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航天用垂直轨道发射塔有没有可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07:15


下面是我的YY:
在昆仑山脉的一处风向较为稳定,地质符合条件,离水源较近的地区建立一个垂直的发射塔,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发射塔顶端套上500-1000个真空环,让这些环能够自行漂浮在空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真空结构套在塔顶,这组漏斗状真空环高4.5千米。真空环连接塔顶并通电,为抽气和稳定气流提供能源。

发射的物体从地下3千米,接近海平面处由电磁轨道加速至地上2.5千米,总加速通道长5.5千米。出结构通过4.5千米的真空通道之后直接进入平流层,轻型火箭发动机点火,将物体推入预定轨道。一次发射过后发射塔储能,真空环再次抽气,准备下一次发射。

这样发射的好处是
1.降低陈本:在火箭发动机点火时,发射目标已经穿过了近90%的大气层质量,并具有相当的动能,只要很小的火箭发动机进行辅助即可将发射目标推入预定轨道。
2.连续发射:发射目标的主要能量由地面设施提供,可快速连续发射,无需制造大量一次性运载火箭。
3.发射灵活:可以轻易发射任何大小重量的目标,无需做大量准备工作。这样就为太空大型组装工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可靠性:发射目标自身所需推力的降低将大大简化火箭结构,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可行性:我觉得一个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的结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工程巨大。核堆,电磁轨道的关键技术也是有了,主要问题也在于工程。唯一的难点和技术突破可能是真空环,在对流层中建起一个真空通道可能对结构的强度,稳态管理有一定的要求,但个人认为这不是不远的将来做不到的技术。

战略价值:如果建成这样一个发射塔的话,我国每天就可以把几十吨的载重发射到近地轨道,由此在空天领域对其他国家形成绝对的优势。也可以利用该轨道向近地轨道运送大量物资,为以后月球基地或者火星基地的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最终实现走向星辰大海的目标。 b

下面是我的YY:
在昆仑山脉的一处风向较为稳定,地质符合条件,离水源较近的地区建立一个垂直的发射塔,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发射塔顶端套上500-1000个真空环,让这些环能够自行漂浮在空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真空结构套在塔顶,这组漏斗状真空环高4.5千米。真空环连接塔顶并通电,为抽气和稳定气流提供能源。

发射的物体从地下3千米,接近海平面处由电磁轨道加速至地上2.5千米,总加速通道长5.5千米。出结构通过4.5千米的真空通道之后直接进入平流层,轻型火箭发动机点火,将物体推入预定轨道。一次发射过后发射塔储能,真空环再次抽气,准备下一次发射。

这样发射的好处是
1.降低陈本:在火箭发动机点火时,发射目标已经穿过了近90%的大气层质量,并具有相当的动能,只要很小的火箭发动机进行辅助即可将发射目标推入预定轨道。
2.连续发射:发射目标的主要能量由地面设施提供,可快速连续发射,无需制造大量一次性运载火箭。
3.发射灵活:可以轻易发射任何大小重量的目标,无需做大量准备工作。这样就为太空大型组装工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可靠性:发射目标自身所需推力的降低将大大简化火箭结构,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可行性:我觉得一个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的结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工程巨大。核堆,电磁轨道的关键技术也是有了,主要问题也在于工程。唯一的难点和技术突破可能是真空环,在对流层中建起一个真空通道可能对结构的强度,稳态管理有一定的要求,但个人认为这不是不远的将来做不到的技术。

战略价值:如果建成这样一个发射塔的话,我国每天就可以把几十吨的载重发射到近地轨道,由此在空天领域对其他国家形成绝对的优势。也可以利用该轨道向近地轨道运送大量物资,为以后月球基地或者火星基地的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最终实现走向星辰大海的目标。 b
搞真空,不如搞高气压推动,算是凡尔纳的大炮的超长低过载炮管吧。
顺带带上电磁炮加速。
4.5公里的真空不够,45公里还差不多。
这个投资太大,系统维护过于复杂,而且我也不太能理解真空环是什么,它们要电磁发射飞船,给飞船向上的动量时它们有向下的动量,如果不固定在地上,这个动量如何消解?此外在离地2.5公里的地方大气还是非常稠密,速度快了气动加热很厉害,慢了没太大意义。觉得如果要降低发射成本,不如拿个大飞机带上20公里高空发射,我们的运20能载60吨,安225则能载225吨。
光晕的MAC炮
真玄乎。。
“可行性:我觉得一个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的结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个目前恐怕就是大问题。
你这种绝对不可行
稍后我单独开个帖子来说我的想法
谁和你说电磁轨道必须走直线了?你盘几圈建个50km加速轨道都没问题。难道上海磁悬浮走的是直线?这脑子真死啊.....还真空环.不封闭的真空环境...这特么就是一空气黑洞,气流补充比原子弹冲击波还可怕...见过龙卷风么,你这玩意比f5级龙卷风强大太多了.........你除非发射秤砣,否则上去什么都瞬间解体。

supercreate 发表于 2014-1-5 16:44
这个投资太大,系统维护过于复杂,而且我也不太能理解真空环是什么,它们要电磁发射飞船,给飞船向上的动量 ...


地下3公里,地上2.5公里,这是轨道部分。轨道部分上面再套一个4.5公里的真空环,这部分是没有推力的,只起到减阻作用。在10公里以上,大气已经比较稀薄了。

比大飞机驮,当然减少了一个0-10km的空气摩擦的效能,多了一个向上动能,不用运筹很多飞机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另外安225在高空基本不具备动能,虽然看上去能驮几百吨,但是她的有效载荷比和赋予巨量动能的轨道发射不是一个有效载荷比。

土星5,就送个几十吨的载人登月舱要造到几千吨。火箭这种东西,本身就特么太傻了。
supercreate 发表于 2014-1-5 16:44
这个投资太大,系统维护过于复杂,而且我也不太能理解真空环是什么,它们要电磁发射飞船,给飞船向上的动量 ...


地下3公里,地上2.5公里,这是轨道部分。轨道部分上面再套一个4.5公里的真空环,这部分是没有推力的,只起到减阻作用。在10公里以上,大气已经比较稀薄了。

比大飞机驮,当然减少了一个0-10km的空气摩擦的效能,多了一个向上动能,不用运筹很多飞机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另外安225在高空基本不具备动能,虽然看上去能驮几百吨,但是她的有效载荷比和赋予巨量动能的轨道发射不是一个有效载荷比。

土星5,就送个几十吨的载人登月舱要造到几千吨。火箭这种东西,本身就特么太傻了。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00:49
谁和你说电磁轨道必须走直线了?你盘几圈建个50km加速轨道都没问题。难道上海磁悬浮走的是直线?这脑子真死 ...
你在海平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也不顶用,你的想法可以搬去月球。

通道的截面是几十到几百平方米,龙卷风的截面是几平方千米。结构需要对抗的是10千米高度上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的压强,你认为250hpa*100=250万牛的气压不能挑战么?
chendelei1980 发表于 2014-1-7 00:38
稍后我单独开个帖子来说我的想法
开了艾特我
tujiaman 发表于 2014-1-6 23:06
“可行性:我觉得一个地下3千米,地上2.5千米的结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个目前恐怕就是大问题。
工程细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最深的矿井深度大于4公里,住人建筑可以稳当地造到1公里。
你在海平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也不顶用,你的想法可以搬去月球。

通道的截面是几十到几百平方米,龙卷 ...
我觉得你的物理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11:14
我觉得你的物理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你是要和我比高考物理成绩么。啧,拿理由出来吧,证明一下你的物理素养。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11:14
我觉得你的物理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你是要和我比高考物理成绩么。啧,拿理由出来吧,证明一下你的物理素养。


由于初速远大于普通火箭,即使低空的气动阻力很小,但由于速度太大,在4500高程以上的空气阻力,从根本上毁灭了低空真空减阻带来的动能保存——绝对要消耗比常规火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而消耗的能量多得多得能量才能得以入轨,从原理上就颠覆了实现的可能;另外,设施庞大、脆弱、不可能有效运营,那种海拔高度以及体积规模及其巨大的空间真空保持可以说不是地球科技可以做到的!

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入轨需要的速度是传统火箭初速度的NN倍!!

由于初速远大于普通火箭,即使低空的气动阻力很小,但由于速度太大,在4500高程以上的空气阻力,从根本上毁灭了低空真空减阻带来的动能保存——绝对要消耗比常规火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而消耗的能量多得多得能量才能得以入轨,从原理上就颠覆了实现的可能;另外,设施庞大、脆弱、不可能有效运营,那种海拔高度以及体积规模及其巨大的空间真空保持可以说不是地球科技可以做到的!

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入轨需要的速度是传统火箭初速度的NN倍!!
火箭箭体结构设计主要就是承担加速载荷,一般非载人的可以做到3~4G,你的电磁大炮准备的加速度多少?这时火箭的结构还能用传统结构吗?结构重量大增!!

docare 发表于 2014-1-7 11:24
由于初速远大于普通火箭,即使低空的气动阻力很小,但由于速度太大,在4500高程以上的空气阻力,从根本上毁 ...


即使在10KM高度上零动能点火,也比常规火箭有效得多。而每增加一分动能,效率则进一步提高。所以轨道发射的效能不可能低于常规发射。
你假设把发射物体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到产生负效能,我从来没有做个这个假设。我相信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一个最优量。你拿一个坏值来否定最优值好于现值那是不对的,当然最优值是不是比现值好很多这又是一回事。个人认为应该会好很多,因为10KM高度上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1/4,15KM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1/10。在10KM的高度上基本已经穿透大部分大气层了。
docare 发表于 2014-1-7 11:24
由于初速远大于普通火箭,即使低空的气动阻力很小,但由于速度太大,在4500高程以上的空气阻力,从根本上毁 ...


即使在10KM高度上零动能点火,也比常规火箭有效得多。而每增加一分动能,效率则进一步提高。所以轨道发射的效能不可能低于常规发射。
你假设把发射物体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到产生负效能,我从来没有做个这个假设。我相信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一个最优量。你拿一个坏值来否定最优值好于现值那是不对的,当然最优值是不是比现值好很多这又是一回事。个人认为应该会好很多,因为10KM高度上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1/4,15KM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1/10。在10KM的高度上基本已经穿透大部分大气层了。
在青藏高原随便找个山坡不就行了。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7 11:44
即使在10KM高度上零动能点火,也比常规火箭有效得多。而每增加一分动能,效率则进一步提高。所以轨道发 ...
这不是假设,是科学规律——风阻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你不考虑,不等于不存在,这个方案的死结就在这里!


docare 发表于 2014-1-7 11:33
火箭箭体结构设计主要就是承担加速载荷,一般非载人的可以做到3~4G,你的电磁大炮准备的加速度多少?这时火 ...


20倍以上(末端速度约等于1.5km/s),100倍(。。。)最好。现在装着火箭发动机的导弹转个20G的弯家常便饭不是?你问问导弹的结构是不是比火箭的结构重量大增。
docare 发表于 2014-1-7 11:33
火箭箭体结构设计主要就是承担加速载荷,一般非载人的可以做到3~4G,你的电磁大炮准备的加速度多少?这时火 ...


20倍以上(末端速度约等于1.5km/s),100倍(。。。)最好。现在装着火箭发动机的导弹转个20G的弯家常便饭不是?你问问导弹的结构是不是比火箭的结构重量大增。
ok,咱先讨论你那真空环怎么滞空的问题。外部稀薄大气,内部真空。你这玩意是用啥推进系统维持高度?有这牛逼反重力天顶星科技,还要啥电磁弹射。
docare 发表于 2014-1-7 11:55
这不是假设,是科学规律——风阻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你不考虑,不等于不存在,这个方案的死结就在这里! ...
抱歉少年你学过积分概念吗?0rz   为什么你脑子里总是把速度想成一个固定值啊。
这样,你先把速度想成零,也就是说以1G的向上的加速度加速5KM,然后在真空通道里自由落体上升5KM,在10KM的高度速度是零。在这个高度发动机点火,效率会比传统差?然后你在零速度上增加一个很小的速度,这个速度对效率的贡献肯定是正的,所以一开始累积起来的效率只会使轨道效率比传统效率越来越好。只有到速度到了一定值的时候,增加一个很小量速度所增加的动能才会被同时增加的阻力做功抵消甚至超越,因为动能增量是ΔV的函数,阻力做功增量正如你所说是ΔV的高次函数。在后者超过前者前额外速度的增量对向上做功的贡献都是正的。
这就是说一个“轨道传统效率差”函数初始值是正的,在其后一段区间内所有斜率都是正的,你会说这个函数没有正值么?你觉得不妥么?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12:24
ok,咱先讨论你那真空环怎么滞空的问题。外部稀薄大气,内部真空。你这玩意是用啥推进系统维持高度?有这牛 ...


啧,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浮力和其排开流体的重力相等。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真空环是漏斗状的了吗?为什么我只把通道设计到对流层?为什么选址又对风向有要求?

话说反重力还真是如假包换的“天顶星”科技。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12:24
ok,咱先讨论你那真空环怎么滞空的问题。外部稀薄大气,内部真空。你这玩意是用啥推进系统维持高度?有这牛 ...


啧,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浮力和其排开流体的重力相等。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真空环是漏斗状的了吗?为什么我只把通道设计到对流层?为什么选址又对风向有要求?

话说反重力还真是如假包换的“天顶星”科技。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7 12:35
啧,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浮力和其排开流体的重力相等。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真空环是漏斗状的 ...
你这玩意就是一挂在天上的超级涡轮风扇发动机。自己想想吧。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7 12:32
抱歉少年你学过积分概念吗?0rz   为什么你脑子里总是把速度想成一个固定值啊。
这样,你先把速度想成零 ...
“在10KM的高度速度是零。在这个高度发动机点火,效率会比传统差?”

你就别积分了,如果10KM高度的速度为0的话,动能=0,要加速到低轨维持速度,一切又得从0开始,你的垂直大真空管,上了10000米高,亏你还想得出,也不算算什么材料能否承受如此高度的自身结构重量的压力!不说神经病已经优待了哈,就算你的神器真空管借助天顶星科技造成了,你知道把卫星加速到7KM/S以上的水平速度以保持轨道的动能是啥概念吗?你以为卫星在10KM高空处于0速就不需那么多能量加速到轨道速度了是吗?那不又得把普通火箭放到你的神器真空管里了才玩得转?

就要放假了,还是别YY了,伤身的

你的这种神假设,又把自己的方案逼到更无出路的死胡同!
docare 发表于 2014-1-9 11:32
“在10KM的高度速度是零。在这个高度发动机点火,效率会比传统差?”

你就别积分了,如果10KM高度的速 ...
1.从十千米开始加速是需要能量,但是需要的能量要比从海平面加速小。因为多了一个势能,更因为10KM的高空空气密度只有原来的1/4,摩擦减小很多。你一味说10KM入轨需要很大能量,又无视这个能量相对于传统的海平面加速要小得多,从而比传统有效,说明你还是没有看我已经费了很多精力给你解释的绝对和相对的区别。
2.真空结构如何浮空,需要抵抗多少强度的压力,已经在前面说过了,你如果不看前面的那我在这里再说一遍也是一样。

还有不要停留在什么能量“很”大啊,材料“很”重啊,结构“很”复杂啊所以不可能这样的定性分析上了,文盲都会说,说了等于没说。不要进行毫无建设性的讨论了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7 12:32
抱歉少年你学过积分概念吗?0rz   为什么你脑子里总是把速度想成一个固定值啊。
这样,你先把速度想成零 ...
好吧,设一个问题给你,不需要你的积分

你要真算过了,就会知道自己的方案多么无聊!

问题:把任意物体从0海拔高度,发射至10KM高空,并达7KM/S的水平速度,假设地球没大气,无空气阻力,此物体的动能+势能的增加就是所需的总的发射能量,请你计算:总的发射能量中,势能所占的比例?
你要真会计算,结果会吓你一跳!

而这一比例代表的意义,你还是慢慢琢磨吧
干脆在西藏高原上挖个洞好了
占千分之5而已。我不觉得奇怪。我在写是时候就觉得要不要不要讲势能免得有人盯着这个,我后面加了一个“更”想突出在摩擦力上减少的浪费,看来不能。
1.势能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
2.摩擦力可以减到原来10%
3.如果是20G的加速,动能可达到逃逸需要的4%,如果是50G的加速度,动能可达到20%。

粗略计算


这么高的地上结构以及真空环什么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估计只能是yy。

我觉得可以是做一个高强度的整流罩(外壳),结构重量大一点也没事,承受加速和气动过载,穿过稠密大气层后脱落,然后点火,要想省一点的话可以加个降落伞回收利用壳子。(脱壳穿甲弹的既视感

这样好处是有了大整流罩,里面的火箭结构就可以设计地更轻量化,大不了在地面上多耗费一点电力,比起原本要消耗的火箭燃料还是节省多了。


这么高的地上结构以及真空环什么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估计只能是yy。

我觉得可以是做一个高强度的整流罩(外壳),结构重量大一点也没事,承受加速和气动过载,穿过稠密大气层后脱落,然后点火,要想省一点的话可以加个降落伞回收利用壳子。(脱壳穿甲弹的既视感

这样好处是有了大整流罩,里面的火箭结构就可以设计地更轻量化,大不了在地面上多耗费一点电力,比起原本要消耗的火箭燃料还是节省多了。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9 12:41
占千分之5而已。我不觉得奇怪。我在写是时候就觉得要不要不要讲势能免得有人盯着这个,我后面加了一个“更 ...
从最终速度增量上来看,助推器和第一级火箭占的比例往往没有上面级大,然而重量占了一大半。

所以这个千分之四的比例体现到火箭结构和燃料上可不是就这么一点点了,当然到底能省多少、经济性等问题还值得商榷……


你这个方案其实很有想法,现在也鼓励创新,但是哥们,我在二楼的提案根本没人考虑么?
楼上有人也说了,你这个真空腔总有打开的时候,火箭要出去对吧。打开的一瞬间气流迅速涌入这个流场极不稳定,火箭基本不可控了,很有可能装上筒壁。此其一。
其二,气流涌入,真空没了,浮力也没了(好吧,本来也不大)。
总的来说,你这个方案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那个真空环,用来减少低空的阻力。
不过不如在管内造一个向上的流速,这个流速与火箭速度相等同样没有阻力。如果气流速度大于火箭还可带来速度增量。
另外出口高度带来的势能,这个其实是相当可观的,不只千分之五。
所以之前有很多类似方案,比如高山上直接建一个很长的斜坡电磁轨道,出口高度五六千米,将火箭加速到一定程度。给你这个最大区别是没有设法减小空气阻力。
另外,用大飞机吧火箭带到10000米以上再发射的方案,已经有了,应该比你的便宜,而且美国试验过,你可以查一下空中发射公司,俄罗斯也有相关的用AN225飞机带火箭到10000米高空去发射的想法,不过需求不迫切,他们有太多要退役的导弹可以发卫星。
这方面国内也有相关研究。具体进展也是停留在学术界的纸面上。

你这个方案其实很有想法,现在也鼓励创新,但是哥们,我在二楼的提案根本没人考虑么?
楼上有人也说了,你这个真空腔总有打开的时候,火箭要出去对吧。打开的一瞬间气流迅速涌入这个流场极不稳定,火箭基本不可控了,很有可能装上筒壁。此其一。
其二,气流涌入,真空没了,浮力也没了(好吧,本来也不大)。
总的来说,你这个方案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那个真空环,用来减少低空的阻力。
不过不如在管内造一个向上的流速,这个流速与火箭速度相等同样没有阻力。如果气流速度大于火箭还可带来速度增量。
另外出口高度带来的势能,这个其实是相当可观的,不只千分之五。
所以之前有很多类似方案,比如高山上直接建一个很长的斜坡电磁轨道,出口高度五六千米,将火箭加速到一定程度。给你这个最大区别是没有设法减小空气阻力。
另外,用大飞机吧火箭带到10000米以上再发射的方案,已经有了,应该比你的便宜,而且美国试验过,你可以查一下空中发射公司,俄罗斯也有相关的用AN225飞机带火箭到10000米高空去发射的想法,不过需求不迫切,他们有太多要退役的导弹可以发卫星。
这方面国内也有相关研究。具体进展也是停留在学术界的纸面上。
butongla 发表于 2014-1-10 09:52
你这个方案其实很有想法,现在也鼓励创新,但是哥们,我在二楼的提案根本没人考虑么?
楼上有人也说了,你 ...
一、扰流问题确实会存在,是否能够通过1.提前打开真空腔 2.弹头气动形状 3.真空腔上大下小的漏斗形来解决
二、运送载体的真空室和创造浮力的真空室可以不是一个真空室。前面没有提到,初步的想法是整个悬浮结构像一根鱼骨,中间的脊椎是运输通道,傍边的鱼刺用来制造浮力和整流。每一节鱼骨都可以自行悬浮。

一根管道内高密度流体推动载体的话,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效率吧,就是发射一次需要填充多少高速气体,这在经济上是不是可行,因为这一发还是把很多没有用的气体加速到了很高的能量。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联想到炮管的话,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炮管的寿命问题,几千米的高压强壁是不是很难维护,可能发射一发就要检修很长时间。超长的炮管,可能还要使用多级爆炸,否则底部的压强太惊人。
我个人觉得炮管比火箭的效率体现在创造了一个狭小的空间,使得气体膨胀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被更好的利用。这点当然没错,当然技术问题也相应地体现在是否能够有效的创造这个约束空间,能不能把炮管工作的极端环境放大几千倍,并且能够持续工作。还有就是这种发射方式只能发射结构非常坚硬的东西。

大飞机坨小飞机当然要比火箭好,但是我仍然感觉如果一个方案不以低成本赋予载体高初速的话,即使效率比火箭高,也高不了太多。
kaka22 发表于 2014-1-7 00:49
谁和你说电磁轨道必须走直线了?你盘几圈建个50km加速轨道都没问题。难道上海磁悬浮走的是直线?这脑子真死 ...
80年代就见过
用电磁轨道倾斜发射空天飞机的想象图
国外这方面构思很早
现实是——电子轨道炮还在搞,其他的,再说吧。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11 08:03
一、扰流问题确实会存在,是否能够通过1.提前打开真空腔 2.弹头气动形状 3.真空腔上大下小的漏斗形来解决 ...
填充高压的气体会有经济问题,但是还是比抽真空便宜多了。抽真空真的是个很麻烦的过程。高压气体只需要点火药就造出来了。
这个压力也不必很高,能推动火箭上升就好了。实际上的维护费用也不会比真空的高。
这样讲吧,真空密封的检测,一般是用高压法,内部充满20个大气压,然后看漏不漏,不漏的话,才可以认为在真空下密封了。
你要的高初速当然要靠电磁加速了,靠火药燃气推动确实是会带来炮管寿命问题。不过如果火药燃气只是用来抵消气体阻力,仍由电磁来加速,这样的系统会便宜好多,而且如果不要求做成垂直向上的话,弄个斜坡就不必做塔了,这样可以就着某个山坡的地形来建造,同时对气象条件要求也低了。
如果实在不愿意搞高压推动,你在这个斜坡形的管子里抽真空都比你那个垂直的靠谱真的。你那个鱼刺形的结构风阻很大,稍微有点风的时候,水平方向的力很麻烦。
butongla 发表于 2014-1-11 18:01
填充高压的气体会有经济问题,但是还是比抽真空便宜多了。抽真空真的是个很麻烦的过程。高压气体只需要点 ...
显然不需要绝对真空。
斜坡能不能解决长度问题?有没这么完美的斜坡?如果不要高度的话,用上面哪位说的磁环线环形加速或许更好。
鱼刺的每一节都可以根据风向调整刺的角度,当然具体能减多少我不知道
往左往右 发表于 2014-1-6 22:09
光晕的MAC炮
那个是物死早的玩意……
fredrickel 发表于 2014-1-11 23:34
显然不需要绝对真空。
斜坡能不能解决长度问题?有没这么完美的斜坡?如果不要高度的话,用上面哪位说的 ...
这种斜坡不一定没有现成的,上高原找个5000+的坡还是不难的,修整一下地形,地下再同方向的隧道来一段。
环形加速好是好,不过过载教大,限制过载的话又要扩大半径,对地形要求更高,不过也不见得没有,青藏高原上说不定也能找到合适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