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儿童面对应激 减缓心理创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0:11
http://shanghai.39.net/shek/ekzjft/0912/29/1109916.html

疾病首页 > 疾病 > 儿科 > 儿科专家访谈 > 正文
综合问医生

如何帮助儿童面对应激 减缓心理创伤

儿科文章排行榜2009-12-2939健康网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的悲惨遭遇以及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不禁卒然泪下,卫生部在前往灾区救助的医疗队中也强调心理医生加入,加强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创伤干预,这让公众意识到心理干预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重要。国际上,对重大事故、灾难中的儿童进行心理创伤性的应激干预日益受到重视,被列为公共卫生问题,国内的精神卫生专家、心理医生已对此开展了不少工作。

  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的悲惨遭遇以及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不禁卒然泪下,卫生部在前往灾区救助的医疗队中也强调心理医生加入,加强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创伤干预,这让公众意识到心理干预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重要。国际上,对重大事故、灾难中的儿童进行心理创伤性的应激干预日益受到重视,被列为公共卫生问题,国内的精神卫生专家、心理医生已对此开展了不少工作。

  发生重大灾难的后果严重但几率小,而对于一名儿童而言,遇到各种大大小小危机事件的可能则很大,带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心理上被称为应激,如何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应激呢?

  张劲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

  擅长疾病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以及成人心理咨询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五下午,周六上午。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一、儿童应激由什么事情引起?

  当胎儿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降临人世,自“哇”的第一声哭泣就意味着开始经历应激。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应激事件不时地出现,从日常小事到严重的事故、自然灾害,引起应激的事情很多,好事和坏事都可以成为应激事件,有的是正常、可以预见的,有的则突然发生。应激可以造成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的带来机会和好处,有的则造成躯体和心灵的创伤。当儿童适应了一个个应激就意味着在人生的坦途中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更成熟。但当应激超出了孩子的应付能力,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则成为应激障碍,如重大伤害、灾难事件可以引起多数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急性应激障碍,更多见的则是对一般应激的适应障碍。

  重大应激事件对任何成人来说都是严重创伤或灾难,如:至亲亡故、严重车祸、烧伤、火灾、地震、洪水、战争等灾难。比较重要或影响较大的事件,如:移民、自己生病住院、父母关系不和甚至离异,亲人重病、与家人分离、受到暴力、虐待/忽视、强奸、被严重欺负、宠物死亡……。有些应激事件是多数儿童生活中的常见事情,如上托儿所/幼儿园、换老师和班级、搬迁新居、变换照养者、异地旅游、参加考试、被过高要求、被指责批评、长期作业负担沉重等。另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虽然对很多孩子不引起不良反应,但也会引起有些孩子的应激反应,如,被小朋友推了一下,玩具被抢,看见老师比较严厉地对其他小朋友讲话,甚至令有些孩子感到有乐趣的事情,如游戏比赛、开玩笑,却会让另些孩子感到沮丧。

  应激也可来自自己身体内部,如:饥饿,疼痛,对声音、光线、温度、拥挤敏感,疲乏,身体突然受到刺激(如打针)。

  应激反应可以立刻出现也可延迟到数周后或更晚出现。儿童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对事件的恐惧、焦虑,如生病、退缩、紧张、发怒、寻求被注意。

  二、儿童对应激的反应

  儿童的应激处理能力很弱,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气质属于难养型或启动缓慢型的儿童、认知能力差、家庭功能不良、生活环境中有暴力倾向、对刺激敏感的儿童受应激的消极影响更大。儿童应激的表现常有:

  1.情绪异常:控制不住地哭泣,烦躁,容易被激怒、发脾气,伤心、忧郁,过分不安或担忧,如老是考虑“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紧张、害怕,怕独处,特别依恋、粘人。

  2. 行为异常:行为习惯改变;攻击、破坏性行为,如打人、踢人或摔东西;紧张和自慰行为,如拔头发、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东西;过分好动或发呆不动;回避行为,如躲避、退缩、怕见人;暂时出现退化行为,表现“幼稚”,说话和举止表现像个婴儿,如尿床、舔指、要求喂饭和穿衣;交往障碍,如变得孤僻、不与小朋友交往。尤其6岁以前的儿童,不善于口头表达,他们更多地通过退缩行为表现恐惧和焦虑。

  3. 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告诉大人他们的感受,结巴;

  4. 容易受惊吓,对突然的声响很敏感;

  5. 躯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心慌、呼吸急促;

  6. 睡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夜惊、做噩梦;

  6. 食欲下降,饮食习惯改变;

  7. 大小便失禁,尿床;

  8. 兴趣改变,如对玩具或游戏的兴趣改变、重复做相同的游戏或破坏性游戏;

  9. 容易出事故

  10. 大些的孩子还有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说谎、学习成绩下降、注意不易集中的现象。易激惹、不服从、抑郁、头痛和视觉、听觉问题。

  青少年,常见反应包括退缩和孤立,心身反应如头痛和胃痛,悲伤,无助、无望甚至有自杀观念,反社会行为(偷窃、攻击、行为出格)、学习成绩下降,睡眠问题。灾难严重破坏了学校和生活的常规,青少年会感到生活变得失去希望,尤其在与同伴和家庭分离时更有此想法。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也会采取一些解决策略,如、鼓励自己、设法保持镇静、寻求救助、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次地震中,一名被埋在废墟中的幼儿唱着儿歌“两只老虎跑得快……”给自己壮胆,一些学生设法自救并勇于救助他人。

  三、如何帮助应激中的儿童?

  帮助儿童理解和采用有效的适应方法或应对策略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对应激事件本质的理解能力。

  1. 对可预见的应激采取预防措施,如尽量避免发生或学习如何应对的方法:平日设计一些游戏或练习,制造轻度的应激情景,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应对技巧,提高处理问题的技能。例如:遇到一些危险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在公共场合与家长走散时如何保持镇静,向什么样的人寻求帮助;房屋中着火了应怎样处理;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2. 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非常重要,至少有一名家长或亲近的成人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花时间陪伴儿童,在夜晚让他们感到安全,如在睡觉时屋子里点一盏夜灯。提供保护,保护儿童免受更多伤害,恢复安全感。让儿童知道有人关心帮助他们,但并非无条件满足要求,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而非过度关注。

  3. 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促进重建稳定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们继续日常活动,尽量遵守孩子平日的生活规律,如按时就寝、有固定的讲故事、游戏时间。

  4. 对儿童的应激行为要能理解,这些反应是常见的而且暂时的,不要惊讶、嘲笑、指责,不要过于担心或惩罚儿童,例如,不能嘲笑孩子吸吮手,不强迫孩子吃饭。表扬孩子的恰当行为。

  5. 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做主观判断,如倾听他们有关噩梦经历的描述。理解儿童的恐惧,引导和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积极的方面。

  6. 练习积极的自我言语,说自我鼓励的话。

  7. 讲故事,故事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学小主人公如何战胜困难,让孩子自己给故事编结尾,最后找到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做游戏,进行手工、绘画、音乐、泥塑等活动表达感受,缓解紧张。

  8. 帮助儿童适当参与应激事件。但对恐怖场面的过度渲染会增加应激的影响,让孩子更紧张。

  9.不要让儿童感到所发生的不幸事情是因为自己的“坏”行为所造成,如“妈妈生病了是因为宝宝表现不好”,要反复保证不是他的错误。

  10. 教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倒计数、肌肉放松、跳舞、唱歌,以及积极的运动等。

  11. 就应激事件给孩子合理解释,直接、诚实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隐瞒或欺骗孩子,不需要告诉细节,以免令孩子恐惧,告诉真相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例如,在面对亲人伤亡或失去的时候要帮助儿童理解发生了什么,以适合他们年龄的方式解释。避免在解释死亡的时候用善意的谎言,如“XX永远地睡着了”、“XX旅行去了”,幼儿会字面理解这些意思并与死亡联系起来,造成不敢睡觉或害怕旅行,或老是抱有希望、盼望着亲人回来,以致神不守舍,而且全家人都为了保守秘密而处在紧张状态。避免说简单地说“XX到医院去了之后就去世了”,“病了后就去世了”,以免孩子以后去医院或生病就与死亡联系起来,相信自己也会死去。最好说“得了很严重的病或受了很严重的伤,治疗不好,去世了”,这样孩子就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生病、受伤或上医院后就死亡。

  很多应激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不主张家长为回避应激而过度保护孩子,积极的态度是帮助儿童学习一些应对技能,发展起良好的问题解决策略和适应能力,如:被人欺负时如何寻求帮助,告诉别人不喜欢这样,走开;帮助儿童恰当地识别、命名和表达他们的情感。家长、老师和其他照养者要一致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应激,孩子周围如果有大人良好的支持,一般会发展起各种应对策略,顺应性更强。如果孩子的反应过于强烈,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地缓解,则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处理应激反应明显的儿童应找经验丰富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咨询,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应激干预技术进行治疗。针对灾难和紧急事件中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有专业的培训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应用。

(责任编辑:耿继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http://shanghai.39.net/shek/ekzjft/0912/29/1109916.html

疾病首页 > 疾病 > 儿科 > 儿科专家访谈 > 正文
综合问医生

如何帮助儿童面对应激 减缓心理创伤

儿科文章排行榜2009-12-2939健康网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的悲惨遭遇以及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不禁卒然泪下,卫生部在前往灾区救助的医疗队中也强调心理医生加入,加强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创伤干预,这让公众意识到心理干预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重要。国际上,对重大事故、灾难中的儿童进行心理创伤性的应激干预日益受到重视,被列为公共卫生问题,国内的精神卫生专家、心理医生已对此开展了不少工作。

  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的悲惨遭遇以及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不禁卒然泪下,卫生部在前往灾区救助的医疗队中也强调心理医生加入,加强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创伤干预,这让公众意识到心理干预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重要。国际上,对重大事故、灾难中的儿童进行心理创伤性的应激干预日益受到重视,被列为公共卫生问题,国内的精神卫生专家、心理医生已对此开展了不少工作。

  发生重大灾难的后果严重但几率小,而对于一名儿童而言,遇到各种大大小小危机事件的可能则很大,带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心理上被称为应激,如何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应激呢?

  张劲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

  擅长疾病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以及成人心理咨询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五下午,周六上午。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一、儿童应激由什么事情引起?

  当胎儿从母亲温暖的子宫降临人世,自“哇”的第一声哭泣就意味着开始经历应激。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应激事件不时地出现,从日常小事到严重的事故、自然灾害,引起应激的事情很多,好事和坏事都可以成为应激事件,有的是正常、可以预见的,有的则突然发生。应激可以造成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的带来机会和好处,有的则造成躯体和心灵的创伤。当儿童适应了一个个应激就意味着在人生的坦途中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更成熟。但当应激超出了孩子的应付能力,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则成为应激障碍,如重大伤害、灾难事件可以引起多数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急性应激障碍,更多见的则是对一般应激的适应障碍。

  重大应激事件对任何成人来说都是严重创伤或灾难,如:至亲亡故、严重车祸、烧伤、火灾、地震、洪水、战争等灾难。比较重要或影响较大的事件,如:移民、自己生病住院、父母关系不和甚至离异,亲人重病、与家人分离、受到暴力、虐待/忽视、强奸、被严重欺负、宠物死亡……。有些应激事件是多数儿童生活中的常见事情,如上托儿所/幼儿园、换老师和班级、搬迁新居、变换照养者、异地旅游、参加考试、被过高要求、被指责批评、长期作业负担沉重等。另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虽然对很多孩子不引起不良反应,但也会引起有些孩子的应激反应,如,被小朋友推了一下,玩具被抢,看见老师比较严厉地对其他小朋友讲话,甚至令有些孩子感到有乐趣的事情,如游戏比赛、开玩笑,却会让另些孩子感到沮丧。

  应激也可来自自己身体内部,如:饥饿,疼痛,对声音、光线、温度、拥挤敏感,疲乏,身体突然受到刺激(如打针)。

  应激反应可以立刻出现也可延迟到数周后或更晚出现。儿童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对事件的恐惧、焦虑,如生病、退缩、紧张、发怒、寻求被注意。

  二、儿童对应激的反应

  儿童的应激处理能力很弱,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气质属于难养型或启动缓慢型的儿童、认知能力差、家庭功能不良、生活环境中有暴力倾向、对刺激敏感的儿童受应激的消极影响更大。儿童应激的表现常有:

  1.情绪异常:控制不住地哭泣,烦躁,容易被激怒、发脾气,伤心、忧郁,过分不安或担忧,如老是考虑“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紧张、害怕,怕独处,特别依恋、粘人。

  2. 行为异常:行为习惯改变;攻击、破坏性行为,如打人、踢人或摔东西;紧张和自慰行为,如拔头发、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东西;过分好动或发呆不动;回避行为,如躲避、退缩、怕见人;暂时出现退化行为,表现“幼稚”,说话和举止表现像个婴儿,如尿床、舔指、要求喂饭和穿衣;交往障碍,如变得孤僻、不与小朋友交往。尤其6岁以前的儿童,不善于口头表达,他们更多地通过退缩行为表现恐惧和焦虑。

  3. 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告诉大人他们的感受,结巴;

  4. 容易受惊吓,对突然的声响很敏感;

  5. 躯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心慌、呼吸急促;

  6. 睡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夜惊、做噩梦;

  6. 食欲下降,饮食习惯改变;

  7. 大小便失禁,尿床;

  8. 兴趣改变,如对玩具或游戏的兴趣改变、重复做相同的游戏或破坏性游戏;

  9. 容易出事故

  10. 大些的孩子还有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说谎、学习成绩下降、注意不易集中的现象。易激惹、不服从、抑郁、头痛和视觉、听觉问题。

  青少年,常见反应包括退缩和孤立,心身反应如头痛和胃痛,悲伤,无助、无望甚至有自杀观念,反社会行为(偷窃、攻击、行为出格)、学习成绩下降,睡眠问题。灾难严重破坏了学校和生活的常规,青少年会感到生活变得失去希望,尤其在与同伴和家庭分离时更有此想法。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也会采取一些解决策略,如、鼓励自己、设法保持镇静、寻求救助、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次地震中,一名被埋在废墟中的幼儿唱着儿歌“两只老虎跑得快……”给自己壮胆,一些学生设法自救并勇于救助他人。

  三、如何帮助应激中的儿童?

  帮助儿童理解和采用有效的适应方法或应对策略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对应激事件本质的理解能力。

  1. 对可预见的应激采取预防措施,如尽量避免发生或学习如何应对的方法:平日设计一些游戏或练习,制造轻度的应激情景,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应对技巧,提高处理问题的技能。例如:遇到一些危险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在公共场合与家长走散时如何保持镇静,向什么样的人寻求帮助;房屋中着火了应怎样处理;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2. 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非常重要,至少有一名家长或亲近的成人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花时间陪伴儿童,在夜晚让他们感到安全,如在睡觉时屋子里点一盏夜灯。提供保护,保护儿童免受更多伤害,恢复安全感。让儿童知道有人关心帮助他们,但并非无条件满足要求,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而非过度关注。

  3. 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促进重建稳定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们继续日常活动,尽量遵守孩子平日的生活规律,如按时就寝、有固定的讲故事、游戏时间。

  4. 对儿童的应激行为要能理解,这些反应是常见的而且暂时的,不要惊讶、嘲笑、指责,不要过于担心或惩罚儿童,例如,不能嘲笑孩子吸吮手,不强迫孩子吃饭。表扬孩子的恰当行为。

  5. 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做主观判断,如倾听他们有关噩梦经历的描述。理解儿童的恐惧,引导和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积极的方面。

  6. 练习积极的自我言语,说自我鼓励的话。

  7. 讲故事,故事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学小主人公如何战胜困难,让孩子自己给故事编结尾,最后找到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做游戏,进行手工、绘画、音乐、泥塑等活动表达感受,缓解紧张。

  8. 帮助儿童适当参与应激事件。但对恐怖场面的过度渲染会增加应激的影响,让孩子更紧张。

  9.不要让儿童感到所发生的不幸事情是因为自己的“坏”行为所造成,如“妈妈生病了是因为宝宝表现不好”,要反复保证不是他的错误。

  10. 教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倒计数、肌肉放松、跳舞、唱歌,以及积极的运动等。

  11. 就应激事件给孩子合理解释,直接、诚实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隐瞒或欺骗孩子,不需要告诉细节,以免令孩子恐惧,告诉真相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例如,在面对亲人伤亡或失去的时候要帮助儿童理解发生了什么,以适合他们年龄的方式解释。避免在解释死亡的时候用善意的谎言,如“XX永远地睡着了”、“XX旅行去了”,幼儿会字面理解这些意思并与死亡联系起来,造成不敢睡觉或害怕旅行,或老是抱有希望、盼望着亲人回来,以致神不守舍,而且全家人都为了保守秘密而处在紧张状态。避免说简单地说“XX到医院去了之后就去世了”,“病了后就去世了”,以免孩子以后去医院或生病就与死亡联系起来,相信自己也会死去。最好说“得了很严重的病或受了很严重的伤,治疗不好,去世了”,这样孩子就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生病、受伤或上医院后就死亡。

  很多应激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不主张家长为回避应激而过度保护孩子,积极的态度是帮助儿童学习一些应对技能,发展起良好的问题解决策略和适应能力,如:被人欺负时如何寻求帮助,告诉别人不喜欢这样,走开;帮助儿童恰当地识别、命名和表达他们的情感。家长、老师和其他照养者要一致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应激,孩子周围如果有大人良好的支持,一般会发展起各种应对策略,顺应性更强。如果孩子的反应过于强烈,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地缓解,则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处理应激反应明显的儿童应找经验丰富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咨询,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应激干预技术进行治疗。针对灾难和紧急事件中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有专业的培训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应用。

(责任编辑:耿继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