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旧闻:里根总统拜访德军公墓引发的“墓地风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58:46
  对欧美国家的政治家来说,那些埋有纳粹战犯、党卫军的墓地多少年来一直是禁区。没有哪个政治家敢于或愿意像一些日本首相那样,时不时地去供奉着战犯灵位的地方参拜。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时,就是因为在埋有党卫军士兵的墓地里呆了8分钟,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政治代价。

  1985年,二战结束40周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准备出访联邦德国,行程中有项安排就是应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之邀,访问比特堡的德军公墓。里根与科尔都没有预料到,这次德国之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科尔邀请里根去墓地,就是为了表明40年过去了,美德已经摒弃前嫌,建立起了牢固的盟友关系。里根则对他的助手说,他要还科尔一个人情,因为科尔顶住了反对派的抨击,同意尽早在联邦德国的国土上部署美国导弹,这对急于启动对苏战略计划的里根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需要的支持。

  当年2月,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访问联邦德国,为里根出访打前站。迪弗是个非常细心的“好管家”,他到比特堡时,正好下了场大雪,墓地里白茫茫一片。迪弗匆匆走了一圈,就算是完成了任务。4月中,白宫向新闻界宣布了出访日程安排。“公墓”一词实在是太扎眼了,更何况又是在德国。当场就有记者发问:“那个德军墓地里到底都埋的是些什么人?”白宫发言人回答说,既有德国士兵,也有美国士兵。可记者们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他们实地勘查后发现,那里非但没有美国士兵的墓地(因为全部德国领土上都没有一个美军墓地),却埋着49个党卫军成员。

  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球引起一片反对声浪。科尔站出来替里根解释,说墓地里埋的不过只是一些17岁到20岁的士兵,他们都是被强拉进党卫军的,是纳粹的牺牲品。但这样的解释无助于平息事件。许多美国议员联名写信给里根,要他取消墓地之行。还有一些二战老兵把勋章“退还”给了里根。有媒体说,里根的历史课评分只能打个“不及格”。法国《世界报》称里根做了件“大蠢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更是充满讽刺意味:“事实上,里根先生是美国总统中,在二战时期处于从军年龄而又未曾到海外服役的仅有的一个人。他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打的仗。显然,他对于战争时期所发生事情的想法,有许多是事后从《读者文摘》里看来的。”大屠杀的幸存者、著名作家伊利·威塞尔发表了致里根的公开信。他信中的一段话后来被人们反复引用:“总统先生,请允许我恳求你做一些别的事,假如还有任何可能的话,请设法找到别的方法,别的途径,别的遗址。那个地方不是你应当去的地方。你应同党卫军的受害者站在一起。”

  最终,甚至连白宫的几位高参和里根的夫人南希也站到了反对的一边。但此时的里根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想食言,更不想让科尔总理为难。为了修补比特堡之行对里根声望有可能造成的伤害,迪弗把献花圈的仪式缩短到8分钟,并且插进去一个小节目———让里根先去附近的一个纳粹集中营,悼念那些被法西斯残杀的人们,而后再到比特堡墓地。

  《纽约时报》次日的报道说,里根的墓地之行非常低调。那一天,他一直在讲,“我们不应忘记纳粹的罪恶。”即使如此,那次访问依然使白宫陷于几乎不能运转的境地。因为得罪了国会,里根政府竭力推动的一些议案被搁置,他的声望也大幅下降。次年,一直致力于以大屠杀警示人们的威塞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墓地风波”则成为里根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一个至今仍不时被人们提及的反面教材。
对欧美国家的政治家来说,那些埋有纳粹战犯、党卫军的墓地多少年来一直是禁区。没有哪个政治家敢于或愿意像一些日本首相那样,时不时地去供奉着战犯灵位的地方参拜。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时,就是因为在埋有党卫军士兵的墓地里呆了8分钟,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政治代价。

  1985年,二战结束40周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准备出访联邦德国,行程中有项安排就是应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之邀,访问比特堡的德军公墓。里根与科尔都没有预料到,这次德国之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科尔邀请里根去墓地,就是为了表明40年过去了,美德已经摒弃前嫌,建立起了牢固的盟友关系。里根则对他的助手说,他要还科尔一个人情,因为科尔顶住了反对派的抨击,同意尽早在联邦德国的国土上部署美国导弹,这对急于启动对苏战略计划的里根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需要的支持。

  当年2月,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访问联邦德国,为里根出访打前站。迪弗是个非常细心的“好管家”,他到比特堡时,正好下了场大雪,墓地里白茫茫一片。迪弗匆匆走了一圈,就算是完成了任务。4月中,白宫向新闻界宣布了出访日程安排。“公墓”一词实在是太扎眼了,更何况又是在德国。当场就有记者发问:“那个德军墓地里到底都埋的是些什么人?”白宫发言人回答说,既有德国士兵,也有美国士兵。可记者们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他们实地勘查后发现,那里非但没有美国士兵的墓地(因为全部德国领土上都没有一个美军墓地),却埋着49个党卫军成员。

  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球引起一片反对声浪。科尔站出来替里根解释,说墓地里埋的不过只是一些17岁到20岁的士兵,他们都是被强拉进党卫军的,是纳粹的牺牲品。但这样的解释无助于平息事件。许多美国议员联名写信给里根,要他取消墓地之行。还有一些二战老兵把勋章“退还”给了里根。有媒体说,里根的历史课评分只能打个“不及格”。法国《世界报》称里根做了件“大蠢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更是充满讽刺意味:“事实上,里根先生是美国总统中,在二战时期处于从军年龄而又未曾到海外服役的仅有的一个人。他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打的仗。显然,他对于战争时期所发生事情的想法,有许多是事后从《读者文摘》里看来的。”大屠杀的幸存者、著名作家伊利·威塞尔发表了致里根的公开信。他信中的一段话后来被人们反复引用:“总统先生,请允许我恳求你做一些别的事,假如还有任何可能的话,请设法找到别的方法,别的途径,别的遗址。那个地方不是你应当去的地方。你应同党卫军的受害者站在一起。”

  最终,甚至连白宫的几位高参和里根的夫人南希也站到了反对的一边。但此时的里根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想食言,更不想让科尔总理为难。为了修补比特堡之行对里根声望有可能造成的伤害,迪弗把献花圈的仪式缩短到8分钟,并且插进去一个小节目———让里根先去附近的一个纳粹集中营,悼念那些被法西斯残杀的人们,而后再到比特堡墓地。

  《纽约时报》次日的报道说,里根的墓地之行非常低调。那一天,他一直在讲,“我们不应忘记纳粹的罪恶。”即使如此,那次访问依然使白宫陷于几乎不能运转的境地。因为得罪了国会,里根政府竭力推动的一些议案被搁置,他的声望也大幅下降。次年,一直致力于以大屠杀警示人们的威塞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墓地风波”则成为里根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一个至今仍不时被人们提及的反面教材。
    在“二战”中德国战死者公墓献花圈并发表演讲

    (美国)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我刚从德国战死者的公墓归来,任何人参观那个公墓都不能没有深沉而又相互矛盾的心情。我对历史能充满这类浪费、毁灭和罪恶感到非常难过。

    但是我知道,从这些灰烬中产生了希望,从过去的恐怖中我们已建立了四十年的和平与自由以及我们各民族之间的和解,所有这些又使我感到欣慰。

    这次参观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多种感情,也激起了德国人民的多种感情。

    从我最初决定参观比特堡公墓以来,我收到了许多封信,有的信表示支持,有的信表示深切担忧和怀疑,其它的则表示反对。有些旧伤疤又被揭开了,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现在本应是治愈伤痕的时刻。

    对于退伍军人和仍感到那次战争痛苦损失的美国军人家属来讲,我们今天同德国人民和解的姿态绝不会丝毫减少我们对那些过去为祖国而战、为国捐躯的人的热爱和崇敬。他们在祖国处于最黑暗的时刻为了拯救自由而献出了生命。今天正保卫亿万欧美人民自由的民主国家联盟生动地证明,他们没有白白作出高尚的牺牲。

    我们今天的使命是哀悼这些极权主义的受害者;今天,在比特堡公墓,我们纪念四十年前被毁灭的那种潜在的优良品质和人性。如果那位15 岁的士兵还活着,他也许会和他的同胞一起建设新的、民主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它正献身于人类尊严和保卫我们今天所庆祝的自由。他的子孙今天也许会在比特堡空军基地同我们大家在一起。在这里,新的几代德国人和美国人将友好相处并致力于共同事业,献身于维护和平和保卫自由世界安全的事业。

    过去,一场战争的结束常常只是播种下另一场战争的种子。我们今天庆祝的是把我们从毁灭循环中解放出来的两国之间的和解。看看我们一起完成的业绩吧。我们过去是敌人,现在是朋友。我们过去是不共戴天的对头,现在则是最牢不可破的盟友。

    四十年前,我们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战争,那是为了除去笼罩着全世界的万恶的黑暗,让我国以及所有国家的男女老少都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下。

    我们的胜利是伟大的。联邦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现在都是自由世界的成员。但是,争取自由的斗争并未结束,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今天仍然处在极权主义统治的黑暗中。

    二十二年前,约翰•肯尼迪总统来到柏林墙,宣布他也是柏林人。今天,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都必须说:我是一名柏林人,我是仍然受到反犹威胁的世界中的一名犹太人,我是一名阿富汗人,我是(苏联)古拉格的一名囚犯,我是在越南沿海漂流的一条挤满人的船上的一名难民,我是一名老挝人,我是一名柬埔寨人,一名古巴人,是尼加拉瓜的一名印第安人,我也可能是极权主义的一名受害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教训、纳粹主义的一个教训就是自由的力量必须永远比极权主义强大,善必须永远比恶强大。我们两国的道义标准将体现在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维护自由、保护生命安全以及尊重和爱护上帝所有的孩子的决心上。

    因此,自由民主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深刻地、并且令人满怀希望地体现出人的这种精神。我们无法把昨天的罪行和战争勾销,也无法使数百万人复生。但是我们能吸取过去的教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从而使过去富有意义,我们能让自己的痛苦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医治人类的创伤。

    我们牢记过去的教训,已翻开历史上新的更光辉的一页。有许多人就我这次访问给我写信。其中的一位年轻妇女要求我为了德国的前途向比特堡公墓献花圈。我正是这样做的。今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十周年,我们纪念仇恨、罪恶和下流行为结束的这个日子:我们要纪念民主精神在德国复苏的日子。

    有许多事情使我们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周年纪念日满怀希望。尽管世界上许多地方仍处在受压迫的黑暗中,但是我们已看到照亮全球的自由新曙光。在拉丁美州新建的民主国家,在亚洲新出现的经济自由和繁荣中,在中东缓慢走向和平的进程中以及欧美民主国家联盟的不断加强中,我们都能看到曙光越来越亮。

    让我们在曙光中走到一起,走出阴影,生活在和平之中。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