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成“月宫一号”基地 为移居月球做准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45:20

http:// news.qq.com/a/20131218/000828.htm

嫦娥三号探测器探访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互拍,人类什么时候也可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地面隐藏着一个刚建成的“月宫一号”,正在为此做着超前准备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负责人刘红教授介绍,为满足实验人员生命需要,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

美国宇航局近日传出2015年“带植物去月球”的计划,而我国在近20年的研究中,已经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闭共存的部分自给自足小型实验,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到月球生长的那天。

负责人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生保系统核心:植物

“我们小时候,觉得人登上月球是不可想象的梦,可现在我国也能轻松实现,很难说有一天,人类不会把植物种上月球。”刘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她对自己的研究很乐观。她多次实验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就是要解决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登上太空后吃什么,呼吸什么,能生存多久的难题。

如何支持人类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科学家的共识是必须依靠一套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

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可以被通俗地解释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在美国每千克花费1万-10万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

在科学家基于空间环境特点,人工设计建造的密闭微生态循环系统中,绿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担了主要节点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绿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又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变废为宝”,植物还是水净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叶片蒸腾参与系统的水循环。微生物则担负着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员排泄物和生活废水等,使他们再生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为动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环。

早在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开启之前,俄、美等国就在考虑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建立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构成的物质流不断循环更新的闭路生态系统,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开展的封闭的BLSS设计和空间应用研究,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美国的实验中,绿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担此重任的是单细胞藻类,但俄罗斯科学家后来发现,尽管藻类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但吃起来却口感差,营养单一。如何建立包含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农场”成了俄美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高辐射和微重力极难模拟

但如何让绿色植物在残酷的月球环境里生长,忍受从零下175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巨大温差,忍受长达十几天的漫漫黑夜,以及微重力等环境?

这些即将承担大任的植物,需要满足一系列在狭小、密闭、微重力、超真空、强辐射的空间环境生存特点,还要能发挥食物生产、大气再生与净化、水分再生与净化和废物处理与再生等一种或几种作用。

植物是整个生保系统的核心部分,筛选的植物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验的成败。

那些体积小、培养技术简单、易于繁殖和移植,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可食部分比值高,抗病和抗逆性强的植物优先被挑选,科学家还注意到,主要作为食物的它们,要符合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并能满足食谱的多样化,还要具备一些本国特点。

微生物领域的金针菇、平菇、酵母菌,藻类中的螺旋藻、小球藻等,还有研究中我国首次引入的水生蕨类植物红萍成为科学家选中的第一批实验者。

研究初期,欧美各国均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希望为宇航员提供新鲜蔬菜,实验中生菜成为外国科学家的最爱。

我国也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1997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的多家研究所进行了植物选育,从十几种叶菜类蔬菜中选出生菜、油菜、白菜和豌豆苗,实验证实,其中更符合我国人口味的油菜和白菜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太空食品”。而豌豆幼苗则勉强通过了密闭环境的考验。

联合研究团队在试验结论中不无担忧:“这些通过地面实验或短期空间搭载实验筛选出的物种,是否确实可行,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大量地面模拟和空间飞行试验进行验证”。

上月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称,美国航天局正在开发一个含有5天空气用量的密封种植罐,罐内的植物种子可以在浸泡过营养液的过滤纸上发芽。这个重1公斤的小“温室”将成为某次不载人的登月行动中的一个付费搭载项目,行动很可能计划于2015年底由月球捷运公司完成。

这次行动成为人们对真正的植物在月球上生长最切近的期盼,受限于航空器的空间和重量限制,我国实验室里的植物还没有登上月球的福利。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刘红介绍说,但十年前,俄罗斯就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了“空间温室菜园”,20余次植物培养试验培养了甜豆、番茄、小麦和生菜等多种植物。

“月宫一号”种蔬菜、粮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舱内,高亮度的红光照射在在翠绿的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4种可食用蔬菜上,30多岁的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呼吸着蔬菜提供的氧气,每餐还亲手采摘30-50克新鲜蔬菜充饥,“这些蔬菜在进舱前已培养好,新鲜采摘后涂抹甜辣酱后美美地生吃,但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们出仓后总结。

这一幕出现在去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持开展的2人30天B LSS集成技术试验成功后。经过近20年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我国逐步拉近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实验平台。

“试验突破了‘人-植物’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901%和10 .4%,并证明种植面积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够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试验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参与实验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载人航天环控生保室主任郭双生撰文总结道。

郭双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空间站植物装置地面样机,并进行了充分的地面验证考核,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各国科学家研究月球种植物的初始,都是在地面营建模拟月球环境的实验装置。俄罗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综合实验装置———B IO S系统,系统从藻类培养到增加植物生长舱,四年实验证明,氧气完全能自给自足。

其后连续十年的升级实验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种植面积使系统在气体、水循环方面完全自给自足,并满足3名实验人员约70%的食物需求。

“BIO S-3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BLSS实验系统,它为后来其他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刘红教授撰文评价说,她曾带领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B LSS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人-莴苣——— 藻-蚕”地面小型实验系统。

11月初,刘红主持修建的“月宫一号”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在多国专家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后,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月宫一号”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0月底刚刚全部安装完成,目前刚开始启动性实验,我们将利用‘月宫一号’开展有人密闭实验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月球基地B LSS技术。”刘红说,“月宫一号”将在2014年春节前后向公众公开。

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术虽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远未实现工程化应用。但美、德等国却进行了各种月球基地B LSS的概念设计:它建在月球南极常年光照的阿特肯盆地的山峰上,藏于月壤覆盖的地下或半地下,全封闭的系统中,低压接近1/2的地球海平面大气压,人和植物共同克服高真空、高辐射和陨石撞击,植物的生长保障着航天员长期封闭生存和自给自足

2.jpg (36.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8 09:31 上传

1.jpg (63.6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8 09:31 上传


http:// news.qq.com/a/20131218/000828.htm

嫦娥三号探测器探访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互拍,人类什么时候也可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地面隐藏着一个刚建成的“月宫一号”,正在为此做着超前准备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负责人刘红教授介绍,为满足实验人员生命需要,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

美国宇航局近日传出2015年“带植物去月球”的计划,而我国在近20年的研究中,已经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闭共存的部分自给自足小型实验,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到月球生长的那天。

负责人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生保系统核心:植物

“我们小时候,觉得人登上月球是不可想象的梦,可现在我国也能轻松实现,很难说有一天,人类不会把植物种上月球。”刘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她对自己的研究很乐观。她多次实验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就是要解决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登上太空后吃什么,呼吸什么,能生存多久的难题。

如何支持人类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科学家的共识是必须依靠一套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

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可以被通俗地解释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在美国每千克花费1万-10万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

在科学家基于空间环境特点,人工设计建造的密闭微生态循环系统中,绿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担了主要节点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绿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又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变废为宝”,植物还是水净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叶片蒸腾参与系统的水循环。微生物则担负着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员排泄物和生活废水等,使他们再生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为动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环。

早在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开启之前,俄、美等国就在考虑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建立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构成的物质流不断循环更新的闭路生态系统,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开展的封闭的BLSS设计和空间应用研究,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美国的实验中,绿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担此重任的是单细胞藻类,但俄罗斯科学家后来发现,尽管藻类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但吃起来却口感差,营养单一。如何建立包含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农场”成了俄美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高辐射和微重力极难模拟

但如何让绿色植物在残酷的月球环境里生长,忍受从零下175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巨大温差,忍受长达十几天的漫漫黑夜,以及微重力等环境?

这些即将承担大任的植物,需要满足一系列在狭小、密闭、微重力、超真空、强辐射的空间环境生存特点,还要能发挥食物生产、大气再生与净化、水分再生与净化和废物处理与再生等一种或几种作用。

植物是整个生保系统的核心部分,筛选的植物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验的成败。

那些体积小、培养技术简单、易于繁殖和移植,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可食部分比值高,抗病和抗逆性强的植物优先被挑选,科学家还注意到,主要作为食物的它们,要符合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并能满足食谱的多样化,还要具备一些本国特点。

微生物领域的金针菇、平菇、酵母菌,藻类中的螺旋藻、小球藻等,还有研究中我国首次引入的水生蕨类植物红萍成为科学家选中的第一批实验者。

研究初期,欧美各国均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希望为宇航员提供新鲜蔬菜,实验中生菜成为外国科学家的最爱。

我国也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1997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的多家研究所进行了植物选育,从十几种叶菜类蔬菜中选出生菜、油菜、白菜和豌豆苗,实验证实,其中更符合我国人口味的油菜和白菜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太空食品”。而豌豆幼苗则勉强通过了密闭环境的考验。

联合研究团队在试验结论中不无担忧:“这些通过地面实验或短期空间搭载实验筛选出的物种,是否确实可行,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大量地面模拟和空间飞行试验进行验证”。

上月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称,美国航天局正在开发一个含有5天空气用量的密封种植罐,罐内的植物种子可以在浸泡过营养液的过滤纸上发芽。这个重1公斤的小“温室”将成为某次不载人的登月行动中的一个付费搭载项目,行动很可能计划于2015年底由月球捷运公司完成。

这次行动成为人们对真正的植物在月球上生长最切近的期盼,受限于航空器的空间和重量限制,我国实验室里的植物还没有登上月球的福利。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刘红介绍说,但十年前,俄罗斯就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了“空间温室菜园”,20余次植物培养试验培养了甜豆、番茄、小麦和生菜等多种植物。

“月宫一号”种蔬菜、粮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舱内,高亮度的红光照射在在翠绿的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4种可食用蔬菜上,30多岁的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呼吸着蔬菜提供的氧气,每餐还亲手采摘30-50克新鲜蔬菜充饥,“这些蔬菜在进舱前已培养好,新鲜采摘后涂抹甜辣酱后美美地生吃,但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们出仓后总结。

这一幕出现在去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持开展的2人30天B LSS集成技术试验成功后。经过近20年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我国逐步拉近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实验平台。

“试验突破了‘人-植物’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901%和10 .4%,并证明种植面积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够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试验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参与实验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载人航天环控生保室主任郭双生撰文总结道。

郭双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空间站植物装置地面样机,并进行了充分的地面验证考核,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各国科学家研究月球种植物的初始,都是在地面营建模拟月球环境的实验装置。俄罗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综合实验装置———B IO S系统,系统从藻类培养到增加植物生长舱,四年实验证明,氧气完全能自给自足。

其后连续十年的升级实验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种植面积使系统在气体、水循环方面完全自给自足,并满足3名实验人员约70%的食物需求。

“BIO S-3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BLSS实验系统,它为后来其他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刘红教授撰文评价说,她曾带领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B LSS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人-莴苣——— 藻-蚕”地面小型实验系统。

11月初,刘红主持修建的“月宫一号”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在多国专家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后,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月宫一号”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0月底刚刚全部安装完成,目前刚开始启动性实验,我们将利用‘月宫一号’开展有人密闭实验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月球基地B LSS技术。”刘红说,“月宫一号”将在2014年春节前后向公众公开。

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术虽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远未实现工程化应用。但美、德等国却进行了各种月球基地B LSS的概念设计:它建在月球南极常年光照的阿特肯盆地的山峰上,藏于月壤覆盖的地下或半地下,全封闭的系统中,低压接近1/2的地球海平面大气压,人和植物共同克服高真空、高辐射和陨石撞击,植物的生长保障着航天员长期封闭生存和自给自足
兔子真的要去月球上种萝卜了?
好消息,最好到美国登月遗迹哪里,画个圈圈,里面写个大大的拆字
月球上不知有没有地下水,打口井......
月球没水,但两极有冰~~~~
不能落在世界后面。需要志愿者的话,请联系俺

直接去火星撒种子,改造火星的大气不是比在月球这种没法留住空气的地表建设封闭性透明环境更可行?
芫荽
香菜?我大吃货帝国威武。这下很多凉拌小吃和面条都有着落了{:soso_e113:}
我在图片上发现了-------------------萝卜!!!!!!!!!!!
嗯。。。世界末日也不怕,至少不会被邪教鸡毒教预言称月球末日。
petter12342234 发表于 2013-12-18 09:41
好消息,最好到美国登月遗迹哪里,画个圈圈,里面写个大大的拆字
兄台.....你应该在2楼......
建立地球外基地的话,BLSS还真离不了
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到月球生长的那天。

据此推断月球基地食谱:
早晨:大米稀饭、炸馒头干、豆腐乳、青椒丝胡萝卜丝小咸菜。
午餐:米饭,西红柿汤,麻婆豆腐,胡萝卜炒青椒,油炸花生米,
晚餐:香菜豆腐皮拌青椒丝,西红柿炝锅面。
micshang 发表于 2013-12-18 14:28
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 ...
祖传盐卤豆腐制作7年老店,求租月球旺铺开豆腐店
兔子们的别墅,稍微大了点儿,我们不嫌弃。
三体星人 发表于 2013-12-18 09:33
兔子真的要去月球上种萝卜了?
萝卜是土人参呀
“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这个真是科学家说的吗?在轨?目前有哪个在轨设施能提供重力吗?如果没有,你让植物怎么长?
还要考虑的是月球重力小的问题,在月球环境下,植物的表现100%与地球上是不一样的,那些共生关系都要重来
纠纠老秦 发表于 2013-12-18 15:26
萝卜是土人参呀
萝卜也许在月面环境受到各种宇宙辐射之后,发生变异成为超级萝卜,其作用和人参一样。
看完才知道建立封闭循环生命系统真是一个长期功夫,中国要加快步伐,抢占月球两极点
看完才知道建立封闭循环生命系统真是一个长期功夫,中国要加快步伐,抢占月球两极点。谁拥有了月球两极,谁就拥有了月球。
米帝的几个生物圈都失败了,TG这么快就攻克了
ddriop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直接去火星撒种子,改造火星的大气不是比在月球这种没法留住空气的地表建设封闭性透明环境更可行?
火星气压太低,哪怕把成分调到和地球一样也不能暴露生存
ddriop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直接去火星撒种子,改造火星的大气不是比在月球这种没法留住空气的地表建设封闭性透明环境更可行?

理论上,首选要改造火星大气,比如注入天量的氟利昂,使得火星产生温室效应,使用某些手段(如激光)令火星两级冰川融化,其后在火星水体内加入藻类,才能逐渐改造火星气候,这个理论上至少需要200年以上的时间。200年的时候靠国际合作可以说毫无可能,任何一点风波后内斗都会使得计划前功尽弃,而单独国家又涉及到漫长的投入和巨额支出,以及不可避免的国际破坏和干涉……所以,难,难,难。
住不了多少人
打赌月球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
三体星人 发表于 2013-12-18 09:33
兔子真的要去月球上种萝卜了?
基因决定的改不了了
零zero 发表于 2013-12-18 17:14
理论上,首选要改造火星大气,比如注入天量的氟利昂,使得火星产生温室效应,使用某些手段(如激光)令 ...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国家了,那就可行!
ntmx2010 发表于 2013-12-18 17:57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国家了,那就可行!
我觉得这比发现外星人可难多了
反应这么强烈!
看来中国前景一片光明,
micshang 发表于 2013-12-18 14:28
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 ...
没有肉可咋办啊
太帅 发表于 2013-12-18 16:16
“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这个真是科学家说的吗?在轨?目前有哪个在轨设施能提供重力吗?如 ...
所以才需要验证啊,看兔子有没有钱专门去做六分之一重力的在轨种植试验了
呆座 发表于 2013-12-18 11:20
我在图片上发现了-------------------萝卜!!!!!!!!!!!
萝卜亮了。还是那个味道。。。。
零zero 发表于 2013-12-18 17:14
理论上,首选要改造火星大气,比如注入天量的氟利昂,使得火星产生温室效应,使用某些手段(如激光)令 ...
关键是火星的地核凝固了,先要融化地核,然后使它转起来,形成磁场,不然就算有大气也会被太阳风吹跑的。这个工程貌似大了点吧
elicxxx 发表于 2013-12-19 14:43
关键是火星的地核凝固了,先要融化地核,然后使它转起来,形成磁场,不然就算有大气也会被太阳风吹跑的。 ...

所以说,太难了,问题一大堆,至少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可数百年烤国际合作?那不是玩笑一样的事吗,中介得多少国家成为历史啊。烤一个国家,不说工程量,外国捣乱你都闹心死。
ntmx2010 发表于 2013-12-18 17:57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国家了,那就可行!
而且不能使民主国家
用的是成品蔬菜,没考虑幼苗期
ddriop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直接去火星撒种子,改造火星的大气不是比在月球这种没法留住空气的地表建设封闭性透明环境更可行?
可行!只是改造大气这个工程的工期您预计是10万年还是20万年?
关键是迈出第一步,这是系统工程,不单是种子,各种酶,环保酵素,催化剂按科学比例同时大面积投放。时间没法预计,估计要200年吧。做好计划,完成计划。
ddriop 发表于 2013-12-18 10:29
直接去火星撒种子,改造火星的大气不是比在月球这种没法留住空气的地表建设封闭性透明环境更可行?
如果从月面出发前往深空,动力能源系统可以更有针对性,
如果把地球比成一个大都市的话,月球做港口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