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上少有的奇文---]发达国家粉碎机和经济危机背后的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42:38


  我的观点很长,其中一些涉及数学推导和仿真的部分就不发在天涯了,因为制作图片很麻烦。
在天涯国际观察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意思是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中国山寨的速度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让创新无法回本,最终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这篇文章促使本人开始思考,为什么山寨的速度能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山寨其实指的是技术的扩散,而所谓超过西方创新的速度,本质上是技术复杂度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使得进一步的创新进入了瓶颈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部分技术领域没有大规模的进步,所谓的晶体管/IT革命只是一个特例,并且在2001年后,进入了一个同样的停滞时期。
2008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萎靡不振快5年了,这5年中,美欧日采用了一切办法来刺激经济,除了行政部门的常规刺激政策,金融部门更是以超出常人想象范围的方式来给市场添加助力,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搞量化宽松,欧洲央行许诺无限制的购买债券,日本干脆以威胁以印钞的方式来撬动市场,但即使在这些史无前例的“救心针”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依旧远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民间的抗议示威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欧洲那些二流发达国家,都快逼近国家破产的地步了。
 和历史上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危机的特点就是拖延时间长,1990年和2001年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都很短,市场反弹很快。从宏观历史看,如果不计1990-1991年的轻微衰退和2001年由于911事件所导致的美国宏观经济增速的短期下滑,自1979至1983年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到2008年以来的这场经济衰退,整个西方世界已经保持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增长。
  而最新预计是,美国的就业市场要到2016年才能恢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不是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本来经济危机和经济繁荣应该是循环往复的,但这次经济危机后,似乎看不到经济重新繁荣的征兆。
  个人认为,此次危机之所以破坏程度深,对中产阶级的打击超过了以往危机,是因为本次危机在反弹阶段和过往危机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这次危机中,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利益集团不愿意割肉来喂养失业人群,反应在宏
  观层次就是福利社会的崩溃,表现尤以希腊最突出。原因很简单:苏联倒了。西谚有云:两个相互竞争的魔鬼胜过一个善良的天使。福利社会这个词本来是苏联发明并提倡的,西方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平息社会矛盾,在二战后向民众大规模提供福利。但现在东方的魔鬼倒下了,没有了东西矛盾,西方充满了所谓的制度信心,因此,一遇到危机,社会福利就是第一个被砍的目标。
  再次,南北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西方的高生活水平是建立在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进口原材料,但现在南方国家出现了中国这样一头怪兽,大规模低价向世界倾销工业品,并把世界上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拉高,两重煎熬下,西方很多伪工业国的本质就暴露了,诸如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沦为“欧猪四国”就不可避免了。

 从时间轴上来看,人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不是科学)的大停滞时期。如果说前面的东西关系,南北关系是浅层因素,技术上的停滞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
  熊彼特有句名言:经济危机是破坏性的创新,就像草原上每次饥荒,活下来都是身体健壮,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物。经济危机的一大好处就是淘汰那些那后的生产力和相关企业,让社会资金更好的聚集于那些有前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这条规律一直适应,火车替代马车,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灯淘汰煤气灯,计算机埋葬算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正是由于对以往规律的认识,西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尤其是美国)慢慢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认为自己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抓住高端产业即可。所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雁行模式“,IT外包,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西方的报导,都充满了自信,针对国内有人抱怨产业转移,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会鄙夷的回复:让中国人和印度人流血流汗,我们抓住高端就行了。
  但本次危机后,严格意义上讲,2001年IT泡沫破灭后,西方突然发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2001年IT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什么将联邦利率大幅下调?因为在找不到新型产业突破点的时候,必须依靠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当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崩盘后,房地产泡沫也就一去不再回头,没有了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美国企业里有着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国内失业人数一大群,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
 先举例说下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块水泥平地,中央放一个圆形漏斗,漏斗中灌了一些水,很显然,漏斗中的水会从下面流出来,向四周扩散,漏斗中的水越多,扩散得越快。
  要想保持漏斗中的水位不变,上头必须不停的有足够流量的活水注入,否则,漏斗中的水最终都会扩散出去,导致水泥地上各点的水位相同。
  西方要想保持技术优势,就必须不停的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保证"漏斗中有活水注入“。如果技术创新的脚步停下来,漏斗中的水位就会下降。
  美日欧现在的窘境就在于此。
以我的经历来说下技术扩散的步骤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好处。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南大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题目是给一个电路模块做测试,电路由一个博士提出框架和算法细节,两个硕士负责在FPGA上用verilog HDL实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实现一个完成特定功能的CPU,主要是要包含几条特殊指令,完成特定数据的叠加和变换。
  设计最终没有达到最初要求,因为那个博士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时根本找不到相关设计资料,想问人也无从问起,只能独自摸索。
  后来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又回学校读研,硕士阶段有一阵子很空闲,自己设计了一个32位CPU软核,由于技术交流和网络查找,并不觉得有多大难度。博士毕业前,我把电脑和资料移交给了一个硕士师弟,后来听说,10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设计一个4核CPU。
  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曾经看上去很高深的技术就烂大街了。
有人会批评到,19世纪末,不少人说物理学的理论大厦已经构建完毕,今后只需要在细节上修修补补就行了,可20世纪涌现了相对论和量子论,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现在说“技术革命的停滞”,不是和当年的情况一样吗?
  但个人仔细思索后,认为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认为科学理论已经完美,今后不再需要完善,而这一次的情况却是,即使我们在科学上有越来越多的理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之处越来越多,但知其所以然不代表就能造其然,我们想发明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推进技术的增长。
  当然,我不是说,技术马上就会停止进步,技术目前仍然在增长,但增长的步伐会慢下来。由于新一轮技术革命迟迟难以到达,在以后的岁月里,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会像过去一个半世纪那样显著。技术很有可能进入一个“增长的停滞”时期,至于时间的跨度,如果不是永远的话,也是一段非常长的时期。
  其实人类文明已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技术革命的停滞”,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转换过程中,农业,马匹,车轮,冶金,文字所代表的一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蒙昧时代解放出来,对世界的改造远超之前的原始社会,但在这之后,人类文明的进展速度大大下降,之后几千年的时间里,社会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变化只能用龟速来形容,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公元1500年的世界和公元前500年的世界差别不大,但长期的积沙成塔,最终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瓦特改进蒸汽机到现在短短200多年,人类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是时代的主轴,周边的事务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如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向旧时代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组织,或者崩溃,比如, 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20世纪20年代对大工业生产的认识而提出的“现代化=电气化”政策的破产; 或者被迫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IBM公司从大型机转向PC,再从PC转向信息服务一样。
  在大部分人看来,技术似乎会永远不停的发展下去,因而,怎么可能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这种现象呢?
  其实,技术的增长已经慢了下来,普通民众之所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一方面是“滞后”效应,另一方面是IT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后的异军突起掩盖了其它技术部门的停滞不前。很多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其原型在半个世纪前就存在
  了,但一直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其它部门的配套科技水平(微电子)跟上来之后,再加上商业化组织和营销方面的创新,手机才大规模推广开来,但对于使用手机的普通民众而言,感觉技术却是离自己如此之近!赞叹之余,对技术顶礼膜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透过科学技术表面上的喧嚣,就会发现,在很多技术领域,人类已经陷入泥沼之中。
在火箭推进方面,没有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纳粹德国在40年代搞出V1和V2火箭,不到30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在1969造访月球,把人类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在当时,很多科学家预测30年内,人类将会在火星登陆。但现在看来,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大可能。
  在航空技术方面,从莱特兄弟木头双翼飞机上天,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到波音747投入服役,总共也就60多年的时间,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从1970年开始,航空技术骤然减速,40多年前开始生产的波音飞机和B-52到现在为止依旧雄风不减,托IT技术革命的福,新型飞机更舒适,通讯更便捷,但在载重量和航程方面没有大突破,从侧面说明了航空技术以蜗牛爬的速度在前进,
  在能源领域,依旧是石油和煤炭的天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每一次能源危机,总是会有人跳出来呼吁新能源。每一次吹嘘新能源的时候,总是说“技术进步很快,发电成本几年内就会与火力发电平齐”。但事实却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光伏技术和风电技术,一直没有革命性的的突破,发电成本远超火电,必须依靠政府的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在核技术上,从发现核裂变到原子弹爆炸,不到8年时间,又用了几年搞出核聚变氢弹和核动力航母。接下来,可控核聚变研究了60年,经历了数次“快了,快了”的宣称,到现在,仍然只能用瞬间功率比大于1来忽悠政客,仍旧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性。
  在目前火爆的信息科学领域,自香农提出他的理论后,通信的基本框架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神经网络热闹了一阵子,大家觉得前途渺茫都不搞了,而目前所有计算机的鼻祖都是图灵机,事实上,现在最新的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50年前的计算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宣称要发展第5代“智能”计算机,现在也偃旗息鼓了(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动画片《阿童木》吗?)。其实有一个大家天天都接触的例子,互联网上现在为了防止机器顶帖和注册,竟然在使用类手写的“认证码”,靠大脑对不规则事物的识别能力来打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在生物学领域,从发现双螺旋结构开始,无数次的宣称要进入“生物学”世纪,要像牛顿力学那样指导工程实践,结果到现在为止对DNA的动力学原理依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一个基因的改变会导致高鼻梁和低鼻梁的区别,中间过程是怎样的,牛顿力学中,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相关质点运动问题,但生物学中,快60年了,还只能观察表明现象,不能深入揭示内在机理,更不要说利用其中机理,无数次让人失望,搞生物的都只能拼命的发paper来申请资金,导致相关杂志SCI影响因子奇高。
  半个世纪前,人们曾乐观的宣称到2000年能了解大脑的思维特性,而现在人类对大脑的了解,比起50年前,没有什么大差别。如果说有什么成果的话,就是认识到大脑的复杂性远不能用现在人类的知识来描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民日报》采访一位医学家,该医学家乐观的估计,说到2010年,人类将会战胜癌症,这是基于对之前医疗技术进步经验的积累而做出的估计,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显然难以达到。
  不单是癌症,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改进都是慢得令人发指。事实上,医学和生物学这些年来的进步,要谢谢IT技术的进步和扩散,诸如CAT这样的设备,对于医疗技术的改进,要甚于医疗技术本身的进步。对于医疗技术本身,已经开始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开始变慢
    在材料学和化学方面,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很多工艺和技术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之所以认为技术在飞速发展,这是基于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但这并不能充分证明,技术在将来还会飞速地发展。

举报 回复 作者:stonyau 时间:2013-09-25 12:38:06   感覺應該不是吧

  gpu和cpu的速度仍然是以摩爾定律在增長,前年買的cpu今年就已經比主流的慢一倍了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2:43:01   现在要取得技术革命的地方太多了
  能源,交通,粮食,天文气象,医疗卫生等等
  这些里面,只要有一个取得突破,那就是下一个重大工业技术革命,可惜的是一个都没有
  现在连看到取代的迹象都没有
  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天材取得创新性的理论突破指引人类走向更深的文明和未来
  一般性的高智商人材去实现天材的理论应用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2:57:54   @资水东流 131楼 2013-09-25 12:37:52
  在火箭推进方面,没有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纳粹德国在40年代搞出V1和V2火箭,不到30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在1969造访月球,把人类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在当时,很多科学家预测30年内,人类将会在火星登陆。但现在看来,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大可能。
  在航空技术方面,从莱特兄弟木头双翼飞机上天,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到波音747投入服役,总......
  -----------------------------
  根本原因,我觉得是现在整体社会环境不是欧美工业革命时期那种超强的相互竞争环境了,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到上世纪中叶的欧美,那是一个极度尊重和重视人材的时期,一个个不世出的天材闪烁天空,创造出了人类文明的奇迹.现在想想那些天材的创造和想法,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那时的国家人材竞争,极为甚者的德国甚至搞出了法西斯主义,上世纪上半叶,瑞典,德国,荷兰,英国部分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州甚至以智商为标准剥夺部分低智商人口失去生育权,比如瑞典上世纪70年代一个女性就控告瑞典政府曾经割去她的子宫,原因仅仅是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好.而她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她近视又爱美不戴眼镜.这些对人种智商曾经进行过选择的地方,无一不是现代工业和科技文明最发达的地方.
  可笑的是现在瑞典却以人权为名,再加上高福利的吸引,现在瑞典收容了大量中东垃圾人口,我看欧美的老本是吃到头了.
  而且现在大量高智商人口和天材没有去进行科技活动,而是从事金融娱乐等等所谓三产里.
举报 回复 作者:无关风月1990 时间:2013-09-25 12:57:57   电气类几乎没变化,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思想,完全是6 70年代的微调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3:06:09   盘子大接的多? 其实也是笨办法,就像奥运会拿金牌,必须要有雄厚的体育人才后备军,人才后备数量足够再加上公平的竞争选拔,金牌数量不可能少。相比中国和澳大利亚,都算是体育大国。但是澳大利亚人口太少,发现一个体育天才非常不易。而在中国呢?在十几亿这样的基数下,只要等着就行,每年都会出现大批天才儿童,只要加以合理的培养训练,就是奥运金牌的主。
  而科技人才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只要有公平合理的选拔和培养方法,中国的人才是没有止境的,以中国这样的数量积累引发科技的质变,貌似也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就要看人种的差别的,澳大利亚田径和游泳可不比中国差,网球足球都不比中国差...
  人种差了,你在量上再大,也很难比得过人家,日本游泳再普及,投入再多,普及人口比中国多一个数量级,也极难出孙扬这样的天材,只能出一批普通拿银牌铜牌,偶尔拿块金牌的人材.
  农作物都是如此,人类也一样.
  虽说先天体格条件上,中国人种比欧美非洲差,但在智商上,和欧美是差不多的,但是也要预防人种智商退化...
  我想说的是,尊重事实,而不要自欺欺人.
举报 回复 作者:游戏人间 时间:2013-09-25 13:06:46   非州黑人如尼日利亚,东南亚猴子如印度尼西亚,你再给它们一百年也达不到现在的科技水平。
  只有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儒家文化圈内的棒狗倭畜,才能在落后西方的情况下快速追赶。
 为什么技术进步越来越难,乃至到了停滞阶段?在详细阐述我的观点之前,先探讨一下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个人认为,科学本质上是认知的范式,而技术本质上是实践。
  康德有句名言,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人类具备有先天综合的能力,即把感性材料综合为相互连接的表象,进而归纳出若干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众多的芜杂现象。当然,现代科学体系一般都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即用最少的来解释最多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11条提纲中的最后一条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话如果套用过来就是,科学解释世界,但对人类更重要的是技术可以改造世界。
  牛顿的理论最初只能用于象牙塔,而瓦特的蒸汽机改进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造其然,利其然。这是个人对技术创新所要经历的四步骤的归纳。
................
本文视角独特不管对错很值得一观.本文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86641-1.shtml#ty_vip_look[%E8%B5%84%E6%B0%B4%E4%B8%9C%E6%B5%81]




 、  

  我的观点很长,其中一些涉及数学推导和仿真的部分就不发在天涯了,因为制作图片很麻烦。
在天涯国际观察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意思是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中国山寨的速度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让创新无法回本,最终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这篇文章促使本人开始思考,为什么山寨的速度能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山寨其实指的是技术的扩散,而所谓超过西方创新的速度,本质上是技术复杂度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使得进一步的创新进入了瓶颈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部分技术领域没有大规模的进步,所谓的晶体管/IT革命只是一个特例,并且在2001年后,进入了一个同样的停滞时期。
2008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萎靡不振快5年了,这5年中,美欧日采用了一切办法来刺激经济,除了行政部门的常规刺激政策,金融部门更是以超出常人想象范围的方式来给市场添加助力,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搞量化宽松,欧洲央行许诺无限制的购买债券,日本干脆以威胁以印钞的方式来撬动市场,但即使在这些史无前例的“救心针”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依旧远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民间的抗议示威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欧洲那些二流发达国家,都快逼近国家破产的地步了。
 和历史上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危机的特点就是拖延时间长,1990年和2001年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都很短,市场反弹很快。从宏观历史看,如果不计1990-1991年的轻微衰退和2001年由于911事件所导致的美国宏观经济增速的短期下滑,自1979至1983年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到2008年以来的这场经济衰退,整个西方世界已经保持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增长。
  而最新预计是,美国的就业市场要到2016年才能恢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不是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本来经济危机和经济繁荣应该是循环往复的,但这次经济危机后,似乎看不到经济重新繁荣的征兆。
  个人认为,此次危机之所以破坏程度深,对中产阶级的打击超过了以往危机,是因为本次危机在反弹阶段和过往危机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这次危机中,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利益集团不愿意割肉来喂养失业人群,反应在宏
  观层次就是福利社会的崩溃,表现尤以希腊最突出。原因很简单:苏联倒了。西谚有云:两个相互竞争的魔鬼胜过一个善良的天使。福利社会这个词本来是苏联发明并提倡的,西方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平息社会矛盾,在二战后向民众大规模提供福利。但现在东方的魔鬼倒下了,没有了东西矛盾,西方充满了所谓的制度信心,因此,一遇到危机,社会福利就是第一个被砍的目标。
  再次,南北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西方的高生活水平是建立在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进口原材料,但现在南方国家出现了中国这样一头怪兽,大规模低价向世界倾销工业品,并把世界上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拉高,两重煎熬下,西方很多伪工业国的本质就暴露了,诸如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沦为“欧猪四国”就不可避免了。

 从时间轴上来看,人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不是科学)的大停滞时期。如果说前面的东西关系,南北关系是浅层因素,技术上的停滞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
  熊彼特有句名言:经济危机是破坏性的创新,就像草原上每次饥荒,活下来都是身体健壮,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物。经济危机的一大好处就是淘汰那些那后的生产力和相关企业,让社会资金更好的聚集于那些有前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这条规律一直适应,火车替代马车,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灯淘汰煤气灯,计算机埋葬算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正是由于对以往规律的认识,西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尤其是美国)慢慢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认为自己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抓住高端产业即可。所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雁行模式“,IT外包,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西方的报导,都充满了自信,针对国内有人抱怨产业转移,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会鄙夷的回复:让中国人和印度人流血流汗,我们抓住高端就行了。
  但本次危机后,严格意义上讲,2001年IT泡沫破灭后,西方突然发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2001年IT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什么将联邦利率大幅下调?因为在找不到新型产业突破点的时候,必须依靠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当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崩盘后,房地产泡沫也就一去不再回头,没有了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美国企业里有着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国内失业人数一大群,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
 先举例说下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块水泥平地,中央放一个圆形漏斗,漏斗中灌了一些水,很显然,漏斗中的水会从下面流出来,向四周扩散,漏斗中的水越多,扩散得越快。
  要想保持漏斗中的水位不变,上头必须不停的有足够流量的活水注入,否则,漏斗中的水最终都会扩散出去,导致水泥地上各点的水位相同。
  西方要想保持技术优势,就必须不停的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保证"漏斗中有活水注入“。如果技术创新的脚步停下来,漏斗中的水位就会下降。
  美日欧现在的窘境就在于此。
以我的经历来说下技术扩散的步骤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好处。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南大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题目是给一个电路模块做测试,电路由一个博士提出框架和算法细节,两个硕士负责在FPGA上用verilog HDL实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实现一个完成特定功能的CPU,主要是要包含几条特殊指令,完成特定数据的叠加和变换。
  设计最终没有达到最初要求,因为那个博士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时根本找不到相关设计资料,想问人也无从问起,只能独自摸索。
  后来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又回学校读研,硕士阶段有一阵子很空闲,自己设计了一个32位CPU软核,由于技术交流和网络查找,并不觉得有多大难度。博士毕业前,我把电脑和资料移交给了一个硕士师弟,后来听说,10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设计一个4核CPU。
  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曾经看上去很高深的技术就烂大街了。
有人会批评到,19世纪末,不少人说物理学的理论大厦已经构建完毕,今后只需要在细节上修修补补就行了,可20世纪涌现了相对论和量子论,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现在说“技术革命的停滞”,不是和当年的情况一样吗?
  但个人仔细思索后,认为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认为科学理论已经完美,今后不再需要完善,而这一次的情况却是,即使我们在科学上有越来越多的理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之处越来越多,但知其所以然不代表就能造其然,我们想发明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推进技术的增长。
  当然,我不是说,技术马上就会停止进步,技术目前仍然在增长,但增长的步伐会慢下来。由于新一轮技术革命迟迟难以到达,在以后的岁月里,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会像过去一个半世纪那样显著。技术很有可能进入一个“增长的停滞”时期,至于时间的跨度,如果不是永远的话,也是一段非常长的时期。
  其实人类文明已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技术革命的停滞”,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转换过程中,农业,马匹,车轮,冶金,文字所代表的一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蒙昧时代解放出来,对世界的改造远超之前的原始社会,但在这之后,人类文明的进展速度大大下降,之后几千年的时间里,社会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变化只能用龟速来形容,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公元1500年的世界和公元前500年的世界差别不大,但长期的积沙成塔,最终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瓦特改进蒸汽机到现在短短200多年,人类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是时代的主轴,周边的事务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如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向旧时代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组织,或者崩溃,比如, 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20世纪20年代对大工业生产的认识而提出的“现代化=电气化”政策的破产; 或者被迫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IBM公司从大型机转向PC,再从PC转向信息服务一样。
  在大部分人看来,技术似乎会永远不停的发展下去,因而,怎么可能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这种现象呢?
  其实,技术的增长已经慢了下来,普通民众之所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一方面是“滞后”效应,另一方面是IT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后的异军突起掩盖了其它技术部门的停滞不前。很多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其原型在半个世纪前就存在
  了,但一直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其它部门的配套科技水平(微电子)跟上来之后,再加上商业化组织和营销方面的创新,手机才大规模推广开来,但对于使用手机的普通民众而言,感觉技术却是离自己如此之近!赞叹之余,对技术顶礼膜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透过科学技术表面上的喧嚣,就会发现,在很多技术领域,人类已经陷入泥沼之中。
在火箭推进方面,没有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纳粹德国在40年代搞出V1和V2火箭,不到30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在1969造访月球,把人类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在当时,很多科学家预测30年内,人类将会在火星登陆。但现在看来,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大可能。
  在航空技术方面,从莱特兄弟木头双翼飞机上天,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到波音747投入服役,总共也就60多年的时间,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从1970年开始,航空技术骤然减速,40多年前开始生产的波音飞机和B-52到现在为止依旧雄风不减,托IT技术革命的福,新型飞机更舒适,通讯更便捷,但在载重量和航程方面没有大突破,从侧面说明了航空技术以蜗牛爬的速度在前进,
  在能源领域,依旧是石油和煤炭的天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每一次能源危机,总是会有人跳出来呼吁新能源。每一次吹嘘新能源的时候,总是说“技术进步很快,发电成本几年内就会与火力发电平齐”。但事实却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光伏技术和风电技术,一直没有革命性的的突破,发电成本远超火电,必须依靠政府的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在核技术上,从发现核裂变到原子弹爆炸,不到8年时间,又用了几年搞出核聚变氢弹和核动力航母。接下来,可控核聚变研究了60年,经历了数次“快了,快了”的宣称,到现在,仍然只能用瞬间功率比大于1来忽悠政客,仍旧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性。
  在目前火爆的信息科学领域,自香农提出他的理论后,通信的基本框架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神经网络热闹了一阵子,大家觉得前途渺茫都不搞了,而目前所有计算机的鼻祖都是图灵机,事实上,现在最新的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50年前的计算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宣称要发展第5代“智能”计算机,现在也偃旗息鼓了(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动画片《阿童木》吗?)。其实有一个大家天天都接触的例子,互联网上现在为了防止机器顶帖和注册,竟然在使用类手写的“认证码”,靠大脑对不规则事物的识别能力来打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在生物学领域,从发现双螺旋结构开始,无数次的宣称要进入“生物学”世纪,要像牛顿力学那样指导工程实践,结果到现在为止对DNA的动力学原理依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一个基因的改变会导致高鼻梁和低鼻梁的区别,中间过程是怎样的,牛顿力学中,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相关质点运动问题,但生物学中,快60年了,还只能观察表明现象,不能深入揭示内在机理,更不要说利用其中机理,无数次让人失望,搞生物的都只能拼命的发paper来申请资金,导致相关杂志SCI影响因子奇高。
  半个世纪前,人们曾乐观的宣称到2000年能了解大脑的思维特性,而现在人类对大脑的了解,比起50年前,没有什么大差别。如果说有什么成果的话,就是认识到大脑的复杂性远不能用现在人类的知识来描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民日报》采访一位医学家,该医学家乐观的估计,说到2010年,人类将会战胜癌症,这是基于对之前医疗技术进步经验的积累而做出的估计,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显然难以达到。
  不单是癌症,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改进都是慢得令人发指。事实上,医学和生物学这些年来的进步,要谢谢IT技术的进步和扩散,诸如CAT这样的设备,对于医疗技术的改进,要甚于医疗技术本身的进步。对于医疗技术本身,已经开始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开始变慢
    在材料学和化学方面,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很多工艺和技术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之所以认为技术在飞速发展,这是基于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但这并不能充分证明,技术在将来还会飞速地发展。

举报 回复 作者:stonyau 时间:2013-09-25 12:38:06   感覺應該不是吧

  gpu和cpu的速度仍然是以摩爾定律在增長,前年買的cpu今年就已經比主流的慢一倍了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2:43:01   现在要取得技术革命的地方太多了
  能源,交通,粮食,天文气象,医疗卫生等等
  这些里面,只要有一个取得突破,那就是下一个重大工业技术革命,可惜的是一个都没有
  现在连看到取代的迹象都没有
  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天材取得创新性的理论突破指引人类走向更深的文明和未来
  一般性的高智商人材去实现天材的理论应用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2:57:54   @资水东流 131楼 2013-09-25 12:37:52
  在火箭推进方面,没有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纳粹德国在40年代搞出V1和V2火箭,不到30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在1969造访月球,把人类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在当时,很多科学家预测30年内,人类将会在火星登陆。但现在看来,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大可能。
  在航空技术方面,从莱特兄弟木头双翼飞机上天,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到波音747投入服役,总......
  -----------------------------
  根本原因,我觉得是现在整体社会环境不是欧美工业革命时期那种超强的相互竞争环境了,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到上世纪中叶的欧美,那是一个极度尊重和重视人材的时期,一个个不世出的天材闪烁天空,创造出了人类文明的奇迹.现在想想那些天材的创造和想法,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那时的国家人材竞争,极为甚者的德国甚至搞出了法西斯主义,上世纪上半叶,瑞典,德国,荷兰,英国部分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州甚至以智商为标准剥夺部分低智商人口失去生育权,比如瑞典上世纪70年代一个女性就控告瑞典政府曾经割去她的子宫,原因仅仅是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好.而她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她近视又爱美不戴眼镜.这些对人种智商曾经进行过选择的地方,无一不是现代工业和科技文明最发达的地方.
  可笑的是现在瑞典却以人权为名,再加上高福利的吸引,现在瑞典收容了大量中东垃圾人口,我看欧美的老本是吃到头了.
  而且现在大量高智商人口和天材没有去进行科技活动,而是从事金融娱乐等等所谓三产里.
举报 回复 作者:无关风月1990 时间:2013-09-25 12:57:57   电气类几乎没变化,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思想,完全是6 70年代的微调
举报 回复 作者:happyfast1 时间:2013-09-25 13:06:09   盘子大接的多? 其实也是笨办法,就像奥运会拿金牌,必须要有雄厚的体育人才后备军,人才后备数量足够再加上公平的竞争选拔,金牌数量不可能少。相比中国和澳大利亚,都算是体育大国。但是澳大利亚人口太少,发现一个体育天才非常不易。而在中国呢?在十几亿这样的基数下,只要等着就行,每年都会出现大批天才儿童,只要加以合理的培养训练,就是奥运金牌的主。
  而科技人才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只要有公平合理的选拔和培养方法,中国的人才是没有止境的,以中国这样的数量积累引发科技的质变,貌似也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就要看人种的差别的,澳大利亚田径和游泳可不比中国差,网球足球都不比中国差...
  人种差了,你在量上再大,也很难比得过人家,日本游泳再普及,投入再多,普及人口比中国多一个数量级,也极难出孙扬这样的天材,只能出一批普通拿银牌铜牌,偶尔拿块金牌的人材.
  农作物都是如此,人类也一样.
  虽说先天体格条件上,中国人种比欧美非洲差,但在智商上,和欧美是差不多的,但是也要预防人种智商退化...
  我想说的是,尊重事实,而不要自欺欺人.
举报 回复 作者:游戏人间 时间:2013-09-25 13:06:46   非州黑人如尼日利亚,东南亚猴子如印度尼西亚,你再给它们一百年也达不到现在的科技水平。
  只有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儒家文化圈内的棒狗倭畜,才能在落后西方的情况下快速追赶。
 为什么技术进步越来越难,乃至到了停滞阶段?在详细阐述我的观点之前,先探讨一下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个人认为,科学本质上是认知的范式,而技术本质上是实践。
  康德有句名言,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人类具备有先天综合的能力,即把感性材料综合为相互连接的表象,进而归纳出若干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众多的芜杂现象。当然,现代科学体系一般都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即用最少的来解释最多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11条提纲中的最后一条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话如果套用过来就是,科学解释世界,但对人类更重要的是技术可以改造世界。
  牛顿的理论最初只能用于象牙塔,而瓦特的蒸汽机改进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造其然,利其然。这是个人对技术创新所要经历的四步骤的归纳。
................
本文视角独特不管对错很值得一观.本文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86641-1.shtml#ty_vip_look[%E8%B5%84%E6%B0%B4%E4%B8%9C%E6%B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