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人满为患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10:07
特大城市人满为患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




2014-01-19   来源:羊城晚报  







  大城市对年轻人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羊城晚报记者 陈文笔 摄
  公交上人贴人、地铁里人挤人、路上的小车像火柴盒一样密密麻麻……
  生活在“北上广深”和经济强市,你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人满为患的压力:看病挂号像打仗,漫长的队伍让你心急;孩子上个幼儿园,都要搬个小板凳,排通宵长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在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引发共鸣。
  一个人的故事
  23岁的邓潇潇,从湖南小镇闯深圳,“趁年轻,就该到大城市生活!”
  老家小日子很安逸,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奔向大城市。
  5年前,邓潇潇从湖南邵阳一所大专毕业,经家人联系,她进了老家邵东县城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学校离她家很近。
  在县城,邓潇潇的家是独栋院子,3层楼房,只有爸妈、她及哥哥住,宽敞无比。从楼顶望去,看到农田、山庄,空气清新。
  教了一年书,邓潇潇突然辞职,众人惊愕,她只反复一句话:邵东这地方太小,从小待到大,没意思。
  怀揣梦想,23岁的邓潇潇来到深圳,高楼大厦和高节奏的生活,让她很享受,觉得一下子充实很多,带来的1万多积蓄很快花光。她来到广州,借住在大学同学位于广州石牌西路的出租屋里,“在老家住惯了干净舒服的大房子,蜗居在这种出租屋,开始很不适应,后悔自己没听家人话。”
  可每次走出出租屋,花一元就能买到厚厚一叠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出门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BRT、地铁;虽然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大,可她看到楼上楼下充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感到很满足,尽管她每月结余只有两三千元……
  4年打拼,邓潇潇经历了撕心裂肺的情感波折、房东的刻薄讨账、公司的突然减员……
  不过,她从没想过要回老家过安逸的生活。她觉得,自己老家虽然在县城,但跟广州相比,连杂乱的石牌街都不如,“现在还年轻,就该来大城市生活!”
  一个城市的容量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大城市
  “邓潇潇”们何其多!无时无刻,无数“邓潇潇”们不顾一切地涌进大都市,尽管这里有望而生畏的房价。
  2012年4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透露,按照广州城市战略规划,到2020年前广州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500万以内,但全市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广州已经突破控制目标,逼近城市发展空间上限。
  从广州的实际来看,公共管理是摆在每一位公职人员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广州仅流动人口超千万,人口构成复杂、阶层多样,价值、理念、追求、个人素质千差万别。由于人口多,广州一天要处理1.4万吨垃圾、主城区要处理9700多吨垃圾,一天要处理污水465万吨,一天要宰1.5万头猪才能满足猪肉供应,一天要供应1500万斤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以人满为患形容特大城市,毫不为过。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人口更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万人迅速蹿升到2012年末的1054.74万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
  国家住建部2006年曾做一项调研显示,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小城市为2万元,中等城市为3万元,大城市为6万元,特大城市为10万元。
  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农业人口进城市民化,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个人成本约为人均每年1.8万元。仅教育支出一项,假如农村学生1.25亿人中,有10%随父母进城,就让城市学校难以容纳。
  一线城市的吸引力
  资源丰富机会多,年轻人留恋大城市,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
  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很多年轻人奔赴大城市,住的差,可他们并不后悔,因为大城市机会多、收入高、生活便利,很多资源是小城市无法满足的。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说,广东大量优质公共资源聚集在广州,如医疗、教育,政府投巨资支持广州发展公共交通,广州越变越美丽,周边没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假如我是一位年轻人,我几乎没有选择,有机会肯定往广深跑。”
  “大城市机会多!”广东省人大代表陈广富说,他认识很多农村青年,他们一有机会就愿意去大城市,“在大城市跳槽容易,在小县城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遍四周,年轻人不喜欢。”邓潇潇说,在大城市更讲道理,更公平一些。在大城市生活自由,是年轻人最看重的。 羊城晚报记者 尹安学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401/t20140119_514689838.shtml



特大城市人满为患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



2014-01-19   来源:羊城晚报  






  大城市对年轻人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羊城晚报记者 陈文笔 摄  公交上人贴人、地铁里人挤人、路上的小车像火柴盒一样密密麻麻……
  生活在“北上广深”和经济强市,你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人满为患的压力:看病挂号像打仗,漫长的队伍让你心急;孩子上个幼儿园,都要搬个小板凳,排通宵长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在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引发共鸣。
  一个人的故事
  23岁的邓潇潇,从湖南小镇闯深圳,“趁年轻,就该到大城市生活!”
  老家小日子很安逸,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奔向大城市。
  5年前,邓潇潇从湖南邵阳一所大专毕业,经家人联系,她进了老家邵东县城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学校离她家很近。
  在县城,邓潇潇的家是独栋院子,3层楼房,只有爸妈、她及哥哥住,宽敞无比。从楼顶望去,看到农田、山庄,空气清新。
  教了一年书,邓潇潇突然辞职,众人惊愕,她只反复一句话:邵东这地方太小,从小待到大,没意思。
  怀揣梦想,23岁的邓潇潇来到深圳,高楼大厦和高节奏的生活,让她很享受,觉得一下子充实很多,带来的1万多积蓄很快花光。她来到广州,借住在大学同学位于广州石牌西路的出租屋里,“在老家住惯了干净舒服的大房子,蜗居在这种出租屋,开始很不适应,后悔自己没听家人话。”
  可每次走出出租屋,花一元就能买到厚厚一叠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出门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BRT、地铁;虽然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大,可她看到楼上楼下充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感到很满足,尽管她每月结余只有两三千元……
  4年打拼,邓潇潇经历了撕心裂肺的情感波折、房东的刻薄讨账、公司的突然减员……
  不过,她从没想过要回老家过安逸的生活。她觉得,自己老家虽然在县城,但跟广州相比,连杂乱的石牌街都不如,“现在还年轻,就该来大城市生活!”
  一个城市的容量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大城市
  “邓潇潇”们何其多!无时无刻,无数“邓潇潇”们不顾一切地涌进大都市,尽管这里有望而生畏的房价。
  2012年4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透露,按照广州城市战略规划,到2020年前广州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500万以内,但全市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广州已经突破控制目标,逼近城市发展空间上限。
  从广州的实际来看,公共管理是摆在每一位公职人员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广州仅流动人口超千万,人口构成复杂、阶层多样,价值、理念、追求、个人素质千差万别。由于人口多,广州一天要处理1.4万吨垃圾、主城区要处理9700多吨垃圾,一天要处理污水465万吨,一天要宰1.5万头猪才能满足猪肉供应,一天要供应1500万斤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以人满为患形容特大城市,毫不为过。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人口更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万人迅速蹿升到2012年末的1054.74万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
  国家住建部2006年曾做一项调研显示,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小城市为2万元,中等城市为3万元,大城市为6万元,特大城市为10万元。
  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农业人口进城市民化,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个人成本约为人均每年1.8万元。仅教育支出一项,假如农村学生1.25亿人中,有10%随父母进城,就让城市学校难以容纳。
  一线城市的吸引力
  资源丰富机会多,年轻人留恋大城市,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
  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很多年轻人奔赴大城市,住的差,可他们并不后悔,因为大城市机会多、收入高、生活便利,很多资源是小城市无法满足的。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说,广东大量优质公共资源聚集在广州,如医疗、教育,政府投巨资支持广州发展公共交通,广州越变越美丽,周边没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假如我是一位年轻人,我几乎没有选择,有机会肯定往广深跑。”
  “大城市机会多!”广东省人大代表陈广富说,他认识很多农村青年,他们一有机会就愿意去大城市,“在大城市跳槽容易,在小县城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遍四周,年轻人不喜欢。”邓潇潇说,在大城市更讲道理,更公平一些。在大城市生活自由,是年轻人最看重的。 羊城晚报记者 尹安学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401/t20140119_514689838.shtml



傻博一 土包纸 虚荣鬼 中专生
喜欢老广州、老武汉、老沈阳、老海口。。。。。。
13万哪够…………上面列举的只是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估计全部费用要翻个3倍把
怎么不算算外来工创造的财富?
那就干脆建个隔离墙,进去要签证,没证抓到就遣返
看看没了外来务工人员,特大城市能不能活
每一个特大城市都是汇聚了各地的人才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它们已经变成了共有的家园。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保持大城市的发展。
哪个大城市的装修不是外来工们做的?
大城市的城建,大到高楼大厦,小到修桥筑路
餐饮,快递,保洁,各行各业的服务员,请问少了外地人,还能运转吗
拿上海来说,哪一栋房子,哪怕是上海人自建的民宅有哪一栋是上海人亲手造的
前十年,上海人就从工地上绝迹了,有多少外地人为了上海的建设挥汗撒血,甚至献出了生命
做人要讲良心,一座城市也要讲良心,不能干这样昧良心的事情
不接纳就行了。全部赶走。贱人就是矫情。给你干了活还嫌干扰你了。没有这些外来人口你能成大城市
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也是这样过来的。
深圳主要拥挤的是关外,穷人集中的地方,关内随着城中村的消失,房价房租上涨,人口密度已经很低了,除了一些CBD以外基本就是有钱人的大花园。就这还好意思说接纳一个外来工blablabla花费多少多少
      没外来工,特大城市也会成为一座死城。。

      
什么资源都往大城市集中,不去大城市去哪里
管你是外来内来,吃喝拉撒自己花钱,反正都不是白给的。
在穷人身上能花几个钱?算平均花费也是扯淡的玩意
呵呵,果然没有一个人正视这个数字

其实从中国每年2000万人口城市化,持续了17年。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并没有越来越差,而是越来越好。就可以看得出这个数字是靠得住的。
没有外来工政府就不提供公共服务了?
带动GDP增长。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