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9:09
http://news.sina.com.cn/w/z/india2014/
“导游拉格”

“纳伦德拉-莫迪是谁?”2001年10月,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换人,印度新闻记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古吉拉特邦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印度的广东”,工业发达。作为一颗突然出现的耀眼政治明星,莫迪此前很少为人所关注。印度媒体纷纷给他冠以“导游拉格”的称号——在1960年代的一部印度流行电影里,导游拉格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蹲过监狱,勾引过他人妻子。由于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个村子里当成具有神力的法师,突然间受到了周围人们的崇拜。

在2002年前,莫迪的确给人们以类似的神秘感。他1950年出生于古吉拉特邦,是六个孩子当中的第三个。他的家庭来自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种姓,拥有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莫迪平静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先后获得了德里大学和古吉拉特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这个教育程度在印度并不算特别拔尖,既不像刚刚历任的国大党总理曼莫汉-辛格拥有牛津大学博士学位那样显赫,也没有像尼赫鲁-甘地家族的许多政治明星那样甚至连像样的学位都没拿到。18岁的时候,莫迪按照印度的传统,由父母包办了婚姻。总之,他的一切经历平常得很,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连他在中学时期的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智力表现平常”,唯一的长处是辩论。这一点是在印度倒是成为政治家的必要条件。

“要么当部长,要么就当白丁”
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莫迪的崛起跟古吉拉特邦的地缘形势有很强的关系。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半岛西北,毗邻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这两处历来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混合居住之地,文化独特名人遍出。印度的“圣雄甘地”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便出生于古吉拉特邦。1948年的印巴分治带来了两个宗教教徒之间的大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制性迁徙。莫迪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具有很强的所谓“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结。在自己的青年时期,莫迪加入了“国民志愿团”(简写为RSS,又可以翻译为“国民爱国者组织”)。这是一支秉持印度教激进思想的准军事志愿者组织。1925年成立的时候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己任。1948年“圣雄甘地”因为反对印巴分治而遇刺。此案的凶手就曾经是RSS的成员。在1975年到1978年国大党英迪拉-甘地实施全国紧急状态期间,RSS组织被禁,集体转入地下。年轻的莫迪也因此成为RSS的地下工作者,从事相应的宣传工作。1985年,随着RSS加入到印度人民党组织的政治联盟“全国民主联盟”当中,莫迪被派往印度人民党工作。十多年的党务工作当中,莫迪先负责人民党古吉拉特邦支部的工作,逐渐上升,最后成为人民党总书记。可以说RSS的存在,给莫迪打开了政治的上升通道。在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大党当中,莫迪能够出头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RSS。

除了党务工作,莫迪能够拿得出手的商业和管理经验实在可怜。他少年时曾经在火车站附近摆过茶水摊子。后来管理过古吉拉特邦交通局的食堂。完全是因为他在党务方面的出色组织,使人民党赢得了古吉拉特邦的选举。人民党内部并不太情愿让莫迪出任该邦首席部长,只打算给他个副部长的职务。莫迪很强硬地回复道:“要么我当部长,要么我就当白丁。”于是他便如愿以偿,也就此成为了记者们眼中的“导游拉格”。

未结束的调查

印度大选电视辩论会发生自焚事件
甫一上任,“导游拉格”立刻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争议人物。莫迪上任后仅仅4个月,2002年2月27日,古吉拉特邦穆斯林聚居的高德拉火车站发生血案,有人纵火烧掉了停靠在火车站一趟列车当中的某节车厢,烧死了58名印度教徒。血案引发了印度教徒的报复,随后演变成接近种族灭绝的屠杀,造成上千人死亡。莫迪政府在这次大骚乱当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可疑。虽然他宣布实行了宵禁,允许军警在可疑情况下开枪镇压,并拟调陆军部队维持治安,但是有情况显示,政府人员纵容和授意印度教徒进行报复,甚至有人给屠杀者提供穆斯林名单以便逐个清除,事后再强占死者遗产。大骚乱的调查一直进行到今天还未结束。

印度最高法院特别调查组勉强厘清了莫迪与该案的关系。不过官方的结论并不能替代民间从底层到学者对于莫迪本人的疑惑。有意思的是,莫迪的古吉拉特邦政府因为大骚乱而引咎辞职,但是在当年的邦大选当中获得议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莫迪因此连任了首席部长,并且在未来12年的大选里两度获胜,连任至今,创下该邦首席部长的连任纪录。但是在印度全国,由于古吉拉特邦骚乱引来的轩然大波影响到了中央政府选举。无论如何疏远自己与莫迪的关系,瓦杰帕伊政府还是在2004年大选之后黯然下台。多说一句:这位瓦杰帕伊是印度历史上首位成为总理的RSS成员。因此,莫迪作为RSS成员出任总理,并不能给印度政治史上增添更多的所谓“极端色彩”。

经世治国的“圣雄”
关于莫迪为何能够在古吉拉特邦连选连任,有很多说法。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在宗教对立比较激烈的古吉拉特邦能够引发印度教徒的共鸣,这一点固然是功不可没,但是莫迪在任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经世治国的能力,这却也是他能够连任之因。与许多印度政治领导人相对保守的经济政策不一样,莫迪的政治经济哲学带有新自由主义色彩,强调“小政府”,提倡私有化和市场化,放松经济管制,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频繁招商引资。

古吉拉特邦本来就是印度的工业中心,著名的塔塔集团总部就设在该邦,此外还有炼油、电力、信息和造船等重要工业项目。莫迪的工作风格要比一般印度政治家来的干脆和高效。受够了拖沓冗长的官僚政治影响,许多商人更加喜欢莫迪的工作风格,也更加愿意把资金投向古吉拉特邦。恰如古吉拉特邦商会主席沙赫所说:“你走进了莫迪的办公室,就不用担心给踢到别的部长办公室里去了。”不过,莫迪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遭到学者们的不断抨击和反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就指责古吉拉特邦的人类发展指数落后于其他的邦。一些指责则认为莫迪的政策取悦的是城市中产阶级,加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分化。

从很大程度上,莫迪的经济政策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事实上,他的确曾经到过中国深圳等地,寻求中国建设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经验。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最成功之处是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带动了本邦农业大发展。在过去五年里古吉拉特邦农业增长率达到了12.8%,而印度全国的农业增长率只有2%。于此同时,他还同时在本邦开展许多在印度人看来是“超级工程”的项目,例如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并规划修建拦海大坝。莫迪的经济措施当中取消了一些社会福利,如免费农业用电等,但是在市场配置作用下,提高了用电的经济效率,印度其余的一些邦也跟进引用。总体上,莫迪的成功带来了古吉拉特邦的相对繁荣,他的经济路线也被称为“莫迪模式”。这个模式在基本面上的成功,是莫迪能够成为印度总理的重要原因。

印度历史学家古哈评论莫迪的成功,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这不是一个党派的成功,而是一个人的成功。”印度《远景》周刊则援引一位人民党党员的话来评论莫迪:“他已经由‘拉吉’变成了‘圣雄’。”这种观点与其说是在认同“莫迪模式”,不如说是印度选择了一位有可能率领全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经过“金砖五国”的辉煌时期后,金砖国家的发展速度正在下降,经济政策如温吞水一般的国大党无人能够维持政权。经过12年古吉拉特邦经济改革成功的莫迪正是国家领导人的有力人选。他能干,高效,而且有着基于“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的强硬。中产阶级和商人们对于他在选举当中能否胜出期待已久,以至于在去年年底他刚开始为选举造势的时候,印度国外的一些金融观察家就纷纷预测:“印度的金融市场最大的希望就是人民党推出莫迪作为总理候选人。”

收回
“我是个民族主义者”
莫迪自己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与他人迥异,为印度政治涂抹了一笔属于自己的色彩。《远景》杂志称莫迪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孤独,内向,从不多言,不喜欢参加大型社交活动,但是在能够在演讲当中赢得人心。他还是一个工作狂,可以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都在工作。莫迪生活简朴。他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多年,官邸里只有三名仆役。他的整个家庭严密包藏在自己的保护之下。2002年在自己出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就职仪式上,竟然没有一名官员认识现场的一位老太太就是莫迪的母亲,而莫迪本人则根本没有当场与母亲相认。只有在某些莫迪的旧相识指引下,这位老太太才在现场获得了一个座位。而莫迪18岁迎娶进门的发妻,存在感就更低了。直到2014年大选莫迪才公开自己已婚的事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总理宝座已经近在眼前,他需要为日后的公关活动赢得一定空间的预防之举。

人们对于莫迪所剩下的担心就是他所秉持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一点在他来说始终没有改变。2013年莫迪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仍然自称“我是个民族主义者”。即使在自己为了选举而四处奔走于穆斯林社区的时候,他仍旧出于自己的宗教习惯拒绝当地穆斯林给自己戴上小帽。不过,除了民族主义这块招牌之外,他更多地表现出自己中产阶级出身的立场,并不将自己等同于印度的精英阶层。有趣的是,莫迪常常用古吉拉特当地方言写诗。《印度斯坦时报》说他是个“平庸的诗人”,同时又夸他是“精明的政治家”。这个“精明的政治家”是个素食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肉食者鄙”。

看起来,莫迪的印度将会走一条不同于以前的道路。它未必与“莫迪模式”完全相同,但是一定会打上莫迪的个人烙印。

作者:孟秋http://news.sina.com.cn/w/z/india2014/
“导游拉格”

“纳伦德拉-莫迪是谁?”2001年10月,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换人,印度新闻记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古吉拉特邦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印度的广东”,工业发达。作为一颗突然出现的耀眼政治明星,莫迪此前很少为人所关注。印度媒体纷纷给他冠以“导游拉格”的称号——在1960年代的一部印度流行电影里,导游拉格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蹲过监狱,勾引过他人妻子。由于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个村子里当成具有神力的法师,突然间受到了周围人们的崇拜。

在2002年前,莫迪的确给人们以类似的神秘感。他1950年出生于古吉拉特邦,是六个孩子当中的第三个。他的家庭来自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种姓,拥有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莫迪平静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先后获得了德里大学和古吉拉特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这个教育程度在印度并不算特别拔尖,既不像刚刚历任的国大党总理曼莫汉-辛格拥有牛津大学博士学位那样显赫,也没有像尼赫鲁-甘地家族的许多政治明星那样甚至连像样的学位都没拿到。18岁的时候,莫迪按照印度的传统,由父母包办了婚姻。总之,他的一切经历平常得很,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连他在中学时期的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智力表现平常”,唯一的长处是辩论。这一点是在印度倒是成为政治家的必要条件。

“要么当部长,要么就当白丁”
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莫迪的崛起跟古吉拉特邦的地缘形势有很强的关系。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半岛西北,毗邻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这两处历来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混合居住之地,文化独特名人遍出。印度的“圣雄甘地”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便出生于古吉拉特邦。1948年的印巴分治带来了两个宗教教徒之间的大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制性迁徙。莫迪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具有很强的所谓“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结。在自己的青年时期,莫迪加入了“国民志愿团”(简写为RSS,又可以翻译为“国民爱国者组织”)。这是一支秉持印度教激进思想的准军事志愿者组织。1925年成立的时候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己任。1948年“圣雄甘地”因为反对印巴分治而遇刺。此案的凶手就曾经是RSS的成员。在1975年到1978年国大党英迪拉-甘地实施全国紧急状态期间,RSS组织被禁,集体转入地下。年轻的莫迪也因此成为RSS的地下工作者,从事相应的宣传工作。1985年,随着RSS加入到印度人民党组织的政治联盟“全国民主联盟”当中,莫迪被派往印度人民党工作。十多年的党务工作当中,莫迪先负责人民党古吉拉特邦支部的工作,逐渐上升,最后成为人民党总书记。可以说RSS的存在,给莫迪打开了政治的上升通道。在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大党当中,莫迪能够出头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RSS。

除了党务工作,莫迪能够拿得出手的商业和管理经验实在可怜。他少年时曾经在火车站附近摆过茶水摊子。后来管理过古吉拉特邦交通局的食堂。完全是因为他在党务方面的出色组织,使人民党赢得了古吉拉特邦的选举。人民党内部并不太情愿让莫迪出任该邦首席部长,只打算给他个副部长的职务。莫迪很强硬地回复道:“要么我当部长,要么我就当白丁。”于是他便如愿以偿,也就此成为了记者们眼中的“导游拉格”。

未结束的调查

印度大选电视辩论会发生自焚事件
甫一上任,“导游拉格”立刻成为印度人眼中的争议人物。莫迪上任后仅仅4个月,2002年2月27日,古吉拉特邦穆斯林聚居的高德拉火车站发生血案,有人纵火烧掉了停靠在火车站一趟列车当中的某节车厢,烧死了58名印度教徒。血案引发了印度教徒的报复,随后演变成接近种族灭绝的屠杀,造成上千人死亡。莫迪政府在这次大骚乱当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可疑。虽然他宣布实行了宵禁,允许军警在可疑情况下开枪镇压,并拟调陆军部队维持治安,但是有情况显示,政府人员纵容和授意印度教徒进行报复,甚至有人给屠杀者提供穆斯林名单以便逐个清除,事后再强占死者遗产。大骚乱的调查一直进行到今天还未结束。

印度最高法院特别调查组勉强厘清了莫迪与该案的关系。不过官方的结论并不能替代民间从底层到学者对于莫迪本人的疑惑。有意思的是,莫迪的古吉拉特邦政府因为大骚乱而引咎辞职,但是在当年的邦大选当中获得议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莫迪因此连任了首席部长,并且在未来12年的大选里两度获胜,连任至今,创下该邦首席部长的连任纪录。但是在印度全国,由于古吉拉特邦骚乱引来的轩然大波影响到了中央政府选举。无论如何疏远自己与莫迪的关系,瓦杰帕伊政府还是在2004年大选之后黯然下台。多说一句:这位瓦杰帕伊是印度历史上首位成为总理的RSS成员。因此,莫迪作为RSS成员出任总理,并不能给印度政治史上增添更多的所谓“极端色彩”。

经世治国的“圣雄”
关于莫迪为何能够在古吉拉特邦连选连任,有很多说法。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在宗教对立比较激烈的古吉拉特邦能够引发印度教徒的共鸣,这一点固然是功不可没,但是莫迪在任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经世治国的能力,这却也是他能够连任之因。与许多印度政治领导人相对保守的经济政策不一样,莫迪的政治经济哲学带有新自由主义色彩,强调“小政府”,提倡私有化和市场化,放松经济管制,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频繁招商引资。

古吉拉特邦本来就是印度的工业中心,著名的塔塔集团总部就设在该邦,此外还有炼油、电力、信息和造船等重要工业项目。莫迪的工作风格要比一般印度政治家来的干脆和高效。受够了拖沓冗长的官僚政治影响,许多商人更加喜欢莫迪的工作风格,也更加愿意把资金投向古吉拉特邦。恰如古吉拉特邦商会主席沙赫所说:“你走进了莫迪的办公室,就不用担心给踢到别的部长办公室里去了。”不过,莫迪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遭到学者们的不断抨击和反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就指责古吉拉特邦的人类发展指数落后于其他的邦。一些指责则认为莫迪的政策取悦的是城市中产阶级,加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分化。

从很大程度上,莫迪的经济政策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事实上,他的确曾经到过中国深圳等地,寻求中国建设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经验。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最成功之处是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带动了本邦农业大发展。在过去五年里古吉拉特邦农业增长率达到了12.8%,而印度全国的农业增长率只有2%。于此同时,他还同时在本邦开展许多在印度人看来是“超级工程”的项目,例如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并规划修建拦海大坝。莫迪的经济措施当中取消了一些社会福利,如免费农业用电等,但是在市场配置作用下,提高了用电的经济效率,印度其余的一些邦也跟进引用。总体上,莫迪的成功带来了古吉拉特邦的相对繁荣,他的经济路线也被称为“莫迪模式”。这个模式在基本面上的成功,是莫迪能够成为印度总理的重要原因。

印度历史学家古哈评论莫迪的成功,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这不是一个党派的成功,而是一个人的成功。”印度《远景》周刊则援引一位人民党党员的话来评论莫迪:“他已经由‘拉吉’变成了‘圣雄’。”这种观点与其说是在认同“莫迪模式”,不如说是印度选择了一位有可能率领全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经过“金砖五国”的辉煌时期后,金砖国家的发展速度正在下降,经济政策如温吞水一般的国大党无人能够维持政权。经过12年古吉拉特邦经济改革成功的莫迪正是国家领导人的有力人选。他能干,高效,而且有着基于“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的强硬。中产阶级和商人们对于他在选举当中能否胜出期待已久,以至于在去年年底他刚开始为选举造势的时候,印度国外的一些金融观察家就纷纷预测:“印度的金融市场最大的希望就是人民党推出莫迪作为总理候选人。”

收回
“我是个民族主义者”
莫迪自己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与他人迥异,为印度政治涂抹了一笔属于自己的色彩。《远景》杂志称莫迪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孤独,内向,从不多言,不喜欢参加大型社交活动,但是在能够在演讲当中赢得人心。他还是一个工作狂,可以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都在工作。莫迪生活简朴。他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多年,官邸里只有三名仆役。他的整个家庭严密包藏在自己的保护之下。2002年在自己出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就职仪式上,竟然没有一名官员认识现场的一位老太太就是莫迪的母亲,而莫迪本人则根本没有当场与母亲相认。只有在某些莫迪的旧相识指引下,这位老太太才在现场获得了一个座位。而莫迪18岁迎娶进门的发妻,存在感就更低了。直到2014年大选莫迪才公开自己已婚的事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总理宝座已经近在眼前,他需要为日后的公关活动赢得一定空间的预防之举。

人们对于莫迪所剩下的担心就是他所秉持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一点在他来说始终没有改变。2013年莫迪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仍然自称“我是个民族主义者”。即使在自己为了选举而四处奔走于穆斯林社区的时候,他仍旧出于自己的宗教习惯拒绝当地穆斯林给自己戴上小帽。不过,除了民族主义这块招牌之外,他更多地表现出自己中产阶级出身的立场,并不将自己等同于印度的精英阶层。有趣的是,莫迪常常用古吉拉特当地方言写诗。《印度斯坦时报》说他是个“平庸的诗人”,同时又夸他是“精明的政治家”。这个“精明的政治家”是个素食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肉食者鄙”。

看起来,莫迪的印度将会走一条不同于以前的道路。它未必与“莫迪模式”完全相同,但是一定会打上莫迪的个人烙印。

作者:孟秋
翻译错误应该叫穆敌!穆斯林的敌人!不是这样美国才不给他发签证吗?
签证不知道他解决没
印度人民选择了一个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