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多次出现的骂人话“竖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38:58


  
  竖子是古代的骂人话之一,也许是因为在《史记》中,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被骂为竖子,恐不能按粗俗的骂人话待之。
  按《辞源》或《辞海》的解释,此词有二义:一为童子,二为对人之鄙称。在网上查询,除上述两义外,还有第三义——仆人。
  想推翻一个古词的传统解释是很难的,非老夫所能。但是,像这样在《史记》中出现十多次的骂人话,应该是曾经相当流行的口语。而口语随着时间推移,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放弃断言从古到今这个词曾代表过的含意,只注意《史记》一书中此词的含义,可能会得到稍确切的结论。或可以说,只注重在秦末汉初,人们说到竖子时的含意是什么。

  在《史记》中,名人被骂为竖子有不少处,包括了孙膑、白起、项羽、韩信、英布等,无一不是一时之英雄人物。例举如下:

  庞涓骂孙膑为竖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

  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说楚王时指白起为竖子:“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然而,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平原君虞卿列传》)

  范增斥项羽为竖子:“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项羽本纪》)

  刘邦手下诸将骂韩信为竖子:“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阬竖子耳。’高帝默然。”(《陈丞相世家》)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竖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淮阴侯列传》)

  刘邦手下诸将骂英布为竖子:“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柰何?’皆曰;‘发兵击之,阬竖子耳。何能为乎!’”(《黥布列传》)

  按这几例,竖子既不是指童子,也不是指仆役,而是一种鄙称,但这几个被鄙视的人,无一不是大有能耐的主,似乎不是谁都有资格被鄙视为竖子的。

  《史记》中还提到竖子时,鄙视的对象是泛指或其人名不显。例如: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刺客列传》)这里竖子是指有勇无谋、只想达目的,而没有一定要成功的谋略之人。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平原君虞卿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狂士。

  “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韩信卢绾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有为将的外表,而没有将领的内涵的人。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循吏列传》)竖子与老人、童子并列,应是指成年人,且“戏狎”,即不守规矩。甚至为害邻里之人。

  由此可知,在《史记》中,竖子不能解为童子或仆役,只能解为对人之鄙称,而且这个鄙称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的,例如,上述各例中,没有一例是指胆小、孱弱之人。可能是专门对莽汉、壮汉、有勇无谋之人、狂徒等的一种鄙称。
  如是这样,以现代语中的‘小子’来概括这个词就很不妥当了。也许一个兼具有狂徒莽汉的意思的词可能更合适些。人老了,心思不灵,愿诸网友能想出一个合适的词。
                                
  为什么鄙视时称竖子?有一种解释说是仆役之一种,或总是站立在主人一边,即竖在那儿。既然《史记》中没有一例能与‘仆’搭上边,这种解释就没了根基。
  竖子是个骂男人的话,可能就是在男人身上能竖起来的那物。不过在远古,这个物件曾是被崇拜过的,后来才逐渐成为粗野的骂人话。竖子作为鄙视语,可能正是一种过渡,既有‘莽’‘壮’‘狂’等对那物的期待甚至崇拜,又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鄙视的称谓,但还远没达到现代的‘JB’或‘D’那样粗俗。


  
  竖子是古代的骂人话之一,也许是因为在《史记》中,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被骂为竖子,恐不能按粗俗的骂人话待之。
  按《辞源》或《辞海》的解释,此词有二义:一为童子,二为对人之鄙称。在网上查询,除上述两义外,还有第三义——仆人。
  想推翻一个古词的传统解释是很难的,非老夫所能。但是,像这样在《史记》中出现十多次的骂人话,应该是曾经相当流行的口语。而口语随着时间推移,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放弃断言从古到今这个词曾代表过的含意,只注意《史记》一书中此词的含义,可能会得到稍确切的结论。或可以说,只注重在秦末汉初,人们说到竖子时的含意是什么。

  在《史记》中,名人被骂为竖子有不少处,包括了孙膑、白起、项羽、韩信、英布等,无一不是一时之英雄人物。例举如下:

  庞涓骂孙膑为竖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

  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说楚王时指白起为竖子:“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然而,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平原君虞卿列传》)

  范增斥项羽为竖子:“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项羽本纪》)

  刘邦手下诸将骂韩信为竖子:“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阬竖子耳。’高帝默然。”(《陈丞相世家》)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竖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淮阴侯列传》)

  刘邦手下诸将骂英布为竖子:“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柰何?’皆曰;‘发兵击之,阬竖子耳。何能为乎!’”(《黥布列传》)

  按这几例,竖子既不是指童子,也不是指仆役,而是一种鄙称,但这几个被鄙视的人,无一不是大有能耐的主,似乎不是谁都有资格被鄙视为竖子的。

  《史记》中还提到竖子时,鄙视的对象是泛指或其人名不显。例如: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刺客列传》)这里竖子是指有勇无谋、只想达目的,而没有一定要成功的谋略之人。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平原君虞卿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狂士。

  “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韩信卢绾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有为将的外表,而没有将领的内涵的人。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循吏列传》)竖子与老人、童子并列,应是指成年人,且“戏狎”,即不守规矩。甚至为害邻里之人。

  由此可知,在《史记》中,竖子不能解为童子或仆役,只能解为对人之鄙称,而且这个鄙称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的,例如,上述各例中,没有一例是指胆小、孱弱之人。可能是专门对莽汉、壮汉、有勇无谋之人、狂徒等的一种鄙称。
  如是这样,以现代语中的‘小子’来概括这个词就很不妥当了。也许一个兼具有狂徒莽汉的意思的词可能更合适些。人老了,心思不灵,愿诸网友能想出一个合适的词。
                                
  为什么鄙视时称竖子?有一种解释说是仆役之一种,或总是站立在主人一边,即竖在那儿。既然《史记》中没有一例能与‘仆’搭上边,这种解释就没了根基。
  竖子是个骂男人的话,可能就是在男人身上能竖起来的那物。不过在远古,这个物件曾是被崇拜过的,后来才逐渐成为粗野的骂人话。竖子作为鄙视语,可能正是一种过渡,既有‘莽’‘壮’‘狂’等对那物的期待甚至崇拜,又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鄙视的称谓,但还远没达到现代的‘JB’或‘D’那样粗俗。


不错不错。

我也百度了一下,这个看来要从‘竖“的原本意思来推敲。


从臤(qiān),从立。“ 臤”意为“掌控臣属”。“立”指“立君”。“臤”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王者为属国立君”。本义:王者掌控属国之君的废立。引申义:1.王者为属国立嫡、立储。2.属国嫡子。属国储君。3.小臣、宦官。4.童仆。5.童子。6.对人的蔑称。转义:1.物件的树立,直立。2.纵,与“横”相对。说明:1.大国之君可以随意干预属国之君的废立,今天指定嫡长子为储君,明天又废了他,改立嫡二子,这全凭大君一时的个人喜好,属国之君或储君毫无人格可言。属国之君虽贵为一国之君,可是在大国之君的眼里,他无异于身边的小臣、宦官。同样,属国的储君,在大国之君的眼里,亦无异于身边伺候自己的童仆。所以“竖”字有以上的引申义。2.“竖”字或写作从政从立,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1169页。字中的“政”指“大国之政”。“政”与“立”联合起来表示“为属国立君、立储是大国之君的政事、要事”。3.“竖”字或写作从臤从豆,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1542页。字中的“豆”指豆荚。豆荚中包含了一系列同胞种子,古人以此将它比喻为一群同胞兄弟。所谓“立嫡”、“立储”,就是从像同荚之豆那样的同胞兄弟中指定一个为储君。故字从豆。



不错不错。

我也百度了一下,这个看来要从‘竖“的原本意思来推敲。


从臤(qiān),从立。“ 臤”意为“掌控臣属”。“立”指“立君”。“臤”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王者为属国立君”。本义:王者掌控属国之君的废立。引申义:1.王者为属国立嫡、立储。2.属国嫡子。属国储君。3.小臣、宦官。4.童仆。5.童子。6.对人的蔑称。转义:1.物件的树立,直立。2.纵,与“横”相对。说明:1.大国之君可以随意干预属国之君的废立,今天指定嫡长子为储君,明天又废了他,改立嫡二子,这全凭大君一时的个人喜好,属国之君或储君毫无人格可言。属国之君虽贵为一国之君,可是在大国之君的眼里,他无异于身边的小臣、宦官。同样,属国的储君,在大国之君的眼里,亦无异于身边伺候自己的童仆。所以“竖”字有以上的引申义。2.“竖”字或写作从政从立,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1169页。字中的“政”指“大国之政”。“政”与“立”联合起来表示“为属国立君、立储是大国之君的政事、要事”。3.“竖”字或写作从臤从豆,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1542页。字中的“豆”指豆荚。豆荚中包含了一系列同胞种子,古人以此将它比喻为一群同胞兄弟。所谓“立嫡”、“立储”,就是从像同荚之豆那样的同胞兄弟中指定一个为储君。故字从豆。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4 10:15
不错不错。

我也百度了一下,这个看来要从‘竖“的原本意思来推敲。
竖子为一口语词,至少史记中皆是人们语言中出现的。多为先出现音,后有字。未必符合字组成的分析。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4 14:21
竖子为一口语词,至少史记中皆是人们语言中出现的。多为先出现音,后有字。未必符合字组成的分析。


左传中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这个竖就当臣仆讲。

竖子这个词在庄子中也出现过,指的是僮仆,后来还有阉竖这个词,当臣仆讲,没理由认为在史记中的竖子有不同的来源。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4 14:21
竖子为一口语词,至少史记中皆是人们语言中出现的。多为先出现音,后有字。未必符合字组成的分析。


左传中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这个竖就当臣仆讲。

竖子这个词在庄子中也出现过,指的是僮仆,后来还有阉竖这个词,当臣仆讲,没理由认为在史记中的竖子有不同的来源。

庄子中说: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荀子中说: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

左传成公十年中:公梦疾为二竖子。。。
庞涓骂孙膑为竖子:" 遂成竖子之名! " 应是"这傢伙"的意思吧.
范增斥项羽为竖子:"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应是长辈斥晚辈" 这小子 "," 这小子没有用, 没办法教他 ", 范增是项羽的亞父.
其余的大多是" 这傢伙 ", " 这些傢伙 ".
古语和今语意思不会百分百一樣, 只能大概, 差不多意思.
只是个人乱猜, 请轻拍.
貌似只有国人以上的身份才能被骂竖子
臣仆皂役商贾不配骂
直接拔刀教训
晋文公落魄时,四处流亡,一日没饭吃,但碍于贵族身份不好亲自种粮或买粮(佩刀贵公子去集市站一会也很丢人,比如韩信)
向农夫乞食,农夫扔个土块给他:吃吧。
重耳怒,欲拔刀教训
介之推跪谏:农夫向公子献土,是称霸天下的预兆
重耳感觉有台阶下,便不追究(其实是怕被当地土豪围攻吧,息事宁人)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4 15:42
左传中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这个竖就当臣仆讲。

竖子这个词在庄子中也出现过,指的是僮仆 ...
不过在史记中各例实在看不出来有童仆的意思。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4 16:18
庄子中说: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荀子中说: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
全部解释这些确困难,所以拙文只限定于讨论史记中的现各词的意思。
有些解释也可有的争论,比如第三例就不一定指童子,也可是恶人或其它可致病的。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4-6-14 18:11
貌似只有国人以上的身份才能被骂竖子
臣仆皂役商贾不配骂
直接拔刀教训
记得古书时曾有过‘贾竖’一词。还有‘阉竖’等。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4 21:34
全部解释这些确困难,所以拙文只限定于讨论史记中的现各词的意思。
有些解释也可有的争论,比如第三例就 ...
我看

1.竖当臣仆或僮仆讲,是基于原意的引申以,当小孩儿讲也是引申义,因为原义是主君为小国立嗣,小孩子不是也需要大人扶着嘛,我想就是这样这个字引申出小孩子的意思。更远才引申到把某物立起来的意思。还有人提到齐桓公有佞幸名叫竖刁,很显然,这个竖不是姓,而是“名叫刁的奴仆”的意思。

2.第三例,不可能是恶人或者致病之人的意思,首先是因为“竖”没有这个意思,其次前面已经说了“疾”,后面就没必要说“疾”变成了“致病之人”了。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4 21:32
不过在史记中各例实在看不出来有童仆的意思。
很显然,在司马迁的时代,竖子主要是用作蔑称了。呵呵,汉语是在不断发展的嘛。
草原野狼 发表于 2014-6-14 17:37
庞涓骂孙膑为竖子:" 遂成竖子之名! " 应是"这傢伙"的意思吧.
范增斥项羽为竖子:"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应 ...
家伙的本意是指用具之类。
现代以家伙指人,有鄙视的,但也有大量是亲昵玩笑。
用之取代《史记》中的竖子,太显轻松。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4 23:13
我看

1.竖当臣仆或僮仆讲,是基于原意的引申以,当小孩儿讲也是引申义,因为原义是主君为小国立嗣,小 ...
竖刁是奴仆?有点可能,但绝不显然。
周礼中说“内竖掌内外之通令”,不像是奴仆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5 06:51
家伙的本意是指用具之类。
现代以家伙指人,有鄙视的,但也有大量是亲昵玩笑。
用之取代《史记》中的竖 ...
太史公的时代,汉语书面文字还比较古雅
到了《三国》《水浒》创作的时代
骂人话已经丰富多彩
大耳儿,黄口孺子,X贼,鸟人,腌臜货,腌臜鸟人,三姓家奴……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4-6-15 07:08
太史公的时代,汉语书面文字还比较古雅
到了《三国》《水浒》创作的时代
骂人话已经丰富多彩
骂人话是可能随时代更丰富,但宋以后骂人话突然丰富,应和口语文学出现有关。
能把竖子这种口语中的骂人话记录下来,太史公伟大。
如果在古代有记录下层民众口语的记录,其骂人话较太史公的文章必丰富千百倍。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5 07:05
竖刁是奴仆?有点可能,但绝不显然。
周礼中说“内竖掌内外之通令”,不像是奴仆吧。
何以要说内竖?当是内廷外廷之分吧,外廷为公卿大夫之类,内廷自然应该是奴仆之类。掌了内外之通令的仍然是奴仆,由内廷把国王的话传给外廷的公卿大臣,这就是所谓的“掌内外之通令”吧。你看后代明朝宫廷离得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不就掌握了内外之通令么。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5 08:54
何以要说内竖?当是内廷外廷之分吧,外廷为公卿大夫之类,内廷自然应该是奴仆之类。掌了内外之通令的仍然 ...
我没有否定你的说法的可能性,只是说不那么‘显然’。
上传下达的就‘显然’或‘自然应该’是奴仆?!
读过前面的例子后我觉得就是现代口语中“小子”的意思。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5 06:51
家伙的本意是指用具之类。
现代以家伙指人,有鄙视的,但也有大量是亲昵玩笑。
用之取代《史记》中的竖 ...
傢伙开始是用具, 后来变成小便那傢伙.
竖子就是一句骂人话,傻逼的意思。
是我粗俗了。。。我一直以为竖子有指代男性器官的意思。。。义同鸟人。。。
枯骨 发表于 2014-6-15 11:35
读过前面的例子后我觉得就是现代口语中“小子”的意思。
写此文的本意就是觉得‘小子’不足发代表竖子的本意。
至少对胆小孱弱的小人是不该用此词,但可用小子。
草原野狼 发表于 2014-6-15 11:43
傢伙开始是用具, 后来变成小便那傢伙.
称小孩为小家伙,一般不算过格。
自由高地大本营 发表于 2014-6-15 14:20
是我粗俗了。。。我一直以为竖子有指代男性器官的意思。。。义同鸟人。。。
很有可能。
不过在史记中却不是一味的蔑视,至少胆小鬼没有资格得此称。
居士老捧着你那几本书,都看的不知道变通了。。。。竖子就是一种口语,确实小子这个词代表不了
  说白了竖子在古代就是四川话的龟儿子,大连话的彪子,水浒里的鸟人,东北话的王八犊子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彪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这彪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这彪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彪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这彪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这彪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


庞涓骂孙膑为王八犊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成就了孙膑这个王八犊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骂孙膑为王八犊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成就了孙膑这个王八犊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16 12:22
居士老捧着你那几本书,都看的不知道变通了。。。。竖子就是一种口语,确实小子这个词代表不了
  说白了竖 ...
按变通的办法,竖子代表一切骂人话,是吗?如此变通不读书也罢。
史记中还有骂人为‘小人’的,和竖子骂的对象不同。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16 12:26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彪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这彪子不用臣 ...
韩信是彪子?差的也太远了。
蒯通如真这样认为,他自己则是彪子的平方。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16 12:27
庞涓骂孙膑为王八犊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成就了孙膑这个王八犊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 ...
败在王八犊子手下,乃王八犊子的犊子也。
可惜司马迁的文笔了。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16 12:26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彪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这彪子不用臣 ...
"彪"为啥是骂人的话?是啥意思?
自由高地大本营 发表于 2014-6-15 14:20
是我粗俗了。。。我一直以为竖子有指代男性器官的意思。。。义同鸟人。。。
嘿嘿,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4-6-16 15:38
嘿嘿,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还是糊涂好,不能较真
读书时一直以为就是北方话的逼崽子。
韩信是彪子?差的也太远了。
蒯通如真这样认为,他自己则是彪子的平方。
只是说大意如此,古人说话是比较含蓄的,他肯定不能说韩信龟儿子,其实竖子是语气词,对敌人是一种语气,对朋友则是另一种语气。就像黑龙江人骂人一样,骂别人“你个虎逼”这是真骂人,但是跟朋友“你个虎逼”则是调侃而已。大连话的彪也是个语气词,“你个彪子”“你彪啊”“你是不是彪”也是这意思
通骂信也是如此,这虎逼不听他的话背其称为竖子,说的就是韩信在这件事情上有点虎,不然不至兔死狗烹
按变通的办法,竖子代表一切骂人话,是吗?如此变通不读书也罢。
史记中还有骂人为‘小人’的,和竖子骂 ...
竖子是古名词,但也是语气词,就像我们有时候跟朋友说话骂他们一样,你就真的骂他们了吗,不是吧,有时候就是调侃一句而已,或者说非常熟,你骂我我调侃你,无伤大雅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6 15:29
败在王八犊子手下,乃王八犊子的犊子也。
可惜司马迁的文笔了。


晕死,居士果然好文笔。。。。。。
我只是用了个比较通俗易懂的比喻而已,只是不文雅而已。在古人讨贼楷文中经常会出现,闯逆,发逆,洪逆,杨逆,这是好听的,再难听点用现在的语气,不就是赤匪,发匪,洪杨二贼。古文至今也已经演化的越来越简单化,通俗化,失去了最早期的那种文雅艺术性,现在再去较那个真已经没必要了。
别说我们现在看不懂古文了,就是孔老二不也一样看不懂最早洪荒上古文献。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6-16 15:29
败在王八犊子手下,乃王八犊子的犊子也。
可惜司马迁的文笔了。


晕死,居士果然好文笔。。。。。。
我只是用了个比较通俗易懂的比喻而已,只是不文雅而已。在古人讨贼楷文中经常会出现,闯逆,发逆,洪逆,杨逆,这是好听的,再难听点用现在的语气,不就是赤匪,发匪,洪杨二贼。古文至今也已经演化的越来越简单化,通俗化,失去了最早期的那种文雅艺术性,现在再去较那个真已经没必要了。
别说我们现在看不懂古文了,就是孔老二不也一样看不懂最早洪荒上古文献。
只是说大意如此,古人说话是比较含蓄的,他肯定不能说韩信龟儿子,其实竖子是语气词,对敌人是一种语气, ...
人家其实叫蒯彻,司马迁给改了名。
人家其实叫蒯彻,司马迁给改了名。
但没办法,太史公改了名字大家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