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老电影《雷场相思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8:08:30
1986年时,上映了一部描写对越自卫还击老山战场的故事片《雷场相思树》,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一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当时这部影片就荣获了1986——1987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等奖项,并推出了一批后来颇为观众所熟悉的演员。很多70后都不会忘记这部电影,笔者当年就曾为片中主人公的牺牲而黯然神伤了一段时间。多年以后,再重温此片,仍觉历久弥新,感慨非常。不得不说,在1980——199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中,论及战地真实和对军人的心理把握,无出《雷场相思树》其右者。

影片《雷场相思树》是根据优秀中篇小说《雷场上的相思树》改编而成,小说作者江奇涛本人就担任了此片的编剧。导演韦廉是八一厂的著名人物,当年曾因《雷场相思树》而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后来又相继导演了《大决战》、《大转折》、《大战宁沪杭》、《太行山上》等著名战争巨片,并两度荣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雷场相思树》的军事顾问,则是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云南前指首长廖锡龙,两山战场上的著名战将。影片的音乐作曲是瞿小松和刘索拉,作词是刘索拉,二人因此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其中刘索拉此人不同凡响,不但是集作曲家、小说家于一身的才女,她的伯父就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刘志丹,父亲是曾任监察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刘景范,母亲则是因小说《刘志丹》大案而闻名全国的硬骨头作者李建彤。

影片《雷场相思树》描写了一批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军校学习,毕业时到前线代职见习,经历了战火考验,目睹了同学和战友的牺牲,而各自履行军人使命的故事。该片是在老山边境战地真实取景拍摄,服装、道具、阵地环境、演员表演都堪称一流,反映了极为难得的“堑壕真实”。其人物形象丰满,心理刻画准确,故事情节多线并进,娓娓道来,震撼人心。片中广大官兵在阵地猫耳洞中的艰苦生活,与实战场景无异,更是为同类题材作品中的难得珠玉。当时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拍摄行动还令对面越军产生了误会,专门布置了一个高炮群来加以防范,因而成为了流传多年的笑谈。
   
《雷场相思树》中刻画了一批当代青年军官的形象,摒弃了高大全的程式化描写,对人物心理把握非常到位,展现了其不同的心路历程,于无声中绽放出了夺目的人物光彩。也因此,该片在当年还获得了一个集体优秀表演奖。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邱原的是青年演员胡亚捷,他不久后就因出演电视剧《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而广为人知。在影片《雷场相思树》中,这个角色贯穿了全片,是勾连各种关系的主要人物。邱原是中文学士,爱好写作,有“作家”之称。他的血小板比正常人少,负伤后会流血不止,在战场上比别人多了一重死亡的危险。张副团长从军医妻子那里知道情况后,为照顾邱原,让他留在团前指当见习参谋,而不是像其他几名同学那样到前沿阵地去代职指挥。当突击队攻击359高地受到压制,团里增援人员不够时,邱原坚决拒绝团里的照顾,终于被批准带领不同建制人员组成分队,前出增援突击队。在激烈的战斗中,邱原指挥战士们拿下了敌人的阵地,完成了任务,因而立了二等功,成了英雄。同时,他也目睹了同学好友的牺牲,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拷问。当师长指名要他下阵地时,他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在被强行带回团里的路上,影片采用倒叙方式,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尹默涛的是青年演员巫刚,其外形硬朗,说话铿锵有力,很有个人魅力。巫刚后来还出演过同类题材影片《战争让女人走开》中的解放军排长林小林,以及电视剧《贺兰雪》中的西夏君主李元昊和电视剧《铁血警魂》中的公安局长乌恩(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立军)。尹默涛上军校前是学海洋生物的,业余乐队指挥,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在上阵地前一次欢送伤员的联欢会上,默涛自弹自唱了一曲,一时全场瞩目,年轻的护士王娟为此还请求默涛在她的衣领上签了名。电影片名中的雷场与相思树的联系,就是出自默涛之口。后来默涛参加了突击队,与邱原等人一同攻占了359高地。打扫战场时,默涛进入了一个越军掩蔽部,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吉他,他伸手去摘,却触动了越军布设的绊发雷,当场牺牲。邱原闻声赶到,目眦尽裂,用冲锋枪对着吉他猛烈扫射。这一天,正好是除夕。下阵地后,邱原回到州府参加教导队集训,在欢度春节的炮竹声中又遇到了护士王娟。当王娟笑着问起默涛时,邱原只能忍住内心的痛楚说他还好。。。。。。

饰演工程兵学校学员刘国政的是青年演员赵军(后改名为赵君),后来还出演了《血色清晨》、《看车人的七月》、《北洋水师》、《雪花那个飘》等诸多影视作品,擅长演反派人物,为不少观众所熟悉。因为在《雷场相思树》中的出色表演,赵军获得了1987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第三届学会奖。刘国政是贫困农家子弟,本来是在农学院学蔬菜专业的,因而外号“菜农”,毕业时为响应学校号召才带头参军学了工兵专业。他是家里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当兵也只是想当个和平兵,将来好谋个职业,光耀门楣,却没想到竟然代职见习上了战场,这让他非常彷徨。在奔赴前线的途中,刘国政一度胆怯,借打水之机想错过开车时间,却被战友季刚强行拉上了火车。在坚守前沿阵地的日子里,刘国政感受到了同龄军人的报国热情,也目睹了战士为保护他而壮烈牺牲的情景,逐渐变得勇敢起来。本来师里要让刘国政和另外一名干部下阵地去办工兵培训班,但营里却因电话太忙没能通知到他,结果刘国政跟着突击队参加了攻打359高地的战斗。在越军雷区拦路,而爆破筒、直列炸药已排雷用尽,战友们在越军炮火下不断伤亡的危急时刻,刘国政毅然踏入雷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突击队开辟了道路。参加战斗前,他给在团前指的邱原写了一封信,除了表白自己的心迹外,就是想问问,他想不通,为何营里单单没有通知他下阵地?“哪怕是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再让我去作战,我也绝不会有此情绪。如果把作战当作是一种惩罚,我刘国政将拒绝上阵!我曾经缺少过勇气,但我现在缺少的不是勇气。相信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会毅然做出选择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名军人!”邱原是回到州府后才读到这封信的,一时间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季刚的是青年演员张建民,他出演的影视作品不算多,可能很多观众对他不熟悉。不过,张建民曾在1987年上映的惊险故事片《最后的疯狂》中饰演了杀人凶犯宋泽一角,当时给上中学的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该片是新中国侦缉题材影片中比较有开创意义的一部,在当年曾广受好评,并获得了1988 年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季刚是大学运动本科毕业,前西北足球队前锋,几名军校学员中的老大哥。季刚精力充沛,擅长拳击,在临战训练期间曾与前来视察的张副团长较量,并将张副团长的鼻子打出了血。不料张副团长为此很欣赏他,点名要季刚担任侦察排长。张副团长手下的侦察排长换得很勤,前任侦察排长上任不到3个月就牺牲了。但季刚决心坚定,“只要有指挥权,我认了!”在后来带领侦察兵执行敌前侦察任务时,季刚反应敏捷,指挥果断,干得很出色。当邱原在395高地上打红了眼时,也是季刚亲自上去将他接下阵地的。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丛培民的是青年演员沈晓谦,曾在王刚担任解说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出演了青年学生肖光义。沈晓谦后来进入上译厂当了配音演员,因为音色比较接近已故的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所以较为适合配坏人和喜剧角色。他先后曾配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赏金杀手》、《勇闯夺命岛》、《亡命天涯》等影片,后又淡出了配音圈而经商。丛培民是中医学院专科毕业,因此外号“中医”。他担任第二排长随全排坚守无名高地,因医学专业精湛,给伤员包扎得很好,受到了团里的表扬。后来无名高地遭到了越军一个加强连的围攻,打得非常惨烈,表面阵地一度被敌占领。激战中,副连长和排长都牺牲了,连丛培民在内全排只剩下10人,其中重伤4人,轻伤6人。因为越军炮火封锁严密,加上山高坡陡,军工上不去,重伤员抬不下来,而临死亡的威胁。丛培民急了,电话打到团前指,张口就骂。当时还俘获了一名越军中尉,但该敌的臀部股动脉被打断而血流不止。张副团长要求一定要将俘虏包扎好,要活着带下来。因为阵地上的条件实在简陋,尽管做了种种努力给俘虏止血,军工队上来后不抬伤员而先将俘虏抬下阵地,最终却还是没能保住他的性命。电影中的这段情节是取自于真实战例:发生在1985年3月8日第1军1师2团1营2连突击队出击那拉地区156高地的战斗。丛培民在无名高地战斗中也双腿负伤,他给自己包扎得很好,让军工先往下抬俘虏,自己最后才下阵地。但因送下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他的左腿因伤重还是被截掉了。战后邱原到师部医院来看他时,丛培民从昏睡中醒来,刚说了一句话就问那个越军俘虏怎么样了,邱原只好安慰他说还活着。当丛培民发现自己的腿没有了时,立时喊来医生,大哭大叫起来:“我腿呢?我问你,我的腿呢?你说呀!我腿呢?你说呀!你们这群狼心狗肺的,你把我腿弄到哪儿去了?伤口是我自己包的,我自己还不知道吗?。。。。。。”出了病房后,邱原安慰医生,希望她别在意,能理解伤员。医生正是张副团长的妻子,她伤感地说:“我们不理解他,谁理解他!”

饰演张副团长的是青年演员储智博,一年后他又在同类题材的惊险战斗故事片《闪电行动》中出演了狙击手梁国柱,逢山开路,断后阻敌,穿插途中勇挑重担,最后用改装的56式冲锋枪发射枪榴弹一举击毁了逃跑的越军师长座车,大快人心。张副团长性格爽朗,快人快语,带兵严格,指挥若定。在临战训练前的讲话中,要求大学生军官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临战训练项目,目的就是强化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当时队列中的“菜农”还咕哝了一句:“应该是战斗能力。”张副团长听到后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生存能力!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因为我要的是战士,不要炮灰!”当无名高地表面阵地被越军占领时,张副团长经慎重思考后,果断命令坚守部队撤入坑道,炮火覆盖无名高地,预备队出动夺回表面阵地,同时突击队拔掉359高地,以减轻无名高地的压力。在决定预备队是否出动时,这是最考验指挥员的判断能力的,张副团长不断抽烟思索,最后决心一下,雷霆万钧。在展现张副团长带兵才能的同时,他从妻子那里得知了邱原的身体情况,而几次要将邱原留在指挥部。当遭到丛培民在无名高地上的痛骂后,张副团长并不生气,而是问明指挥关系,安慰他说:“好同志,冷静点,现在你就是阵地指挥员,汇报一下情况。”以上情节又表现了张副团长铁汉柔情的一面。实话实说,在这样的指挥员手下战斗,是幸福的。
  
影片《雷场相思树》真实再现了老山战场的艰苦环境。如著名的猫耳洞,大量用波纹钢搭建,狭小、潮湿、闷热、不通风,人在里面都直不起身子,还常常有半下积水。官兵们在这样的阵地上只能穿短裤打赤膊,留着长须,蓬头垢面;指战员们在阵地上天天挨敌人的炮火,随时有负伤牺牲的危险。因为生活过于单调,时间长了,脑子里都难以接受比较深刻的东西了;军工从阵地上向下抬伤员非常艰难,要身背、手抬、肩扛着100多斤重的伤员,前边还要有人用工兵锹在陡坡上挖脚蹬的坑,一点一点向山下蹭,常常要7、8个人才能抬下一个伤员来;为了向阵地上运送食品、弹药和施工构件,军工们每天都要背上重7、80斤,最重可达120多斤的作战物资,默默而艰难地攀爬上下。影片中展现了八里河东山主峰“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全景,军工们背着沉重的物资沿着1045级台阶向山顶攀登,情景震撼人心。他们在军史上留下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老山骆驼”;在阵地上的闲暇之际,官兵们的娱乐只有看小人书、甩扑克,或在石壁上刻刻画画,写些什么“北京饭店”之类的标志聊以自慰。最大的奢侈,就是合伙下顿面条改善,或是后方能通过电话给放上一段音乐;在老山战地,官兵们执行任务回来后喜欢跳上一段迪斯科,并用炮弹壳、水桶、汽水瓶做成打击乐器,再配上难得的吉他,尽情扭动,释放着饱受压抑的紧张情绪。这也有一个留名军史的称呼——“坑道迪斯科”。

《雷场相思树》就是这样一部影片,鲜明刻画了1980年代的那场战争,展现了那一代青年军人的追求和特点,留给人们以历史深处的幽幽思考。

最后,以影片中的一段情节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不过,这并没有表现什么慷慨激昂,而是深深打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痛处。在359高地的越军掩蔽部中,邱原问默涛:“如果一边是爱,一边是死,你选择哪个?” 默涛则一边对着缴获的镜子整理仪容,一边悠悠地答道:“我们都还生未尽兴,爱未尽情呢。”一分多钟后,默涛就触雷牺牲了。
1986年时,上映了一部描写对越自卫还击老山战场的故事片《雷场相思树》,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一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当时这部影片就荣获了1986——1987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等奖项,并推出了一批后来颇为观众所熟悉的演员。很多70后都不会忘记这部电影,笔者当年就曾为片中主人公的牺牲而黯然神伤了一段时间。多年以后,再重温此片,仍觉历久弥新,感慨非常。不得不说,在1980——199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中,论及战地真实和对军人的心理把握,无出《雷场相思树》其右者。

影片《雷场相思树》是根据优秀中篇小说《雷场上的相思树》改编而成,小说作者江奇涛本人就担任了此片的编剧。导演韦廉是八一厂的著名人物,当年曾因《雷场相思树》而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后来又相继导演了《大决战》、《大转折》、《大战宁沪杭》、《太行山上》等著名战争巨片,并两度荣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雷场相思树》的军事顾问,则是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云南前指首长廖锡龙,两山战场上的著名战将。影片的音乐作曲是瞿小松和刘索拉,作词是刘索拉,二人因此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其中刘索拉此人不同凡响,不但是集作曲家、小说家于一身的才女,她的伯父就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刘志丹,父亲是曾任监察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刘景范,母亲则是因小说《刘志丹》大案而闻名全国的硬骨头作者李建彤。

影片《雷场相思树》描写了一批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军校学习,毕业时到前线代职见习,经历了战火考验,目睹了同学和战友的牺牲,而各自履行军人使命的故事。该片是在老山边境战地真实取景拍摄,服装、道具、阵地环境、演员表演都堪称一流,反映了极为难得的“堑壕真实”。其人物形象丰满,心理刻画准确,故事情节多线并进,娓娓道来,震撼人心。片中广大官兵在阵地猫耳洞中的艰苦生活,与实战场景无异,更是为同类题材作品中的难得珠玉。当时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拍摄行动还令对面越军产生了误会,专门布置了一个高炮群来加以防范,因而成为了流传多年的笑谈。
   
《雷场相思树》中刻画了一批当代青年军官的形象,摒弃了高大全的程式化描写,对人物心理把握非常到位,展现了其不同的心路历程,于无声中绽放出了夺目的人物光彩。也因此,该片在当年还获得了一个集体优秀表演奖。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邱原的是青年演员胡亚捷,他不久后就因出演电视剧《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而广为人知。在影片《雷场相思树》中,这个角色贯穿了全片,是勾连各种关系的主要人物。邱原是中文学士,爱好写作,有“作家”之称。他的血小板比正常人少,负伤后会流血不止,在战场上比别人多了一重死亡的危险。张副团长从军医妻子那里知道情况后,为照顾邱原,让他留在团前指当见习参谋,而不是像其他几名同学那样到前沿阵地去代职指挥。当突击队攻击359高地受到压制,团里增援人员不够时,邱原坚决拒绝团里的照顾,终于被批准带领不同建制人员组成分队,前出增援突击队。在激烈的战斗中,邱原指挥战士们拿下了敌人的阵地,完成了任务,因而立了二等功,成了英雄。同时,他也目睹了同学好友的牺牲,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拷问。当师长指名要他下阵地时,他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在被强行带回团里的路上,影片采用倒叙方式,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尹默涛的是青年演员巫刚,其外形硬朗,说话铿锵有力,很有个人魅力。巫刚后来还出演过同类题材影片《战争让女人走开》中的解放军排长林小林,以及电视剧《贺兰雪》中的西夏君主李元昊和电视剧《铁血警魂》中的公安局长乌恩(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立军)。尹默涛上军校前是学海洋生物的,业余乐队指挥,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在上阵地前一次欢送伤员的联欢会上,默涛自弹自唱了一曲,一时全场瞩目,年轻的护士王娟为此还请求默涛在她的衣领上签了名。电影片名中的雷场与相思树的联系,就是出自默涛之口。后来默涛参加了突击队,与邱原等人一同攻占了359高地。打扫战场时,默涛进入了一个越军掩蔽部,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吉他,他伸手去摘,却触动了越军布设的绊发雷,当场牺牲。邱原闻声赶到,目眦尽裂,用冲锋枪对着吉他猛烈扫射。这一天,正好是除夕。下阵地后,邱原回到州府参加教导队集训,在欢度春节的炮竹声中又遇到了护士王娟。当王娟笑着问起默涛时,邱原只能忍住内心的痛楚说他还好。。。。。。

饰演工程兵学校学员刘国政的是青年演员赵军(后改名为赵君),后来还出演了《血色清晨》、《看车人的七月》、《北洋水师》、《雪花那个飘》等诸多影视作品,擅长演反派人物,为不少观众所熟悉。因为在《雷场相思树》中的出色表演,赵军获得了1987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第三届学会奖。刘国政是贫困农家子弟,本来是在农学院学蔬菜专业的,因而外号“菜农”,毕业时为响应学校号召才带头参军学了工兵专业。他是家里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当兵也只是想当个和平兵,将来好谋个职业,光耀门楣,却没想到竟然代职见习上了战场,这让他非常彷徨。在奔赴前线的途中,刘国政一度胆怯,借打水之机想错过开车时间,却被战友季刚强行拉上了火车。在坚守前沿阵地的日子里,刘国政感受到了同龄军人的报国热情,也目睹了战士为保护他而壮烈牺牲的情景,逐渐变得勇敢起来。本来师里要让刘国政和另外一名干部下阵地去办工兵培训班,但营里却因电话太忙没能通知到他,结果刘国政跟着突击队参加了攻打359高地的战斗。在越军雷区拦路,而爆破筒、直列炸药已排雷用尽,战友们在越军炮火下不断伤亡的危急时刻,刘国政毅然踏入雷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突击队开辟了道路。参加战斗前,他给在团前指的邱原写了一封信,除了表白自己的心迹外,就是想问问,他想不通,为何营里单单没有通知他下阵地?“哪怕是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再让我去作战,我也绝不会有此情绪。如果把作战当作是一种惩罚,我刘国政将拒绝上阵!我曾经缺少过勇气,但我现在缺少的不是勇气。相信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会毅然做出选择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名军人!”邱原是回到州府后才读到这封信的,一时间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季刚的是青年演员张建民,他出演的影视作品不算多,可能很多观众对他不熟悉。不过,张建民曾在1987年上映的惊险故事片《最后的疯狂》中饰演了杀人凶犯宋泽一角,当时给上中学的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该片是新中国侦缉题材影片中比较有开创意义的一部,在当年曾广受好评,并获得了1988 年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季刚是大学运动本科毕业,前西北足球队前锋,几名军校学员中的老大哥。季刚精力充沛,擅长拳击,在临战训练期间曾与前来视察的张副团长较量,并将张副团长的鼻子打出了血。不料张副团长为此很欣赏他,点名要季刚担任侦察排长。张副团长手下的侦察排长换得很勤,前任侦察排长上任不到3个月就牺牲了。但季刚决心坚定,“只要有指挥权,我认了!”在后来带领侦察兵执行敌前侦察任务时,季刚反应敏捷,指挥果断,干得很出色。当邱原在395高地上打红了眼时,也是季刚亲自上去将他接下阵地的。

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丛培民的是青年演员沈晓谦,曾在王刚担任解说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出演了青年学生肖光义。沈晓谦后来进入上译厂当了配音演员,因为音色比较接近已故的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所以较为适合配坏人和喜剧角色。他先后曾配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赏金杀手》、《勇闯夺命岛》、《亡命天涯》等影片,后又淡出了配音圈而经商。丛培民是中医学院专科毕业,因此外号“中医”。他担任第二排长随全排坚守无名高地,因医学专业精湛,给伤员包扎得很好,受到了团里的表扬。后来无名高地遭到了越军一个加强连的围攻,打得非常惨烈,表面阵地一度被敌占领。激战中,副连长和排长都牺牲了,连丛培民在内全排只剩下10人,其中重伤4人,轻伤6人。因为越军炮火封锁严密,加上山高坡陡,军工上不去,重伤员抬不下来,而临死亡的威胁。丛培民急了,电话打到团前指,张口就骂。当时还俘获了一名越军中尉,但该敌的臀部股动脉被打断而血流不止。张副团长要求一定要将俘虏包扎好,要活着带下来。因为阵地上的条件实在简陋,尽管做了种种努力给俘虏止血,军工队上来后不抬伤员而先将俘虏抬下阵地,最终却还是没能保住他的性命。电影中的这段情节是取自于真实战例:发生在1985年3月8日第1军1师2团1营2连突击队出击那拉地区156高地的战斗。丛培民在无名高地战斗中也双腿负伤,他给自己包扎得很好,让军工先往下抬俘虏,自己最后才下阵地。但因送下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他的左腿因伤重还是被截掉了。战后邱原到师部医院来看他时,丛培民从昏睡中醒来,刚说了一句话就问那个越军俘虏怎么样了,邱原只好安慰他说还活着。当丛培民发现自己的腿没有了时,立时喊来医生,大哭大叫起来:“我腿呢?我问你,我的腿呢?你说呀!我腿呢?你说呀!你们这群狼心狗肺的,你把我腿弄到哪儿去了?伤口是我自己包的,我自己还不知道吗?。。。。。。”出了病房后,邱原安慰医生,希望她别在意,能理解伤员。医生正是张副团长的妻子,她伤感地说:“我们不理解他,谁理解他!”

饰演张副团长的是青年演员储智博,一年后他又在同类题材的惊险战斗故事片《闪电行动》中出演了狙击手梁国柱,逢山开路,断后阻敌,穿插途中勇挑重担,最后用改装的56式冲锋枪发射枪榴弹一举击毁了逃跑的越军师长座车,大快人心。张副团长性格爽朗,快人快语,带兵严格,指挥若定。在临战训练前的讲话中,要求大学生军官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临战训练项目,目的就是强化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当时队列中的“菜农”还咕哝了一句:“应该是战斗能力。”张副团长听到后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生存能力!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因为我要的是战士,不要炮灰!”当无名高地表面阵地被越军占领时,张副团长经慎重思考后,果断命令坚守部队撤入坑道,炮火覆盖无名高地,预备队出动夺回表面阵地,同时突击队拔掉359高地,以减轻无名高地的压力。在决定预备队是否出动时,这是最考验指挥员的判断能力的,张副团长不断抽烟思索,最后决心一下,雷霆万钧。在展现张副团长带兵才能的同时,他从妻子那里得知了邱原的身体情况,而几次要将邱原留在指挥部。当遭到丛培民在无名高地上的痛骂后,张副团长并不生气,而是问明指挥关系,安慰他说:“好同志,冷静点,现在你就是阵地指挥员,汇报一下情况。”以上情节又表现了张副团长铁汉柔情的一面。实话实说,在这样的指挥员手下战斗,是幸福的。
  
影片《雷场相思树》真实再现了老山战场的艰苦环境。如著名的猫耳洞,大量用波纹钢搭建,狭小、潮湿、闷热、不通风,人在里面都直不起身子,还常常有半下积水。官兵们在这样的阵地上只能穿短裤打赤膊,留着长须,蓬头垢面;指战员们在阵地上天天挨敌人的炮火,随时有负伤牺牲的危险。因为生活过于单调,时间长了,脑子里都难以接受比较深刻的东西了;军工从阵地上向下抬伤员非常艰难,要身背、手抬、肩扛着100多斤重的伤员,前边还要有人用工兵锹在陡坡上挖脚蹬的坑,一点一点向山下蹭,常常要7、8个人才能抬下一个伤员来;为了向阵地上运送食品、弹药和施工构件,军工们每天都要背上重7、80斤,最重可达120多斤的作战物资,默默而艰难地攀爬上下。影片中展现了八里河东山主峰“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全景,军工们背着沉重的物资沿着1045级台阶向山顶攀登,情景震撼人心。他们在军史上留下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老山骆驼”;在阵地上的闲暇之际,官兵们的娱乐只有看小人书、甩扑克,或在石壁上刻刻画画,写些什么“北京饭店”之类的标志聊以自慰。最大的奢侈,就是合伙下顿面条改善,或是后方能通过电话给放上一段音乐;在老山战地,官兵们执行任务回来后喜欢跳上一段迪斯科,并用炮弹壳、水桶、汽水瓶做成打击乐器,再配上难得的吉他,尽情扭动,释放着饱受压抑的紧张情绪。这也有一个留名军史的称呼——“坑道迪斯科”。

《雷场相思树》就是这样一部影片,鲜明刻画了1980年代的那场战争,展现了那一代青年军人的追求和特点,留给人们以历史深处的幽幽思考。

最后,以影片中的一段情节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不过,这并没有表现什么慷慨激昂,而是深深打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痛处。在359高地的越军掩蔽部中,邱原问默涛:“如果一边是爱,一边是死,你选择哪个?” 默涛则一边对着缴获的镜子整理仪容,一边悠悠地答道:“我们都还生未尽兴,爱未尽情呢。”一分多钟后,默涛就触雷牺牲了。
《闪电行动》中出演了狙击手梁国柱,逢山开路,断后阻敌,穿插途中勇挑重担,最后用改装的56式冲锋枪发射枪榴弹一举击毁了逃跑的越军师长座车,大快人心。印象是81啊
《闪电行动》中出演了狙击手梁国柱,逢山开路,断后阻敌,穿插途中勇挑重担,最后用改装的56式冲锋枪发射枪 ...
56,加了个类似81枪管的马甲。
其实现在很想不通,80年代无论整体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超过越军了,为啥非得用人守猫耳洞
长日 发表于 2014-5-7 09:03
其实现在很想不通,80年代无论整体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超过越军了,为啥非得用人守猫耳洞
80年代远超越军。。。。这个。。。。远吗?
不远,比当年美帝和越霸的差距小多了,华北大演习是多少年?记得好像是86年吧,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海鹰,上游呼啦呼啦滴飞
59,63还是主力,红箭73宝贝得不得了,一弹4靶强调的其实是节约。。。
强5爷和7爷挑大梁

81杠我怎么记得还是给人用的啊,总不能用高达蹲守猫耳洞不是。。。。。。。
伟大的猪头大侠 发表于 2014-5-7 09:39
80年代远超越军。。。。这个。。。。远吗?
不远,比当年美帝和越霸的差距小多了,华北大演习是多少年? ...
华北大演习好像是81年
84年时候的武器装备没问题了吧
另外,仅仅讲地面战争,我们无论是炮兵还是装甲兵碾压越南没问题吧,空军靠数量也能把越南堆死了吧,但是整个两山轮战,装甲兵可以说是地形不合适,炮兵表现还不错,可是空军呢,进攻一个山头出动空军支援就不行吗?
都在笑两伊战争是用现代武器打二战水平的战争
两山轮战的水平连一战都不如,一战好歹还有空军配合,还有永备工事呢
现在看80年代的电影,好像觉得话剧味比较浓。
长日 发表于 2014-5-7 09:55
华北大演习好像是81年
84年时候的武器装备没问题了吧
另外,仅仅讲地面战争,我们无论是炮兵还是装甲兵 ...
土鳖84年前的空军。。。。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那架叛逃迷航然后撞山的六爷,那时候的土鳖,导航技术跟现在没法比,只能在地面指挥引导下遂行有限的防空作战。
对地攻击能力实际上是很弱的,想想当年对抗苏修的钢铁洪流,设想的主要手段就是靠强5爷带着氢弹低空突防。。。在自己地盘用这种招数,实际上就是拼命了。
强5爷在5M之前木有地形跟踪,导航。。。如果地图囊算的话那还是有的。。。。
当年对地攻击手段记得只有高阻炸弹和火箭弹,面对自己的红旗2+高炮群突防能力都存疑。
另外一个反证就是葛老爷子去高卢飞幻影2K的时候对人家的对地攻击和导航大加赞赏
印象中土鳖很久很久之后才开始大事宣扬陌生空域作战的模式。

然后再从另一面考虑,为啥越军进攻一个山头出动空军支援不行呢?
跟美帝打了那么多年,越军很清楚空军在面对热带雨林的那种无力感。
扔个炸弹下去在树顶爆这种事他们只会比我们更清楚。

关于永备工事,其实跟坦克是一样的,热带雨林,丘陵地带很难使用机械化施工设备,人拉肩扛的话背袋罐头上去比水泥强多了。。。。
另外这个记得后来有宣传上波纹钢的,但猫耳洞的磨难与牺牲依然难以避免。
两山轮战就是个政治游戏
一句话,为了祖国啊
  终于看到沈大评讲这部电影了。《雷场相思树》是第一部在电影院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电影。初中学校包场的。一个印象是电影结束还在放结尾字幕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起来退场了,我还坐在位置上,希望把结束音乐听完。
之后又看了《闪电行动》,见识了枪榴弹。
华北大演习好像是81年
84年时候的武器装备没问题了吧
另外,仅仅讲地面战争,我们无论是炮兵还是装甲兵 ...
84年J6还是主力,越军可是有不少MIG23和SU22的,中国相当于MIG23的J8II当年第一架原型机刚首飞,服役是九十年代的事。另外,老山的地形用装甲兵?
这应该是拍的最好的越战电影了。
记得电影里季刚说的哨兵的口令几乎是和冲锋枪同时到达的。
怀念的那个时代过去了。
伟大的猪头大侠 发表于 2014-5-7 10:20
土鳖84年前的空军。。。。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那架叛逃迷航然后撞山的六爷,那时候的土鳖,导航技术跟现在 ...
再怎么空军不行,帮助陆军打个山头没啥问题吧,又不是像美国那样又不是跟越南全面开战
50年代打一江山岛还能联合作战,80年代反而退步了么
当时知道这个电影,但是没看。
长日 发表于 2014-5-7 11:50
再怎么空军不行,帮助陆军打个山头没啥问题吧,又不是像美国那样又不是跟越南全面开战
50年代打一江山岛 ...

呃,也不能说是退步,但对方不一样了
一江山岛地形地貌跟南粤的热带雨林应该毫无可比性吧?
另外防空体系也毫无可比性,国军当年就那么点高炮,
很难想象轰六和强五爷在萨姆防空体系下临空轰炸。。。。。
还不如指望陆军自己的炮火体系

说难听点,那时候的土鳖空军,和阿根廷的差距也是挺大的。
长日 发表于 2014-5-7 11:50
再怎么空军不行,帮助陆军打个山头没啥问题吧,又不是像美国那样又不是跟越南全面开战
50年代打一江山岛 ...
两山轮战,双方阵地经常只距离几十米。如果没有激光制导之类的精确武器,飞机炸谁还不好说呢。
看过小说,电影没看过。
两山最后靠的是炮兵,比空中支援靠谱多了。
当年评选十佳影片时,我投过《雷场相思树》一票
看这个片子是在部队礼堂看的,很好,精彩,感人。
再怎么空军不行,帮助陆军打个山头没啥问题吧,又不是像美国那样又不是跟越南全面开战
50年代打一江山岛 ...
越军的萨姆是一江山岛上有的?
再怎么空军不行,帮助陆军打个山头没啥问题吧,又不是像美国那样又不是跟越南全面开战
50年代打一江山岛 ...
本来就是个边境冲突,之前打越南都没出动空军怕升级事态
沈听雪从春秋转战超大了,不知现在春秋还有没有人上。
沈听雪从春秋转战超大了,不知现在春秋还有没有人上。
f22 发表于 2014-5-8 07:27
越军的萨姆是一江山岛上有的?
只是边境上打而已,又不是学老美攻击越南纵深
原作中张副团长的“像猎豹一样的彪悍”,在电影中没有体现出来,一大败笔。
只是边境上打而已,又不是学老美攻击越南纵深
你敢轰炸人家不敢用萨姆?
f22 发表于 2014-5-8 11:06
你敢轰炸人家不敢用萨姆?
那就陆军前出拔点咯
拿着20世纪末期的武器,打19世纪的仗,军队不憋屈吗
所谓的锻炼军队其实也是扯淡,只是锻炼了步兵和炮兵而已,不说别的,相比81年的大演习都是退步
长日 发表于 2014-5-8 12:50
那就陆军前出拔点咯
拿着20世纪末期的武器,打19世纪的仗,军队不憋屈吗
所谓的锻炼军队其实也是扯淡, ...
没什么扯淡的吧,任何事物都不能说得太轻松。锻炼军队不是让你直接锻炼成世界第一,在现有的条件下锻炼实战经验、武器运用、组织协同、后勤保障等军事能力,同时产生大批干部,这是和平环境下不可能具备的条件。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5-8 13:42
没什么扯淡的吧,任何事物都不能说得太轻松。锻炼军队不是让你直接锻炼成世界第一,在现有的条件下锻炼实 ...
锻炼军队不一定是非要锻炼成世界第一
但起码要按照现代战争模式去锻炼军队吧,莫非军队都觉得未来的战争模式就是两山轮战中步兵蹲坑、守山头,火炮支援的模式?
实战经验仅仅有步兵和炮兵的经验
武器仅仅局限于轻武器和火炮
组织协同仅仅是步炮协同
至于后勤保障,一场边境战争,不存在后方问题的后勤保障都做不好吗,抗美援朝、对印、缅甸国境作战、福建前线、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后勤保障都比这个难度要更大吧

不过有一点你说对了,产生大量干部,借此换掉邓早就想踢出去的人,这点倒是做的很好

可惜的是,军队锻炼完了以后,我们的军人被人骂臭当兵的,军队地位和军人形象在80年代-90年代一落千丈,直到98年大洪水才得到改善
闪电行动、蛇谷奇兵、黑豹突击队、凯旋在子夜,那时的影视剧印象深刻!当时的军事片,在道具和军事指导方面,基本是严谨称职的,相比现在的主旋律滥情动作军事剧,真的清爽太多了。另外,那时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荣誉,现如今土鳖对那场战争的态度已经是羞羞答答了,除了坛子里的人,还有多少年轻人怀念甚至了解那场战争。
长日 发表于 2014-5-8 15:11
锻炼军队不一定是非要锻炼成世界第一
但起码要按照现代战争模式去锻炼军队吧,莫非军队都觉得未来的战争 ...
在政治决定军事的形势下,1980年代你想怎么“按照现代战争模式去锻炼军队”?你来拿一个方案。

老山的后勤保障有多困难,网上文章海海的,我也写过,你说难度有多大?就算平地打一场战争,野战炊事车从和平转向战争环境不需要检验供给能力吗?你说怎么锻炼?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5-8 15:52
在政治决定军事的形势下,1980年代你想怎么“按照现代战争模式去锻炼军队”?你来拿一个方案。

老山的 ...
老山的后勤保障是困难,但那时由于作战方式的保守造成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假如其中空军参与作战,或者出动直升机,后勤还会那么困难吗
越南战争时候,美国人在越南大量使用直升机补给、81年华北大演习就大量演练了空地协同,涵盖了武装直升机、火炮、装甲部队、步兵,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陆航局,为何都放着做摆设。
还有,要是两山后勤困难主要是蹲猫耳洞的作战模式下的补给困难,普通的进攻和防御作战中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吧
也就是说所谓的困难都是落后的作战模式造成的
长日 发表于 2014-5-8 16:03
老山的后勤保障是困难,但那时由于作战方式的保守造成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假如其中空军参与作战,或者出 ...
已经告诉你了,政治决定军事,政治上不让用原子弹,你不就可能玩什么核平,政治上不让动用空军,也就不存在什么“假如其中空军参与作战”。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抛开这个基本原则谈战争,不过是空谈。明白了吗?

另外,我军是大量动用了直升机的,但向无数个几百米到上千米的山头上运送弹药、食品和施工构件,这不是直升机可以承担的事。什么叫“老山骆驼”,不用我给你科普吧?你笑话他们保守吗?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5-8 16:10
已经告诉你了,政治决定军事,政治上不让用原子弹,你不就可能玩什么核平,政治上不让动用空军,也就不存 ...
为什么政治上不能出动空军呢
机场在我方一侧,和炮兵的运用只是一个地面、一个空中而已
即便是以边境冲突来定义,没人规定我方机场不能起降战机往山头扔炸弹、打火箭弹吧
关于直升机的运用,直升机存在的意义恰恰就应该是代替人力,用于人力难以到达的地方的补给的,只是我们做的正好相反而已
还有一点,为什么补给困难呢,是因为我方经常受到越南炮火压制,为什么受到炮火压制?地面侦察不够给力,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动空军和陆航在我方一侧进行侦察、校射呢
长日 发表于 2014-5-8 16:22
为什么政治上不能出动空军呢
机场在我方一侧,和炮兵的运用只是一个地面、一个空中而已
即便是以边境冲 ...

这个问题可以问中央军委和小平。同理,为什么抗美援朝要用志愿军名义而不是解放军名义呢,为什么美国有原子弹不往朝鲜扔呢。

说到直升机,恐怕那时的中国不是老美,没有那么多钱维持直升机去运送补给,说得容易做得难。另外空军和陆航在我方一侧是进行了大量侦察、校射了的,而不是“为什么不能出动”。

首先,战争不是在家想像,没那么容易。其次,对战争细节要了解后再问为什么,否则问了也白问,就不存在这个为什么。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5-8 16:57
这个问题可以问中央军委和小平。同理,为什么抗美援朝要用志愿军名义而不是解放军名义呢,为什么美国有 ...


用志愿军名义那是因为我们用解放军的名义开战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美国不用原子弹那是因为原子弹会导致战争全面失控,自己也极可能遭到中国可能从苏联购入的原子弹的报复,从而导致美国重点在欧洲的战略失败,双方都不想把朝鲜战争扩大成为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这是政治上的考量

两山存在这方面的制约么,79年比80年代打的狠多了,也没见形势失控,全面开战啊,80年代用一下空军就会导致形势失控,政治上对我们不利了吗

呵呵,说起陆航,只怕不是没钱去维持直升机运送补给,陆航的运行费用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高,而是当年指望大量引进黑鹰的,结果一下子把接近400架Z5全部给退役了,陆航基本上没什么直升机可用

只能说当时的决策者根本没想让空军上而已,至于究竟为什么,原因只有到历史的长河里去找了

此外还有一点,一面在两山前线打死打活,一面对海军在南沙的行动百般约束,实在是难以理解啊

补充一下,当年越南还有战机侵入我国领空被击落的,但从来没见过我国战机进入越南领空进行军事行动的信息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5-8 16:57
这个问题可以问中央军委和小平。同理,为什么抗美援朝要用志愿军名义而不是解放军名义呢,为什么美国有 ...


用志愿军名义那是因为我们用解放军的名义开战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美国不用原子弹那是因为原子弹会导致战争全面失控,自己也极可能遭到中国可能从苏联购入的原子弹的报复,从而导致美国重点在欧洲的战略失败,双方都不想把朝鲜战争扩大成为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这是政治上的考量

两山存在这方面的制约么,79年比80年代打的狠多了,也没见形势失控,全面开战啊,80年代用一下空军就会导致形势失控,政治上对我们不利了吗

呵呵,说起陆航,只怕不是没钱去维持直升机运送补给,陆航的运行费用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高,而是当年指望大量引进黑鹰的,结果一下子把接近400架Z5全部给退役了,陆航基本上没什么直升机可用

只能说当时的决策者根本没想让空军上而已,至于究竟为什么,原因只有到历史的长河里去找了

此外还有一点,一面在两山前线打死打活,一面对海军在南沙的行动百般约束,实在是难以理解啊

补充一下,当年越南还有战机侵入我国领空被击落的,但从来没见过我国战机进入越南领空进行军事行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