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保卫战想起的近代化与城市攻防战,没有什么核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28:06
       老早就写了的东西,一直没放出来,说明,老汤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人员,嘚啵嘚嘚啵嘚不妥之处欢迎讨论。

       开始白话之前,先以一张图,祭奠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殉城的将士们,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

       在和朋友讨论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多次说到了当时国军不具备现代化的动员、组织、疏散能力,国家没有像样的工业生产能力,南京保卫战以败军溃师背水一战犯了兵家大忌等等,由此老汤就扩展发散想了一下东西,没有什么核心,想到哪说到哪。

       众所周知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然而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随后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几十年来,关于南京该不该守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止过,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军队高层里,据老汤所知……除了喜爱半夜打电话的委员长、只会溜须拍马的何应钦以及那尊被八尺共谍了的大神唐生智,无人赞同防守南京,尤其是经历了淞沪血肉长城部队和已经基本打光了的空军更是强烈反对。但是南京保卫战仍然打响了,打得十分惨烈,刚刚撤离淞沪战场的败军溃师,用尽最后的力气抵抗士气高涨的日军,几千人几千人地被战死在阵地上,血染雨花台、紫金山打成了火海一片,然而最终没能挽回败局。而珍贵的主力部队被白白消耗掉,更加剧了1938年抗战形势的被动。

       由此,老汤想到三个字——为什么?由此展开,老汤想到了近代化与城市攻防:

       一、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老汤以为,就是标准化、规模化、流水化的工业化大生产完全取代了手工业。所以,所谓的近代化,就是“XX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什么叫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了解生产制造业的都知道,工业化生产不是各自为战的小作坊手工业生产,它具备统一的制造标准、统一的成本、统一的生产周期并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的成规模的单位产量。综上,XX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就是指的这个国家或者某支军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按照某种标准快速恢复某项能力。而这项能力,可以是这个国家或某支军队的任何一项指标。比如:“工业生产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其典型代表就是1941年6月开始的苏联工业区东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苏联人几乎是将一个完整的工业国东迁了上千公里,并快速恢复生产,保证了卫国战争并直接保证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战斗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其典型代表就是二战中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和之后一系列战役重创之后,太平洋舰队完全可以说是一夜之间恢复战斗力,甚至比战前更加强大;

       其实,远不止这些,动员组织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食品供应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药品担架血浆青霉素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钢盔皮靴军装军帽手套袜子甚至胸罩和避孕套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等等等等。而“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也可以具备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即使是在1945年,屡遭重创、首都在巷战的德国军队仍然能够发动足够强劲的攻势,给苏军和盟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综上,近代化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三个字——工业化。一切都是工业化,房子、街道、饼干、面包、可乐、收音机等等等等包括人,也是工业化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完成近代化的国家,都具备六个字——快速、规模、恢复。这就是老汤总结的,什么叫实现了近代化。

      二、城市攻防战的条件?

       如果说城市攻防战,那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打城市的攻防战。战争,打的无非就是两点——战斗力和钱。而神马是战斗力?除了士兵,也就是人之外,那就是武器装备了。而武器装备怎么来的?不是靠分散的手工作坊,而是工业化大生产。那钱呢?不是打起仗来就会变得废纸一样的钞票,而是工业生产的能力。因为只有掌握了工业产能,你才能保证你的军队获得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你的坦克和飞机才有油喝,你的士兵才有成批成批的罐头吃,你那娇贵的M1伽兰德步枪才有成千上万盒避孕套来裹住枪口。而这些,乡村是没有的,哪里有?城市。包括靠农村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尽管中共在革命战争年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但是却有一个前提,就是承认城市在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实际条件才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夺取城市。否则,为嘛共军具备一定攻坚能力以后,马上就开始一系列夺城作战?而一旦双方围绕城市,也就是某个点展开争夺的时候,对战争双方而言会有更多的战机,比如共军屡试不爽的经典战术——围点打援。

       综上,城市攻防战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你保卫或者要夺取的这座城市,会给你带来收益。如果没有收益,要不要无所谓,也就是所谓“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这种收益也许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苏军当年死守基辅致使一个强大的战役集团全军覆没,从乌克兰战线来看,毫无疑问这是得不偿失的和灾难性的。但是从整个卫国战争全局来看,西南方面军用自己的全军覆没拖住了德军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使德军在这最宝贵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实际上没有形成任何有意义的战略突破,而苏军恰恰用德军白白浪费掉的两个月稳定了岌岌可危的战线,而这产生的后果,就是巴巴罗萨在莫斯科城下彻底破产,而莫斯科战役苏军的胜利可以说是为日后苏军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某种收益,是城市攻防战的最核心的目的与条件。而这种收益,老汤认为可以概括为军事、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

       1、军事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借机形成在整个战争中的有利态势,为下一步进攻或者防守争取胜利的条件。典型的战例除了上文提到的基辅战役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苏军以62和64两个疲惫不堪的集团军,死死挡住了攻势正猛的保卢斯。而已经实现近代化的苏联,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使其在哈尔科夫损失的力量得以快速地恢复而且更加强大,最终在耗干了保卢斯最后一丝力量后发动了大反攻,一举包围并歼灭了德军的一个精锐集团军。

       2、经济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使自己获得最直接的战争经济收益。典型的战例就是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2年5月到1943年8月,为争夺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及其代表的乌克兰的经济资源,苏德双方可以说是倾尽全力展开了连续而惨烈争夺,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都只不过是这四次哈尔科夫战役的附属品而已。之所以为了一座城市双方如此不计代价的海拼血夺,都是为了两个字——工业。

       3、政治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使自己获得较大的士气提振等政治收益。正因为城市在战争中特殊的地位,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其独特的政治效应,而这种政治上的收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却实实在在会影响战争进程的。以士气为代表,这种隐形的力量往往会决定一场战役甚至整场战争的胜败。典型的战例就是两次莫斯科保卫战——第一次发生在1812年,或者应该叫做博罗季诺会战。库图佐夫指挥俄军顽强战斗,予以法军重大杀伤。但是,因为当时的俄国没有近代化社会的工业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同样损失惨重的俄军不可能像一百多年后的苏军一样快速恢复战斗力,因此不得不放弃莫斯科并将其付之一炬。然而这却赋予了莫斯科对俄国人来讲极强的政治意义,就是斯大林讲话中提到的“在列宁的旗帜下,让俄罗斯的先辈库图佐夫引领着我们,向胜利前进!”。因此第二次,发生在1941年的莫斯科大会战,当斯大林11月6日讲话后全军士气之高涨是可以想象的。苏军不但成功守住了莫斯科,而且一鼓作气向西追了一百多公里,如果不是苏军在夏天损失之惨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恢复能力,德军难保不重蹈拿破仑功亏一篑于一役的覆辙。

       综上,城市攻防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远不是“战死一两员大将不足以告慰国父”那样简单。之所以复杂,是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要有强大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作为后盾。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京保卫战,单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方向看一下南京保卫战为什么成了一次国殇。

       首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尽管经过了黄金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尽管国民政府也有努力提振经济特别是工业实力的举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为什么呢?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因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中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具备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在政党方面,四·一二等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后,损失最严重的其实并不是中共,而是国民党自己,其基层组织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彻底摧毁,国共合作时期建立的动员、组织能力也随之丧失。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回到辛亥前),不再是一个近代化的政党。从当时的红军根据地就可以看出两党的巨大差异,尽管弱小,尽管同样经验不足,尽管还有左倾右倾这错误那错误的干扰,但是共产党的根据地里却表现出了近代化的特性——依靠过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及其带来的高效的动员能力支撑起的战斗力快速恢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可以“不怕疲劳、不怕减员、连续作战”,可以一夜之间“横扫千军如卷席”,可以一昼夜几十公里强行军仍然维持建制和战斗力,可以在围剿和日后华北日军铁壁合围中,一个团、一个师、一个军分区以营、以连甚至以排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这是当时国军羡慕嫉妒恨想学却学不来的拿手好戏)。但是只能称为近代化的特性,远不是近代化,因为这一切是依靠中共出色的组织能力达到的,而非一个完全工业化的社会,当然这是题外话。

       尽管不容否认的、国民政府也为中国艰难地工业化做出了贡献,但同样不得不承认,中国完全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一切特征。从人的角度,在组织动员上,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从来没有进行过完整细致的动员。什么叫动员?动员不是古代打仗一样把你从被窝里抓来穿上盔甲就推上去砍肉,而是由一个宏观计划为骨架、由无数的训练营、工厂、身经百战的士官和军官为枝叶形成的一棵大树,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业化生产式的运作。就像一条流水线,一个普通人就是生产的商品,经过各个环节,最终作为成品进入作战部队。而一线作战部队,正是靠工业化的动员才能实现战斗力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就连“不把人命当人命”的苏联,也有一套完善的工业化生产式的动员体制,最多就是生产技术标准较低,也仅此而已,而当时的中国,除了中国驻印军和敌后根据地的共产党武装,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么多话,其实可以缩减为大家很熟知的一句话“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而从物质上,中国当时更不可避免的是一个巨大短板。黄金十年并没能带给中国较强的工业产能,军队的巨大战损无法快速弥补,而加上低效的组织动员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军战斗力恢复周期长、而且质量差。一旦遭受重大损失,战斗力基本等同于永久损失掉了,加之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掣肘,更加制约了战斗力甚至某些相对与日军来讲属于优势的战斗力的发挥。而从中国军队自身来讲,除了共军敌后武装和中国驻印军,其他部队包括著名的德械师,很难称之为一支近代化军队。因为士兵对将领来讲,不是工业化生产的资料,而是小农经济的私有产品,什么意思?就是上文提到的派系林立、互相掣肘的问题。

       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是想带出南京保卫战国殇不得不提到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南京保卫战可以看做是淞沪会战的延续。好吧,看过老汤嘚啵嘚嘚啵嘚的朋友应该了解老汤码字有跑题的传统。淞沪会战,以国军两支最精锐的德械师,在当时可以说是全部的重炮、坦克、空军支援下对装备差、训练也差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发动猛攻开始的,然而日本海军陆战队竟然硬生生顶住了堪称虎狼之师的攻击。可以说,淞沪会战第一阶段暴露了为围剿红军量身定做的德械师,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空军地面协同、步兵炮兵协同、步兵坦克协同甚至就连步兵和机枪的协同都成了问题。而随后开始的防御阶段,完全丧失了第一次淞沪抗战时期十九路军攻势防御的主动攻击的精神,一字摆开,几十万人轮番上,一个师又一个师的精锐部队被白白的炸死在了一马平川的阵地上,而随后又一个师填了上去。血肉长城,何其悲壮,然而却处处被动挨打、无济于事。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淞沪会战可以说是全方位暴露了中国完全没有实现近代化的特性——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完整的全局计划。而计划是什么?了解工业生产的人都知道,没有生产计划,谈何工业化大生产?而没有一个完整的并被贯彻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国军在战场上白白流血:攻击阶段莫名其妙地连续三次停止攻击,给日军三次珍贵的喘息机会,而每一次莫名其妙地停止攻击,后来都要付出更多的士兵的生命;防御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调动部队,给前线带来极大的混乱,气的冯玉祥破口大骂,88师的士兵调侃道“不怕毒气弹,不怕飞机炸,就怕委员长半夜打电话。”;撤退阶段,更是毫无章法,几十万人赛跑一样全线溃退,耗巨资修建的国防工事竟然因为地方官员没有接到通知、没带钥匙而被白白的遗弃。这些典型案例,都反映出了淞沪会战,这场巨大的工业生产连基本的生产计划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干多少算多少、搞到哪算哪的手工作坊。

       说这么多,让我们回到城市攻防战的三个条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可以看出,淞沪会战军事上没有形成对己方有利的态势,中共出于给队友留面子的考虑,在教科书上说“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恐怕,也仅此而已……而在经济上,国民政府缺乏一个近代化国家的经验与素质,完全没有意识到动员与疏散。唯一有作用的恐怕就是政治上,其实这也正是国民政府发动淞沪会战的目的——在上海这个租借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开战,引发国际干预,对日本施加外交压力。不过,恐怕这个压力,也只是口头上的。

       好吧,本来是说南京保卫战的,现在扯到淞沪会战了。反正南京保卫战,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是淞沪会战的一个延续。两场战役,国民政府的错误,或者说失误,非常执着地进行了坚持。与淞沪会战一样,南京保卫战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到底怎么打?不知道!一会要守,一会要撤,就像是下生产计划一样,刚刚按照上一个计划安排完了整条生产线,突然来了指令要全部推倒重来,于是工人们狼狈不堪的拆卸机器设备、换上其他设备。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前文提到过,在国军内部大部分人都是强烈反对死守南京的。地理上,南京是背水一战的死地,兵家之大忌。军事上,退到南京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疲惫不堪。但是南京保卫战还是打响了。七十年后,大部分人对南京保卫战该不该打也是持否定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城市攻防战三要素来分析一下——

       刚刚提到,南京是一个死地,北面是长江,机动范围有限。而从城市攻防角度来看,1937年的南京,在军事上,完全没有保卫的价值,却极富攻击的价值。为什么呢?

       1、正如之前无数次提到,国民政府不具备近代化特征,部队损失之后战斗力恢复周期长,退到南京的部队不可能像苏军一样突破德军包围圈后马上就获得了补充部队紧接着马不停蹄再次对德军发动进攻,保卫莫斯科。而无法快速恢复战斗力,就应该在刚刚遭到重大损失之后,避免再次与强敌接触,主动退却以空间换时间,准确的说是以空间来换取战斗力恢复的时间。可能有人要说刚才还说国军互相掣肘,这又开始说国军应该保存实力。确实,能理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和“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话,国军就不会歼敌一亿、转进台湾了,这也是中共的高明之处,城市也只是他的生产计划的一部分,中共的革命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好吧,题外话。回到这个话题,要再次提到博罗季诺会战。1812年,库图佐夫指挥俄军在博罗季诺战役中,给法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法军甚至整团整师的被全灭。毫无疑问,当时拿破仑遭到的是重创,然而库图佐夫却放弃了莫斯科,和拿破仑玩起了捉迷藏。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俄军也同样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部队伤亡过半,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库图佐夫不得不暂时退却,给他的部队喘息的机会,以备再战。尽管当时俄国不是一个近代化工业国,但是在库图佐夫宏大计划中,正在进行一场工业化大生产,莫斯科只不过是一个材料添加剂。可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却犯了这个大忌,用自己可以说是一次性消费品的精锐部队,跟日军血拼,结果无济于事,白白损失。

       2、淞沪会战可以说是集结了国军全部精锐,然而却被日军全部一举击溃,败军溃师一路退到南京。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国民政府已经没有部队,能在南京、在长江两岸,形成一个能与日军继续作战的态势。几十万被打的狼狈不堪的大军龟缩在南京城周围,而日军却张开大网扑了过来。死守南京,就意味着把残破不堪的最后一点主力部队全部砸在这里,绝对是兵家之大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台儿庄战役,川军、西北军等部队的一系列血战都为了一个目的——给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争取时间,将日军死死拖住。而其他部队到位之后,马上就开始反攻。同样的策略,在苏德战场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不止一次的上演过。可是在1937年的南京,有哪支部队可以在88师血染雨花台后发动反攻呢?一支都没有!而城市攻防战,特别是防御,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进攻,否则宁可不守,就像巴黎一样。

       3、如上,对日军来讲,攻击南京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伤亡都是赚钱的买卖。第一,他可以把中国军队最后一点主力部队全部消灭掉,进而获得下一步进攻的有利态势。事实上,确实如此,南京失守以后,1938年抗战形势变得格外严峻,因为日军在中国拦腰斩入,成功获得了一个向北、向西进攻的跳板。以北上为例:南京沦陷后,津浦路南线洞开,日军沿铁路一路北上,与矶谷师团、板垣师团夹击第五战区,造成了1938年初抗战最大的被动态势。如果不是李宗仁将军指挥得当、五战区将士拿命血拼,根本就不可能有台儿庄会战的胜利。第二、攻击南京,可以从政治上对中国军队形成巨大的打击,因为孙中山葬于此。不过从实际效果看,这个打击效果不大。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疲惫不堪的淞沪溃师在外围经过短暂但是顽强的抵抗之后,很快就退到了南京城下,尽管有雨花台和紫金山的悲壮,有光华门全歼楔入日军的振奋,但是随着12日全军被出卖,南京不可避免的沦陷了。全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除了部分部队正面对日军发动猛攻,打了日军一个愣神成功突围外,大批已经完全崩溃的部队都涌向了下关江面……而这,是南京国殇的开始。可以说,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是悲壮的。最后一点珍贵的主力部队,被完全没有意义地消耗在了雨花台和紫金山上。大量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被白白的牺牲了。

       嘚啵嘚嘚啵嘚这么多,一如既往的中间跑题了,不过想说的东西都说了。最后,一系列照片,来祭奠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殉城的将士们。然后说一下,什么委员长卫队、神马宪兵大战梅村师团……老汤只想说,和宣扬八百桂军投黄河一样的那群货们,你们不怕遭天谴么?


韩宪元,广东文昌人,国军少将,88师262旅524团团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虹口和闸北连续作战,重创日军。著名的“八百壮士”就出自这支部队。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死守雨花台,重挫日军第6师团。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防御全面崩溃,但雨花台阵地仍在激战、巍然屹立,将军和262、264旅上千官兵全部牺牲在雨花台阵地上。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华品章,四川西昌人,国军少将,88师262旅副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闸北地区与日军血战。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将军率部与264旅一起死守雨花台,打退日军第6师团数次进攻,部队伤亡惨重,但牢牢控制着阵地。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城防崩溃,但雨花台阵地仍巍然屹立。旅长朱赤将军阵亡,将军率领全旅坚持作战,连续发动反冲锋,与264旅官兵一起全部殉城。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谢承瑞,江西南康人,国军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1937年12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紫金山、阻击日军第9师团。在日军猛烈炮火下,被迫退守光华门。12月10日,日军楔入光华门,被易安华将军部队歼灭,少量残敌退入城门洞。将军组织部队发起火攻,趁火势进攻,日军全部被烧死或打死,但将军不慎被大火烧伤,加之突染重病,被迫撤离火线。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大乱,将军在被部下抬去下关途中被乱军践踏,不幸身亡。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雷震,四川蒲江人,国军少将,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12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死死挡住了日军第16师团,在老虎洞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几乎面对面厮杀,整个紫金山都在燃烧。 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兵败如山倒,为掩护教导纵队主力撤退,将军率领后卫部队继续牵制、阻击日军。13日,将军率领仅剩的一个连掩护老百姓乘火车突围,遭到日军轰炸和炮击,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将军现安葬于蒲江忠烈祠


刘国用,广东梅县人,国军中将,74军58师174旅副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蕴藻滨顶住猛烈的轰炸死死挡住日军,使敌人在浅浅的小水沟前尸横遍野。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牛首山阻击日军,后突围至水西门作为预备队。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崩溃,将军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以掩护崩溃的友军。在水西门外,147旅与日军展开混战,将军身中数弹,后被刺刀刺中,壮烈牺牲,147旅大部官兵殉城。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姚中英,广东平远人,国军中将,83军156师参谋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顶住日军海空火力坚守阵地,与日军几度展开肉搏。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与日军血战两天,部队伤亡过半被迫退守太平门。后撤中将军指挥部队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创追击日军。12月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崩溃。为掩护涌向下关的友军,将军率部向紫金山东发起进攻,展开惨烈肉搏战。战斗中,将军身中数刀,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罗策群,广东兴宁人,国军中将,66军159师副师长。1937年将军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刘家行与日军血战九天九夜,重挫日军王牌第18师团。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阵地阻击日军,与日军血战两天一夜,部队伤亡过半被迫撤退。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为掩护涌向下关渡江逃命的友军,将军率部从太平门突围以将日军火力吸引过来,在紫金山北麓遭日军包围,部队陷入绝境,将军亲自带队向敌冲锋,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朱赤,江西修水人,国军中将,88师262旅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在八字桥打响了淞沪会战。12月初,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与264旅一起死守雨花台。9日,日军第6师团向雨花台发起猛攻均被击退。10日,日军以两个师团再次猛攻雨花台。阵地被完全摧毁、几度惨烈肉搏。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防御完全崩溃,但雨花台仍然死死挡在日军面前!12日下午,部队伤亡殆尽,将军和最后一个连的守军拉响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司徒非,广东开平人,国军中将,66军160师参谋长,两次参加淞沪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中,将军率部投入“罗店绞肉机”,死守刘家行阵地。将军充分发扬1·28抗战时19路军战术经验,连续对日军发动反击,予以日军重大杀伤。南京保卫战中,将军率部在汤山、紫金山、句容一线与日军连续激战,部队伤亡惨重。12日,南京部队被统帅出卖,全军斗志崩溃,涌向下关。为了掩护下关逃跑的友军。将军毅然决定,正面突围!突围中,将军不幸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高致嵩,广西人,国军中将,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旅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旅长黄梅兴将军牺牲后接任264旅旅长。12月,将军率淞沪败军之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雨花台阵地,打退日军多次进攻,12月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在多处要点均已失守、防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情况下,雨花台阵地仍然巍然不动,血战仍然继续进行,直到将军与数千官兵一起长眠在阵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兰池,辽宁锦西人,国军少将,第57军112师336旅副旅长。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东北军身负家仇国恨开赴上海。将军率部克服水土不服等不利条件,提前赶到并封锁长江,阻止日军逆江而上。11月参加江阴保卫战,顽强顶住了日军第十三师团的猛攻。撤出阵地后,将军率部再次投入南京保卫战,死守太平门,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东北军阵地,东北军也是南京参战部队中最后撤离的部队。突围过程中,将军亲自带队用刺刀开路,部队顺利冲出包围,但将军却身负重伤,不久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易安华,江西宜春人,国军少将,87师259旅旅长。1937年淞沪会战,将军率部死守闸北,身先士卒,日军数度受挫。南京保卫战中,将军所部防守光华门阵地。12月10日,日军第9师团突入光华门,将军亲率一个加强团在友军配合下向日军猛攻,全歼楔入的日军,夺回光华门阵地,但将军也身负重伤。12月12日,南京城防多处告破,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将军率部奋力突围,连续冲垮日军多次拦截,在莫愁湖附近遭到日军围攻,将军再次中弹、壮烈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萧山令,湖南益阳人,国军中将,宪兵司令并身兼数职,直接负责整个南京城的安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组织南京防空、预警与防御,有力配合了高志航空军部队作战。12月12日,保卫首都的将士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几十万人涌到下关夺路渡江,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在这绝望的时刻,将军率领他的宪兵毅然担当起为友军和难民阻击日军这一自杀式任务。一天血战,宪兵伤亡殆尽,最后时刻将军拉响手榴弹与日军骑兵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老早就写了的东西,一直没放出来,说明,老汤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人员,嘚啵嘚嘚啵嘚不妥之处欢迎讨论。

       开始白话之前,先以一张图,祭奠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殉城的将士们,默哀三分钟

large_x1WI_3357000000df1190.jpg (93.9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7 上传



       默哀毕

       在和朋友讨论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多次说到了当时国军不具备现代化的动员、组织、疏散能力,国家没有像样的工业生产能力,南京保卫战以败军溃师背水一战犯了兵家大忌等等,由此老汤就扩展发散想了一下东西,没有什么核心,想到哪说到哪。

       众所周知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然而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随后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几十年来,关于南京该不该守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止过,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军队高层里,据老汤所知……除了喜爱半夜打电话的委员长、只会溜须拍马的何应钦以及那尊被八尺共谍了的大神唐生智,无人赞同防守南京,尤其是经历了淞沪血肉长城部队和已经基本打光了的空军更是强烈反对。但是南京保卫战仍然打响了,打得十分惨烈,刚刚撤离淞沪战场的败军溃师,用尽最后的力气抵抗士气高涨的日军,几千人几千人地被战死在阵地上,血染雨花台、紫金山打成了火海一片,然而最终没能挽回败局。而珍贵的主力部队被白白消耗掉,更加剧了1938年抗战形势的被动。

       由此,老汤想到三个字——为什么?由此展开,老汤想到了近代化与城市攻防:

       一、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老汤以为,就是标准化、规模化、流水化的工业化大生产完全取代了手工业。所以,所谓的近代化,就是“XX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什么叫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了解生产制造业的都知道,工业化生产不是各自为战的小作坊手工业生产,它具备统一的制造标准、统一的成本、统一的生产周期并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的成规模的单位产量。综上,XX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就是指的这个国家或者某支军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按照某种标准快速恢复某项能力。而这项能力,可以是这个国家或某支军队的任何一项指标。比如:“工业生产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其典型代表就是1941年6月开始的苏联工业区东迁,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苏联人几乎是将一个完整的工业国东迁了上千公里,并快速恢复生产,保证了卫国战争并直接保证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战斗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其典型代表就是二战中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和之后一系列战役重创之后,太平洋舰队完全可以说是一夜之间恢复战斗力,甚至比战前更加强大;

       其实,远不止这些,动员组织能力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食品供应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药品担架血浆青霉素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钢盔皮靴军装军帽手套袜子甚至胸罩和避孕套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等等等等。而“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也可以具备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即使是在1945年,屡遭重创、首都在巷战的德国军队仍然能够发动足够强劲的攻势,给苏军和盟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综上,近代化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三个字——工业化。一切都是工业化,房子、街道、饼干、面包、可乐、收音机等等等等包括人,也是工业化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完成近代化的国家,都具备六个字——快速、规模、恢复。这就是老汤总结的,什么叫实现了近代化。

      二、城市攻防战的条件?

       如果说城市攻防战,那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打城市的攻防战。战争,打的无非就是两点——战斗力和钱。而神马是战斗力?除了士兵,也就是人之外,那就是武器装备了。而武器装备怎么来的?不是靠分散的手工作坊,而是工业化大生产。那钱呢?不是打起仗来就会变得废纸一样的钞票,而是工业生产的能力。因为只有掌握了工业产能,你才能保证你的军队获得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你的坦克和飞机才有油喝,你的士兵才有成批成批的罐头吃,你那娇贵的M1伽兰德步枪才有成千上万盒避孕套来裹住枪口。而这些,乡村是没有的,哪里有?城市。包括靠农村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尽管中共在革命战争年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但是却有一个前提,就是承认城市在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实际条件才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夺取城市。否则,为嘛共军具备一定攻坚能力以后,马上就开始一系列夺城作战?而一旦双方围绕城市,也就是某个点展开争夺的时候,对战争双方而言会有更多的战机,比如共军屡试不爽的经典战术——围点打援。

       综上,城市攻防战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你保卫或者要夺取的这座城市,会给你带来收益。如果没有收益,要不要无所谓,也就是所谓“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这种收益也许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苏军当年死守基辅致使一个强大的战役集团全军覆没,从乌克兰战线来看,毫无疑问这是得不偿失的和灾难性的。但是从整个卫国战争全局来看,西南方面军用自己的全军覆没拖住了德军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使德军在这最宝贵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实际上没有形成任何有意义的战略突破,而苏军恰恰用德军白白浪费掉的两个月稳定了岌岌可危的战线,而这产生的后果,就是巴巴罗萨在莫斯科城下彻底破产,而莫斯科战役苏军的胜利可以说是为日后苏军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某种收益,是城市攻防战的最核心的目的与条件。而这种收益,老汤认为可以概括为军事、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

       1、军事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借机形成在整个战争中的有利态势,为下一步进攻或者防守争取胜利的条件。典型的战例除了上文提到的基辅战役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苏军以62和64两个疲惫不堪的集团军,死死挡住了攻势正猛的保卢斯。而已经实现近代化的苏联,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使其在哈尔科夫损失的力量得以快速地恢复而且更加强大,最终在耗干了保卢斯最后一丝力量后发动了大反攻,一举包围并歼灭了德军的一个精锐集团军。

       2、经济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使自己获得最直接的战争经济收益。典型的战例就是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2年5月到1943年8月,为争夺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及其代表的乌克兰的经济资源,苏德双方可以说是倾尽全力展开了连续而惨烈争夺,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都只不过是这四次哈尔科夫战役的附属品而已。之所以为了一座城市双方如此不计代价的海拼血夺,都是为了两个字——工业。

       3、政治上,对某座城市的保卫或者攻击,可以使自己获得较大的士气提振等政治收益。正因为城市在战争中特殊的地位,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其独特的政治效应,而这种政治上的收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却实实在在会影响战争进程的。以士气为代表,这种隐形的力量往往会决定一场战役甚至整场战争的胜败。典型的战例就是两次莫斯科保卫战——第一次发生在1812年,或者应该叫做博罗季诺会战。库图佐夫指挥俄军顽强战斗,予以法军重大杀伤。但是,因为当时的俄国没有近代化社会的工业生产式的恢复能力,同样损失惨重的俄军不可能像一百多年后的苏军一样快速恢复战斗力,因此不得不放弃莫斯科并将其付之一炬。然而这却赋予了莫斯科对俄国人来讲极强的政治意义,就是斯大林讲话中提到的“在列宁的旗帜下,让俄罗斯的先辈库图佐夫引领着我们,向胜利前进!”。因此第二次,发生在1941年的莫斯科大会战,当斯大林11月6日讲话后全军士气之高涨是可以想象的。苏军不但成功守住了莫斯科,而且一鼓作气向西追了一百多公里,如果不是苏军在夏天损失之惨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恢复能力,德军难保不重蹈拿破仑功亏一篑于一役的覆辙。

       综上,城市攻防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远不是“战死一两员大将不足以告慰国父”那样简单。之所以复杂,是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要有强大的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作为后盾。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京保卫战,单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方向看一下南京保卫战为什么成了一次国殇。

       首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尽管经过了黄金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尽管国民政府也有努力提振经济特别是工业实力的举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为什么呢?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因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中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具备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能力,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在政党方面,四·一二等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后,损失最严重的其实并不是中共,而是国民党自己,其基层组织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彻底摧毁,国共合作时期建立的动员、组织能力也随之丧失。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回到辛亥前),不再是一个近代化的政党。从当时的红军根据地就可以看出两党的巨大差异,尽管弱小,尽管同样经验不足,尽管还有左倾右倾这错误那错误的干扰,但是共产党的根据地里却表现出了近代化的特性——依靠过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及其带来的高效的动员能力支撑起的战斗力快速恢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可以“不怕疲劳、不怕减员、连续作战”,可以一夜之间“横扫千军如卷席”,可以一昼夜几十公里强行军仍然维持建制和战斗力,可以在围剿和日后华北日军铁壁合围中,一个团、一个师、一个军分区以营、以连甚至以排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这是当时国军羡慕嫉妒恨想学却学不来的拿手好戏)。但是只能称为近代化的特性,远不是近代化,因为这一切是依靠中共出色的组织能力达到的,而非一个完全工业化的社会,当然这是题外话。

       尽管不容否认的、国民政府也为中国艰难地工业化做出了贡献,但同样不得不承认,中国完全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一切特征。从人的角度,在组织动员上,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从来没有进行过完整细致的动员。什么叫动员?动员不是古代打仗一样把你从被窝里抓来穿上盔甲就推上去砍肉,而是由一个宏观计划为骨架、由无数的训练营、工厂、身经百战的士官和军官为枝叶形成的一棵大树,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业化生产式的运作。就像一条流水线,一个普通人就是生产的商品,经过各个环节,最终作为成品进入作战部队。而一线作战部队,正是靠工业化的动员才能实现战斗力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就连“不把人命当人命”的苏联,也有一套完善的工业化生产式的动员体制,最多就是生产技术标准较低,也仅此而已,而当时的中国,除了中国驻印军和敌后根据地的共产党武装,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么多话,其实可以缩减为大家很熟知的一句话“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而从物质上,中国当时更不可避免的是一个巨大短板。黄金十年并没能带给中国较强的工业产能,军队的巨大战损无法快速弥补,而加上低效的组织动员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军战斗力恢复周期长、而且质量差。一旦遭受重大损失,战斗力基本等同于永久损失掉了,加之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掣肘,更加制约了战斗力甚至某些相对与日军来讲属于优势的战斗力的发挥。而从中国军队自身来讲,除了共军敌后武装和中国驻印军,其他部队包括著名的德械师,很难称之为一支近代化军队。因为士兵对将领来讲,不是工业化生产的资料,而是小农经济的私有产品,什么意思?就是上文提到的派系林立、互相掣肘的问题。

       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是想带出南京保卫战国殇不得不提到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南京保卫战可以看做是淞沪会战的延续。好吧,看过老汤嘚啵嘚嘚啵嘚的朋友应该了解老汤码字有跑题的传统。淞沪会战,以国军两支最精锐的德械师,在当时可以说是全部的重炮、坦克、空军支援下对装备差、训练也差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发动猛攻开始的,然而日本海军陆战队竟然硬生生顶住了堪称虎狼之师的攻击。可以说,淞沪会战第一阶段暴露了为围剿红军量身定做的德械师,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空军地面协同、步兵炮兵协同、步兵坦克协同甚至就连步兵和机枪的协同都成了问题。而随后开始的防御阶段,完全丧失了第一次淞沪抗战时期十九路军攻势防御的主动攻击的精神,一字摆开,几十万人轮番上,一个师又一个师的精锐部队被白白的炸死在了一马平川的阵地上,而随后又一个师填了上去。血肉长城,何其悲壮,然而却处处被动挨打、无济于事。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淞沪会战可以说是全方位暴露了中国完全没有实现近代化的特性——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完整的全局计划。而计划是什么?了解工业生产的人都知道,没有生产计划,谈何工业化大生产?而没有一个完整的并被贯彻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国军在战场上白白流血:攻击阶段莫名其妙地连续三次停止攻击,给日军三次珍贵的喘息机会,而每一次莫名其妙地停止攻击,后来都要付出更多的士兵的生命;防御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调动部队,给前线带来极大的混乱,气的冯玉祥破口大骂,88师的士兵调侃道“不怕毒气弹,不怕飞机炸,就怕委员长半夜打电话。”;撤退阶段,更是毫无章法,几十万人赛跑一样全线溃退,耗巨资修建的国防工事竟然因为地方官员没有接到通知、没带钥匙而被白白的遗弃。这些典型案例,都反映出了淞沪会战,这场巨大的工业生产连基本的生产计划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干多少算多少、搞到哪算哪的手工作坊。

       说这么多,让我们回到城市攻防战的三个条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可以看出,淞沪会战军事上没有形成对己方有利的态势,中共出于给队友留面子的考虑,在教科书上说“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恐怕,也仅此而已……而在经济上,国民政府缺乏一个近代化国家的经验与素质,完全没有意识到动员与疏散。唯一有作用的恐怕就是政治上,其实这也正是国民政府发动淞沪会战的目的——在上海这个租借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开战,引发国际干预,对日本施加外交压力。不过,恐怕这个压力,也只是口头上的。

       好吧,本来是说南京保卫战的,现在扯到淞沪会战了。反正南京保卫战,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是淞沪会战的一个延续。两场战役,国民政府的错误,或者说失误,非常执着地进行了坚持。与淞沪会战一样,南京保卫战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到底怎么打?不知道!一会要守,一会要撤,就像是下生产计划一样,刚刚按照上一个计划安排完了整条生产线,突然来了指令要全部推倒重来,于是工人们狼狈不堪的拆卸机器设备、换上其他设备。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前文提到过,在国军内部大部分人都是强烈反对死守南京的。地理上,南京是背水一战的死地,兵家之大忌。军事上,退到南京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疲惫不堪。但是南京保卫战还是打响了。七十年后,大部分人对南京保卫战该不该打也是持否定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城市攻防战三要素来分析一下——

       刚刚提到,南京是一个死地,北面是长江,机动范围有限。而从城市攻防角度来看,1937年的南京,在军事上,完全没有保卫的价值,却极富攻击的价值。为什么呢?

       1、正如之前无数次提到,国民政府不具备近代化特征,部队损失之后战斗力恢复周期长,退到南京的部队不可能像苏军一样突破德军包围圈后马上就获得了补充部队紧接着马不停蹄再次对德军发动进攻,保卫莫斯科。而无法快速恢复战斗力,就应该在刚刚遭到重大损失之后,避免再次与强敌接触,主动退却以空间换时间,准确的说是以空间来换取战斗力恢复的时间。可能有人要说刚才还说国军互相掣肘,这又开始说国军应该保存实力。确实,能理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和“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话,国军就不会歼敌一亿、转进台湾了,这也是中共的高明之处,城市也只是他的生产计划的一部分,中共的革命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好吧,题外话。回到这个话题,要再次提到博罗季诺会战。1812年,库图佐夫指挥俄军在博罗季诺战役中,给法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法军甚至整团整师的被全灭。毫无疑问,当时拿破仑遭到的是重创,然而库图佐夫却放弃了莫斯科,和拿破仑玩起了捉迷藏。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俄军也同样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部队伤亡过半,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库图佐夫不得不暂时退却,给他的部队喘息的机会,以备再战。尽管当时俄国不是一个近代化工业国,但是在库图佐夫宏大计划中,正在进行一场工业化大生产,莫斯科只不过是一个材料添加剂。可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却犯了这个大忌,用自己可以说是一次性消费品的精锐部队,跟日军血拼,结果无济于事,白白损失。

       2、淞沪会战可以说是集结了国军全部精锐,然而却被日军全部一举击溃,败军溃师一路退到南京。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国民政府已经没有部队,能在南京、在长江两岸,形成一个能与日军继续作战的态势。几十万被打的狼狈不堪的大军龟缩在南京城周围,而日军却张开大网扑了过来。死守南京,就意味着把残破不堪的最后一点主力部队全部砸在这里,绝对是兵家之大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台儿庄战役,川军、西北军等部队的一系列血战都为了一个目的——给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争取时间,将日军死死拖住。而其他部队到位之后,马上就开始反攻。同样的策略,在苏德战场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不止一次的上演过。可是在1937年的南京,有哪支部队可以在88师血染雨花台后发动反攻呢?一支都没有!而城市攻防战,特别是防御,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进攻,否则宁可不守,就像巴黎一样。

       3、如上,对日军来讲,攻击南京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伤亡都是赚钱的买卖。第一,他可以把中国军队最后一点主力部队全部消灭掉,进而获得下一步进攻的有利态势。事实上,确实如此,南京失守以后,1938年抗战形势变得格外严峻,因为日军在中国拦腰斩入,成功获得了一个向北、向西进攻的跳板。以北上为例:南京沦陷后,津浦路南线洞开,日军沿铁路一路北上,与矶谷师团、板垣师团夹击第五战区,造成了1938年初抗战最大的被动态势。如果不是李宗仁将军指挥得当、五战区将士拿命血拼,根本就不可能有台儿庄会战的胜利。第二、攻击南京,可以从政治上对中国军队形成巨大的打击,因为孙中山葬于此。不过从实际效果看,这个打击效果不大。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疲惫不堪的淞沪溃师在外围经过短暂但是顽强的抵抗之后,很快就退到了南京城下,尽管有雨花台和紫金山的悲壮,有光华门全歼楔入日军的振奋,但是随着12日全军被出卖,南京不可避免的沦陷了。全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除了部分部队正面对日军发动猛攻,打了日军一个愣神成功突围外,大批已经完全崩溃的部队都涌向了下关江面……而这,是南京国殇的开始。可以说,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是悲壮的。最后一点珍贵的主力部队,被完全没有意义地消耗在了雨花台和紫金山上。大量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被白白的牺牲了。

       嘚啵嘚嘚啵嘚这么多,一如既往的中间跑题了,不过想说的东西都说了。最后,一系列照片,来祭奠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殉城的将士们。然后说一下,什么委员长卫队、神马宪兵大战梅村师团……老汤只想说,和宣扬八百桂军投黄河一样的那群货们,你们不怕遭天谴么?

1.jpg (16.6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韩宪元,广东文昌人,国军少将,88师262旅524团团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虹口和闸北连续作战,重创日军。著名的“八百壮士”就出自这支部队。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死守雨花台,重挫日军第6师团。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防御全面崩溃,但雨花台阵地仍在激战、巍然屹立,将军和262、264旅上千官兵全部牺牲在雨花台阵地上。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jpg (4.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华品章,四川西昌人,国军少将,88师262旅副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闸北地区与日军血战。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将军率部与264旅一起死守雨花台,打退日军第6师团数次进攻,部队伤亡惨重,但牢牢控制着阵地。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城防崩溃,但雨花台阵地仍巍然屹立。旅长朱赤将军阵亡,将军率领全旅坚持作战,连续发动反冲锋,与264旅官兵一起全部殉城。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jpg (26.0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谢承瑞,江西南康人,国军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1937年12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紫金山、阻击日军第9师团。在日军猛烈炮火下,被迫退守光华门。12月10日,日军楔入光华门,被易安华将军部队歼灭,少量残敌退入城门洞。将军组织部队发起火攻,趁火势进攻,日军全部被烧死或打死,但将军不慎被大火烧伤,加之突染重病,被迫撤离火线。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大乱,将军在被部下抬去下关途中被乱军践踏,不幸身亡。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jpg (4.8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雷震,四川蒲江人,国军少将,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12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死死挡住了日军第16师团,在老虎洞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几乎面对面厮杀,整个紫金山都在燃烧。 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兵败如山倒,为掩护教导纵队主力撤退,将军率领后卫部队继续牵制、阻击日军。13日,将军率领仅剩的一个连掩护老百姓乘火车突围,遭到日军轰炸和炮击,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将军现安葬于蒲江忠烈祠

5.jpg (48.9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刘国用,广东梅县人,国军中将,74军58师174旅副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蕴藻滨顶住猛烈的轰炸死死挡住日军,使敌人在浅浅的小水沟前尸横遍野。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牛首山阻击日军,后突围至水西门作为预备队。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崩溃,将军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以掩护崩溃的友军。在水西门外,147旅与日军展开混战,将军身中数弹,后被刺刀刺中,壮烈牺牲,147旅大部官兵殉城。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6.jpg (76.3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姚中英,广东平远人,国军中将,83军156师参谋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顶住日军海空火力坚守阵地,与日军几度展开肉搏。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与日军血战两天,部队伤亡过半被迫退守太平门。后撤中将军指挥部队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创追击日军。12月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军崩溃。为掩护涌向下关的友军,将军率部向紫金山东发起进攻,展开惨烈肉搏战。战斗中,将军身中数刀,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7.jpg (11.9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罗策群,广东兴宁人,国军中将,66军159师副师长。1937年将军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刘家行与日军血战九天九夜,重挫日军王牌第18师团。12月,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阵地阻击日军,与日军血战两天一夜,部队伤亡过半被迫撤退。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为掩护涌向下关渡江逃命的友军,将军率部从太平门突围以将日军火力吸引过来,在紫金山北麓遭日军包围,部队陷入绝境,将军亲自带队向敌冲锋,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8.jpg (39.7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朱赤,江西修水人,国军中将,88师262旅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在八字桥打响了淞沪会战。12月初,将军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与264旅一起死守雨花台。9日,日军第6师团向雨花台发起猛攻均被击退。10日,日军以两个师团再次猛攻雨花台。阵地被完全摧毁、几度惨烈肉搏。12日,南京守军被统帅出卖、防御完全崩溃,但雨花台仍然死死挡在日军面前!12日下午,部队伤亡殆尽,将军和最后一个连的守军拉响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9.jpg (7.2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司徒非,广东开平人,国军中将,66军160师参谋长,两次参加淞沪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中,将军率部投入“罗店绞肉机”,死守刘家行阵地。将军充分发扬1·28抗战时19路军战术经验,连续对日军发动反击,予以日军重大杀伤。南京保卫战中,将军率部在汤山、紫金山、句容一线与日军连续激战,部队伤亡惨重。12日,南京部队被统帅出卖,全军斗志崩溃,涌向下关。为了掩护下关逃跑的友军。将军毅然决定,正面突围!突围中,将军不幸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0.jpg (52.1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高致嵩,广西人,国军中将,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旅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旅长黄梅兴将军牺牲后接任264旅旅长。12月,将军率淞沪败军之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雨花台阵地,打退日军多次进攻,12月12日,守军被统帅出卖,在多处要点均已失守、防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情况下,雨花台阵地仍然巍然不动,血战仍然继续进行,直到将军与数千官兵一起长眠在阵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1.jpg (28.0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李兰池,辽宁锦西人,国军少将,第57军112师336旅副旅长。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东北军身负家仇国恨开赴上海。将军率部克服水土不服等不利条件,提前赶到并封锁长江,阻止日军逆江而上。11月参加江阴保卫战,顽强顶住了日军第十三师团的猛攻。撤出阵地后,将军率部再次投入南京保卫战,死守太平门,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东北军阵地,东北军也是南京参战部队中最后撤离的部队。突围过程中,将军亲自带队用刺刀开路,部队顺利冲出包围,但将军却身负重伤,不久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2.jpg (37.8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易安华,江西宜春人,国军少将,87师259旅旅长。1937年淞沪会战,将军率部死守闸北,身先士卒,日军数度受挫。南京保卫战中,将军所部防守光华门阵地。12月10日,日军第9师团突入光华门,将军亲率一个加强团在友军配合下向日军猛攻,全歼楔入的日军,夺回光华门阵地,但将军也身负重伤。12月12日,南京城防多处告破,守军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将军率部奋力突围,连续冲垮日军多次拦截,在莫愁湖附近遭到日军围攻,将军再次中弹、壮烈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3.jpg (30.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3:29 上传


萧山令,湖南益阳人,国军中将,宪兵司令并身兼数职,直接负责整个南京城的安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组织南京防空、预警与防御,有力配合了高志航空军部队作战。12月12日,保卫首都的将士被统帅出卖全线崩溃,几十万人涌到下关夺路渡江,自相践踏淹死者不计其数。在这绝望的时刻,将军率领他的宪兵毅然担当起为友军和难民阻击日军这一自杀式任务。一天血战,宪兵伤亡殆尽,最后时刻将军拉响手榴弹与日军骑兵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南京是政治上不得不守的城市,也因为这,日本人把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怒火发泄在南京人身上
工业化生产式的恢复,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maise5215 发表于 2014-2-17 15:11
南京是政治上不得不守的城市,也因为这,日本人把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怒火发泄在南京人身上
“政治上不可不守”这说法没有道理。
1.中国丢掉了南京,也并没有投降。中国不是小国寡民,丢掉了首都就没法打下去。
2.如果丢掉并无不可替代的经济功能的一个首都就在政治上变得无法支撑,只能说这个政府实在欠缺能力。
我觉得是可以守的,松沪会战时就该做此战略,诱使日军攻打南京,而中国军队则断其补积,围而歼之,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7 16:18
我觉得是可以守的,松沪会战时就该做此战略,诱使日军攻打南京,而中国军队则断其补积,围而歼之,
不是不可以,不过这样和本文的南京保卫战就没关系了
maise5215 发表于 2014-2-17 15:11
南京是政治上不得不守的城市,也因为这,日本人把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怒火发泄在南京人身上
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不过个人认为这不是防守的理由,而是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攻克南京的一个理由

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南京失守对中国政治上的影响不大


战略、战术混乱才是主要的。开始喊着要坚守,才打一会,当官的带头逃跑,完全不管其它部队。

不输才是怪事。

战略、战术混乱才是主要的。开始喊着要坚守,才打一会,当官的带头逃跑,完全不管其它部队。

不输才是怪事。
不是不可以,不过这样和本文的南京保卫战就没关系了
日军当时刚刚占领上海领,就攻打南京,补给,后勤,重装备肯定不足,本来可以成为中国军队歼灭日本精锐的大好机会,却成了中国首都被屠城的悲剧,只能说当时的中央军太烂,看看台儿庄战役,我觉得国军中央军将领就该切腹,,,
守城主将都跑了,还打个 JB~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7 17:19
日军当时刚刚占领上海领,就攻打南京,补给,后勤,重装备肯定不足,本来可以成为中国军队歼灭日本精锐的 ...
日军淞沪会战损失惨重,补给后勤不济,但是日本有强大的后援,通过快速的补充甚至动员,可以维持一线部队的战斗力,而国军就不同了,损失比日军大得多,但是恢复却更慢得多,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已经没有部队能在南京附近形成继续作战的态势了,和台儿庄完全不一样

然后……老大,我文中作对比了,你木有看吗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说到了点子上,抗日战争实质上是一个有近代国家萌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对抗一个近代化国家,我们在工业,社会组织等一系列方面落后于日本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事实证明,生产力和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上的差距不是能靠数量和牺牲精神能弥补的,于此同时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埃塞俄比亚对抗意大利,不管意大利军队有多烂,指挥有多差,多被人嘲笑,事实就是,意大利输了一次又一次,总能再组织起攻势,等意大利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毒气),埃塞俄比亚就支持不住了!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观察抗战,中共批评国民党是单纯军事路线,建国后大力发展工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南京保卫战还是必须打的,否则士气一溃千里,估计蒋动摇了决心就此妥协也不一定
志大才疏的唐生智,朝令夕改,无能之辈。
这货真该鞭尸。
当时共产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当时gd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4-2-17 15:38
“政治上不可不守”这说法没有道理。
1.中国丢掉了南京,也并没有投降。中国不是小国寡民,丢掉了首都就 ...
军事服务于政治,政治决策基于现实背景和历史传统,在当时蒋无法完全掌控国内政治势力的情况下,放弃保卫南京就意味作要一个人独自承担政治责任。在当时环境下,无异于政治自杀,对他以后争取外援也很不利。政治有时是很痛苦的,明明对一个人恨之入骨,却还要笑脸相迎,明知不可为还得大张旗鼓去做。
坦克近卫军 发表于 2014-2-17 19:02
日军淞沪会战损失惨重,补给后勤不济,但是日本有强大的后援,通过快速的补充甚至动员,可以维持一线部队 ...
当年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尤其是重武器都消耗的差不多了,一时之间又补给不上,确实守不住,但问题是没有形成有序撤退,变成集体逃跑,被自己人踩死的就不少。打败仗不奇怪,但败的那么难看就有问题。
天灰了请闭眼 发表于 2014-2-17 22:46
当时共产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这话从工业党角度来看,还真不是一句马屁和口号
日军淞沪会战损失惨重,补给后勤不济,但是日本有强大的后援,通过快速的补充甚至动员,可以维持一线部队 ...
不认同,攻打南京日军的补给是靠海上运输,而中国军人则是陆上补给,松沪会战后,日军急于攻克南京,实现所谓速战速决,3个月灭亡中午,日军后勤补给和重装备个其它时期日军没法比,中国军队只要战略得方,完全可以打一个歼灭战,一举灭了日本精锐部队,,,,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7 16:18
我觉得是可以守的,松沪会战时就该做此战略,诱使日军攻打南京,而中国军队则断其补积,围而歼之,
别说抗日战争,就是整个二战里,美国人、老毛子要是包围了几万日军,最后全歼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高的,别说国军,把武器给共军也做不到。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8 09:07
不认同,攻打南京日军的补给是靠海上运输,而中国军人则是陆上补给,松沪会战后,日军急于攻克南京,实现 ...
补给效率,跟什么方式,在中国战场而言,真心没有太大的关系
速战速决是日本侵华伊始的既定方针,跟具体打哪里关系不大,而日本之所以要速战速决,是因为就整体而言,日本资源匮乏,支持不了长期战争,但是这不代表具体到某一次战役,某一个局部,日本补给跟不上
而实际上日军因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工业体系支撑,无论是动员速度、补给速度还是装备制造速度相对于中国军队来讲是很高的,否则日军也不可能在淞沪会战遭到严重损失后仍然可以马不停蹄的进攻并且保持了很高的战斗力
尽管中国军队内线作战,都是陆上补给,但是文中说了,就像动员一样,不是把一个人从被窝里拽起来推上前线就行滴,中国军队补给效率实际上低的可以
中国军队战略的当确实可以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日军大兵团,但前提是得战略的当啊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8 09:07
不认同,攻打南京日军的补给是靠海上运输,而中国军人则是陆上补给,松沪会战后,日军急于攻克南京,实现 ...
冲绳岛、琉球、北满,美国人和俄国人要全歼日军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关家脑战斗,八路军十个团包围了日军一个中队,也没有全歼。假如真的包围了10万日军,凭当时中国军队的能力,不耗个一年半载的,肯定吃不下去。
中央苏区250万人口,几年内动员参加红军的超过30万人,动员能力极其惊人,国统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7 16:18
我觉得是可以守的,松沪会战时就该做此战略,诱使日军攻打南京,而中国军队则断其补积,围而歼之,
少开地图炮。凭老蒋部队的能力,能断鬼子十几万大军的补给,还围歼之?强如苏军在1941年都打不了围歼!
037ray1 发表于 2014-2-17 22:28
南京保卫战还是必须打的,否则士气一溃千里,估计蒋动摇了决心就此妥协也不一定
我怎么觉得打了以后才是士气一溃千里?南京战役不是单纯的击溃,而是精锐部队被人成建制屠杀(比歼灭还不如),国军的脊梁都快被打断了!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8 09:07
不认同,攻打南京日军的补给是靠海上运输,而中国军人则是陆上补给,松沪会战后,日军急于攻克南京,实现 ...
人家刚把你打成内伤,你也把人家打成外伤,你就想着灭了人家?不要忘记你伤的更重!你武功还比人家低!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4-2-18 09:29
冲绳岛、琉球、北满,美国人和俄国人要全歼日军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关家脑战斗,八路军十个团包围了日军 ...
耗个一年半载肯定能吃下去--鬼子一定可以把国军吃下去。
bowanghou 发表于 2014-2-18 12:56
我怎么觉得打了以后才是士气一溃千里?南京战役不是单纯的击溃,而是精锐部队被人成建制屠杀(比歼灭还不 ...
应该说打了以后士气一溃千里,如果不打估计是一溃万里,不光是看军队的,民众的士气更加重要,而且国民政府不战而弃国都恐怕是难以交代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4-2-18 09:29
冲绳岛、琉球、北满,美国人和俄国人要全歼日军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关家脑战斗,八路军十个团包围了日军 ...
加上山炮中队,共五个中队而不是一个中队,当时日军也是利用了地形以及充足的时间进行战防工事以及空军支援以及比八路高一个档次的火力压制,这个和上甘岭松骨峰有点类似,中共当年吃亏就在于装备,火力装备,不是所谓的能力~~~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4-2-18 09:29
冲绳岛、琉球、北满,美国人和俄国人要全歼日军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关家脑战斗,八路军十个团包围了日军 ...
加上山炮中队,共五个中队而不是一个中队,当时日军也是利用了地形以及充足的时间进行战防工事以及空军支援以及比八路高一个档次的火力压制,这个和上甘岭松骨峰有点类似,中共当年吃亏就在于装备,火力装备,不是所谓的能力~~~
037ray1 发表于 2014-2-18 13:37
应该说打了以后士气一溃千里,如果不打估计是一溃万里,不光是看军队的,民众的士气更加重要,而且国民政 ...
不战而弃东北也没见国军如何如何,那可比南京重要(领土的五分之一,重要工业基地)
不认同,攻打南京日军的补给是靠海上运输,而中国军人则是陆上补给,松沪会战后,日军急于攻克南京,实现 ...
绝对不可能,日军凭着近代化的体系在补给效率上完全碾压国军,这就像未来美军补给比志愿军还好还丰富一样。优秀补充恢复能力完全可以快速恢复日军一线战斗力,如果国军还妄想“围歼日军主力”,最终只能把华东所有主力搭进去。这样中国真的只能靠八路的游击队了。
maise5215 发表于 2014-2-17 15:11
南京是政治上不得不守的城市,也因为这,日本人把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怒火发泄在南京人身上
政治上不得不守,原因何在,要这么说库图佐夫无地自容,拿破仑一脸无奈了。
临风168 发表于 2014-2-17 16:18
我觉得是可以守的,松沪会战时就该做此战略,诱使日军攻打南京,而中国军队则断其补积,围而歼之,
蒋光头把70万精锐放在第三舰队350毫米大炮面前损失过半,撤退变溃退,直到1945年都没缓过气来,哪里有什么战略可言
耶格尔 发表于 2014-2-17 21:28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说到了点子上,抗日战争实质上是一个有近代国家萌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对抗一个近代化国 ...
你这属于典型的文人观点,就整个抗战来说也许有一点点稍微一点点道理,但就南京战役来说,其战败原因就是单纯的军事战略战术落后造成。

要不然,如若不然,莫非1950年中国瞬间变成了工业国家?才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
037ray1 发表于 2014-2-17 22:28
南京保卫战还是必须打的,否则士气一溃千里,估计蒋动摇了决心就此妥协也不一定
库图佐夫笑而不语 拿破仑泪流满面 莫斯科无地自容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4-2-18 09:25
别说抗日战争,就是整个二战里,美国人、老毛子要是包围了几万日军,最后全歼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高的,别 ...
太平洋战争 美军对日军交换比总体在10比1左右 基本都是全歼 代价相当高?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4-2-18 11:02
中央苏区250万人口,几年内动员参加红军的超过30万人,动员能力极其惊人,国统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没错 中国的整体国力并不弱于日本 而且日本还把主要资源都放在海军上了 因此1937年如果换毛来指挥 怕三年之内连朝鲜都要复国了
maise5215 发表于 2014-2-18 00:15
军事服务于政治,政治决策基于现实背景和历史传统,在当时蒋无法完全掌控国内政治势力的情况下,放弃保卫 ...
这个更说明问题,老蒋为了保自己的位置,宁可让军民被屠杀……我反而觉得他自杀了,换个懂点军事的人上来都好点,可惜国军里面比他懂军事的玩权术都玩不过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