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养老双轨制改革再不能回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20:12
人民日报刊文:养老双轨制改革再不能回避


2013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日报   白天亮


    双轨制改革再不能回避(民生·民声)

  ●改革要啃“硬骨头”。在社会保障领域,“双轨制”就是最突出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解方案,再也不能回避

  近日,有关方面“希望职工自愿延缴养老保险”的提法,引发争议。

  这一提法的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一来,说的是“自愿”,并非“必须”,现行政策没有变,城镇职工累计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就能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5年这个底线,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属于偏低的水平,不少国家要求至少缴纳25年以上。二来,社会保险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在底线之上,少缴少得、多缴多得。如果一位职工25岁开始有稳定就业并依法缴纳养老保险,15年后刚40岁。通常这个年龄正处于职业高峰期,有实力也有空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提倡职工自愿延缴,难道不是首先为职工本人的利益着想吗?何况职工不再缴纳养老保险,单位缴纳的大头也不会变成工资发给职工。

  奈何此番善意不被理解,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引发共鸣最多的观点是——你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分钱不缴就能领取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凭什么让企业职工延长缴费年限?

  又回到了养老“双轨制”这个老话题。

  去年以来,养老领域的改革不断被提上日程。让决策部门以及研究机构颇感无奈的是,不论什么措施或建议,都可能被扯到双轨制上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指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双轨制”不赶快解决,只想着把事业单位当包袱推出去,不是变成“三轨制”吗?

  养老保险基金酝酿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被质疑:钱不够了为什么不先考虑把目前不缴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纳入覆盖范围?

  调整退休年龄还在探讨阶段就被抨击: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就业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当然想晚些退休;企业职工年龄越大就业越难,缴了那么多年养老保险费,都盼着赶紧退休领养老金呢!

  甚至前些年被屡屡叫好的“连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在第九次上调的2013年也“不讨好”。企业职工说,机关退休金静悄悄涨一大块,企业养老金敲锣打鼓涨一点点。

  有人感叹,当前改革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甚至不比改革初启动时。某些改革措施,放在从前是掌声一片、现在被骂成一片。某些改革动议,公众似乎没耐心去了解,怎么做都是错。某些改革细节,舆论热议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转向与之关系不大的其他方面。

  推进养老改革越来越难了吗?是公众的需求重点在变。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有份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待遇达到基本水准,对公平的期望值会不断攀升。当公众对公平的期待上升到核心位置,此时推进改革,制度安排中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就再也无法绕过。

  经过多年改革,容易改的、能获得普遍支持的差不多已完成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社会保障领域,“双轨制”就是这样一个又明显、又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解方案。如果继续回避难点,希望再等一等,先推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出发点再好,恐怕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会让公众怀疑政府部门深化改革的勇气和诚意。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6/t20131106_1717495.shtml人民日报刊文:养老双轨制改革再不能回避


2013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日报   白天亮


    双轨制改革再不能回避(民生·民声)

  ●改革要啃“硬骨头”。在社会保障领域,“双轨制”就是最突出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解方案,再也不能回避

  近日,有关方面“希望职工自愿延缴养老保险”的提法,引发争议。

  这一提法的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一来,说的是“自愿”,并非“必须”,现行政策没有变,城镇职工累计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就能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5年这个底线,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属于偏低的水平,不少国家要求至少缴纳25年以上。二来,社会保险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在底线之上,少缴少得、多缴多得。如果一位职工25岁开始有稳定就业并依法缴纳养老保险,15年后刚40岁。通常这个年龄正处于职业高峰期,有实力也有空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提倡职工自愿延缴,难道不是首先为职工本人的利益着想吗?何况职工不再缴纳养老保险,单位缴纳的大头也不会变成工资发给职工。

  奈何此番善意不被理解,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引发共鸣最多的观点是——你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分钱不缴就能领取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凭什么让企业职工延长缴费年限?

  又回到了养老“双轨制”这个老话题。

  去年以来,养老领域的改革不断被提上日程。让决策部门以及研究机构颇感无奈的是,不论什么措施或建议,都可能被扯到双轨制上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指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双轨制”不赶快解决,只想着把事业单位当包袱推出去,不是变成“三轨制”吗?

  养老保险基金酝酿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被质疑:钱不够了为什么不先考虑把目前不缴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纳入覆盖范围?

  调整退休年龄还在探讨阶段就被抨击: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就业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当然想晚些退休;企业职工年龄越大就业越难,缴了那么多年养老保险费,都盼着赶紧退休领养老金呢!

  甚至前些年被屡屡叫好的“连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在第九次上调的2013年也“不讨好”。企业职工说,机关退休金静悄悄涨一大块,企业养老金敲锣打鼓涨一点点。

  有人感叹,当前改革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甚至不比改革初启动时。某些改革措施,放在从前是掌声一片、现在被骂成一片。某些改革动议,公众似乎没耐心去了解,怎么做都是错。某些改革细节,舆论热议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转向与之关系不大的其他方面。

  推进养老改革越来越难了吗?是公众的需求重点在变。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有份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待遇达到基本水准,对公平的期望值会不断攀升。当公众对公平的期待上升到核心位置,此时推进改革,制度安排中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就再也无法绕过。

  经过多年改革,容易改的、能获得普遍支持的差不多已完成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社会保障领域,“双轨制”就是这样一个又明显、又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直面难题的勇气和全面详尽的破解方案。如果继续回避难点,希望再等一等,先推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哪怕出发点再好,恐怕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更会让公众怀疑政府部门深化改革的勇气和诚意。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6/t20131106_1717495.shtml
新华网评:不应被误读的养老保险“双轨制”

2013年11月06日   来源:新华网   

  目前,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各种方案中,养老保险能否实现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一直是民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按照一般的理解,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消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抑或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保险差别,并以此作为判断养老制度改革成败的核心指标。事实上,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5年,国家开始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但由于历史原因,机关和事业单位并未被列入改革范围,而是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不仅如此,两者调整的幅度也不同,其中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再加上此后公务员的工资数次上调,结果两者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目前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只有40%的水平,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100%左右。

  于是,一些人认为,和企业职工相比,公务员不缴纳养老保险金,但退休后却能拿到更高的养老金,这十分不公平,必须予以坚决地消除。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实际上,实行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之间养老保险双轨制并非是中国独有的国情,而是全球许多国家的惯例。比如在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制定有专门的公务员养老保险法案。美国的联邦公务员养老金收入也要大幅领先于普通工人养老金收入,前者养老保险金是后者的2倍多。在这些国家,公务员要么不缴、要么缴费较少。

  之所以要对公务员队伍保持较高的养老保险水平,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稳定公务员队伍,降低公务员流失率,进而保证国家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实施。值得提醒的是,一些国家法令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能高于普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所以就采取较为优厚的养老待遇以吸引人才。在我国,即使需要更高的学历等门槛,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其实也并不比企业职工高多少。比如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工资相当,但高级公务员与企业高管的收入则相差甚大。

  透视养老保险必须并轨的呼声,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民意更值得大家思考。民众所痛恨的也许并不是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问题,而是公务员除了基本保障之外的高福利(比如有的仍在搞福利分房),居高不下的行政费用,以及屡见报端的各种贪污腐败现象。事实上,假如政府职能改革不彻底,腐败问题不彻底铲除,即使养老保险并轨后,民众的不满情绪也难以平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改革步伐,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就显得格外迫切和紧迫。

  以延迟退休为例,一些民众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延迟退休会不会导致缴费多、领取少?是不是仅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利,而对企业人员无益?会不会导致老人占着岗位不退、致使青年人就业更为困难?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首先从中国国情与国外通行做法进行分析,亦即延迟退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问题。先看看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同的是,中国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下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再加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没有任何积累,所以中国的养老保障问题就显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和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劳动者必须为自己的未来、同时又需要为上一辈人付出更多甚至做出牺牲就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6/t20131106_1717494.shtml
活学活用真是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