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块并入中国的领土——新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04:43
要按历史渊源去推论,西域与中原的血缘关系本应强于西藏,但近些年新疆却异动频频,民族骚乱此起彼伏。诚然,那里的种族冲突并不自中共建政始,多族混居难保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疆汉人最多,却也不占压倒性的比例,维族与哈萨克都是大单元,更有不少横跨国界而栖息的其他种族。
西域各族人民与内地的接触要早得多。汉朝立国之初,就不堪北方强虏之扰,便派张骞出使西域,欲结交盟友合击匈奴。"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张骞一去十二年方回,足见路途之艰难险阻。张便建议取道蜀郡西去,被采纳,这才有了西南的开拓和云贵的臣服。其中贵州的夜郎国王发问:中国大还是夜郎大?"夜郎自大"之成语恰好反映了中原文化的自大心态,当时彼此素昧平生,连滇王国也有此一问,并不足怪。西南诸夷的归顺,无庸赘述。然而从这一厢尚未打通西域,忽报中国军队对匈奴作战大捷,"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河西走廊已收复,去西域便利了许多。于是张骞二度西行,所到诸国都发夜郎之问,张就带领多个使团、商团回长安,效果不言而喻,来使对中华上国的风采惊为海市蜃楼!此后,中国一边向西域殖民屯垦,一边邀请诸国东迁,他们本是游牧民族,迁徙并非难事。于是,西域的城邦渐兴,今日之处处遗址,犹见当年之盛。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之通西域,光照千秋,就成效而言,更胜于一千六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尽管现今出土的文物显示,公元前五世纪,沿著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沙漠两侧,就有过南北两条羊肠鸟道,曾极其稀少地贩运过中国的生丝与陶瓷。但向西之路的真正开拓则在汉朝,这是无疑的
西汉东汉交替之际,天下兵连祸结,中国国力锐减,匈奴又起(关于匈奴的故事,留待下篇再谈),西域诸国与中原疏隔,自己又打个不亦乐乎,一些国邦恳请中国援助,东汉王朝却无力西顾,人家便说派个"总督"去也是好的。于是中国又一贤人班超再度出西域(公元一世纪),他既有苏秦、张仪之辩才,亦有萧何、韩信之智勇。他在西域前后三十年,合纵连横,政绩卓然。然而他的祖家长安已不复前朝之豪气和阔气,一度撤销西域屯垦区和协防军队,并召回远在新疆疏勒的总督班超及西域所有中国使节,当地人一再挽留,甚至班超甫去,恐惧龟兹王国入侵的疏勒大将即自杀。班超半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毅然回师大破龟兹,后率多国联军再取天山北路,西域海晏河清,长安大喜过望,班超就此封侯。
然而,本朝中国在西域虽有领地,但另一些只是藩属国,甚至仅仅是盟邦。等到中国周期性的动乱降临,西域又告丧失,一晃已是六百年过去。中国总算迎来下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军挺进西域,发现头号劲敌是不知什么时候膨胀起来的西突厥汗国,而夹在中间的几个古老小国不是东投就是西靠,要巩固西域必须摆平前者。初唐国力与民气之昂扬,谁敢攫其锋?这从"脱手斩得小楼兰"、"红旗直上天山雪"、"不斩楼兰誓不还"等唐诗中可见一斑。唐军与西突厥军会战于伊犁河,这是比官渡之战还要壮丽得多的一次战役。西突厥人大败,唐军乘胜追过中亚碎叶河将残敌彻底击溃。此战的另一副产品是碎叶城收归中国版图之后,日后诗坛多了一位生于该处的稀世奇才,他就是李白。
却说唐军所以势如破竹,也得归功本朝的文化开放襟怀。中国军队的将士多有回纥人、东突厥人及别的少数民族,最高可以做到三军统帅(这传统在本朝一直延续下去,大将军、藩镇节度使常由胡人来做,如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仆固怀恩等等)。西域诸国望风降顺,万众归心,自属当然。中国在西域的势力已扩张到极点,那边不再有盟邦或敌国,都结结实实划为自家的郡县领土,如乌鲁木齐已定为"庭州"。唐军未始不想继续西进,大将高仙芝(高丽人)已攻陷中亚塔什干城,恰巧阿拉伯(大食国)人被二手贩来的东方丝绸瓷器撩拨得心神不宁,正集结廿万大军想将中国连锅端了去,高仙芝闻讯以七万各族联军在中亚吉尔吉斯迎击,恶战五日,唐军兵少而不支逃回,结局却是两败俱伤,阿拉伯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想想要打人家的算盘只怕是与虎谋皮,要穿丝绸不如花钱买好了。于是两边都不欲再启战端,便齐齐罢手,一团和气地做起生意来。遂成全了丝绸之路的赫赫盛名,昔日时断时续的商旅之途全面开通,在中西交流史上大放异彩。作为回馈,阿拉伯人传入了棉花、胡麻,自然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以及曾令白居易泪湿青衫的琵琶。
西域的平定,使唐朝与西厢南路的吐蕃王朝碰个正著,便有了前一节的故事。这里要补叙的是关于回纥汗国的插曲。回纥与突厥都是今日中国回回民族的祖先,但伊斯兰教其时刚刚创立未久,还未传入中国。游牧回纥人既无宗教也无祖国,只是唐王朝与回纥感情甚笃,便扶持回纥人在被唐朝灭掉的西域国邦的故地立一藩属国,此后七十年间嫁过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大和公主三位皇室千金给回纥可汗,这段岁月里,中回一家亲,回纥总是召之即来,为中央效死。最别致的是安史之乱时宁国公主的丈夫应召领回纥兵与迟松德赞(金城公主之子)的吐蕃军大战,这是姨父与外甥的大对决,后者吃了败仗。而后来继任的另一回纥驸马(娶咸安公主),则成了吐蕃寇兵的终结者,逼其退缩高原,不再出来行走江湖了。然而,回纥的最后一位驸马爷(娶大和公主)运气却欠佳,他在与沙陀(甘肃灵州)人交兵时战死,继而汗国也被曾经屈服于它的一个西域部落所灭,造反者自称是汉代名宿李陵将军的直系后裔,在一个野心家蜂起的纷乱时代,我们对此姑且存疑。不过,李陵及张骞当年羁留在异邦境内时,都曾与当地人结婚,生过若干子女,这均见诸史载。且说败亡的回纥国,一部流入中亚,一部定居西州(新疆吐鲁番),亦即今日之维吾尔人。
总而言之,天下已倾,这场大乱局卒令西域再度告别中国,而且迷失了一千年之久
却说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带来大量的"嫁妆"入主中国,虽有众多西域色目人随军入华,但西域的领土并不属于中国。皆因忽必烈做中土皇帝做得乐也融融,兄弟反目也在所不较,西边那几个汗国遂与中原生死不相问吊。元未灭之前,西域那两个汗国已兼并为一。元灭后,最远那两个汗国几经易手,终被阿拉伯人与欧洲人夺了去,这些兴亡故事都与中国无关,故从略。
明朝降世。据考证,出生于安徽凤阳的朱元璋有回回血统。汉人好不容易"逐除鞑子",当然不愿承认这点,朱氏也出于多种原因讳莫如深。这其实不重要,他显然从没读过可兰经,他是信佛教的,倘非他出家的寺院在战乱中被焚,他未始不会做和尚做到底。明朝之一统江山,西域当然不在其中,中国对那一厢已十分淡漠。看来,汉族人袖手的事情,只好留待满族人来做了。
大清立国,便连续出了几位英明君主,文成武德极尽一时之盛。但是自极东北来的种族,对极西北的情势不甚了了,所以大清的开边,新疆是最后一块收归中国的领土。说来也是西域人太过招摇而引起清廷之侧目的。西域处于东西方势力的夹缝,长期以来如戈壁红柳,左飘右摆,又兼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难有作为。十七世纪末起,西域忽地英雄辈出,准噶尔汗国(这一房蒙古人并非成吉思汉的嫡系子孙,他们立国西域,建都伊犁)跟清朝一样,连续出了几位大豪杰。他们兼并了许多部落小邦,渐渐强大并抖擞起来,他们的势力伸展到外蒙古、青海,并且一报宿仇——多个世纪前他们迭遭吐蕃人的欺负,这回才有第一次反击,准噶尔名将大策零强渡关山,长途奔袭拉萨,一战功成。这是军事史上的杰作,他们要翻过天山,越过大沙漠,再攀昆仑山,此行连飞机的空中直航都要飞1700公里!很不幸,他们生不逢时,与强大的清朝处于同一时代。于是,他们从各方抢来的土地总是坐未暖席就被清朝夺回去。况且,他们也不该设卡禁阻原居西域的汉、蒙百姓自由往还。北京屡接边关谍报,已不胜其烦,决心将西域连锅端。大军出塞,发现西域已跟《汉书》、《唐书》上的记载不尽相符了。众多古老的城邦已如大漠蜃气般消失,如高昌国、轮台国等,连唐人都说:"九月轮台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于今它们不湮没进流沙里才怪呢。不过这都阻挡不住西征步伐,虽然准噶尔人的抵抗极其壮烈,雪上加霜的是天花瘟疫骤降,人民纷纷倒毙,连国王也病死。但他们宁死不屈,遂玉石俱焚,除一部逃入中亚哈萨克,都被履及剑及的清军屠绝,于今中国境内已无准噶尔人,只剩下准噶尔盆地这地名供人凭吊。但这个汗国还包括天山南路,那里是"准部"所征服的"回部"。此地正是唐朝西域疆土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回部住民全是当年星散的回纥汗国先民的后裔,他们已改称为维吾尔族。清军马不停蹄,转取天山南路。回部也曾抵抗,却不如准部激烈。于是,天山南北两路均告平定,清廷取名为新疆。至此,西域失落了整整一千年之后,重归中国之怀抱。
不过,清帝国衰亡之际,新疆又生事端。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变,彼伏此起。几位失利后逃入新疆的陕西回军豪杰,相继在乌鲁木齐、喀什喀尔发起暴动,诛杀及驱逐清廷官吏。这时,位于天山西麓的一个浩罕王国,派出阿古伯率领军团越境援助。关于阿古伯,我们先给予最大的宽容,他虽是外国人,还算是久远的回纥汗国流入中亚的另一支,同为维吾尔族。但说不过去的是,他喧宾夺主,鹊巢鸠占,先后将原来中国回民的起义领袖流放或杀害,占领全疆,仅余伊犁的清军还在死守,却又被俄国军队从背后插一刀,夺走该城及周遭疆土。阿古伯接二连三地与英俄签署外交条约,又向回教苏丹的土耳其帝国献媚效忠。新疆分裂长达十四年。其时中国被列强欺凌,已元气大伤,"国脉微如缕,问长缨,几时入手?"所幸者,还有个左宗棠,他力主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则认为中国的外患已非来自陆地,而是海洋,西事,册封阿古伯为汗王,让他象朝鲜、越南一样当藩属好了。左将军泣血陈词,终遂其志,便挥军西去,一举光复天山北路。英国要求给阿古伯留下一块地盘,以免破坏中亚的均势和平。北京最怕英国的脸色,几乎要就此拍板了。唯独左宗棠力排众议,怒不可遏地质问:英国人何不将印度割给阿古伯?于是猛攻天山南路,阿古伯绕室彷徨,其祖家浩罕王国已于去年被俄国吞并(俄方行状又怎去维系中亚的"均势和平"?),他退无可退,只好仰药自杀。新疆已克,俄国再占著伊犁显然没什么道理,但他们在与清政府"谈判"交还伊犁时放刁撒诈,中国只拿回一座城池,却被诓走了周围的大片领土。清廷已无复昔时之胆气,只好认了。这便是中国所保存至今的新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22:05:40编辑过]
要按历史渊源去推论,西域与中原的血缘关系本应强于西藏,但近些年新疆却异动频频,民族骚乱此起彼伏。诚然,那里的种族冲突并不自中共建政始,多族混居难保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疆汉人最多,却也不占压倒性的比例,维族与哈萨克都是大单元,更有不少横跨国界而栖息的其他种族。
西域各族人民与内地的接触要早得多。汉朝立国之初,就不堪北方强虏之扰,便派张骞出使西域,欲结交盟友合击匈奴。"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张骞一去十二年方回,足见路途之艰难险阻。张便建议取道蜀郡西去,被采纳,这才有了西南的开拓和云贵的臣服。其中贵州的夜郎国王发问:中国大还是夜郎大?"夜郎自大"之成语恰好反映了中原文化的自大心态,当时彼此素昧平生,连滇王国也有此一问,并不足怪。西南诸夷的归顺,无庸赘述。然而从这一厢尚未打通西域,忽报中国军队对匈奴作战大捷,"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河西走廊已收复,去西域便利了许多。于是张骞二度西行,所到诸国都发夜郎之问,张就带领多个使团、商团回长安,效果不言而喻,来使对中华上国的风采惊为海市蜃楼!此后,中国一边向西域殖民屯垦,一边邀请诸国东迁,他们本是游牧民族,迁徙并非难事。于是,西域的城邦渐兴,今日之处处遗址,犹见当年之盛。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之通西域,光照千秋,就成效而言,更胜于一千六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尽管现今出土的文物显示,公元前五世纪,沿著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沙漠两侧,就有过南北两条羊肠鸟道,曾极其稀少地贩运过中国的生丝与陶瓷。但向西之路的真正开拓则在汉朝,这是无疑的
西汉东汉交替之际,天下兵连祸结,中国国力锐减,匈奴又起(关于匈奴的故事,留待下篇再谈),西域诸国与中原疏隔,自己又打个不亦乐乎,一些国邦恳请中国援助,东汉王朝却无力西顾,人家便说派个"总督"去也是好的。于是中国又一贤人班超再度出西域(公元一世纪),他既有苏秦、张仪之辩才,亦有萧何、韩信之智勇。他在西域前后三十年,合纵连横,政绩卓然。然而他的祖家长安已不复前朝之豪气和阔气,一度撤销西域屯垦区和协防军队,并召回远在新疆疏勒的总督班超及西域所有中国使节,当地人一再挽留,甚至班超甫去,恐惧龟兹王国入侵的疏勒大将即自杀。班超半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毅然回师大破龟兹,后率多国联军再取天山北路,西域海晏河清,长安大喜过望,班超就此封侯。
然而,本朝中国在西域虽有领地,但另一些只是藩属国,甚至仅仅是盟邦。等到中国周期性的动乱降临,西域又告丧失,一晃已是六百年过去。中国总算迎来下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军挺进西域,发现头号劲敌是不知什么时候膨胀起来的西突厥汗国,而夹在中间的几个古老小国不是东投就是西靠,要巩固西域必须摆平前者。初唐国力与民气之昂扬,谁敢攫其锋?这从"脱手斩得小楼兰"、"红旗直上天山雪"、"不斩楼兰誓不还"等唐诗中可见一斑。唐军与西突厥军会战于伊犁河,这是比官渡之战还要壮丽得多的一次战役。西突厥人大败,唐军乘胜追过中亚碎叶河将残敌彻底击溃。此战的另一副产品是碎叶城收归中国版图之后,日后诗坛多了一位生于该处的稀世奇才,他就是李白。
却说唐军所以势如破竹,也得归功本朝的文化开放襟怀。中国军队的将士多有回纥人、东突厥人及别的少数民族,最高可以做到三军统帅(这传统在本朝一直延续下去,大将军、藩镇节度使常由胡人来做,如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仆固怀恩等等)。西域诸国望风降顺,万众归心,自属当然。中国在西域的势力已扩张到极点,那边不再有盟邦或敌国,都结结实实划为自家的郡县领土,如乌鲁木齐已定为"庭州"。唐军未始不想继续西进,大将高仙芝(高丽人)已攻陷中亚塔什干城,恰巧阿拉伯(大食国)人被二手贩来的东方丝绸瓷器撩拨得心神不宁,正集结廿万大军想将中国连锅端了去,高仙芝闻讯以七万各族联军在中亚吉尔吉斯迎击,恶战五日,唐军兵少而不支逃回,结局却是两败俱伤,阿拉伯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想想要打人家的算盘只怕是与虎谋皮,要穿丝绸不如花钱买好了。于是两边都不欲再启战端,便齐齐罢手,一团和气地做起生意来。遂成全了丝绸之路的赫赫盛名,昔日时断时续的商旅之途全面开通,在中西交流史上大放异彩。作为回馈,阿拉伯人传入了棉花、胡麻,自然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以及曾令白居易泪湿青衫的琵琶。
西域的平定,使唐朝与西厢南路的吐蕃王朝碰个正著,便有了前一节的故事。这里要补叙的是关于回纥汗国的插曲。回纥与突厥都是今日中国回回民族的祖先,但伊斯兰教其时刚刚创立未久,还未传入中国。游牧回纥人既无宗教也无祖国,只是唐王朝与回纥感情甚笃,便扶持回纥人在被唐朝灭掉的西域国邦的故地立一藩属国,此后七十年间嫁过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大和公主三位皇室千金给回纥可汗,这段岁月里,中回一家亲,回纥总是召之即来,为中央效死。最别致的是安史之乱时宁国公主的丈夫应召领回纥兵与迟松德赞(金城公主之子)的吐蕃军大战,这是姨父与外甥的大对决,后者吃了败仗。而后来继任的另一回纥驸马(娶咸安公主),则成了吐蕃寇兵的终结者,逼其退缩高原,不再出来行走江湖了。然而,回纥的最后一位驸马爷(娶大和公主)运气却欠佳,他在与沙陀(甘肃灵州)人交兵时战死,继而汗国也被曾经屈服于它的一个西域部落所灭,造反者自称是汉代名宿李陵将军的直系后裔,在一个野心家蜂起的纷乱时代,我们对此姑且存疑。不过,李陵及张骞当年羁留在异邦境内时,都曾与当地人结婚,生过若干子女,这均见诸史载。且说败亡的回纥国,一部流入中亚,一部定居西州(新疆吐鲁番),亦即今日之维吾尔人。
总而言之,天下已倾,这场大乱局卒令西域再度告别中国,而且迷失了一千年之久
却说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带来大量的"嫁妆"入主中国,虽有众多西域色目人随军入华,但西域的领土并不属于中国。皆因忽必烈做中土皇帝做得乐也融融,兄弟反目也在所不较,西边那几个汗国遂与中原生死不相问吊。元未灭之前,西域那两个汗国已兼并为一。元灭后,最远那两个汗国几经易手,终被阿拉伯人与欧洲人夺了去,这些兴亡故事都与中国无关,故从略。
明朝降世。据考证,出生于安徽凤阳的朱元璋有回回血统。汉人好不容易"逐除鞑子",当然不愿承认这点,朱氏也出于多种原因讳莫如深。这其实不重要,他显然从没读过可兰经,他是信佛教的,倘非他出家的寺院在战乱中被焚,他未始不会做和尚做到底。明朝之一统江山,西域当然不在其中,中国对那一厢已十分淡漠。看来,汉族人袖手的事情,只好留待满族人来做了。
大清立国,便连续出了几位英明君主,文成武德极尽一时之盛。但是自极东北来的种族,对极西北的情势不甚了了,所以大清的开边,新疆是最后一块收归中国的领土。说来也是西域人太过招摇而引起清廷之侧目的。西域处于东西方势力的夹缝,长期以来如戈壁红柳,左飘右摆,又兼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难有作为。十七世纪末起,西域忽地英雄辈出,准噶尔汗国(这一房蒙古人并非成吉思汉的嫡系子孙,他们立国西域,建都伊犁)跟清朝一样,连续出了几位大豪杰。他们兼并了许多部落小邦,渐渐强大并抖擞起来,他们的势力伸展到外蒙古、青海,并且一报宿仇——多个世纪前他们迭遭吐蕃人的欺负,这回才有第一次反击,准噶尔名将大策零强渡关山,长途奔袭拉萨,一战功成。这是军事史上的杰作,他们要翻过天山,越过大沙漠,再攀昆仑山,此行连飞机的空中直航都要飞1700公里!很不幸,他们生不逢时,与强大的清朝处于同一时代。于是,他们从各方抢来的土地总是坐未暖席就被清朝夺回去。况且,他们也不该设卡禁阻原居西域的汉、蒙百姓自由往还。北京屡接边关谍报,已不胜其烦,决心将西域连锅端。大军出塞,发现西域已跟《汉书》、《唐书》上的记载不尽相符了。众多古老的城邦已如大漠蜃气般消失,如高昌国、轮台国等,连唐人都说:"九月轮台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于今它们不湮没进流沙里才怪呢。不过这都阻挡不住西征步伐,虽然准噶尔人的抵抗极其壮烈,雪上加霜的是天花瘟疫骤降,人民纷纷倒毙,连国王也病死。但他们宁死不屈,遂玉石俱焚,除一部逃入中亚哈萨克,都被履及剑及的清军屠绝,于今中国境内已无准噶尔人,只剩下准噶尔盆地这地名供人凭吊。但这个汗国还包括天山南路,那里是"准部"所征服的"回部"。此地正是唐朝西域疆土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回部住民全是当年星散的回纥汗国先民的后裔,他们已改称为维吾尔族。清军马不停蹄,转取天山南路。回部也曾抵抗,却不如准部激烈。于是,天山南北两路均告平定,清廷取名为新疆。至此,西域失落了整整一千年之后,重归中国之怀抱。
不过,清帝国衰亡之际,新疆又生事端。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变,彼伏此起。几位失利后逃入新疆的陕西回军豪杰,相继在乌鲁木齐、喀什喀尔发起暴动,诛杀及驱逐清廷官吏。这时,位于天山西麓的一个浩罕王国,派出阿古伯率领军团越境援助。关于阿古伯,我们先给予最大的宽容,他虽是外国人,还算是久远的回纥汗国流入中亚的另一支,同为维吾尔族。但说不过去的是,他喧宾夺主,鹊巢鸠占,先后将原来中国回民的起义领袖流放或杀害,占领全疆,仅余伊犁的清军还在死守,却又被俄国军队从背后插一刀,夺走该城及周遭疆土。阿古伯接二连三地与英俄签署外交条约,又向回教苏丹的土耳其帝国献媚效忠。新疆分裂长达十四年。其时中国被列强欺凌,已元气大伤,"国脉微如缕,问长缨,几时入手?"所幸者,还有个左宗棠,他力主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则认为中国的外患已非来自陆地,而是海洋,西事,册封阿古伯为汗王,让他象朝鲜、越南一样当藩属好了。左将军泣血陈词,终遂其志,便挥军西去,一举光复天山北路。英国要求给阿古伯留下一块地盘,以免破坏中亚的均势和平。北京最怕英国的脸色,几乎要就此拍板了。唯独左宗棠力排众议,怒不可遏地质问:英国人何不将印度割给阿古伯?于是猛攻天山南路,阿古伯绕室彷徨,其祖家浩罕王国已于去年被俄国吞并(俄方行状又怎去维系中亚的"均势和平"?),他退无可退,只好仰药自杀。新疆已克,俄国再占著伊犁显然没什么道理,但他们在与清政府"谈判"交还伊犁时放刁撒诈,中国只拿回一座城池,却被诓走了周围的大片领土。清廷已无复昔时之胆气,只好认了。这便是中国所保存至今的新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22:05:40编辑过]
学习中。
另问一下,土蕃首次并入中国是什么时候的事?
我晕 有没有错哦 汉、唐可都是直接统治的哦
再晚也比西藏早
楼主初中历史就没好好学
[B]以下是引用[I]破帽遮颜[/I]在2005-5-7 11:27:00的发言:[/B][BR]再晚也比西藏早


[em09][em09][em09]
虽然是科普,但是也不要错误太多,让我这个门外汉都能看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