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野外生存必备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2:30
http://blog.renren.com/share/290583379/3573243463

夏季野外生存必备品

来源: 李靖的日志

夏季野外生存必备品

穿着方面应选择舒适而厚底的鞋,如旅游鞋,加上两三双线袜子,可以保证长途跋涉脚不打泡;耐磨而宽松的长裤,是穿越丛林的最佳选择;上衣则以吸汗、透气、柔软的T恤为最好,请准备一两件替换。夏季山里会有蛇,千万别穿短裤上山;山里温差大,早晚加一件外套可抵御山风;夏季多雨,山上遇上阴晴变幻,雨衣是必不可少的防御工具;山里经常可能遇到可游泳的地方,最好带上泳衣泳裤。

自备夏季食谱要以热量高、能量高、重量轻、体积小为选择标准。主食,以易保存的大饼、干粮、方便面为佳。副食可带牛肉、火腿、鸡蛋等,一定要真空包装。牛肉干、纯牛奶、果丹皮、花生米是均衡营养的上乘佐餐。别忘了大运动量会使食欲大增且口味加重,带上果酱、辣酱、肉酱、沙拉酱都是十分明智的。

山里有极好的泉水,远足者只需带够车上喝的水就可以了,但别忘了带水壶或是可乐瓶子,这不仅是在山中饮水的工具,还可以在出山时为家人背一些真正的矿泉水。顺便提醒一下,爬山途中要随时补充水,要学会科学饮水,应在感到干渴时只喝一两口,含在嘴里慢慢咽下,等再干渴时再喝一两口,不要忍到极渴时暴饮,因为这样容易伤肺。

随身物品如手电、照相机、望远镜、洗漱用品应以轻便、小巧、耐用、结实为原则。夏日曝晒,最好准备一些防晒霜,这虽然不能完全防止被晒黑,却能有效地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最好准备墨镜和太阳帽

地图和指北针的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於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事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於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夏日户外活动十种防蚊方法

1、吃大蒜可有效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或在室内放几个大蒜头,也可驱赶蚊虫。缺点是味道难闻,估计没几个MM会喜欢的。

2、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服法为睡前一小时口服维生素B1~2片,但不要长期大量服用。

3、有些人经常挨蚊子咬,而身边的人却毫无感觉的现象。原来蚊子咬人与人们所穿的衣服颜色大有关系。如果穿深蓝色或褐色的衣服,被蚊子叮咬的机率会大些。所以在夏天应穿浅色衣服

4、在身边附近,放两三瓶揭开的清凉油、风油精等,蚊子会闻而生畏,不敢前来“侵扰”。 但是效果稍差,而且清凉油、风油精挥发的很快。

5、使用茉莉花、米兰或玫瑰,最好是夜来香等味道的香水。因蚊子不能忍受这些花的香气而逃避。

6、取广口瓶数只,内装少许浓糖或啤酒,轻轻摇晃,使瓶内壁上沾上糖液或酒液,放在室内蚊子较多的地方,蚊子闻到糖味,就会往瓶内飞钻,而被粘住或淹死。

7、使用驱蚊露,驱蚊霜等涂抹或喷洒驱避剂,有些有效保护时间甚至可以达到8小时的驱虫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防晒类产品同时使用时,会对防晒效果产生较小程度的抵消,故使用者应适当增加涂抹防晒霜的频率

8、使用电子驱蚊手表:蜻蜓为捕食蚊子大王,蚊子闻其声而逃。电子驱蚊手表利用模仿蜻蜓振翅的声音有效地达到驱蚊效果, 同时也能模仿雄蚊振翅的声音来驱赶雌性蚊子(吸血蚊子)。有效范围1平方米。

9、源天户外用品有推出驱蚊照明蜡烛或装蜡驱蚊火把,蜡烛燃烧时容器会变热,不要触摸,以防烫伤,同时不要在易燃物品近旁使用。蜡烛燃烧时,不要远离蜡烛。

10、5月份探险杂志上看到欧都纳有推出具有防蚊驱虫效果的快干衣,兼具抗UV处理,比较方便,出去的时候不用多携带任何物品,但缺点是水洗次数过多,驱虫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徒步必备的基本物品及攻略

水袋和吸管(水袋比水瓶水壶轻,更适应背包里的空间);快干衣服(山里比较潮湿,尤其是夜里,而且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出汗多,所以衣服一定要快干); 高帮和吸震功能比较好的登山鞋;防雨外套(山里经常下雨);背包;登山杖;墨镜和防晒霜(尼泊尔海拔高);紫外线强烈;净化水药片。

徒步攻略

每天早上尽早出发,并争取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前结束一天行程并住下,因为路上不会太热,更为了能够洗到热水澡,还有洗的衣服第二天能够干。

虽然在尼泊尔徒步总的来说相当安全,但也不要轻易走游客稀少的路线,如果步行速度相当,而且双方愿意,可以加入别的徒步登山客的队伍一起走。

途中应该多休息,休息的时间不宜太长,休息时间太长不仅精神上更容易感到累,而且出发后你的身体还要重新热身,这样更浪费体力。建议每走30分钟到45分钟休息5分钟左右。

沙漠旅游遇险急救自救常识

要进入沙漠地区旅行,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尽量多地了解有关的信息,包括路途、有特点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特点、动植物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有关水源的信息:在你的旅途中哪里有绿洲哪里有水井与水坑,哪里有季节性河流且什么季节有水。一定要根据这些信息事先做好详细的行动计划。

大多数沙漠地带曾经都是一片沃土。能够在那里生存下来的动物都学会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与它们一样,求生者必须学会利用任何能使自己免受烈日毒晒的蔽荫所,尽可能减少体液流失,限制日常活动。从穿越沙漠的旅人中不断吸取生存的经验。有些地方,比如撒哈拉、中东沙漠,秘鲁和北智利沙漠以及蒙古的高比沙漠地区,日夜温差非常大。夜间空气中水蒸汽凝集可以得到珍贵的水。在南非的拉米坡沙漠,海风带来的湿雾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湿气。而在诸如西澳大利亚,北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莫哈乌沙漠地区,日夜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很少有水蒸汽凝结,动植物都很稀少,生存也变得更加困难。有时,比如在坷拉哈维沙漠,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草类和棘荆类灌木。即使在最空旷的环境中,有些生命也仍能存活。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发现它们。难得的雨水降临时--有些地区终年无雨--可能会滂沦而下,很快形成流动的洪水,很快又会被干涸的地表所吸收。在这期间,会有某些植物的短暂开花,快速生殖的动物借此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比如亚利桑那地区中生活的铲足赡。

沙漠降雨量和温度

占南阿拉伯地区1/4面积的若布拉里地区四季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无降雨,但是冬季里甚至一天之内降雨量会超过30毫米,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7月里白天气温高达48℃,夜间降至15℃,12月里气温日夜变化范围在26℃至零下6.6℃之间。

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三倍。如果人们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最低的限度,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便随之增加了。专家们有一句警语:“不要与沙漠对着干,而要去适应它。”有一个英国飞行员,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后,在11天内步行了224公里而获救,秘诀就在于“夜行晓宿”。如果在白天行走他所带的水是绝对不够的.看看美国人维瑞尔与妻子罗娜的沙漠经历对你也许有所启迪。

在沙漠中求生有六个原则:

 1.喝足水、带足水、学会找水;

 2.要“夜行晓宿”,千万不可在烈日下行动;

 3.动身前一定要通告自己的前进路线,动身与抵达的日期;

 4.前进过程中留下记号,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5.学会寻找食物的方法;

  6.学会发出求救信号的各种方法。

专家们认为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取决于三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周围的温度,活动量及饮水的储存量。



专家不仅教给人们如何保存体内水份的方法,还教给人们如何在表面上看来滴水不存的地方找地下水源,许多从沙漠死里逃生的人发现,形形色色的仙人掌恰恰是天然的水库。一名美国飞行员脱险后讲述道:“对众多的仙人掌类植物品尝后,我发现一种瓶状的仙人掌含水量最为丰富,只需挤压一下就能畅饮一顿。”在沙漠中有一种仙人掌据说一次可以挤出4升水。许多人恰恰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失之交臂,活活地渴死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血,昆虫的汁液都可以用来止渴。

水是第一需要,找到水源至关重要。如果有了水应及时限定配给量。如果是在计划穿行沙漠的途中因车辆抛锚而受阻,你可能而且应在计划中已经标好了路途已知的绿洲、坎儿井或水洞。坎儿井可能会很深,需有吊桶和绳索才能提上来水。干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经常是季节性的,上面通常会有前人覆盖的石板或枝条。

远离已知水洞之地时,在干涸溪流转弯处的外湾最低处或沙丘之间的最低处向下奋力挖掘可能会找着水。炎热天气时不要劳作,流汗会带走更多的体液,而你又并非百分之百可以找着水。必须总能在丢失体液与可能的获得之间获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类植物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间极大的温差可以凝结水蒸气取水。(见"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

生存的希望

这取决于能否有必需的水资源,同时要防止烈日毒晒和使失水量降至最低的能力。允许有丝微的负平衡。每失水两升应至少补充一升半的水分(4:3)。身体流汗后要及时补水。这样才能使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没有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体液缺少并不会降低流汗量。淌汗是体内降温的机制之一目的并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饮水过多,超过身体需求量,会随即被排泄,毫无益处。  在无水而日温高达48℃的日子里,即使整天呆在阴凉棚里,也仅能维持两天半的时间。如果日温低于21℃,可能你可以坚持12日之久。

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带转移,所能跨越距离的长短依赖沿途你是否能获取水分而定。在日温高达48℃下,如果无水,即便昼伏夜行也只能步行40公里,白天能行走几公里就很幸运了。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拥有两升水,你将能够步行56公里,持续3天。除非每人拥有4. 5升水,要不生存的机会不会继续增加,而在受过良好训练的同时又拥有坚毅的决心,则可能会创造奇迹。

在沙漠里求生的机会有多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能否补充水和保护自己避免阳光暴晒汗水大量流失。 

如果你已远离了已知的水源,如何才能找到水?

在丛林里找到水很容易,只要拧你的衬衫就可以了。但在沙漠里,当经过没完没了的沙子和石块的路后还没有到达就在眼前的河岸时,找到水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这里有几种方法能够帮你勘探出水来:

1、出现在眼前的水的映象只是海市蜃楼,或许是可能的水源。估计一下要走过的距离,并且理性地确定一下你可以走那么远而且可以找到水。

2、干涸的河床表示可能有水源,就要地表下面,你有时可以发现湿土或从挖空的洞里流出水来,但如果你挖的洞看起来不会有水的话,继续在别的地方试一下。

3、还可以根据沙漠中的动植物来寻找水源。

大部分的动物都要定时饮水。食草动物不会远离水源,它们通常在清晨和黄昏到固定的地方饮水,一般只要找到它们经常路过踏出的小径,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寻找,就可以发现水源。

肉食动物可以从它们的猎物体内得到水分,所以它们可以较长时间内不饮水,固此肉食动物活动的区域不一定能找到水。 

肉食性鸟类如老鹰和水鸟类可以很长时间内不饮水。所以看到它们不一定周围有水。

沙漠和干旱地区,看到爬虫类动物时,不能表示周围地区有水。因为它们很可能靠吸取露水或从猎物身体内得到水分,可以长期不喝水。

发现昆虫是一个很好的水源标志。尤其是蜜蜂,它们离开蜂巢不会超过6.5公里,但它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规律。大部分种类的苍蝇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离水源100米的范围,如果发现苍蝇,有水的地方就在你附近。

4、当你看到有暴风雨要来的时候,一定要尽快找到所有的容器或一大块防水布集中尽可能多的雨水,因为雨很可能非常短。

5、有时早晨你会发现有小露水,尽可能多地舔食。

6、喝水前要好好检查,因为即使在沙漠里,水里也有大量的寄生虫病菌。如果水里有许多泥沙,喝了带有泥沙的水可能会引起腹泻。

7、沙漠植物的根部含有一些水分,可以挖出榨取汁液饮用。

8、由于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度差别很大,可以采用冷凝法获得淡水。具体方法是地上挖一个直径90厘米左右,深45厘米的坑。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当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的这种方法,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沙漠地区,一昼夜至少可以得到500毫升以上的水。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蒸馏过滤无法直接饮用的脏水。

如何才能保持身体内水分不流失? 

根据已知的实验结果我们知道一般人在缺水的情况下,如果一直在能遮挡阳光的地方休息。在气温48度上能坚持两天半,在21度下能生存12天。 

如果被迫要行走到安全的地方,能走多远,完全要看有多少水了。如果没有水,在白天气温48度的情况下,采取白天休息夜里行军的方法,可以走40公里。如果必须在白天阳光暴晒下去,则超不过8公里。在同样条件下,如果有2公升水,则可以走56公里,并坚持3天。如果每天有超过4.5公升的水,存活的机会才会大幅度增加。

●为了防止身体内水分的流失,要尽量作到以下几点: 

●多休息,少用力。  

●勿抽烟。

●尽量呆在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阴凉处。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做一个遮挡阳光的东西。

●不要直接躺在燥热的地面上。

●尽量不要吃东西,或尽量少吃。因为身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会从各个器官组织中吸取水分来消化食物。

●千万不要喝酒,酒精也必须从身体的各器官中吸取水分才能分解。

●不要用嘴呼吸。用鼻子呼吸且不要多说话。

在长时间没有水喝,最终终于找到水时,千万不可拼命大口猛喝。快要脱水的人如果猛喝水,将会导致呕吐,而使体内失去更多的水分。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U5 H7 X.     庇身棚与火源

搭起帐篷以免阳光直晒才能休息。不要滞留在金属外壳的车辆或飞机里,在烈日下气温很快就会升高到让你无法忍受的程度。可以利用它们支撑帐篷,或者在机翼的阴影下搭建帐篷。要充分利用岩石突起和干涸河床的荫蔽,利用中空双层的方法来隔热防冷。(见"热带地区")

身处荒漠沙地时你也可以利用车辆或飞机残骸在沙地底下建一蔽身所。许多沙地生活的动物白天都藏身于地表之下,那里昼凉夜暖。沙地不允许你打隧道,你必须有支撑材料。

为了节省能量和体液,在较冷的夜间修建你的避身棚。四周垒上石块可以防风沙,也可以借助干涸的河床壁,但要留心可能下暴雨或者经常有间断洪水的河床。*1 r!

如果利用织物搭帐篷,白天应将底边松开上卷,以增加空气流动,夜间可用岩石压紧。不要直接躺在热地上。只有将床搭高,身下的空气才能流动循环。

夜间需要生火取暖和烧水。上升的烟火会成为引人注意的信号,对获救会有利。沙漠地带的各类灌木都很易于点然。如果地面完全空旷无物,车辆上的汽油和其他燃料与细沙混和放在容器里,也会燃烧得很好(这也是引燃其他人堆的简便方法)。骆驼、驴子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也很易于燃烧。

遮盖物

如果是白天在沙漠中遇险,首先要采取措施找一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躺下来休息。可利用岩石的突出部分和干沟的岩壁所提供的阴影迅速躺下休息,等到天黑以后再想办法。

火 

在沙漠中,火和烟既是醒目的信号又可用来烧煮食物或夜间用来取暖。在沙漠或干旱地区灌木和杂草都是很干燥易燃的,可以用来做燃料,动物如骆驼等的粪便也可用做燃料。如果找不到天然燃料,可以用容器装入沙土掺入一些汽油和机油,点燃后也可燃烧很长时间。

衣物 

在沙漠中遇险,千万不可脱去衣物,衣服不仅可以防止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还可以有效地保持身体的水分流失。最好穿着宽松的衣服,让身体和皮肤之间保持一层隔热的空气。注意最好将头和脚都遮盖起来。

穿上衣物既有助于防止日晒,也可减少体液流失和夜间保暖,以及防止蚊虫叮咬和棘刺刺伤等。这里穿着的衣物应该轻便,宽松而且合身,在衣层与身体之间有空气层可以隔热保暖。长裤比短裤更能防护蚊虫叮咬(在白天还能很好地防日晒)。

不要轻易脱下衣服,否则不仅有被灼伤的危险,还会增加流汗。但要尽可能穿得宽松以便有隔热的空气层,这时流汗可以使体内有效地降温。

头巾

背部附着一块方布的帽子会对头颈部有所保护,仿制沙漠地带生活居民所戴的头巾效果会更好。你需要一块大约120平方厘米的布料,一块更小如手帕大小的布料,和一条布带以便将前两者缝合在一起。

用手帕布作为顶部,那片大块布料沿对角线折叠,放在手帕上,长边朝前,用布条沿头部四周将它们扎住,允许方便取带。这既可防晒又能隔热,既很凉爽又可防护沙暴迷眼。夜间睡觉时放在面部可以防寒。

护眼

护目镜或太阳镜这时会派上用场。由于护目镜多为极地地区生活所设计,其时可能并非很适用。用烟灰涂抹在眼睑以下的面部上会减少亮光反射造成眼部的伤害。一条宽窄适宜的条带在前面可以防护眼睛免受各种反射的闪烁光和风沙的危害,相应位置上要留一对小缝以便眼睛能方便地发挥功能。



不要赤脚走在热沙上,等到感觉灼烫时已经晚了。光脚时皮肤可能会被烫起泡,甚至引起化脓感染。也不要穿平底凉鞋,那样脚趾同样会暴露在外面。如果没有很适合的鞋子,可以临时用布凑合自制一双。

食物

在沙漠里,炎热的天气肯定会影响食欲,不要勉强吃东西。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身体的热量,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消化任何食物都要消耗体内的水分,如果缺水,最好不吃食物或只吃含有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还有一点,在沙漠地区,食物极易腐败,任何食物要争取尽快吃完。千万不可吃变质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在沙漠地区,食品也根易腐坏。任何贮存制品,一旦开了口,就应一次吃光,或者重新封紧存放于阴凉处。苍蝇或其他飞虫会突然而至,落在没盖好的食品上。

植物类

远离绿洲和水源之地,蔬菜比其他灌木或野草类的植物更难觅见。即便在半沙漠化地区也是如此。但野草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有时量也比较充足。灌木丛中的阿拉伯胶树会提供可食的荚豆。当心胶树的棘刺,但可以尝试其他柔嫩的部分--花、果实、种子、嫩枝和嫩树皮。

撒哈拉和高比地区的野草既无营养味道也不好,但那里也可以见到瓜类植物家族的成员--沙漠葫芦,它的长藤在地面上能蔓延4.5米,既可以咀嚼那富含水分的藤茎,也可食用花和类例橙状的果实。瓜籽可以煮熟或炒熟食用。

墨西哥沙漠地带生长的威廉斯仙人球有着棘厚而粗糙、末端锐尖的叶子。主茎可以食用,如同一根烛台,顶端有一开花的脑袋。在掌状厚叶的端部切开,可以吮吸里面的水分。

动物类

沙漠地带也会有多种已经适应环境的动物,白天里它们隐蔽在地表以下的沙洞里以及其他可能的阴凉之地。比如那些昆虫,爬虫,一些小啮齿类动物和某些适应性强的高级哺乳动物,如北非芬尼克狐、澳洲袋狸、高比大沙漠里的刺猬以及北美杰克兔等等--所有这些哺乳类都会成为你的美味。

此外,还有壁虎、蜥蜴和蛇类等。在曾有很好的水源之地,乌龟和两栖类生存了下来。撒哈拉沙漠中有小沙鼠,中东地区有薮猫和鬣狗,新握尔德地区有更格芦鼠和效狼。在苛拉哈维地区有用自身尾巴遮阴的松鼠,还有能从叶汁中吸取所有水分的瞪羚。当然,大多数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的出现本身就表明这里离水源已经不远了。不过鸟类的羽毛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许多鸟类的生活和繁殖地可能会离水源地带很远。

健康

●在沙漠里,极度干燥或暴晒会引起许多疾病。

●持续大量排汗会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而引起抽筋。

●排汗和衣物的摩擦会导致汗腺堵塞,使身体长痱子。

●过热而导致的痉挛会引起热衰竭。

●便秘和小便疼痛也很常见。

多数沙漠病都起因于过度暴露于烈日高温之中。全身着衣,直至太阳落山才走出避阴所会避免以下病症的发生。

□经会出现便秘和尿痛,缺盐会导致腹部绞痛。

□持续性大汗淋漓,同时衣物不断摩擦,会产生汗孔阻塞以及令人很不舒服的皮肤痛痒。

□被烈日严重灼伤,以及国热引起的肌肉痉挛导致热衰竭和热休克都是很危险的。逐渐增加活动量,日常进行日光浴会增强你的抵抗能力--前提是有充足的饮水供给。

□大量微生物会攻击微湿的体表--腋窝、鼠蹊和脚丫等隐蔽处。预防疗法是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和干燥。警告:小心沙漠痛!在沙漠地带生存,有时即便最微不足道的伤口也可能会引起感染,尤其是在不及时给予治疗的时候。刺入皮肤中的棘刺应该尽可能早地拔去。在皮肤擦伤处,大块红肿疼痛的斑点可能会发展到使你无法行走的地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每一块伤口。

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医疗援助。

只要随时注意遮盖好头部、身体和手脚,白天呆在阴凉处休息,太阳落山后再出来活动,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沙漠个人旅游装备大全

沙漠温差很大,以10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烫伤如何治疗?

野外焚烧柴薪或烹任时,常发生烫伤。不太严重的烫伤,赶紧用凉水冲洗或将伤处泡在水中,如果有残雪,将残雪置水中, 水越冷越能减轻症状。有人用酱油涂伤口,酱油有霉菌,最好不要使用。

烫后起水泡时,涂上烫伤膏,用纱布缠好,避免破裂。

烫伤的程度可分为三种:

1.皮肤变红,有刺痛感觉。

2.起水泡。

3.皮肤烂掉。

例如,油炸东西的热油烫到皮肤,皮肤会烂掉,应先用清洁纱布盖住,立刻送医院。身体一部分烫伤,并不会危害生命,如 果超过 20%的身体面积,就有生命危险。遭受烫伤严重到起水泡,注意不要使水泡破裂,用纱布轻盖,用冷水冷却。烫伤与衣 服相连时,不要脱下衣服,连衣服用水冷却。烫伤越严重越觉口渴,要补充水分,使身体休息。

冬季野外宿营须知

1、冰雪宿营的冻伤:

冻伤一般发生在气温降到零下1度时。人体容易冻伤的部位一是体表裸露的皮肤,如手、鼻、耳、脸等;二是人体远离心脏的区域,如双脚,这主要是因为远离心脏的区域受血液循环的影响最小。

症状:首先会感到刺痛,接着皮肤会出现苍白的斑点,伴有麻木感。而后就会出现卵石似的硬块,伴有疼痛、肿胀、发红、起疱,最后减弱、消失。

疗法:初步冻伤:将冻伤部位放到温暖的地方,如把手夹在腋下,或将脚抵在同伴的胃部,但切忌与同伴呆的时间过久。恢复时会产生疼痛感。

深度冻伤:发现后应及时防止伤势进一步恶化,最好的办法是将冻伤的部位放于约为28-28.5度左右的温水中慢慢恢复,但万不可用雪揉擦或用火烘烤。

严重冻伤:此时可能发生的症状是起水疱,不但很容易受到感染,也很容易转为溃烂。继而被冻伤的部位将逐渐变灰、变黑、坏死,最终剥落。这时候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不要把水疱挑破,也不要摩擦伤处,伤处受热更会产生剧痛。

2、高山滑雪的雪盲:

雪盲是指人眼长时间处于太阳光线强度过高,过于集中,并经过地面冰雪反射或经过云层中的冰晶反射的环境下,造成视力暂时消失的情况。

症状:起初是在瞪大眼睛时,眼睛感觉相当敏感,接着便是不住的眨眼,伴有斜视,之后视线里会显出粉红色,并逐渐加深,有磨痛感。

疗法: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把冰湿布置于额前,防止高温加剧疼痛。

3、求生信号:

在发生危险后,你除了要安排好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然后要做的就是发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求救信号了。它们的方法很多,在不同条件下当然各不相同,即使同样的环境下也有不一样的方式。总之,利用你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人们发现你的那一刻,你就成功了。

如果你携带了无线电工具可以尽快发送求助信号。营救组期望早日了解你处的地点。知道灾难发生时所处的方位,以及风向,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往往你应该点火——三堆火堆是国际间共同认可的遇险求救信号。火堆应尽可能大而明显。摆放地面信号以吸引注意。当你看到在有效范围内有可能得到帮助时,使用烟火信号。

利用身边的石块、树木甚至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物体,摆放出“SOS”国际间通用的求救信号。字体应摆放在空旷的地面上,也要尽可能的大而明显。

野外生存手册速读

野外生存知识包括:野外定向、迷途处理、紧急避险、野外救护、扎营、寻找水源、防虫防蛇等。

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辨别方向:

1、寻找北极星(夜间)

2、植物辨别:南面植物枝叶茂密,松树流出的松脂多且大块。

3、手表:将手表时针正对太阳方向,此时时针与十二点处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向正北。

4、立竿法:在一空旷处立一直竿,此时竿有一影,记下影子的顶点位置,做好标志A,过十分钟左右,影子的顶点变到另一处,记下位置做好标志B,此时,AB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为正北方向,向太阳的一方为南。

二、寻找水源及水的净化:

1、水源寻找方法:(1)可用含水植物,如仙人掌等;(2)沿山谷向下寻找;(3)下雨时用油布、雨伞、雨衣等积雨;(4)用塑料袋套住植物的叶子,可以收集水;(5)夜间撑起胶布可以收集露水(特别适合于森林)。

2、净水方法:(1)净水器;(2)明矾;(3)通过在竹筒中装木炭、土、沙、石子(分别从上到下排列)净化,此法还可用于找不到水源时,用来净化小便,过滤后可以喝。

三、营地选择:

1、靠近水源;2、有燃料;3、避风雨、防蚊虫;4、远离河床、避开山谷,地势平整,较高,通风;6、蚊虫和野兽少。

四、负重行进知识:

1、穿耐磨、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丛林中穿长衣长裤;

2、为防止脚起泡,穿平时穿惯的鞋,不能穿丝袜;

3、有路时尽量走路上,注意调节步调与呼吸的节律;在无路走时,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五、野外背包内物品的摆放:

1、把平时经常用的物品放在表层或侧包内,如相机,雨衣,笔记本,望远镜,水壶等;

2、把轻的物品放在底层,重物放在上面,左右平衡。

六、野外穿着:

1、运动方便;2、长衣长裤;3、衣裤上的袋子要多一些;4、鞋子大小合适、耐磨;5、帽子颜色鲜艳、明显。

七、取火方法:

1、带防水火柴;2、放大镜(凸面镜)取火;3、手电的电珠和电池;4、手电的银光杯。

八、野外防虫、防蛇、防蚂蝗、防蜂

1、防蚊虫:(1)穿长衣长裤;(2)涂上防蚊药水,如蚊不叮;吃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片(3)不在潮湿处逗留;(4)在帐篷周围烧艾叶、青篙、柏叶等;(5)涂上清凉油。 *) ~4 j+ F; T$ \, \( N3 k

2、防蛇:(1)长衣长裤,打草惊蛇;(2)若蛇在身上。屏住呼吸不能动;(3)迎面来蛇不能跑,先向它扔一攻击目标后再逃。(4)准备蛇药。

3、蛇咬伤处理方法:

(1)在伤口近心端5cm处用带子勒紧,用冰块冷敷,30到40分钟放松一次,使血液流动。

(2)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者冷水冲洗伤口,最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

(3)用刀片或者锋利的小刀烧过后,在伤口处割一十字口,使毒液流出;或用拔火罐把毒液吸出(备棉花、刀片)。

(4)服用药物。

(5)减少运动,及时送医院。

4、防蚂蝗:(1)长衣长裤;(2)在鞋上涂肥皂等润滑剂;(3)若发现已叮在身上,用食盐撒在吸盘处,或用烟火烫(如香烟),使其自动脱落,千万不能用手拉扯;(4)可用大蒜汁涂在鞋袜上。

5、防蜂:(1)不能惊吓蜂:(2)当蜂向你攻击时,千万不能跑,立即就地卧倒不动,并掩盖好暴露之处。

九、野菜的鉴别:

(一)方法

1、取嫩叶少许,品尝是否有苦涩、辛辣及其他怪味,若有,立即吐出,不能食用。

2、用开水泡5-6小时或煮熟,再尝是否有异味。 *: F, E* D7 Z+ `9 b) M

3、向煮后的汤里加入浓茶,若有大量沉淀,说明含有重金属,不能食用。

4、煮后有大量泡沫的,说明含有皂甙类物质,不能食用。

5、一般情况,牲畜能吃的,人也能吃。

在无任何器具鉴别时,先吃一小点,8-12小时后,如无头痛、恶心、头昏、腹泻、腹痛等,可大量食用。

(二)中毒急救:

1、催吐(抠喉咙)

2、导泻

3、洗胃

4、解毒:生牛奶、生鸡蛋清、大蒜脂

十、避免雷击的方法

快速跑向低地;

2、离开高树或密叶林;

3、除去身上金属;

4、河中游泳时,立即上岸;

5、人多时尽量分散;

6、附近有小屋要进去躲,但不能靠墙。

十一、小窍门:

1、野外饮水原则:少饮多次;

2、在坡上滑倒:四肢伸开,增加摩擦面积;

3、用针做鱼钩钓鱼;

4、两件衣服,两根竿子可做简易的担架。

5、省火柴:使用蜡烛或者营灯;

6、补充能量:ATP、葡萄糖、巧克力。

十二、野外活动知识卡:

帐篷(放雨罩)、背包、睡袋、防潮垫、炊具、大拉绳、大蓬布、镐、工兵铲、吊床、地钉、小拉绳、柴刀、手电(有备用电池和灯泡),收音机、闹钟、太阳镜、帽子、缝衣针线、手套、备用袜子、小刀、口哨、水壶、饭盒、洗漱用品、爽身粉、长衣长裤(冬天为防寒衣物)、证件、雨具、塑料袋、地图、指南针、火柴、营灯、蜡烛、炭精;

会旗、相机、望远镜、笔和笔记本、动植物图鉴、放大镜、医用药品。

野外几种点火的方式

火柴:火柴是点火的最便利的工具。多携带一些标有"非安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划着"标记的火柴,把它们扎成一捆放在防水容器内,防止它们相互摩擦,以外自燃,另外也可防止火柴自身变潮。

注意:火柴受潮也是有办法补救的,如果头发干燥并且不油腻,可将潮湿的火柴放在头发里摩擦一番,头发产生的静电会使它干燥。

另外,通过在火柴上滴蜡可防止火柴变潮。点火时,可用指甲将蜡层剥除。使用凸透镜: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透镜聚焦后,可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其中,取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和酒精,可在1-2秒内点燃火种。

放大镜或望远镜以及照相机里的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透镜为你服务。另外,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火种,向着太阳也能取火。如果在有冰雪的环境下,将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形状代替凸透镜也是可以的。

击石取火: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大火种上。一条边缘带齿的钢锯比普通小刀可产生更多的火星。当火种开始冒烟时,缓缓的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火种的,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火种。

电池生火: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

如驾车旅行的话,可取两根长导线,连在电瓶得正负两极接线柱上。如果没有电线,可以用两个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代替。如导线不够长,可将电池从车中取出。将两根导线末端慢慢接触,短路会产生火花。这时,一块沾了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种。

弓钻取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的旋转。这样会钻出黑色粉末,最后,这些粉末会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火种。

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将裂缝撑开,塞上火种,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火种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的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火种点燃。

其他方法: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火种吹燃。

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火种。也可以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野外迷路如何寻找方向?

在野外旅行中,当不知自己身处何处时,要注意分清自己是迷失方向还是迷失路径。迷失方向(迷向)是指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迷失道路则是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可以利用带指针手表来辨识方向:(如何怎样用)手表指针辨识方向的方法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或用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也可以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另外,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也可以观察一棵树桩,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出血时的救治

在野外受伤时,除了前项所说的关节受伤之外,也容易发生外伤,也就是刀伤或擦伤。如果伤势不严重时,不可以硬把伤口上的血液擦干。因为血液本身具有杀菌效果,可以让它稍微流血消毒伤口。只要把伤口抬高,搁在比心脏高的位置,经过几分钟后,自然就会止血。

如果出血一直流不停的话,就表示伤及较大的血管。这时需要采取紧急的包扎来使患部止血。这种压迫血的方法对轻度外伤最有效。但如果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时,会引起大出血。例如: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不断喷出的伤口就不容易仅靠压迫止血的方法来止血。但想利用紧绑靠近心脏部分的动脉来止血的方法,对外行人来说,并不容易而且很危险。

因为紧绑长时间后,也许会止血,但也容易使紧绑部分的末端引起坏死(细胞组织死亡)。虽然这一类的受伤很少发生,不过,万一碰到时,尽量利用压迫式的止血法,并且想办法快速送医急救。对于一般的小伤口,止血后,必须仔细的加以消毒杀菌来防止细菌的感染。因此,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软膏、干净的纱布、绷带和创可贴,必须经常随身携带。

成年后平均每人有6.25升血液参与血液循环。失血0.5升只会引起轻微头晕,失血1升引起虚脱——心跳和呼吸率加快,失血1.5升就会倒下,超过2.24升会引起死亡,应立即采取果断步骤进行止血。少量失血时,血液总体积在体液的补充下会维持平衡——也许会导致轻微贫血,但并不严重。体液需要通过饮水来补充。

血液中携带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呼吸暂停时如果伴随着出血,应分别同时采取救护措施,既要使病人尽快恢复呼吸,又要能够尽快止血。

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时,可通过简单压迫止血。无论是否脱去衣服,微动脉出血都可以通过伤口部位包扎来止血。伤势严重时可运用施压包扎法。

许多应急方法都可以止血——手帕、罩衫布都可用来包扎——应尽可能选择洁净的包扎材料,迅速包扎完毕。包扎材料携带病原菌会有引起感染的危险。但是,如果情况非常紧急,也就无法考虑包扎材料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了。

连续在伤口部位的周围施压5-10分钟,可能会止住流血。要抵御忍不住想松开看看的欲望。如果血液浸透包扎的纱布,可在上面再包扎一块布。

有着脱脂棉的衣物,用来止血是很理想的。你的医疗盒中也应带有脱脂绵。   用绷带缚紧,可以维持所需的持续压力。 动脉失血:   动脉管壁厚,血液流速快,血压高。一旦动脉破裂失血,将是很危险的。必须及时止血。动脉血管常伴随骨骼延伸,选择合适位点施压,能暂时控制住流血。在动脉靠近皮肤表层的部位施加压力可以切断血流。特定体位的动脉出血应采取相对应的施压位点。观察伤口,如果流血没有明显减少,移动施压手指,直至产生明显效果。以下是施压点的介绍: a太阳穴或头顶出血:耳前上部 b眼下面部出血:下颌边 c肩部或上臂出血:锁骨上方 d肘部:上臂内侧 e前臂:肘部弯曲 f手部:腕前部 g大腿:股动脉上部/腹股沟中部 h小腿:膝部内侧 i足部:踝前

在伤口特殊、无法施展压迫法止血,比如严重截肢时,可以找出断裂的动脉,加以捆扎。   未受过训练的救助者从事这项工作,可能会综合症会带来伤害——动脉常伴随着神经,夹住或捆扎了神经引起永久性损伤,比如肢体丧失正常功能等。

临时性止血带可以帮助止血——但是要每间隔一段时间松开一下,以便及时找到动脉。   钓鱼线、棉线或细绳沸煮或者浸泡在酒精中消毒。清洗是必须的,有机会要沸煮所有的绷带和包扎布。手先要洗干净清洗伤口。并应用无菌水(沸煮后的水)清洗伤口,干净的指头轻轻找出深层的动脉,用消毒线小心扎住。

如果动脉断裂很彻底,末端可能会萎缩,寻找会很困难。当你确信动脉在某小块组织中时,可以用大号针将整个组织区缝扎起来。 检查手术是否成功的同时,尽快松开止血绷带,弄清流血的是否仅是包扎完毕的一条血管。如果发现仍会流血,应立即重扎止血带,继续寻找破裂的血管。组织中其他的小血管会提供肢体维护生理代谢所必需的血液,维持循环。轻微出血

静脉破裂

静脉出血没有动脉明显。暗褐色静脉血液速也相对较慢。你有时间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如果伤口很深,止血钳难以找到适合位点,可使用大块布垫,在较大范围内施压,以达到止血目的。大约不会超过10分钟,你会找到确切的位置——用鞋带或布条扎紧伤肢,布带越宽越好,不至于勒紧肌肉。

毛细血管破裂

毛细血管是静脉末端细微的分支,一般可以自行止血。不需要紧张,先处理其它急待解决的事情。 内出血:

身体受到剧烈撞击,骨折或体内伤时,可能会发生内出血。开始时内伤症状并不很明显,也许仅是皮下微微青肿。病人逐渐感到头晕目眩,皮肤变凉,脸色苍白,对触摸的反应不再敏感。脉搏跳动频率加快,强度变弱。

骨折会导致组织内部淤血。腿部骨折可以引起伤处失血一品脱或更多。各类组织器官内出血症状如下: ①肾或膀胱出血:尿液红色,或呈红葡萄酒状。 ②大肠出血:粪便带血。 ③小肠出血:血液被部分消化,粪便变黑。 ④胃出血:病人吐血。若旦咖啡色,说明胃出血已有一段时间,鲜红色则表明刚刚出血。 ⑤肺出血:病人咳血,呈红色泡沫状。 内出血的治疗措施如下:

病人腿部曲起,平躺于地上。血液可以更容易沿主动脉弓从心室输出、经颈动脉,上流至头部。注意给病人保温,但不要过热——否则会导致血液流积于表皮组织之下。内脏器官,如肾、肝或脾受损,会导致严重的内出血。唯一能做的救助是及时护理,希望淤血及早疏散

徒步旅游应小心

在山地行进,容易迷失方向,为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路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的宗旨。

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子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当疲劳时,以慢行当作休息。

山地行走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配合。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往上蹿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攀登此类岩石坡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稍屈,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

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

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跷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相反,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帐篷知识和搭建技巧手册

在露营中,帐篷是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听到露营一词时,最先令人产生联想的必需品。在绿色的草地或海岸的沙地上,铺设的五彩缤纷的帐篷,给人一种富于跃动的印象。

想享有野外住宿的乐趣,搭建自己的帐篷吗?要搭建好帐篷,首先要认识好帐篷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一步步来吧!

一、帐篷的构造

在寻找到安全的露营地后,就应开始设立营房。帐篷是露营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我们露营的乐趣,会因帐篷种类的不同而改变。

A 帐篷的种类

帐篷是露营的最大必需品。从A字型、墙壁型等基本型到居住空间广阔的改良型,皆具不同功能与形式。可依露营目的、规模和活动内容,选择所需的种类。

帐篷依型式、大小、材质、色泽分成数种,基本型有称为最小型的角锥型、称之为A字型的三角型、称之为围墙型的住家型三种。在这三种之上,针对防虫、通风、保温、色彩、重量各点来加以改良,居住性好的帐篷也逐步被开发出来,使人人都能有舒适的露营生活。

至于搬运方便的半球形弹头型帐篷,使帐篷内压迫感减少,增加其居住性的小屋型帐篷,集会或行动时使用的行动型帐篷等,是为改良型帐篷,或者称为变形帐篷,可配合露营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加以选择。

B 帐篷各部零件的名称*

帐篷是以零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零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帐篷。

帐篷主体:帐篷的布幕、支柱及垫子。

支柱:有笔直的一条或以两条、三条连接的各种型式。有些管状支柱的弯曲部,需要用铁丝连接起来。    边框:使用于弹头型帐篷或小屋型帐篷,以短杠状材料组合成支柱或栋梁。

栋:帐篷最顶上之部分。

屋顶:构成帐篷倾斜面之部分。

墙壁:帐篷侧面的墙壁部分。有些帐篷根本没有。

挡雨棚:将屋顶之一部分,向前方张开,以其他支柱支撑。

门:为帐篷之出入口。可在另一侧设窗。

地面垫:为帐篷中,铺于地面的垫子。若是湿气重的地方,还需要再铺一层竹席。

飞垫:在帐篷屋顶上,再另铺设的垫子,以遮避强烈的日光。即第二层屋顶。

主绳:又称柱绳。由支柱两端分出,作用为避免支柱倾斜,并以钉子固定。

角绳:由帐篷布幕之屋顶底边延伸出来,并以钉子固定。

钉子:插入地面、以固定绳索和帐篷布幕之底边。有木制、金属制及合成树脂制。

木棰或铁锤:将钉子打入地面时使用。以木头或金属制成活扣,附于主绳或角绳之零件。缆绳穿过其间的两个小孔,移动即可控制缆绳。

袋子:将布幕和支柱、钉子、木棰收好的布囊。

帐篷的选择要领

帐篷是起居行动的基地,为使在野营活动中,有舒适的生活,应配合露营的目的和规模,慎选帐篷。

帐篷的型式和构造、大小或居住性、主体的重量、质料的强度、颜色、通气性等各种功能与性质、均要详加考虑,向有经验者和专家请教,选择信誉佳的厂商,根据使用的目的选购。

除了帐篷的型式和大小、质材之外,还须注意宽度、高度及居住性,组合与拆卸方式需简单易懂。并能安全防水,防虫及通风亦须考究。重量轻,搬运方便。能耐风雨,不易受温差影响。

帐篷的大小,有2人用、有4人用、有6人用数种。根据日本工业规划(JIS的标准),每1人床面积的范围,应为长180cm,宽45cm。但请注意,帐篷不只是睡眠的地方而已,还要摆行李和露营用具等,其规格应再多加2至3成。例如,JIS规格42用墙壁型帐篷,不论长度、宽度均为182cm,长度不成问题,但宽度每人仅为45cm,成人睡于中间时,会左右无法法移动,适当的宽度至少应需每人60cm,因此,四人用的帐篷,睡三个就很够了。

市售帐篷的常见规格:

1人用 重量:2.0公斤 面积:1.3平方米

2人用 重量:2.5公斤 面积:2.6平方米

3人用 重量:4.5公斤 面积:4.2平方米

4人用 重量:6.0公斤 面积:7.5平方米

最近,成人用弹头型帐篷的JIS规格,为配合人体体格的改善,订下了新的标准,每一个成人的就寝面积,由0.81平方米(1.8×0.45米)增加为1.3平方米。

帐篷的支柱,有铜柱及铝柱两种。其接头部分以合成树脂为主,重量减轻许多。

帐篷的底面,早先以麻或麻与木棉混纺之帆布为主。化学纤维发达以后,出现了质轻而吸湿性少的尼龙制底布,防水性极佳的聚乙烯,能耐日晒的聚酯,更已逐渐成为主流。合成纤维不怕腐蚀,质料轻便,不只改良了支柱,更有助于帐篷的轻量化。

选择帐篷之时,其重量亦是考虑要点之一。最近改良后的4人用人屋型,布幕、绳索加起来的总重量,约10kg左右,同规格的弹头型帐篷,市售中则有6kg左右的成品出现。

帐篷的构造,必须有完全的防水加工,良好的防虫、通气性,以不漏雨和结露少,能耐日光和强风的二重幕为佳。 帐篷的颜色,以白色为底,另有浅灰、奶油白、黄色、青色等条纹、深黄色与橘色等色彩过于耀目,易使眼睛疲劳,应避免使用。

二、不同的帐篷*

不同的帐篷有不同的功能,可要认真选购哦!

A 小型帐篷

小型帐篷,是一种名符其实,少数人所使用之帐篷,竖立一根支柱,布幕四角以钉子固定。它是一种构造简单、重量轻,且搬运方便的少数人所使用的帐篷,包括:

角锥型或金字塔型,以一根支柱树立于中央,正四方型的布幕,以角绳和钉子固定;柱子较少,帐篷主体的重量又轻,故搬运非常便利,适于2—3人使用。

简略式帐篷,内部约有10平方米,足可供2人使用,也可以汽车搬运。

因为小型帐篷的构造简单,为防止风雨,应绑牢一些。此外,使用这种帐篷须对露营的知识,应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露营地之气候和地形,要多加注意,搭盖帐篷时,钉入钉子需要运用相当多的技巧。

如果是初学者,应在事前多练习几次,以避免因重量轻而不牢固。 角锥型帐篷以一根支柱为中心,必须早晚检查,以避免倾斜。

B “A字型”帐篷

竖立两根支柱,再铺上一层幔幕,使布幕的四个角落固定于地面。因为内部无支柱,是最容易使用的帐篷。

由正面看其出入口,犹如英文字母中的A,又称为三角型或屋顶型。地面为正方型或长方型,立有两根柱子。支柱与支柱间,则形成屋顶之栋,二根支柱以较粗的主绳固定下来。

因为A字型帐篷搭盖的方法比较容易,而且搬运方便,一向是使用量最大的帐篷,如果露营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屋顶之一片打开,使阳光进入,用以代替阳台,再将四方的钉子固定好,就完成了独特的帐篷。

帐篷内部无支柱固然使用容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屋顶倾斜至地面,所以各角落移动时,必须把腰弯下移动。所以,屋顶贴近地面的部分,可放置露营用具和行李。如果搭好帐篷后,再加铺一层屋顶,可减少受风雨冷暖的影响。

C 墙壁型帐篷与A型帐篷十分类似,但屋顶两侧底边的部分,有墙壁与地面垂直,以主绳、腰绳固定,是极耐风雨的帐篷。又称有壁帐篷或家居型帐篷。

墙壁型帐篷,以主绳固定支柱,在搭上幕布时,又用了相当多的角绳、腰绳。因此,一定要学会搭设方法,是多种露营的入门研修与讲座的必须课程,也是与人最接近的一种帐篷。

在不使用小木屋和小屋型帐篷的组织露营中,成为今天野营夜宿帐篷中的主流,也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

由于帐篷内部没有支柱,而在屋顶的底边又有墙壁,使天花板部分稍高,使之有较为开阔的视觉空间,是居住性极佳的帐篷。

这种帐篷的主体重量,6人用约10公斤左右,10人用15公斤左右,重量轻,搬运容易。并且是色彩多变的一种帐篷。

D 弹头型帐篷

以轻而坚固的合成树脂制成支柱,把支柱弯成抛物线然后制成宽架,再套上尼龙制幕布的帐篷,色泽相当丰富,而且帐篷本身重量非常轻,搬运亦很方便。

因为组合后的形状为半球型,故称之为弹头型帐篷。市面所售的帐篷,以大自然最丰富的绿色来搭配白色做为基本色调,再搭配以蓝色和黄色,是相当漂亮的设计。

地板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因构造的不同,亦有呈六角形的帐篷,以2—4人用为多。近来,双人用的弹头型帐篷,其面积达2.6平方米,但全部重量只有6.5kg左右,相当适合小家庭的亲睦露营使用。

E 小屋型帐篷

与弹头型帐篷相似,在质材上十分考究,是一种轻巧而坚固的帐篷。为避免成人在帐篷里碰了头,特别把栋梁加高,地面面积也设计得特别宽。不过价格相当昂贵。

将过去的A字型帐篷、墙壁型帐篷改良,重点在消除帐篷内部的压迫感,创造一个宽大的居住性空间。

在构造上,外形与独栋型家居别墅相近,称之为家居五角型帐篷。帐篷内部分成两大部分,以3—4人用规格来说,约有5—6平方米的寝室,其余则为起居室,另外帐篷外部,以2根支柱搭成挡雨棚,则是新近开发的型式,相当受欢迎。

另外,6人用帐篷,地面就寝部分超过9平方米,色泽与设计,均具现代风格,在防水、防虫等方面也十分考究。

小屋型帐篷的特色之一是栋梁加高,甚至有超过2米的样式,在帐篷中,可充分享受开放的气息。屋顶重幕构造,是为了加强耐风雨度的设计,适合家族露营或三五好友成群结伴的露营。缺点是价格稍高了点。选择时,必须留意起居室和挡雨棚的设计。

F 活动用帐篷

将大型活动中使用于集会的帐篷,活用于露营地中,当成营地的总部使用,或是会议、聚会使用的场所,将侧面以布幕围起,也可作为物品收藏室。

活动用帐篷在大型野外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构造上,除四根支柱外,其余栋梁均以钢管制成的,幕布撑起作为屋顶。因为是由铁骨组合的,故非常坚固。

活动用帐篷约有三类,第一种只有屋顶部分覆幕布,第二种是三面围起,只余一面空间,最后一种则是四面均以布幕围起。四面均以布幕围起的型式,可当作急救的救护站或病人的暂时收容所,相当便利。

这一类的帐篷,最近开发了一种将屋顶布幕的颜色,由绿色、橙色等单一色泽,改成多彩多姿的角色,不论是任何活动,均可加以运用。在露营中若有1—2张这一类的帐篷,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

OK,相信大家都基本清楚了,现在让我们来搭建帐篷吧!

三、搭盖帐篷的方法和技巧

先决定好搭设帐篷的地点,依照顺序,由4人共同作业,不需花费多少时间,即可设好。为考虑帐篷撤收时的状况,把最初搭配的情况记下,会比较方便。

帐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同时,也有不同的制作、搭配设计和组合方式。小型帐篷、A型帐篷、墙壁型帐篷由于构造的顺序,其组合方式,是使用缆绳搭设的“搭设帐篷”,而最近开发改良的弹头型和小屋型帐篷,则是属于“组合帐篷”。

下列以基本型帐篷之一,自古即相当普及的墙壁型帐篷为例,说明帐篷的搭设方式。

A地点的决定

在考虑风向及地形后,选择一个平坦之地。

B帐篷用具的检查

将袋中收藏的用品倒出,逐一检查各部分零件。为了撤收帐篷时的方便和不遗漏东西,应先予以记录。

C铺设地面垫

地面垫铺好后,用钉子将四个角固定。若在湿气多的地方,先铺上席子后,再于其上铺置垫子。

D竖起支柱,拉开主绳

将支柱下方穿入地面垫两端的孔中,同时,支柱上部的尖端,穿入布幕栋柱两柱的孔中,将左右主绳拉起,避免左右倾斜。这样,帐篷的主体外型就形成了。

E调整主绳,拉起角绳、腰绳

以附于主绳的支绳,调整帐篷的形状,将两根支柱垂直立于地面。其次,以支绳调整角绳、腰绳,使帐篷的形态出现。

F固定墙壁

将帐篷底布、地面垫及墙壁下部连接起来。

以上为墙型帐篷的搭设顺序,四人分工合作,在熟练的状态下,约10—15分钟可以完成。

通常,为减少风雨及暴晒、严寒的影响,都会再加上屋顶盖。在步骤D中,将支柱插入栋两端的孔时,先加上屋顶盖,再把主绳拉上,主绳以钉子固定后,以屋顶之栋的端点为顶点,形成等边三角形之两边,将底边之长,拉成与支柱相等的长度。从屋顶之正上方看来,角绳应在对角线之延长上,腰绳则与角绳并排成一直线。

过去,帐篷搭好后,便应在四周挖掘水沟。现在,则要站在保护自然的立场,除非在水洼地,否则不再挖设沟渠。 好了,恭喜你已基本掌握搭建帐篷的技巧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慢慢实践提高了!快买个帐篷试试看吧!

蜈蚣、蝎咬伤的救治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睡袋使用指南

木乃伊型:此型对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不利,但它能限制头部与脖子一带的散热。

长方型:童子军比较偏好此型睡袋,此型提供充裕的空间给身体转寰,但过多的空间浪费许多热能且头部易散发大量热能,对背负者考量重量与空间是相当占背包空间。*! c2 c* M2 h1 B, L9 }' [

似长方型:此型睡袋圆筒型,介於木乃伊型与长方型间,它的肩部与脚部都相当窄,而拉链只打开一半,若觉不适应此型最好不选它。

露宿袋

它是一个非隔热、完全防水的袋子,典型的露宿袋可以提升约10度左右的舒适度,大多数的露宿袋会有一个防昆虫的网子,露宿袋不能提供完全乾於长时间降雨,但可提供使用於较温合的天气,除非袋子的密合黏著点相当好,偶而遇到受伤无法动弹或迟归须露宿,使用露宿袋或求生毯,此类可以维持自身的热能,一般求生毯的规格尺寸是2.4mx1.2m,颜色最好是橘红色比较能让人确认位置,反面是反光铝箔纸,此毯较易遭强风或崎岖地崩解毁损,当然使用Gore-tex的露宿袋是最好,但价位高。

睡袋的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35°)睡袋在一般低温下(-5°)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份主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份。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用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使用睡袋及睡袋套。

山林旅游防蛇秘笈

每到假期,爱好旅游的人都在考虑到哪个地方游玩,不少年轻人更把到“深山老林”探险作为首选目标。事实上,这些山高林密的地方都是毒蛇出没率最高的地方。夏秋之交正是蛇出没的高峰期,它们一般都藏身在树林、草丛和竹林当中。像大家比较喜欢游玩的张家界,就以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竹叶青出名。长江流域,如苏州、杭州一带,则以蝮蛇见称。

为此,建议大家,在出游时一定要带上弹性绷带,和火机(火柴)。在不小心被蛇咬到的时候不要太慌张,要仔细看清是什么形状的蛇咬自己,咬后的伤口痛不痛,有没有变肿,颜色是否变黑了(这样有利于医生“对症下药”)。最好马上用绷带包扎,包扎位置是伤口上部。同时应用火“烧”一下被咬部位,并用水清洗伤口,务求把部分毒素逼出。另外,被袭击后,伤者应让受伤部位保持下垂,并要避免运动,以免蛇毒入侵其他脏器。

还提醒大家,蛇是近视眼,而且只会直着看东西,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市民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万一被蛇追着,由于它跑得很快,千万不能和它较劲直着往前跑,而要跑曲线,使蛇看不到你,就有可能脱险了。

不疲倦的徒步方法

野外活动最常用的运动——走路(徒步)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的确是没有区别。但是当您全副武装地走上3~4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区别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抗议,疲劳使您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渴睡现象不停地诱惑您,使您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了。

那么,是否有一种永不疲倦的走路方法用在山野的徒步行走中呢?答案是有的。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龟步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吹气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休息补充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急救!人工呼吸方法及包扎法

* 人工呼吸方法

病人呼吸已停止而心脏仍在跳动,或心跳刚停止不久,如电击、溺水、勒死、中毒等情况下的急救。

进行工人呼吸时,应将病人安放在温暖而且空气流通的地点,解开衣服,清除口腔内痰、泥土、血,有假牙者应取出。

1.仰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急救者面对病人,两腿分开,跨过病人双侧大腿,跪在地上,两臂伸直,双手掌贴放在病人的肋弓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急救者自身体重将病人胸廓向下前方推压,持续2~3秒钟,使胸廓缩小,排出肺内气体;然后急救者上身伸直,双手松开,使病人胸廓自行扩张而吸人空气。如此反复施行,每分钟15次为宜。

2.俯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头偏一则,急救者跪在地上,面对病人背面,手法及动作、次数等与仰卧式工人呼吸基本相同。在施行工人呼吸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兔引起肋骨骨折。在作人工呼吸的同时,应与医院联系,请求前来处理。

包扎法

外伤急救时,常常要包扎伤口,把它保护起来.免得你回威染,同时也有压迫作用,骨折时又可以固定受伤的地方,便利始运。

简单介绍二种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大三角巾是用1米见方的棉布对角剪开而成。如再剪开一半就成一小三角巾。

三角巾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可用以包扎头部、手、足,也可用以包扎胸部、背部、肘、膝及髓部,还可用以悬吊上肢。

2.绷带包扎法

一般多用单头卷轴带,起头(开始)包扎。用绷带包扎时,先要重选缠绕几圈,以后将绷带渐渐向上卷,每一圈盖上前一圈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成螺旋带。包扎大小不等的四肢,可在卷上时把绷带反折一下,向下缠绕,再向上卷成螺旋反折带。带尾端用别针、胶布或撕开绷带固定。

如何应付蜂蜇?

首先要注意预防,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野外篝火要点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还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2 p7 P) }0 ~7 I* H

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火物后点燃即可。

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火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火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

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北美野营手册

野营在北美的土地上是非常流行,方便而又便宜的住宿方式,很多的美国和加拿大人都是这样度过自己的假期的。

野营的好处多多,第一可以回归自然,摆脱城市里工作环境的困扰,呼吸一下野外的新鲜空气,活动一下有易身体健康;第二,北美地广人稀,大多的旅游是围绕国家和省立公园的自然景观,而很明显的,在这样的地方camping会比住旅馆更能体会旅游的乐趣;第三,世界上可能没有那里比北美的野营系统更完备,管理的更系统,不论是从网上还是高速公路上,还是当地的information center,你都可以很轻易的获得详尽的资料;第四,北美的野营地星罗棋布,游人多的地方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可能一点不比找旅馆的灵活性差,而且环境的舒适度也还不错;最后也是最经典的原因就是 —— 便宜呀!一家大小或一众朋友一个晚上的住宿可能也不会超过二三十的,住旅馆可能就不只一两百了吧。为了实现走遍四方的理想,我们也要把野营行动进行到底!

以下是我几年来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以一般的旅游野营为主,没有介绍太多back country hiker,RV和专业登山野营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内容对于没有野营经验的朋友可能帮助最大,其中还有一些很好的tips,如果有经验的朋友不辞辛苦的看了全文觉得不很满意,热烈欢迎加以指正,我先谢谢了。

宿营地的分类

宿营地的分类其实并不是很复杂,而且基本上北美的标准是通用统一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frontcountry camping

是指可以开车进入的宿营地,每个site都有一个到两个停车位,宿营者可以带比较齐全的宿营装备,因为携带和装运非常方便。分为tent site和RV site,tent site一般比较小不能停放大型的RV。

价格:加拿大 带shower 18.50,通常 8.00 - 12.00

美国 10 - 16 美金

2. walkin

顾名思义是没有停车位的宿营地,可能离大路很近,但由于比较深入树林,所以车开不进去,车位通常会在路边。其实与frontcountry camping的区别不大,只是搬运东西比较麻烦,价格会便宜一些。但要注意,有些宿营地的walkin site可能很远,是界于frontcountry camping和backcountry camping之间,注意看好说明。

价格:加拿大 带shower 15,通常 8.00 - 12.00

3. backcountry camping

是指车辆不可能到达的宿营地。通常这样的宿营地是为野外过夜的hiker准备的,会在丛林或雪山的trail旁边,设施相对简陋收费低廉,按人头儿收费,有时可能不收费。因为需要hiking进入,不能携带很多的装备,一切以轻便为宜,但是我见过的hiker可还是都背着半人多高的大背包呢。

价格:加拿大 0 - 5 一人

4. group camping

是集体宿营地。一般的规模都至少容纳10-20帐篷,没有很独立的site分界,大家就很亲热的挤在一起。通常大的宿营地会有一到几个集体宿营地,平均下来的收费比独立的site要低廉很多。*! O2 c9 v3 [+ c! t6 `8 J5 R

价格:加拿大 20 - 50

5. winter frontcountry camping

很多的宿营地是不提供冬天服务的,大多冬天就关闭了。不过有一些地方的尤其是冬天有cross country开放的地方,宿营地一般还是有服务的,但我没有去过,具体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

价格:加拿大

6. cabin

cabin就是小木屋,不是每一个营地都有,以私人营地的居多。cabin的价格比camping稍贵,在30-60的样子。cabin分为独间和双间的,当然还有更大的,有床但没有被褥,有些有简单的家具,经常在屋檐下还会有个秋千似的吊椅,也挺有情趣的。

宿营地的基本设施

包括一块相对封闭平坦,干燥的地方,周围通常有大树环绕;一个到两个野餐桌,桌子和椅子是一体的;一个生火的篝火台;有些设备非常齐全的营地还会有电的供应,主要是提供RV充电的。每个营地按照区域划分都会有数个洗手间,可以是带热水shower的,shower在加拿大大多免费,美国的营地一定要收费,一般有电的供应;也可能是冲水的洗手间只提供冷水;还有些是dry toilet,就是不能冲水也不可以洗手的。一般厕所都有卫生纸提供。营地中还会有数个打水的地方,可能是水龙头,也可能是轧水的水井。一定会有一些垃圾箱,只有人类可以使用,动物是打不开的。大的营地还会有露天剧场,夏天的时候天黑之后每天都会有活动,大多以公园介绍为主。如果营地提供RV服务,就通常有sani station是为RV排泄污物的。私人的营地还经常有游泳池和洗衣间,play ground。每个营地夏天的时候都有camping host,就是一家常年在这个营地居住的营民,如果有关于营地的问题,或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到host处寻求帮助。

通常营地的注册方式

a. 营地有gate service,就是在进入营地之前要先登记交钱,然后管理员给你一套营地的介绍,包括注意事项和地图,有时会要求你在进入营地之前选好位置,通常是在地图上将剩下的营地标出来,让你选一个。然后填好表包括你的名字,住址和车的牌照,他再给你两张收据表明了你离开的日期,一个放在营地的小牌子上,一个挂在车上。如果需要继续住下去,可以第二天清晨再重新注册,你对这个位置有优先的保留权。注意:一般的营地最多可以住14天,一个营地可以搭两个帐篷,放两辆车,住四个人,如果人多一些需要另收费。

b. 营地没有收费处,自己注册。这样的营地更为多见,通常的情况在营地的大门口的公告牌上面密密麻麻的列出那些营地是空的,那些有人。你可以自己拿份地图选上一个,或者开车进去挨个看看,找到一个心宜的放下点东西占上,然后回来填表,并将正好的零钱放在营地准备的信封里封好,投进收费箱。当然有些地方(以加拿大居多)是要等晚上6点左右会有巡逻员开车来,挨家挨户的收钱,这样的可以找零,也挺方便的。

c. 如果你是晚上到达的,通常Ranger已经下班了,可以先self register,第二天早上再交钱也可以的。

d. Group campground通常只有大的营地才有,而且也只有几处而已,一般都需要事先预定。

e. 每个营地的具体规则不同,请在到达时阅读大门前的营地指南。

野营的装备

野营的装备基本上是野营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装备不全或装备不当,野营的经历将成为你旅游生涯中痛苦的一页。在选择装备的之前有几点基本原则:

1. 通常同行的人数和情况。一个两个人的家庭和四人有孩子的家庭是不一样的,大人和孩子的用具也有很大的分别。

2. 野营的地点和时间。比如到多雨的地方或山区需要准备雨具,而冬天的野营对装备保温要求很重要。

3. 经济条件。虽然说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平常的野营是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装备的,价格便宜的东东也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不用苛求每一件都是最好的,我知道很多男生都有这样的怪癖。

4. 旅行用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以携带的野营装备的多少和大小。短期旅行(两三天)与长期旅行需要的空间是不同的,短期旅行需要至少多一个座位大小的空间及后备箱,也就是4人同行至少要可以坐五人的汽车,注意是至少,如果空间大一些会更方便一点;长期旅行需要至少多两个座位大小的空间及后备箱。

5. 野营的装备一般日用商店都有出售,比如Canadian Tire,Zellers,Sears,Super Store等等,不一定非要到专用品商店去买。而且如果有计划要购买的话,要经常注意各商店的flyer,因为季节性大减价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或冬季,很多商店都会有季末清货的活动,打折可以达到50%;也可以到他们的网站上看看,有时商店里不打折,但网上销售是有折扣的,这种情况发生在Sears最多。这个省钱原则通用于以下所有的装备,而且基本上百试百灵。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需要的具体装备名单:

  1. 帐篷

  帐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帐篷就是你晚上居住的房子,是挡风遮雨的地方,绝对不能马虎。帐篷通常分为普通夏天用和登山用专业帐篷。普通夏日帐篷是我们在一般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帐篷,主要按大小分类,即1人用,2-3人用,4-6人用,6-10人的也有;还有单间,双间,内外间之分。

普通夏日帐篷通常都是两层的,主体为全封闭的四角或六角的立方体,上面支撑起来尖尖的顶子多为透气的网眼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换气和使潮湿的空气散出,潮湿空气的来源多为夜间人体呼出的空气;外边还有一层架在透气顶子的上面,与透气孔有一些距离,不同的帐篷的外层大小不同,可以仅仅遮住顶子,也可以遮住整个帐篷,主要的作用是防雨和保温。每个帐篷都一定有门,有没有窗就不一定了。

建议选择有双层门窗的帐篷,好处很多,第一,有纱门的可以更透气且凉快,夏天闷热的时候可以开着外层门休息;第二,可以在不关外层门的时候,防蚊虫进入;如果有窗就更好更方便了。在选择帐篷大小时,为了更加舒适,可以选大一号的,比如:2人选3人的帐篷,3人选4人的帐篷。如果带着孩子,不想和孩子在一起睡,但又不希望太远照顾不了,可以选择分为两间有格段的帐篷。如果一个人,选择solo的比较实用,轻便而且安装简单,注意很多情况下这种帐篷是没有底的,下雨的时候可能很潮或漏水。大型的帐篷通常是为多口之家准备的,可以在帐篷里处于直立状态,有些还可以搭床,外面有凉棚;很舒适,但安装比较复杂,一般装上就会连续住上几天不换地方。再一种就是纯粹的凉棚,一般搭在餐桌上面,有纱制封闭的和只有顶的两种,都是为白天活动时遮阳避雨用的,晚上不能住人。*2 L% [, }7 w" Q5 R& G# S/ i; T

不要觉得搭帐篷很费精力,其实熟练了之后大约5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注意学习说明书,最好两人合作因为将帐篷撑起的时候是个巧劲儿,一个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一般帐篷都带塑料钉子,是为了固定帐篷用的,不要懒惰一定要将四周钉牢,否则一阵大风来,帐篷可就随风东去也... ..

帐篷的价格一般都不便宜,规律是越大功能越全,价格越贵。2人的在40-100,3-4人的在80-200,六人以上的大帐篷通常要200-600左右。我现在用的帐篷是5折40块从Zellers买的四人帐篷,很好用已经三年了还没有任何损坏。

2. 睡袋

睡袋是决定你能否能休息好的关键条件,所以一个好睡袋是很重要的。以前有人问我带个普通的被子去行不行,我的答案是第二天你就会比睡在露天没盖被子还冷。为什么?因为睡袋是防潮的,被子是吸水的。睡袋虽然里面是纯棉材料,但外面通常都有一层不透水的化纤材料,晚上人体呼吸散发的潮气和帐篷外尤其是帐篷上的露水渗进来,都会凝结在睡袋外面;所以经常起来会发现睡袋外面很潮湿,如果是被子有什么后果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睡袋从形状上来分通常为两种,即普通的就是长方形齐肩设计的,没有枕头不能将肩膀封起来;还有就是木乃伊式的,有大帽子,口大腿细,肩膀和头都可以在拉紧带子后被裹起来,保暖性能更好。两种都有二和一设计,就是把两个睡袋拼成一个双人的,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成对的买,不然全一边就合不上了。

睡袋的另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耐寒的程度,从零下30度到零上10度的都有,所谓温度就是人睡在里面能承受的外界的最低温度,通常在睡袋的外包装上可以找到。不要以为温度越低的睡袋就越好,重要的是你去那里和你什么季节使用睡袋,如果炎热的夏天夜里还有20度的高温,你裹在零下30度的睡袋里,滋味一定不好过;当然如果不够厚,也是非常难过还可能会生病的。

以我个人的在加拿大和美国北方的经验,0度,3.5磅的睡袋是最合适的,至少也要5度的,因为这里夜间的温度总是比较低,尽管白天的温度可能高达30度。如果不过厚可以加一层睡毯,要是热了就不要穿睡衣裤了。

另外的一点就是最好买带枕头的睡袋,很多人是不习惯平躺的,如果随身带几个大枕头,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方便了。

最后一点要考虑的是睡袋的大小,如果可能一定尽量买体积比较小的,你会发现这会节省你很多的空间,当然不能一味求小买个kids用的,睡在不够长的睡袋里面一定苦不堪言。

价格,一般的标准是普通的比木乃伊的便宜,温度高的比温度低的便宜,重量轻的比重的便宜,从20-100多的都有,我是在Sears减价的时候花25块买的0度木乃伊式睡袋,感觉已经十分的满意。

3. 睡垫

睡垫也是很关键的一环,虽然很多的帐篷都是封底的不沾地,但是直接睡在地上不光很冷潮气非常的重,而且因为通常宿营地都是石子地或者不平有树枝的土地,睡在上面就像印度苦行僧练瑜珈一样,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准备睡垫,睡垫分为两种,厚泡沫塑料可以卷的单人用垫子,这种主要是为长途hiking,back country野营的旅者准备的,因为它轻容易携带;但一般的有车族可以使用大一些的充气睡垫,感觉上就和睡在家里的床上差不多了。*9 k5 k3 V) W9 e5 P& M# _# Q, g

分类:充气睡垫分为手动充气即象打自行车气一样的充气,这种非常辛苦,特别是长途旅游每天都换地方的情况下,光充气撒气就可以忙活半个多钟头,人还累个半死;电动充气,是带电泵的那种,很快很好用,充气和撒气都可以使用,但注意要记得充电;另外就是自动充气的,具体工作原理我不是很清楚,没有用过,好像是打开阀门就自动鼓起来,怎么撒气就不明白道理了... .

注意事项:充气睡垫一般是一面防水,一面柔软的,很重要注意要把防水一面放在和地接触的一面,尽量不要放在很尖利的表面上,因为容易被弄破而漏气。也尽量将睡垫放在帐篷的中央不要紧贴帐篷,上面的一面和睡袋都很容易被渗入的露水打湿,有碍第二日的使用。建议在充气之前将睡垫放入帐篷,又干净又方便。随身带一些睡垫用胶布,以防半路之上不小心将睡垫搞破无计可施。放气的时候尽量将气放干净,这样整理出来的size会小一点。

价格:手动充气睡垫一般在25-30,但要单买气泵;带电泵的睡垫40块左右;自动的更贵些。根据不同size,价格不同,和普通床垫的size是一样标准的。两个人用Queen size非常合适,我用的是在costco 40元买的Queen size带电泵的睡垫,体积比较小。

4. 炊具

吃饭对很多的野营者也是头等大事,设想通常城市旅游是不会宿营的,只有去省立或国立公园才会选择住在山里,虽然可能几十里地之内能找到一两家加油站和便利店,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找到饭馆餐厅的。所以吃一顿舒服饭菜就一定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菜谱会在下面的章节介绍,现在就说一下需要的炊具。

a. 炉子。如果不是back country野营我并不提倡生篝火来煮事物做饭,原因很简单麻烦而且不干净,而且只能做些简单的食品,还有可能被烫伤。所以还是应该准备一个自己使得合适的炉子,才能做出自己吃了不会弄坏胃的食品。炉子的种类很多,分为煤气类和碳烧类。碳烧类通常是以做烧烤食品为主,当然也可以烧水和烤面包,但缺点是一定要用煤油浸过的碳才好点燃,热得慢,火息的也慢,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碳黑弄得到处都是,不论是炉子还是炊具都很难清洗。我推荐煤气类的,准备几个煤气罐什么时候要用随时都可以点火做饭,息火走人;煤气炉也有几种,常见的烧烤炉,可以烤东西吃,但煮水很慢;所以我还买了一种体积很小的架在小煤气罐上的灶眼,使起来很象家里的煤气炉,煮东西就快多了;当然还有二和一扁扁的那种铁制带盖炉子,也很干净方便。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在这上破费一点,毕竟一劳永逸。如果出去玩的人多,就要多准备几个炉子,要不就有人要干瞪眼没得吃了。

b. 储物箱。除了有RV的人,没听说谁在车上带个冰箱的,通常的使用都是硬塑料制的储物箱,主要是为了存放容易坏的食品用的。储物箱的保温效果很好,放入冰后,冷藏的效果不比冰箱差。一定要买一个大号的,标准是你的后备箱竖着可以放下。储物箱的选择也有些学问,带轱辘的最好,其次储物箱的侧下方有个排水孔的也很重要,当然最普通的也不是不可以用,这取决于你使什么样的冰。如果短期旅行,可以选择包装好的冰盒,是一种硬塑料扁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蓝色的液体,这个东东在冰箱里冻一晚可以坚持使用2到3天,没有泄漏问题;如果是长期旅行再使用它就行不通了,因为化了找不到冰箱再冻起来,所以就要用真冰。整块的冰效果比碎冰好,但只要是冰就有化的问题,就有水流得箱子里到处都是的问题,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有个漏水洞就方便多了,不能将所有的食品都弄出来,倒水再放会去的麻烦了。

c. 带盖的锅是需要一个的,大小和炉子相配就可以了,一定要有塑料把手。如果想喝茶,可以带一个很小号的壶,当然用锅也可以,但总免不了有股油烟味。喜欢炒菜的可以带个小号炒锅,当然和煮东西的锅合而为一也不是不可。盘子碗可以用一次性的,那种比较结实的就可以,这样就省了洗盘子的苦恼。至于叉子筷子是不是一次性的就凭个人喜好了。一把好的刀是必要的,保鲜膜,锅铲,烧烤的夹子,锡纸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好带一些保鲜盒,可以放剩下的食物。

5. 灯具

灯具在晚上是很重要的,野外不是城市里,天黑了之后可就只有月光星光了,没有灯基本上没法行动。灯具分两种,手电是用于帐篷里照明,或晚上去洗手间用的,推荐那一种直径10cm的大口手电,光亮照明面积大,而且可以悬挂在帐篷里;另一种灯具是室外照明的,比如回营地晚了要做饭,或者天黑了还有力气玩玩牌,再或者想到湖边看看月光,都可以选择一种煤气灯,体积小象上面提过的单灶一样是架在煤气罐上的,小巧轻便而且还很亮,可以提着到处走还不用担心烫手。前者大约5-10元一个,配一个电池;后者要20-40一个,品牌不同,价格不一。

6. 雨具

这里说的雨具不仅仅指雨伞,主要指的是雨布。雨布是塑料的,四面有打好的孔,大小尺寸都有。如果在多雨的地方或者是山里宿营,准备一块雨布是很必要的,可以使你能够白天在外面生火做饭,晚上在帐篷里高枕无忧。雨布是要挂在树上的,所以要搭好还有些学问,树的距离不能太远,撑起来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角度,否则积水多了不负重荷会掉下来的。一般一块大尺寸的雨布也就20几块而已,不过你确定一定没有雨,也可以忽略不记。

  7. 椅子

  为什么需要椅子我就不说了。一定要折叠的,我推荐那种可以折成一个圆棍的最方便,也最省地方。最好要有扶手的,可以一边烤火,一边喝茶,因为旅行椅的把手上都有放杯子的地方。当然是不是很舒服也很重要。通常15-30一把,我觉得15块的就不错,在Zellers有卖。

8. 点火的工具

点火的工具不仅是指点做饭用的炉子的火,主要是指的篝火。必备的用具有,点火器带长柄的那一种,不要用打火机,不方便也不安全;助燃剂,可以帮助快速点燃木头和碳;斧子适用于砍木头用的,如果没有可以管别人借,一般常出来玩的都有。

9. 塑料布及垃圾袋

塑料布是指铺在餐桌上的布,因为公园里的餐桌多多少少都不是很干净,铺上点看着心里舒服;另外,如果在草地上野餐也可以用的上。垃圾袋是一定要带的,没有垃圾袋的后果极其严重,会把你的营地和车都弄得很脏。

10. 绳子

绳子不是总用的上,但带一些已备不时之需。比如要搭雨布的时候,或者睡袋的带子坏了要捆一捆,

...
注册或登录后查看完整内容http://blog.renren.com/share/290583379/3573243463

夏季野外生存必备品

来源: 李靖的日志

夏季野外生存必备品

穿着方面应选择舒适而厚底的鞋,如旅游鞋,加上两三双线袜子,可以保证长途跋涉脚不打泡;耐磨而宽松的长裤,是穿越丛林的最佳选择;上衣则以吸汗、透气、柔软的T恤为最好,请准备一两件替换。夏季山里会有蛇,千万别穿短裤上山;山里温差大,早晚加一件外套可抵御山风;夏季多雨,山上遇上阴晴变幻,雨衣是必不可少的防御工具;山里经常可能遇到可游泳的地方,最好带上泳衣泳裤。

自备夏季食谱要以热量高、能量高、重量轻、体积小为选择标准。主食,以易保存的大饼、干粮、方便面为佳。副食可带牛肉、火腿、鸡蛋等,一定要真空包装。牛肉干、纯牛奶、果丹皮、花生米是均衡营养的上乘佐餐。别忘了大运动量会使食欲大增且口味加重,带上果酱、辣酱、肉酱、沙拉酱都是十分明智的。

山里有极好的泉水,远足者只需带够车上喝的水就可以了,但别忘了带水壶或是可乐瓶子,这不仅是在山中饮水的工具,还可以在出山时为家人背一些真正的矿泉水。顺便提醒一下,爬山途中要随时补充水,要学会科学饮水,应在感到干渴时只喝一两口,含在嘴里慢慢咽下,等再干渴时再喝一两口,不要忍到极渴时暴饮,因为这样容易伤肺。

随身物品如手电、照相机、望远镜、洗漱用品应以轻便、小巧、耐用、结实为原则。夏日曝晒,最好准备一些防晒霜,这虽然不能完全防止被晒黑,却能有效地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最好准备墨镜和太阳帽

地图和指北针的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於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事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於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夏日户外活动十种防蚊方法

1、吃大蒜可有效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或在室内放几个大蒜头,也可驱赶蚊虫。缺点是味道难闻,估计没几个MM会喜欢的。

2、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服法为睡前一小时口服维生素B1~2片,但不要长期大量服用。

3、有些人经常挨蚊子咬,而身边的人却毫无感觉的现象。原来蚊子咬人与人们所穿的衣服颜色大有关系。如果穿深蓝色或褐色的衣服,被蚊子叮咬的机率会大些。所以在夏天应穿浅色衣服

4、在身边附近,放两三瓶揭开的清凉油、风油精等,蚊子会闻而生畏,不敢前来“侵扰”。 但是效果稍差,而且清凉油、风油精挥发的很快。

5、使用茉莉花、米兰或玫瑰,最好是夜来香等味道的香水。因蚊子不能忍受这些花的香气而逃避。

6、取广口瓶数只,内装少许浓糖或啤酒,轻轻摇晃,使瓶内壁上沾上糖液或酒液,放在室内蚊子较多的地方,蚊子闻到糖味,就会往瓶内飞钻,而被粘住或淹死。

7、使用驱蚊露,驱蚊霜等涂抹或喷洒驱避剂,有些有效保护时间甚至可以达到8小时的驱虫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防晒类产品同时使用时,会对防晒效果产生较小程度的抵消,故使用者应适当增加涂抹防晒霜的频率

8、使用电子驱蚊手表:蜻蜓为捕食蚊子大王,蚊子闻其声而逃。电子驱蚊手表利用模仿蜻蜓振翅的声音有效地达到驱蚊效果, 同时也能模仿雄蚊振翅的声音来驱赶雌性蚊子(吸血蚊子)。有效范围1平方米。

9、源天户外用品有推出驱蚊照明蜡烛或装蜡驱蚊火把,蜡烛燃烧时容器会变热,不要触摸,以防烫伤,同时不要在易燃物品近旁使用。蜡烛燃烧时,不要远离蜡烛。

10、5月份探险杂志上看到欧都纳有推出具有防蚊驱虫效果的快干衣,兼具抗UV处理,比较方便,出去的时候不用多携带任何物品,但缺点是水洗次数过多,驱虫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徒步必备的基本物品及攻略

水袋和吸管(水袋比水瓶水壶轻,更适应背包里的空间);快干衣服(山里比较潮湿,尤其是夜里,而且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出汗多,所以衣服一定要快干); 高帮和吸震功能比较好的登山鞋;防雨外套(山里经常下雨);背包;登山杖;墨镜和防晒霜(尼泊尔海拔高);紫外线强烈;净化水药片。

徒步攻略

每天早上尽早出发,并争取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前结束一天行程并住下,因为路上不会太热,更为了能够洗到热水澡,还有洗的衣服第二天能够干。

虽然在尼泊尔徒步总的来说相当安全,但也不要轻易走游客稀少的路线,如果步行速度相当,而且双方愿意,可以加入别的徒步登山客的队伍一起走。

途中应该多休息,休息的时间不宜太长,休息时间太长不仅精神上更容易感到累,而且出发后你的身体还要重新热身,这样更浪费体力。建议每走30分钟到45分钟休息5分钟左右。

沙漠旅游遇险急救自救常识

要进入沙漠地区旅行,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尽量多地了解有关的信息,包括路途、有特点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特点、动植物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有关水源的信息:在你的旅途中哪里有绿洲哪里有水井与水坑,哪里有季节性河流且什么季节有水。一定要根据这些信息事先做好详细的行动计划。

大多数沙漠地带曾经都是一片沃土。能够在那里生存下来的动物都学会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与它们一样,求生者必须学会利用任何能使自己免受烈日毒晒的蔽荫所,尽可能减少体液流失,限制日常活动。从穿越沙漠的旅人中不断吸取生存的经验。有些地方,比如撒哈拉、中东沙漠,秘鲁和北智利沙漠以及蒙古的高比沙漠地区,日夜温差非常大。夜间空气中水蒸汽凝集可以得到珍贵的水。在南非的拉米坡沙漠,海风带来的湿雾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湿气。而在诸如西澳大利亚,北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莫哈乌沙漠地区,日夜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很少有水蒸汽凝结,动植物都很稀少,生存也变得更加困难。有时,比如在坷拉哈维沙漠,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草类和棘荆类灌木。即使在最空旷的环境中,有些生命也仍能存活。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发现它们。难得的雨水降临时--有些地区终年无雨--可能会滂沦而下,很快形成流动的洪水,很快又会被干涸的地表所吸收。在这期间,会有某些植物的短暂开花,快速生殖的动物借此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比如亚利桑那地区中生活的铲足赡。

沙漠降雨量和温度

占南阿拉伯地区1/4面积的若布拉里地区四季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无降雨,但是冬季里甚至一天之内降雨量会超过30毫米,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7月里白天气温高达48℃,夜间降至15℃,12月里气温日夜变化范围在26℃至零下6.6℃之间。

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三倍。如果人们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最低的限度,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便随之增加了。专家们有一句警语:“不要与沙漠对着干,而要去适应它。”有一个英国飞行员,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后,在11天内步行了224公里而获救,秘诀就在于“夜行晓宿”。如果在白天行走他所带的水是绝对不够的.看看美国人维瑞尔与妻子罗娜的沙漠经历对你也许有所启迪。

在沙漠中求生有六个原则:

 1.喝足水、带足水、学会找水;

 2.要“夜行晓宿”,千万不可在烈日下行动;

 3.动身前一定要通告自己的前进路线,动身与抵达的日期;

 4.前进过程中留下记号,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5.学会寻找食物的方法;

  6.学会发出求救信号的各种方法。

专家们认为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取决于三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周围的温度,活动量及饮水的储存量。



专家不仅教给人们如何保存体内水份的方法,还教给人们如何在表面上看来滴水不存的地方找地下水源,许多从沙漠死里逃生的人发现,形形色色的仙人掌恰恰是天然的水库。一名美国飞行员脱险后讲述道:“对众多的仙人掌类植物品尝后,我发现一种瓶状的仙人掌含水量最为丰富,只需挤压一下就能畅饮一顿。”在沙漠中有一种仙人掌据说一次可以挤出4升水。许多人恰恰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失之交臂,活活地渴死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血,昆虫的汁液都可以用来止渴。

水是第一需要,找到水源至关重要。如果有了水应及时限定配给量。如果是在计划穿行沙漠的途中因车辆抛锚而受阻,你可能而且应在计划中已经标好了路途已知的绿洲、坎儿井或水洞。坎儿井可能会很深,需有吊桶和绳索才能提上来水。干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经常是季节性的,上面通常会有前人覆盖的石板或枝条。

远离已知水洞之地时,在干涸溪流转弯处的外湾最低处或沙丘之间的最低处向下奋力挖掘可能会找着水。炎热天气时不要劳作,流汗会带走更多的体液,而你又并非百分之百可以找着水。必须总能在丢失体液与可能的获得之间获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类植物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间极大的温差可以凝结水蒸气取水。(见"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

生存的希望

这取决于能否有必需的水资源,同时要防止烈日毒晒和使失水量降至最低的能力。允许有丝微的负平衡。每失水两升应至少补充一升半的水分(4:3)。身体流汗后要及时补水。这样才能使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没有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体液缺少并不会降低流汗量。淌汗是体内降温的机制之一目的并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饮水过多,超过身体需求量,会随即被排泄,毫无益处。  在无水而日温高达48℃的日子里,即使整天呆在阴凉棚里,也仅能维持两天半的时间。如果日温低于21℃,可能你可以坚持12日之久。

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带转移,所能跨越距离的长短依赖沿途你是否能获取水分而定。在日温高达48℃下,如果无水,即便昼伏夜行也只能步行40公里,白天能行走几公里就很幸运了。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拥有两升水,你将能够步行56公里,持续3天。除非每人拥有4. 5升水,要不生存的机会不会继续增加,而在受过良好训练的同时又拥有坚毅的决心,则可能会创造奇迹。

在沙漠里求生的机会有多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能否补充水和保护自己避免阳光暴晒汗水大量流失。 

如果你已远离了已知的水源,如何才能找到水?

在丛林里找到水很容易,只要拧你的衬衫就可以了。但在沙漠里,当经过没完没了的沙子和石块的路后还没有到达就在眼前的河岸时,找到水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这里有几种方法能够帮你勘探出水来:

1、出现在眼前的水的映象只是海市蜃楼,或许是可能的水源。估计一下要走过的距离,并且理性地确定一下你可以走那么远而且可以找到水。

2、干涸的河床表示可能有水源,就要地表下面,你有时可以发现湿土或从挖空的洞里流出水来,但如果你挖的洞看起来不会有水的话,继续在别的地方试一下。

3、还可以根据沙漠中的动植物来寻找水源。

大部分的动物都要定时饮水。食草动物不会远离水源,它们通常在清晨和黄昏到固定的地方饮水,一般只要找到它们经常路过踏出的小径,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寻找,就可以发现水源。

肉食动物可以从它们的猎物体内得到水分,所以它们可以较长时间内不饮水,固此肉食动物活动的区域不一定能找到水。 

肉食性鸟类如老鹰和水鸟类可以很长时间内不饮水。所以看到它们不一定周围有水。

沙漠和干旱地区,看到爬虫类动物时,不能表示周围地区有水。因为它们很可能靠吸取露水或从猎物身体内得到水分,可以长期不喝水。

发现昆虫是一个很好的水源标志。尤其是蜜蜂,它们离开蜂巢不会超过6.5公里,但它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规律。大部分种类的苍蝇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离水源100米的范围,如果发现苍蝇,有水的地方就在你附近。

4、当你看到有暴风雨要来的时候,一定要尽快找到所有的容器或一大块防水布集中尽可能多的雨水,因为雨很可能非常短。

5、有时早晨你会发现有小露水,尽可能多地舔食。

6、喝水前要好好检查,因为即使在沙漠里,水里也有大量的寄生虫病菌。如果水里有许多泥沙,喝了带有泥沙的水可能会引起腹泻。

7、沙漠植物的根部含有一些水分,可以挖出榨取汁液饮用。

8、由于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度差别很大,可以采用冷凝法获得淡水。具体方法是地上挖一个直径90厘米左右,深45厘米的坑。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当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的这种方法,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沙漠地区,一昼夜至少可以得到500毫升以上的水。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蒸馏过滤无法直接饮用的脏水。

如何才能保持身体内水分不流失? 

根据已知的实验结果我们知道一般人在缺水的情况下,如果一直在能遮挡阳光的地方休息。在气温48度上能坚持两天半,在21度下能生存12天。 

如果被迫要行走到安全的地方,能走多远,完全要看有多少水了。如果没有水,在白天气温48度的情况下,采取白天休息夜里行军的方法,可以走40公里。如果必须在白天阳光暴晒下去,则超不过8公里。在同样条件下,如果有2公升水,则可以走56公里,并坚持3天。如果每天有超过4.5公升的水,存活的机会才会大幅度增加。

●为了防止身体内水分的流失,要尽量作到以下几点: 

●多休息,少用力。  

●勿抽烟。

●尽量呆在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阴凉处。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做一个遮挡阳光的东西。

●不要直接躺在燥热的地面上。

●尽量不要吃东西,或尽量少吃。因为身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会从各个器官组织中吸取水分来消化食物。

●千万不要喝酒,酒精也必须从身体的各器官中吸取水分才能分解。

●不要用嘴呼吸。用鼻子呼吸且不要多说话。

在长时间没有水喝,最终终于找到水时,千万不可拼命大口猛喝。快要脱水的人如果猛喝水,将会导致呕吐,而使体内失去更多的水分。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U5 H7 X.     庇身棚与火源

搭起帐篷以免阳光直晒才能休息。不要滞留在金属外壳的车辆或飞机里,在烈日下气温很快就会升高到让你无法忍受的程度。可以利用它们支撑帐篷,或者在机翼的阴影下搭建帐篷。要充分利用岩石突起和干涸河床的荫蔽,利用中空双层的方法来隔热防冷。(见"热带地区")

身处荒漠沙地时你也可以利用车辆或飞机残骸在沙地底下建一蔽身所。许多沙地生活的动物白天都藏身于地表之下,那里昼凉夜暖。沙地不允许你打隧道,你必须有支撑材料。

为了节省能量和体液,在较冷的夜间修建你的避身棚。四周垒上石块可以防风沙,也可以借助干涸的河床壁,但要留心可能下暴雨或者经常有间断洪水的河床。*1 r!

如果利用织物搭帐篷,白天应将底边松开上卷,以增加空气流动,夜间可用岩石压紧。不要直接躺在热地上。只有将床搭高,身下的空气才能流动循环。

夜间需要生火取暖和烧水。上升的烟火会成为引人注意的信号,对获救会有利。沙漠地带的各类灌木都很易于点然。如果地面完全空旷无物,车辆上的汽油和其他燃料与细沙混和放在容器里,也会燃烧得很好(这也是引燃其他人堆的简便方法)。骆驼、驴子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也很易于燃烧。

遮盖物

如果是白天在沙漠中遇险,首先要采取措施找一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躺下来休息。可利用岩石的突出部分和干沟的岩壁所提供的阴影迅速躺下休息,等到天黑以后再想办法。

火 

在沙漠中,火和烟既是醒目的信号又可用来烧煮食物或夜间用来取暖。在沙漠或干旱地区灌木和杂草都是很干燥易燃的,可以用来做燃料,动物如骆驼等的粪便也可用做燃料。如果找不到天然燃料,可以用容器装入沙土掺入一些汽油和机油,点燃后也可燃烧很长时间。

衣物 

在沙漠中遇险,千万不可脱去衣物,衣服不仅可以防止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还可以有效地保持身体的水分流失。最好穿着宽松的衣服,让身体和皮肤之间保持一层隔热的空气。注意最好将头和脚都遮盖起来。

穿上衣物既有助于防止日晒,也可减少体液流失和夜间保暖,以及防止蚊虫叮咬和棘刺刺伤等。这里穿着的衣物应该轻便,宽松而且合身,在衣层与身体之间有空气层可以隔热保暖。长裤比短裤更能防护蚊虫叮咬(在白天还能很好地防日晒)。

不要轻易脱下衣服,否则不仅有被灼伤的危险,还会增加流汗。但要尽可能穿得宽松以便有隔热的空气层,这时流汗可以使体内有效地降温。

头巾

背部附着一块方布的帽子会对头颈部有所保护,仿制沙漠地带生活居民所戴的头巾效果会更好。你需要一块大约120平方厘米的布料,一块更小如手帕大小的布料,和一条布带以便将前两者缝合在一起。

用手帕布作为顶部,那片大块布料沿对角线折叠,放在手帕上,长边朝前,用布条沿头部四周将它们扎住,允许方便取带。这既可防晒又能隔热,既很凉爽又可防护沙暴迷眼。夜间睡觉时放在面部可以防寒。

护眼

护目镜或太阳镜这时会派上用场。由于护目镜多为极地地区生活所设计,其时可能并非很适用。用烟灰涂抹在眼睑以下的面部上会减少亮光反射造成眼部的伤害。一条宽窄适宜的条带在前面可以防护眼睛免受各种反射的闪烁光和风沙的危害,相应位置上要留一对小缝以便眼睛能方便地发挥功能。



不要赤脚走在热沙上,等到感觉灼烫时已经晚了。光脚时皮肤可能会被烫起泡,甚至引起化脓感染。也不要穿平底凉鞋,那样脚趾同样会暴露在外面。如果没有很适合的鞋子,可以临时用布凑合自制一双。

食物

在沙漠里,炎热的天气肯定会影响食欲,不要勉强吃东西。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身体的热量,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消化任何食物都要消耗体内的水分,如果缺水,最好不吃食物或只吃含有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还有一点,在沙漠地区,食物极易腐败,任何食物要争取尽快吃完。千万不可吃变质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在沙漠地区,食品也根易腐坏。任何贮存制品,一旦开了口,就应一次吃光,或者重新封紧存放于阴凉处。苍蝇或其他飞虫会突然而至,落在没盖好的食品上。

植物类

远离绿洲和水源之地,蔬菜比其他灌木或野草类的植物更难觅见。即便在半沙漠化地区也是如此。但野草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有时量也比较充足。灌木丛中的阿拉伯胶树会提供可食的荚豆。当心胶树的棘刺,但可以尝试其他柔嫩的部分--花、果实、种子、嫩枝和嫩树皮。

撒哈拉和高比地区的野草既无营养味道也不好,但那里也可以见到瓜类植物家族的成员--沙漠葫芦,它的长藤在地面上能蔓延4.5米,既可以咀嚼那富含水分的藤茎,也可食用花和类例橙状的果实。瓜籽可以煮熟或炒熟食用。

墨西哥沙漠地带生长的威廉斯仙人球有着棘厚而粗糙、末端锐尖的叶子。主茎可以食用,如同一根烛台,顶端有一开花的脑袋。在掌状厚叶的端部切开,可以吮吸里面的水分。

动物类

沙漠地带也会有多种已经适应环境的动物,白天里它们隐蔽在地表以下的沙洞里以及其他可能的阴凉之地。比如那些昆虫,爬虫,一些小啮齿类动物和某些适应性强的高级哺乳动物,如北非芬尼克狐、澳洲袋狸、高比大沙漠里的刺猬以及北美杰克兔等等--所有这些哺乳类都会成为你的美味。

此外,还有壁虎、蜥蜴和蛇类等。在曾有很好的水源之地,乌龟和两栖类生存了下来。撒哈拉沙漠中有小沙鼠,中东地区有薮猫和鬣狗,新握尔德地区有更格芦鼠和效狼。在苛拉哈维地区有用自身尾巴遮阴的松鼠,还有能从叶汁中吸取所有水分的瞪羚。当然,大多数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的出现本身就表明这里离水源已经不远了。不过鸟类的羽毛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许多鸟类的生活和繁殖地可能会离水源地带很远。

健康

●在沙漠里,极度干燥或暴晒会引起许多疾病。

●持续大量排汗会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而引起抽筋。

●排汗和衣物的摩擦会导致汗腺堵塞,使身体长痱子。

●过热而导致的痉挛会引起热衰竭。

●便秘和小便疼痛也很常见。

多数沙漠病都起因于过度暴露于烈日高温之中。全身着衣,直至太阳落山才走出避阴所会避免以下病症的发生。

□经会出现便秘和尿痛,缺盐会导致腹部绞痛。

□持续性大汗淋漓,同时衣物不断摩擦,会产生汗孔阻塞以及令人很不舒服的皮肤痛痒。

□被烈日严重灼伤,以及国热引起的肌肉痉挛导致热衰竭和热休克都是很危险的。逐渐增加活动量,日常进行日光浴会增强你的抵抗能力--前提是有充足的饮水供给。

□大量微生物会攻击微湿的体表--腋窝、鼠蹊和脚丫等隐蔽处。预防疗法是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和干燥。警告:小心沙漠痛!在沙漠地带生存,有时即便最微不足道的伤口也可能会引起感染,尤其是在不及时给予治疗的时候。刺入皮肤中的棘刺应该尽可能早地拔去。在皮肤擦伤处,大块红肿疼痛的斑点可能会发展到使你无法行走的地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每一块伤口。

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医疗援助。

只要随时注意遮盖好头部、身体和手脚,白天呆在阴凉处休息,太阳落山后再出来活动,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沙漠个人旅游装备大全

沙漠温差很大,以10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烫伤如何治疗?

野外焚烧柴薪或烹任时,常发生烫伤。不太严重的烫伤,赶紧用凉水冲洗或将伤处泡在水中,如果有残雪,将残雪置水中, 水越冷越能减轻症状。有人用酱油涂伤口,酱油有霉菌,最好不要使用。

烫后起水泡时,涂上烫伤膏,用纱布缠好,避免破裂。

烫伤的程度可分为三种:

1.皮肤变红,有刺痛感觉。

2.起水泡。

3.皮肤烂掉。

例如,油炸东西的热油烫到皮肤,皮肤会烂掉,应先用清洁纱布盖住,立刻送医院。身体一部分烫伤,并不会危害生命,如 果超过 20%的身体面积,就有生命危险。遭受烫伤严重到起水泡,注意不要使水泡破裂,用纱布轻盖,用冷水冷却。烫伤与衣 服相连时,不要脱下衣服,连衣服用水冷却。烫伤越严重越觉口渴,要补充水分,使身体休息。

冬季野外宿营须知

1、冰雪宿营的冻伤:

冻伤一般发生在气温降到零下1度时。人体容易冻伤的部位一是体表裸露的皮肤,如手、鼻、耳、脸等;二是人体远离心脏的区域,如双脚,这主要是因为远离心脏的区域受血液循环的影响最小。

症状:首先会感到刺痛,接着皮肤会出现苍白的斑点,伴有麻木感。而后就会出现卵石似的硬块,伴有疼痛、肿胀、发红、起疱,最后减弱、消失。

疗法:初步冻伤:将冻伤部位放到温暖的地方,如把手夹在腋下,或将脚抵在同伴的胃部,但切忌与同伴呆的时间过久。恢复时会产生疼痛感。

深度冻伤:发现后应及时防止伤势进一步恶化,最好的办法是将冻伤的部位放于约为28-28.5度左右的温水中慢慢恢复,但万不可用雪揉擦或用火烘烤。

严重冻伤:此时可能发生的症状是起水疱,不但很容易受到感染,也很容易转为溃烂。继而被冻伤的部位将逐渐变灰、变黑、坏死,最终剥落。这时候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不要把水疱挑破,也不要摩擦伤处,伤处受热更会产生剧痛。

2、高山滑雪的雪盲:

雪盲是指人眼长时间处于太阳光线强度过高,过于集中,并经过地面冰雪反射或经过云层中的冰晶反射的环境下,造成视力暂时消失的情况。

症状:起初是在瞪大眼睛时,眼睛感觉相当敏感,接着便是不住的眨眼,伴有斜视,之后视线里会显出粉红色,并逐渐加深,有磨痛感。

疗法: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把冰湿布置于额前,防止高温加剧疼痛。

3、求生信号:

在发生危险后,你除了要安排好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然后要做的就是发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求救信号了。它们的方法很多,在不同条件下当然各不相同,即使同样的环境下也有不一样的方式。总之,利用你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人们发现你的那一刻,你就成功了。

如果你携带了无线电工具可以尽快发送求助信号。营救组期望早日了解你处的地点。知道灾难发生时所处的方位,以及风向,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往往你应该点火——三堆火堆是国际间共同认可的遇险求救信号。火堆应尽可能大而明显。摆放地面信号以吸引注意。当你看到在有效范围内有可能得到帮助时,使用烟火信号。

利用身边的石块、树木甚至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物体,摆放出“SOS”国际间通用的求救信号。字体应摆放在空旷的地面上,也要尽可能的大而明显。

野外生存手册速读

野外生存知识包括:野外定向、迷途处理、紧急避险、野外救护、扎营、寻找水源、防虫防蛇等。

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辨别方向:

1、寻找北极星(夜间)

2、植物辨别:南面植物枝叶茂密,松树流出的松脂多且大块。

3、手表:将手表时针正对太阳方向,此时时针与十二点处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向正北。

4、立竿法:在一空旷处立一直竿,此时竿有一影,记下影子的顶点位置,做好标志A,过十分钟左右,影子的顶点变到另一处,记下位置做好标志B,此时,AB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为正北方向,向太阳的一方为南。

二、寻找水源及水的净化:

1、水源寻找方法:(1)可用含水植物,如仙人掌等;(2)沿山谷向下寻找;(3)下雨时用油布、雨伞、雨衣等积雨;(4)用塑料袋套住植物的叶子,可以收集水;(5)夜间撑起胶布可以收集露水(特别适合于森林)。

2、净水方法:(1)净水器;(2)明矾;(3)通过在竹筒中装木炭、土、沙、石子(分别从上到下排列)净化,此法还可用于找不到水源时,用来净化小便,过滤后可以喝。

三、营地选择:

1、靠近水源;2、有燃料;3、避风雨、防蚊虫;4、远离河床、避开山谷,地势平整,较高,通风;6、蚊虫和野兽少。

四、负重行进知识:

1、穿耐磨、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丛林中穿长衣长裤;

2、为防止脚起泡,穿平时穿惯的鞋,不能穿丝袜;

3、有路时尽量走路上,注意调节步调与呼吸的节律;在无路走时,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五、野外背包内物品的摆放:

1、把平时经常用的物品放在表层或侧包内,如相机,雨衣,笔记本,望远镜,水壶等;

2、把轻的物品放在底层,重物放在上面,左右平衡。

六、野外穿着:

1、运动方便;2、长衣长裤;3、衣裤上的袋子要多一些;4、鞋子大小合适、耐磨;5、帽子颜色鲜艳、明显。

七、取火方法:

1、带防水火柴;2、放大镜(凸面镜)取火;3、手电的电珠和电池;4、手电的银光杯。

八、野外防虫、防蛇、防蚂蝗、防蜂

1、防蚊虫:(1)穿长衣长裤;(2)涂上防蚊药水,如蚊不叮;吃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片(3)不在潮湿处逗留;(4)在帐篷周围烧艾叶、青篙、柏叶等;(5)涂上清凉油。 *) ~4 j+ F; T$ \, \( N3 k

2、防蛇:(1)长衣长裤,打草惊蛇;(2)若蛇在身上。屏住呼吸不能动;(3)迎面来蛇不能跑,先向它扔一攻击目标后再逃。(4)准备蛇药。

3、蛇咬伤处理方法:

(1)在伤口近心端5cm处用带子勒紧,用冰块冷敷,30到40分钟放松一次,使血液流动。

(2)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者冷水冲洗伤口,最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

(3)用刀片或者锋利的小刀烧过后,在伤口处割一十字口,使毒液流出;或用拔火罐把毒液吸出(备棉花、刀片)。

(4)服用药物。

(5)减少运动,及时送医院。

4、防蚂蝗:(1)长衣长裤;(2)在鞋上涂肥皂等润滑剂;(3)若发现已叮在身上,用食盐撒在吸盘处,或用烟火烫(如香烟),使其自动脱落,千万不能用手拉扯;(4)可用大蒜汁涂在鞋袜上。

5、防蜂:(1)不能惊吓蜂:(2)当蜂向你攻击时,千万不能跑,立即就地卧倒不动,并掩盖好暴露之处。

九、野菜的鉴别:

(一)方法

1、取嫩叶少许,品尝是否有苦涩、辛辣及其他怪味,若有,立即吐出,不能食用。

2、用开水泡5-6小时或煮熟,再尝是否有异味。 *: F, E* D7 Z+ `9 b) M

3、向煮后的汤里加入浓茶,若有大量沉淀,说明含有重金属,不能食用。

4、煮后有大量泡沫的,说明含有皂甙类物质,不能食用。

5、一般情况,牲畜能吃的,人也能吃。

在无任何器具鉴别时,先吃一小点,8-12小时后,如无头痛、恶心、头昏、腹泻、腹痛等,可大量食用。

(二)中毒急救:

1、催吐(抠喉咙)

2、导泻

3、洗胃

4、解毒:生牛奶、生鸡蛋清、大蒜脂

十、避免雷击的方法

快速跑向低地;

2、离开高树或密叶林;

3、除去身上金属;

4、河中游泳时,立即上岸;

5、人多时尽量分散;

6、附近有小屋要进去躲,但不能靠墙。

十一、小窍门:

1、野外饮水原则:少饮多次;

2、在坡上滑倒:四肢伸开,增加摩擦面积;

3、用针做鱼钩钓鱼;

4、两件衣服,两根竿子可做简易的担架。

5、省火柴:使用蜡烛或者营灯;

6、补充能量:ATP、葡萄糖、巧克力。

十二、野外活动知识卡:

帐篷(放雨罩)、背包、睡袋、防潮垫、炊具、大拉绳、大蓬布、镐、工兵铲、吊床、地钉、小拉绳、柴刀、手电(有备用电池和灯泡),收音机、闹钟、太阳镜、帽子、缝衣针线、手套、备用袜子、小刀、口哨、水壶、饭盒、洗漱用品、爽身粉、长衣长裤(冬天为防寒衣物)、证件、雨具、塑料袋、地图、指南针、火柴、营灯、蜡烛、炭精;

会旗、相机、望远镜、笔和笔记本、动植物图鉴、放大镜、医用药品。

野外几种点火的方式

火柴:火柴是点火的最便利的工具。多携带一些标有"非安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划着"标记的火柴,把它们扎成一捆放在防水容器内,防止它们相互摩擦,以外自燃,另外也可防止火柴自身变潮。

注意:火柴受潮也是有办法补救的,如果头发干燥并且不油腻,可将潮湿的火柴放在头发里摩擦一番,头发产生的静电会使它干燥。

另外,通过在火柴上滴蜡可防止火柴变潮。点火时,可用指甲将蜡层剥除。使用凸透镜: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透镜聚焦后,可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其中,取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和酒精,可在1-2秒内点燃火种。

放大镜或望远镜以及照相机里的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透镜为你服务。另外,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火种,向着太阳也能取火。如果在有冰雪的环境下,将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形状代替凸透镜也是可以的。

击石取火: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大火种上。一条边缘带齿的钢锯比普通小刀可产生更多的火星。当火种开始冒烟时,缓缓的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火种的,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火种。

电池生火: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

如驾车旅行的话,可取两根长导线,连在电瓶得正负两极接线柱上。如果没有电线,可以用两个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代替。如导线不够长,可将电池从车中取出。将两根导线末端慢慢接触,短路会产生火花。这时,一块沾了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种。

弓钻取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的旋转。这样会钻出黑色粉末,最后,这些粉末会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火种。

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将裂缝撑开,塞上火种,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火种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的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火种点燃。

其他方法: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火种吹燃。

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火种。也可以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野外迷路如何寻找方向?

在野外旅行中,当不知自己身处何处时,要注意分清自己是迷失方向还是迷失路径。迷失方向(迷向)是指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迷失道路则是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可以利用带指针手表来辨识方向:(如何怎样用)手表指针辨识方向的方法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或用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也可以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另外,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也可以观察一棵树桩,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出血时的救治

在野外受伤时,除了前项所说的关节受伤之外,也容易发生外伤,也就是刀伤或擦伤。如果伤势不严重时,不可以硬把伤口上的血液擦干。因为血液本身具有杀菌效果,可以让它稍微流血消毒伤口。只要把伤口抬高,搁在比心脏高的位置,经过几分钟后,自然就会止血。

如果出血一直流不停的话,就表示伤及较大的血管。这时需要采取紧急的包扎来使患部止血。这种压迫血的方法对轻度外伤最有效。但如果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时,会引起大出血。例如: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不断喷出的伤口就不容易仅靠压迫止血的方法来止血。但想利用紧绑靠近心脏部分的动脉来止血的方法,对外行人来说,并不容易而且很危险。

因为紧绑长时间后,也许会止血,但也容易使紧绑部分的末端引起坏死(细胞组织死亡)。虽然这一类的受伤很少发生,不过,万一碰到时,尽量利用压迫式的止血法,并且想办法快速送医急救。对于一般的小伤口,止血后,必须仔细的加以消毒杀菌来防止细菌的感染。因此,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软膏、干净的纱布、绷带和创可贴,必须经常随身携带。

成年后平均每人有6.25升血液参与血液循环。失血0.5升只会引起轻微头晕,失血1升引起虚脱——心跳和呼吸率加快,失血1.5升就会倒下,超过2.24升会引起死亡,应立即采取果断步骤进行止血。少量失血时,血液总体积在体液的补充下会维持平衡——也许会导致轻微贫血,但并不严重。体液需要通过饮水来补充。

血液中携带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呼吸暂停时如果伴随着出血,应分别同时采取救护措施,既要使病人尽快恢复呼吸,又要能够尽快止血。

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时,可通过简单压迫止血。无论是否脱去衣服,微动脉出血都可以通过伤口部位包扎来止血。伤势严重时可运用施压包扎法。

许多应急方法都可以止血——手帕、罩衫布都可用来包扎——应尽可能选择洁净的包扎材料,迅速包扎完毕。包扎材料携带病原菌会有引起感染的危险。但是,如果情况非常紧急,也就无法考虑包扎材料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了。

连续在伤口部位的周围施压5-10分钟,可能会止住流血。要抵御忍不住想松开看看的欲望。如果血液浸透包扎的纱布,可在上面再包扎一块布。

有着脱脂棉的衣物,用来止血是很理想的。你的医疗盒中也应带有脱脂绵。   用绷带缚紧,可以维持所需的持续压力。 动脉失血:   动脉管壁厚,血液流速快,血压高。一旦动脉破裂失血,将是很危险的。必须及时止血。动脉血管常伴随骨骼延伸,选择合适位点施压,能暂时控制住流血。在动脉靠近皮肤表层的部位施加压力可以切断血流。特定体位的动脉出血应采取相对应的施压位点。观察伤口,如果流血没有明显减少,移动施压手指,直至产生明显效果。以下是施压点的介绍: a太阳穴或头顶出血:耳前上部 b眼下面部出血:下颌边 c肩部或上臂出血:锁骨上方 d肘部:上臂内侧 e前臂:肘部弯曲 f手部:腕前部 g大腿:股动脉上部/腹股沟中部 h小腿:膝部内侧 i足部:踝前

在伤口特殊、无法施展压迫法止血,比如严重截肢时,可以找出断裂的动脉,加以捆扎。   未受过训练的救助者从事这项工作,可能会综合症会带来伤害——动脉常伴随着神经,夹住或捆扎了神经引起永久性损伤,比如肢体丧失正常功能等。

临时性止血带可以帮助止血——但是要每间隔一段时间松开一下,以便及时找到动脉。   钓鱼线、棉线或细绳沸煮或者浸泡在酒精中消毒。清洗是必须的,有机会要沸煮所有的绷带和包扎布。手先要洗干净清洗伤口。并应用无菌水(沸煮后的水)清洗伤口,干净的指头轻轻找出深层的动脉,用消毒线小心扎住。

如果动脉断裂很彻底,末端可能会萎缩,寻找会很困难。当你确信动脉在某小块组织中时,可以用大号针将整个组织区缝扎起来。 检查手术是否成功的同时,尽快松开止血绷带,弄清流血的是否仅是包扎完毕的一条血管。如果发现仍会流血,应立即重扎止血带,继续寻找破裂的血管。组织中其他的小血管会提供肢体维护生理代谢所必需的血液,维持循环。轻微出血

静脉破裂

静脉出血没有动脉明显。暗褐色静脉血液速也相对较慢。你有时间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如果伤口很深,止血钳难以找到适合位点,可使用大块布垫,在较大范围内施压,以达到止血目的。大约不会超过10分钟,你会找到确切的位置——用鞋带或布条扎紧伤肢,布带越宽越好,不至于勒紧肌肉。

毛细血管破裂

毛细血管是静脉末端细微的分支,一般可以自行止血。不需要紧张,先处理其它急待解决的事情。 内出血:

身体受到剧烈撞击,骨折或体内伤时,可能会发生内出血。开始时内伤症状并不很明显,也许仅是皮下微微青肿。病人逐渐感到头晕目眩,皮肤变凉,脸色苍白,对触摸的反应不再敏感。脉搏跳动频率加快,强度变弱。

骨折会导致组织内部淤血。腿部骨折可以引起伤处失血一品脱或更多。各类组织器官内出血症状如下: ①肾或膀胱出血:尿液红色,或呈红葡萄酒状。 ②大肠出血:粪便带血。 ③小肠出血:血液被部分消化,粪便变黑。 ④胃出血:病人吐血。若旦咖啡色,说明胃出血已有一段时间,鲜红色则表明刚刚出血。 ⑤肺出血:病人咳血,呈红色泡沫状。 内出血的治疗措施如下:

病人腿部曲起,平躺于地上。血液可以更容易沿主动脉弓从心室输出、经颈动脉,上流至头部。注意给病人保温,但不要过热——否则会导致血液流积于表皮组织之下。内脏器官,如肾、肝或脾受损,会导致严重的内出血。唯一能做的救助是及时护理,希望淤血及早疏散

徒步旅游应小心

在山地行进,容易迷失方向,为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路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的宗旨。

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子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当疲劳时,以慢行当作休息。

山地行走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配合。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往上蹿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攀登此类岩石坡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稍屈,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

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

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跷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相反,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帐篷知识和搭建技巧手册

在露营中,帐篷是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听到露营一词时,最先令人产生联想的必需品。在绿色的草地或海岸的沙地上,铺设的五彩缤纷的帐篷,给人一种富于跃动的印象。

想享有野外住宿的乐趣,搭建自己的帐篷吗?要搭建好帐篷,首先要认识好帐篷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一步步来吧!

一、帐篷的构造

在寻找到安全的露营地后,就应开始设立营房。帐篷是露营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我们露营的乐趣,会因帐篷种类的不同而改变。

A 帐篷的种类

帐篷是露营的最大必需品。从A字型、墙壁型等基本型到居住空间广阔的改良型,皆具不同功能与形式。可依露营目的、规模和活动内容,选择所需的种类。

帐篷依型式、大小、材质、色泽分成数种,基本型有称为最小型的角锥型、称之为A字型的三角型、称之为围墙型的住家型三种。在这三种之上,针对防虫、通风、保温、色彩、重量各点来加以改良,居住性好的帐篷也逐步被开发出来,使人人都能有舒适的露营生活。

至于搬运方便的半球形弹头型帐篷,使帐篷内压迫感减少,增加其居住性的小屋型帐篷,集会或行动时使用的行动型帐篷等,是为改良型帐篷,或者称为变形帐篷,可配合露营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加以选择。

B 帐篷各部零件的名称*

帐篷是以零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零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帐篷。

帐篷主体:帐篷的布幕、支柱及垫子。

支柱:有笔直的一条或以两条、三条连接的各种型式。有些管状支柱的弯曲部,需要用铁丝连接起来。    边框:使用于弹头型帐篷或小屋型帐篷,以短杠状材料组合成支柱或栋梁。

栋:帐篷最顶上之部分。

屋顶:构成帐篷倾斜面之部分。

墙壁:帐篷侧面的墙壁部分。有些帐篷根本没有。

挡雨棚:将屋顶之一部分,向前方张开,以其他支柱支撑。

门:为帐篷之出入口。可在另一侧设窗。

地面垫:为帐篷中,铺于地面的垫子。若是湿气重的地方,还需要再铺一层竹席。

飞垫:在帐篷屋顶上,再另铺设的垫子,以遮避强烈的日光。即第二层屋顶。

主绳:又称柱绳。由支柱两端分出,作用为避免支柱倾斜,并以钉子固定。

角绳:由帐篷布幕之屋顶底边延伸出来,并以钉子固定。

钉子:插入地面、以固定绳索和帐篷布幕之底边。有木制、金属制及合成树脂制。

木棰或铁锤:将钉子打入地面时使用。以木头或金属制成活扣,附于主绳或角绳之零件。缆绳穿过其间的两个小孔,移动即可控制缆绳。

袋子:将布幕和支柱、钉子、木棰收好的布囊。

帐篷的选择要领

帐篷是起居行动的基地,为使在野营活动中,有舒适的生活,应配合露营的目的和规模,慎选帐篷。

帐篷的型式和构造、大小或居住性、主体的重量、质料的强度、颜色、通气性等各种功能与性质、均要详加考虑,向有经验者和专家请教,选择信誉佳的厂商,根据使用的目的选购。

除了帐篷的型式和大小、质材之外,还须注意宽度、高度及居住性,组合与拆卸方式需简单易懂。并能安全防水,防虫及通风亦须考究。重量轻,搬运方便。能耐风雨,不易受温差影响。

帐篷的大小,有2人用、有4人用、有6人用数种。根据日本工业规划(JIS的标准),每1人床面积的范围,应为长180cm,宽45cm。但请注意,帐篷不只是睡眠的地方而已,还要摆行李和露营用具等,其规格应再多加2至3成。例如,JIS规格42用墙壁型帐篷,不论长度、宽度均为182cm,长度不成问题,但宽度每人仅为45cm,成人睡于中间时,会左右无法法移动,适当的宽度至少应需每人60cm,因此,四人用的帐篷,睡三个就很够了。

市售帐篷的常见规格:

1人用 重量:2.0公斤 面积:1.3平方米

2人用 重量:2.5公斤 面积:2.6平方米

3人用 重量:4.5公斤 面积:4.2平方米

4人用 重量:6.0公斤 面积:7.5平方米

最近,成人用弹头型帐篷的JIS规格,为配合人体体格的改善,订下了新的标准,每一个成人的就寝面积,由0.81平方米(1.8×0.45米)增加为1.3平方米。

帐篷的支柱,有铜柱及铝柱两种。其接头部分以合成树脂为主,重量减轻许多。

帐篷的底面,早先以麻或麻与木棉混纺之帆布为主。化学纤维发达以后,出现了质轻而吸湿性少的尼龙制底布,防水性极佳的聚乙烯,能耐日晒的聚酯,更已逐渐成为主流。合成纤维不怕腐蚀,质料轻便,不只改良了支柱,更有助于帐篷的轻量化。

选择帐篷之时,其重量亦是考虑要点之一。最近改良后的4人用人屋型,布幕、绳索加起来的总重量,约10kg左右,同规格的弹头型帐篷,市售中则有6kg左右的成品出现。

帐篷的构造,必须有完全的防水加工,良好的防虫、通气性,以不漏雨和结露少,能耐日光和强风的二重幕为佳。 帐篷的颜色,以白色为底,另有浅灰、奶油白、黄色、青色等条纹、深黄色与橘色等色彩过于耀目,易使眼睛疲劳,应避免使用。

二、不同的帐篷*

不同的帐篷有不同的功能,可要认真选购哦!

A 小型帐篷

小型帐篷,是一种名符其实,少数人所使用之帐篷,竖立一根支柱,布幕四角以钉子固定。它是一种构造简单、重量轻,且搬运方便的少数人所使用的帐篷,包括:

角锥型或金字塔型,以一根支柱树立于中央,正四方型的布幕,以角绳和钉子固定;柱子较少,帐篷主体的重量又轻,故搬运非常便利,适于2—3人使用。

简略式帐篷,内部约有10平方米,足可供2人使用,也可以汽车搬运。

因为小型帐篷的构造简单,为防止风雨,应绑牢一些。此外,使用这种帐篷须对露营的知识,应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露营地之气候和地形,要多加注意,搭盖帐篷时,钉入钉子需要运用相当多的技巧。

如果是初学者,应在事前多练习几次,以避免因重量轻而不牢固。 角锥型帐篷以一根支柱为中心,必须早晚检查,以避免倾斜。

B “A字型”帐篷

竖立两根支柱,再铺上一层幔幕,使布幕的四个角落固定于地面。因为内部无支柱,是最容易使用的帐篷。

由正面看其出入口,犹如英文字母中的A,又称为三角型或屋顶型。地面为正方型或长方型,立有两根柱子。支柱与支柱间,则形成屋顶之栋,二根支柱以较粗的主绳固定下来。

因为A字型帐篷搭盖的方法比较容易,而且搬运方便,一向是使用量最大的帐篷,如果露营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屋顶之一片打开,使阳光进入,用以代替阳台,再将四方的钉子固定好,就完成了独特的帐篷。

帐篷内部无支柱固然使用容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屋顶倾斜至地面,所以各角落移动时,必须把腰弯下移动。所以,屋顶贴近地面的部分,可放置露营用具和行李。如果搭好帐篷后,再加铺一层屋顶,可减少受风雨冷暖的影响。

C 墙壁型帐篷与A型帐篷十分类似,但屋顶两侧底边的部分,有墙壁与地面垂直,以主绳、腰绳固定,是极耐风雨的帐篷。又称有壁帐篷或家居型帐篷。

墙壁型帐篷,以主绳固定支柱,在搭上幕布时,又用了相当多的角绳、腰绳。因此,一定要学会搭设方法,是多种露营的入门研修与讲座的必须课程,也是与人最接近的一种帐篷。

在不使用小木屋和小屋型帐篷的组织露营中,成为今天野营夜宿帐篷中的主流,也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

由于帐篷内部没有支柱,而在屋顶的底边又有墙壁,使天花板部分稍高,使之有较为开阔的视觉空间,是居住性极佳的帐篷。

这种帐篷的主体重量,6人用约10公斤左右,10人用15公斤左右,重量轻,搬运容易。并且是色彩多变的一种帐篷。

D 弹头型帐篷

以轻而坚固的合成树脂制成支柱,把支柱弯成抛物线然后制成宽架,再套上尼龙制幕布的帐篷,色泽相当丰富,而且帐篷本身重量非常轻,搬运亦很方便。

因为组合后的形状为半球型,故称之为弹头型帐篷。市面所售的帐篷,以大自然最丰富的绿色来搭配白色做为基本色调,再搭配以蓝色和黄色,是相当漂亮的设计。

地板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因构造的不同,亦有呈六角形的帐篷,以2—4人用为多。近来,双人用的弹头型帐篷,其面积达2.6平方米,但全部重量只有6.5kg左右,相当适合小家庭的亲睦露营使用。

E 小屋型帐篷

与弹头型帐篷相似,在质材上十分考究,是一种轻巧而坚固的帐篷。为避免成人在帐篷里碰了头,特别把栋梁加高,地面面积也设计得特别宽。不过价格相当昂贵。

将过去的A字型帐篷、墙壁型帐篷改良,重点在消除帐篷内部的压迫感,创造一个宽大的居住性空间。

在构造上,外形与独栋型家居别墅相近,称之为家居五角型帐篷。帐篷内部分成两大部分,以3—4人用规格来说,约有5—6平方米的寝室,其余则为起居室,另外帐篷外部,以2根支柱搭成挡雨棚,则是新近开发的型式,相当受欢迎。

另外,6人用帐篷,地面就寝部分超过9平方米,色泽与设计,均具现代风格,在防水、防虫等方面也十分考究。

小屋型帐篷的特色之一是栋梁加高,甚至有超过2米的样式,在帐篷中,可充分享受开放的气息。屋顶重幕构造,是为了加强耐风雨度的设计,适合家族露营或三五好友成群结伴的露营。缺点是价格稍高了点。选择时,必须留意起居室和挡雨棚的设计。

F 活动用帐篷

将大型活动中使用于集会的帐篷,活用于露营地中,当成营地的总部使用,或是会议、聚会使用的场所,将侧面以布幕围起,也可作为物品收藏室。

活动用帐篷在大型野外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构造上,除四根支柱外,其余栋梁均以钢管制成的,幕布撑起作为屋顶。因为是由铁骨组合的,故非常坚固。

活动用帐篷约有三类,第一种只有屋顶部分覆幕布,第二种是三面围起,只余一面空间,最后一种则是四面均以布幕围起。四面均以布幕围起的型式,可当作急救的救护站或病人的暂时收容所,相当便利。

这一类的帐篷,最近开发了一种将屋顶布幕的颜色,由绿色、橙色等单一色泽,改成多彩多姿的角色,不论是任何活动,均可加以运用。在露营中若有1—2张这一类的帐篷,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

OK,相信大家都基本清楚了,现在让我们来搭建帐篷吧!

三、搭盖帐篷的方法和技巧

先决定好搭设帐篷的地点,依照顺序,由4人共同作业,不需花费多少时间,即可设好。为考虑帐篷撤收时的状况,把最初搭配的情况记下,会比较方便。

帐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同时,也有不同的制作、搭配设计和组合方式。小型帐篷、A型帐篷、墙壁型帐篷由于构造的顺序,其组合方式,是使用缆绳搭设的“搭设帐篷”,而最近开发改良的弹头型和小屋型帐篷,则是属于“组合帐篷”。

下列以基本型帐篷之一,自古即相当普及的墙壁型帐篷为例,说明帐篷的搭设方式。

A地点的决定

在考虑风向及地形后,选择一个平坦之地。

B帐篷用具的检查

将袋中收藏的用品倒出,逐一检查各部分零件。为了撤收帐篷时的方便和不遗漏东西,应先予以记录。

C铺设地面垫

地面垫铺好后,用钉子将四个角固定。若在湿气多的地方,先铺上席子后,再于其上铺置垫子。

D竖起支柱,拉开主绳

将支柱下方穿入地面垫两端的孔中,同时,支柱上部的尖端,穿入布幕栋柱两柱的孔中,将左右主绳拉起,避免左右倾斜。这样,帐篷的主体外型就形成了。

E调整主绳,拉起角绳、腰绳

以附于主绳的支绳,调整帐篷的形状,将两根支柱垂直立于地面。其次,以支绳调整角绳、腰绳,使帐篷的形态出现。

F固定墙壁

将帐篷底布、地面垫及墙壁下部连接起来。

以上为墙型帐篷的搭设顺序,四人分工合作,在熟练的状态下,约10—15分钟可以完成。

通常,为减少风雨及暴晒、严寒的影响,都会再加上屋顶盖。在步骤D中,将支柱插入栋两端的孔时,先加上屋顶盖,再把主绳拉上,主绳以钉子固定后,以屋顶之栋的端点为顶点,形成等边三角形之两边,将底边之长,拉成与支柱相等的长度。从屋顶之正上方看来,角绳应在对角线之延长上,腰绳则与角绳并排成一直线。

过去,帐篷搭好后,便应在四周挖掘水沟。现在,则要站在保护自然的立场,除非在水洼地,否则不再挖设沟渠。 好了,恭喜你已基本掌握搭建帐篷的技巧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慢慢实践提高了!快买个帐篷试试看吧!

蜈蚣、蝎咬伤的救治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睡袋使用指南

木乃伊型:此型对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不利,但它能限制头部与脖子一带的散热。

长方型:童子军比较偏好此型睡袋,此型提供充裕的空间给身体转寰,但过多的空间浪费许多热能且头部易散发大量热能,对背负者考量重量与空间是相当占背包空间。*! c2 c* M2 h1 B, L9 }' [

似长方型:此型睡袋圆筒型,介於木乃伊型与长方型间,它的肩部与脚部都相当窄,而拉链只打开一半,若觉不适应此型最好不选它。

露宿袋

它是一个非隔热、完全防水的袋子,典型的露宿袋可以提升约10度左右的舒适度,大多数的露宿袋会有一个防昆虫的网子,露宿袋不能提供完全乾於长时间降雨,但可提供使用於较温合的天气,除非袋子的密合黏著点相当好,偶而遇到受伤无法动弹或迟归须露宿,使用露宿袋或求生毯,此类可以维持自身的热能,一般求生毯的规格尺寸是2.4mx1.2m,颜色最好是橘红色比较能让人确认位置,反面是反光铝箔纸,此毯较易遭强风或崎岖地崩解毁损,当然使用Gore-tex的露宿袋是最好,但价位高。

睡袋的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35°)睡袋在一般低温下(-5°)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保持睡袋干爽

睡袋吸收的水份主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份。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用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多穿衣服

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睡前热身

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使用睡袋及睡袋套。

山林旅游防蛇秘笈

每到假期,爱好旅游的人都在考虑到哪个地方游玩,不少年轻人更把到“深山老林”探险作为首选目标。事实上,这些山高林密的地方都是毒蛇出没率最高的地方。夏秋之交正是蛇出没的高峰期,它们一般都藏身在树林、草丛和竹林当中。像大家比较喜欢游玩的张家界,就以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竹叶青出名。长江流域,如苏州、杭州一带,则以蝮蛇见称。

为此,建议大家,在出游时一定要带上弹性绷带,和火机(火柴)。在不小心被蛇咬到的时候不要太慌张,要仔细看清是什么形状的蛇咬自己,咬后的伤口痛不痛,有没有变肿,颜色是否变黑了(这样有利于医生“对症下药”)。最好马上用绷带包扎,包扎位置是伤口上部。同时应用火“烧”一下被咬部位,并用水清洗伤口,务求把部分毒素逼出。另外,被袭击后,伤者应让受伤部位保持下垂,并要避免运动,以免蛇毒入侵其他脏器。

还提醒大家,蛇是近视眼,而且只会直着看东西,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市民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万一被蛇追着,由于它跑得很快,千万不能和它较劲直着往前跑,而要跑曲线,使蛇看不到你,就有可能脱险了。

不疲倦的徒步方法

野外活动最常用的运动——走路(徒步)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的确是没有区别。但是当您全副武装地走上3~4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区别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抗议,疲劳使您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渴睡现象不停地诱惑您,使您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了。

那么,是否有一种永不疲倦的走路方法用在山野的徒步行走中呢?答案是有的。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龟步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吹气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休息补充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急救!人工呼吸方法及包扎法

* 人工呼吸方法

病人呼吸已停止而心脏仍在跳动,或心跳刚停止不久,如电击、溺水、勒死、中毒等情况下的急救。

进行工人呼吸时,应将病人安放在温暖而且空气流通的地点,解开衣服,清除口腔内痰、泥土、血,有假牙者应取出。

1.仰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急救者面对病人,两腿分开,跨过病人双侧大腿,跪在地上,两臂伸直,双手掌贴放在病人的肋弓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急救者自身体重将病人胸廓向下前方推压,持续2~3秒钟,使胸廓缩小,排出肺内气体;然后急救者上身伸直,双手松开,使病人胸廓自行扩张而吸人空气。如此反复施行,每分钟15次为宜。

2.俯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头偏一则,急救者跪在地上,面对病人背面,手法及动作、次数等与仰卧式工人呼吸基本相同。在施行工人呼吸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兔引起肋骨骨折。在作人工呼吸的同时,应与医院联系,请求前来处理。

包扎法

外伤急救时,常常要包扎伤口,把它保护起来.免得你回威染,同时也有压迫作用,骨折时又可以固定受伤的地方,便利始运。

简单介绍二种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大三角巾是用1米见方的棉布对角剪开而成。如再剪开一半就成一小三角巾。

三角巾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可用以包扎头部、手、足,也可用以包扎胸部、背部、肘、膝及髓部,还可用以悬吊上肢。

2.绷带包扎法

一般多用单头卷轴带,起头(开始)包扎。用绷带包扎时,先要重选缠绕几圈,以后将绷带渐渐向上卷,每一圈盖上前一圈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成螺旋带。包扎大小不等的四肢,可在卷上时把绷带反折一下,向下缠绕,再向上卷成螺旋反折带。带尾端用别针、胶布或撕开绷带固定。

如何应付蜂蜇?

首先要注意预防,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野外篝火要点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还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2 p7 P) }0 ~7 I* H

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火物后点燃即可。

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火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火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

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北美野营手册

野营在北美的土地上是非常流行,方便而又便宜的住宿方式,很多的美国和加拿大人都是这样度过自己的假期的。

野营的好处多多,第一可以回归自然,摆脱城市里工作环境的困扰,呼吸一下野外的新鲜空气,活动一下有易身体健康;第二,北美地广人稀,大多的旅游是围绕国家和省立公园的自然景观,而很明显的,在这样的地方camping会比住旅馆更能体会旅游的乐趣;第三,世界上可能没有那里比北美的野营系统更完备,管理的更系统,不论是从网上还是高速公路上,还是当地的information center,你都可以很轻易的获得详尽的资料;第四,北美的野营地星罗棋布,游人多的地方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可能一点不比找旅馆的灵活性差,而且环境的舒适度也还不错;最后也是最经典的原因就是 —— 便宜呀!一家大小或一众朋友一个晚上的住宿可能也不会超过二三十的,住旅馆可能就不只一两百了吧。为了实现走遍四方的理想,我们也要把野营行动进行到底!

以下是我几年来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以一般的旅游野营为主,没有介绍太多back country hiker,RV和专业登山野营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内容对于没有野营经验的朋友可能帮助最大,其中还有一些很好的tips,如果有经验的朋友不辞辛苦的看了全文觉得不很满意,热烈欢迎加以指正,我先谢谢了。

宿营地的分类

宿营地的分类其实并不是很复杂,而且基本上北美的标准是通用统一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frontcountry camping

是指可以开车进入的宿营地,每个site都有一个到两个停车位,宿营者可以带比较齐全的宿营装备,因为携带和装运非常方便。分为tent site和RV site,tent site一般比较小不能停放大型的RV。

价格:加拿大 带shower 18.50,通常 8.00 - 12.00

美国 10 - 16 美金

2. walkin

顾名思义是没有停车位的宿营地,可能离大路很近,但由于比较深入树林,所以车开不进去,车位通常会在路边。其实与frontcountry camping的区别不大,只是搬运东西比较麻烦,价格会便宜一些。但要注意,有些宿营地的walkin site可能很远,是界于frontcountry camping和backcountry camping之间,注意看好说明。

价格:加拿大 带shower 15,通常 8.00 - 12.00

3. backcountry camping

是指车辆不可能到达的宿营地。通常这样的宿营地是为野外过夜的hiker准备的,会在丛林或雪山的trail旁边,设施相对简陋收费低廉,按人头儿收费,有时可能不收费。因为需要hiking进入,不能携带很多的装备,一切以轻便为宜,但是我见过的hiker可还是都背着半人多高的大背包呢。

价格:加拿大 0 - 5 一人

4. group camping

是集体宿营地。一般的规模都至少容纳10-20帐篷,没有很独立的site分界,大家就很亲热的挤在一起。通常大的宿营地会有一到几个集体宿营地,平均下来的收费比独立的site要低廉很多。*! O2 c9 v3 [+ c! t6 `8 J5 R

价格:加拿大 20 - 50

5. winter frontcountry camping

很多的宿营地是不提供冬天服务的,大多冬天就关闭了。不过有一些地方的尤其是冬天有cross country开放的地方,宿营地一般还是有服务的,但我没有去过,具体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

价格:加拿大

6. cabin

cabin就是小木屋,不是每一个营地都有,以私人营地的居多。cabin的价格比camping稍贵,在30-60的样子。cabin分为独间和双间的,当然还有更大的,有床但没有被褥,有些有简单的家具,经常在屋檐下还会有个秋千似的吊椅,也挺有情趣的。

宿营地的基本设施

包括一块相对封闭平坦,干燥的地方,周围通常有大树环绕;一个到两个野餐桌,桌子和椅子是一体的;一个生火的篝火台;有些设备非常齐全的营地还会有电的供应,主要是提供RV充电的。每个营地按照区域划分都会有数个洗手间,可以是带热水shower的,shower在加拿大大多免费,美国的营地一定要收费,一般有电的供应;也可能是冲水的洗手间只提供冷水;还有些是dry toilet,就是不能冲水也不可以洗手的。一般厕所都有卫生纸提供。营地中还会有数个打水的地方,可能是水龙头,也可能是轧水的水井。一定会有一些垃圾箱,只有人类可以使用,动物是打不开的。大的营地还会有露天剧场,夏天的时候天黑之后每天都会有活动,大多以公园介绍为主。如果营地提供RV服务,就通常有sani station是为RV排泄污物的。私人的营地还经常有游泳池和洗衣间,play ground。每个营地夏天的时候都有camping host,就是一家常年在这个营地居住的营民,如果有关于营地的问题,或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到host处寻求帮助。

通常营地的注册方式

a. 营地有gate service,就是在进入营地之前要先登记交钱,然后管理员给你一套营地的介绍,包括注意事项和地图,有时会要求你在进入营地之前选好位置,通常是在地图上将剩下的营地标出来,让你选一个。然后填好表包括你的名字,住址和车的牌照,他再给你两张收据表明了你离开的日期,一个放在营地的小牌子上,一个挂在车上。如果需要继续住下去,可以第二天清晨再重新注册,你对这个位置有优先的保留权。注意:一般的营地最多可以住14天,一个营地可以搭两个帐篷,放两辆车,住四个人,如果人多一些需要另收费。

b. 营地没有收费处,自己注册。这样的营地更为多见,通常的情况在营地的大门口的公告牌上面密密麻麻的列出那些营地是空的,那些有人。你可以自己拿份地图选上一个,或者开车进去挨个看看,找到一个心宜的放下点东西占上,然后回来填表,并将正好的零钱放在营地准备的信封里封好,投进收费箱。当然有些地方(以加拿大居多)是要等晚上6点左右会有巡逻员开车来,挨家挨户的收钱,这样的可以找零,也挺方便的。

c. 如果你是晚上到达的,通常Ranger已经下班了,可以先self register,第二天早上再交钱也可以的。

d. Group campground通常只有大的营地才有,而且也只有几处而已,一般都需要事先预定。

e. 每个营地的具体规则不同,请在到达时阅读大门前的营地指南。

野营的装备

野营的装备基本上是野营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装备不全或装备不当,野营的经历将成为你旅游生涯中痛苦的一页。在选择装备的之前有几点基本原则:

1. 通常同行的人数和情况。一个两个人的家庭和四人有孩子的家庭是不一样的,大人和孩子的用具也有很大的分别。

2. 野营的地点和时间。比如到多雨的地方或山区需要准备雨具,而冬天的野营对装备保温要求很重要。

3. 经济条件。虽然说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平常的野营是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装备的,价格便宜的东东也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不用苛求每一件都是最好的,我知道很多男生都有这样的怪癖。

4. 旅行用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以携带的野营装备的多少和大小。短期旅行(两三天)与长期旅行需要的空间是不同的,短期旅行需要至少多一个座位大小的空间及后备箱,也就是4人同行至少要可以坐五人的汽车,注意是至少,如果空间大一些会更方便一点;长期旅行需要至少多两个座位大小的空间及后备箱。

5. 野营的装备一般日用商店都有出售,比如Canadian Tire,Zellers,Sears,Super Store等等,不一定非要到专用品商店去买。而且如果有计划要购买的话,要经常注意各商店的flyer,因为季节性大减价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或冬季,很多商店都会有季末清货的活动,打折可以达到50%;也可以到他们的网站上看看,有时商店里不打折,但网上销售是有折扣的,这种情况发生在Sears最多。这个省钱原则通用于以下所有的装备,而且基本上百试百灵。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需要的具体装备名单:

  1. 帐篷

  帐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帐篷就是你晚上居住的房子,是挡风遮雨的地方,绝对不能马虎。帐篷通常分为普通夏天用和登山用专业帐篷。普通夏日帐篷是我们在一般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帐篷,主要按大小分类,即1人用,2-3人用,4-6人用,6-10人的也有;还有单间,双间,内外间之分。

普通夏日帐篷通常都是两层的,主体为全封闭的四角或六角的立方体,上面支撑起来尖尖的顶子多为透气的网眼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换气和使潮湿的空气散出,潮湿空气的来源多为夜间人体呼出的空气;外边还有一层架在透气顶子的上面,与透气孔有一些距离,不同的帐篷的外层大小不同,可以仅仅遮住顶子,也可以遮住整个帐篷,主要的作用是防雨和保温。每个帐篷都一定有门,有没有窗就不一定了。

建议选择有双层门窗的帐篷,好处很多,第一,有纱门的可以更透气且凉快,夏天闷热的时候可以开着外层门休息;第二,可以在不关外层门的时候,防蚊虫进入;如果有窗就更好更方便了。在选择帐篷大小时,为了更加舒适,可以选大一号的,比如:2人选3人的帐篷,3人选4人的帐篷。如果带着孩子,不想和孩子在一起睡,但又不希望太远照顾不了,可以选择分为两间有格段的帐篷。如果一个人,选择solo的比较实用,轻便而且安装简单,注意很多情况下这种帐篷是没有底的,下雨的时候可能很潮或漏水。大型的帐篷通常是为多口之家准备的,可以在帐篷里处于直立状态,有些还可以搭床,外面有凉棚;很舒适,但安装比较复杂,一般装上就会连续住上几天不换地方。再一种就是纯粹的凉棚,一般搭在餐桌上面,有纱制封闭的和只有顶的两种,都是为白天活动时遮阳避雨用的,晚上不能住人。*2 L% [, }7 w" Q5 R& G# S/ i; T

不要觉得搭帐篷很费精力,其实熟练了之后大约5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注意学习说明书,最好两人合作因为将帐篷撑起的时候是个巧劲儿,一个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一般帐篷都带塑料钉子,是为了固定帐篷用的,不要懒惰一定要将四周钉牢,否则一阵大风来,帐篷可就随风东去也... ..

帐篷的价格一般都不便宜,规律是越大功能越全,价格越贵。2人的在40-100,3-4人的在80-200,六人以上的大帐篷通常要200-600左右。我现在用的帐篷是5折40块从Zellers买的四人帐篷,很好用已经三年了还没有任何损坏。

2. 睡袋

睡袋是决定你能否能休息好的关键条件,所以一个好睡袋是很重要的。以前有人问我带个普通的被子去行不行,我的答案是第二天你就会比睡在露天没盖被子还冷。为什么?因为睡袋是防潮的,被子是吸水的。睡袋虽然里面是纯棉材料,但外面通常都有一层不透水的化纤材料,晚上人体呼吸散发的潮气和帐篷外尤其是帐篷上的露水渗进来,都会凝结在睡袋外面;所以经常起来会发现睡袋外面很潮湿,如果是被子有什么后果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睡袋从形状上来分通常为两种,即普通的就是长方形齐肩设计的,没有枕头不能将肩膀封起来;还有就是木乃伊式的,有大帽子,口大腿细,肩膀和头都可以在拉紧带子后被裹起来,保暖性能更好。两种都有二和一设计,就是把两个睡袋拼成一个双人的,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成对的买,不然全一边就合不上了。

睡袋的另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耐寒的程度,从零下30度到零上10度的都有,所谓温度就是人睡在里面能承受的外界的最低温度,通常在睡袋的外包装上可以找到。不要以为温度越低的睡袋就越好,重要的是你去那里和你什么季节使用睡袋,如果炎热的夏天夜里还有20度的高温,你裹在零下30度的睡袋里,滋味一定不好过;当然如果不够厚,也是非常难过还可能会生病的。

以我个人的在加拿大和美国北方的经验,0度,3.5磅的睡袋是最合适的,至少也要5度的,因为这里夜间的温度总是比较低,尽管白天的温度可能高达30度。如果不过厚可以加一层睡毯,要是热了就不要穿睡衣裤了。

另外的一点就是最好买带枕头的睡袋,很多人是不习惯平躺的,如果随身带几个大枕头,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方便了。

最后一点要考虑的是睡袋的大小,如果可能一定尽量买体积比较小的,你会发现这会节省你很多的空间,当然不能一味求小买个kids用的,睡在不够长的睡袋里面一定苦不堪言。

价格,一般的标准是普通的比木乃伊的便宜,温度高的比温度低的便宜,重量轻的比重的便宜,从20-100多的都有,我是在Sears减价的时候花25块买的0度木乃伊式睡袋,感觉已经十分的满意。

3. 睡垫

睡垫也是很关键的一环,虽然很多的帐篷都是封底的不沾地,但是直接睡在地上不光很冷潮气非常的重,而且因为通常宿营地都是石子地或者不平有树枝的土地,睡在上面就像印度苦行僧练瑜珈一样,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准备睡垫,睡垫分为两种,厚泡沫塑料可以卷的单人用垫子,这种主要是为长途hiking,back country野营的旅者准备的,因为它轻容易携带;但一般的有车族可以使用大一些的充气睡垫,感觉上就和睡在家里的床上差不多了。*9 k5 k3 V) W9 e5 P& M# _# Q, g

分类:充气睡垫分为手动充气即象打自行车气一样的充气,这种非常辛苦,特别是长途旅游每天都换地方的情况下,光充气撒气就可以忙活半个多钟头,人还累个半死;电动充气,是带电泵的那种,很快很好用,充气和撒气都可以使用,但注意要记得充电;另外就是自动充气的,具体工作原理我不是很清楚,没有用过,好像是打开阀门就自动鼓起来,怎么撒气就不明白道理了... .

注意事项:充气睡垫一般是一面防水,一面柔软的,很重要注意要把防水一面放在和地接触的一面,尽量不要放在很尖利的表面上,因为容易被弄破而漏气。也尽量将睡垫放在帐篷的中央不要紧贴帐篷,上面的一面和睡袋都很容易被渗入的露水打湿,有碍第二日的使用。建议在充气之前将睡垫放入帐篷,又干净又方便。随身带一些睡垫用胶布,以防半路之上不小心将睡垫搞破无计可施。放气的时候尽量将气放干净,这样整理出来的size会小一点。

价格:手动充气睡垫一般在25-30,但要单买气泵;带电泵的睡垫40块左右;自动的更贵些。根据不同size,价格不同,和普通床垫的size是一样标准的。两个人用Queen size非常合适,我用的是在costco 40元买的Queen size带电泵的睡垫,体积比较小。

4. 炊具

吃饭对很多的野营者也是头等大事,设想通常城市旅游是不会宿营的,只有去省立或国立公园才会选择住在山里,虽然可能几十里地之内能找到一两家加油站和便利店,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找到饭馆餐厅的。所以吃一顿舒服饭菜就一定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菜谱会在下面的章节介绍,现在就说一下需要的炊具。

a. 炉子。如果不是back country野营我并不提倡生篝火来煮事物做饭,原因很简单麻烦而且不干净,而且只能做些简单的食品,还有可能被烫伤。所以还是应该准备一个自己使得合适的炉子,才能做出自己吃了不会弄坏胃的食品。炉子的种类很多,分为煤气类和碳烧类。碳烧类通常是以做烧烤食品为主,当然也可以烧水和烤面包,但缺点是一定要用煤油浸过的碳才好点燃,热得慢,火息的也慢,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碳黑弄得到处都是,不论是炉子还是炊具都很难清洗。我推荐煤气类的,准备几个煤气罐什么时候要用随时都可以点火做饭,息火走人;煤气炉也有几种,常见的烧烤炉,可以烤东西吃,但煮水很慢;所以我还买了一种体积很小的架在小煤气罐上的灶眼,使起来很象家里的煤气炉,煮东西就快多了;当然还有二和一扁扁的那种铁制带盖炉子,也很干净方便。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在这上破费一点,毕竟一劳永逸。如果出去玩的人多,就要多准备几个炉子,要不就有人要干瞪眼没得吃了。

b. 储物箱。除了有RV的人,没听说谁在车上带个冰箱的,通常的使用都是硬塑料制的储物箱,主要是为了存放容易坏的食品用的。储物箱的保温效果很好,放入冰后,冷藏的效果不比冰箱差。一定要买一个大号的,标准是你的后备箱竖着可以放下。储物箱的选择也有些学问,带轱辘的最好,其次储物箱的侧下方有个排水孔的也很重要,当然最普通的也不是不可以用,这取决于你使什么样的冰。如果短期旅行,可以选择包装好的冰盒,是一种硬塑料扁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蓝色的液体,这个东东在冰箱里冻一晚可以坚持使用2到3天,没有泄漏问题;如果是长期旅行再使用它就行不通了,因为化了找不到冰箱再冻起来,所以就要用真冰。整块的冰效果比碎冰好,但只要是冰就有化的问题,就有水流得箱子里到处都是的问题,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有个漏水洞就方便多了,不能将所有的食品都弄出来,倒水再放会去的麻烦了。

c. 带盖的锅是需要一个的,大小和炉子相配就可以了,一定要有塑料把手。如果想喝茶,可以带一个很小号的壶,当然用锅也可以,但总免不了有股油烟味。喜欢炒菜的可以带个小号炒锅,当然和煮东西的锅合而为一也不是不可。盘子碗可以用一次性的,那种比较结实的就可以,这样就省了洗盘子的苦恼。至于叉子筷子是不是一次性的就凭个人喜好了。一把好的刀是必要的,保鲜膜,锅铲,烧烤的夹子,锡纸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好带一些保鲜盒,可以放剩下的食物。

5. 灯具

灯具在晚上是很重要的,野外不是城市里,天黑了之后可就只有月光星光了,没有灯基本上没法行动。灯具分两种,手电是用于帐篷里照明,或晚上去洗手间用的,推荐那一种直径10cm的大口手电,光亮照明面积大,而且可以悬挂在帐篷里;另一种灯具是室外照明的,比如回营地晚了要做饭,或者天黑了还有力气玩玩牌,再或者想到湖边看看月光,都可以选择一种煤气灯,体积小象上面提过的单灶一样是架在煤气罐上的,小巧轻便而且还很亮,可以提着到处走还不用担心烫手。前者大约5-10元一个,配一个电池;后者要20-40一个,品牌不同,价格不一。

6. 雨具

这里说的雨具不仅仅指雨伞,主要指的是雨布。雨布是塑料的,四面有打好的孔,大小尺寸都有。如果在多雨的地方或者是山里宿营,准备一块雨布是很必要的,可以使你能够白天在外面生火做饭,晚上在帐篷里高枕无忧。雨布是要挂在树上的,所以要搭好还有些学问,树的距离不能太远,撑起来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角度,否则积水多了不负重荷会掉下来的。一般一块大尺寸的雨布也就20几块而已,不过你确定一定没有雨,也可以忽略不记。

  7. 椅子

  为什么需要椅子我就不说了。一定要折叠的,我推荐那种可以折成一个圆棍的最方便,也最省地方。最好要有扶手的,可以一边烤火,一边喝茶,因为旅行椅的把手上都有放杯子的地方。当然是不是很舒服也很重要。通常15-30一把,我觉得15块的就不错,在Zellers有卖。

8. 点火的工具

点火的工具不仅是指点做饭用的炉子的火,主要是指的篝火。必备的用具有,点火器带长柄的那一种,不要用打火机,不方便也不安全;助燃剂,可以帮助快速点燃木头和碳;斧子适用于砍木头用的,如果没有可以管别人借,一般常出来玩的都有。

9. 塑料布及垃圾袋

塑料布是指铺在餐桌上的布,因为公园里的餐桌多多少少都不是很干净,铺上点看着心里舒服;另外,如果在草地上野餐也可以用的上。垃圾袋是一定要带的,没有垃圾袋的后果极其严重,会把你的营地和车都弄得很脏。

10. 绳子

绳子不是总用的上,但带一些已备不时之需。比如要搭雨布的时候,或者睡袋的带子坏了要捆一捆,

...
注册或登录后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