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模块更换耗时,真正作用是便于平台功能上升级和淘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00:19


在论坛讨论时觉得,很多网友对任务模块的想法都有误区
忍不住又想闲聊一下

任务模块是美好的愿景.类似的东西,只是说类似
无论是战略投送舰,同时具备装垂直升降战机,直升机,武直,反潜机…
老美具备垂直升降战机的小平顶,既能两栖战又能打空战.
还是滨海舰,同时具备有反潜,扫雷,反舰模块.兼具高速运输,特战.
都给人价廉物美的错觉.

实际上,战略投送舰功能是多,但并不是真正多功能,
而是一舰只能在战前默认一种功能.
比如你装了足够数量的战机,就别想短时间内可以换回运输机打登陆战,于是你要同时生产两艘战略投送舰,一艘空战一艘登陆,而且作为伪航母性能根本不及真正航母,于是出现两头不到岸情况.

而老美垂直升降战机的小平顶,基本上打海空争夺战时不够格出动,打完海空战时垂直升降战机对登陆也没太大用处.于是除了好看,有型,够科幻外,平白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两栖舰效能.

而滨海舰问题也比较多.
这里有个很好的网页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lcs.htm

任务模块最初是想令一艘战舰按情况更换任务模块而具备几艘战舰的能力.
可是实际上因为要用上数周时间更换模块,所以一艘战舰除了只能负责一项功能外,
还要拖带几个用不着的模块和相关一大堆技术人员被活封存白吃饭.
而舰上的人员又不够用.
所以原先滨海舰由海到陆的理念是很好,
但造出来还不如直接的搞一舰多型.
最起码,一舰多型可以方便后勤,减少成本.

短期内,我们最需要的是争海空的大战武器以及具备和老美分庭抗礼能力.
长远来说,海军由海到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仔细看过一些LCS的文章.
LCS任务模块.
1)        反小型战舰
2)        反水雷
3)        近岸反潜
兼具几个次要任务能力
1)        高速运输
2)        特战
3)        本土防卫/海上拦截
4)        情报搜集/监视/侦察
先看3项主要能力.
我个人比较质疑,敌人快艇目的如果只是想标定我方舰艇位置然后由其他部队或导弹进行攻击的话.
老美LCS只用上5公里射程的反水面导弹基本无法阻止快艇标定目标.
由于LCS用直升机和无人载具反水雷, 和舰船的反水雷声纳比,
LCS将会有比较高的检漏率. 所以不能替代扫雷舰,可是老美却将传统扫雷舰的生产停止了.

第3项的反潜能力相信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一项.

高速运输是LCS兼具的能力,当然不能和正式高速运输舰比.

LCS的速度用途是甚么呢?
以上,反潜,反水雷是绝对用不上40节的,
打快艇时可能有点用, 就那点运输能力用LCS不如用专业的运输舰.
本土防卫也不用40节.
于是,
40节以上就只是为了政治性的海上拦截可以高速武力到达.
特战,反恐之类,以及用40多节追打快艇.
其次是遇上导弹时高速机动希望尽量降低命中率


我个人觉得,如果未来中国需要滨海舰,
就不必要用備用的任务模块,
而不需高速的任务项目就不要设计成高速.
反水雷上,个人以为最好还是以30节反水雷专用舰替代传统只有10多节的水雷舰.这样技术难度和成本也更好控制.
而反水雷舰在到达千多吨时,只要作出性能取舍就可以兼具056反潜型的任务.
比如为去除材料的磁性牺牲损管,空间人手上可以去掉攻舰,攻潜能力…反正在己方近岸的攻舰攻潜可以召唤航空部队完成.这样,一艘扫雷舰可以顶一艘056.

高速滨海舰最好用上双体或三体.主要用于政治性的海上拦截,高速武力到达,特战,反恐,追打快艇
而打小艇弹射程要超过水平线防止被目视定位否则照样被反舰弹饱和攻击就失去打快艇意义.另外可以用直升机反快艇及导弹艇的泥浆摔角任務.

由于双,三体船有较大甲板空间.而中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数量质量一路是个困扰问题.我觉得高速滨海舰可以在反潜型装备两架反潜直20,甚至一架直8.并作为反快艇弹的中继导引.

像高速野牛的登陆艇可以由同样高速的滨海舰带两架武直掩护.甚至考虑以半油航行模式增加速度.
而驱护编队可以用滨海舰带一架直8预警型

至于任务模块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我认为任务模块虽然不能按实际情况更换模块,而预备模块也没有意义
但其实任务模块真正作用是将不合时宜的功能换走并随时按情况新增任何适合这个平台的模块.如上,只要想到有甚么需求就可以加上去.

在论坛讨论时觉得,很多网友对任务模块的想法都有误区
忍不住又想闲聊一下

任务模块是美好的愿景.类似的东西,只是说类似
无论是战略投送舰,同时具备装垂直升降战机,直升机,武直,反潜机…
老美具备垂直升降战机的小平顶,既能两栖战又能打空战.
还是滨海舰,同时具备有反潜,扫雷,反舰模块.兼具高速运输,特战.
都给人价廉物美的错觉.

实际上,战略投送舰功能是多,但并不是真正多功能,
而是一舰只能在战前默认一种功能.
比如你装了足够数量的战机,就别想短时间内可以换回运输机打登陆战,于是你要同时生产两艘战略投送舰,一艘空战一艘登陆,而且作为伪航母性能根本不及真正航母,于是出现两头不到岸情况.

而老美垂直升降战机的小平顶,基本上打海空争夺战时不够格出动,打完海空战时垂直升降战机对登陆也没太大用处.于是除了好看,有型,够科幻外,平白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两栖舰效能.

而滨海舰问题也比较多.
这里有个很好的网页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lcs.htm

任务模块最初是想令一艘战舰按情况更换任务模块而具备几艘战舰的能力.
可是实际上因为要用上数周时间更换模块,所以一艘战舰除了只能负责一项功能外,
还要拖带几个用不着的模块和相关一大堆技术人员被活封存白吃饭.
而舰上的人员又不够用.
所以原先滨海舰由海到陆的理念是很好,
但造出来还不如直接的搞一舰多型.
最起码,一舰多型可以方便后勤,减少成本.

短期内,我们最需要的是争海空的大战武器以及具备和老美分庭抗礼能力.
长远来说,海军由海到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仔细看过一些LCS的文章.
LCS任务模块.
1)        反小型战舰
2)        反水雷
3)        近岸反潜
兼具几个次要任务能力
1)        高速运输
2)        特战
3)        本土防卫/海上拦截
4)        情报搜集/监视/侦察
先看3项主要能力.
我个人比较质疑,敌人快艇目的如果只是想标定我方舰艇位置然后由其他部队或导弹进行攻击的话.
老美LCS只用上5公里射程的反水面导弹基本无法阻止快艇标定目标.
由于LCS用直升机和无人载具反水雷, 和舰船的反水雷声纳比,
LCS将会有比较高的检漏率. 所以不能替代扫雷舰,可是老美却将传统扫雷舰的生产停止了.

第3项的反潜能力相信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一项.

高速运输是LCS兼具的能力,当然不能和正式高速运输舰比.

LCS的速度用途是甚么呢?
以上,反潜,反水雷是绝对用不上40节的,
打快艇时可能有点用, 就那点运输能力用LCS不如用专业的运输舰.
本土防卫也不用40节.
于是,
40节以上就只是为了政治性的海上拦截可以高速武力到达.
特战,反恐之类,以及用40多节追打快艇.
其次是遇上导弹时高速机动希望尽量降低命中率


我个人觉得,如果未来中国需要滨海舰,
就不必要用備用的任务模块,
而不需高速的任务项目就不要设计成高速.
反水雷上,个人以为最好还是以30节反水雷专用舰替代传统只有10多节的水雷舰.这样技术难度和成本也更好控制.
而反水雷舰在到达千多吨时,只要作出性能取舍就可以兼具056反潜型的任务.
比如为去除材料的磁性牺牲损管,空间人手上可以去掉攻舰,攻潜能力…反正在己方近岸的攻舰攻潜可以召唤航空部队完成.这样,一艘扫雷舰可以顶一艘056.

高速滨海舰最好用上双体或三体.主要用于政治性的海上拦截,高速武力到达,特战,反恐,追打快艇
而打小艇弹射程要超过水平线防止被目视定位否则照样被反舰弹饱和攻击就失去打快艇意义.另外可以用直升机反快艇及导弹艇的泥浆摔角任務.

由于双,三体船有较大甲板空间.而中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数量质量一路是个困扰问题.我觉得高速滨海舰可以在反潜型装备两架反潜直20,甚至一架直8.并作为反快艇弹的中继导引.

像高速野牛的登陆艇可以由同样高速的滨海舰带两架武直掩护.甚至考虑以半油航行模式增加速度.
而驱护编队可以用滨海舰带一架直8预警型

至于任务模块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我认为任务模块虽然不能按实际情况更换模块,而预备模块也没有意义
但其实任务模块真正作用是将不合时宜的功能换走并随时按情况新增任何适合这个平台的模块.如上,只要想到有甚么需求就可以加上去.
其实我更喜欢你能爆料
模块化的一个好处是,如果MD海军不能从元老院要来100%的钱买船和船上的设备,他们可以先花70%的钱买个船壳子,然后再要60%去买船上的设备,然后结果是他们在每一个财年都削减了开支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4-7-1 20:49
模块化的一个好处是,如果MD海军不能从元老院要来100%的钱买船和船上的设备,他们可以先花70%的钱买个船壳 ...
目前好像已经是一船一个模块了。
其实我更喜欢你能爆料
一个香港人如果有料爆,不就是間諜嗎?=_="
楼主真的是香港来的?
但是,如果船体数量足够的花,任务模块方式应该能使整个舰队本身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吧?
比如说无法确定下到底是要80艘防空舰+20反潜舰还是20艘防空舰+80艘反潜舰,那么先造100个壳子然后再根据现实需求调配任务模块总比现造新船来得耀快吧?
但是,如果船体数量足够的花,任务模块方式应该能使整个舰队本身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吧?
比如说无法确定下到底 ...
我覺得當前究竟需要几多的比例干甚么任務這些問題應該容易安排。
不過未來就不好說了,比如新技術,新武器,武器之間配合,敵人和周邊環境變化,。。。有比較多不確定性。
就舉些例子,比如接力導引的成熟,或者艦載預警机的研犮,都直接影響我們對於艦載預警直昇機的總体數量需求。如果搞个預警模塊,那正好按我們的需求調整數量,甚至在未來預警机充足時淘汰相関直昇機預警模塊改配置其它任務。。。我覺得之如此類吧。

但老美最初設想在打仗時按戰情更換模塊,實踐起來比預期耗時所以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