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7:25
这是一个2003年的帖子,转自某论坛让我们看看十年前我们的心态吧。

~~~~~~~~~~~~~~~~~~
01,02年度世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重新整理)
1----美国-------10,1714亿美元
2----日本--------4,8451亿美元
3----德国--------1,8738亿美元
4----英国--------1,4063亿美元
5----法国--------1,3027亿美元
6----中国--------1,1590亿美元
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8----加拿大--------6771亿美元
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重新整理)

由于受欧元大幅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又紧盯美元,2002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超过中国。
美 国----102836亿美元-----人均35583美元;
欧 盟-----93760亿美元-----人均17360美元;
日 本-----53620亿美元-----人均40990美元;
德 国-----23464亿美元-----人均29135美元;
英 国-----17721亿美元-----人均29231美元;
法 国-----16770亿美元-----人均27890美元;
意大利-----15012亿美元-----人均26100美元;
中 国-----12517亿美元-----人均865美元;
加拿大------7891亿美元-----人均25013美元;
西班牙------7594亿美元-----人均18536美元;
墨西哥------6388亿美元-----人均6189美元;
印 度------5380亿美元-----人均507美元;


2002年度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1--卢森堡--------47926
2--日 本--------40990
3--挪 威--------35690
4--美 国--------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麦--------29593
7--英 国--------29231
8--德 国--------29135
9--爱尔兰--------29048
10-法 国--------27890
11-冰 岛--------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兰--------25176
14-芬 兰--------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国香港------25001
17-意大利--------24700
18-奥地利--------24652
19-瑞 典--------24532
20-比利时--------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亚------18687
23-西班牙--------18536
24-塞浦路斯------15191
25-新西兰--------13026
26-中国台湾------12885
27-希 腊--------12454
28-葡萄牙--------11464
29-斯洛文尼亚----11176
30-马耳他--------10120
31-韩 国---------9443
  
补充说明:

1、此排行榜不包括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安道尔四个微型国家。其中,列支敦士登的人均GDP还要高于卢森堡。

2、爱尔兰和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都已成功地进入先进经济体即发达国家或地区行列。

3、这31个先进经济体内部发展并不平衡。例如,塞浦路斯,希腊,葡萄牙,马耳他四国,以及微型经济体安道尔,该五国的经济基础和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对薄弱与落后;另外,意大利的南方地区(含西西里和撒丁两岛),法国的科西嘉岛,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西班牙的西北部与南部地区,德国的东部地区,也较为落后。欧盟的地区援助基金主要是流向这些国家或地区的。

4、今后若干年内最有希望转化为新的先进经济体的国家为:中欧五国——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国家现在属于转型中的经济体。
     
5、2002年度人均GDP超过韩国的发展中经济体里,有五个是单一经济主导的产油国。四个在海湾地区:卡塔尔--33142美元,阿联酋--27997美元,科威特--17865美元,巴林--10939美元。一个在东南亚--文莱。

6、2002年度的人均GDP排行当中:俄罗斯--2364美元,墨西哥--6189美元,土耳其--2885美元,印度--507美元,中国--865美元。

7.准确地说,日本国内GDP只有4.44万亿美圆(如图)
还有将近0.9万亿美圆的GDP在海外(如果包括各大财团的资产的话)
人均GDP是5.36万亿美圆/1.27亿====约4万美圆这没有错

---------------------------------------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于受欧元大幅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又紧盯美元,2002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超过中国,回到第六,中国则下降到第七:
根据英国杂志The Economist公布的统计数字,2002年度世界GDP前十一位的排名依次是
01美 国:102,836亿美元 人均35,583美元;

[欧 盟]:93,760亿美元, 人均17,360美元;

02日 本:53,620.亿美元,人均40,990美元;
4.4万亿(国内)+0.89万亿(海外)

03德 国:23,970.亿美元,人均29,710美元;

04英 国:17,710.亿美元,人均29,230美元;

05法 国:16,770.亿美元,人均27,890美元;

06意大利:15,012.亿美元,人均26,100美元;

07中 国:12,390.亿美元,人均910美元;

08加拿大:7,930.亿美元,人均25,090美元;

09西班牙:7,630.亿美元,人均18,710美元;

10墨西哥:6,410.亿美元,人均6,210.美元;

11印 度:5,380.亿美元,人均507美元;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六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七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7年超过法国;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0年超过英国;

2020年,中国有望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3经济大国


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70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争霸天下之一:引子
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是未来五十年内可能单方或共同主宰世界的候选人。美国的强大在于经济制度的充分有效,社会意识形态高度发达;而中国的实力在于众多的人口和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十三亿人口是发展的阻碍,但只要经济和文化制度积累到一定水平,这种阻碍就会转化为强劲的推动力。事实上,人口是文化和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类政治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美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主要原因。

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并不是中国和美国两个人玩的游戏,野心勃勃的参与者比比皆是。欧洲并没有没落,密集的人口加上文化的多样性,只要能够走向联合,仍然是世界文明的领先者。俄国正在养精蓄锐,它的实力和欧洲此消彼长,欧洲动荡分裂,俄国将异常强大,欧洲联合安定,俄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强国。除此以外,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印度和中国的情况很相似,这样域广人稠的国家,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超过那些小富国轻而易举。阿拉伯世界处在中,印,欧,俄的环抱之中,和平发展困难重重,但如果周边情况有变,同时有内因走向团结,也完全有争霸天下的能力。

不少同胞最近受了美国人的气,反思也好,牢骚也好,都是正常现象,但不要把眼睛和拳头就只盯着美国人。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各种文化的竞争如江河之水,你争我赶,从来就没有静止在某一个特定的静止形态之中。重要的不是压过某一个浪头,而是运用战略在竞争中始终争取领先优势。从主宰世界的角度而言,人类历史上有比美国更强大野蛮的国家,但它们都衰落了,甚至被完全从人类历史上抹去,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盛极必衰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但有一点很明白,维持领先者的地位比奋力追赶要困难的多。领先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优势,往往把落后的追赶者作为自己的参照物,以至于失去向前超越的动力。美国人正在犯这样的错误,它把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就象赛跑一样,老是干扰拦截某一个选手,试问怎么能跑的更快?更为可怕的是,它怎么能够拦住所有的选手?

但我们中国人不要为美国人的这个错误沾沾自喜,被领先者打压往往是致命的。偷着乐的是其它竞争者,看看俄国,再看看印度,甚至日本人都很欣慰。和美国人直接对抗,肩并肩地赛跑,是我们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但必须等到人口这个因素作为经济和文化的推动力爆发的那一天。现在的局势让我们担心的不应该是拦着我们不让我们跑的美国人,而是会不会被其他竞争者甩在身后。

要应付这样的困难,要决胜于未来,中国,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清晰的战略思路。如果说国人对我们的政府最近的表现不甚满意,其根本在于政府和国人还没有对这样一个思路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有理,有利,有节这六个字只能作为一种外交手段,而远远不能替代清晰有效的政策。中国飞机被撞,美国拒不道歉;日本鹰派势力抬头,大搞历史翻案;菲律冰在南沙群岛主权上频起事端;美国扩大军售,台岛上台独势力日隆,这些事件重重涌来,试问孰轻孰重?如果没有一个长远战略思路,怎能将一团乱麻理清?政府所为又何以赢得国人的支持,从容面对?!

天下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乃卧虎藏龙之地,英雄豪杰何其之多,国难当头,慨然赴死的豪气在网上的贴子中不胜枚举。然此种豪情,吾等父辈何曾尝乏,五千年历史又何曾尝乏?中国发展到今天,只能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成功之路,缺乏远见,自闭生路的政策曾几次将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是匹夫之勇不能克服的。如果我们不能看的更远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将未来看得更加清晰一点,那么疲于应付几十年后,就只能等待后人的检讨了。

我希望国人把眼睛从美国人身上移开,看一看世界地图,再想一想我们国家的未来。

争霸天下之二:辨形


摊开世界地图,我们的祖国象一个火炬,位于地图的正上方。

北面是俄国和蒙古。西面是印度和一些伊斯兰国家,引人注目的是巴基斯坦。东面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还有澳大利亚。

美国大陆离我们很远,但太平洋中有夏威夷,中途岛,关岛等一系列岛屿,和台湾岛相接,使得美国并不象看上去那么远。欧洲和阿拉伯世界和我们基本上是隔绝的。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块区域来分析。

1. 北方

北方是荒漠,草原,森林,冰原递次分布的地形,这里可以用八个字,就是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这里并不适合于发展经济,除了某些矿藏资源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战略价值。中国和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其中和俄国有大片的领土纠纷。但正是因为没有战略价值,所以双方可以将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掩盖。另外领土的分布也防止了中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相隔万里,中间是大片的无人地带,这样的军事纵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

2. 东方

东方一眼就能看到岛国日本,日本和中国之间是分裂的朝鲜半岛。跨过太平洋,就是美国,美国通过一系列岛屿和中国东边的岛屿相连,这些连线和日本和中国台湾岛大致可以划一个三角形。东方是中国和美国直接对话的场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通过和岛国结盟(包括菲律宾和新加坡),成功地将中国的势力压制在中国沿海。因此双方的区域矛盾尤其体现在美军驻军上。双方在这个地区内都有相当的文化影响和优势,而美国并不总是占上风,作为一个亚洲以外的国家,想长期赢得受中国儒家价值观影响的东亚国家的信任,是不容易的。但因为美国在这个地区没有地缘上的利益,所以能够结成较长时间的军事同盟。

日本是一个在经济上异常强大的国家,但在中美两个(北方还有俄国)强国的挤压下,很难有其他作为。它的唯一机会在于中美一方的衰落。日本一惯的策略并不是象英国一样维持地区的平衡,相反,它是很希望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理由很简单,它面对的不是一个小国林立的欧洲,而是一个国土和人口都十倍于它的中国。所以,在日本自身实力不够和中国对抗时,会长时间地联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压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日本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如说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朝鲜半岛的局势现在之所以这么复杂,是因为这个半岛是美国唯一可以够得到中国大陆的地方。朝鲜半岛的统一是迟早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半岛上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众强夹缝中仰俯,是它很难摆脱的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一方面有和中国修好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极其依赖美国的驻军,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而是半岛上生存危机感的两个方面。可以预见,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美国驻军的去留和中韩关系的亲密度。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历史上,朝鲜一直是作为日本对手的角色出现的,一直试图摆脱日本的任何影响,因此,在其它条件满足时,这个心理可能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和中国结成同盟关系。

台湾问题是这个地区的核心问题。再看一遍地图就会明白,台湾本身就是处在所有势力的核心位置。首先它位于日本到新加坡的中点,是美国环中国海军事同盟的中点。其次,它直接面对大陆的腹地。再者,台湾海峡是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交通的必经之地,绝大部分的石油都由此运输。最后,台湾岛本身有一定的面积,而且是一个有山脉贯穿的岛屿,因此是有一定的战略纵深的,可以储备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台湾问题的性质其实不仅仅是领土完整,民族统一大业的问题。台湾问题的背后隐藏了众多的战略考虑,首先,它将直接决定中国和日本的强弱对比,其次,直接影响到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第三,间接影响到中国今后在东南亚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台湾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跨过的门槛。

东亚,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是贸易往来最为频繁的地区,也是各种摩擦,冲突最为频繁的地区。一方面,美国目前对中国的压制较为成功,另一方面,中国腹地的巨大的市场和历史上的文化渊源对东亚的影响,又使得中国始终保持着反弹压制的能力。因此,在解决这个地区的问题时要保持耐心和灵活性,切不可操之过急和僵化死板。

3. 南方

南方大致可以划为三个区域,中南半岛,群岛区域(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一部),澳洲。 南方具有广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丰富的资源,较为发达的经济,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冲。可以明白地讲,这就是中国的后院。
所以说是后院,因为东南亚无强国,中国在此地区应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这里巨大的资源和发展潜力,中国也应该加以利用,否则中国将失去成为世界性强国的机会。此外,华人的广泛分布和华人文化在这个地区的优势性也决定了这是中国可以下本钱建设的后院。
在这个后院中,中南半岛最为重要。这个半岛上有两个区域强国,一个是越南,另一个是泰国。越南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国家,历史上和中国曾经长期结盟,但也反复交恶。东南亚所有国家中,除了新加坡,越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是最高的,儒家文化在越南具有统治地位。此外越南是一个长条性国家,海岸线和中国相连,一直延伸到中南半岛的顶端,其中有大量的良港,可以说越南是后院的一扇门,一条贯穿的通道,打开它就打开了通向东南亚的道路。泰国经济发达,有美国驻军,但和整个中南半岛比起来,影响有限。泰国历史上和中国交往不多,和越南有很多矛盾,一直将中国视为钳制越南的力量,对美国压制中国的环太平洋军事同盟并不热心,即使在地区事务上,泰国也不是一个好斗的国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半岛没有可以和中国抗衡的势力。

在群岛区域中,最重要的是印尼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菲律宾和中国有海域争端(其实我们和越南,马来西亚都有争端),但不会升级,因为菲不具有对抗的实力。印尼有一定的实力,但这个国家只是对华人势力在本国的发展感冒,对其它国家的事情并不关心,说到底还是相距太远,

说到澳洲,也是环太平洋军事链条的一端,澳大利压一直希望在东南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毕竟文化和意识形态和东南亚各国差得太远,此外有印尼的存在,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难以扩张。

这个地区中,马六甲海峡非常重要,海峡边上的新加坡更是中国在东南亚重要的立足点。如果我们将台湾到新加坡沿着南海诸岛划一个弧线,就可以勾画出后院的大致轮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文化多元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世界四大宗教都在此有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印度教,加上各国数量不菲的印度移民,可以预见,印度将会在这个地区对中国提出挑战。

4. 西方

西方有两大势力,伊斯兰国家和印度。中国和这些国家接壤处不是高山,就是荒漠,战略价值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几乎是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有限。因此,这个地区中国可以做的就是:防贼于户,扰贼于外。

贼一是印度,在这个地区内,印度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三大问题,一是领土争端,二是西藏问题,三是对巴援助。第三个问题其实是中国的扰贼之术。中印之间,具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不可能成为伙伴,只能成为对手,看一看印度的外交政策和民间舆论就会明白,穷哥们共患难可以,但共同富裕是不可以的。

贼二是那些在新疆到处搞恐怖活动的伊斯兰复兴者。防是防不胜防,一定要搞外联。所以和伊斯兰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西部外交的核心所在。一方面铲除伊斯兰复兴者的避难所和策源地,另一方面利用它们压制印度在地区的影响力。只有让印度在印度半岛无暇分身,才能够抑制印度在东南亚的野心。

考虑到东南亚的大战略,必须尽早和缅甸结成联盟,这个国家急需经济和文化援助,容易取得信任。一个亲中的缅甸政府,将成为阻止印度势力扩张的最佳屏障。


结语:之所以要国人多看地图,熟悉中国的周遭态势,是因为地缘对目前的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之所以地缘有这样的意义,是因为中国还停留在地区性大国的阶段,这一点国人应该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美国的文化是世界性的,我们不是;美国的经济是世界性的,我们也不是;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世界性的,我们仍然不是。没有三个“世界性”的前提,我们就不能和美国进行大规模和全方位的抗衡。诚然,中国是有潜力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之一,但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在本地区内拥有绝对权威,能够起到团结各种势力,压制异己的地区性强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本钱逐鹿于天下。

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信然。

争霸天下之三:争势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争地是目的,争势是手段,其它各种正着骗着都是后者的体现,并服务于前者。而一方处在劣势时,走向失败的招法无外乎有二,一是不顾形单势薄,到处打入;二是固守己域,不思反击

而现在国人也有两个观点很显著。一是要大搞国防,扩大核武库,和美国斗核威慑,同时联合世界上所有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和美国搞对抗,正所谓只要有红布,就要冲上去顶撞,此可称为斗牛派。二是自知技不如人,主张大修内功,专心国家经济建设,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种风度,可当君子派。

斗牛派也好,君子派也好,都是误国派。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艰苦卓绝,但又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是汉朝和匈奴之间长达数百年的对抗。这是一个厚积薄发,反复抗争,由弱至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多手段综合运用,最终驱虏开疆的故事。其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汉初战乱积弱,白马被围后,采取了和亲的柔性政策,一方面修养生息,不和匈奴进行直接对抗;另一方面对内平定诸王之乱,树立中央权威,对外则招抚南越诸国,稳固后方。第二阶段是反攻阶段,汉朝实力增强后,汉武开始主动出兵大漠,双方展开了长时间,大规模,反复拉锯的消耗战,在军事行动的同时,政府在西域进行了艰苦的外交瓦解的工作,使得形势逐渐转为对汉朝有利。最后一个阶段中,东汉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已经完全打开了局面,此时坚持了西汉武力打击的策略,从内部分化匈奴,但又不给其主力喘息之机,同时对西域进行外交结盟和武力压制的双重政策,最终使得匈奴孤立无援,退出历史的竞争舞台。

掩卷而神往,历史会重演吗?

汉朝的胜利,固然是因为有霍去病的豪情,有张褰的顽强,有班固的果决,但最重要的,是历代政府连续,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而这正是当今中国争霸天下所缺乏的关键。


那么,中国应该有怎样的战略思路呢?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国民首先要认清自己在这场世界性的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正如地形篇所言,中国虽然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力,但目前仍然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甚至连这个位置也充满了挑战。从全球而言,美国遥遥领先,中,欧,俄,印互不相让,你追我赶。要在这一竞争中胜出,必须首先成为在本地区内的具有绝对发言权的地区性强国,这一点必须成为我们所有政策的宗旨。

首先,要放弃“三个世界划分”的冷战思想。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曾有过积极的意义, 但这一思想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中国以牵制换生存为基础的,而这一基础从最近的局势看来,已经完全消失,如果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取代俄国的位置和美国全面对抗,是不知己的表现。中国应该把外交重点从第三世界转到周边地区,把对全球事务的普遍参与转到对周边事务的重点参与,把和美国的全面性对抗转为一方面尽可能和美国进行全球性合作,另一方面在周边事务上进行区域对抗。换一句话说,目前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两个世界”的说法,一个是全球性的大世界,中国以合作的姿态积极参与,另一个是小世界,包括对中国成为地区强国有重大意义的周边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团结诸国,确立强权,削弱打击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竞争对手的存在。

其次,中国必须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谓的势力范围,要符合下面几个条件:
A. 中国有能力成为领袖的地区;
B. 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周边地区;、
C. 文化和贸易往来频繁,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的地区;
D. 国民和政府对中国友好的地区;
E. 中国的政治军事干预可以实现的地区。

确立势力范围,说到底就是确定未来国家对外权益的范围,就是逼迫列强于我划分,明确权益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支配力量相互斗争,相互妥协,以避免在相互碰撞爆发中毁灭的必然过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仅有其国界相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和物质上的缓冲区,这就好比住家,单有门还不够,最好还要建一道篱笆,否则开门就见疯狗,有何安宁可言?
确立势力范围也是现实政治局势的需要,一方面,在周边的权力真空地带,我不介入,列强必然介入,让他人将篱笆修到家门口,比见疯狗更惨。此外,中国目前不具备和列强,尤其是美国全球对抗的条件,但美国这样的世界级警察也不是在每一个角落都是万能的,也会有战线过长,疲于奔命之苦,我们在有影响的周边地区是完全有可能集中力量,迫美妥协,取得现实可靠的利益。当此力量增加到一定强度,也完全有可能逼迫美国从这些地区撤回其势力。因而,确立势力范围的努力,就是迫使列强承认我地区性大国的权威,粉碎其分化压制策略的根本途径。
从目前来看,可能符合势力范围这一条件的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台湾岛,中南半岛这三个半岛,岛屿区域,所以确立势力范围的政策不妨称为三岛政策。
朝鲜半岛应当是历史的重演,大韩国将统一半岛,并竭力扮演一个中立的角色。但事实是,中美日矛盾一旦激化,韩国无法保持长久的中立。只要不事先把韩国置于敌人的地位,在中美日可能直接对抗时,韩国和中国结盟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日韩矛盾是历史的主流。

台湾岛的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但事实上涉及的是一个势力范围划分的问题。这一问题因为台湾半岛的战略特殊性,成为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环中国海相互压制对抗的大势,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是漫长,曲折和充满反复的,必须耐心等待时机。这些时机包括
A.中国的经济军事势力空前强大;
B.台湾经济崩溃;
C.台湾经济转型,成为依赖大陆的经济附庸;
D.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控制争夺中取得成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经济权,对台湾经济完成封锁事态。
所以对台湾不能操之过急。除了耐心以外,对台湾的争夺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对台政策的核心并不是主权控制形式,而是将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存在赶出台湾岛,使得其环中国海的压制线被拦腰截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即使默许台湾以某种形式自立,没有外来支援,在中国的势力圈内也很难维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政府政治上施加压力,军事上施加威慑,经济上施加利诱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以灵活的态度促成和台政府之间关于统一问题的谈判,目前这个问题限于僵局,是非常危险的,台湾分离的太久,随着老一代人的死去,思归之心日淡,当务之急是加强双方的接触,尤其是民间的接触,说到底一统还是台独,台湾的未来取决于这一代年青人的思想。一国两制可以作为谈判的底线,但不能作为对台政策的底线。事实上,无论以何种联合形式,只要能及早让台湾在外交和军事上和中国大陆站在一面旗帜下,无论是对最终的统一大业,还是对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相反,长期不统不独,持续对抗,对中国的发展负面影响最大。
至于在台独时要不要动武的问题上,也应该有灵活务实的政策。动武作为杀手锏固然不能扔掉,但与其盘算什么时候才能动武,不如随时都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越强大,准备越充分,台独的决定就越加难产,仓促动武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它可能促成台独的原因还包括:
B. 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
C. 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甚至亲台,使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
D. 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独立发生的原因将不在岛内,而在岛外。
即使从动武的方式而言,也不宜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这种方式的成功性暂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军队应当将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选方式,其目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果我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力,也就难以作出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大业将会严重倒退。事实上,中国想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在东南亚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地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目前,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权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着很好的机遇进入这一地带,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其理由有四:
D. 此地区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决定强国间竞争的基本要素;
E. 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对台湾的经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三鸟。
F. 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一威慑对周边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
G. 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区,融合这一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中国文化得到质的飞跃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
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如果说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可以执着的政策的话,除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南半岛。这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外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这个市场,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到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对中国在此地区内存在的共识。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不能长久。
在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轮廓即成。
最后,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我的意见是介入越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制宜,重要的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院的共识。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的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现代化彻底完成,国民赚得盆满钵满时再考虑与诸列强一争高下,殊不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错过发展时机,并不总是能够靠经济优势来弥补的,经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虽然经济实力超过英法总和,但仍然不得不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以求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最佳时机,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开拓生存空间。在付出了几乎亡种的代价后,在今天德国只有寄希望于欧洲联合以求复兴,否则将永远丧失机会---------成为英法那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因此,选择时机,综合全面地发展是必要的。此外,闷头建设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本身也充满了竞争性,是对各种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夺和利用,其中也不乏野蛮的军事征服。因而,自顾自的和平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说斗牛派是犯了不只己的错误,那么对君子派只能以不知彼形容之。

和三岛政策相适应的是国防力量建设的战略思路。勿用置疑,军事力量是实施三岛政策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各方支配性力量发生剧烈摩擦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充足有效的军事力量将为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寻求到更为有利的利益平衡点,为此,我国的国防建设不仅要全面进行,更要突出打地区性战争的特点。这意味着,我军必须有能力在势力范围内具有绝对的威慑能力,包括对本地区国家进行毁灭性封锁打击的能力和对列强打区域反击战争的能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够经济效率地打赢任何一场在本地区内发生的战争。客观地说,我国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

首先我国缺乏在这一地区内的军事同盟,在地区性战争中,没有同盟就意味着许多劣势的乘和,意味着孤军深入,人地两生,信息闭塞,难以捕捉其主力进行决战,甚至有时会失道寡助,对士气产生严重打击。从现在来看,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是有可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合作的。

其次,我国应当加强在势力范围内近海作战的能力,特别是对海空和海岸线的封锁,威慑。这就需要我军应特别注重海军的建设,特别是潜艇和海军舰载装备,其巡航范围应当自渤海外围地区延伸到新加坡。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代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过去那种以武力占领为主的打击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海陆空全方位封锁威慑,以瘫痪敌作战后勤能力,瓦解国民士气为目的的区域战术。
近海作战能力的提高需要空中力量的强力支援,和封锁威慑的战略思路一致,我军航空机群以及导弹部队的巡航作战范围亦应覆盖此地区。相应的,核武器应当向小型化,机动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并不是要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对敌战略目标实施有效覆盖,从而瓦解其作战士气。因此,核武器发展的重点不是全球性的人员杀伤和战略消耗,而是对局部战争中威慑封锁能力的补充和加强。
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确定的标准是,我军能否有力量在一个或数个区域战争中的每一个战略阶段都能在局部集结优势于敌的战斗单位和资源,从而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性的重大战果,从根本上瓦解敌作战士气。这里的敌人也包括美国这样的对手。因而,我们必须以效率代替数量,改变过去进行全球性牵制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军事战略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积极的,局部的压制,封锁和打击战略。和这种战略思想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势力范围内建立军事同盟或合作关系,同时改变防御姿态,将整个军事基础建设由内地转向沿海,特别是东南和西南地区。
在势力范围之外,中国应当和列强避免任何形式的冲突,相反,和任何一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有益的,特别是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作。在中远程核武库的装备问题上,中国应当向列强明确,中国的核武器不是用来和列强,尤其是美国进行全球性的核抗衡,而是用来自卫和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的,尤其是针对印度这样对中国自身利益造成直接威胁的国家。鉴于区域打击战略的特性,鉴于印度目前的态度,中国无须继续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相反,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应当成为中国核战略的基本着眼点。
守,不可胜也;攻,可胜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在形篇中的这一段论述为区域打击战略作出了最生动的注释。区域打击战略的性质,对中国自身而言,是一个在势力范围内主动攻击的战略,但对全球而言,仍然是一个防守性的有限战略。坚持攻守兼备的区域打击战略,是和确立势力范围的三岛政策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态势,才能带来国内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为未来的中国在争霸天下的事业中取得有利的空间和位置。


争霸天下之四:对中国文化的新要求


任何一种战略,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个体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和支撑着这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总和就是文化。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它体现为历史的进步作用于诸多文化的此消彼融。从深层次而言,中美两个国家长期持续的角逐事实上是世界两大主流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的要求和结果。没有此类形式的角逐,文化就必然走向孤立的一元,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内在生机就会窒息。因而,以勇气和执着参与这一角逐,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综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是二元对抗和多元并存的格局。一方面,世界上存在两大主流文化群,即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群,和以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教精神为基础的欧美文化群。这两大文化群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文化难以相比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又始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既包括文化林立的宏观现象,也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流侧派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

在二元和多元之间,很难分清哪一个对人类社会更为重要,总体而言,二元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体方向,多元使这一方向又充满变数,因而,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和偶然因素的有机结合。必须看到,我们的星球在宇宙中何其渺小,而人的内心世界又何其深邃,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远非达到了自称的高度文明的水平,价值体系也远非达到可以自为一元的成熟阶段,远到宇宙空间的势力划分,近到对非生命智慧体社会和自然权利的价值承认,无论是欧美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仍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初级价值体系。因而,任何文化自命不凡的表现,都是对人类无知心态的羞辱。

理智清醒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个要求。

从地理上看,中国文化群包括中国,蒙古,东亚和东南亚的所有国家,其主干在中国和日韩,因而也习惯上称为东亚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不是自封的,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强迫性的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除了看到其众多的人口和经济潜力外,文化生存的危机感和以此而来的竞争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文化,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必须具有人,空间和时间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人口的重要性已经多次强调过了,一个不能保持人口优势的文化连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成为主流了。历史上的强大国家,因为本国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最终崩溃的例子数不胜数。从短期而言,人口的质量和素质决定了文化的质量和素质,从长期而言,文化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量。这是由文化传播和接受的特性导致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精英们的口中笔下,更体现在普通个体的吃穿住行上。饮食婚姻,才是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反观历史,凡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亡国也是暂时的,这就是所谓大国不亡的现象,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各个朝代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的悲剧在于,你可以让汉人投降,却不能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你可以决定子孙的姓氏,却不能选择子孙的朋友和妻子。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状况许可的条件下,保持人口的优势对世界文化未来的走向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不仅要靠人口的自然增殖,更要靠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和通婚。

其次,文化必须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自古纷争,争地为先,争地是为了争人口,争资源,争文化成长的土壤。近代的地理小国不堪地理限制,向大国挑战,铤而走险,与其说是其侵略本性,不如说是其文化生存危机感的自然反应,所谓出师表中战固亡,不战亦亡,既有力,不如求一战的侥幸心态。欧美文化在最近两百年的飞跃,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来释放欧洲大陆文艺复兴聚集的能量,其结果也不外乎自生自灭。就中国而言,其文化的发展是和其地域的扩张相适应的,而中国文化的衰落,也正是自固疆域,不思进取时开始的。所以,地域的稳定和扩张是文化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国这样本身地域已经相当辽阔的国家同样不可或缺。中国的辽阔并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文化的传统也不是神定的,而是五千年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样,中国未来的文化也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踏着祖先的足迹前进的结果。
不可否认,会有相当的中国人看了这些会很疑惑,甚至会很不舒服。他们会问:“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我的回答是,世界文化的竞争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静止的形态,地图上的疆域都是暂时的,几百年后只能作为历史的资料,真正决定疆域的是势力的消长,这一点既不能用和平主义的理想代替,也不能用麻木不仁来回避。扩张地域,巩固和扩大中国文化群的根基,和欧美文化群进行碰撞和融合,是历史赋予中国的责任,否则,历史就会选择他国承担这个责任。历史是公正理智的,在历史面前,我们会明白进取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真正的良心,因为人类还要把眼光放到未来,放到更广阔的宇宙生存空间,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强者是唯一的选择。

最后,一个主流文化还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文化的传播有地理和人口上横向的延展,更有时间上纵向的传承。在横向延展上,人口和地理的坐标不变,因而文化多为量的积累,而在纵向上,人口和地理的坐标发生了变化,文化会发生质的变化。因而,时间是文化内在生命力的试金石。当今主流文化,无一不是经过了时间长期不断的考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累计,爆发,沉淀,疲弱,再累计,再爆发的循环上升过程。中国文化形成性的爆发开始于春秋,终于秦,这一期间内,中国文化度过了最辉煌的一页,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所有的基础。对这一文化财富的消化可以称为沉淀,在中国随后的两千年中,文化的发展无不围绕着沉淀,再沉淀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沉淀是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儒家和道家确立了在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第二次大的沉淀出现在北宋,儒家学说上升到道德政治的理论,同时沿着唐朝的足迹,完成了对佛教本土化的理论改造。明清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沉闷的一章,这时的中国文化已经疲态尽现,乏善可陈。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出现了历史上最为剧烈的震荡,一方面我们必须接受西方欧美优势文化的进入和压制,另一方面,我们还面对了一次日本在同一价值体系内对领导权的挑战。在这种震荡中,中国文化的优势心态只剩下一层表皮,整个价值体系出现了混乱甚至一度崩溃的局面。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国土尚在,人口倍增,而世界局势又处在大和平大融合时期,这样的震荡,反而成为中国文化再次爆发的导火索。一切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文化正处在爆发的前夜,这头雄狮不仅仅是醒来,还要脱胎换骨。中国的新文化将是怎样的文化,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的文化传承推论,也不能从欧美文化中得其所然,正如周公再贤,不可尽通百家之说。但无论如何,只要中国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必将会得到历史丰厚的回报。
反观欧美文化群,刚刚度过了爆发的阶段,而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沉淀。其爆发在欧洲,开始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沉淀是世界范围的,核心在美国。因而和中国文化群相比,欧美文化群体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和现实性。尤其是美国,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改造者,美国至今的表现都可以无愧于世界之王的称号,正是因为美国文化的产生,第一次模糊了疆域种族的界限,使得人类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而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也必将为中国的新文化所接受,所发展。

历史选择了美国和中国作为文化竞争的主要对手,因为它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其内部也有多元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韩和台湾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更为醇厚,日本甚至一度想替代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但其狭小的地域和不算众多的人口限制了他们在整个地区内有更广泛的影响。从历史上来看,即使是在最混乱的时期中,中国作为整个东亚文化群的核心位置从也未动摇。如果中国放弃对这个地区文化的领导,整个东亚文化就是一盘散沙,将必然会从主流文化的角逐中退出。
东南亚属于中国文化群的边缘地带,从印尼几十年来费尽心思的排华努力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对中国文化群而言,东南亚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这里有着文化发展最为丰厚的诱惑:人口和地域。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消化和吸收东南亚文化中特有的多元性,中国文化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化。在这个世纪中,中国文化群如何利用人口,地理和历史的优势在东南亚多元文化中取得领导性地位,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二个要求。
http://3g.kdnet.net/index.php?boardid=3&id=448587&t=topic-show这是一个2003年的帖子,转自某论坛让我们看看十年前我们的心态吧。

~~~~~~~~~~~~~~~~~~
01,02年度世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重新整理)
1----美国-------10,1714亿美元
2----日本--------4,8451亿美元
3----德国--------1,8738亿美元
4----英国--------1,4063亿美元
5----法国--------1,3027亿美元
6----中国--------1,1590亿美元
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8----加拿大--------6771亿美元
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重新整理)

由于受欧元大幅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又紧盯美元,2002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超过中国。
美 国----102836亿美元-----人均35583美元;
欧 盟-----93760亿美元-----人均17360美元;
日 本-----53620亿美元-----人均40990美元;
德 国-----23464亿美元-----人均29135美元;
英 国-----17721亿美元-----人均29231美元;
法 国-----16770亿美元-----人均27890美元;
意大利-----15012亿美元-----人均26100美元;
中 国-----12517亿美元-----人均865美元;
加拿大------7891亿美元-----人均25013美元;
西班牙------7594亿美元-----人均18536美元;
墨西哥------6388亿美元-----人均6189美元;
印 度------5380亿美元-----人均507美元;


2002年度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1--卢森堡--------47926
2--日 本--------40990
3--挪 威--------35690
4--美 国--------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麦--------29593
7--英 国--------29231
8--德 国--------29135
9--爱尔兰--------29048
10-法 国--------27890
11-冰 岛--------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兰--------25176
14-芬 兰--------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国香港------25001
17-意大利--------24700
18-奥地利--------24652
19-瑞 典--------24532
20-比利时--------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亚------18687
23-西班牙--------18536
24-塞浦路斯------15191
25-新西兰--------13026
26-中国台湾------12885
27-希 腊--------12454
28-葡萄牙--------11464
29-斯洛文尼亚----11176
30-马耳他--------10120
31-韩 国---------9443
  
补充说明:

1、此排行榜不包括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安道尔四个微型国家。其中,列支敦士登的人均GDP还要高于卢森堡。

2、爱尔兰和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都已成功地进入先进经济体即发达国家或地区行列。

3、这31个先进经济体内部发展并不平衡。例如,塞浦路斯,希腊,葡萄牙,马耳他四国,以及微型经济体安道尔,该五国的经济基础和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对薄弱与落后;另外,意大利的南方地区(含西西里和撒丁两岛),法国的科西嘉岛,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西班牙的西北部与南部地区,德国的东部地区,也较为落后。欧盟的地区援助基金主要是流向这些国家或地区的。

4、今后若干年内最有希望转化为新的先进经济体的国家为:中欧五国——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国家现在属于转型中的经济体。
     
5、2002年度人均GDP超过韩国的发展中经济体里,有五个是单一经济主导的产油国。四个在海湾地区:卡塔尔--33142美元,阿联酋--27997美元,科威特--17865美元,巴林--10939美元。一个在东南亚--文莱。

6、2002年度的人均GDP排行当中:俄罗斯--2364美元,墨西哥--6189美元,土耳其--2885美元,印度--507美元,中国--865美元。

7.准确地说,日本国内GDP只有4.44万亿美圆(如图)
还有将近0.9万亿美圆的GDP在海外(如果包括各大财团的资产的话)
人均GDP是5.36万亿美圆/1.27亿====约4万美圆这没有错

---------------------------------------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于受欧元大幅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又紧盯美元,2002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超过中国,回到第六,中国则下降到第七:
根据英国杂志The Economist公布的统计数字,2002年度世界GDP前十一位的排名依次是
01美 国:102,836亿美元 人均35,583美元;

[欧 盟]:93,760亿美元, 人均17,360美元;

02日 本:53,620.亿美元,人均40,990美元;
4.4万亿(国内)+0.89万亿(海外)

03德 国:23,970.亿美元,人均29,710美元;

04英 国:17,710.亿美元,人均29,230美元;

05法 国:16,770.亿美元,人均27,890美元;

06意大利:15,012.亿美元,人均26,100美元;

07中 国:12,390.亿美元,人均910美元;

08加拿大:7,930.亿美元,人均25,090美元;

09西班牙:7,630.亿美元,人均18,710美元;

10墨西哥:6,410.亿美元,人均6,210.美元;

11印 度:5,380.亿美元,人均507美元;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六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七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07年超过法国;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0年超过英国;

2020年,中国有望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3经济大国


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70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争霸天下之一:引子
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是未来五十年内可能单方或共同主宰世界的候选人。美国的强大在于经济制度的充分有效,社会意识形态高度发达;而中国的实力在于众多的人口和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十三亿人口是发展的阻碍,但只要经济和文化制度积累到一定水平,这种阻碍就会转化为强劲的推动力。事实上,人口是文化和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类政治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美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主要原因。

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并不是中国和美国两个人玩的游戏,野心勃勃的参与者比比皆是。欧洲并没有没落,密集的人口加上文化的多样性,只要能够走向联合,仍然是世界文明的领先者。俄国正在养精蓄锐,它的实力和欧洲此消彼长,欧洲动荡分裂,俄国将异常强大,欧洲联合安定,俄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强国。除此以外,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印度和中国的情况很相似,这样域广人稠的国家,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超过那些小富国轻而易举。阿拉伯世界处在中,印,欧,俄的环抱之中,和平发展困难重重,但如果周边情况有变,同时有内因走向团结,也完全有争霸天下的能力。

不少同胞最近受了美国人的气,反思也好,牢骚也好,都是正常现象,但不要把眼睛和拳头就只盯着美国人。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各种文化的竞争如江河之水,你争我赶,从来就没有静止在某一个特定的静止形态之中。重要的不是压过某一个浪头,而是运用战略在竞争中始终争取领先优势。从主宰世界的角度而言,人类历史上有比美国更强大野蛮的国家,但它们都衰落了,甚至被完全从人类历史上抹去,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盛极必衰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但有一点很明白,维持领先者的地位比奋力追赶要困难的多。领先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优势,往往把落后的追赶者作为自己的参照物,以至于失去向前超越的动力。美国人正在犯这样的错误,它把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就象赛跑一样,老是干扰拦截某一个选手,试问怎么能跑的更快?更为可怕的是,它怎么能够拦住所有的选手?

但我们中国人不要为美国人的这个错误沾沾自喜,被领先者打压往往是致命的。偷着乐的是其它竞争者,看看俄国,再看看印度,甚至日本人都很欣慰。和美国人直接对抗,肩并肩地赛跑,是我们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但必须等到人口这个因素作为经济和文化的推动力爆发的那一天。现在的局势让我们担心的不应该是拦着我们不让我们跑的美国人,而是会不会被其他竞争者甩在身后。

要应付这样的困难,要决胜于未来,中国,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清晰的战略思路。如果说国人对我们的政府最近的表现不甚满意,其根本在于政府和国人还没有对这样一个思路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有理,有利,有节这六个字只能作为一种外交手段,而远远不能替代清晰有效的政策。中国飞机被撞,美国拒不道歉;日本鹰派势力抬头,大搞历史翻案;菲律冰在南沙群岛主权上频起事端;美国扩大军售,台岛上台独势力日隆,这些事件重重涌来,试问孰轻孰重?如果没有一个长远战略思路,怎能将一团乱麻理清?政府所为又何以赢得国人的支持,从容面对?!

天下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乃卧虎藏龙之地,英雄豪杰何其之多,国难当头,慨然赴死的豪气在网上的贴子中不胜枚举。然此种豪情,吾等父辈何曾尝乏,五千年历史又何曾尝乏?中国发展到今天,只能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成功之路,缺乏远见,自闭生路的政策曾几次将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是匹夫之勇不能克服的。如果我们不能看的更远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将未来看得更加清晰一点,那么疲于应付几十年后,就只能等待后人的检讨了。

我希望国人把眼睛从美国人身上移开,看一看世界地图,再想一想我们国家的未来。

争霸天下之二:辨形


摊开世界地图,我们的祖国象一个火炬,位于地图的正上方。

北面是俄国和蒙古。西面是印度和一些伊斯兰国家,引人注目的是巴基斯坦。东面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还有澳大利亚。

美国大陆离我们很远,但太平洋中有夏威夷,中途岛,关岛等一系列岛屿,和台湾岛相接,使得美国并不象看上去那么远。欧洲和阿拉伯世界和我们基本上是隔绝的。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块区域来分析。

1. 北方

北方是荒漠,草原,森林,冰原递次分布的地形,这里可以用八个字,就是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这里并不适合于发展经济,除了某些矿藏资源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战略价值。中国和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其中和俄国有大片的领土纠纷。但正是因为没有战略价值,所以双方可以将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掩盖。另外领土的分布也防止了中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相隔万里,中间是大片的无人地带,这样的军事纵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

2. 东方

东方一眼就能看到岛国日本,日本和中国之间是分裂的朝鲜半岛。跨过太平洋,就是美国,美国通过一系列岛屿和中国东边的岛屿相连,这些连线和日本和中国台湾岛大致可以划一个三角形。东方是中国和美国直接对话的场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通过和岛国结盟(包括菲律宾和新加坡),成功地将中国的势力压制在中国沿海。因此双方的区域矛盾尤其体现在美军驻军上。双方在这个地区内都有相当的文化影响和优势,而美国并不总是占上风,作为一个亚洲以外的国家,想长期赢得受中国儒家价值观影响的东亚国家的信任,是不容易的。但因为美国在这个地区没有地缘上的利益,所以能够结成较长时间的军事同盟。

日本是一个在经济上异常强大的国家,但在中美两个(北方还有俄国)强国的挤压下,很难有其他作为。它的唯一机会在于中美一方的衰落。日本一惯的策略并不是象英国一样维持地区的平衡,相反,它是很希望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理由很简单,它面对的不是一个小国林立的欧洲,而是一个国土和人口都十倍于它的中国。所以,在日本自身实力不够和中国对抗时,会长时间地联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压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日本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如说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朝鲜半岛的局势现在之所以这么复杂,是因为这个半岛是美国唯一可以够得到中国大陆的地方。朝鲜半岛的统一是迟早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半岛上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众强夹缝中仰俯,是它很难摆脱的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一方面有和中国修好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极其依赖美国的驻军,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而是半岛上生存危机感的两个方面。可以预见,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美国驻军的去留和中韩关系的亲密度。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历史上,朝鲜一直是作为日本对手的角色出现的,一直试图摆脱日本的任何影响,因此,在其它条件满足时,这个心理可能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和中国结成同盟关系。

台湾问题是这个地区的核心问题。再看一遍地图就会明白,台湾本身就是处在所有势力的核心位置。首先它位于日本到新加坡的中点,是美国环中国海军事同盟的中点。其次,它直接面对大陆的腹地。再者,台湾海峡是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交通的必经之地,绝大部分的石油都由此运输。最后,台湾岛本身有一定的面积,而且是一个有山脉贯穿的岛屿,因此是有一定的战略纵深的,可以储备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台湾问题的性质其实不仅仅是领土完整,民族统一大业的问题。台湾问题的背后隐藏了众多的战略考虑,首先,它将直接决定中国和日本的强弱对比,其次,直接影响到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第三,间接影响到中国今后在东南亚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台湾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跨过的门槛。

东亚,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是贸易往来最为频繁的地区,也是各种摩擦,冲突最为频繁的地区。一方面,美国目前对中国的压制较为成功,另一方面,中国腹地的巨大的市场和历史上的文化渊源对东亚的影响,又使得中国始终保持着反弹压制的能力。因此,在解决这个地区的问题时要保持耐心和灵活性,切不可操之过急和僵化死板。

3. 南方

南方大致可以划为三个区域,中南半岛,群岛区域(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一部),澳洲。 南方具有广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丰富的资源,较为发达的经济,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冲。可以明白地讲,这就是中国的后院。
所以说是后院,因为东南亚无强国,中国在此地区应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这里巨大的资源和发展潜力,中国也应该加以利用,否则中国将失去成为世界性强国的机会。此外,华人的广泛分布和华人文化在这个地区的优势性也决定了这是中国可以下本钱建设的后院。
在这个后院中,中南半岛最为重要。这个半岛上有两个区域强国,一个是越南,另一个是泰国。越南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国家,历史上和中国曾经长期结盟,但也反复交恶。东南亚所有国家中,除了新加坡,越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是最高的,儒家文化在越南具有统治地位。此外越南是一个长条性国家,海岸线和中国相连,一直延伸到中南半岛的顶端,其中有大量的良港,可以说越南是后院的一扇门,一条贯穿的通道,打开它就打开了通向东南亚的道路。泰国经济发达,有美国驻军,但和整个中南半岛比起来,影响有限。泰国历史上和中国交往不多,和越南有很多矛盾,一直将中国视为钳制越南的力量,对美国压制中国的环太平洋军事同盟并不热心,即使在地区事务上,泰国也不是一个好斗的国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半岛没有可以和中国抗衡的势力。

在群岛区域中,最重要的是印尼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菲律宾和中国有海域争端(其实我们和越南,马来西亚都有争端),但不会升级,因为菲不具有对抗的实力。印尼有一定的实力,但这个国家只是对华人势力在本国的发展感冒,对其它国家的事情并不关心,说到底还是相距太远,

说到澳洲,也是环太平洋军事链条的一端,澳大利压一直希望在东南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毕竟文化和意识形态和东南亚各国差得太远,此外有印尼的存在,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难以扩张。

这个地区中,马六甲海峡非常重要,海峡边上的新加坡更是中国在东南亚重要的立足点。如果我们将台湾到新加坡沿着南海诸岛划一个弧线,就可以勾画出后院的大致轮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文化多元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世界四大宗教都在此有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印度教,加上各国数量不菲的印度移民,可以预见,印度将会在这个地区对中国提出挑战。

4. 西方

西方有两大势力,伊斯兰国家和印度。中国和这些国家接壤处不是高山,就是荒漠,战略价值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几乎是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有限。因此,这个地区中国可以做的就是:防贼于户,扰贼于外。

贼一是印度,在这个地区内,印度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三大问题,一是领土争端,二是西藏问题,三是对巴援助。第三个问题其实是中国的扰贼之术。中印之间,具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不可能成为伙伴,只能成为对手,看一看印度的外交政策和民间舆论就会明白,穷哥们共患难可以,但共同富裕是不可以的。

贼二是那些在新疆到处搞恐怖活动的伊斯兰复兴者。防是防不胜防,一定要搞外联。所以和伊斯兰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西部外交的核心所在。一方面铲除伊斯兰复兴者的避难所和策源地,另一方面利用它们压制印度在地区的影响力。只有让印度在印度半岛无暇分身,才能够抑制印度在东南亚的野心。

考虑到东南亚的大战略,必须尽早和缅甸结成联盟,这个国家急需经济和文化援助,容易取得信任。一个亲中的缅甸政府,将成为阻止印度势力扩张的最佳屏障。


结语:之所以要国人多看地图,熟悉中国的周遭态势,是因为地缘对目前的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之所以地缘有这样的意义,是因为中国还停留在地区性大国的阶段,这一点国人应该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美国的文化是世界性的,我们不是;美国的经济是世界性的,我们也不是;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世界性的,我们仍然不是。没有三个“世界性”的前提,我们就不能和美国进行大规模和全方位的抗衡。诚然,中国是有潜力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之一,但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在本地区内拥有绝对权威,能够起到团结各种势力,压制异己的地区性强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本钱逐鹿于天下。

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信然。

争霸天下之三:争势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争地是目的,争势是手段,其它各种正着骗着都是后者的体现,并服务于前者。而一方处在劣势时,走向失败的招法无外乎有二,一是不顾形单势薄,到处打入;二是固守己域,不思反击

而现在国人也有两个观点很显著。一是要大搞国防,扩大核武库,和美国斗核威慑,同时联合世界上所有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和美国搞对抗,正所谓只要有红布,就要冲上去顶撞,此可称为斗牛派。二是自知技不如人,主张大修内功,专心国家经济建设,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种风度,可当君子派。

斗牛派也好,君子派也好,都是误国派。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艰苦卓绝,但又波澜壮阔的故事,就是汉朝和匈奴之间长达数百年的对抗。这是一个厚积薄发,反复抗争,由弱至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多手段综合运用,最终驱虏开疆的故事。其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汉初战乱积弱,白马被围后,采取了和亲的柔性政策,一方面修养生息,不和匈奴进行直接对抗;另一方面对内平定诸王之乱,树立中央权威,对外则招抚南越诸国,稳固后方。第二阶段是反攻阶段,汉朝实力增强后,汉武开始主动出兵大漠,双方展开了长时间,大规模,反复拉锯的消耗战,在军事行动的同时,政府在西域进行了艰苦的外交瓦解的工作,使得形势逐渐转为对汉朝有利。最后一个阶段中,东汉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已经完全打开了局面,此时坚持了西汉武力打击的策略,从内部分化匈奴,但又不给其主力喘息之机,同时对西域进行外交结盟和武力压制的双重政策,最终使得匈奴孤立无援,退出历史的竞争舞台。

掩卷而神往,历史会重演吗?

汉朝的胜利,固然是因为有霍去病的豪情,有张褰的顽强,有班固的果决,但最重要的,是历代政府连续,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而这正是当今中国争霸天下所缺乏的关键。


那么,中国应该有怎样的战略思路呢?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国民首先要认清自己在这场世界性的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正如地形篇所言,中国虽然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力,但目前仍然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甚至连这个位置也充满了挑战。从全球而言,美国遥遥领先,中,欧,俄,印互不相让,你追我赶。要在这一竞争中胜出,必须首先成为在本地区内的具有绝对发言权的地区性强国,这一点必须成为我们所有政策的宗旨。

首先,要放弃“三个世界划分”的冷战思想。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曾有过积极的意义, 但这一思想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中国以牵制换生存为基础的,而这一基础从最近的局势看来,已经完全消失,如果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取代俄国的位置和美国全面对抗,是不知己的表现。中国应该把外交重点从第三世界转到周边地区,把对全球事务的普遍参与转到对周边事务的重点参与,把和美国的全面性对抗转为一方面尽可能和美国进行全球性合作,另一方面在周边事务上进行区域对抗。换一句话说,目前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两个世界”的说法,一个是全球性的大世界,中国以合作的姿态积极参与,另一个是小世界,包括对中国成为地区强国有重大意义的周边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团结诸国,确立强权,削弱打击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竞争对手的存在。

其次,中国必须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谓的势力范围,要符合下面几个条件:
A. 中国有能力成为领袖的地区;
B. 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周边地区;、
C. 文化和贸易往来频繁,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的地区;
D. 国民和政府对中国友好的地区;
E. 中国的政治军事干预可以实现的地区。

确立势力范围,说到底就是确定未来国家对外权益的范围,就是逼迫列强于我划分,明确权益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支配力量相互斗争,相互妥协,以避免在相互碰撞爆发中毁灭的必然过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仅有其国界相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和物质上的缓冲区,这就好比住家,单有门还不够,最好还要建一道篱笆,否则开门就见疯狗,有何安宁可言?
确立势力范围也是现实政治局势的需要,一方面,在周边的权力真空地带,我不介入,列强必然介入,让他人将篱笆修到家门口,比见疯狗更惨。此外,中国目前不具备和列强,尤其是美国全球对抗的条件,但美国这样的世界级警察也不是在每一个角落都是万能的,也会有战线过长,疲于奔命之苦,我们在有影响的周边地区是完全有可能集中力量,迫美妥协,取得现实可靠的利益。当此力量增加到一定强度,也完全有可能逼迫美国从这些地区撤回其势力。因而,确立势力范围的努力,就是迫使列强承认我地区性大国的权威,粉碎其分化压制策略的根本途径。
从目前来看,可能符合势力范围这一条件的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台湾岛,中南半岛这三个半岛,岛屿区域,所以确立势力范围的政策不妨称为三岛政策。
朝鲜半岛应当是历史的重演,大韩国将统一半岛,并竭力扮演一个中立的角色。但事实是,中美日矛盾一旦激化,韩国无法保持长久的中立。只要不事先把韩国置于敌人的地位,在中美日可能直接对抗时,韩国和中国结盟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日韩矛盾是历史的主流。

台湾岛的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但事实上涉及的是一个势力范围划分的问题。这一问题因为台湾半岛的战略特殊性,成为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环中国海相互压制对抗的大势,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是漫长,曲折和充满反复的,必须耐心等待时机。这些时机包括
A.中国的经济军事势力空前强大;
B.台湾经济崩溃;
C.台湾经济转型,成为依赖大陆的经济附庸;
D.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控制争夺中取得成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经济权,对台湾经济完成封锁事态。
所以对台湾不能操之过急。除了耐心以外,对台湾的争夺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对台政策的核心并不是主权控制形式,而是将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存在赶出台湾岛,使得其环中国海的压制线被拦腰截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即使默许台湾以某种形式自立,没有外来支援,在中国的势力圈内也很难维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政府政治上施加压力,军事上施加威慑,经济上施加利诱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以灵活的态度促成和台政府之间关于统一问题的谈判,目前这个问题限于僵局,是非常危险的,台湾分离的太久,随着老一代人的死去,思归之心日淡,当务之急是加强双方的接触,尤其是民间的接触,说到底一统还是台独,台湾的未来取决于这一代年青人的思想。一国两制可以作为谈判的底线,但不能作为对台政策的底线。事实上,无论以何种联合形式,只要能及早让台湾在外交和军事上和中国大陆站在一面旗帜下,无论是对最终的统一大业,还是对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相反,长期不统不独,持续对抗,对中国的发展负面影响最大。
至于在台独时要不要动武的问题上,也应该有灵活务实的政策。动武作为杀手锏固然不能扔掉,但与其盘算什么时候才能动武,不如随时都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越强大,准备越充分,台独的决定就越加难产,仓促动武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它可能促成台独的原因还包括:
B. 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
C. 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甚至亲台,使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
D. 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独立发生的原因将不在岛内,而在岛外。
即使从动武的方式而言,也不宜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这种方式的成功性暂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军队应当将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选方式,其目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果我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力,也就难以作出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大业将会严重倒退。事实上,中国想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在东南亚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地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目前,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权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着很好的机遇进入这一地带,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其理由有四:
D. 此地区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决定强国间竞争的基本要素;
E. 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对台湾的经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三鸟。
F. 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一威慑对周边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
G. 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区,融合这一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中国文化得到质的飞跃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
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如果说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可以执着的政策的话,除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南半岛。这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外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这个市场,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到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对中国在此地区内存在的共识。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不能长久。
在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轮廓即成。
最后,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我的意见是介入越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制宜,重要的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院的共识。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的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现代化彻底完成,国民赚得盆满钵满时再考虑与诸列强一争高下,殊不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错过发展时机,并不总是能够靠经济优势来弥补的,经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虽然经济实力超过英法总和,但仍然不得不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以求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最佳时机,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开拓生存空间。在付出了几乎亡种的代价后,在今天德国只有寄希望于欧洲联合以求复兴,否则将永远丧失机会---------成为英法那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因此,选择时机,综合全面地发展是必要的。此外,闷头建设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本身也充满了竞争性,是对各种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夺和利用,其中也不乏野蛮的军事征服。因而,自顾自的和平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说斗牛派是犯了不只己的错误,那么对君子派只能以不知彼形容之。

和三岛政策相适应的是国防力量建设的战略思路。勿用置疑,军事力量是实施三岛政策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各方支配性力量发生剧烈摩擦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充足有效的军事力量将为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寻求到更为有利的利益平衡点,为此,我国的国防建设不仅要全面进行,更要突出打地区性战争的特点。这意味着,我军必须有能力在势力范围内具有绝对的威慑能力,包括对本地区国家进行毁灭性封锁打击的能力和对列强打区域反击战争的能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够经济效率地打赢任何一场在本地区内发生的战争。客观地说,我国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

首先我国缺乏在这一地区内的军事同盟,在地区性战争中,没有同盟就意味着许多劣势的乘和,意味着孤军深入,人地两生,信息闭塞,难以捕捉其主力进行决战,甚至有时会失道寡助,对士气产生严重打击。从现在来看,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是有可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合作的。

其次,我国应当加强在势力范围内近海作战的能力,特别是对海空和海岸线的封锁,威慑。这就需要我军应特别注重海军的建设,特别是潜艇和海军舰载装备,其巡航范围应当自渤海外围地区延伸到新加坡。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代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过去那种以武力占领为主的打击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海陆空全方位封锁威慑,以瘫痪敌作战后勤能力,瓦解国民士气为目的的区域战术。
近海作战能力的提高需要空中力量的强力支援,和封锁威慑的战略思路一致,我军航空机群以及导弹部队的巡航作战范围亦应覆盖此地区。相应的,核武器应当向小型化,机动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并不是要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对敌战略目标实施有效覆盖,从而瓦解其作战士气。因此,核武器发展的重点不是全球性的人员杀伤和战略消耗,而是对局部战争中威慑封锁能力的补充和加强。
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确定的标准是,我军能否有力量在一个或数个区域战争中的每一个战略阶段都能在局部集结优势于敌的战斗单位和资源,从而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性的重大战果,从根本上瓦解敌作战士气。这里的敌人也包括美国这样的对手。因而,我们必须以效率代替数量,改变过去进行全球性牵制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军事战略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积极的,局部的压制,封锁和打击战略。和这种战略思想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势力范围内建立军事同盟或合作关系,同时改变防御姿态,将整个军事基础建设由内地转向沿海,特别是东南和西南地区。
在势力范围之外,中国应当和列强避免任何形式的冲突,相反,和任何一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有益的,特别是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作。在中远程核武库的装备问题上,中国应当向列强明确,中国的核武器不是用来和列强,尤其是美国进行全球性的核抗衡,而是用来自卫和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的,尤其是针对印度这样对中国自身利益造成直接威胁的国家。鉴于区域打击战略的特性,鉴于印度目前的态度,中国无须继续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相反,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应当成为中国核战略的基本着眼点。
守,不可胜也;攻,可胜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在形篇中的这一段论述为区域打击战略作出了最生动的注释。区域打击战略的性质,对中国自身而言,是一个在势力范围内主动攻击的战略,但对全球而言,仍然是一个防守性的有限战略。坚持攻守兼备的区域打击战略,是和确立势力范围的三岛政策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态势,才能带来国内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为未来的中国在争霸天下的事业中取得有利的空间和位置。


争霸天下之四:对中国文化的新要求


任何一种战略,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个体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和支撑着这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总和就是文化。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它体现为历史的进步作用于诸多文化的此消彼融。从深层次而言,中美两个国家长期持续的角逐事实上是世界两大主流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的要求和结果。没有此类形式的角逐,文化就必然走向孤立的一元,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内在生机就会窒息。因而,以勇气和执着参与这一角逐,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综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是二元对抗和多元并存的格局。一方面,世界上存在两大主流文化群,即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群,和以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教精神为基础的欧美文化群。这两大文化群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文化难以相比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又始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既包括文化林立的宏观现象,也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流侧派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

在二元和多元之间,很难分清哪一个对人类社会更为重要,总体而言,二元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体方向,多元使这一方向又充满变数,因而,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和偶然因素的有机结合。必须看到,我们的星球在宇宙中何其渺小,而人的内心世界又何其深邃,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远非达到了自称的高度文明的水平,价值体系也远非达到可以自为一元的成熟阶段,远到宇宙空间的势力划分,近到对非生命智慧体社会和自然权利的价值承认,无论是欧美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仍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初级价值体系。因而,任何文化自命不凡的表现,都是对人类无知心态的羞辱。

理智清醒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个要求。

从地理上看,中国文化群包括中国,蒙古,东亚和东南亚的所有国家,其主干在中国和日韩,因而也习惯上称为东亚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不是自封的,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强迫性的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除了看到其众多的人口和经济潜力外,文化生存的危机感和以此而来的竞争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文化,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必须具有人,空间和时间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人口的重要性已经多次强调过了,一个不能保持人口优势的文化连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成为主流了。历史上的强大国家,因为本国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最终崩溃的例子数不胜数。从短期而言,人口的质量和素质决定了文化的质量和素质,从长期而言,文化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量。这是由文化传播和接受的特性导致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精英们的口中笔下,更体现在普通个体的吃穿住行上。饮食婚姻,才是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反观历史,凡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亡国也是暂时的,这就是所谓大国不亡的现象,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各个朝代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的悲剧在于,你可以让汉人投降,却不能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你可以决定子孙的姓氏,却不能选择子孙的朋友和妻子。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状况许可的条件下,保持人口的优势对世界文化未来的走向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不仅要靠人口的自然增殖,更要靠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和通婚。

其次,文化必须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自古纷争,争地为先,争地是为了争人口,争资源,争文化成长的土壤。近代的地理小国不堪地理限制,向大国挑战,铤而走险,与其说是其侵略本性,不如说是其文化生存危机感的自然反应,所谓出师表中战固亡,不战亦亡,既有力,不如求一战的侥幸心态。欧美文化在最近两百年的飞跃,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来释放欧洲大陆文艺复兴聚集的能量,其结果也不外乎自生自灭。就中国而言,其文化的发展是和其地域的扩张相适应的,而中国文化的衰落,也正是自固疆域,不思进取时开始的。所以,地域的稳定和扩张是文化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国这样本身地域已经相当辽阔的国家同样不可或缺。中国的辽阔并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文化的传统也不是神定的,而是五千年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样,中国未来的文化也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踏着祖先的足迹前进的结果。
不可否认,会有相当的中国人看了这些会很疑惑,甚至会很不舒服。他们会问:“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我的回答是,世界文化的竞争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静止的形态,地图上的疆域都是暂时的,几百年后只能作为历史的资料,真正决定疆域的是势力的消长,这一点既不能用和平主义的理想代替,也不能用麻木不仁来回避。扩张地域,巩固和扩大中国文化群的根基,和欧美文化群进行碰撞和融合,是历史赋予中国的责任,否则,历史就会选择他国承担这个责任。历史是公正理智的,在历史面前,我们会明白进取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真正的良心,因为人类还要把眼光放到未来,放到更广阔的宇宙生存空间,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强者是唯一的选择。

最后,一个主流文化还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文化的传播有地理和人口上横向的延展,更有时间上纵向的传承。在横向延展上,人口和地理的坐标不变,因而文化多为量的积累,而在纵向上,人口和地理的坐标发生了变化,文化会发生质的变化。因而,时间是文化内在生命力的试金石。当今主流文化,无一不是经过了时间长期不断的考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累计,爆发,沉淀,疲弱,再累计,再爆发的循环上升过程。中国文化形成性的爆发开始于春秋,终于秦,这一期间内,中国文化度过了最辉煌的一页,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所有的基础。对这一文化财富的消化可以称为沉淀,在中国随后的两千年中,文化的发展无不围绕着沉淀,再沉淀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沉淀是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儒家和道家确立了在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第二次大的沉淀出现在北宋,儒家学说上升到道德政治的理论,同时沿着唐朝的足迹,完成了对佛教本土化的理论改造。明清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沉闷的一章,这时的中国文化已经疲态尽现,乏善可陈。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出现了历史上最为剧烈的震荡,一方面我们必须接受西方欧美优势文化的进入和压制,另一方面,我们还面对了一次日本在同一价值体系内对领导权的挑战。在这种震荡中,中国文化的优势心态只剩下一层表皮,整个价值体系出现了混乱甚至一度崩溃的局面。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国土尚在,人口倍增,而世界局势又处在大和平大融合时期,这样的震荡,反而成为中国文化再次爆发的导火索。一切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文化正处在爆发的前夜,这头雄狮不仅仅是醒来,还要脱胎换骨。中国的新文化将是怎样的文化,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的文化传承推论,也不能从欧美文化中得其所然,正如周公再贤,不可尽通百家之说。但无论如何,只要中国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必将会得到历史丰厚的回报。
反观欧美文化群,刚刚度过了爆发的阶段,而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沉淀。其爆发在欧洲,开始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沉淀是世界范围的,核心在美国。因而和中国文化群相比,欧美文化群体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和现实性。尤其是美国,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改造者,美国至今的表现都可以无愧于世界之王的称号,正是因为美国文化的产生,第一次模糊了疆域种族的界限,使得人类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而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也必将为中国的新文化所接受,所发展。

历史选择了美国和中国作为文化竞争的主要对手,因为它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其内部也有多元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韩和台湾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更为醇厚,日本甚至一度想替代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但其狭小的地域和不算众多的人口限制了他们在整个地区内有更广泛的影响。从历史上来看,即使是在最混乱的时期中,中国作为整个东亚文化群的核心位置从也未动摇。如果中国放弃对这个地区文化的领导,整个东亚文化就是一盘散沙,将必然会从主流文化的角逐中退出。
东南亚属于中国文化群的边缘地带,从印尼几十年来费尽心思的排华努力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对中国文化群而言,东南亚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这里有着文化发展最为丰厚的诱惑:人口和地域。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消化和吸收东南亚文化中特有的多元性,中国文化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化。在这个世纪中,中国文化群如何利用人口,地理和历史的优势在东南亚多元文化中取得领导性地位,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二个要求。
http://3g.kdnet.net/index.php?boardid=3&id=448587&t=topic-show
十年前最乐观的预测也没有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2020年前超过日本。
速度加快了                           
伴随着05年年末开始的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彻底爆发了
说明经济竞争不是爬山,面对的目标是稳定不变的。

更象是跷跷板。你压下去了,对方必然被抬起来。此消彼长。
非线性变化。
关键能不能稳住
楼主又把坟挖出来了啊。
炎运宏开世界同 发表于 2013-12-3 08:57
说明经济竞争不是爬山,面对的目标是稳定不变的。

更象是跷跷板。你压下去了,对方必然被抬起来。此消彼 ...
例子不对。经济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如果把这个经济竞争画成图表,正恰似爬山。因为作为目标的日本的GDP基本是“稳定不变的”。中国没有把谁压下去,日本人生活水平没有下降。而是中国人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爬上来了。
general_j 发表于 2013-12-3 23:56
例子不对。经济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如果把这个经济竞争画成图表,正恰似爬山。因为作为目标的日本的GD ...
你是从生活水平去衡量。这忽略了积蓄和金融透支。从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来看,就是跷跷板,我占了你就萎缩了。但是最好装着没这回事,闷声发财才是明智的。
潇湘夜雨A2 发表于 2013-12-2 14:16
十年前最乐观的预测也没有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2020年前超过日本。
我自己大概是在05年底开始确信,中国在11年前后超日本的概率相当高
生bruce 发表于 2013-12-4 00:11
我自己大概是在05年底开始确信,中国在11年前后超日本的概率相当高
我当年拿个计算器简单累乘了一下预测中国人均GDP将于2016年左右破万美元,现在看来可能也差不多,但是当时哪敢说,怕被砸砖头。。。
crazyrainy 发表于 2013-12-4 00:20
我当年拿个计算器简单累乘了一下预测中国人均GDP将于2016年左右破万美元,现在看来可能也差不多,但是当 ...
是啊,当时一计算(就按人均GDP,人口是它十倍以上嘛),发现人均达到日本1/10的时间是如此之近,吓了我一跳
炎运宏开世界同 发表于 2013-12-3 11:00
你是从生活水平去衡量。这忽略了积蓄和金融透支。从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来看,就是跷跷板,我占了你就萎缩了 ...
这么想还是不对的。你知道10年来,资源和市场本身扩大了多少么?中国是进口了很多石油,可是日本进口石油也没有比10年前少啊。不了解经济原理的话,总是容易认为我赚了别人就赔才会平衡,其实不是这样的。

所有的金融手段,归根结底都是促进生产的方法。当年计划经济失败就失败在忽视了市场、贸易对于生产的促进作用,而过分强调生产本身。打个比方,我种粮食我自己吃,也卖给你吃,而你织布做衣服自己穿,也卖给我穿,那我们两个都温饱了。而如果没有贸易,我只要种够我自己吃的就行,这个多余的给你吃的生产就不存在了。结果你也得种粮食,咱俩就都没衣服穿了。

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对于日本来说,富裕起来的中国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就根本不存在,谈何争夺?所以说,日本的出路不是把中国压下去,而是如果日本人终于放弃歧视亚洲的思维,回过头来与亚洲抱团,才是日本经济真正的出路。
生bruce 发表于 2013-12-4 00:31
是啊,当时一计算(就按人均GDP,人口是它十倍以上嘛),发现人均达到日本1/10的时间是如此之近,吓了我 ...
日本说真的没什么关注,眼里就是老大的位置,我现在觉得我们世界第一的位置是坐定了,人均到27000美金的时候是个坎,我现在担心的是接下来就怕没对手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就怕没对手,没对手就开始出昏招了。。。看来只能向星辰大海进发了。。。等人类有能力离开太阳系进行星际旅行的时候又是一个坎。。。估计会被智慧文明关注了,考虑是否要限制了。。。

我这是不是想太多接近神经了。。。
crazyrainy 发表于 2013-12-4 00:46
日本说真的没什么关注,眼里就是老大的位置,我现在觉得我们世界第一的位置是坐定了,人均到27000美金的 ...
目前的势头是可以维持到2030年的(增长率也许会稍低些),所以总量第一没有疑问。只是进入发达国家(人均2万刀,加上通胀也许就是你说的2.7万)行列确实是一个坎,到那时候,人口结构和科技创新是必须攻克的难关(要真正的创新,蒸汽机和互联网这个级别的、对全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创新),也许在能源方面吧。
至于那以后,就不是你我能管的上的了
生bruce 发表于 2013-12-4 00:55
目前的势头是可以维持到2030年的(增长率也许会稍低些),所以总量第一没有疑问。只是进入发达国家(人均 ...
我对自己订的目标就是争取活到2049年见证伟大祖国建国100周年的盛况。。。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受欧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意大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再次超越中国

  英国 法国 德国等欧院国家以美元计算的GDP数值也大幅上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5----英国---------1,7750亿美元
  04----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
  11----印度-----------5561亿美元
  12----韩国-----------5209亿美元
  13----荷兰-----------5093亿美元
  14--澳大利亚---------5082亿美元
  15----巴西-----------5070亿美元
  16---俄罗斯----------4288亿美元
  17----瑞士-----------3140亿美元
  18---比利时----------3008亿美元
  19--中国台湾---------2995亿美元 ★★★★★
  20----瑞典-----------2975亿美元
2010年 GDP总量(以国际汇率计算) 百万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表
  
   1 United States 14,624,184 美国
   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745,133 中国
   3 Japan 5,390,897 日本
   4 Germany 3,305,898 德国
   5 France 2,555,439 法国
   6 United Kingdom 2,258,565 英国
   7 Italy 2,036,687 意大利
   8 Brazil 2,023,528 巴西
   9 Canada 1,563,664 加拿大
   10 Russia 1,476,912 俄罗斯
   11 India 1,430,020 印度
   12 Spain 1,374,779 西班牙
   13 Australia 1,219,722 澳大利亚
   14 Mexico 1,004,042 墨西哥
   15 South Korea 986,256 南韩
   16 Netherlands 770,312 荷兰
   17 Turkey 729,051 土耳其
   18 Indonesia 695,059 印度尼西亚
   19 Switzerland 522,435 瑞士
   20 Belgium 461,331 比利时
   21 Sweden 444,585 瑞典
   22 Poland 438,884 波兰
   23 Saudi Arabia 434,440 沙特阿拉伯
   24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426,984 中国台湾
   25 Norway 413,511 挪威
   26 Austria 366,259 奥地利
   27 South Africa 354,414 南非
   28 Argentina 351,015 阿根廷
   29 Iran 337,901 伊朗
   30 Thailand 312,605 泰国
世界经济发展本来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当然,蛋糕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兔子吃的份额可是越来越多了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这个数据错的离谱。
这世界变化太快
2030年中国人均gdo保守来说可以达到4.5万美元
谁能给个1980年中国的汇率?另外,改革开放十年,中国GDP才涨了800多亿美元?
chao-alona 发表于 2013-12-4 10:51
2030年中国人均gdo保守来说可以达到4.5万美元
你记错了吧,2050年左右达到的
巴西以前蛮高,后来怎么就掉下去了?
看黑色星期五那些洋大人的疯狂劲,我总觉得美国这个鸡的屁有问题。
gegemmm9 发表于 2013-12-4 13:35
看黑色星期五那些洋大人的疯狂劲,我总觉得美国这个鸡的屁有问题。
同感同感·····老美的贫富差距 只能有2个字形容“呵呵”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12-4 14:19
同感同感·····老美的贫富差距 只能有2个字形容“呵呵”
还没到鄙视美帝的时候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3-12-4 14:24
还没到鄙视美帝的时候
永远不应该鄙视美帝。

鄙视自己的敌人,就是在贬低自己。

但是要有客观的认识
我对自己订的目标就是争取活到2049年见证伟大祖国建国100周年的盛况。。。
我也是,活到2049没问题,不到80岁
ussniper 发表于 2013-12-4 12:58
巴西以前蛮高,后来怎么就掉下去了?
马上崛起的大国来来回回都几次了。
个中原因先去回味门罗宣言。
晨枫7515 发表于 2013-12-4 11:30
谁能给个1980年中国的汇率?另外,改革开放十年,中国GDP才涨了800多亿美元?
正常,开始改革开放压力太大,阻力也大.只是开放了深圳等地方当实验区,1个地区再强力在总数上能提升多少?95年后才有感觉总体加速提升(至少在上海是这个时间点)
速度加快了
不是我们加快了。。。。只是日本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而已
ussniper 发表于 2013-12-4 12:58
巴西以前蛮高,后来怎么就掉下去了?
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国际油价的暴涨,巴西外债利息由5.5%上升21.5%,但为了追求经济高速度增长,盲目靠外债补充,结果利滚利,债滚债,陷入经济停滞、债台高筑的危机状态。此后很长时期内,中央财政与中央银行不断以任意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亏空,种下了恶性通货膨胀久治不愈的祸根。
哥本哈根 发表于 2013-12-4 12:50
你记错了吧,2050年左右达到的
2010年GDP40万亿人民币,习总说2020要翻一番。那就是80万亿,同时期美元汇率大概1:4,就是20万亿美元。2030至少也有40-50万亿美元的GDP,人均3W以上,这是按1:4来算,2030可能低于这个汇率,甚至1:3都有可能。3W美刀这是低估的水平,因为领导人说的都是非常保守的。2030正常来说人均4W-5W美元,是正常的,这还是偏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