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0:57
为了预防鼠疫疫情的扩散和传播,连霍高速公路赤金收费站暂且封闭,请过往驾驶员绕道行驶!高速公路第二支队川北大队温馨提示!

(转自地方论坛)姓名王德龙,住址玉门市赤金镇西湖村人,七月十三日发现一只死旱獭,随即剁碎喂自家的狗,当晚出现发烧现象,吃了点自家自备退烧药后病情好转。十五日病情突然加重,下午十六时许随即被送往玉门市老市区人民医院,当晚死亡。经确诊为鼠疫感染死亡。为了预防鼠疫疫情的扩散和传播,连霍高速公路赤金收费站暂且封闭,请过往驾驶员绕道行驶!高速公路第二支队川北大队温馨提示!

(转自地方论坛)姓名王德龙,住址玉门市赤金镇西湖村人,七月十三日发现一只死旱獭,随即剁碎喂自家的狗,当晚出现发烧现象,吃了点自家自备退烧药后病情好转。十五日病情突然加重,下午十六时许随即被送往玉门市老市区人民医院,当晚死亡。经确诊为鼠疫感染死亡。
旱獭都敢吃!找死吗?!
旱獭都敢吃!找死吗?!
是喂狗。可能剁的时候染跳蚤了。
汉族团练乡勇 发表于 2014-7-17 18:48
旱獭都敢吃!找死吗?!
为毛不能吃?容易带细菌病毒吗?
【转】

    青海,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鼠疫病流行的重点疫区之一,而旱獭就是这里引发鼠疫的主要宿敌。

    旱獭,是草原的穴居性动物,也是一种经济型动物。据考证,旱獭的肉鲜嫩味美,皮毛十分珍贵,但在广大牧区,旱獭既是鼠疫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也是草原建设的罪魁,人间灾难的祸首。


    据史料记载,在青海牧区的旱獭身上,约有37种传播人间鼠疫的獭蚤,其中斧形盖蚤是最常见、也是最凶猛的鼠疫菌传播者。


    1983年,部队防疫部门曾对部分基层连队和分散哨所的周边营地进行了一次旱獭疫情密度调查,在抽查的250公顷面积中,就有成年旱獭135只,平均公顷0.54只。经捕捉抽血化验发现,旱獭的血清阳性率达45%以上,按此推算,部队禁区内的旱獭总数约为13000只左右,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旱獭的生存与活动能力都很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仍然十分活跃。据考证,旱獭的一般活动半径为20--200米之间,最长活动半径可达2000以上,日活动时间为8—10小时左右。旱獭还有冬眠期,每年9、10月份入穴冬眠,次年3、4月份出蛰活动,年冬眠期为5个月,活动期为7个月,生存寿命约8--9年,最长寿命可达10年。


    旱獭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在正常情况下,旱獭出生后第3年便可繁殖,每年产仔一次,每胎产仔3—9只。在青海的牧区,每只成年旱獭的体长在450--700之间,体重约6500--7500克左右。


    旱獭的巢穴都是自己筑造的,属家族式巢穴,居住环境和条件都十分讲究。在解剖时专业人员发现,旱獭的巢穴分为居住洞和非居住洞两大类型,居住洞又分为冬眠洞、永久性居住洞和夏秋的季节性居住洞。非居住洞又分为临时避难取食洞和废物与粪便排泄洞。


    为了防止其他食肉性动物和人类对它的捕猎,旱獭都在自己家族居住处筑造了多处进出洞口,据解剖考证,在每户旱獭巢穴中,最少的出入洞口有3--5个,最多的有6--8个。另外,在各洞口与巢穴之间,都有贯通的跑道,巢穴与地面间的深度约3--5米左右,洞口与巢穴的距离为3--18米,可见其巢穴的构造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十分坚固,一般情况下,自然天敌对它的捕食或人类对它的狩猎都极其不易。但是,由于旱獭携带着鼠疫菌,并很容易把鼠疫菌传播给人类,旱獭又是人类的自然天敌,为了保护草原和人类的生命安全,消灭禁区旱獭已成为广大官兵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在,还是让我们从旱獭传播鼠疫给人类造成的灾难说起吧……


    鼠疫,是一种发病很快、传染性很强、死亡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有史以来。公园6世纪中叶,就以埃及为发源地,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人间鼠疫大流行,并波及到东方和西欧的许多国家,造成了10000000以上的人员死亡。


    14世纪初,又以欧洲为中心,爆发了第二次世界性人间鼠疫大流行,仅欧洲,就死亡25000000多万人。这次鼠疫大流行,也严重危及到中国,据考证,我国因鼠疫而亡者达13000000万人之多。


    1793年,以云南为发源地,爆发了我国第一次人间鼠疫。这次鼠疫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详,但清朝诗人施道南在《鼠死亭》一诗中,曾真实记载了当时鼠疫流行的惨状。诗中写道: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景日,人死为情睹。
    送死人,莫问数,心色惨淡愁连户;
    三人行未实不多,多死几人同结路。
西云升起东蹦无,人鬼尸混按同辜。
    人死满地人烟倒,人无见被风吹倒;
    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讨?


    施道南赋诗不久,也被这次鼠疫夺走了生命。
   
    由于鼠疫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为了对我国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731部队曾在哈尔滨建立了一个秘密细菌实验工厂。1945年8月,日本为在无条件投降前夕掩盖其罪行,又匆忙炸毁了工厂的全部设施,致使大量的鼠疫蚤扩散,造成了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我国人民又遭受了人为的人间鼠疫大灾难,死亡人数至今仍无法准确统计。


    从2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人间鼠疫几乎年年爆发。据不完全统计,大的流行有6次,危及到了20个省区达501个县、旗、市。这6次鼠疫大流行共有1155584人发病,1028008死亡。


    鼠疫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传染性和这么高的死亡率?还是让我们从鼠疫的发病根源和传染渠道说起吧—


    鼠疫菌是鼠、獭类动物携带的一种高传播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病菌。鼠疫菌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很强,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鼠疫菌在100度的沸水中仅能存活几秒钟,而在人体的脏器内则可存活7年之久。


    鼠疫菌的携带者虽然是鼠、獭类动物,而传播者则是肉眼难见的跳蚤,特别是在草原牧区,旱獭的巢穴又是跳蚤生存繁殖的最佳场所。跳蚤在獭洞里经过卵、幼虫、蛹等生态发育期后变为成虫。


    变为成虫后,跳蚤就以獭血为食,并经过吸血成为疫蚤来传播鼠疫。跳蚤吸取疫獭的血液后,血液再经食道进入胃腔,使血液在蚤体内混入大量疫菌,并逐步形成疫菌栓。此时,如跳蚤再跳到健康的人体或其它动物身上吸血,鼠疫菌的菌栓就会被反口传入健康人体或其它动物体内,这样,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就开始传播和爆发了……


    在动物鼠疫中,鼠疫菌是沿着从鼠类到蚤类,再从蚤类到鼠类的过程,使鼠疫菌长期循环于两者之间。


    在人间鼠疫中,鼠疫菌是因人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关系,由跳蚤叮咬或捕猎食用带疫动物等途径使鼠疫传播和爆发的。


    在草原牧区,当旱獭鼠疫流行时,熊、狼、狗和狐狸等食肉性动物是鼠疫菌最直接的感染者,藏细羊、绵羊、山羊和野生黄羊及其它食草性动物也会因间接触及到疫獭尸骸而感染到鼠疫。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往往忽视鼠疫的危害而去捕猎旱獭时,便会被其随身携带的疫蚤叮咬,人间鼠疫就因此爆发和流行。


    在人间鼠疫类中,又分为“缐鼠疫”和“肺鼠疫”两种。“缐鼠疫”爆发后,是通过肢体接触而传播流行的,其传播流行的强度低、速度慢,爆发后采取得力措施容易得到控制,而“肺鼠疫”爆发后,则是通过空气循环而大范围传播流行,其传播的强度之高、速度之快是很难控制的,因此,“肺鼠疫”一旦流行开来,就将爆发无法估量的人间灾难。


    1911年,在我国满洲里爆发的我国最严重的一次肺鼠疫大流行,就是因人们捕猎和食用旱獭引起的。当时,由于贫困和饥荒,满洲里地区有万余人捕猎和食用旱,致使鼠疫的感染机会快速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散。


    鼠疫以满洲里为轴心爆发后,由于难以控制,疫区迅速沿铁路蔓延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济南和烟台等地,共涉及83个省、市、县,造成了60000多人死亡。据资料记载,在历次人间鼠疫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旱獭携带的鼠疫菌而传播和引发的,所以,旱獭历来是人间鼠疫的灾难之源。
    青海地处西北高原,是我国最闭塞、最不发达、也是最主要的农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预防鼠疫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间鼠疫的爆发和流行却得到了较好控制。但是,由于地广人稀、偏僻落后,青海仍然是我国鼠疫病爆发较为频繁、较为广泛的重点地区。经调查证实,青海的鼠疫病爆发和流行面积达24个洲、地、县,近百个乡、镇,仅1950年至1979年,青海就爆发了流行性鼠疫176起,平均每年达3.5起,但在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严密布控下,才没有出现大范围流行。


    看!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同胞和兄弟姐妹,小小的旱獭不仅夺去了他们鲜活的生命,还使他们的家庭遭受到严重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此情此景,怎不令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们触目惊心!


    这个部队驻守疫区30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没有爆发和流行过人间鼠疫,但疫情的苗头却时有发生,携带鼠疫菌的死獭也随处可见,特别是禁区牧民捕食旱獭的现象屡禁不绝,指战员们的生命安全也时刻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灭獭就成为预防鼠疫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确保广大指战员的生命安全,这个部队迅速将禁区内的疫情苗头向上级有关部门作了汇报。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亲自批示有关部门立即拨出50000元专款,要求详细开展疫情调查,认真做好消灭旱獭、防治鼠疫的工作。


    部队各级党委、首长对禁区的灭獭工作也十分重视,在分专人负责的基础上,部队司令员瞿新发、政委李长林多次深入禁区听取灭獭工作汇报,解决存在困难,提出具体要求。


    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卫生防疫部门对部队禁区的疫情和灭獭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抽派一批科研技术人员协助灭獭工作,还调拨大量灭獭药物和器材无偿支援部队开展灭獭工作。


    由于军地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禁区的灭獭工作逐步走上了由零散灭獭到规模灭獭、随机性灭獭到科学性灭獭、计划性灭獭与综合性防治相结合的规范化轨道,较好防止了灭獭中感染鼠疫菌问题的发生。


    为了把灭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部队党委还经常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定期给广大官兵和牧场牧工打预防针,使灭獭工作既紧张有序、循序渐进,又周密细致、稳扎稳打。在秋冬旱獭冬眠时节,灭獭队就采取巢穴封堵等办法集中消灭旱獭,在春夏旱獭活跃时节,灭獭队又开展实体狩猎等办法分片消灭旱獭,较好实现了常年抓管、常年灭獭、常年有效。


    由于禁区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有时一天就要下三、四场雨雪或冰雹,给灭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为了迅速有效地消灭旱獭,灭獭队员们常常以帐篷为家,风歺露宿地开展灭獭工作。


    在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具体指导下,禁区的灭獭工作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


    一是药物灭獭法。灭獭所使用的药物必须是按照国家剂量指标配置,并由专业指定厂家生产的氯化苦。药物灭獭的实施一般应在早、晚时间,既旱獭栖息于巢穴时进行。具体操作步骤为:在确认旱獭巢穴各出入洞口的基础上,分洞口同时把调剂好的药液倒入獭洞,然后再用粘土坯将各洞口堵实封严,使旱獭和獭蚤自然死亡在巢穴内。药物灭獭法既简单易行、群死率高,又可以有效防止给地面留下鼠疫菌。


    二是击毙灭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难以集中消灭的零散旱獭,具体操作方法是:灭獭人员潜伏在旱獭经常出没活动的地带,发现旱獭后,及时准确地用小口径步枪将其击毙,并将击毙的旱獭集中进行疫菌消毒处理。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击毙灭獭法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实施,并要严密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免误伤牧民和畜群。


    三是圈套灭獭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人工将细铁丝编制成与獭洞口口径稍小的圈套,并将圈套放置在旱獭出入的洞口加以固定,引旱獭进出洞时碰触而被套住捕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经济成本较低,套具乱反复使用,也可捕获旱獭活体,为准确分析研究禁区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圈套灭獭法的缺点又在于,套牢率较低,逃套率较高。在套獭实践中发现,有的旱獭被套住后,由于没有及时发现捕拿,旱獭咬断圈套而逃之夭夭了。


    为确切掌握禁区疫情,在灭獭过程中,凡对枪击和圈套捕获旱獭,均进行抽样解剖化验,以便分区分片确定疫情,做好重点防范工作。


    特别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凡捕获后检验出阳性血清的旱獭,都必须采取深埋的办法进行精心处理。
    在次大范围集中灭獭期间,这个部队一方面积极消灭旱獭,严格控制疫情,一方面又注重科学规划,保留无疫旱獭。灭獭队主动与青海省地方病研究所共同协商制定灭獭方案,并在控制好疫情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的保护无疫的生态平衡。对捕获检验的无疫旱獭,做到充分利用其昂贵的经济价值,积极取其獭皮造福人类。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部队共出动1200多人次,2700多个工作日,在禁区封堵29657个獭洞,捕获1665只活獭,使禁区旱獭的存在密度由灭獭前每100公顷153只,降到如今每100公顷只有3只,旱獭的疫情已经得到了阶段性相对控制。然而,调查发现,禁区内旱獭密度降低后,禁区外的旱獭已开始陆续移居进来,因此,禁区消灭旱獭、防治鼠疫的任务将是长期而又艰巨的……


    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军地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这个军事禁区消灭旱獭、防治鼠疫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禁区草原也必将展现出更加生机勃勃、更加繁荣富有的美好景象!


没有疫苗吗?
鼠疫i,,哎,旱獭其实才是鼠疫的最多携带者,常识不够加掉以轻心啊
小时候和父亲上山玩,用枪打过几只旱獭,但从来不知道这玩意能吃
我弱弱的问一句,啥是旱獭?
零星鼠疫一直以来是断续发生的,不用担心的
人间鼠疫,神马情况
去青海旅行岂不是很危险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7-17 20:35
人间鼠疫,神马情况
还没有2代病人
度娘了一下,原来就是土拨鼠啊,还挺可爱的一种动物。
尼玛这名字不会这么巧吧……草了我能骂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