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4院41所和科工6院41所是啥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20:52:30
  1999年分家时,四院被拆分,41所这样的序号倒是两家都有。在没有拆分前,两家是什么关系?  1999年分家时,四院被拆分,41所这样的序号倒是两家都有。在没有拆分前,两家是什么关系?
没关系,一个58年西安成立的搞液推,另一个是64年成立是呼和浩特老河西公司下面的研究所。
一大串数字都记不住,干什么的更不知道
这2个单位我都有同学,还真不知道他们干什么的,西安的好象效益好象不怎么好


原来应该是一家
最早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
这两家都号称是中国第一家固体火箭研究所
那就是一家拆开的没跑了
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后来主体是在内蒙 现在的航天科工6院
航天科技在西安的那个41所不知道怎么来的
只知道是70年代从内蒙分了一部分人去陕西户县(凤县?)和湖北襄阳
90年代户县的搬到西安就是现在的41所
看来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四院航天人转战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地,到70年
代走进陕西蓝田的秦岭深处和湖北襄樊的谷城深山,再到九十年代中
期四院航天人扎根古城东郊灞桥,四院人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深山戈壁,搬迁之频繁,征程之遥远,可以说创下了航天系统各单位
之最,四院人的发展史更是另一种“长征”,演绎着另一种奉献。
    在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之初,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舍弃大
城市的繁华,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进荒原,住戈壁,迎酷暑,战寒
冬,喝过黄泥水,住过干打垒。没有交通工具,研制人员就人拉肩扛
把发动机抬到秦岭山麓的一个山沟里,以山崖作推力座,在一座废弃
的山神庙里做测试,进行试车。“身居大庙干革命,放眼世界建三线”
是那个时代四院人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支队伍中,还有新中国
第一批留苏学生,当年现场聆听毛主席发表著名的对青年人寄语,毕
业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到还处在建设时期
的祖国,参加三线建设,选择奉献航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成为
航天科技系统的领军人物。

原来应该是一家
最早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
这两家都号称是中国第一家固体火箭研究所
那就是一家拆开的没跑了
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后来主体是在内蒙 现在的航天科工6院
航天科技在西安的那个41所不知道怎么来的
只知道是70年代从内蒙分了一部分人去陕西户县(凤县?)和湖北襄阳
90年代户县的搬到西安就是现在的41所
看来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四院航天人转战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地,到70年
代走进陕西蓝田的秦岭深处和湖北襄樊的谷城深山,再到九十年代中
期四院航天人扎根古城东郊灞桥,四院人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深山戈壁,搬迁之频繁,征程之遥远,可以说创下了航天系统各单位
之最,四院人的发展史更是另一种“长征”,演绎着另一种奉献。
    在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之初,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舍弃大
城市的繁华,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进荒原,住戈壁,迎酷暑,战寒
冬,喝过黄泥水,住过干打垒。没有交通工具,研制人员就人拉肩扛
把发动机抬到秦岭山麓的一个山沟里,以山崖作推力座,在一座废弃
的山神庙里做测试,进行试车。“身居大庙干革命,放眼世界建三线”
是那个时代四院人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支队伍中,还有新中国
第一批留苏学生,当年现场聆听毛主席发表著名的对青年人寄语,毕
业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到还处在建设时期
的祖国,参加三线建设,选择奉献航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成为
航天科技系统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