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二战时期建制与战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2:58:45
建制
  苏联武装力量中,所有的步兵分队、部队和兵团,从1918年10月起统称为步兵。在组织方面,步兵由步兵排、连、营、团、旅和师组成。1921年组建了步兵军。步兵兵团和部队的编成除了步兵外,先后还编有骑兵、炮兵、机枪、迫击炮、高射炮等部队(分队)以及各种专业兵分队。因此他们又都是诸兵种合成军队。
两次大战之间,随着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的变化,依据哈桑湖和哈拉哈河地区,西班牙战争和苏芬战争的作战经验,步兵的组织体制也在日臻完善。20年代,步兵的战斗威力有了显若提高。1923年各师步兵营平均只有8.2挺轻重机枪和大约2.7门火炮。到了1940年,机枪增加到67挺,火炮增加到16门。除此以外,各营平均约有迫击炮17门,反坦克枪7支,坦克和装甲车3辆以上。各兵团、部队中的人员比例也起了变化。炮兵、迫击炮兵及其他专业人员逐渐增多,步兵、骑兵、主要是勤务人员逐渐减少。为在山地作战,还组建了专门的兵团和部队。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步兵的组织体制发生过多次变化。建制
  苏联武装力量中,所有的步兵分队、部队和兵团,从1918年10月起统称为步兵。在组织方面,步兵由步兵排、连、营、团、旅和师组成。1921年组建了步兵军。步兵兵团和部队的编成除了步兵外,先后还编有骑兵、炮兵、机枪、迫击炮、高射炮等部队(分队)以及各种专业兵分队。因此他们又都是诸兵种合成军队。
两次大战之间,随着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的变化,依据哈桑湖和哈拉哈河地区,西班牙战争和苏芬战争的作战经验,步兵的组织体制也在日臻完善。20年代,步兵的战斗威力有了显若提高。1923年各师步兵营平均只有8.2挺轻重机枪和大约2.7门火炮。到了1940年,机枪增加到67挺,火炮增加到16门。除此以外,各营平均约有迫击炮17门,反坦克枪7支,坦克和装甲车3辆以上。各兵团、部队中的人员比例也起了变化。炮兵、迫击炮兵及其他专业人员逐渐增多,步兵、骑兵、主要是勤务人员逐渐减少。为在山地作战,还组建了专门的兵团和部队。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步兵的组织体制发生过多次变化。
由于德国突然进攻造成的不利态势,战争第一阶段必须精简步兵师和步兵团的编制,组建大量的步兵旅和海军步兵旅。同时,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指挥干部和指挥器材需要撤销步兵军。截至1941年底,苏军原有的62个步兵军仅剩下6个。步兵师(通常为4-7个)直接编成集团军。集团军战斗编成逐渐扩大(在进攻战役中一般为10-14个师和旅),军队指挥更为复杂了。
1942-1943年,由于指挥干部、军事技术装备和指挥器材方面的情况有所好转,又重新组建了步兵军。1943年1月1日,苏军共编有34个步兵军;同年12月1日增至150个。从1941年12月起直至战争结束,步兵兵团和部队的火力也随着自动武器,特别是自动枪、反坦克兵器和迫击炮等数量的增长及其质量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地增强。卫国战争期间,步兵是陆军的基础。他在其他兵种(首先是装甲坦克兵、机械化兵及炮兵)的协同下,在历次战役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进攻中,步兵兵团和部队以火力结合运动,突破防御,消灭或俘获敌人,夺取其阵地,并顽强地巩固已占领的地区。防御中,它们坚守阵地,以火力和反冲击击退敌人进攻,并予重创。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步兵就质量而言,已成为一个崭新的兵种。1963年,给步兵正式确定了新的名称- 摩托化步兵。
苏军的步兵军  
 在20年代,苏军步兵军辖3个步兵师、2个炮兵营、1个工兵连、1个工程机械队和一些其他的部队与分队。在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步兵军的组织和技术装备得到了完善。在苏德战争开始前,步兵军拥有2-3个步兵师、2个军属炮兵团、 1个独立高射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以及其他的部队。控制为3个师的步兵军总兵力为5万多人,配备516门火炮(其中包括162门反坦克炮和 48门高射炮)、450门追击炮。1941年,几乎所有的步兵军部被解散,1942-1943年又重新恢复建制。1944年,1个步兵军下辖3个步兵师、 1个炮兵团和其他兵种与专业兵的部队和分队;有的近卫步兵军还有炮兵旅。1个步兵军共有27个营,300-500挺重机枪,450-500门迫击炮和 300-400门火炮。在苏德战争第三阶段的进攻中,步兵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受领宽3-5公里的地带,并负责突破敌军战术全纵深的防御。当时步兵军通常有坦克和炮兵加强。为了彻底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在步兵军的进攻地带内往往使用集团军或方面军的快速集群。在防御时,步兵军担负击退敌重兵集团的进攻和扼守20-25公里宽的地带内所占阵地的任务。
  战后时期,在步兵军的编成内有1个机械化师(取代1个步兵师)和新的军属炮兵部队。步兵军的火炮和迫击炮的数量增加了21%,坦克和自行火炮增加了近20 倍。在苏德战争后期步兵军的一次齐射量约为5吨,到了1953年则已超过37吨。战后的步兵军具有同战争年代的坦克集团军一样的快速机动能力。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步兵军的战斗能力。在50年代,步兵军被解散。
二战苏军步兵师   
 1918至1956-1957年苏联武装力量步兵中主要的诸兵种合成战术兵团。步兵师由领率机关、一定数量的战斗部队(步兵、炮兵、骑兵等部队),以及战斗保障部队(分队)和后勤部队(分队)所组成。步兵师在编制上一般隶属于步兵军或野战(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井通常在其编成内作战。在某些情况下,步兵师能够独立执行战斗任务。在苏德战争期间,有的步兵师是直用于方面军的。
  在苏联武装力量中,首批步兵师组建于1918年4-5月。根据共和国革M军事委员会1918年11月13日的命令所制定的编制,每一个步兵师拥有3个步兵旅、5个炮兵营、1个独立车骑炮兵连、1个独立防飞机火炮营、1个独立骑兵营、1个独立航空营(18架飞机)、1个装甲汽车队和1个浮空队、1个通信营、 1个工程营,以及数个后勤部队和分队。步兵师的实力约为6万人。在国内战争的进程中,步兵师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力也缩减了。国内战争结束后,步兵师的组织结构和武器装备在继续完善。1941年初,步兵师由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1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以及数个后勤部队和机关组成。根据1941年4月制定的编制,步兵师约有1.45万人、558挺机枪、1204支冲锋枪、144门火炮(其中,反坦克炮54门,高射炮12门)、150门迫击炮、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汽车、3000多匹军马。到苏德战争开始时,大多数步兵师实际上仅有 8000-9000人,并见就连根据编制应该配备的武器和战斗技术装备也没有配齐。   
  在苏德战争期间,对步兵师的组织编成进行了多次调整。在苏德战争末期,根据编制,步兵师由3个步兵团、1个炮兵旅(2个炮兵团和1个迫击炮团)、1个自行火炮营、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 1个通信营以及数个后勤保障部队和分队组成。步兵师的人员通常低于编制数,平均为5000-6000人。在战争进程中,许多步兵师因其全体人员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技能、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英雄Z义精神,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于1941年9月改称近卫步兵师。后来,近卫步兵师的数量更多了。许多步兵师荣获勋章和荣誉称号。  
  在1945年的进攻中,步兵师负责地带的宽度规定为1.5-3公里。在突破预有准备的防御中,步兵师的当日任务是歼灭敌主要(第一)地带以内的敌人,并向第二地带推进,或是突破第二地带向10-15公里或更大的纵深推进。1944-1945年,在主要方向上进攻的步兵师,都以1-2个榴弹炮团、近1个坦克旅和1个自行火炮团进行了加强。在冲击的炮火准备时节,为了对步兵师的进攻地带实施炮击,曾指派军和集团军炮兵群的炮兵部队、军第二梯队各兵团编成中的炮兵部队参加炮击,必要时还指派集团军第二梯队编成中的炮兵部队参加炮击。在防御中,步兵师的战斗任务是击退敌人进攻,并在宽6-14公里、纵深达5-7公里的地带内扼守所占据的阵地。
  苏德战争结束后,步兵师增编了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步兵团增编了自行火炮连,并且所有的火炮和迫击炮都使用了机械牵引工具。陈旧的武器装备已为新式武器所代替。步兵也全部装备了机械输送工具。这样一来,步兵师在火力、突击威力、快速能力和机动能力方面,实际上都接近于40-50年代陆军编成中的机械化师。因此,于1956-1957年组建了摩托化步兵师以取代上述两种师。
苏军大纵深战斗(战役)理论
大纵深突击作战,是前苏联二战后直到苏联解体所一贯坚持的军事战略。并形成了以地面坦克突击为核心的完善的军事理论。。。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基础是二战以前前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所提倡的突破口理论
         
所谓突破口理论就是:将进攻部分分为几个梯队,其中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步兵组成,在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诸兵种协同突破敌人防线,扩大并巩固突破口,第二个梯队主要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穿过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胜利
        这是一个没有考虑到对手反应的静态模型。在实战中,当第一梯队突破突破口时,往往遭到敌人反冲击,封闭突破口,所以第二梯队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继续突破。。。所以,这时候就分为两种看法,一种是等突破口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时,就投入第二梯队,协助第一梯队完成突破,并发展胜利。。。第二种看法是就是要第一梯队完成突破之后,拓展并巩固突破口之后,再投入完整的装甲部队发展胜利(所以又称为纯突破口理论)而在战争实践中,往往采用第一种更有有利。。。而何时投入发展胜利的第二梯队是获得胜利与否,战果大小的关键,也是指挥官对战场战机把握能力的考验。当然,不是所有的指挥官都是天才,投入第二梯队的时机往往难以把握,所以,在二战中苏联的进攻梯队往往不是两个,而是三个甚至四个
        按照突破口理论,第一梯队是缺少装甲部队的,但是在第二世界大战中,由于苏联步兵缺乏足够的火力(由于素质等诸多原因,往往按照计划炮火准备做的还行,但是在投入步兵进行攻击的时候,缺乏协同)和防护缺乏攻坚能力。所以,在实战中,往往用于打开突破口的第一梯队也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等大量装甲战斗车辆,所以一句话,坦克装甲车辆是大量需要的。  但是战争初期,中期,苏联的大纵深进攻并没有发挥。但是大纵深防御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莫斯科保卫战(纵深达数百英里,既然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和装甲力量,那么就用距离来防御巴,因为,坦克一次纵深进攻,会耗费大量的燃油,摩托小时弹药,也就是说,坦克不是核动力,每一次经过周密的作战准备之后,进攻距离是有限度的,将防御纵深扩大,那么敌人一次进攻难以突破防御,那么,战役就会陷入持久化之中,优势将随着时间向防御者转化。。。当然,也只有朱可夫对装甲战友深刻理解的人才会做出这么一个方案)在二战中突破口战术逐渐得到了完善,增加了诸如突然性等要求。比如利用黎明,技术(比如朱可夫的探照灯战术)营造突然性,利用佯动,佯攻等牵制迷惑敌人,突破口往往选择在适于装甲突击的地段,往往集中大部分兵力并在狭窄正面展开,航空兵炮火准备在战役发动时往往按照计划对突破地段进行火力准备,营造一种兵力火力压倒性的优势等等。。。前面说过,在苏德战场初期,苏军由于处于战略被动,不能有效的使用突破口战术,但是在战争末期,苏军的突破口战术才稍见成效。比如,白俄罗斯等连续发动的十次战役(我国的刘伯承元帅曾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解分析过)苏军对盘踞我国东北日本精锐关东军的突击。而在战后,苏联为了谋求对北约的战略优势,将突破口战术发展成大纵深战略,即强调在宽大的正面上,实施多点(多个窄正面)突破造成敌人防线的崩溃,同时,快速向敌人纵深插入,切断敌人补给,占领交通枢纽政治中心,夺取机场,摧毁指挥通讯中心等。在核时代,集结在一起的兵力往往是个巨大的目标,很容易遭到敌人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打击。所以,集结在一起的部队往往分的很散,比如,按照苏联战斗条例来说,一个坦克师集结地域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公里,一枚小当量核弹,不能同时消灭两个坦克营。开进过程中展开,快速接敌,集中攻击突破得手之后马上散开,从宏观上来看,就是分散-集中- 分散,集中攻击的过程尽可能短,尽快的与敌人胶合在一起。以防止敌人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打击。这就是著名的开进中变换进攻队形。但是,这需要很高的指挥技巧,较高的部队素质和控制部队的能力。但是总体来说,核武器的应用是增加了大纵深坦克作战的优势,因为,突破敌人的防线不在需要周密的计划,付出相当大的牺牲,一颗核弹就可解决问题。而且,坦克可以在核爆后几分钟就可向爆心发动冲击,这是其他武器所不具备的(这也是T-72装备铅衬层的原因,可吸收中子流),这对于进攻方极为有利。
苏联在鼎盛时期拥有5万辆坦克,这引起了北约巨大的恐慌,为了平衡苏联的装甲优势,抑制大纵深突击,北约曾经想过许多办法。比如,德国和日本同样是战败国,可是为什么西德发展出强大的陆军没有多少阻力,而日本却阻力重重呢,除了德国真正认识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中造成的危害以外,苏联的威胁也是迫不得已。
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陆军非常强大,也发展出了非常优秀的装甲车辆,但是空军却很薄弱,这就是因为西德处于苏联华约威胁的第一线,他的任务是阻挡苏联滚滚装甲洪流,其防空任务则有其他北约国家承担(就是现在的德国空军也不是很强,这是后遗症)。
非但其陆军强大,还发展了一系列阻止装甲部队快速推进的装备战术。比如,西德发展的快速布雷车作为装甲师的标准装备(这在别的国家很少见)。
西德还设计出,将装有液体炸(百度)药的软管埋入地下,可以控制起爆,快速形成反坦克壕的战术。北约曾经设想过使用战术核武器(比如核地雷,280核炮弹、中子弹等)阻挡苏联大纵深突击。
甚至有西德将军提出,要将国防军分成小分队分散配置在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以上的隐蔽军火库,利用单兵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苏联突破北约战线,占领德国后,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可间北约对大纵深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2 大纵深的追击理论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情况下,防御者力求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实施退却,如夜间、雨天、降雪和浓雾等。为了使其主力摆脱进攻者的追击,会派出后卫进行掩护,后卫往往由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编成,能进行有效的反冲击和迅速脱离追击部队。

进攻者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

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

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

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

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

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二战最困难的时候,部队减员太多,但是为了保持建制,只有大量的减编。
例如有一个团,只有7个步兵连,编为2个营,每营3个连,另一个连编为冲锋枪连,直属团部。
每营编一个迫击炮连,4门82迫,一个机枪连,6挺机枪,一个反坦克排,2门45反坦克炮。
团里编一个反坦克炮连,4门店45,一个炮兵营,8门76炮。
每个步兵连约40-60人,炮连20-30人,一个团也就700-800人。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4:36
二战最困难的时候,部队减员太多,但是为了保持建制,只有大量的减编。
例如有一个团,只有7个步兵连,编 ...
苏军二流步兵师只有几千人惨点的五千来人,要说素质高还是41年 虽然大溃败 但是伤亡比以前来说少多了 ~
一个炮兵团编20门炮,5个连,没有营部,每连4门炮。
独立火箭炮营8门。
中型坦克团大量撤编,改编为坦克旅,每旅3个营,各营2辆,每旅65辆。
坦克师和机械化师全部撤销,尽管编新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
每个坦克军通常为3个坦克旅+1个摩托化步兵旅。坦克约200
机械化军通常为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旅。坦克约170
白驹过隙 发表于 2014-1-20 14:40
苏军二流步兵师只有几千人惨点的五千来人,要说素质高还是41年 虽然大溃败 但是伤亡比以前来说少多了 ~
二战开始时,苏军在远东的部队还没有进行新编制的改编,所以象316师有1.5万人。西部边境的都是按新编制的。满编也不到1万人,战时又没有补充,有5000人的都算好的了,44年时很多的师,只有不到3000人。但是这些师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差。
苏军是把部队打完了,然后用新部队去填,所以许多部队最后撤下来时,人少的可怜.
一直到45年满员率才超过50%.
苏军在战时因为组建师以上部队在繁,所以就用许多军部编成新的集团军,这些集团军就是原来的军,所以只有几个师和新组建的旅级部队.
斯大林格勒时,有的集团军只有2-3个师加上几个不顶用的旅.

后来缓过后才在集团军内组建军部和补充部队,有10来个师以上的部队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5:11
二战开始时,苏军在远东的部队还没有进行新编制的改编,所以象316师有1.5万人。西部边境的都是按新编制的 ...
苏军步兵师一直没有满员 反倒是炮兵部队人数庞大而且补充到位~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4:38
团里编一个反坦克炮连,4门店45,一个炮兵营,8门76炮。
每个步兵连约40-60人,炮连20-30人,一个团也就70 ...
团不应该编76炮营吧。
坦克部队的编制就更虚了
,一个坦克集团军通常是3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坦克800左右.
可有的坦克集团军只有2个坦克军和2-3个凑数的步兵师旅或骑兵军,坦克数量还为到200.
红军的军通常中除了步兵以外的兵种用的,步兵军一直都很少的,二战初期贆部分的军部都撤消了,或改编成集团军部。
新组建的军,大部分是坦克、机械化、和炮兵和骑兵军。
直到45年才恢复了部分的军部。
二战后,苏军的骑兵和炮兵军大部分都裁了。
坦克、机械化军改编为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了。
集团军部也大部分撤销了。
冷战时编为大量的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

通常一个合成集团军编1个坦克师,3个摩托步兵师。

坦克集团军编3个坦克师,1个摩托步兵师。


1939年9月,国防人民委员部批准了步兵师的编制,规定其人数为1.8万人。师的编成内编入了第二个炮兵团(两营制、机械牵引)和1个独立反坦克炮
兵营(18门火炮);并规定给步兵分队加强迫击饱和反坦克兵器。
    l1939—1940年苏军的作战实践和1940—1941年军队演习的实践,暴露出进一步改进师编制的必要性1941年4月,批准了新
的编队按照这个编制师的编成内有5个团(3个步兵团和2个炮兵团)、5个独立营(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汽车营和卫生营)、2个独立炮兵营(反坦克炮兵营和高炮营)。全师共有14,483人、Io,420支步枪、1,204支冲锋抢、558挺机枪、210火炮和迫击炮(不合50毫米以下的)、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
甲车、558辆汽车、3,ooo多匹马。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5:19
坦克部队的编制就更虚了
,一个坦克集团军通常是3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坦克800左右.
可有的坦克集团军只 ...
这个要考虑消耗吧,德军也有这样的情况 明面数据和战斗损耗无法成为正比 尤其43年~双方的装甲部队都损耗严重~
苏军步兵师实际的意义就相当于战斗旅,把战斗人员抽出来。在集团军甚至方面军级别的后勤,火力支援下,前赴后继的冲锋。这是因为卫国战争期间消耗过大,如果像传统编制一样一个师独立配置火力,后勤单位,补充起来就十分费劲了。所以后期苏军都是在方面军级战役准备下,一群群几千人的师发动进攻。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5:19
坦克部队的编制就更虚了
,一个坦克集团军通常是3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坦克800左右.
可有的坦克集团军只 ...
坦克军加一堆步兵师的是1942年的坦克集团军。
1943年以后坦克集团军多数是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的编制。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5:28
红军的军通常中除了步兵以外的兵种用的,步兵军一直都很少的,二战初期贆部分的军部都撤消了,或改编成集团 ...


步兵军42年就开始恢复了,43年已经恢复不少了,大部分集团军都恢复为2个步兵军加1-2个独立师,1944年大部分集团军恢复为3个步兵军的编制。

战后1946-1957有一个合成集团军和机械化集团军共存的时代,合成集团军辖3个步兵军,步兵军辖2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机械化集团军多数由坦克集团军改编,辖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一共组建了10个。
gzkui 发表于 2014-1-20 15:28
红军的军通常中除了步兵以外的兵种用的,步兵军一直都很少的,二战初期贆部分的军部都撤消了,或改编成集团 ...


步兵军42年就开始恢复了,43年已经恢复不少了,大部分集团军都恢复为2个步兵军加1-2个独立师,1944年大部分集团军恢复为3个步兵军的编制。

战后1946-1957有一个合成集团军和机械化集团军共存的时代,合成集团军辖3个步兵军,步兵军辖2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机械化集团军多数由坦克集团军改编,辖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一共组建了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