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滇缅抗战的历史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13:55
转载者按:本文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于1995年写的一篇论文。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转载于此,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段历史。文章较长,将近万字,虽然互联网时代人们已惯于阅读短小精悍的文字,还是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谨以此文,向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滇缅抗战的历史地位

                                王   正

    整整50年前,1942年2月,中国国民政府派出精锐的远征军十万之众,兵出云南,开赴缅甸,开辟了中国西南方向新的抗日战场,这就是著名的滇缅抗战。滇缅抗战在中国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什么地位,本文试图予以分析论述,以供历史教师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
    滇缅抗战从酝酿到胜利结束,几乎与太平洋战争同步,历时3年多。它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次出国作战。无论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主动性之强、艰苦之深、环境之酷、战斗之烈、战果之硕、国内外影响之广远来说,滇缅之战都堪称我国抗战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战役。。它构成了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侧翼。
    滇缅抗战开始于中国战场的相持阶段,远征军广大爱国官兵满怀义愤,在滇缅战场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积极进取,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赞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一`、滇缅抗战粉碎了日本逼蒋屈服、征服东南亚,打通西亚的战略企图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引诱国民党投降。为了进一步打击国民党脆弱的抗日意志,促使其早日屈服,日本决定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路线——滇缅通道。②
    缅甸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西邻印度,北靠中国,东接泰国和印度支那,南濒印度洋。若日军占领缅甸,一可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地位,使东南亚成为西太平洋的基地,与在印尼、菲律宾的占领区遥相呼应,向南威胁澳洲,向东进取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太平洋。二可以切断援助中国的国际通道,从西南方威胁重庆政府,与在湖南广西的军事进攻配合,逼蒋屈服,以抽出兵力用于太平洋和准备北攻苏联。三可以把缅甸作为进攻印度、打通西亚,与德国军队会师伊朗的前进基地,并为日本海军巡弋印度洋获取岸上基地。
    对于盟国来说,缅甸若失,将意味着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全部丢失,不能再利用当地资源支撑欧非战场,而作为大英帝国生命线的印度将直接置于日寇的兵锋威胁之下。特别是,重庆政府的抗战本来就出现摇摆,如果国民党因外援断绝而屈服,整个亚太战场的力量对比将发生不利于英美的灾难性变化。英美在华的巨大投资和中国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大大增强日本的战争力量。不但英美难以在太平洋立足,且苏联远东地区也可能受到日本进攻,直接对欧洲战场产生巨大影响,德日意法西斯集团的中东会师计划就有可能实现。
    正是由于缅甸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日本军方十分重视对缅甸的占领。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同盟,妄图征服世界的气焰甚嚣尘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四天,在日本内阁会议上,陆军部提出“重视利用三国同盟”,“进行打通印度洋和西亚以联结日、德的作战、使重庆屈服的作战”,认为这一行动将可导致“结束战争”,并于当天“决定把原来列入第三期的进攻缅甸作战提前到第一期”③ 。可见日军把夺取缅甸作为其联结东西方两个法西斯国家,进而征服世界结束战争的一着关键的棋。
    1942年3月,日军入侵缅甸。由于英军畏敌如虎和缺乏联合作战的诚意,及中英美之间指挥权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惨败而退。日军占领全缅甸,进犯我国滇西,切断了滇缅公路。但是,美国加强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空运,国民政府也调集重兵凭怒江天险防守,阻止了日军的攻势。
    一部分撤至印度的远征军,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后来又从国内空运了大批军队到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在英美配合下,特别是在美国空军的支持下,驻印军开始向缅甸反攻。1944年5月,在云南重整旗鼓的远征军也强渡怒江发起反攻。两支中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于1945年1月在畹町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和力量,为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滇缅抗战的最终胜利,其意义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它粉碎了日本的战争计划,打破了法西斯集团的联结部署,恢复和巩固了英美在西太平洋的地位,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滇缅抗战提高了我国我军的国际地位

    清末以来,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头上。从晚清到民国,军纪不严、军力不强、军风不正已是举世皆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国远征军入缅,在盟友英军临阵逃脱、形势不利、指挥混乱的情况下,英勇作战,屡挫强敌,解救盟友;在撤退中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反攻中,在英美盟军配合下,无坚不摧。这一切,令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变了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文在褒扬我军的英勇顽强和国际主义精神时,也要揭露同一战场上英国损人利己的行为。
英国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向来惯用挑拨战争、从中渔利的伎俩。早在1939年1月,为配合日本策动中日“和谈”,就禁止由香港向中国运送武器。1940年7月,为保全其远东殖民地,在日本的压力下,又不顾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迫切需要,同日本正式签定封锁滇缅路三个月的协定。此举连美国也大为不满。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与英美相比,除了在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占有优势外,其余海空力量都处于劣势④。英美因此认定日本不敢贸然进攻。同时英美还没有完全放弃幻想,总是希望日苏之间打起来,而以谈判解决自己与日本的矛盾。然而英美完全错估了形势。政治上,它们没有看到自己与日本的矛盾大于和急于日苏矛盾。日苏之间没有什么迫切要解决的利害问题,而日本却垂青亚太地区的资源财富。军事上,它们过高估计自己占有巨大优势的战列舰的作用,而没有充分认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又忽视了日本在广大地区内同时在多个方向进攻的可能性。因此,英美并没有认真作好战争准备。特别是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被德国炸得焦头烂额,更缺乏在东南亚同日本作战的决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航空母舰为主力袭击珍珠港,接着向香港、菲律宾、印泥、马来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广大地区展开进攻,英、美、荷军队接连溃败。直到这时,它们才从梦中惊醒,抛弃幻想,开始认真考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
    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也是中国接受外援的主要通道。早在1941年6月,中国就正式建议中英共同防御缅甸。但英国怕动摇其在缅的殖民统治地位,不允许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英军于12月25日投降,马来亚英军海空力量几乎被全歼。而英国仍认为缅甸未危,表示中国军队“暂时毋庸入缅”⑤。1942年2月14日,拥有七万之众的新加坡英军投降,英国失去这个联结东南亚和欧、美、澳的海洋要塞,侵占泰国的日军直指缅甸。这时英国才慌了手脚,请求中国速派第五军入缅。当中国军队抵达时,英军已丢失仰光,“丧魂落魄地与难民一起撤退”⑥。从此,英军便把缅甸丢给了我军,利用我军掩护自己逃跑,而置所谓“共同防御”于不顾。
    滇缅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愤,同仇敌忾奋勇搏斗,创造了不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震惊世界的事迹。
    1942年3月,由戴安澜率领的200师孤军深入,在同古与优势的日寇血战12天,给嚣张狂妄的侵缅日军当头一棒。日本承认遭到“顽强抵抗”。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戴师长给夫人写下遗书,表示“决心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⑦。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经此一战,转变了英军对中国“草鞋兵”的轻视,连夸“打得好!”。战后,蒋介石亲自接见戴安澜,慰勉有加。
    1942年4月,英军由于士无斗志,在仁安羌的第一师及装甲旅共7000多人,竟被日军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包围(杜聿明说“实为战史中最大的笑话”⑧),英军师长急电求救并称否则就投降。我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捐弃前嫌,派出一个团,星夜驰援,勇猛攻击,解救出七千英军、千余战马、三百多辆坦克,还有已当了日军俘虏的英兵、美国传教士、记者等五百多人。此战轰动了英美,后来英王和美国政府向我师长、团长、营长等多人授勋感谢。
    1944年6月,英军71旅进袭孟拱遭反击,形势危急。我新38师奉令解救。战斗中,我军以一排兵力接替英军一营的任务,英军大为惊异。战后,英旅长亲到我军收集战斗资料作学习参考,并感佩不已。
    1944年7月,我军在滇西腾冲攻坚战中,与日军展开十分惨烈的争夺。此战是整个反攻战的转折点。经两个月激战,全歼守敌万余。美军联络组对我军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非常佩服。我军长、师长、团长四人获得美国颁发的勋章⑨。
    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单独执行任务被俘。日军多次诱降,要给他当军长,遭严词拒绝。齐学启在仰光被囚三年,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军队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的考验;以光明磊落的精神与盟军合作;以敢斗强敌的精神解救和掩护英军;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攻击敌人。大大提高了我军声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早在1941年5月,日美在太平洋的矛盾恶化时,美国就认识到,一旦美日开战,中国将是一支重要力量。而只有解除中国身上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才能发挥中国的作用。美国务卿在致中国外长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时,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作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并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美英取消了1901年中国与他国在北京签定的议定书,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交还租界,放弃在中国贸易、航行之特权⑩(但英国拒绝交还香港)。
    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随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四大国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包括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相当大的力量,成为亚洲抗日的主要力量,显示了不屈的民族精神。此外,英美军力遭重创,殖民地接连丢失。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与中国相互配合。因此必须解除中国身上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援助中国抗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唯一一次与盟军并肩作战的滇缅之战起了突出作用。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罗斯福“邀请蒋介石第一次以平等伙伴身份参加开罗会谈……,打算激励这位国民党领导人打日本。又向英国施加压力,使英国最终在缅甸发动大规模攻势”。罗斯福把蒋介石树立为“四巨头”之一,是遵循美国的利益。罗、蒋“共同向英国施加压力,要英国重新打开缅甸陆上补给通道”。“经过三天疲劳的辩论,……中国终于得到了大国的地位。开罗宣言答应把日本侵占的领土归还……蒋介石。罗斯福总统保证向他提供更多补给品并单方面答应在1944年发动大规模的缅甸攻势。”(11)
    上述引语引自英国史书《太平洋战争》。由此清楚看到,滇缅之战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甚至对日本归还领土,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三、滇缅抗战激励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民族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近代的中国,由于政府腐败、国家落后和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抬不起头来。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抗日战争,唤醒了民族的意识和不屈的精神。在滇缅抗战中,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表现尤为突出。
    1944年的滇西反攻战,我16万大军的绝大部分粮食是由滇西贫穷的老百姓节衣缩食拿出来的。在崇山峻岭的小路上,在恶劣的气候下,参加运输粮食、弹药和伤员的民工有二、三十万。粮食名义上是征购,但粮款经地方层层克扣,到老百姓手中的很少。民夫的工钱经层层盘剥,也微薄得可怜。但老百姓都知道抗日关系到民族存亡,仍以极大的热情支前。
    又如1941年春,国民政府为修筑滇缅铁路发行公债一千万美元。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积极购买。修路时,当地人民情绪高涨,不计报酬,忍受饥寒,忘我地劳动。许多民工还是由原来津浦、平汉铁路撤退下来的老工人。
    1942年,国民政府在大理开办干训团,招收青年,为滇缅反攻培训干部。干训团的教官,左、中、右思想都有。但无论教官还是学员,都以民族抗日的大局为重,团结一致,互相学习。进行政治教育时,既讲三民主义、蒋介石是抗日领袖,又讲延安发动群众的经验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同盟会元老李根源讲话时 声泪俱下,呼吁学员团结一致,牢记国耻,早日反攻。昆明西南联大几位著名教授潘光旦、费孝通、曾昭伦等经常到团讲演。在民族团结抗战精神的教育下,干训团培养出两千多名爱国青年。许多人后来在前线为国捐躯。在当时的国统区,能培养出这样高素质的爱国青年,确实是极为难得的。
    在滇缅抗战中,旅缅华侨也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到缅时,当地华侨热烈欢迎。火车站挂起了巨幅标语,又送来大量酒肉劳军。许多华侨为我军当翻译,每个师有二、三十人。后来中国军队撤退,华侨又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中国共产党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200师在缅甸转战南北,威震敌胆。后来撤退途中师长戴安澜不幸殉国。1943年4月,国民政府在广西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各界人士深切哀悼这位年仅38岁的民族英雄。中共主要领导人均驰电致哀。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12)。周恩来的挽词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3)。
    总之,滇缅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盟国并肩进行的艰苦的反法西斯战争。不管是哪个党派、哪个阶级,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和侨胞,都和远征军同呼吸、共命运。几亿颗心,都为远征军的失利而哀痛,为远征军的胜利而欢呼。普通老百姓,也因此关心了解中国以外的反法西斯战场,认识到中国抗战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体性,认识到中国抗战的地位。所以,滇缅抗战,对巩固全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和海外华侨的抗日统一战线,对提高国民意识,激励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滇缅抗战过程充满了中英美三国关于军队指挥权的复杂矛盾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不能否认,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与英美的军权之争,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而广大爱国官兵,更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作战失败后,一部分军队退到印度,准备重新训练整顿。这时,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营以上军官全由美国人担任,并已经从美国调来了三百多名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这一企图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坚决反对,蒋介石也不同意。从此美国人便自恃“美援”诸多留难。中国军官始终保持应有的气节。一位高级将领回首古代班昭扬威西域,感慨写诗:“捧檄出神州,天涯作壮游。关山欣聚首,风雨感同舟。束手难为策,依人岂善谋?重温西汉史,无语对班侯”(14)后来史迪威又向蒋介石提出中国的13个美械装备军应该由他来指挥,遭蒋拒绝。两人矛盾加深。史企图以美援施加压力。最后蒋向罗斯福提出撤换了史迪威。
    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广大官兵亲自看到和领教了作为盟友的英国见不得人的、在危难时候仍念念不忘殖民主义的行为,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前所述,英国始而应日本要求封闭滇缅路,继而不让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而失去战机,造成我200师孤军深入的危机;再而在作战中利用中国军队掩护自己逃跑,造成全线崩溃。我军撤退到印度之初,英国又恐动摇其殖民统治,诸多限制,甚至不顾新38师在仁安羌解围之恩,要解散该师武装。师长孙立人坚决拒绝,表示“你来缴械,就与你战斗”,维护了我军尊严。在中英美会商反攻缅甸计划时,英国又多次反复,百般推卸,让中国承担了最重最困难的任务。
    英国还不放弃对中国的间谍活动。有一名为梁之音的英国传教士,在滇西居住了20多年,精通当地傈僳族语言。他用拉丁字母创造了傈僳文字编写识字课本。第一课竟然是:“汉人来了,我怕。”这样一个长期挑拨中国民族之间矛盾的间谍,被英国任命为与我军联系的联络官。(15)
    1943年,正当中国军队准备反攻时,英国在缅北空投了几百人,其任务不是配合反攻,而是防止我军与缅人联系,恐怕缅人倾向中国。足见英国早就处心积虑准备战后恢复其殖民统治。
英国人的种种卑劣行径,从反面教育了广大官兵,更激发了我军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四、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点,从中英美三大盟国要人为缅甸战役频繁会商,讨价还价的曲折过程也可以看出来。
    1942年4月,由于英国方面缺乏联合作战诚意,造成指挥失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节节败退,引起罗斯福的忧虑。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尚未恢复元气,日寇在太平洋的攻势咄咄逼人。罗斯福深知,倘缅甸不保,中国外援一断,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将会大大动摇。而若日本征服了中国,必以更大力量攻击美军,则美国危矣。因此,4月28日,罗下令“要寻找途径把飞机和弹药运给蒋委员长的军队”,并指出“一个不可征服的中国不仅会在维护东亚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6)
    从1942年4月至年底,蒋介石、史迪威、英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韦维尔和罗斯福的特使居里,就缅甸反攻计划多次磋商。鉴于第一阶段作战中英国以邻为壑的不负责任态度,蒋坚持英国必须出动海空军,控制孟加拉湾并在仰光登陆,否则中国将不派一兵一卒参战。英国方面却自私得露骨,只想保守印度,而让中国军队在缅北替英军作前沿防守。
    在中英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开始发生有利变化。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获胜;8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反攻;年底,长达半年的瓜达耳卡纳尔岛争夺战也即将见分晓。美军在太平洋已取得了主动权。在非洲战场,1942年10月,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元帅隆美尔在阿拉曼坦克大会战中大败。接着,英美联军会攻突尼斯,非洲战事的结束已为期不远。在苏德战场,1942年底,气壮山河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已取得关键胜利,33万精锐德军已成瓮中之鳖。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已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在这种背景下,构成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欧、非、亚、太战场各环节中,只有亚洲战场上法西斯还占有优势。而这一战区的关键就是缅甸。
    关于这一点,有识之士是看得很清楚的。当时中国方面提出的方案就指出收复缅甸的意义在于:1、建立反攻日本的基地。2、巩固印度,彻底击败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3、使援华物资大量输入,及早完成中国总反攻的准备。4、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其不能增辟战场,如对苏联、澳大利亚或美国。(17)美军领导人马歇尔也指出,美国重视打通滇缅路,不仅为了提高中国士气,目的在配合欧亚非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能实施,美国将可能被迫退出欧洲。(18)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北非卡萨布兰卡会谈,主题之一就是反攻缅甸,结果达成安纳吉姆计划。后因英军在若开惨败,该计划夭折。5月,罗、邱又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宋子文也应邀参加。会议达成了大大削减英军义务,而进一步加重中国负担的“茶碟计划”。然而会后英国再次反复,结果在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英美首脑再次磋商。直到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才基本把反攻计划定下来。但不久,在德黑兰会议上,罗、邱又作背后交易,免去英国在缅甸的作战任务。这样,缅甸反攻的重担,就基本落到中国军队的肩上了。(19)
    为反攻缅甸,中英美的首脑及要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举行会议,激烈争论,最后确定由中国承担主要任务。足见缅甸战场的地位和中国军队的贡献之重要。
    太平洋战争后期,缅甸战场与其他战场更加息息相关,相互牵动。1943年,中英美盟军开始在缅北发动反攻。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美国在太平洋已占尽了海空优势。为了援救在东南亚已成强弩之末的孤军,1944年3月,日本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再次一溃千里。与此同时,日本又发动了对印度英帕尔的进攻,以求挽救缅甸战场的败局。
    滇缅抗战还促进了缅甸人民反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主义觉悟的提高。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60多年,人民痛恨殖民奴役。日本利用缅人的仇英情绪,大肆欺骗宣传,说日、缅都是信奉佛教的国家,日常习惯相同,日缅本是同一民族,是一家人;要摆脱英国压迫,只有依靠日本帮助。中国军队入缅时,也遭到许多缅人的反对和破坏。但缅甸的进步组织和华侨积极进行宣传,揭穿日寇的欺骗。而中国军队也有明令规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搞好与缅甸人民的团结友好关系。一位缅甸报纸的主编说:“缅甸人不愿做亡国奴,无论日本用什么方式都打动不了缅甸人。我们真诚欢迎中国军队”。他还写了不少赞扬中国远征军的社论。1944年8月,缅甸共产党倡议成立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广泛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抗日。1945年3月,以昂山为首的反英组织“缅甸独立军”毅然加入抗日的自由同盟,并发动全国总起义。这样,中英美缅的反法西斯力量互相配合,最后把日寇赶出缅甸。

          五、滇缅抗战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发生在整整50年以前的滇缅抗战,硝烟早已散尽,遗迹早已难寻。当年叱咤风云的勇士,如今幸存者也是垂暮老人了。但滇缅抗战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人员和几十万官兵,亲身参加过这一曲折复杂艰苦的斗争。只要是有正义感的人,都会从这充满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的生死决战、盟国内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斗争,以及其中暴露的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和腐败黑暗的历程中,有所觉悟,有所认识,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传统精神。战后,海峡两岸许多参加过这一次伟大斗争的原国民党人,写了大量回忆录。字里行间,表露出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对日本法西斯的仇恨,对英美殖民主义的鄙视,对国民党腐败的批判,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遗产。这是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觉醒。许多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如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廖耀湘、卫立煌等等,还有广大官兵,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后,能接受共产党和人民的感召,弃暗投明,站到人民一边,使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发展壮大,其经历滇缅抗战所获得的认识和觉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滇缅抗战,是数十万中华儿女代表国家和民族,远征他国,和盟国共同进行的一次气吞山河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成千上万的民族战士血染疆场,长眠他乡。中国远征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赢得了民族的尊严,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过去和永远,都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给滇缅抗战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可以让两岸人民和海外侨胞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更深刻地认识全民族反抗侵略的共性,更好地激发民族团结统一的传统,更快地促成两岸合作,完成功昭千秋的全中国和全民族统一的大业。

注:
(1)、(5)、(7)、(8)、(9)、(14)、(15)、(16)、(17)、(18)、(19)见《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审。
(2)、(10)见《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四川人民出版社。
(4)见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册,战士出版社。
(11)见英国《太平洋战争》下册,东方出版社。
(12)见《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年第四期
(13)见《周总理生平大事记》,四川出版社。



转载者按:本文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于1995年写的一篇论文。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转载于此,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段历史。文章较长,将近万字,虽然互联网时代人们已惯于阅读短小精悍的文字,还是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谨以此文,向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滇缅抗战的历史地位

                                王   正

    整整50年前,1942年2月,中国国民政府派出精锐的远征军十万之众,兵出云南,开赴缅甸,开辟了中国西南方向新的抗日战场,这就是著名的滇缅抗战。滇缅抗战在中国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什么地位,本文试图予以分析论述,以供历史教师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
    滇缅抗战从酝酿到胜利结束,几乎与太平洋战争同步,历时3年多。它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次出国作战。无论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主动性之强、艰苦之深、环境之酷、战斗之烈、战果之硕、国内外影响之广远来说,滇缅之战都堪称我国抗战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战役。。它构成了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侧翼。
    滇缅抗战开始于中国战场的相持阶段,远征军广大爱国官兵满怀义愤,在滇缅战场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积极进取,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赞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一`、滇缅抗战粉碎了日本逼蒋屈服、征服东南亚,打通西亚的战略企图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引诱国民党投降。为了进一步打击国民党脆弱的抗日意志,促使其早日屈服,日本决定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路线——滇缅通道。②
    缅甸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西邻印度,北靠中国,东接泰国和印度支那,南濒印度洋。若日军占领缅甸,一可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地位,使东南亚成为西太平洋的基地,与在印尼、菲律宾的占领区遥相呼应,向南威胁澳洲,向东进取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太平洋。二可以切断援助中国的国际通道,从西南方威胁重庆政府,与在湖南广西的军事进攻配合,逼蒋屈服,以抽出兵力用于太平洋和准备北攻苏联。三可以把缅甸作为进攻印度、打通西亚,与德国军队会师伊朗的前进基地,并为日本海军巡弋印度洋获取岸上基地。
    对于盟国来说,缅甸若失,将意味着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全部丢失,不能再利用当地资源支撑欧非战场,而作为大英帝国生命线的印度将直接置于日寇的兵锋威胁之下。特别是,重庆政府的抗战本来就出现摇摆,如果国民党因外援断绝而屈服,整个亚太战场的力量对比将发生不利于英美的灾难性变化。英美在华的巨大投资和中国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大大增强日本的战争力量。不但英美难以在太平洋立足,且苏联远东地区也可能受到日本进攻,直接对欧洲战场产生巨大影响,德日意法西斯集团的中东会师计划就有可能实现。
    正是由于缅甸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日本军方十分重视对缅甸的占领。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同盟,妄图征服世界的气焰甚嚣尘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四天,在日本内阁会议上,陆军部提出“重视利用三国同盟”,“进行打通印度洋和西亚以联结日、德的作战、使重庆屈服的作战”,认为这一行动将可导致“结束战争”,并于当天“决定把原来列入第三期的进攻缅甸作战提前到第一期”③ 。可见日军把夺取缅甸作为其联结东西方两个法西斯国家,进而征服世界结束战争的一着关键的棋。
    1942年3月,日军入侵缅甸。由于英军畏敌如虎和缺乏联合作战的诚意,及中英美之间指挥权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惨败而退。日军占领全缅甸,进犯我国滇西,切断了滇缅公路。但是,美国加强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空运,国民政府也调集重兵凭怒江天险防守,阻止了日军的攻势。
    一部分撤至印度的远征军,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后来又从国内空运了大批军队到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在英美配合下,特别是在美国空军的支持下,驻印军开始向缅甸反攻。1944年5月,在云南重整旗鼓的远征军也强渡怒江发起反攻。两支中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于1945年1月在畹町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和力量,为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滇缅抗战的最终胜利,其意义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它粉碎了日本的战争计划,打破了法西斯集团的联结部署,恢复和巩固了英美在西太平洋的地位,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滇缅抗战提高了我国我军的国际地位

    清末以来,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头上。从晚清到民国,军纪不严、军力不强、军风不正已是举世皆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国远征军入缅,在盟友英军临阵逃脱、形势不利、指挥混乱的情况下,英勇作战,屡挫强敌,解救盟友;在撤退中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反攻中,在英美盟军配合下,无坚不摧。这一切,令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变了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文在褒扬我军的英勇顽强和国际主义精神时,也要揭露同一战场上英国损人利己的行为。
英国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向来惯用挑拨战争、从中渔利的伎俩。早在1939年1月,为配合日本策动中日“和谈”,就禁止由香港向中国运送武器。1940年7月,为保全其远东殖民地,在日本的压力下,又不顾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迫切需要,同日本正式签定封锁滇缅路三个月的协定。此举连美国也大为不满。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与英美相比,除了在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占有优势外,其余海空力量都处于劣势④。英美因此认定日本不敢贸然进攻。同时英美还没有完全放弃幻想,总是希望日苏之间打起来,而以谈判解决自己与日本的矛盾。然而英美完全错估了形势。政治上,它们没有看到自己与日本的矛盾大于和急于日苏矛盾。日苏之间没有什么迫切要解决的利害问题,而日本却垂青亚太地区的资源财富。军事上,它们过高估计自己占有巨大优势的战列舰的作用,而没有充分认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又忽视了日本在广大地区内同时在多个方向进攻的可能性。因此,英美并没有认真作好战争准备。特别是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被德国炸得焦头烂额,更缺乏在东南亚同日本作战的决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航空母舰为主力袭击珍珠港,接着向香港、菲律宾、印泥、马来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广大地区展开进攻,英、美、荷军队接连溃败。直到这时,它们才从梦中惊醒,抛弃幻想,开始认真考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
    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也是中国接受外援的主要通道。早在1941年6月,中国就正式建议中英共同防御缅甸。但英国怕动摇其在缅的殖民统治地位,不允许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英军于12月25日投降,马来亚英军海空力量几乎被全歼。而英国仍认为缅甸未危,表示中国军队“暂时毋庸入缅”⑤。1942年2月14日,拥有七万之众的新加坡英军投降,英国失去这个联结东南亚和欧、美、澳的海洋要塞,侵占泰国的日军直指缅甸。这时英国才慌了手脚,请求中国速派第五军入缅。当中国军队抵达时,英军已丢失仰光,“丧魂落魄地与难民一起撤退”⑥。从此,英军便把缅甸丢给了我军,利用我军掩护自己逃跑,而置所谓“共同防御”于不顾。
    滇缅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愤,同仇敌忾奋勇搏斗,创造了不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震惊世界的事迹。
    1942年3月,由戴安澜率领的200师孤军深入,在同古与优势的日寇血战12天,给嚣张狂妄的侵缅日军当头一棒。日本承认遭到“顽强抵抗”。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戴师长给夫人写下遗书,表示“决心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⑦。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经此一战,转变了英军对中国“草鞋兵”的轻视,连夸“打得好!”。战后,蒋介石亲自接见戴安澜,慰勉有加。
    1942年4月,英军由于士无斗志,在仁安羌的第一师及装甲旅共7000多人,竟被日军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包围(杜聿明说“实为战史中最大的笑话”⑧),英军师长急电求救并称否则就投降。我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捐弃前嫌,派出一个团,星夜驰援,勇猛攻击,解救出七千英军、千余战马、三百多辆坦克,还有已当了日军俘虏的英兵、美国传教士、记者等五百多人。此战轰动了英美,后来英王和美国政府向我师长、团长、营长等多人授勋感谢。
    1944年6月,英军71旅进袭孟拱遭反击,形势危急。我新38师奉令解救。战斗中,我军以一排兵力接替英军一营的任务,英军大为惊异。战后,英旅长亲到我军收集战斗资料作学习参考,并感佩不已。
    1944年7月,我军在滇西腾冲攻坚战中,与日军展开十分惨烈的争夺。此战是整个反攻战的转折点。经两个月激战,全歼守敌万余。美军联络组对我军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非常佩服。我军长、师长、团长四人获得美国颁发的勋章⑨。
    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单独执行任务被俘。日军多次诱降,要给他当军长,遭严词拒绝。齐学启在仰光被囚三年,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军队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的考验;以光明磊落的精神与盟军合作;以敢斗强敌的精神解救和掩护英军;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攻击敌人。大大提高了我军声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早在1941年5月,日美在太平洋的矛盾恶化时,美国就认识到,一旦美日开战,中国将是一支重要力量。而只有解除中国身上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才能发挥中国的作用。美国务卿在致中国外长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时,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作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并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美英取消了1901年中国与他国在北京签定的议定书,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交还租界,放弃在中国贸易、航行之特权⑩(但英国拒绝交还香港)。
    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随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四大国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包括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相当大的力量,成为亚洲抗日的主要力量,显示了不屈的民族精神。此外,英美军力遭重创,殖民地接连丢失。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与中国相互配合。因此必须解除中国身上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援助中国抗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唯一一次与盟军并肩作战的滇缅之战起了突出作用。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罗斯福“邀请蒋介石第一次以平等伙伴身份参加开罗会谈……,打算激励这位国民党领导人打日本。又向英国施加压力,使英国最终在缅甸发动大规模攻势”。罗斯福把蒋介石树立为“四巨头”之一,是遵循美国的利益。罗、蒋“共同向英国施加压力,要英国重新打开缅甸陆上补给通道”。“经过三天疲劳的辩论,……中国终于得到了大国的地位。开罗宣言答应把日本侵占的领土归还……蒋介石。罗斯福总统保证向他提供更多补给品并单方面答应在1944年发动大规模的缅甸攻势。”(11)
    上述引语引自英国史书《太平洋战争》。由此清楚看到,滇缅之战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甚至对日本归还领土,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三、滇缅抗战激励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民族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近代的中国,由于政府腐败、国家落后和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抬不起头来。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抗日战争,唤醒了民族的意识和不屈的精神。在滇缅抗战中,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表现尤为突出。
    1944年的滇西反攻战,我16万大军的绝大部分粮食是由滇西贫穷的老百姓节衣缩食拿出来的。在崇山峻岭的小路上,在恶劣的气候下,参加运输粮食、弹药和伤员的民工有二、三十万。粮食名义上是征购,但粮款经地方层层克扣,到老百姓手中的很少。民夫的工钱经层层盘剥,也微薄得可怜。但老百姓都知道抗日关系到民族存亡,仍以极大的热情支前。
    又如1941年春,国民政府为修筑滇缅铁路发行公债一千万美元。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积极购买。修路时,当地人民情绪高涨,不计报酬,忍受饥寒,忘我地劳动。许多民工还是由原来津浦、平汉铁路撤退下来的老工人。
    1942年,国民政府在大理开办干训团,招收青年,为滇缅反攻培训干部。干训团的教官,左、中、右思想都有。但无论教官还是学员,都以民族抗日的大局为重,团结一致,互相学习。进行政治教育时,既讲三民主义、蒋介石是抗日领袖,又讲延安发动群众的经验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同盟会元老李根源讲话时 声泪俱下,呼吁学员团结一致,牢记国耻,早日反攻。昆明西南联大几位著名教授潘光旦、费孝通、曾昭伦等经常到团讲演。在民族团结抗战精神的教育下,干训团培养出两千多名爱国青年。许多人后来在前线为国捐躯。在当时的国统区,能培养出这样高素质的爱国青年,确实是极为难得的。
    在滇缅抗战中,旅缅华侨也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到缅时,当地华侨热烈欢迎。火车站挂起了巨幅标语,又送来大量酒肉劳军。许多华侨为我军当翻译,每个师有二、三十人。后来中国军队撤退,华侨又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中国共产党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200师在缅甸转战南北,威震敌胆。后来撤退途中师长戴安澜不幸殉国。1943年4月,国民政府在广西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各界人士深切哀悼这位年仅38岁的民族英雄。中共主要领导人均驰电致哀。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12)。周恩来的挽词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3)。
    总之,滇缅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盟国并肩进行的艰苦的反法西斯战争。不管是哪个党派、哪个阶级,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和侨胞,都和远征军同呼吸、共命运。几亿颗心,都为远征军的失利而哀痛,为远征军的胜利而欢呼。普通老百姓,也因此关心了解中国以外的反法西斯战场,认识到中国抗战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体性,认识到中国抗战的地位。所以,滇缅抗战,对巩固全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和海外华侨的抗日统一战线,对提高国民意识,激励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滇缅抗战过程充满了中英美三国关于军队指挥权的复杂矛盾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不能否认,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与英美的军权之争,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而广大爱国官兵,更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作战失败后,一部分军队退到印度,准备重新训练整顿。这时,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营以上军官全由美国人担任,并已经从美国调来了三百多名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这一企图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坚决反对,蒋介石也不同意。从此美国人便自恃“美援”诸多留难。中国军官始终保持应有的气节。一位高级将领回首古代班昭扬威西域,感慨写诗:“捧檄出神州,天涯作壮游。关山欣聚首,风雨感同舟。束手难为策,依人岂善谋?重温西汉史,无语对班侯”(14)后来史迪威又向蒋介石提出中国的13个美械装备军应该由他来指挥,遭蒋拒绝。两人矛盾加深。史企图以美援施加压力。最后蒋向罗斯福提出撤换了史迪威。
    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广大官兵亲自看到和领教了作为盟友的英国见不得人的、在危难时候仍念念不忘殖民主义的行为,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前所述,英国始而应日本要求封闭滇缅路,继而不让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而失去战机,造成我200师孤军深入的危机;再而在作战中利用中国军队掩护自己逃跑,造成全线崩溃。我军撤退到印度之初,英国又恐动摇其殖民统治,诸多限制,甚至不顾新38师在仁安羌解围之恩,要解散该师武装。师长孙立人坚决拒绝,表示“你来缴械,就与你战斗”,维护了我军尊严。在中英美会商反攻缅甸计划时,英国又多次反复,百般推卸,让中国承担了最重最困难的任务。
    英国还不放弃对中国的间谍活动。有一名为梁之音的英国传教士,在滇西居住了20多年,精通当地傈僳族语言。他用拉丁字母创造了傈僳文字编写识字课本。第一课竟然是:“汉人来了,我怕。”这样一个长期挑拨中国民族之间矛盾的间谍,被英国任命为与我军联系的联络官。(15)
    1943年,正当中国军队准备反攻时,英国在缅北空投了几百人,其任务不是配合反攻,而是防止我军与缅人联系,恐怕缅人倾向中国。足见英国早就处心积虑准备战后恢复其殖民统治。
英国人的种种卑劣行径,从反面教育了广大官兵,更激发了我军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四、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点,从中英美三大盟国要人为缅甸战役频繁会商,讨价还价的曲折过程也可以看出来。
    1942年4月,由于英国方面缺乏联合作战诚意,造成指挥失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节节败退,引起罗斯福的忧虑。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尚未恢复元气,日寇在太平洋的攻势咄咄逼人。罗斯福深知,倘缅甸不保,中国外援一断,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将会大大动摇。而若日本征服了中国,必以更大力量攻击美军,则美国危矣。因此,4月28日,罗下令“要寻找途径把飞机和弹药运给蒋委员长的军队”,并指出“一个不可征服的中国不仅会在维护东亚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6)
    从1942年4月至年底,蒋介石、史迪威、英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韦维尔和罗斯福的特使居里,就缅甸反攻计划多次磋商。鉴于第一阶段作战中英国以邻为壑的不负责任态度,蒋坚持英国必须出动海空军,控制孟加拉湾并在仰光登陆,否则中国将不派一兵一卒参战。英国方面却自私得露骨,只想保守印度,而让中国军队在缅北替英军作前沿防守。
    在中英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开始发生有利变化。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获胜;8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反攻;年底,长达半年的瓜达耳卡纳尔岛争夺战也即将见分晓。美军在太平洋已取得了主动权。在非洲战场,1942年10月,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元帅隆美尔在阿拉曼坦克大会战中大败。接着,英美联军会攻突尼斯,非洲战事的结束已为期不远。在苏德战场,1942年底,气壮山河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已取得关键胜利,33万精锐德军已成瓮中之鳖。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已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在这种背景下,构成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欧、非、亚、太战场各环节中,只有亚洲战场上法西斯还占有优势。而这一战区的关键就是缅甸。
    关于这一点,有识之士是看得很清楚的。当时中国方面提出的方案就指出收复缅甸的意义在于:1、建立反攻日本的基地。2、巩固印度,彻底击败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3、使援华物资大量输入,及早完成中国总反攻的准备。4、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其不能增辟战场,如对苏联、澳大利亚或美国。(17)美军领导人马歇尔也指出,美国重视打通滇缅路,不仅为了提高中国士气,目的在配合欧亚非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能实施,美国将可能被迫退出欧洲。(18)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北非卡萨布兰卡会谈,主题之一就是反攻缅甸,结果达成安纳吉姆计划。后因英军在若开惨败,该计划夭折。5月,罗、邱又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宋子文也应邀参加。会议达成了大大削减英军义务,而进一步加重中国负担的“茶碟计划”。然而会后英国再次反复,结果在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英美首脑再次磋商。直到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才基本把反攻计划定下来。但不久,在德黑兰会议上,罗、邱又作背后交易,免去英国在缅甸的作战任务。这样,缅甸反攻的重担,就基本落到中国军队的肩上了。(19)
    为反攻缅甸,中英美的首脑及要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举行会议,激烈争论,最后确定由中国承担主要任务。足见缅甸战场的地位和中国军队的贡献之重要。
    太平洋战争后期,缅甸战场与其他战场更加息息相关,相互牵动。1943年,中英美盟军开始在缅北发动反攻。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美国在太平洋已占尽了海空优势。为了援救在东南亚已成强弩之末的孤军,1944年3月,日本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再次一溃千里。与此同时,日本又发动了对印度英帕尔的进攻,以求挽救缅甸战场的败局。
    滇缅抗战还促进了缅甸人民反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主义觉悟的提高。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60多年,人民痛恨殖民奴役。日本利用缅人的仇英情绪,大肆欺骗宣传,说日、缅都是信奉佛教的国家,日常习惯相同,日缅本是同一民族,是一家人;要摆脱英国压迫,只有依靠日本帮助。中国军队入缅时,也遭到许多缅人的反对和破坏。但缅甸的进步组织和华侨积极进行宣传,揭穿日寇的欺骗。而中国军队也有明令规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搞好与缅甸人民的团结友好关系。一位缅甸报纸的主编说:“缅甸人不愿做亡国奴,无论日本用什么方式都打动不了缅甸人。我们真诚欢迎中国军队”。他还写了不少赞扬中国远征军的社论。1944年8月,缅甸共产党倡议成立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广泛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抗日。1945年3月,以昂山为首的反英组织“缅甸独立军”毅然加入抗日的自由同盟,并发动全国总起义。这样,中英美缅的反法西斯力量互相配合,最后把日寇赶出缅甸。

          五、滇缅抗战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发生在整整50年以前的滇缅抗战,硝烟早已散尽,遗迹早已难寻。当年叱咤风云的勇士,如今幸存者也是垂暮老人了。但滇缅抗战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人员和几十万官兵,亲身参加过这一曲折复杂艰苦的斗争。只要是有正义感的人,都会从这充满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的生死决战、盟国内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斗争,以及其中暴露的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和腐败黑暗的历程中,有所觉悟,有所认识,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传统精神。战后,海峡两岸许多参加过这一次伟大斗争的原国民党人,写了大量回忆录。字里行间,表露出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对日本法西斯的仇恨,对英美殖民主义的鄙视,对国民党腐败的批判,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遗产。这是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觉醒。许多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如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廖耀湘、卫立煌等等,还有广大官兵,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后,能接受共产党和人民的感召,弃暗投明,站到人民一边,使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发展壮大,其经历滇缅抗战所获得的认识和觉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滇缅抗战,是数十万中华儿女代表国家和民族,远征他国,和盟国共同进行的一次气吞山河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成千上万的民族战士血染疆场,长眠他乡。中国远征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赢得了民族的尊严,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过去和永远,都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给滇缅抗战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可以让两岸人民和海外侨胞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更深刻地认识全民族反抗侵略的共性,更好地激发民族团结统一的传统,更快地促成两岸合作,完成功昭千秋的全中国和全民族统一的大业。

注:
(1)、(5)、(7)、(8)、(9)、(14)、(15)、(16)、(17)、(18)、(19)见《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审。
(2)、(10)见《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四川人民出版社。
(4)见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册,战士出版社。
(11)见英国《太平洋战争》下册,东方出版社。
(12)见《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年第四期
(13)见《周总理生平大事记》,四川出版社。



这论文引用资料不够严谨,英军那三百多辆坦克是哪儿来的?
楼主说的我同意。但其实甸缅战争的历史地位并没有这么高,为了保障交通线而进行的跨国作战并没有楼主所说的这么大功效。
第一次入缅作战大败亏输,在1942年半年时间里,只在初入缅甸时取得了一些战果,后来日本加强反击,中英联军节节败退,以至败走野人山,只有孙立人一部随英军入印才建制完整,其它的基本都完了,更有国军抗日名将戴安澜以身殉国。
到了1943年末,1944年初再次入缅的时候,日本基本上败局已显,不过是困兽犹斗。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像我们的先辈一样热爱并且生活在这土地上,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功绩和牺牲。
但我们也不要夸大他们的功绩,对于真正的军人来说,夸大和隐藏他们的功绩都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
我想补充两点,仅是个人的看法。
1,在卫国战争中,中方和日本的战损比是六比一,我们要牺牲六个人才能干掉一个日本人。而远征军的可以做到一比一的战损。
2 ,孙立人在胡康谷河血战日本第十八师团,胜利后下令,曾到中国者就地枪决。
滇缅公路运输的物资还不如空运
滇缅抗战的历史地位就是——国军在抗战后期打的唯一不咋难看的战役。当然前期野人山和美军的后勤和空中支援不要提。
没有美国的支持,一切全都是扯淡!结果就是亡国!
一篇烂文,读了浪费时间
所谓的孙立人杀日本俘虏的YY谣言就别在提了。
滇缅公路运输的物资还不如空运
扯淡 印度堆积如山的物资空运除非c17 An124来
扯淡 印度堆积如山的物资空运除非c17 An124来
查一下资料很难吗?自己去看一下空运的数量和陆运的数量吧!
自从1942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始于印度东北Assam,要飞跃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形。从空中俯视,下面依次是超过一万英尺高的Naga山 -- Naga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 ;丛林覆盖的Irrawaddy河, 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然后是高达一万五千英尺的Santsung山脉。当地气候恶劣 -- 超过248mph的飓风,从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的超级湍流(甚至把飞机翻个个)-- 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使驼峰航线成为二战中最为危险的空中航线。只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担负起此重任 -- 他们就是牛气冲天的印中空运大队(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一直到四四年情况改善之前,他们总是一天工作16个小时,经常一天飞三个来回。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到战争结束时,65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75.htm?fr=aladdin

乌丸渡魔笛 发表于 2014-7-12 00:58
查一下资料很难吗?自己去看一下空运的数量和陆运的数量吧!


大量物资堆在印度靠驼峰运不进来。上 两组表格对比下看。运抵印度的,装备远征军的,装备国内的。滇缅公路全线打通都是1945年3月的事情了,史迪威修路是想把中国建成对日反攻基地.战争如果打到1946年这条公路重要性就能完全体现出来.




空运入华的美国援华陆军装备交拨分配情形(1942.4-1944.9)



美国运抵印度的援华主要陆军兵器比较统计表


图片资料来源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04003g.htm

乌丸渡魔笛 发表于 2014-7-12 00:58
查一下资料很难吗?自己去看一下空运的数量和陆运的数量吧!


大量物资堆在印度靠驼峰运不进来。上 两组表格对比下看。运抵印度的,装备远征军的,装备国内的。滇缅公路全线打通都是1945年3月的事情了,史迪威修路是想把中国建成对日反攻基地.战争如果打到1946年这条公路重要性就能完全体现出来.




空运入华的美国援华陆军装备交拨分配情形(1942.4-1944.9)



美国运抵印度的援华主要陆军兵器比较统计表


图片资料来源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04003g.htm
草原野狼 发表于 2014-7-12 04:47
自从1942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 ...
楼下一起回答了
楼主说的我同意。但其实甸缅战争的历史地位并没有这么高,为了保障交通线而进行的跨国作战并没有楼主所说的 ...
党国白起孙立人的扯谈杀俘战绩就别拿出来现了。
楼下一起回答了
空运怎可能运这么多武器呢?驼峰空运在日本占领缅甸期间能运的战略物资肯定会减少武器,但它在三年期间运送其它的战略物资是抗战大后方极需要的,不提别的,比如药物就是极稀缺的,空运取代不了滇缅公路,中日两军在缅甸的殊死博斗是为了什么?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无需看那两张图表。
我们提驼峰航线,是要纪念那个艰苦的年代,纪念那些为抗战而牺牲的人们。
大白胖子 发表于 2014-7-11 17:11
所谓的孙立人杀日本俘虏的YY谣言就别在提了。
这是央視节目承认的.

http://tv.cntv.cn/video/C20878/c693dfa154e74b702c831ea9cfe19de0
枯骨 发表于 2014-7-10 11:55
这论文引用资料不够严谨,英军那三百多辆坦克是哪儿来的?
在这期间英军从北非战场调回来一个装甲第七旅,这个装甲第七旅不可能有三百多辆坦克,除非英军还有其他装甲部队
滇缅抗战提高了我国我军的国际地位?二战结束后谁把中国军队当回事儿?忘了斯大林、戴高乐的轻蔑?

抗美援朝还差不多,这一战才彻底扭转我国军队的形象,对手还是当时高大上的美帝领导的所谓联合国军,而不是二战后期后勤战五渣的日军。
所谓的滇缅抗战,根本就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一个概念,盟军的体系中只有中国战区和印缅战区。印缅战区的老大是斯利姆元帅,不管孙立人、郑洞国还是史迪威都还差得远。从兵力上来说,驻印军只占该战区盟军陆军兵力的很小一部分,海军空军贡献基本为零。印缅战区的转折大战是英帕尔战役,孟康河谷之战几乎达不到“战役”的级别。
风君子 发表于 2014-7-12 23:53
在这期间英军从北非战场调回来一个装甲第七旅,这个装甲第七旅不可能有三百多辆坦克,除非英军还有其他装 ...
要真有三百多辆坦克,英国人还能被围住?能有三百辆汽车就不错了。这些坦克多半又出自那些“历史创造者”。
日本人要断了国民政府的后路,没了后路大家就要死翘翘,你想想他的重要性吧。
马再笑 发表于 2014-7-11 16:31
一篇烂文,读了浪费时间
要么有根有据地指出文中不当之处,要么你自己写出一篇这样的“烂文”,否则闭上你的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