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B52更值得关注的美国亚太平衡新措施与对华军事动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1:17
http://www.guancha.cn/ShiJiLong/2013_11_28_188807.shtml

比B52更值得关注的美国亚太平衡新措施与对华军事动向

刘元海

东亚史研究者,观察者网驻日本观察员

26日上午,两架来自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B52战略轰炸机,给刚诞生不久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制造出了一股紧张的气氛。

自从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就曾表达强烈意见,但上述国家的强烈抗议和严重关切毕竟只停留在和平的外交层面之上。

在中国人看来,美军的这次行动明摆着是冲着中国“亮剑示威”来的。可今天上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在面对我国记者质询的时候,却没有对此事表达任何明确的态度。

迄今为止,美国军方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问题上的表态,只有国防部长楚克•哈格尔4天前的那一纸声明,“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行动方式不会因为中国的主张而有丝毫改变”。


对于B52这次略显突然的飞行,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斯蒂夫•沃伦上校给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答案——执行例行任务。

如果美国反应得咄咄逼人的话,本也不出意料。可这一次美国人行动得十分迅速,表态却相当的含糊。如此反倒让人对华盛顿的真实意图有些捉摸不透了。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究竟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次出动B52轰炸机,是否预示着美国将要改变在中日东海争端上的“中立”态度么?

所谓的防空识别区(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是指一国规定的对飞行器进行识别、定位和管制的空域。原则上,任何飞行器在进入某国防空识别区之前,都必须通过无线电和雷达应答器回应该国航空管制员的问询,提供具体的飞行计划。

对于被判断为目的可疑的飞行器,该国有权采取某种方式,例如起飞战斗机来加以监视。但在进入领空之前,该国无权对此飞行器采取强硬的措施。

与其他许多冷战产物一样,防空识别区(ADIZ)也是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创建的。

1950年,为了防范当时实力还远远落后的苏联空军,美国和加拿大在北美大陆的周边空域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防空识别区——北美防空识别区。

该防空识别区的管理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加拿大交通部共同负责。对于任何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而不回应空管问询的飞行器,美加空军将出动截击机在目视距离上对“闯入者”进行强制识别,然后再视识别结果作进一步的行动。

尽管国际法严禁对进入所在国防空识别区而未进入领空的航空器采取迫降甚至击落的强制手段,但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强调了使用此类非常措施的权力。

不过可笑的是,美国却强烈地否定其他的国家行使相同的权力。

美国的联邦条令(CFR)第14条第99部分承认他国的航空识别区对美国飞行器的相应权力,但这样的容认仅限于民用航空器,对于军用航空器,美国的立场素来是很“硬气”的。

最新修订于2011年的《美国海军作战条例》规定,除非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美国的军用飞行器不会遵循其他国家设置的方控制别区的规则,只要不进入对方的领空就无需向对方通报飞行计划。

相对的,根据美国空军的一篇研究报告,美国坚持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用飞行器拥有实施抵近监视和咨询的权力。也就是说,美国的军机享有在任何空域自由翱翔的权力,而别的国家却不行。这也是,B52此次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前不通知,不报备的理由所在。

美国在日本防空识别区上的态度也同样如此。

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划定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区。1969年,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将日本防空识别区的管制权移交给了日本政府。而在此之后,日本先后在1972、2005和2010年3次单方面扩大防空识别区的范围。

在2010年的这次扩张当中,日本把东南部的防空识别圈推进到距离我国福建沿海仅仅130海里的地方。

对于日本的3次私自“扩界”,美国采取了实质默许的态度。这是因为,无论日本如何界定自己在航空识别区中的权限,也丝毫不会影响到美国在日本空域的自由飞行。

尽管在形式上需要向日方事先报备飞行计划,可是美军不加预先通知的飞行任务在近年以来也绝非罕见。

而作为冷战在远东地区的遗产,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主要针对是中俄两国飞行器。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从未正式承认过日本的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但尽管如此,针锋相对地设置防空识别区的行动却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克里和哈格尔的“严正声明”之外,美国选择用B52这款已经用习惯了的战略武器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态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在强硬表态的同时,美方也并没有忘记掌握好分寸。

与早先用装备齐全的B2隐形轰炸机威慑朝鲜相比,此次B52以无武装的状态执行任务本身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方面展示了实力让日本吃了定心丸,另一方面也避免过于刺激中国的神经。

但是,出动B52依然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信号,反映了美国在中日争端立场上的某种变化趋势。这并非像克里和哈格尔两人的强硬态度那样的表面文章,而是一些重要的实质行动。

事实上,当国内的新闻报道集中在B52之上的时候,却忽视了近期美国在亚太防务上的两个重要步骤。

一个是上周,美国和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签署了美加《亚太合作框架协议》。虽然与此前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签署的防务合作协定有着类似性,但是作为北约核心盟国加拿大被引入亚太安全事务,其中的意义绝对不可以轻视。

无论是在战斗行动还是在民事工作方面,加拿大在10余年的“反恐战争”当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也是北约盟国中少数积极参与阿富汗战争的成员国。从二战以来的历史来看,以其现实和潜在的军事实力而言,加拿大都是深受美国倚重的盟友。

冷战期间对苏防范上的不俗表现,也充分验证了加拿大在传统国家间安全事务上的能力。这一次,美国将加拿大引入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加了美方权重的步骤。


另一方面,纠缠日久的冲绳普天间基地移设至同岛边古野市的难题突然在今天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

数年来坚决抵制基地转入的该市议员居然收回了自己的反对动议,这也就在事实上为美军基地的重新部署扫清了障碍。

尽管完全可能纯属巧合,但是上述动向所反映出来的,美日乃至其他西方盟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整合和联动的趋向,只怕要比B52轰炸机的飞越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http://www.guancha.cn/ShiJiLong/2013_11_28_188807.shtml

比B52更值得关注的美国亚太平衡新措施与对华军事动向

刘元海

东亚史研究者,观察者网驻日本观察员

26日上午,两架来自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B52战略轰炸机,给刚诞生不久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制造出了一股紧张的气氛。

自从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就曾表达强烈意见,但上述国家的强烈抗议和严重关切毕竟只停留在和平的外交层面之上。

在中国人看来,美军的这次行动明摆着是冲着中国“亮剑示威”来的。可今天上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在面对我国记者质询的时候,却没有对此事表达任何明确的态度。

迄今为止,美国军方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问题上的表态,只有国防部长楚克•哈格尔4天前的那一纸声明,“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行动方式不会因为中国的主张而有丝毫改变”。


对于B52这次略显突然的飞行,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斯蒂夫•沃伦上校给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答案——执行例行任务。

如果美国反应得咄咄逼人的话,本也不出意料。可这一次美国人行动得十分迅速,表态却相当的含糊。如此反倒让人对华盛顿的真实意图有些捉摸不透了。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究竟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次出动B52轰炸机,是否预示着美国将要改变在中日东海争端上的“中立”态度么?

所谓的防空识别区(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是指一国规定的对飞行器进行识别、定位和管制的空域。原则上,任何飞行器在进入某国防空识别区之前,都必须通过无线电和雷达应答器回应该国航空管制员的问询,提供具体的飞行计划。

对于被判断为目的可疑的飞行器,该国有权采取某种方式,例如起飞战斗机来加以监视。但在进入领空之前,该国无权对此飞行器采取强硬的措施。

与其他许多冷战产物一样,防空识别区(ADIZ)也是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创建的。

1950年,为了防范当时实力还远远落后的苏联空军,美国和加拿大在北美大陆的周边空域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防空识别区——北美防空识别区。

该防空识别区的管理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加拿大交通部共同负责。对于任何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而不回应空管问询的飞行器,美加空军将出动截击机在目视距离上对“闯入者”进行强制识别,然后再视识别结果作进一步的行动。

尽管国际法严禁对进入所在国防空识别区而未进入领空的航空器采取迫降甚至击落的强制手段,但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强调了使用此类非常措施的权力。

不过可笑的是,美国却强烈地否定其他的国家行使相同的权力。

美国的联邦条令(CFR)第14条第99部分承认他国的航空识别区对美国飞行器的相应权力,但这样的容认仅限于民用航空器,对于军用航空器,美国的立场素来是很“硬气”的。

最新修订于2011年的《美国海军作战条例》规定,除非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美国的军用飞行器不会遵循其他国家设置的方控制别区的规则,只要不进入对方的领空就无需向对方通报飞行计划。

相对的,根据美国空军的一篇研究报告,美国坚持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用飞行器拥有实施抵近监视和咨询的权力。也就是说,美国的军机享有在任何空域自由翱翔的权力,而别的国家却不行。这也是,B52此次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前不通知,不报备的理由所在。

美国在日本防空识别区上的态度也同样如此。

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划定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区。1969年,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将日本防空识别区的管制权移交给了日本政府。而在此之后,日本先后在1972、2005和2010年3次单方面扩大防空识别区的范围。

在2010年的这次扩张当中,日本把东南部的防空识别圈推进到距离我国福建沿海仅仅130海里的地方。

对于日本的3次私自“扩界”,美国采取了实质默许的态度。这是因为,无论日本如何界定自己在航空识别区中的权限,也丝毫不会影响到美国在日本空域的自由飞行。

尽管在形式上需要向日方事先报备飞行计划,可是美军不加预先通知的飞行任务在近年以来也绝非罕见。

而作为冷战在远东地区的遗产,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主要针对是中俄两国飞行器。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从未正式承认过日本的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但尽管如此,针锋相对地设置防空识别区的行动却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克里和哈格尔的“严正声明”之外,美国选择用B52这款已经用习惯了的战略武器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态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在强硬表态的同时,美方也并没有忘记掌握好分寸。

与早先用装备齐全的B2隐形轰炸机威慑朝鲜相比,此次B52以无武装的状态执行任务本身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方面展示了实力让日本吃了定心丸,另一方面也避免过于刺激中国的神经。

但是,出动B52依然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信号,反映了美国在中日争端立场上的某种变化趋势。这并非像克里和哈格尔两人的强硬态度那样的表面文章,而是一些重要的实质行动。

事实上,当国内的新闻报道集中在B52之上的时候,却忽视了近期美国在亚太防务上的两个重要步骤。

一个是上周,美国和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签署了美加《亚太合作框架协议》。虽然与此前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签署的防务合作协定有着类似性,但是作为北约核心盟国加拿大被引入亚太安全事务,其中的意义绝对不可以轻视。

无论是在战斗行动还是在民事工作方面,加拿大在10余年的“反恐战争”当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也是北约盟国中少数积极参与阿富汗战争的成员国。从二战以来的历史来看,以其现实和潜在的军事实力而言,加拿大都是深受美国倚重的盟友。

冷战期间对苏防范上的不俗表现,也充分验证了加拿大在传统国家间安全事务上的能力。这一次,美国将加拿大引入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加了美方权重的步骤。


另一方面,纠缠日久的冲绳普天间基地移设至同岛边古野市的难题突然在今天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

数年来坚决抵制基地转入的该市议员居然收回了自己的反对动议,这也就在事实上为美军基地的重新部署扫清了障碍。

尽管完全可能纯属巧合,但是上述动向所反映出来的,美日乃至其他西方盟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整合和联动的趋向,只怕要比B52轰炸机的飞越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次东海之争越来越难善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