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冶力关,赞叹甘南传奇色彩之藏族服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3:31
  民族服饰蕴含着民族文化,是划分民族类别的依据之一。根据人口分布的不同地域,甘南民族服饰主要以“三河一江”的不同流域来划分,各有其鲜明地域特点,特别是位于临潭县的冶力关,不仅有着“兰州后花园,生态大观园”之称,更是甘南的民族大观园,所以不但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各民族服饰的特色。而在众多服饰中最耀眼的要数藏族服饰了,无论喜庆欢宴,还是节日集会,冶力关藏族儿女总是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尽显风采。

  藏族服饰在冶力关民族服饰中具有款式多样,装饰华贵的特点,色彩纷呈,雍容典雅。藏袍是随着藏族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形成。其基本结构是宽腰、长袖、大襟、直线缝制,衣长过体。高级藏袍是用锦缎挂面的白羊羔皮衣做成的,安多藏语俗称“擦日”。这种藏袍以起花缎、团花缎或毛料为上品,喜用纯黑、紫青、墨绿、碧蓝、咖啡等色型。男女“擦日”的襟边、领缘和袖口,用橙、黄、绿、蓝、靛五色氆氇点缀;有的则用豹皮、水獭皮作边饰。镶边的水獭皮宽窄不等,以灰褐为上。由于水獭皮奇缺,价值昂贵,想购置或制做一件上乘的藏袍得花费好几千元。同时,藏族牧民对于玛瑙、珍珠、琥珀、翡翠、松耳石、象牙、金银品等饰物有着传统的喜爱,讲究造型厚重、雕镂精细。

  冶力关藏族服饰还有牧区和农区之别。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藏族妇女夏穿上下连属式的传统藏袍,它右衽、斜领,袍长至脚面,旁无杀缝,藏语叫“日拉”,喜用黑或毛蓝布料。春秋穿用羊羔皮作里子、外挂毛料或布质面子、叫“插日”的二毛皮袍,其领缘、袖口、下摆、襟边均用氆氇和水獭皮镶包两道边。还有一种皮袄,藏语叫“子化”。是用老皮经熟化缝制而成,不挂面子,以欧拉、尼玛、郎木寺一带的女式皮袄装饰最为华丽、繁缛。有在下摆、襟边用三种纹式的氆氇叠缀的;也有在氆氇上镶红、黑平布的。领部皆以豹皮镶包,领根饰以红、黄、绿布条,其袖右长左短,因右臂外伸,右袖遂垂于腰带之下,从袖口依次饰有豹皮、水獭皮、红布、花布或锦缎“花带”。这与下摆的边饰以及拖曳的红腰带,融为一体,给人以和谐美。

  农区的男子穿一种大领开右襟的氆氇长袍。穿时将衣服顶在头上,腰系一条带子,垂下去的部分使其略过膝盖,伸出头后,腰部就自然形成一个囊袋,可以放进随身带的物品。脚穿皮靴或“松巴鞋”,赤脚的也有。过去的俗人男子都留发辫,有时为了便于操作,就把辫子盘在头上。一般都穿两耳,左耳带一个大耳环,藏语叫“纳龙”。

  农区和城镇的妇女,冬季穿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长袍齐脚,没有下摆,腰系绸、布等彩色腰带。她们的头上梳着许多小辫,然后再结成一个或两个大辫,并用红布做成辫套,上面装饰着各种饰物,如银盾蚌壳、银元、珊瑚等,从背部垂于臀部。内着各种颜色和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横条的“邦垫”(围裙),但姑娘一般不准系。一般说来,少女时梳一条发辫,成年后分成两条,另在头顶分出一小撮以供挂“巴珠”。“巴珠”是一种三角形的头饰,普通以布扎成一个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缀以珊瑚、松耳石,胸前照例戴一个“嘎乌”(佛盒)。两耳前面挂一双鱼形饰物(耳挂)。

  喇嘛则一律穿紫红的裙子,长齐脚面;上身穿一件背心,外披一张有身长两倍半的紫红色的披单,称为“袈裟”;脚穿特制的喇嘛靴,普通喇嘛打赤脚的也不少;按规定应戴的帽子,多半在念经时才戴,平时出寺庙一般不戴帽;僧官和活佛有规定的帽子,出门则要戴上。喇嘛和尼姑的服装有等级界线,无论式样、颜色或质量,均要根据地位决定,地位较高的,他(她)们的坎肩上均镶有缎子,长裙和披单则为毛料,鞋上也镶有一块缎子表示其地位。

  总之,冶力关的藏族服饰不仅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习俗,它更是一种独有的民族文化。在冶力关这片美丽诱人的土壤,欣赏到的不仅仅是怡人的风光,更多还能够了解这里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当然,冶力关的藏族服饰也因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的不同,在装饰、穿戴、制做时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与魅力,使绚丽多彩的藏族服饰在冶力关这片美丽传奇的土地上成为藏族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
民族服饰蕴含着民族文化,是划分民族类别的依据之一。根据人口分布的不同地域,甘南民族服饰主要以“三河一江”的不同流域来划分,各有其鲜明地域特点,特别是位于临潭县的冶力关,不仅有着“兰州后花园,生态大观园”之称,更是甘南的民族大观园,所以不但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各民族服饰的特色。而在众多服饰中最耀眼的要数藏族服饰了,无论喜庆欢宴,还是节日集会,冶力关藏族儿女总是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尽显风采。

甘肃冶力关中国第一卧佛.jpg (53.43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藏族服饰在冶力关民族服饰中具有款式多样,装饰华贵的特点,色彩纷呈,雍容典雅。藏袍是随着藏族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形成。其基本结构是宽腰、长袖、大襟、直线缝制,衣长过体。高级藏袍是用锦缎挂面的白羊羔皮衣做成的,安多藏语俗称“擦日”。这种藏袍以起花缎、团花缎或毛料为上品,喜用纯黑、紫青、墨绿、碧蓝、咖啡等色型。男女“擦日”的襟边、领缘和袖口,用橙、黄、绿、蓝、靛五色氆氇点缀;有的则用豹皮、水獭皮作边饰。镶边的水獭皮宽窄不等,以灰褐为上。由于水獭皮奇缺,价值昂贵,想购置或制做一件上乘的藏袍得花费好几千元。同时,藏族牧民对于玛瑙、珍珠、琥珀、翡翠、松耳石、象牙、金银品等饰物有着传统的喜爱,讲究造型厚重、雕镂精细。

甘肃冶力关华丽藏族饰品.jpg (92.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冶力关藏族服饰还有牧区和农区之别。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藏族妇女夏穿上下连属式的传统藏袍,它右衽、斜领,袍长至脚面,旁无杀缝,藏语叫“日拉”,喜用黑或毛蓝布料。春秋穿用羊羔皮作里子、外挂毛料或布质面子、叫“插日”的二毛皮袍,其领缘、袖口、下摆、襟边均用氆氇和水獭皮镶包两道边。还有一种皮袄,藏语叫“子化”。是用老皮经熟化缝制而成,不挂面子,以欧拉、尼玛、郎木寺一带的女式皮袄装饰最为华丽、繁缛。有在下摆、襟边用三种纹式的氆氇叠缀的;也有在氆氇上镶红、黑平布的。领部皆以豹皮镶包,领根饰以红、黄、绿布条,其袖右长左短,因右臂外伸,右袖遂垂于腰带之下,从袖口依次饰有豹皮、水獭皮、红布、花布或锦缎“花带”。这与下摆的边饰以及拖曳的红腰带,融为一体,给人以和谐美。

甘肃冶力关藏族男子服饰.jpg (54.72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农区的男子穿一种大领开右襟的氆氇长袍。穿时将衣服顶在头上,腰系一条带子,垂下去的部分使其略过膝盖,伸出头后,腰部就自然形成一个囊袋,可以放进随身带的物品。脚穿皮靴或“松巴鞋”,赤脚的也有。过去的俗人男子都留发辫,有时为了便于操作,就把辫子盘在头上。一般都穿两耳,左耳带一个大耳环,藏语叫“纳龙”。

甘肃冶力关藏族妇女服饰.jpg (70.6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农区和城镇的妇女,冬季穿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长袍齐脚,没有下摆,腰系绸、布等彩色腰带。她们的头上梳着许多小辫,然后再结成一个或两个大辫,并用红布做成辫套,上面装饰着各种饰物,如银盾蚌壳、银元、珊瑚等,从背部垂于臀部。内着各种颜色和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横条的“邦垫”(围裙),但姑娘一般不准系。一般说来,少女时梳一条发辫,成年后分成两条,另在头顶分出一小撮以供挂“巴珠”。“巴珠”是一种三角形的头饰,普通以布扎成一个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缀以珊瑚、松耳石,胸前照例戴一个“嘎乌”(佛盒)。两耳前面挂一双鱼形饰物(耳挂)。

甘肃冶力关藏族少女服饰.jpg (88.47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喇嘛则一律穿紫红的裙子,长齐脚面;上身穿一件背心,外披一张有身长两倍半的紫红色的披单,称为“袈裟”;脚穿特制的喇嘛靴,普通喇嘛打赤脚的也不少;按规定应戴的帽子,多半在念经时才戴,平时出寺庙一般不戴帽;僧官和活佛有规定的帽子,出门则要戴上。喇嘛和尼姑的服装有等级界线,无论式样、颜色或质量,均要根据地位决定,地位较高的,他(她)们的坎肩上均镶有缎子,长裙和披单则为毛料,鞋上也镶有一块缎子表示其地位。

甘肃冶力关喇嘛服饰.jpg (57.46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2 11:23 上传


  总之,冶力关的藏族服饰不仅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习俗,它更是一种独有的民族文化。在冶力关这片美丽诱人的土壤,欣赏到的不仅仅是怡人的风光,更多还能够了解这里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当然,冶力关的藏族服饰也因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的不同,在装饰、穿戴、制做时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与魅力,使绚丽多彩的藏族服饰在冶力关这片美丽传奇的土地上成为藏族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
他们是不是真的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