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战自败 我国粮食进口狂飙 净进口美国粮食规模创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19:51


    自从2008年以后,中国已从粮食净出口大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
     近期,中国对进口谷物的需求大幅上涨,而多数谷物都来自美国。仅在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高达1600万吨,2013年已增至1800万吨。去年,中国还从美国进口了300万吨玉米、400万吨干酒糟(DDGs)。干酒糟是玉米等谷物深加工后的副产品,通常被用作生产动物饲料。
2013年,美国向中国供应了70%的进口小麦。此外,中国还首次成为美国高粱的主要出口市场。
中国对饲料谷物的需求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劳动力供给趋紧和饲料成本上升迫使中国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
劳动力短缺、动物疫情、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都促使中国城市居民抛弃来路不明的禽类和畜类肉质食品,而更多的生产也正转移到专门从事畜牧业和禽类养殖的农业企业。这类企业对商业饲料有着严重的依赖。
不断增加的需求也推涨了成本,刺激着饲料加工商和畜牧业产品制造商寻求新的饲料原料,比如干酒糟和高粱。
这一切,都促使中国谷物进出口角色的转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年均进口量高达300万吨—500万吨的进口国。这一角色转变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生了。
实际上,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并没有全面说明中国谷物需求为何在短期内激增的原因。
从2009年和201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来看,这两年的中国人口数量并没有出现短期飙涨的现象。因此,单纯从人口和商业生产需求来解释上述数据变化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但果联系到国内信贷环境,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另一个解释——谷物融资。
华尔街见闻网站已经多次介绍过中国花样繁多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行为,比如铜、镍、大豆、铁矿石、橡胶……。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就因为国内银行减少开立信用证而传出进口订单违约事件。
与铜融资操作路径基本相同,中国买家大量进口粮食,用进口仓单作为融资抵押品,将银行款项套出,再拿去套取利差或汇差,甚至直接投向房地产、高利贷、理财产品等。
关于国内粮食融资,《财经》杂志去年就曾报道过。吉林、河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以“粮食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盘活粮权,使其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被当地人称为“粮食信托”。

    自从2008年以后,中国已从粮食净出口大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
     近期,中国对进口谷物的需求大幅上涨,而多数谷物都来自美国。仅在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高达1600万吨,2013年已增至1800万吨。去年,中国还从美国进口了300万吨玉米、400万吨干酒糟(DDGs)。干酒糟是玉米等谷物深加工后的副产品,通常被用作生产动物饲料。
2013年,美国向中国供应了70%的进口小麦。此外,中国还首次成为美国高粱的主要出口市场。
中国对饲料谷物的需求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劳动力供给趋紧和饲料成本上升迫使中国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
劳动力短缺、动物疫情、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都促使中国城市居民抛弃来路不明的禽类和畜类肉质食品,而更多的生产也正转移到专门从事畜牧业和禽类养殖的农业企业。这类企业对商业饲料有着严重的依赖。
不断增加的需求也推涨了成本,刺激着饲料加工商和畜牧业产品制造商寻求新的饲料原料,比如干酒糟和高粱。
这一切,都促使中国谷物进出口角色的转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年均进口量高达300万吨—500万吨的进口国。这一角色转变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生了。
实际上,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并没有全面说明中国谷物需求为何在短期内激增的原因。
从2009年和201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来看,这两年的中国人口数量并没有出现短期飙涨的现象。因此,单纯从人口和商业生产需求来解释上述数据变化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但果联系到国内信贷环境,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另一个解释——谷物融资。
华尔街见闻网站已经多次介绍过中国花样繁多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行为,比如铜、镍、大豆、铁矿石、橡胶……。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就因为国内银行减少开立信用证而传出进口订单违约事件。
与铜融资操作路径基本相同,中国买家大量进口粮食,用进口仓单作为融资抵押品,将银行款项套出,再拿去套取利差或汇差,甚至直接投向房地产、高利贷、理财产品等。
关于国内粮食融资,《财经》杂志去年就曾报道过。吉林、河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以“粮食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盘活粮权,使其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被当地人称为“粮食信托”。
开喷吧兄弟们!
把那个鼓吹废除18亿亩红线的老贼拖出来砍了
人口数量?难道中国人多吃点肉不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中国快中子反应堆(快堆)和钍基熔盐堆即将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快堆和钍熔盐堆分别以铀238和钍为燃料。一公斤钍燃料完全燃烧的燃烧值差不多相当于3500吨煤炭;1公斤铀燃烧值相当于2500吨煤炭。2012年全年的化石燃料消耗总量相当于差不多240亿吨原煤。(2012年世界消耗煤炭78.6亿吨,相当于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30%左右。能源消耗总量减去5.5%的核能和6.6%的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这样在钍熔盐堆、快堆推广之后,每年消耗9千吨钍、铀燃料差不多就相当于目前一年的化石燃料的消耗量。
  
  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世界上陆地可经济开采铀储量为710万吨。钍矿储量大约是铀储量的3-4倍。除此之外海洋中还存在大约50亿吨铀元素。

  丰富的裂变燃料储量让我们在钍熔盐堆和快对推广后1万年都不需要发愁能源来源问题。这就使化石燃料时代一些原本不敢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的可能。21世纪初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之一是“引渤入疆工程”,但是由于淡化和运输海水所需要的能源过于庞大,这个宏大的工程没有成为现实。熔盐堆和快堆的推广为我们带来了无限能源的希望,也为我们带来了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梦想——引渤入疆工程带来了希望。

  我有一个设想:在2040年左右在中国的黄海边建造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快堆或者熔盐堆。然后利用核能把黄海水淡化,具体淡化海水方式为水电联产,或者热膜联产方式进行。(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然后将淡化的海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塔克拉玛干。

  本方案每年将500亿到2000亿吨淡化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干旱的新疆。这个方案除了提水部分采用核能淡化海水之外,输送淡水路线大体采用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路线: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余米左右(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然后顺势而下进入海拔较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200-800米)通过各个支线管道浇灌大漠。

  成本:以该方案向塔克拉玛干输送淡水大约每吨成本为8元钱。每年向西部输送2000亿吨淡水成本为16000亿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GDP总量:568845亿元,这笔钱(输送淡水成本)相当于于中国gdp的2.81%。如果工程在2050年开展那么送水成本不到中国当年gdp的1%。年耗电量1.2万亿度,而中国2013年总发电量52451亿度,引水耗电相当于中国2013年发电量的22.8%。在快堆和熔盐堆推广后这不是一个并不可接受的数字。(外加淡化每吨海水耗电3.5度,总耗电量是1.6万亿度。)当然如果考虑节省支出也可以缩小输送淡水的规模,比如将输水量减少到1000亿吨左右以做到成本减半。

  如果将引水量缩减到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规模,即每年向塔克拉玛干输送500亿吨水。成本将在6000亿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军费),耗电量也可以减少3/4。引水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GDp的1%,但是我们却可以得到一个宽广而日照充足的大平原。这新增加的可开发土地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农业用地,也可以发展工业、第三产业。考虑到塔克拉玛干盆地的封闭地形,这种地形导致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流出。这意味着一旦盆地内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向塔克拉玛干输送淡水量就可以减少。这对节约绿化沙漠开支很有意义。

  有人说现阶段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地少人多。可惜现在不是19世纪铁血政策不可能成为国策,那么淡化海水入新疆再造一个华北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恰恰相当于一个华北平原,而且纬度大致与华北平原相当,日照充足)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梦不是挤在高层住宅楼的70-80平米的狭小空间内,我有一个梦想:在我老的时候能够在塔克拉玛干拥有自己的私人牧场、私人游泳池。

  有野心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如果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且不论是否现实),每年花费2万亿人民币的军费也不一定能实现领土扩张。但是如果将6000以人民币用于向沙漠输送海水,我们将得到一个30万平方公里的宽广而温暖的大平原,这就是新疆引水工程的魅力之所在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7615&mobile=yes

淡化海水再造一个华北平原
如果将引水量缩减到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规模,即每年向塔克拉玛干输送500亿吨水。成本将在6000亿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军费),耗电量也可以减少3/4。引水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GDp的1%,但是我们却可以得到一个宽广而日照充足的大平原。这新增加的可开发土地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农业用地,也可以发展工业、第三产业。考虑到塔克拉玛干盆地的封闭地形,这种地形导致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流出。这意味着一旦盆地内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向塔克拉玛干输送淡水量就可以减少。这对节约绿化沙漠开支很有意义。
这绿纸总算还有点用处。。。
大米,小麦,玉米国内有保障的!
怨不得习大要求节约粮食,看来产量确实有问题。不过话说现在粮食浪费确实厉害,你看那婚宴,没动几筷子一桌就扔了
开喷吧兄弟们!
呵呵,我来一个。
取消计划生育一切皆可解决
阴暗面 发表于 2014-5-25 09:11
如果将引水量缩减到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规模,即每年向塔克拉玛干输送500亿吨水。成本将在6000亿元人民币(低 ...
首先需要向沙漠运土,否则给再多的水也保留不下来,不如直接引长江黄河水过去,携带大量泥土沉积到沙漠里并不是单纯的水。
大汉-悍卒 发表于 2014-5-25 09:07
把那个鼓吹废除18亿亩红线的老贼拖出来砍了
此人是谁啊?
不了解,不评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中国快中子反应堆(快堆)和钍基熔盐堆即将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快 ...
这么说,水量能控制新疆的人口规模?那得引导西域河流走向呀!
著名思想家茅于轼和超大著名毛黑都叫嚣要取消18亿亩红线。
大汉-悍卒 发表于 2014-5-25 09:07
把那个鼓吹废除18亿亩红线的老贼拖出来砍了
F22 很老吗?
进口的绝大多数都是拿来做饲料了,现在农村那么多荒地,能利用起来的话主粮够吃了
十几亿人呢,以前只是吃饱就行,现在还要吃好,主食、肉食、面食什么都不能少,不靠进口是不可能的
为了房地产 gdp 吃饭问题算个屁  乌拉
农村土地荒芜太严重,农村劳动力缺乏太严重,农村基础建设很落后。按照以前专家的话说就是农民很穷,农村很苦,农业很危险。到处大兴房地产,结果很多地方良田成荒地,圈地五六年不开工坐等土地升值再抛售大赚一比的投机倒把户比比皆是
怨不得习大要求节约粮食,看来产量确实有问题。不过话说现在粮食浪费确实厉害,你看那婚宴,没动几筷子一桌 ...
13年我国粮食产量1.2万亿斤,连续增长十一年,我国粮食自给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如果数据我没记错的话。
以前天天吃菜,现在肥肉都不吃了。而且都喜欢吃牛肉了。不要担心,打仗了不要搞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会缺粮。
茅三公子该在幕后窃喜了
要是用美元换粮食,我倒觉得再没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与铜融资操作路径基本相同,中国买家大量进口粮食,用进口仓单作为融资抵押品,将银行款项套出,再拿去套取利差或汇差,甚至直接投向房地产、高利贷、理财产品等。
关于国内粮食融资,《财经》杂志去年就曾报道过。吉林、河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以“粮食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盘活粮权,使其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被当地人称为“粮食信托”。

这不是商业性投资行为吗?楼主我不喷,解释一下,这种商业行为有什么不要。
这样做,一个是商业投融资;另外一个,可以生产更多食品和饲料,反过来出口各种食品和肉类,和失败有什么关系。希望深度解释。
与铜融资操作路径基本相同,中国买家大量进口粮食,用进口仓单作为融资抵押品,将银行款项套出,再拿去套取利差或汇差,甚至直接投向房地产、高利贷、理财产品等。
关于国内粮食融资,《财经》杂志去年就曾报道过。吉林、河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以“粮食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盘活粮权,使其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被当地人称为“粮食信托”。
这是一个体制问题
我记得有个东西叫白酒。
资源过分集中在城市,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进口粮食这种操作,从银行骗贷款,然后投房地产高利贷

反正有粮食作为抵押,还不上就把粮食堆给银行呗,又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典型例子!中国人真是聪明啊,为了从银行套钱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每年中国食品类出口又有多少?
阴暗面 发表于 2014-5-25 09:10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中国快中子反应堆(快堆)和钍基熔盐堆即将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快 ...
介个是空谈。
塔克拉玛干如果改造成那啥,引起的气候环流变化,也许江南一带就成荒漠了。
并不是有水就成的。很多事儿,在大系统里,就动不得。
关于这个话题,网络上已经有看到过很专业的文字,搜搜看看吧先。
从2008年起,中国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工业制成品产量大增,例如,F55果糖从2008年的12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600万吨,其中超过三百万吨供出口。以2.4吨玉米制造1吨F55果糖计,仅出口部分,消耗玉米700多万吨。

2008年以后出现的粮食大量进口,其实不过是个新时代的来料加工过程罢了
才知道?中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很多年了,按照美国卫星数据,国家的18亿红线已经被突破了,少了3000W。所以:“谁来养活中国?“绝不是危言耸听。
    肉食比例提高,饲料需求加大,这是长期因素,融资是短期因素,目前这进口量还不至于影响粮食安全。
     不过茅老贼是应该再骂一骂。
粮食保障是我国的重中之重,根本没问题。美蒂那里只能买到这些
有几个看完全文的 明明说了这跟食品需求关系不大 为的是搞融资 都扯到耕地红线上去了
我家兔宝宝正处在发育期
我觉得国内应该改变家庭式的农业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了。
此人是谁啊?
茅于轼~~~汪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