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101所为火箭发动机试验保驾护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8:04
航天101所为火箭发动机试验保驾护航


2014-05-23


国外国防科技文献资料快报“5、4、3、2、1,点火!”话音刚落,万米试验场如山崩地裂般震颤,随后滚滚浓烟汹涌而来……这是101所试验技术事业部项目五组在进行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试验。在探月工程、北斗二代导航等重大工程的背后,他们像战士守卫家园一样,默默守护着火箭发动机试验台。
集聚两个“唯一”
一个只有23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不仅要担负起现役主力型号火箭发动机的全部试验任务,还要担负起新一代运载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的试验任务。
新一代运载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试验台是我国首座也是目前唯一采用外能源引射的氢氧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系统。自2011年7月首次地面考台试验并成功后,项目五组又陆续进行了地面长程考台试验、真空点火考台试验、高空模拟考台试验、地面长程摇摆考台试验。
发动机试验是研制链条中的“末端”,虽然不像主体研制单位那样容易出成绩,却是每个型号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型号成功时,作为整个研制团队中的成员,我们备感荣耀。”该所试验技术事业部总经理刘瑞敏说,“工作虽然艰苦、风险大,但我们仍然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在约2000平方米的试验场地上,露天摆放着火箭发动机及扩压器等各种大型设备,项目五组组长朱子勇看着它们笑着说:“好发动机是试出来的,我们做火箭发动机试验,保证成功是最低标准。”
“百分之百”成功背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形容这群默默守护着火箭发动机的航天人,可谓恰到好处。试验工作常常要根据上游型号任务的情况来安排,突发性强,并且试验状态多,涉及的大型部件多且需要来回调动,准备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非常高。一次最多不过780秒的发动机试验,背后的准备工作却可能长达一年。
近年来,项目五组的试验任务量不断增加,“基本上每周一试,部分时段甚至达到了一周两试,经常两个型号的试验同时准备,交替试验。”朱子勇介绍,他们的任务完成率是100%,试验成功率也是100%。
为了保证进度,虽然是露天作业,但无论刮风、雨雪、雾霾还是高温,那里的工作都不会停止。去年夏天非常炎热,试验人员每天要包裹着两套防静电工作服工作,每次试验大家都是汗流浃背,像水洗了一般。
“我们将原班人马分成两组,分别准备两个试验台的工作,两个组的人员互为主副岗,主岗操作、副岗监督、组长检查。”项目五组的王石磊介绍说,他们还优化流程、缩短上台时间,充分论证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使试验周期大幅缩短。
刘瑞敏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去年年底,朱子勇的眼睛出现了问题,等到最后一次试验完成后,他几乎看不见东西了。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双眼视网膜几乎全部脱落,春节前后,做了两次手术才得以恢复。
忙碌中不忘创新
过去,发动机试验产生的噪声污染,引来当地居民的不满。项目五组经过多次试验,在发动机二次喉道扩压器的出口处,新接了一个扩压器,通过向里面喷水实现了降温降噪。此后,在某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中,这种方式使噪音由以前的80~90分贝降到55分贝,达到了环保要求,也为其它试验台的降噪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在做发动机地面长程试验时,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温度高达3000多度,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熔蚀设备。
过去试验时,项目五组要在地面上做一个长20多米、宽2.5米、深0.5米的临时水池,每次试验完成后,再把水池拆掉,操作起来非常繁琐,还浪费时间和人力。他们开动脑筋,设计出一种仿真软件,经过仿真计算,在地下铺石棉布,再在石棉布上铺一层钢板,起到了很好的热防护作用,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以前发动机与试验台各接口处连接力矩都是老师傅凭经验和感觉来定,试验时经常出现泄气的情况。为此,他们开展了力矩量化研究,并且将计算与经验值相结合,确定出力矩值;然后订制加工专用异型扳手头,配合力矩扳手,对发动机和试验台对接口连接螺栓的力矩进行量化控制,一次性就能安装到位,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稳定性。
此外,项目五组还开展了节能降耗研究,通过优化推进剂加注流程、控制加注时间,使发动机液氢推进剂的加注量减少了10.3%,每年可节省试验成本约400余万元。(贺喜梅)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5501航天101所为火箭发动机试验保驾护航


2014-05-23


国外国防科技文献资料快报“5、4、3、2、1,点火!”话音刚落,万米试验场如山崩地裂般震颤,随后滚滚浓烟汹涌而来……这是101所试验技术事业部项目五组在进行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试验。在探月工程、北斗二代导航等重大工程的背后,他们像战士守卫家园一样,默默守护着火箭发动机试验台。
集聚两个“唯一”
一个只有23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不仅要担负起现役主力型号火箭发动机的全部试验任务,还要担负起新一代运载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的试验任务。
新一代运载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试验台是我国首座也是目前唯一采用外能源引射的氢氧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系统。自2011年7月首次地面考台试验并成功后,项目五组又陆续进行了地面长程考台试验、真空点火考台试验、高空模拟考台试验、地面长程摇摆考台试验。
发动机试验是研制链条中的“末端”,虽然不像主体研制单位那样容易出成绩,却是每个型号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型号成功时,作为整个研制团队中的成员,我们备感荣耀。”该所试验技术事业部总经理刘瑞敏说,“工作虽然艰苦、风险大,但我们仍然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在约2000平方米的试验场地上,露天摆放着火箭发动机及扩压器等各种大型设备,项目五组组长朱子勇看着它们笑着说:“好发动机是试出来的,我们做火箭发动机试验,保证成功是最低标准。”
“百分之百”成功背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形容这群默默守护着火箭发动机的航天人,可谓恰到好处。试验工作常常要根据上游型号任务的情况来安排,突发性强,并且试验状态多,涉及的大型部件多且需要来回调动,准备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非常高。一次最多不过780秒的发动机试验,背后的准备工作却可能长达一年。
近年来,项目五组的试验任务量不断增加,“基本上每周一试,部分时段甚至达到了一周两试,经常两个型号的试验同时准备,交替试验。”朱子勇介绍,他们的任务完成率是100%,试验成功率也是100%。
为了保证进度,虽然是露天作业,但无论刮风、雨雪、雾霾还是高温,那里的工作都不会停止。去年夏天非常炎热,试验人员每天要包裹着两套防静电工作服工作,每次试验大家都是汗流浃背,像水洗了一般。
“我们将原班人马分成两组,分别准备两个试验台的工作,两个组的人员互为主副岗,主岗操作、副岗监督、组长检查。”项目五组的王石磊介绍说,他们还优化流程、缩短上台时间,充分论证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使试验周期大幅缩短。
刘瑞敏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去年年底,朱子勇的眼睛出现了问题,等到最后一次试验完成后,他几乎看不见东西了。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双眼视网膜几乎全部脱落,春节前后,做了两次手术才得以恢复。
忙碌中不忘创新
过去,发动机试验产生的噪声污染,引来当地居民的不满。项目五组经过多次试验,在发动机二次喉道扩压器的出口处,新接了一个扩压器,通过向里面喷水实现了降温降噪。此后,在某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中,这种方式使噪音由以前的80~90分贝降到55分贝,达到了环保要求,也为其它试验台的降噪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在做发动机地面长程试验时,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温度高达3000多度,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熔蚀设备。
过去试验时,项目五组要在地面上做一个长20多米、宽2.5米、深0.5米的临时水池,每次试验完成后,再把水池拆掉,操作起来非常繁琐,还浪费时间和人力。他们开动脑筋,设计出一种仿真软件,经过仿真计算,在地下铺石棉布,再在石棉布上铺一层钢板,起到了很好的热防护作用,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以前发动机与试验台各接口处连接力矩都是老师傅凭经验和感觉来定,试验时经常出现泄气的情况。为此,他们开展了力矩量化研究,并且将计算与经验值相结合,确定出力矩值;然后订制加工专用异型扳手头,配合力矩扳手,对发动机和试验台对接口连接螺栓的力矩进行量化控制,一次性就能安装到位,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稳定性。
此外,项目五组还开展了节能降耗研究,通过优化推进剂加注流程、控制加注时间,使发动机液氢推进剂的加注量减少了10.3%,每年可节省试验成本约400余万元。(贺喜梅)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5501
是长五么?芯二级,唉,怎么就完全没报道芯一级!
好年轻啊!未来你们的也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