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障碍【极端情况下易出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13:00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2228.htm

应激障碍

锁定

声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目录

1概念

2类别

‥─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3病因

4应激障碍研究历程

5应激障碍症

6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7图书信息

‥蔀容简介
‥尀者简介
‥图书目录

1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2类别

急性应激障碍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持续3个月以上。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障碍

(持续1个月以上)

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3病因

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4应激障碍研究历程

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急性应激反应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

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

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5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

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

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下,有些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解除难以接受的痛苦。可能还会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在灾难发生以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快地调整到正常几乎是很难的。人非草木,面对着尸横遍野,面对着已经突然倒塌了而曾经温馨的家,面对着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生死离别,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不是节哀顺变,不是无动于衷,而应该是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在这种灾难面前无动于衷。 [1]

6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7图书信息

书 名: 应激障碍
作 者:张理义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117113311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内容简介

《应激障碍》首先介绍与应激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应激的简要概念、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然后介绍了心理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还介绍了应激的心理调适、应激反应的测评。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近几年来屡有发生,对人们是一类严重的社会性应激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因此在最后介绍了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没有应激就没有生活。尤其最近十多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等,都加重了人们适应生活的压力或负担,使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因此,心理应激又称作"精神压力",已经成为人一生中必须不断应对和认真处理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 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颂、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音B,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应激概念的历史
二、应激的定义
三、心理应激的概念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和分类
二、生活事件
三、工作应激源
四、资源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反应
二、认知反应
三、行为反应

第二节 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一、心理应激的过程
二、知觉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应激的认知评价

一、认知评价的概念
二、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应激源的性质和特点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三、心身变化特点

第三章 应激的生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生理反应激活的通路
二、应激生理反应的经典模型

第二节 应激生理反应的调节机制

一、身体器官的内在反射控制
二、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三、脑干和下丘脑的整合与控制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第四节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二、热休克蛋白
三、应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第四章 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

第一节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

一、应激与糖皮质激素
二、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及其在应激反应中的意义

第四节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第五节 内源性阿片肽

第六节 生长抑素

第七节 P物质

第八节 神经肽Y

第九节 血管升压素

第十节 催产素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生活应激与健康

一、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二、生活事件和疾病间的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

第三节 工作应激与健康

一、工作应激的普遍性.
二、工作应激的表现
三、工作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疾病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疾病的机制
三、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冠心病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癌症

一、应激致癌的可能机制
二、应激致癌的行为途径
三、消化道癌的发生、预后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

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发病机制
四、急性应激障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作用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预测及影响因素
四、临床表现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问题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四节 适应障碍

一、概述

第八章 应激的心理调适

第九章 应激反应的测评

第十章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
参考资料
1.  什么是应激障碍症   .问渠心理网 [引用日期2012-11-30] .
词条标签: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
如果想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如果您要 举报侵权或违法信息,请到投诉中心;其他问题请访问百度百科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2228.htm

应激障碍

锁定

声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目录

1概念

2类别

‥─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3病因

4应激障碍研究历程

5应激障碍症

6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7图书信息

‥蔀容简介
‥尀者简介
‥图书目录

1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2类别

急性应激障碍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持续3个月以上。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障碍

(持续1个月以上)

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3病因

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4应激障碍研究历程

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急性应激反应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

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

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5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

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

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下,有些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解除难以接受的痛苦。可能还会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在灾难发生以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快地调整到正常几乎是很难的。人非草木,面对着尸横遍野,面对着已经突然倒塌了而曾经温馨的家,面对着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生死离别,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不是节哀顺变,不是无动于衷,而应该是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在这种灾难面前无动于衷。 [1]

6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7图书信息

书 名: 应激障碍
作 者:张理义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117113311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内容简介

《应激障碍》首先介绍与应激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应激的简要概念、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然后介绍了心理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还介绍了应激的心理调适、应激反应的测评。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近几年来屡有发生,对人们是一类严重的社会性应激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因此在最后介绍了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没有应激就没有生活。尤其最近十多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等,都加重了人们适应生活的压力或负担,使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因此,心理应激又称作"精神压力",已经成为人一生中必须不断应对和认真处理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 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颂、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音B,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应激概念的历史
二、应激的定义
三、心理应激的概念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和分类
二、生活事件
三、工作应激源
四、资源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反应
二、认知反应
三、行为反应

第二节 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一、心理应激的过程
二、知觉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应激的认知评价

一、认知评价的概念
二、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应激源的性质和特点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三、心身变化特点

第三章 应激的生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生理反应激活的通路
二、应激生理反应的经典模型

第二节 应激生理反应的调节机制

一、身体器官的内在反射控制
二、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三、脑干和下丘脑的整合与控制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第四节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二、热休克蛋白
三、应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第四章 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

第一节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

一、应激与糖皮质激素
二、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及其在应激反应中的意义

第四节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第五节 内源性阿片肽

第六节 生长抑素

第七节 P物质

第八节 神经肽Y

第九节 血管升压素

第十节 催产素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生活应激与健康

一、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二、生活事件和疾病间的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

第三节 工作应激与健康

一、工作应激的普遍性.
二、工作应激的表现
三、工作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疾病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疾病的机制
三、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冠心病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癌症

一、应激致癌的可能机制
二、应激致癌的行为途径
三、消化道癌的发生、预后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

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发病机制
四、急性应激障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作用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预测及影响因素
四、临床表现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问题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四节 适应障碍

一、概述

第八章 应激的心理调适

第九章 应激反应的测评

第十章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
参考资料
1.  什么是应激障碍症   .问渠心理网 [引用日期2012-11-30] .
词条标签: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
如果想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如果您要 举报侵权或违法信息,请到投诉中心;其他问题请访问百度百科吧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6/content_7856093.htm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新华军事

[特稿]创伤后应激障碍 美退伍老兵难以摆脱的梦魇  
2008年03月26日 08:17:34  来源:综合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xinsrc_4320305251607593278703.jpg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美军士兵  [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更多军事图片

    "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病让人担忧,它会打乱平静的生活,让你无法再过正常人那样的日常生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会在创伤发生后很快就会出现,但是也可能在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出现征兆,有的甚至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才姗姗来迟但是迟迟不见康复。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创伤性的事件之后都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是他们并不构成创伤后压力症。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四个星期以上的话,并且让你精神沮丧,干扰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体来说有四种症状表现:经常被创伤的一些噩梦般的回忆纠缠,你可能会有种身临其境的害怕和恐惧;一个画面一个声音或者一个气味都可能勾起你那不愉快地回忆,因此你应该试着尽量去避免接触这样的人或物;你可能觉得你的感情很难言表,可能不愿意去做曾经很喜欢做的事情,你可能时刻都精神高度紧张,小心翼翼的提防着潜在的危险;你也可能很易怒,经常失眠无法精力集中,或者很容易受惊吓。

    新华网报道:据美联社的报道,一项对于国防部数据表明,31%的陆军和31%的水兵声称患有心理焦虑症,诸如像创伤性脑损伤以及退役以后出现的创伤后压力症之类的病症。战后创伤需要长期治疗,单纯依靠士兵自己,很难摆脱"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退伍老兵的"隐形杀手"。

  中士的梦魇

    中士C·J·海尔默的长官是瑞秋· 凯恩弗,号称"整理专家",每当海尔默的鞋带开了或者口袋没有扣好的时候,他都会帮他整好。也正是凯恩弗把海尔默提拔为军士的。"当你第一次走进军营的时候,你肯定会遇到一个口里嚷着:'喂,我帮你整理一下,帮你摆脱糗相'的人,那就是凯恩弗。"海尔默回忆说。

    2004-2005年,他们俩个都在在伊拉克呆过,是密歇根第一军第182野战炮兵军团(配备多射程火箭系统)的战士。2005年3月15日,凯恩弗在在巴格达的一次轻武器短兵相接的交战中被杀。海尔默经常想:如果说他被击中的瞬间我就在距他几步之遥的距离,如果我真的在那里我会怎么办?我会阻止这一事件发生吗?

    他长官的死只是折磨这个退伍军人的很多梦魇中的一个。

    在伊拉克的日常巡逻过程中,这个只有23岁的大学生经历了无数次的迫击炮、路边炸弹、火箭弹以及轻武器的袭击。用海尔默自己的话来说:"那场面难以言表,如果不亲身经历是很难体会的。"海尔默回家以后他发现伊拉克战争让他改变了很多,曾经的单纯无知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的精神折磨,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死亡或者流血的血腥画面。他不知道应该怎么消弭自己内心的痛楚,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和难以名状的愤怒,都让他痛苦不已。他自己都说自己现在就像一个神经病一样会经常抓狂,有时候听到盘子打碎的声音都会跳起来。

    更糟糕的是每个人都想谈论伊拉克,很多国民对于全球反恐战争的误解只会点燃他内心深处那颗沮丧的火种。萨吉诺谷地公立大学的师生们更加让人费解,还会问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诸如:"我们为什么会去那里?…你杀死多少人?…你认为我们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人们都在极力使他觉得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赔本的买卖。

    但是海尔默军士的骄傲自豪还有军人的使命感还在,只不过没有那么理直气壮而已。他说:"我只有愤怒和仇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感觉。当我回到家以后发现,也许我真的有病,我需要接受治疗。"

    他的主治医生诊断他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创伤后压力症),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他的症状以及精神压迫强度都降低了,但是他的愤怒却依然继续。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新华军事

[特稿]创伤后应激障碍 美退伍老兵难以摆脱的梦魇  
2008年03月26日 08:17:34  来源:综合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xinsrc_4320305251607921212824.jpg

哭泣的驻伊美军  [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更多军事图片

    难以避免的创伤

    美国国家安全卫队委员会医疗事务署主席皮特·比克尔上将说:"在医学领域一般都会认为创伤后压力症很严重,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像其他的疾病一样,它也需要照顾和治疗。研究表明每个士兵都可能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受的创伤越严重,越可能的患上这个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是一种新病,越南老兵的经验让举国上下见识了这种症状,但是在它被命名之前很多人就有过这方面的经验。由于受到创伤导致的心情沮丧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发现,尽管并不是总是来自于军事行动,但是搏斗的经历确实会造成很多的创伤的机会。

    很多的士兵都被诊断为患有创伤后精神损伤特别是那些曾经受过脑部损伤的人,还有那些患有创伤脑损伤的人。报告显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遭受脑损伤的人比比皆是,沃尔特里德的一名神经心理学家路易斯·弗伦切在2005年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表示:"由于你穿了防弹衣,所以你不会被乱箭射死。但是可能受到其他的伤害"但是也正如弗莱德·米尼克所形容的那样:"就像你把空气气囊放进你的车子里,一旦车祸它虽然可以保你不死,但是你可能会受其他的外伤。"

  说还是不说?

    纽约军区防卫长官保罗·瑞埃克霍夫,曾是一个越战老兵,他说:"士兵的精神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和联邦的大事。司令员和军队应该对于士兵摆脱"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病负责吗?单位的长官应该留意自己的士兵,但这不是一个万全之策。如果你刚刚接手一支从伊拉克战场退役下来的国民警卫队,士兵们都退役了,他们不再是国民警卫队的一部分了,他们中很多人都到了农村,甚至更偏远的地方。在部队总是有人来查你的装备是否完备,你的靴子有没有系带,那里有一套高度的信任体系,但是当你回到家以后,就像从桌子上掉下去了一样,无人问津。"

    由于担心自己的面子不愿意让邻居知道实情,同时又唯恐方圆几里之内只有自己患有这个病而被耻笑,这些心理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延误病情和治疗。也正是这个心理障碍在作祟,使很多的士兵怯于去寻求帮助。2004年沃尔特里德军事调查学院的一次调研发现,在6100名海陆军士兵中,有一半的人认为寻求咨询会使自己名誉受损或者会耽误自己的前程。

    临床社会工作者,《治疗创伤后压力》的作者莫尼卡·朗说:"一个人等待帮助的时间越长,他越可能去酗酒、抽烟或者通过别的方式来试图逃避。几年后,当战争已经结束,主流社会已经基本忘记了他们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诊断出来的但是备受"创伤后应激障碍"折磨的人就会变得木讷,更加不可能去寻求治疗了,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安于现状了。如果不治疗的话,他们中很多人就会死于酗酒。看看曾经的越南老兵的例子就知道了,他们的很多都是酗酒,失业,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他们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当然主动权还是在士兵一边,他可以选择承认还是隐瞒自己的问题。就像海尔默中士一样,他做了他想做的事,他没有隐瞒自己的问题。他公开说出了自己存在的睡眠和焦虑的问题,海尔默说过:"可能他们会耻于站起来说'嗨,我有病。'但是很多人来向我求助,向我请教是如何康复的,并且拜托我帮他们联系治疗。这让我很振奋,说明我在给他们起带头模范的作用。如果凯恩弗长官在天有灵的话他也会为我骄傲的。(席桂桂)



    战争没法让女人走开 伊战心理创伤困扰美国女兵

    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空军军士长辛迪·拉思本2006年9月到伊拉克服役,3周之后,她知道自己出了问题。她说,她的头发开始"一缕一缕地掉"。
这名美国空军专业人员已经在军队服役了25年,她自愿到巴格达的维克托里军营开始她第一次在战区的服役。她住在铁丝网和防爆墙里,但战争始终就在不远处。

    拉思本感到木讷、易怒、多疑,她住进了一个专为女兵医治战争精神创伤的治疗中心。上个月,她和其他7人成为女性创伤恢复计划中首批接受治疗的伊拉克老兵。阅读全文 》》》

    六千英兵患"海湾战争综合症" 国防部漠视14年

    中新网11月18日电 据英国《卫报》报道, 11月17日,英国的一项独立调查证实,大约有6000名英国老兵所患的疾病确拜"海湾战争"所赐。调查小组呼吁英国防部承认海湾战争综合症的存在,并设立特别基金对受害的老兵进行赔偿。英国防部整整漠视了14年,前上议院法官要为"受害者"伸张正义。阅读文》》》

    美老兵"海湾综合症"有新解 化学制剂是根源?

    今年3月刊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发表了一份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的调查报告,对这个谈虎色变的症状的症状的根源,有了新的解释。指出,"海湾综合症"的很多症状,跟美军使用得化学制剂有关,这些化学制剂包括杀虫剂、神经毒剂沙林和神经抑制剂。比阿特丽丝·格鲁姆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内科教授,作为调查报告的作者,强调:"尽管调查的结论不意味着,海湾战争时老兵的症状是使用这些化学药品的结果,然而,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会导致出现海湾战争时期美国老兵的多种症状。阅读全文》》》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席桂桂 )



· 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
· 驻伊美军误杀一名伊拉克女孩  
· 三名驻伊美军遇袭身亡 三天内已失12人
· 3名驻伊美军士兵在火箭弹袭击中丧生
· 又有3名士兵被炸死 美军遭受今年最大单日伤亡
· 驻伊美军减少在伊西部地区军事力量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916752/


精选 文化 行摄 娱乐 时尚 生活 科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治疗

来自: 轻轻(轻轻聆听心中的声音……) 2008-12-19 19:06:1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治疗

YB & NH(美国)译 邓明昱博士 审校修订


(邓博士按:灾后最普遍、最严重的心身疾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 Symptoms),是影响心身健康的最严重疾患。但国内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界缺乏对PTSD诊断和处理的临床经验。根据美国国家PTSD研究中心的资料,我们编译了这份科普读物。PTSD的诊断和治疗手册,正在编译中。

PTSD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创伤后的心身症状在一个月以上。四川地震后一个月,也是PTSD诊断和确立心身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最关键时期。为了给灾区人民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援助,IACMSP组织的“四川大地震心理援助海外专家志愿团”。在6月份赴灾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场指导。美国华裔专家将直接指导对PTSD的处理。)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灾后最严重的心身障碍。最初是用来描述各类创伤性战争经历后的种种结果,也称为“战争疲劳”。后来发现,在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出现后,都可能出现。其引发原因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这种压力即可以是直接经历,如直接受伤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

人们在遭受天灾人祸之后,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朋友,或者目睹了他人的伤亡之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恐慌,忧虑,情绪低落,失眠,频繁做恶梦。有的人会烦躁易怒。他们也会心神恍惚,难以集中注意力。人们还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灾难情形的鲜明的回忆,这种回忆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急反应(例如出汗,心跳加速,极度恐慌)。同时,有PTSD 的人们会尽量的避免接触和提及他们所经历的灾难。他们会避免故地重游。他们的情绪通常会持续低落,并会对原来感兴趣的事务丧失兴趣。他们也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他们或许会表现得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以上的反应都是人类正常的应激机能。很多人的症状都会有所缓解。虽然很多症状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它们没有严重到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步。所以根据诊断标准,只有当足够多的症状在灾难一个月以后还持续出现,并且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患者才可以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请注意,有的人,特别是救援人员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延缓。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在灾难发生六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出现反应。他们也需要及时治疗和帮助。

PTSD的心理和躯体反应

PTSD 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情绪极度激动、紧张和恐惧,常整夜不能入睡,处于惶惶惚惚之中,有时还会在睡眠中反复出现精神创伤时的境象,经历或目睹恐怖袭击的人群常会同时出现烦躁不安,压抑,悲伤,不能集中注意力,完全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并可出现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的躯体症状。其心血管反应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以及呼吸困难等等。

怎样识别PTSD?



主要通过临床症状。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也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无法叙述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现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应注意PTSD的可能性。


PTSD的主要临床症状

1、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如:
(1) 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 (2) 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

2、对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 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
(1) 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 (2) 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 (3) 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 (4) 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 (5) 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 (6) 情感范围有所限制(例如, 不能表示爱恋) 。

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表现为:
(1) 难以入睡, 或睡得不深; (2) 激惹或易发怒; (3) 难以集中注意。

PTSD的常见治疗方法

PTSD通常包括药物和心理两种治疗方式。抗抑郁的药物可以缓解PTSD的症状;与治疗师面谈也可以帮助你度过PTSD的难关。几种已经被证实有效的心理治疗包括:

1、认知行为疗法:它帮你确认那些有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把失去家人的伤痛归咎到自己没有照顾好。认知疗法可以扭转这种信念,比如:“这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2、暴露疗法:它认为你在灾难中学会了那些引起你恐惧的想法、感受和场景。治疗过程中,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治疗师会要求你一次次重述创伤的过程,直到不再对回忆产生恐惧为止。目的是教会你正视并控制恐惧。

3、系统脱敏疗法: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患者首先回忆较为轻微的创伤性记忆,事务,人物,或场景。与此同时,治疗师教患者运用肌肉,肢体,和呼吸的渐进放松法调解情绪上、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于这些创伤性记忆的反应。然后,治疗师引导患者逐步回忆越来越强烈的创伤性经历,并让患者使用放松术调节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4、小组治疗:与组员一起分享经历,加深理解,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互相支持,讨论如何应对,面对现实而不是过去。

PTSD可能与其它心理疾病同时发生,如抑郁、药物滥用、酗酒等。治疗PTSD可以减轻其它心理疾病的症状。

不一定每个治疗师都适合你,下面是关于如何选择治疗师的建议:

1、尊重你和你的想法;

2、鼓励你充分表现自己,当你不同意他所说的时候,不表现出不高兴;

3、不低估你的感受,尊重你的感受;

4、在你做好心理准备前,不逼着你叙述过程;

5、治疗师应该和你一起制定适合你的治疗目标,还应该告知治疗方法、时间长短、如何衡量治疗效果;

6、治疗师应该可以回答你提出的任何关于治疗的问题。

PTSD的日常应对方法

1、了解PTSD的知识,请了解你不是孤立无援的、脆弱的,或者失常的人;你的反应是人类对于灾难的正常应激机能;

2、和亲人、朋友、医生讲述你的感受和症状;

3、与其他的PTSD患友建立联系,彼此支持;

4、能够意识到自己出现紧张(Stress)的症状了;

5、使用洗澡、听音乐、深呼吸、沉思、瑜伽、祈祷或锻炼的方式来放松;

6、你也可以更投入地工作,或参与社区活动,转移注意力;

7、不能靠喝酒、吸毒、吸烟等方式来逃避创伤;

8、健康饮食、饮水;

9、保证足够睡眠;

10、PTSD或抑郁的患者可能有自杀的念头,当你有这种念头时,要及时告诉你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医生。有的地区已有自杀干预热线。请一定使用这些帮助。

11、当一种方法不再有效控制你的症状,你应该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