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既要发展强大海权也要具有强大陆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3:14
专家:中国既要发展强大海权也要具有强大陆权


2014-07-21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 责任编辑:高辰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

  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使中国有条件实现海陆兼备、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基础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具有重要政治和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把中国建成海洋强国作为民族奋斗的战略目标。全国人民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努力,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建立世界一流的海洋研发机构,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形成世界一流海洋产业,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综观古今中外海洋弱国无法实现民族复兴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是风雨的故乡,是资源的宝库,是经济的动脉,是国防的前哨。

  经济全球化时代海洋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第一,海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贸易的90%是通过海洋实现的,海洋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海洋资源和能源;第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安全与权益斗争更加激烈;第三,管好用好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第四,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海洋强国的兴衰更替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高科技开发海洋的新时期。各国将更多的资金和力量投向海洋,海洋综合利用开发掀起新的高潮,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视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力求从海洋开发中获得国家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

  很多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资源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海洋开发计划,不断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使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如美国提出“面向海洋——美国未来”的战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在强化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结构庞大的海洋产业群。

  海洋兴则国家兴,海洋强则国家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是海洋强国。被西方人称为史学之父的修昔底德是最早感受到海权对希腊文明影响的历史学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篇第一章标题中特别明示了海上势力的重要性。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告诫明宣宗:“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综观历史上世界各国强弱的更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有一条规律是普遍认同的:海权强则国家强,海权衰则国家衰,国家欲富强必须走向海洋。美国海军界人士始终认为,美国自美西战争以来所取得的历次重大战争胜利以及美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马汉所创立的海权论。

  惨痛的中国近代史是从海上开始的。1840年~1949年,日、英、法、俄、德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4次,较为著名的有中英鸦片战争、中法甲申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等。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海兴国,确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就是从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开始,吸引海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华投资创业,古老的黄土文明从此走向海洋,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费正清如是评价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带领中国重返海洋,亦即通过发展“海上中国”及其对“大陆中国”的改造,最终形成海上与陆上有机结合的国家整体战略。随着中国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中国正由传统内陆农耕国家演变成现代海洋国家,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这是“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召唤强大海权的千古不变的历史定式。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大战略的根本要求和保障。一个海洋弱国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法满足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难以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大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海洋,把海洋事业的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出战略性部署,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搞好海洋环境的监视保护,把维护海洋权益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兼顾,加强综合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将目光瞄准海洋,确立海洋强国战略,发展国家海洋力量,建设海洋强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建设海洋强国是顺应全球化潮流、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

  海洋强国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不可能单独实现

  海洋战略一般是指国家为控制、利用、保护和管理海洋而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海洋战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确立海洋在国家的重要位置,提升海洋意识,制定海洋政策法律,构建海洋事业推进体制,加强国家对海洋的宏观管理,促进海洋国际合作,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安全,加强海军建设,发展海洋教育、科技与海洋产业,提高海洋国际竞争力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海洋问题,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建设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加强海军建设,保卫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这是今后我国长期的海洋强国战略指导思想。

  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海洋强国。可以将海洋强国定义为: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海洋科技、强大的海军实力、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能力、完备的海洋法制、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环境、高度自觉的海洋意识和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软实力的海洋国家。

  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可能单独实现。海洋强国的标志是海洋科技领先于当今世界,最关键的是海洋高科技人才大量涌现,海洋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而且是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蓝色GDP;海军和整个国防力量极大增强,能够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和权益,实现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从事海洋事业、关心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成为公民的主体,形成开放、创新、民主、平等、自由、包容的海洋文化,使中华民族获得持久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永恒动力和可靠保证。

  拥有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实现海权陆权综合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国家面临的新问题日益显现,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临海强国发展的道路,使之真正适应我国国情,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服务,是我国海权发展的必然。中国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需要加强海洋实力,包括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灵活适当运用海洋权力,最终从一个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今天我们理解海权论与陆权论,应当从全球化时代以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借鉴其理论,为我们发展新型理论框架提供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否则就会走上大国争霸的邪路。我国的海权理论是维护海洋主权与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中国的强大海权只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造福,而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这是由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中国有能力实现海权与陆权的综合协调发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是海陆复合型国家,容易腹背受敌,难以成为海洋强国,只能发展有限海权。中国不太可能成为海权大国,甚至不可能成为海陆兼顾的大国,而只能定位为建设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大国。中国内地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德国、法国、俄国,中国所处的时代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海洋强国,中国有条件成为海陆复合型强大国家。历史上的海洋强国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发展海权,而是因为帝国过度扩张导致其必然失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走上海洋争霸的老路,不会重蹈历史上海陆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失败的覆辙。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我们要避免按照西方那种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海权与陆权,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性决定了其地缘战略目标及选择方向。就地缘战略目标而言,保持强大的陆权,发展强大的海权,特别是以稳居“边缘地带”之势综合运用海陆两权,是中国谋求地缘政治权力之所必需。就地缘战略选择方向而言,需要兼顾大陆与海洋之间、陆权与海权之间及东向与西向之间的关系,以把海陆二分转化成海陆统筹,真正发挥海陆兼备的正面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应作出复合型战略选择,即虽然中国在海陆地缘的空间特征上是一分为二的,但在做战略选择时则必须合二为一。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有条件实现海陆兼备、全面综合协调发展。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凝聚共识 统一行动

  海洋意识包括海洋利用意识、海洋保护意识、海洋权益意识、海洋合作意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英明决策。现在最关键的是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和统一行动。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立足眼下,着眼长远,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将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法治化。要将海洋强国战略写入宪法,并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规定全国海洋日作为国家法定纪念日。

  第二,加强海洋强国战略教育。要将海洋强国战略入教材、入课堂、入头脑,使海洋强国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并为建设海洋强国而不懈努力。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形式提高教育的启发、引导作用,避免僵化教条,以考代教。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投入力度,发展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和学科,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海洋专门人才。

  第三,海洋强国建设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物质决定意识,只有让广大群众得到海洋强国建设的实惠,才能真正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建成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提高海洋对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贡献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曹文振)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7-21/6406627.shtml专家:中国既要发展强大海权也要具有强大陆权


2014-07-21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 责任编辑:高辰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

  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使中国有条件实现海陆兼备、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基础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具有重要政治和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把中国建成海洋强国作为民族奋斗的战略目标。全国人民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努力,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建立世界一流的海洋研发机构,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形成世界一流海洋产业,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综观古今中外海洋弱国无法实现民族复兴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是风雨的故乡,是资源的宝库,是经济的动脉,是国防的前哨。

  经济全球化时代海洋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第一,海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贸易的90%是通过海洋实现的,海洋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海洋资源和能源;第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安全与权益斗争更加激烈;第三,管好用好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第四,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海洋强国的兴衰更替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高科技开发海洋的新时期。各国将更多的资金和力量投向海洋,海洋综合利用开发掀起新的高潮,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视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力求从海洋开发中获得国家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

  很多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资源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海洋开发计划,不断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使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如美国提出“面向海洋——美国未来”的战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在强化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结构庞大的海洋产业群。

  海洋兴则国家兴,海洋强则国家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是海洋强国。被西方人称为史学之父的修昔底德是最早感受到海权对希腊文明影响的历史学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篇第一章标题中特别明示了海上势力的重要性。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告诫明宣宗:“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综观历史上世界各国强弱的更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有一条规律是普遍认同的:海权强则国家强,海权衰则国家衰,国家欲富强必须走向海洋。美国海军界人士始终认为,美国自美西战争以来所取得的历次重大战争胜利以及美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马汉所创立的海权论。

  惨痛的中国近代史是从海上开始的。1840年~1949年,日、英、法、俄、德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4次,较为著名的有中英鸦片战争、中法甲申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等。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海兴国,确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就是从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开始,吸引海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华投资创业,古老的黄土文明从此走向海洋,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费正清如是评价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带领中国重返海洋,亦即通过发展“海上中国”及其对“大陆中国”的改造,最终形成海上与陆上有机结合的国家整体战略。随着中国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中国正由传统内陆农耕国家演变成现代海洋国家,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这是“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召唤强大海权的千古不变的历史定式。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大战略的根本要求和保障。一个海洋弱国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法满足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难以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大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海洋,把海洋事业的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出战略性部署,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搞好海洋环境的监视保护,把维护海洋权益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兼顾,加强综合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将目光瞄准海洋,确立海洋强国战略,发展国家海洋力量,建设海洋强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建设海洋强国是顺应全球化潮流、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

  海洋强国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不可能单独实现

  海洋战略一般是指国家为控制、利用、保护和管理海洋而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海洋战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确立海洋在国家的重要位置,提升海洋意识,制定海洋政策法律,构建海洋事业推进体制,加强国家对海洋的宏观管理,促进海洋国际合作,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安全,加强海军建设,发展海洋教育、科技与海洋产业,提高海洋国际竞争力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海洋问题,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建设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加强海军建设,保卫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这是今后我国长期的海洋强国战略指导思想。

  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海洋强国。可以将海洋强国定义为: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海洋科技、强大的海军实力、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能力、完备的海洋法制、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环境、高度自觉的海洋意识和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软实力的海洋国家。

  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可能单独实现。海洋强国的标志是海洋科技领先于当今世界,最关键的是海洋高科技人才大量涌现,海洋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而且是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蓝色GDP;海军和整个国防力量极大增强,能够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和权益,实现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从事海洋事业、关心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成为公民的主体,形成开放、创新、民主、平等、自由、包容的海洋文化,使中华民族获得持久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永恒动力和可靠保证。

  拥有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实现海权陆权综合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国家面临的新问题日益显现,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临海强国发展的道路,使之真正适应我国国情,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服务,是我国海权发展的必然。中国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需要加强海洋实力,包括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灵活适当运用海洋权力,最终从一个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今天我们理解海权论与陆权论,应当从全球化时代以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借鉴其理论,为我们发展新型理论框架提供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否则就会走上大国争霸的邪路。我国的海权理论是维护海洋主权与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中国的强大海权只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造福,而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这是由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中国有能力实现海权与陆权的综合协调发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是海陆复合型国家,容易腹背受敌,难以成为海洋强国,只能发展有限海权。中国不太可能成为海权大国,甚至不可能成为海陆兼顾的大国,而只能定位为建设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大国。中国内地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德国、法国、俄国,中国所处的时代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海洋强国,中国有条件成为海陆复合型强大国家。历史上的海洋强国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发展海权,而是因为帝国过度扩张导致其必然失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走上海洋争霸的老路,不会重蹈历史上海陆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失败的覆辙。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我们要避免按照西方那种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海权与陆权,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性决定了其地缘战略目标及选择方向。就地缘战略目标而言,保持强大的陆权,发展强大的海权,特别是以稳居“边缘地带”之势综合运用海陆两权,是中国谋求地缘政治权力之所必需。就地缘战略选择方向而言,需要兼顾大陆与海洋之间、陆权与海权之间及东向与西向之间的关系,以把海陆二分转化成海陆统筹,真正发挥海陆兼备的正面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应作出复合型战略选择,即虽然中国在海陆地缘的空间特征上是一分为二的,但在做战略选择时则必须合二为一。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有条件实现海陆兼备、全面综合协调发展。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凝聚共识 统一行动

  海洋意识包括海洋利用意识、海洋保护意识、海洋权益意识、海洋合作意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英明决策。现在最关键的是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和统一行动。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立足眼下,着眼长远,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将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法治化。要将海洋强国战略写入宪法,并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规定全国海洋日作为国家法定纪念日。

  第二,加强海洋强国战略教育。要将海洋强国战略入教材、入课堂、入头脑,使海洋强国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并为建设海洋强国而不懈努力。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形式提高教育的启发、引导作用,避免僵化教条,以考代教。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投入力度,发展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和学科,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海洋专门人才。

  第三,海洋强国建设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物质决定意识,只有让广大群众得到海洋强国建设的实惠,才能真正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建成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提高海洋对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贡献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曹文振)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7-21/6406627.shtml
人家奥黑可是说最少还要领导世界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