战的历史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1:38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69244/userobject1ai1193974.html
本网专稿:"战区" 德国军事顾问抗战的历史遗产
--------------------------------------------------------------------------------------
2005年6月20日 09:03

  1934年,德国军事顾问和蒋介石讨论中日战争,赛克特问蒋介石,如果日军大举进攻将如何对付?蒋介石认为不惜代价的建设与强化据点。出身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九联队的蒋介石对军事的理解,与德国国防军之父赛克特比起来,火候差得太远。赛克特接着将蒋介石问得哑口无言,如果日本人绕开据点如何应付呢?在这次讨论中,赛克特提出“战区”概念,只有依据战区,才是稳固可靠的。此次谈话对蒋介石影响极大,随后
展开的整军备战都围绕着“战区”概进行,直到抗战爆发。
  
  前德国陆军总司令赛克特上将1933年以私人身份访华,提交蒋介石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1934年第二次来华担任“委员长委托人”和“总顾问”,月薪达到创纪录的2000美元。赛克特建议中国建立精锐部队,不必保持庞大的军队员额;提出义务兵役制等,均被蒋介石实行。后任法肯豪森上将进一步提出“轻装快速部队”,此种“轻步兵”概念适合中国国力薄弱的国情,没有照搬德国国防军的编成。
  
  赛克特担任顾问正值第五次“围剿”期间,但是赛克特并没有建议“碉堡战术”,这种战术是在1933年6月南昌军事会议上,采纳由柳维垣、戴岳提出的“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1934年1月底,江西构筑了4000多座碉堡,而此时赛克特尚远在德国。在制定对日防御案时,赛克特与蒋介石发生分歧,赛克特认为需要加强华北防御,但是蒋介石认为剿匪首要,华北中国部队则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于是赛克特明确表示对华北防御方案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答应布置长江流域防御工事,其中苏州和嘉兴间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中国的“兴登堡防线”。在具体的军事问题上,赛克特以黄河为例,作为快速预备队的桥头堡,应该和纵深要塞区一起占领。但是在以后,赛克特与蒋介石的意见趋于一致,认为不应该和日本打仗,只有时间才能拯救中国。法肯豪森1935年提交《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提出日本是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认为中国必须独立倾尽全力自卫,提出两个最终建议,一是持久战,一是将四川作为最后阵地。南京国民政府1936年发布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书等,基本以法肯豪森的这份建议书为纲要,加以补充细化。随后法肯豪森主导了长江与江南防线、国防工事的构筑。
  
  赛克特的黄河防线勾划出战区的要点,快速部队游动作战,布置坚强要塞,辅以军事交通网构成战区。赛克特以精锐机动部队辅以民兵构成中国军队总体,强化部队火力。法肯豪森特别强调交通网的作用与部队的机动性,以战略交通线为战场防御重点,做到寸土必争,其中长江必须固守,逐步退守平汉路。赛克特提出军队必须置于一人指挥之下,法肯豪森进步一完善了蒋介石军队的参谋体制。围绕着战区概念,德国军事顾问在指挥体系、军队编成、战略战术上,全方位改造蒋介石的军队。
  
  历任德国军事顾问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军事素质、无可挑剔的职业操守,全面促成中国国防军事工业的建设,并带来大量德国资金修建战略铁路网。德国军事顾问在国防体系方面全面改造,并让中国第一次完整接触到西方现代军事科学,在全面抗战初期发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推移,德国军事顾问的影响在中国迅速消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身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除了死灰复燃的战区制度。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69244/userobject1ai1193974.html
本网专稿:"战区" 德国军事顾问抗战的历史遗产
--------------------------------------------------------------------------------------
2005年6月20日 09:03

  1934年,德国军事顾问和蒋介石讨论中日战争,赛克特问蒋介石,如果日军大举进攻将如何对付?蒋介石认为不惜代价的建设与强化据点。出身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九联队的蒋介石对军事的理解,与德国国防军之父赛克特比起来,火候差得太远。赛克特接着将蒋介石问得哑口无言,如果日本人绕开据点如何应付呢?在这次讨论中,赛克特提出“战区”概念,只有依据战区,才是稳固可靠的。此次谈话对蒋介石影响极大,随后
展开的整军备战都围绕着“战区”概进行,直到抗战爆发。
  
  前德国陆军总司令赛克特上将1933年以私人身份访华,提交蒋介石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1934年第二次来华担任“委员长委托人”和“总顾问”,月薪达到创纪录的2000美元。赛克特建议中国建立精锐部队,不必保持庞大的军队员额;提出义务兵役制等,均被蒋介石实行。后任法肯豪森上将进一步提出“轻装快速部队”,此种“轻步兵”概念适合中国国力薄弱的国情,没有照搬德国国防军的编成。
  
  赛克特担任顾问正值第五次“围剿”期间,但是赛克特并没有建议“碉堡战术”,这种战术是在1933年6月南昌军事会议上,采纳由柳维垣、戴岳提出的“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1934年1月底,江西构筑了4000多座碉堡,而此时赛克特尚远在德国。在制定对日防御案时,赛克特与蒋介石发生分歧,赛克特认为需要加强华北防御,但是蒋介石认为剿匪首要,华北中国部队则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于是赛克特明确表示对华北防御方案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答应布置长江流域防御工事,其中苏州和嘉兴间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中国的“兴登堡防线”。在具体的军事问题上,赛克特以黄河为例,作为快速预备队的桥头堡,应该和纵深要塞区一起占领。但是在以后,赛克特与蒋介石的意见趋于一致,认为不应该和日本打仗,只有时间才能拯救中国。法肯豪森1935年提交《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提出日本是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认为中国必须独立倾尽全力自卫,提出两个最终建议,一是持久战,一是将四川作为最后阵地。南京国民政府1936年发布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书等,基本以法肯豪森的这份建议书为纲要,加以补充细化。随后法肯豪森主导了长江与江南防线、国防工事的构筑。
  
  赛克特的黄河防线勾划出战区的要点,快速部队游动作战,布置坚强要塞,辅以军事交通网构成战区。赛克特以精锐机动部队辅以民兵构成中国军队总体,强化部队火力。法肯豪森特别强调交通网的作用与部队的机动性,以战略交通线为战场防御重点,做到寸土必争,其中长江必须固守,逐步退守平汉路。赛克特提出军队必须置于一人指挥之下,法肯豪森进步一完善了蒋介石军队的参谋体制。围绕着战区概念,德国军事顾问在指挥体系、军队编成、战略战术上,全方位改造蒋介石的军队。
  
  历任德国军事顾问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军事素质、无可挑剔的职业操守,全面促成中国国防军事工业的建设,并带来大量德国资金修建战略铁路网。德国军事顾问在国防体系方面全面改造,并让中国第一次完整接触到西方现代军事科学,在全面抗战初期发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推移,德国军事顾问的影响在中国迅速消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身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除了死灰复燃的战区制度。
很少见这方面的文章啊
“并带来大量德国资金修建战略铁路网”
能具体的说说嘛
[B]以下是引用[I]汉唐再现[/I]在2005-6-25 19:43:00的发言:[/B][BR]“并带来大量德国资金修建战略铁路网”
能具体的说说嘛

由奧托倭夫集團主持, 預定建築者包含浙贛, 湘贛跟湘黔鐵路, 完工後就可直接由杭州通往貴州, 是法肯豪森等顧問設計的內線抗戰中極為重要的交通基礎. 此建案德方提供資金, 技術與器材, 管理權歸我方, 償還規定是建成後我方以營業收入跟江西產出的鎢礦償還, 未提抵押品, 在當時算是中國佔盡便宜的純信用貸款.
抗戰開始後所建路段基本上都落入日軍手中, 故中國根本不可能還債, 至1938年中國已經積欠奧托倭夫集團700萬馬克, 但該公司仍繼續照和約將已訂購器材想方設法突破日軍封鎖送入中國. 故當 1940 年集團總裁去世時, 蔣中正特致電表示哀悼, 並在重慶立匾紀念.
奧托倭夫集團不是只有鐵路建設這項而已, 還有煉鋼廠, 兵工廠, 飛機廠及汽車廠, 多數均在湖北, 湖南. 其中飛機廠一旦建成後, 年產量可達 100-250 架 (Bf-109!) 可惜多在 1937 年初建廠, 開始生產時湖南已經要面臨長沙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