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YSL浅谈(简单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50:55
西北地区YSL浅谈


说说甘肃、青海这两个地区YSL的现状,至于新疆,没去过,所以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我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大的,所以对甘肃和青海这边YSL的情况比较了解。

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主要分为两大派,花寺老教和新教(依黑瓦尼),这本是YSL中国本土化产生的教。至于两派中又细分出来的小教派就不介绍了,无非是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花寺老教:有极其浓烈的中国特征,QZS以唐,宋建筑风格为主,内部装饰多为植物花卉木雕,烧香比较讲究,比如要烧基数。丧葬的习俗也保留着传统中国的习惯,比如人去世后要念头七,二七,...,七七才结束。服饰特点,女人会戴盖头,黑色,白色,绿色都有,现在年轻女性多戴马来西亚的头巾(因为漂亮)。这几年年轻女性戴头巾的多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头巾越做越漂亮,女孩子当成一种时尚,可以参考马来西亚女歌手西拉。我会贴几张过去和现在头巾的照片。。。老教除了信仰安拉和承认穆哈穆德外,还把以前在中国传教的人列为智者贤士,修建豪华的棺木供后人敬仰,有老百姓求子求学看病什么的会去这些陵墓烧香祈求,念词为以这些传教先辈的情面求其安拉如何如何。
新教:QZS以阿拉伯圆顶建筑风格为主,新教和老教的划分,最主要是对传教先辈陵墓的理解不同,新教认为先辈用来尊敬即可,不必修建陵墓去那里祈祷,认为老教有把人神化的嫌疑。另外,念经时不大赞(手拿香火赞颂圣人),走坟时讲究亲人自己念经,不鼓励花钱请阿訇上坟。上坟的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很一致,这些习俗在中东都是基本不做的,或者没那么严格的规范。服饰和老教没什么区别。往往一个城市,新老两派都有各自的QZS,互相不会去彼此的QZS礼拜,除非该城市穆斯林人口不多,QZS很少。
QZS中的活动:每个周五是穆斯林的礼拜日,下午一点多就会聚集在一起,阿訇会讲一些经,其次就是规劝人们多做善事,要虔诚,也会有一些专题,比如孝敬,教育等等。之后大概两点左右,阿訇带领大家做礼拜,做完后散场。每天有五次礼拜,QZS中阿訇和门徒们都会按时做,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QZS礼拜,一般情况是,除了周五,其它时间QZS里人很少,每天礼拜的人老年人比较多,年轻人都因为工作,学习,生意都不做。此外,QZS会办阿语学习班,主要教授基本阿语发音,拼读,毕业以会读古兰经为标志。真正会阿语的除了大学阿语系和专业的阿语学校之外几乎没有。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穆斯林都不会念经,掌握的一些经文是通过汉字标音背诵的,包括我自己。
对瓦哈比的态度:瓦哈比在我们那里称为“三抬”,因为礼拜动作中有三次抬手,“三抬”在我们那边比例很小,大部分地方就根本没有“三抬”,对待“三抬”,新教老教都很排斥,甚至有过“三抬”去QZS礼拜被赶出来的例子。回族结婚时会很在意教派,新老教彼此还可以,如果你是“三抬”,父母是不会答应这桩亲事的。“三抬”WZ比较多,我自己亲眼看到礼拜抬三次手的好像都是WZ,这个派在西北很小众。
穆斯林自身的问题:仅限西北,经济教育全面落后是最大的问题,西北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育滞后,所以导致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就导致给别人的印象觉得穆斯林不好。少数民族给汉人野蛮的印象都是因为少民们普遍受教育水平都很低。以前QSZ的阿訇文化水平都很低,甚至还有文盲主持QZS,所以你指望他们如何去理解和教导别人,有些阿訇说些可笑的言论,下面听的人都会偷笑,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地区经济落后,谋生手段不多,机关政府上班是西北最好的饭碗,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做些大大小小的生意,所以总体上西北穆斯林都很贫穷。观念守旧,导致不重视教育,目光不长远,这些情况现在才慢慢背穆斯林引起重视,因为生意越来越难做,大家开始关注教育。总得来说,西北穆斯林都很和平,家家都在为生计奔波着,吃饭问题上偶尔和汉族出现争端常常是在外地发生的,因为穆斯林和外地汉族彼此都缺乏了解,西北汉族都很清楚回民的饮食习惯,所以很少会因为吃饭彼此闹矛盾。大家都是彼此尊重的,菜市场卖猪肉的都集中在一起,卖牛羊肉的集中在一起,一片和谐。
缺乏了解:西北真实情况就是,和你在内陆看到的景象没啥区别,大家都安分守己的过着日子,回汉都挺和谐,就算有矛盾,也是些小事。不要把疆独那种暴恐和西北穆民联系在一起。

以上给大家一个粗浅的介绍,然后回复我一概不回答了,以免被歪楼

以前的盖头和现在的头巾:

西北地区YSL浅谈

说说甘肃、青海这两个地区YSL的现状,至于新疆,没去过,所以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我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大的,所以对甘肃和青海这边YSL的情况比较了解。

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主要分为两大派,花寺老教和新教(依黑瓦尼),这本是YSL中国本土化产生的教。至于两派中又细分出来的小教派就不介绍了,无非是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花寺老教:有极其浓烈的中国特征,QZS以唐,宋建筑风格为主,内部装饰多为植物花卉木雕,烧香比较讲究,比如要烧基数。丧葬的习俗也保留着传统中国的习惯,比如人去世后要念头七,二七,...,七七才结束。服饰特点,女人会戴盖头,黑色,白色,绿色都有,现在年轻女性多戴马来西亚的头巾(因为漂亮)。这几年年轻女性戴头巾的多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头巾越做越漂亮,女孩子当成一种时尚,可以参考马来西亚女歌手西拉。我会贴几张过去和现在头巾的照片。。。老教除了信仰安拉和承认穆哈穆德外,还把以前在中国传教的人列为智者贤士,修建豪华的棺木供后人敬仰,有老百姓求子求学看病什么的会去这些陵墓烧香祈求,念词为以这些传教先辈的情面求其安拉如何如何。
新教:QZS以阿拉伯圆顶建筑风格为主,新教和老教的划分,最主要是对传教先辈陵墓的理解不同,新教认为先辈用来尊敬即可,不必修建陵墓去那里祈祷,认为老教有把人神化的嫌疑。另外,念经时不大赞(手拿香火赞颂圣人),走坟时讲究亲人自己念经,不鼓励花钱请阿訇上坟。上坟的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很一致,这些习俗在中东都是基本不做的,或者没那么严格的规范。服饰和老教没什么区别。往往一个城市,新老两派都有各自的QZS,互相不会去彼此的QZS礼拜,除非该城市穆斯林人口不多,QZS很少。
QZS中的活动:每个周五是穆斯林的礼拜日,下午一点多就会聚集在一起,阿訇会讲一些经,其次就是规劝人们多做善事,要虔诚,也会有一些专题,比如孝敬,教育等等。之后大概两点左右,阿訇带领大家做礼拜,做完后散场。每天有五次礼拜,QZS中阿訇和门徒们都会按时做,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QZS礼拜,一般情况是,除了周五,其它时间QZS里人很少,每天礼拜的人老年人比较多,年轻人都因为工作,学习,生意都不做。此外,QZS会办阿语学习班,主要教授基本阿语发音,拼读,毕业以会读古兰经为标志。真正会阿语的除了大学阿语系和专业的阿语学校之外几乎没有。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穆斯林都不会念经,掌握的一些经文是通过汉字标音背诵的,包括我自己。
对瓦哈比的态度:瓦哈比在我们那里称为“三抬”,因为礼拜动作中有三次抬手,“三抬”在我们那边比例很小,大部分地方就根本没有“三抬”,对待“三抬”,新教老教都很排斥,甚至有过“三抬”去QZS礼拜被赶出来的例子。回族结婚时会很在意教派,新老教彼此还可以,如果你是“三抬”,父母是不会答应这桩亲事的。“三抬”WZ比较多,我自己亲眼看到礼拜抬三次手的好像都是WZ,这个派在西北很小众。
穆斯林自身的问题:仅限西北,经济教育全面落后是最大的问题,西北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育滞后,所以导致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就导致给别人的印象觉得穆斯林不好。少数民族给汉人野蛮的印象都是因为少民们普遍受教育水平都很低。以前QSZ的阿訇文化水平都很低,甚至还有文盲主持QZS,所以你指望他们如何去理解和教导别人,有些阿訇说些可笑的言论,下面听的人都会偷笑,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地区经济落后,谋生手段不多,机关政府上班是西北最好的饭碗,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做些大大小小的生意,所以总体上西北穆斯林都很贫穷。观念守旧,导致不重视教育,目光不长远,这些情况现在才慢慢背穆斯林引起重视,因为生意越来越难做,大家开始关注教育。总得来说,西北穆斯林都很和平,家家都在为生计奔波着,吃饭问题上偶尔和汉族出现争端常常是在外地发生的,因为穆斯林和外地汉族彼此都缺乏了解,西北汉族都很清楚回民的饮食习惯,所以很少会因为吃饭彼此闹矛盾。大家都是彼此尊重的,菜市场卖猪肉的都集中在一起,卖牛羊肉的集中在一起,一片和谐。
缺乏了解:西北真实情况就是,和你在内陆看到的景象没啥区别,大家都安分守己的过着日子,回汉都挺和谐,就算有矛盾,也是些小事。不要把疆独那种暴恐和西北穆民联系在一起。

以上给大家一个粗浅的介绍,然后回复我一概不回答了,以免被歪楼

以前的盖头和现在的头巾:

很好的科普,赞~
是的,很好的文,谢谢楼主
戴花头巾露脸是西北正常女性MSL的标准装束,还有风沙比较大的地方是头巾面纱——就像看到的贝布托那种。但问题是某些教派要求女性戴仅露出眼睛的罩袍——吉里巴甫,我觉得这就不正常了。


那种不带头纱,脑后绑块花布是什么派的?
男女都带白帽的是什么派的?还挺男女平等的,挺有意思

那种不带头纱,脑后绑块花布是什么派的?
男女都带白帽的是什么派的?还挺男女平等的,挺有意思
不错,赞一个~~~
戴头巾面纱就是为了挡风沙?

云南沙甸那种热带雨林,有啥风沙? 蒙面纱,全身罩着黑袍,想干啥?
强烈要求版主给这些科普贴加分
内地缺乏了解是导致民族紧张的很重要原因,极端个案会导致对整个民族的仇恨,不应该
这些科普贴很是重要
赞一个
有些盖头还是很漂亮的嘛
支持楼主!!
这种头巾漂亮,阿拉伯传入的那种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实在是。。。为了民族和谐我就不多说了,看到各民族相互理解和睦共处很高兴
西北汉人表示同意,接触过的穆斯林大部分还是很好打交道的,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只要去过中东朝拜的回来后思想都会有一些极端化。
另外,请问楼主贵教对签名图的行为作何态度
支持楼主。。。。。
xstaring 发表于 2014-6-18 14:25
西北汉人表示同意,接触过的穆斯林大部分还是很好打交道的,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只要去过中东朝拜的回来后思 ...
我是直男,签名图是用来卖萌的
岭南节度使 发表于 2014-6-18 14:16
戴头巾面纱就是为了挡风沙?

云南沙甸那种热带雨林,有啥风沙? 蒙面纱,全身罩着黑袍,想干啥?
云南沙甸据说瓦哈比比较流行,这个确实需要政府注意。
宁夏汉人飘过,表示还算和谐
岭南节度使 发表于 2014-6-18 14:16
戴头巾面纱就是为了挡风沙?

云南沙甸那种热带雨林,有啥风沙? 蒙面纱,全身罩着黑袍,想干啥?
云南那边是从中南半岛渗入的……虽然我不知道中间一个印度隔着,中南半岛是怎么绿化的……
支持楼主,长知识了。
LZ,第4张图中盆里的是甜胚子吗?
htcg7好 发表于 2014-6-18 14:46
LZ,第4张图中盆里的是甜胚子吗?
是的,甜胚子
我只是想说,自己信教,底线就是不干涉和影响别人。这个别人包括不同教派和不信的人。当然不信的人也会不影响你信的。但是严重影响到别人,H这个教就有问题了。
好贴!支持一下。
这么说来郑州的北大寺也应该算老教了?偶早就奇怪那个寺,和佛教的寺啊道教的庙啊观啊的外观看没有神马区别
支持楼主,长知识了。
新教 貌似是 马明心带进来的,就是一切学沙特了。这个客观上导致了伊斯兰中国化的失败,打断了明清几个以儒释教的进程,还导致了同治回乱。

具体的我不清楚究竟咋回事,我只是猜测。

兰州的瓦哈比貌似不少,但也不是主流。我接触过兰州的几个穆斯林,他们可不怎么世俗,而且坚持认为 卡费勒不信教的下火狱,不知道他们的教义是从哪里来的?

整体上来说,矛盾是有,但是还不是大问题,算是比较和谐,大家也都能让一步。

要是大家聚餐,只要有一个回民,就不得不去清真餐馆。说实话,清真餐馆的饭菜贵不少,而且种类很少,根本不好吃!我倒是强烈的希望回民吃饭能够去汉民餐厅,便宜,好吃。

至于说猪肉这个东西,酒在古兰经里面可是大罪,要远远比猪肉重要!奇怪的是很多回民喝酒如牛饮,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但是只要提到猪肉能立马跟你翻脸,有些极端的你在他们跟前说个猪字,都要威胁一下子!


你看楼主的照片里面的 那个甜培子!

按照教法这是绝对禁止的东西,里面有酒精!

有些酒量很浅的人,吃个甜培子也能吃个满脸通红!

但是 回民搞成了他们的特色,哈哈,有意思吧?
我读书时回族女同学没有一个带头巾的,和其他女同学没啥区别,时尚得很。   
岭南节度使 发表于 2014-6-18 14:16
戴头巾面纱就是为了挡风沙?

云南沙甸那种热带雨林,有啥风沙? 蒙面纱,全身罩着黑袍,想干啥?
带头巾 是真主的命令!

古兰里面 说 禁止露出来羞体。教法 就规定脸蛋和手以外的都是羞体了!

这样子算下来只能包起来了
误入藕花深处 发表于 2014-6-18 14:35
云南那边是从中南半岛渗入的……虽然我不知道中间一个印度隔着,中南半岛是怎么绿化的……
别忘了,阿拉伯海商历史上是很NB的,连福建广东都有不少他们的后裔。

印度是发达的古典文明,在那里传播的阻力很大,就如同在中国一样)。

但在东南亚蛮族眼里,复杂精致的伊教简直就是神谕了!(另一个例子是蒙古人。萨满们与阿訇、神父或僧侣们相比,就是战五渣。)
花开未眠 发表于 2014-6-18 14:31
云南沙甸据说瓦哈比比较流行,这个确实需要政府注意。
沙甸黑乎乎的 快成了国中国了。

连区政府办公大楼都是绿色圆顶清真寺阿拉伯风格......

那个希达什么学校,黑袍之露出来两只眼睛.......

其实还有甘肃的张家川,都需要警惕了....
云南那边是从中南半岛渗入的……虽然我不知道中间一个印度隔着,中南半岛是怎么绿化的……
东南亚大部分是从中国过去的,明朝灭绿,好多人跑到东南亚避难
山东地区的回民还是比较好相处的,从西北来这里做买卖的,餐馆里会说禁售烈酒,但啤酒还是有不少的。
说的基本上很到位
楼主说的准确度很高,周围回族朋友同学很多的。
悠悠皓天 发表于 2014-6-18 15:09
带头巾 是真主的命令!

古兰里面 说 禁止露出来羞体。教法 就规定脸蛋和手以外的都是羞体了!
ysl教教义就是逗b,把自己吹的那么神,把教义规定写满了,结果发现今天并不适应社会发展,20世纪ysl教最后的改革机会也错过了,从此陷入无尽的深渊,当今世界凡是ysl教国家,没有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的影子都摸不着,越落后就越极端越保守,这是一个死循环。咱中国部分地区的msl聚居区就是这样,小孩子不上学,捧着一本破书当真理,将来除了摆摊卖切糕还能干什么?越是弱势群体就越追求特权,这是一种心理需求,所以他们会刻意彰显自己的不同,比如不跟汉民吃饭,要吃饭也要随着他们吃清真的食物,不能当着他们面说猪字,他们获得了一时的心理平衡,但也损害了跟汉民的关系。我希望我国对ysl教能进行系统的改革,这也是自文革以后该补上的一刻,当你把本土宗教毁成那样,如今被国外各种宗教渗透的千疮百孔也根本不奇怪。但是说到底ysl教的本土化要靠msl自己,彼此尊重,要摆正爱国与爱教的主次关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融入世俗社会,这些是msl自己该做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凡事倒行逆施的个人或群体,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
Redbee 发表于 2014-6-18 15:16
别忘了,阿拉伯海商历史上是很NB的,连福建广东都有不少他们的后裔。

印度是发达的古典文明,在那里传 ...
哈哈,确实是。另外中国本土有儒教,虽说很多国家不认可这是一个教,但我认为事实上可以把儒学当做一门宗教看。
楼主说的准确度很高,周围回族朋友同学一个没有
去过N多次民和、循化、尖扎等地,感觉当地民风还是比较彪悍。压死一只鸡非得要1千块钱,最后只好甩给200了。东乡土豆片、民和手抓还是不错的,面片就难吃了(面片+粉条+西葫芦)...
很好的科普帖子,应该射精啊。
第一次知道老教居然那么本土化,比如崇拜棺木,这是严重违背古兰经教义,真正是本土化了的YSL教了。
悠悠皓天 发表于 2014-6-18 15:01
新教 貌似是 马明心带进来的,就是一切学沙特了。这个客观上导致了伊斯兰中国化的失败,打断了明清几个以儒 ...
你说的关于回民对饮酒和猪肉的不同态度问题,我也早有注意。我猜测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汉民几乎男女老幼都吃猪肉但是不是都饮酒(多数情况下是一部分成年男子),因此是否吃猪肉这一生活方式可以显著地将回民和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区分开来而是否饮酒无法显著区分。在血统/外貌无法把本民族与主体民族区分开的时候,设定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是保存本民族特点进而保存民族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