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上张又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24:42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至今出现了两对父子上将。第一对是张震上将与张海阳上将,第二对是张宗逊上将与张又侠上将。很巧,都姓张。相对而言,张宗逊与张又侠这一对父子上将更加突出。首先,张宗逊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而张震是开国中将,1988年解放军第二次授衔时才被授予上将;其次,张宗逊和张又侠是父子两代著名战将,都独挡一面立下过卓越战功。而张震虽然也是多年历经战火的开国将军,但张海阳却只以师政委身份上过老山战场,缺乏临阵运筹的突出表现。

2011年6月,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张又侠中将被晋升为上将军衔。在当时的七大军区司令员之中,张又侠是唯一凭着战功而得到拔擢的将领。

张又侠,祖籍陕西省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1950年7月生于北京。其父张宗逊,黄埔军校第五期出身,生就了一副威风凛凛的形象。后来他参加秋收起义,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早早就跟上了中国革命最大的一个山头。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都是高级将领,独挡一面临阵指挥,军功累累。建国后,张宗逊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他和彭德怀渊源很深,当过红三军团的师长,又当过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很受彭德怀信任。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张宗逊是热点人物之一,曾声称“我的思想就是彭总的思想,反对我就是反对彭总,就是反对军委,就是反党反中央”,最后大获全胜。一年后,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挨了批,张宗逊转得很快,未受牵连。文革中张宗逊被打倒遭了不少罪,后又因毛泽东的一句话而脱困复出。1975年时张宗逊已列席军委常委会议,后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张宗逊在文革结束后就早早退出了现役,晚年寂寂无名。

可以想见,生长在这样一个战将之家,张又侠从小就应该是深受兵甲之气熏陶的。1968年,18岁的张又侠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了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118团当了一名战士。40师前身是山西新军决死第1纵队,长期在陈赓大将麾下作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建国后多年长驻云南,是昆明军区的主力师。118团在历史上战斗作风顽强,敢于打硬仗、恶仗,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曾名列陈赓麾下的四大主力团之一。该团建国后曾于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先后两次进入缅甸参加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并参加过昆明军区组织的丛林大练兵。张又侠在118团从战士干起,先后升为班长、排长,于1976年又当上了连长。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张又侠率全连作战主动积极,表现不错,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战后,他很快升为营长。1980年8月,张又侠又被任命为118团副团长。1983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发起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命令下达到昆明军区后,各部队很快进行了动员,并大量提升、调配干部,以充实各级指挥岗位。1984年1月,张又侠被调到119团升任团长,准备率部参战。

1984年4月28日,老山拔点作战打响后,张又侠指挥119团主攻中部制高点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采取了多点突破,断敌退路,向心攻击的战法,严密组织步炮协同,仅用9分钟就将其攻占,一举震撼了整个老山地区之敌。随后张又侠指挥119团乘胜前推,用了2小时时间就连续夺取了松毛岭地区的18个高地,为主攻部队夺取老山主峰扫清了障碍。29日、30日,张又侠又指挥119团继续发展进攻,经过战斗全部攻占了那拉地区各要点,胜利完成了师赋予的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发起前的一天,张又侠把团标兵连2营6连的连长李忠平叫来,对他说:“我们得先抓住他(老山之敌)的脖颈,让他跑不了,进不了,动不了再打。。。。。。你说,哪是他脖颈?” 李忠平指着地图说:“松毛岭——662.6高地,这还用说!” 张又侠又问道:“你看,哪个连完成这任务?”李忠平说:“2连、6连,反正少不了我!” 张又侠大声道:“我就等你这话,就是你,带6连!”

在进攻准备阶段,师、团领导亲自组织主攻连干部研究了战斗方案,区分了任务,组织了步炮协同。李忠平也带着连、排、班干部多次实施了沙盘推演,根据6连的临战训练情况,对完成战斗任务充满了信心。就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了。

有一天,李忠平原来当过连长的2连干部请他回了连里一趟,老战友们一起喝了顿酒,李忠平一高兴就喝醉了,当夜没有回6连。团里发现后,要李忠平写检查。李忠平觉得回老连队喝个酒算什么,就是不写。结果团里宣布给他严重警告处分,全团通报批评。李忠平火了,团里开会时他又买了一壶酒,当着政委的面一口气喝了,还骂咧咧的:“他妈的,你们当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战友情谊!”张又侠知道后气坏了,马上让人把李忠平找来,当面训斥他:“你不用骄傲,以为少了你就不行,我另外找个人,看他能不能带好6连,能不能把阵地拿下来!” 李忠平对张又侠很敬畏,一听就急哭了:“团长,我检讨,我保证不再喝酒了,你给我处分不行吗?干吗撤了我?”张又侠严肃地说:“这次战斗最重要的是分毫不差执行协同计划,要求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像你这样任意胡行的角色绝对不行!”李忠平这时真知道自己错了,对团长下了许多保证,总算保住了主攻连长的帽子没被摘了。

当战斗打响后,李忠平指挥6连的主攻排紧跟炮兵延伸的弹幕前进,迅速扫清了662.6高地的外围屏障。等炮击一停,硝烟还未散,6连已冲上了662.6高地,9分钟拿下主峰,全歼了守敌!战后,6连被昆明军区授予了“老山猛虎连”荣誉称号。在庆功会上,张又侠亲自给李忠平敬酒。李忠平不喝,张又侠说:“李忠平,在关键时刻我不拿你当大头拿谁?当时我不处分你我怎么指挥这一仗!。。。。。。喝了,我再考虑取消你的处分。” 李忠平回答:“我喝!但处分你还是留着,永远做个纪念!”

在收复了老山地区后,14军各部队随即就地转入防御。为了便于地域区分和作战协调,把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东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峰峦叠嶂,山势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双方基本沿国境线控制要点进行对峙;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山势北陡南缓,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3公里,控制了大小20多个山头;中区包括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向南是长达6、7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各高地海拔从100多米到600多米不等。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4公里,控制了大小几十个山头制高点。在整个老山战区,中国军队控制了约10平方公里的越南领土。

松毛岭(我军地图上称为“松毛林山包”)实际是从老山主峰向东延伸出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梁,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是662.6高地。以松毛岭主峰为界,以北为中国,以南为越南。由松毛岭向东,有一个越南的小村庄,叫那拉。由那拉再向东,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的江,在中国境内叫盘龙江,流入越南后称为泸江。盘龙江边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从中国的船头地区通向越南河江。盘龙江的东侧,则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由松毛岭和那拉向南,是一片6、7公里长的丘陵地带,地势低洼,有大小50多个山头。在丘陵地带的东南缘,有一个小村庄,叫清水村。清水村的南侧,是盘龙江的支流清水河,由西向东汇入盘龙江。在清水河的南岸,则是越南的小青山,海拔634米。小青山的背后,是大青山,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公路从八里河东山与小青山之间的山口向南穿过,这个山口称为清水口子。有一座吊桥架在盘龙江上,连接清水口子两端的公路,习惯上称为清水口子吊桥。要从南侧进入老山地区,这里就是咽喉要道。

从老山战区的整个地势上看,老山主峰与越南的小青山、大青山隔清水河相对,中间的那拉、清水地区地势较平坦,被老山与大、小青山俯瞰。14军在西侧老山主峰地区控制的各高地,山势高耸,利于防守。在中间那拉地区控制的各高地,绝大部分的海拔都较低,处于越方控制的小青山等阵地瞰制之下,防御纵深较浅,易攻难守。而越军控制的各高地则背靠大、小青山,防御纵深较深,易守难攻。这样的一个战区地理特点,就决定了越军易于从清水口子方向集结部队进入老山地区,向那拉地区各高地发起进攻,逐点攻占,一直推向老山主峰。

(待续)



老山战区图.jpg

越南版老山.jpg

3.jpg

4.jpg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至今出现了两对父子上将。第一对是张震上将与张海阳上将,第二对是张宗逊上将与张又侠上将。很巧,都姓张。相对而言,张宗逊与张又侠这一对父子上将更加突出。首先,张宗逊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而张震是开国中将,1988年解放军第二次授衔时才被授予上将;其次,张宗逊和张又侠是父子两代著名战将,都独挡一面立下过卓越战功。而张震虽然也是多年历经战火的开国将军,但张海阳却只以师政委身份上过老山战场,缺乏临阵运筹的突出表现。

2011年6月,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张又侠中将被晋升为上将军衔。在当时的七大军区司令员之中,张又侠是唯一凭着战功而得到拔擢的将领。

张又侠,祖籍陕西省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1950年7月生于北京。其父张宗逊,黄埔军校第五期出身,生就了一副威风凛凛的形象。后来他参加秋收起义,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早早就跟上了中国革命最大的一个山头。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都是高级将领,独挡一面临阵指挥,军功累累。建国后,张宗逊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他和彭德怀渊源很深,当过红三军团的师长,又当过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很受彭德怀信任。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张宗逊是热点人物之一,曾声称“我的思想就是彭总的思想,反对我就是反对彭总,就是反对军委,就是反党反中央”,最后大获全胜。一年后,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挨了批,张宗逊转得很快,未受牵连。文革中张宗逊被打倒遭了不少罪,后又因毛泽东的一句话而脱困复出。1975年时张宗逊已列席军委常委会议,后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张宗逊在文革结束后就早早退出了现役,晚年寂寂无名。

可以想见,生长在这样一个战将之家,张又侠从小就应该是深受兵甲之气熏陶的。1968年,18岁的张又侠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了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118团当了一名战士。40师前身是山西新军决死第1纵队,长期在陈赓大将麾下作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建国后多年长驻云南,是昆明军区的主力师。118团在历史上战斗作风顽强,敢于打硬仗、恶仗,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曾名列陈赓麾下的四大主力团之一。该团建国后曾于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先后两次进入缅甸参加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并参加过昆明军区组织的丛林大练兵。张又侠在118团从战士干起,先后升为班长、排长,于1976年又当上了连长。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张又侠率全连作战主动积极,表现不错,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战后,他很快升为营长。1980年8月,张又侠又被任命为118团副团长。1983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发起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命令下达到昆明军区后,各部队很快进行了动员,并大量提升、调配干部,以充实各级指挥岗位。1984年1月,张又侠被调到119团升任团长,准备率部参战。

1984年4月28日,老山拔点作战打响后,张又侠指挥119团主攻中部制高点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采取了多点突破,断敌退路,向心攻击的战法,严密组织步炮协同,仅用9分钟就将其攻占,一举震撼了整个老山地区之敌。随后张又侠指挥119团乘胜前推,用了2小时时间就连续夺取了松毛岭地区的18个高地,为主攻部队夺取老山主峰扫清了障碍。29日、30日,张又侠又指挥119团继续发展进攻,经过战斗全部攻占了那拉地区各要点,胜利完成了师赋予的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发起前的一天,张又侠把团标兵连2营6连的连长李忠平叫来,对他说:“我们得先抓住他(老山之敌)的脖颈,让他跑不了,进不了,动不了再打。。。。。。你说,哪是他脖颈?” 李忠平指着地图说:“松毛岭——662.6高地,这还用说!” 张又侠又问道:“你看,哪个连完成这任务?”李忠平说:“2连、6连,反正少不了我!” 张又侠大声道:“我就等你这话,就是你,带6连!”

在进攻准备阶段,师、团领导亲自组织主攻连干部研究了战斗方案,区分了任务,组织了步炮协同。李忠平也带着连、排、班干部多次实施了沙盘推演,根据6连的临战训练情况,对完成战斗任务充满了信心。就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了。

有一天,李忠平原来当过连长的2连干部请他回了连里一趟,老战友们一起喝了顿酒,李忠平一高兴就喝醉了,当夜没有回6连。团里发现后,要李忠平写检查。李忠平觉得回老连队喝个酒算什么,就是不写。结果团里宣布给他严重警告处分,全团通报批评。李忠平火了,团里开会时他又买了一壶酒,当着政委的面一口气喝了,还骂咧咧的:“他妈的,你们当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战友情谊!”张又侠知道后气坏了,马上让人把李忠平找来,当面训斥他:“你不用骄傲,以为少了你就不行,我另外找个人,看他能不能带好6连,能不能把阵地拿下来!” 李忠平对张又侠很敬畏,一听就急哭了:“团长,我检讨,我保证不再喝酒了,你给我处分不行吗?干吗撤了我?”张又侠严肃地说:“这次战斗最重要的是分毫不差执行协同计划,要求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像你这样任意胡行的角色绝对不行!”李忠平这时真知道自己错了,对团长下了许多保证,总算保住了主攻连长的帽子没被摘了。

当战斗打响后,李忠平指挥6连的主攻排紧跟炮兵延伸的弹幕前进,迅速扫清了662.6高地的外围屏障。等炮击一停,硝烟还未散,6连已冲上了662.6高地,9分钟拿下主峰,全歼了守敌!战后,6连被昆明军区授予了“老山猛虎连”荣誉称号。在庆功会上,张又侠亲自给李忠平敬酒。李忠平不喝,张又侠说:“李忠平,在关键时刻我不拿你当大头拿谁?当时我不处分你我怎么指挥这一仗!。。。。。。喝了,我再考虑取消你的处分。” 李忠平回答:“我喝!但处分你还是留着,永远做个纪念!”

在收复了老山地区后,14军各部队随即就地转入防御。为了便于地域区分和作战协调,把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东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峰峦叠嶂,山势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双方基本沿国境线控制要点进行对峙;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山势北陡南缓,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3公里,控制了大小20多个山头;中区包括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向南是长达6、7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各高地海拔从100多米到600多米不等。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4公里,控制了大小几十个山头制高点。在整个老山战区,中国军队控制了约10平方公里的越南领土。

松毛岭(我军地图上称为“松毛林山包”)实际是从老山主峰向东延伸出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梁,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是662.6高地。以松毛岭主峰为界,以北为中国,以南为越南。由松毛岭向东,有一个越南的小村庄,叫那拉。由那拉再向东,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的江,在中国境内叫盘龙江,流入越南后称为泸江。盘龙江边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从中国的船头地区通向越南河江。盘龙江的东侧,则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由松毛岭和那拉向南,是一片6、7公里长的丘陵地带,地势低洼,有大小50多个山头。在丘陵地带的东南缘,有一个小村庄,叫清水村。清水村的南侧,是盘龙江的支流清水河,由西向东汇入盘龙江。在清水河的南岸,则是越南的小青山,海拔634米。小青山的背后,是大青山,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公路从八里河东山与小青山之间的山口向南穿过,这个山口称为清水口子。有一座吊桥架在盘龙江上,连接清水口子两端的公路,习惯上称为清水口子吊桥。要从南侧进入老山地区,这里就是咽喉要道。

从老山战区的整个地势上看,老山主峰与越南的小青山、大青山隔清水河相对,中间的那拉、清水地区地势较平坦,被老山与大、小青山俯瞰。14军在西侧老山主峰地区控制的各高地,山势高耸,利于防守。在中间那拉地区控制的各高地,绝大部分的海拔都较低,处于越方控制的小青山等阵地瞰制之下,防御纵深较浅,易攻难守。而越军控制的各高地则背靠大、小青山,防御纵深较深,易守难攻。这样的一个战区地理特点,就决定了越军易于从清水口子方向集结部队进入老山地区,向那拉地区各高地发起进攻,逐点攻占,一直推向老山主峰。

(待续)



老山战区图.jpg

越南版老山.jpg

3.jpg

4.jpg

张将军打的好,果然名将,共和国需要这样有实战经验的将军进入领导层
晕,还待续啊?
张宗逊生就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张又侠看上去面也不善。
说到松毛岭大战,一直很想看看传说中刘伯承看了都感慨的战地录像,就是说淮海战役后都没见过这么多死人的那个,不知道有没有,网上老搜不到
北风六百里 发表于 2013-10-1 13:06
说到松毛岭大战,一直很想看看传说中刘伯承看了都感慨的战地录像,就是说淮海战役后都没见过这么多死人的那 ...
呵呵,刘帅双目失明,丧失思维,老兄怎么会想到是他?那是叶帅。不过录像至今不见,照片倒有几个。

被击毙越军1.jpg
被击毙越军2.jpg
被击毙越军3.jpg
被击毙越军4.jpg
多谢沈大图片,应该是叶帅没错,那个段子的出处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的,到现在没见过录像公布于世,我都怀疑是不是以讹传讹传走样了
北风六百里 发表于 2013-10-1 13:30
多谢沈大图片,应该是叶帅没错,那个段子的出处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的,到现在没见过录像公布于世,我都怀疑 ...
段子出在《中越战争秘录》,这本书多有名呢,倒不是以讹传讹。


我怀疑当时赵扣斌要是得到上级支持提前用凝固汽油弹把500米的前沿烧两遍 战功就都没了 可惜啊不让

我怀疑当时赵扣斌要是得到上级支持提前用凝固汽油弹把500米的前沿烧两遍 战功就都没了 可惜啊不让
马晓天也是蛮厉害的。
张又侠,嗯,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成功后,就是他宣布的。
北风六百里 发表于 2013-10-1 13:06
说到松毛岭大战,一直很想看看传说中刘伯承看了都感慨的战地录像,就是说淮海战役后都没见过这么多死人的那 ...
是叶剑英说的。
转载编辑他人资料 不写明转载引用文献目录 这种剽窃文章有何可看的?
laolou 发表于 2013-10-1 13:57
我怀疑当时赵克石要是得到上级支持提前用凝固汽油弹把500米的前沿烧两遍 战功就都没了 可惜啊不让
什么故事?
13楼那位,何苦如此不屑?论坛里确实不缺在跟帖里评头点足之人,但是如同沈大能在同一主题发坚持发数十贴的能有几个?
北风六百里 发表于 2013-10-1 22:57
13楼那位,何苦如此不屑?论坛里确实不缺在跟帖里评头点足之人,但是如同沈大能在同一主题发坚持发数十贴的 ...

不用理他。这位开始是反对我把军史文章发到陆军版,不搭理他,于是又说我编辑抄袭,只可惜他从来不知道我是把哪些资料编辑抄袭了的,甚至也不知道他找来的某些文章其实是我写的。没有态度的人,你和他说什么也没用,他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在14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调整部署期间,越军则在积极准备反攻。5月2日,越军就出动了数辆坦克和装甲车,秘密从清水口子潜入那拉地区,在开阔地带实施伪装,装备配合步兵反攻。14军前沿炮兵观察所发现在清水口子附近有几堆土包很可疑,要求炮兵打几炮试试。结果首发炮弹就命中了越军坦克,掀掉了坦克上面的伪装。随即炮兵向其实施了火力覆盖,当即击毁3辆坦克和1辆装甲车。事后,越军二军区副司令兼河江前指司令黎威密隐情不报。二军区司令武立获悉后进行查问,黎威密还大发雷霆,要求各单位清查泄密人员。

从5月3日至14日,越军连续向边防15团7连坚守的八里河东山1019高地发动了10余次连排规模进攻和夜间偷袭,都被7连击退,伤亡100余人。5月9日,越军首次组织了营级规模的进攻。凌晨2时30分,越军313师266团4营的2个加强连向1019高地前沿运动接近,被7连观察哨发现,及时呼唤炮兵火力拦阻,予越军以较大杀伤,使其只好放弃进攻。3时20分,越军又以1个排的兵力向7连8班阵地实施偷袭,被8班战士一顿近距离投弹、射击打退。在老山方向,9日2时45分,越军314师818团7营和特工团1个连凭借浓雾和夜暗掩护,向40师120团4连守卫的老山主峰前沿1072高地和75号、76号阵地实施攻击。40师炮兵群当即对越军实施炮火急袭,将其击溃。越军经调整后转以小股兵力偷袭,被4连2班用手榴弹击退。随后越军又出动1个连兵力,在炮火和高射机枪掩护下向4连阵地实施强攻。4连在师炮火支援下,英勇战斗,连续打跨了越军8次进攻,毙敌44名,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为了保证1019高地方向的防御稳定,并改善船头口子左翼的防御态势,配属40师作战的41师122团于5月15日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的6个高地,收复了整个八里河东山地区。至此,14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御体系基本形成,部队全面转入防御。

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相继被中国军队收复,致使越南清水地区门户洞开,河江纵深地区也受到直接威胁,越军高层极为震动。总参谋长黎仲迅、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很快赶到河江,与二军区司令武立等高级将领进行紧急磋商。经过多次策划,与苏联军事顾问共同制定了一个代号为“MB-84” 的战役计划,企图将那拉地区定为主攻方向,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收复老山地区各阵地。因为制定战役计划的会议是秘密在河江省一个叫北光的小山村召开的,因此这个计划又称为“北光计划”。为此,越军迅速调兵遣将,增设了二军区前指炮兵指挥所,补充了313师兵员,增调了356师师部和153团、149团、150炮兵团、821特工团主力、168炮兵旅2个营、368炮兵旅2个营进至老山地区。并补充大量作战物资,增调工兵1个旅又2个连抢修前沿公路,加紧指挥系统工事构筑。同时频繁对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其要实施大规模进攻的迹象日益明显。

本来,中央军委计划拿下老山等骑线据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可以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就如此前的法卡山、扣林山拔点作战一样。5月14日,军委作出指示:我对越牵制作战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也改善了船头方向防御态势。作战行动要逐步收缩,下个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20日,昆明军区党委确定了部署调整方案,准备将主力撤回。就在第二天,电侦部门截获了越军一封电报,感觉越军有大的意图。再结合侦察到的当面敌情,发现越军在加紧调动部队,电台活动非常频繁,一切情况都显示异常。昆明军区判断越军将要发动大的反攻,于是决定停止调整,准备打敌反扑。

根据军区指示,14军于5月20日后开始进行积极准备。加强了敌情侦察、分析,抓紧完善防御作战方案,组织现地协同,加修加固工事,随时准备迎击越军的进攻。至6月10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步兵中方5个团,越方8个团,敌我对比为1.7:1;师属以上炮兵中方12个营,越方13个营,敌我对比为1.1:1。
  
6月11日,越军果然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攻。当日凌晨,越军313师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配合下,秘密向防守那拉地区的119团前沿阵地146号高地摸进。3时许,越军在进至146号高地西南侧时触雷,被守卫146号高地地域的119团1营2连发现。2连连长刘开亮立即命令各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令60炮向雷区前沿射击封锁敌通路,并向营部报告了越军发动进攻的情况。3时05分,越军8营7连的1个加强排摸到了2连3班阵地前沿,双方发生交火。3班战士们甩出一排手榴弹,并猛烈射击,将这股越军击退。另外2个排越军沿411高地北侧向146号高地接近,2连待越军进至第一道堑壕前30米处时,突然开火将其打退。3时20分,越军纵深炮兵和前沿直瞄火炮向262高地、146号、145号高地和那拉地区实施炮击,并出动1个连兵力分两路再次扑向146号高地。2连3班在友邻阵地火力支援下沉着应战,连续4次将越军的冲击打退。3时50分开始,越军先后又发动2次冲击,仍被2连击退。

5时25分,越军以无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2连指挥所,连长刘开亮牺牲,步谈机员负伤,2连与营部的通信联络中断。越军趁势突入了146号高地西南侧,3班被迫撤至高地顶部。随后越军沿146号高地西侧沟谷前进,又攻占了145号高地。此时,2连4排长代理连长继续指挥战斗,但因兵力分散,难以组织有效反击。张又侠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3连增援2连阵地。6时17分,3连1个排配合2连实施反击,与越军展开激战。不久,1连2排长陈克元奉命带4、5班前出反击145号高地。在接敌时陈排长中炮牺牲,4班长、5班长和5班副班长继续指挥2个班向敌冲击。在前来146号高地执行捕俘任务的师侦察连一部主动配合下,勇猛进攻,一举夺回了145号高地,毙敌4名,俘敌1名。8时30分,1营副营长率3连1个排向146号高地西侧实施反击。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较大,被迫退回。这时越军14团8营主力欲向146号高地东南侧接近,被40师炮火中途拦截杀伤,难以前进。1营副营长抓住战机,率3连主力再次向146号高地西侧反击。在师炮火和146号高地顶部火力支援下,与敌激战2个小时,终于夺回了全部已失阵地,越军退至411、251高地一线。1营随即抓紧时间补充粮弹,加修工事,转入防御。

直接指挥这次反攻的越军313师副师长裴尼乐见14团8营进攻接连受挫,急忙责令14团团长前往一线指挥。15时15分,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引导下沿清水口子吊桥西侧向227高地运动。119团1营发现该敌后立即上报,团100迫击炮边很快实施炮火阻拦,杀伤越军20余名。

17时50分,越军向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实施不间断炮击。19时30分,越军313师266团约2个排向八里河东山副34号高地东侧、1个排向34号和35号高地同时发起进攻。守军41师122团5连1、2排坚决开火阻击,将越军击退。与此同时,越军向那拉地区的150号、151号阵地实施炮火准备,掩护14团1个加强连和特工分队展开。当越军到达前沿雷场准备开辟通路时,40师炮兵实施炮火拦阻,大量杀伤了越军。守卫169号高地的119团1营1连3排8班也果断开火,打爆了越军的火箭开辟器并击毁1挺重机枪,造成了越军混乱。19时50分,越军再次向150号、151号、169号高地发起冲击。1连依托有利地形以手榴弹和冲锋枪打击越军,在炮火支援下经过40分钟战斗将敌击退。在八里河东山方向,越军266团1个加强连先后发起3次进攻,都被122团5连打退,伤亡较大,不得不后退待援。20时40分,越军14团约1个连由清水向146号高地方向运动,被119团炮兵群火力拦阻在中途。21时,越军约2个连兵力向146号高地运动,被119团炮兵群火力击退。21时18分、21时35分,越军又向146号高地先后发起2次冲击,都被119团炮兵群火力覆盖,战斗队形被打乱,溃败下去。因伤亡惨重,取胜无望,进攻的越军随后利用夜暗撤回了清水河以南地区。

6月11日,越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射了各种炮弹8000余发,从偷袭开始发起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都被中国军队挫败。战斗中,14军部队共毙敌180余人,俘敌1人,缴获重机枪1挺、40火箭筒4具、冲锋枪8支和弹药一批。14军部队伤亡100人左右。

通过6月11日的战斗可以看出,这只是“MB-84”战役计划的第一阶段预演。越军以主要兵力火力向那拉地区前沿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火力向八里河东山进攻,意在将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既能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重点地段突破,又能使敌军防线多处受压,难以互相支援。从战术上看,越军首先夺取中国军队的前沿防御要点(如146号高地),尔后以此为依托,调整力量,继续进攻纵深目标(如145号高地)。一次攻击不成就投入力量继续进攻,形成多波次的连续冲击,逐段巩固,逐点攻占。在整个战线上,越军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态势上。在重要攻击点上,越军则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力求一举攻歼。这种打法相当阴狠,首先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根据对手露出的破绽逐点进取。中国军队要想取胜,重要的是占到两个方面:一是以火力有效拦截对方预备队,使其后劲不足,难以继续扩张战果;二是正确部署兵力,避免遭到对方杀伤,同时掌握好自己的预备队,以保证既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又能适时果断地实施反击。从整个老山战区看,越军的主攻方向在那拉、松毛岭方向。防守这一方向的就是张又侠的119团,尽管在6月11日战斗中小有斩获,但显然大头在后面,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要到来了。

在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6月19日,越军高层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通过了二军区的战斗决心。又从纵深抽调316师174团、312师141团、10师66团、一军区198特工团1个营及312师炮兵1个营、10师炮兵2个营进至河江地区,使总兵力达到10个步兵团、14个炮兵营、2个特工团,共4万余人。其中包括了越军两大主力步兵师312师和316师的各1个精锐步兵团,显见越军高层对于这次反攻的厚望。越军针对6月11日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的作战特点,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部署,研究了新的作战手段,并进行了反复训练,决心在第二阶段进攻中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与此同时,越军特工队还加紧了对中国军队阵地的侦察和袭扰。7月6日,就发生了著名的“辛柏林”雷达被炸和白石岩遭袭事件。

“辛柏林”相控阵雷达是中国花了10几万美元从英国进口的先进的炮位侦测雷达。这种雷达采用相控阵型电子扫描技术,通过探测敌方炮弹的弹道并进行解算,可以精确判断出敌方炮阵地的位置,从而引导己方炮火进行反击。“辛柏林”雷达自1970年代中期起在英国和联邦德国军队中服役,对81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达到10公里,对120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4公里。“辛柏林”雷达部署到了老山前线,在“一.四工程”的炮击作战和历次压制越军炮兵阵地的战斗中效果良好,战果辉煌,打得越军很是狼狈。当时“辛柏林”雷达是从石家庄空运到老山前线的,开设在了八里河东山西侧浅纵深地区的芭蕾坪一带,其位置可以对整个老山地区和清水口子以南地域进行扫描。在附近的白石岩地区还有100迫击炮阵地和122团9连驻地,相对比较安全。

为配合即将发起的对老山地区的加强师规模进攻,越军821特工团派出406营7连1个排的兵力,于7月4日深夜从1134高程点两侧垭口潜入中国境内, 利用40师与边防15团的防御接合部渗透,于5日拂晓进至白石岩地区的一处山洞潜伏。5日,越军特工对白石岩地区诸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发现了“辛柏林”雷达站、100迫击炮阵地和122团9连驻地。当时越军特工并不知道这里有个雷达站,还以为只是个通信站。6日0时30分左右,越军特工除留1个组在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其余人员编成4个小组,秘密接近了目标区。随即分别各以1个小组袭击100迫击炮阵地和122团9连3排驻地,另外2个小组从左右两翼偷袭“辛柏林”雷达站。当时守卫雷达站的哨兵换岗回去休息,而该上岗的战士被叫醒后却又睡过去了,导致雷达站处于无警戒状态。越军特工轻易接近了雷达站,在雷达上绑上了炸药,又在雷达兵住的帐篷口布下绊线地雷。2时30分,三处越军特工同时开火,以冲锋枪、火箭筒猛烈攻击中方守军。雷达兵慌乱中冲出帐篷,正好趟中绊线引爆地雷,连人带帐篷被炸飞,雷达也被炸药炸毁。越军的突袭行动非常利落,10分钟结束战斗,各小组迅速沿原路线撤回了山洞。整个战斗中中国守军阵亡10人,负伤49人,越军特工死亡1人,负伤10人。越军特工在对伤亡人员稍做处理后,于当日6时前按原渗透路线撤至境外。因遇袭现场混乱,中国守军直到早晨6时还以为爆炸声是越军的炮击。

对于这次遇袭事件,从昆明军区到总参、军委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批示:

  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谢振华政委:“告诉14军要把情况搞清楚,要追究干部的责任。多次强调克服麻痹思想,防炮击防特工,为什么不落实?要采取措施,要执行纪律。”

  总参杨得志总长:“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关键是思想麻痹,很值得总结吸取教训,不然还要吃大亏。”

军委杨尚昆副主席:“这个动态值得注意,前沿部队要有随时作战的切实准备,不得松懈。否则敌人钻空子,我吃亏。”

这次“辛柏林”雷达站遇袭事件,也直接引发了老山战区特种作战的升级,日后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非常精彩。1988年播出了一部四集电视剧《黑豹突击队》,影响甚广,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山战场的残酷性。

(待续)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10-1 23:16
不用理他。这位开始是反对我把军史文章发到陆军版,不搭理他,于是又说我编辑抄袭,只可惜他从来不知道 ...
沈大,那些尸体是越军?
沈大,那些尸体是越军?
当然是越军。
malta 发表于 2013-10-1 08:02
张宗逊生就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张又侠看上去面也不善。
张宗逊抗日有功,几次中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有声有色。解放战争指挥大兵团作战实非所长,开战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大同集宁战役以绝对优势兵力主动出击,居然野战、攻坚惨败于前,又被傅作义电文羞辱于后,令毛泽东切齿痛恨“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后来保卫延安也是战绩不彰,致使全军上下对他的军事水平产生怀疑。
庐山会议后见风使舵批判老上级彭德怀,文革中也没逃脱被迫害的命运。
逆袭的疯子 发表于 2013-10-2 00:43
沈大,那些尸体是越军?
炮弹冲击波刮走了衣服,高温下尸体肿胀变形(俗称巨人观),所以你看不出来了。不过有张照片,那支用胶带绑了几个弹匣的AK,是当年越军出名的行为之一。

在14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调整部署期间,越军则在积极准备反攻。5月2日,越军就出动了数辆坦克和装甲车,秘密从清水口子潜入那拉地区,在开阔地带实施伪装,装备配合步兵反攻。14军前沿炮兵观察所发现在清水口子附近有几堆土包很可疑,要求炮兵打几炮试试。结果首发炮弹就命中了越军坦克,掀掉了坦克上面的伪装。随即炮兵向其实施了火力覆盖,当即击毁3辆坦克和1辆装甲车。


    榴弹打坦克的结论
laolou 发表于 2013-10-1 13:57
我怀疑当时赵克石要是得到上级支持提前用凝固汽油弹把500米的前沿烧两遍 战功就都没了 可惜啊不让
请教一下,你估计为啥上级没同意,是不是有啥纪律约束?击溃敌军战果应该还是算数的吧,可能少一点。
马克,涨姿式
HYChem 发表于 2013-10-2 16:49
请教一下,你估计为啥上级没同意,是不是有啥纪律约束?击溃敌军战果应该还是算数的吧,可能少一点。
跟空军的原因一样 有人主张把越作为一批成果的实验品 狠狠的杀它们一批人,得到一部分声音的响应。 至有外面力量的支持,其实是不怀好意的。
团里开会时他又买了一壶酒,当着政委的面一口气喝了,还骂咧咧的:“他妈的,你们当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战友情谊!

有性格,不过只怕也拉不下什么好吧,难道也是将门虎子?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其再次进攻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作出了判断。14军前指认为,越军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是老山战区中部的松毛岭和那拉地区,一旦将其拿下,即可西进老山主峰阵地,东攻八里河东山地区,能够重新夺回老山战区的主动权。而越军的第一波攻击目标,仍会选择14军在老山战区最前沿的侧翼暴露阵地。如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与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高地,都是态势突出,多面侧敌,与越军控制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既占阵地的多路围攻。据此,14军及40师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调整兵力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6月20日后,14军前指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11军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边防17团10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至7月上旬,14军前指指挥的部队已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越军则有34个步兵营,敌我对比为1.8:1;师属以上炮兵营中方14个,越方14个,敌我对比为1:1。

在兵力部署上,14军前指将主要兵力兵器配置于老山战区的西区和中区,部分兵力兵器配置于东区。以40师120团(欠3营)加强118团2营、军炮兵团(欠122加农炮营)、41师榴弹炮2营、师防化连1个组防守老山主峰地区;以119团配属师炮兵团(欠4营、85加农炮营7连)、反坦克导弹连1个班、防化侦察1个组、军坦克团1个连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区;118团(欠2营)为师预备队,配置在南温河地区;41师率122团、边防15团2营(欠6连),加强炮兵第4师18团2营、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负责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御;123团为军前指预备队,配置在麻栗坡县东侧地区;边防15团坚守各现有阵地;师炮兵群由军区炮兵第4师第5团(欠2营)和边防15团122加农炮连编成,配置在老寨、交趾城地区,编成5个分群,由师炮兵指挥所直接指挥,担负全局支援任务。

根据14军前指的指示,各部队加紧整修加固工事,补充各种作战物资,加强阵地的警戒防备。同时针对防御正面宽、纵深浅的战场态势,重新调整了兵力,采取少摆多屯、及时补充的方法,第一梯队营、连只展开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其余屯于阵地内作为预备队,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并加强了战场侦察,对当面越军实施昼夜观察和监测监听,基本上掌握了越军的动向。工兵部队也用火箭布雷车向老山战区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多万枚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雷区。至7月10日,各部队的作战准备已基本就绪,随时准备抗击越军的大规模进攻。

在有迹象显示将为越军主要攻击方向的松毛岭、那拉地区,张又侠改变了原先在33个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状况,而将119团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个步兵营占领阵地,1个步兵营为第二梯队位于南榔、里头寨地区,团炮兵群配置在三转弯、那马西侧公路沿线。从而形成了重点守备,步炮结合,随耗随补,以点制线、以线制面的防御体系。

7月10日,总参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

一场大战就要到来了。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11日夜出动316师174团、312师141团、313师266团、356师149团、876团及198特工团、821特工团等部队,乘夜暗从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逐步展开,准备分五路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越军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副师长“占”、316师副师长“历”、313师副师长裴尼乐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越军战史上将这次作战称为河江战区战役。

12日凌晨,老山战区浓雾弥漫。1时许,电台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此时,进入老山地区前沿的越军以工兵和特工开路,正在秘密向前摸进。越军的工兵和特工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伪装良好,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排除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一步步向前开辟通路。然而,这么多的部队集结展开,总是有人会碰响地雷的。14军前沿部队多次察觉到阵地前方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和人员走动声,不断将情况上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正在展开,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当即批准40师以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整向预先计划的越军可能展开区和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1990年时,时代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对于7.12之战前的炮火反准备有过如下精彩描述:

“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六个团番号的部队。判断敌人可能于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零点,我(119团炮兵群群长赵扣斌)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给了三个点,让用三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前面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名字不对,但人物错不了),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 早晨五点攻击,部队现在应该摆在哪?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可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我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三点过,所有的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

赵扣斌的讲述有失实的成分,真要所有的部队都睡了,那指挥部真是吃干饭的了。在对越军可能展开的地域实施了第一次火力覆盖后,越军炮兵也迅速做出反映,于3时10分向那拉前沿的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进行炮击,并向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零星炮击。3时30分,40师炮兵群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压制纵深越军炮兵。同时,41师炮兵向八里河东山方向的副34号高地前沿实施监视射击,以打乱越军的展开队形。30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因阵地前密布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加上夜暗、雾浓,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一直未发现越军步兵。实际上,这时越军已摸进到了阵地前300米处。

5时05分,越军174团的步兵分队首先接近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阵地前沿,小股特工已摸进部分前沿阵地堑壕,7.12大战突然打响。

(待续)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其再次进攻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作出了判断。14军前指认为,越军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是老山战区中部的松毛岭和那拉地区,一旦将其拿下,即可西进老山主峰阵地,东攻八里河东山地区,能够重新夺回老山战区的主动权。而越军的第一波攻击目标,仍会选择14军在老山战区最前沿的侧翼暴露阵地。如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与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高地,都是态势突出,多面侧敌,与越军控制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既占阵地的多路围攻。据此,14军及40师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调整兵力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6月20日后,14军前指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11军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边防17团10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至7月上旬,14军前指指挥的部队已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越军则有34个步兵营,敌我对比为1.8:1;师属以上炮兵营中方14个,越方14个,敌我对比为1:1。

在兵力部署上,14军前指将主要兵力兵器配置于老山战区的西区和中区,部分兵力兵器配置于东区。以40师120团(欠3营)加强118团2营、军炮兵团(欠122加农炮营)、41师榴弹炮2营、师防化连1个组防守老山主峰地区;以119团配属师炮兵团(欠4营、85加农炮营7连)、反坦克导弹连1个班、防化侦察1个组、军坦克团1个连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区;118团(欠2营)为师预备队,配置在南温河地区;41师率122团、边防15团2营(欠6连),加强炮兵第4师18团2营、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负责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御;123团为军前指预备队,配置在麻栗坡县东侧地区;边防15团坚守各现有阵地;师炮兵群由军区炮兵第4师第5团(欠2营)和边防15团122加农炮连编成,配置在老寨、交趾城地区,编成5个分群,由师炮兵指挥所直接指挥,担负全局支援任务。

根据14军前指的指示,各部队加紧整修加固工事,补充各种作战物资,加强阵地的警戒防备。同时针对防御正面宽、纵深浅的战场态势,重新调整了兵力,采取少摆多屯、及时补充的方法,第一梯队营、连只展开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其余屯于阵地内作为预备队,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并加强了战场侦察,对当面越军实施昼夜观察和监测监听,基本上掌握了越军的动向。工兵部队也用火箭布雷车向老山战区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多万枚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雷区。至7月10日,各部队的作战准备已基本就绪,随时准备抗击越军的大规模进攻。

在有迹象显示将为越军主要攻击方向的松毛岭、那拉地区,张又侠改变了原先在33个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状况,而将119团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个步兵营占领阵地,1个步兵营为第二梯队位于南榔、里头寨地区,团炮兵群配置在三转弯、那马西侧公路沿线。从而形成了重点守备,步炮结合,随耗随补,以点制线、以线制面的防御体系。

7月10日,总参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

一场大战就要到来了。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11日夜出动316师174团、312师141团、313师266团、356师149团、876团及198特工团、821特工团等部队,乘夜暗从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逐步展开,准备分五路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越军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副师长“占”、316师副师长“历”、313师副师长裴尼乐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越军战史上将这次作战称为河江战区战役。

12日凌晨,老山战区浓雾弥漫。1时许,电台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此时,进入老山地区前沿的越军以工兵和特工开路,正在秘密向前摸进。越军的工兵和特工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伪装良好,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排除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一步步向前开辟通路。然而,这么多的部队集结展开,总是有人会碰响地雷的。14军前沿部队多次察觉到阵地前方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和人员走动声,不断将情况上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正在展开,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当即批准40师以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整向预先计划的越军可能展开区和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1990年时,时代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对于7.12之战前的炮火反准备有过如下精彩描述:

“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六个团番号的部队。判断敌人可能于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零点,我(119团炮兵群群长赵扣斌)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给了三个点,让用三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前面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名字不对,但人物错不了),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 早晨五点攻击,部队现在应该摆在哪?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可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我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三点过,所有的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

赵扣斌的讲述有失实的成分,真要所有的部队都睡了,那指挥部真是吃干饭的了。在对越军可能展开的地域实施了第一次火力覆盖后,越军炮兵也迅速做出反映,于3时10分向那拉前沿的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进行炮击,并向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零星炮击。3时30分,40师炮兵群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压制纵深越军炮兵。同时,41师炮兵向八里河东山方向的副34号高地前沿实施监视射击,以打乱越军的展开队形。30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因阵地前密布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加上夜暗、雾浓,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一直未发现越军步兵。实际上,这时越军已摸进到了阵地前300米处。

5时05分,越军174团的步兵分队首先接近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阵地前沿,小股特工已摸进部分前沿阵地堑壕,7.12大战突然打响。

(待续)

laolou 发表于 2013-10-2 17:24
跟空军的原因一样 有人主张把越作为一批成果的实验品 狠狠的杀它们一批人,得到一部分声音的响应。 至有 ...
原来是这样啊。明白了,谢谢指点。
啊!枪王! 发表于 2013-10-2 10:51
张宗逊抗日有功,几次中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有声有色。解放战争指挥大兵团作战实非所长,开战的第一次重大 ...
据说下面听说是张来指挥,有些人表示不认得此人,太夸张了,好歹是张8旅的旅长,太不给面子了。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10-2 22:38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 ...
好看,谢谢。
我们等着喔。

更新啊,楼主!
兔子是红果果的美粉,打值班排炮,把越猴子害惨了。
期待后继的文章,7.12的大血战天下闻名啊
转载编辑他人资料 不写明转载引用文献目录 这种剽窃文章有何可看的?
有证据是转载的?如果是原创的呢?或书作者就是楼主呢?
关于辛伯林被炸写的不对,雷达没有被炸毁,渗透进来的越南特工队也不懂雷达设备,只炸掉了他们认为重要的一台发电车。
说一个笑话 发表于 2013-10-3 21:52
有证据是转载的?如果是原创的呢?或书作者就是楼主呢?
请教兄弟 您何必用如果 和 或 呢? 您用的这两个词不就代表了我的质疑吗?
越军这次在老山至八里河的8公里正面上同时展开4个步兵团和2个特工团兵力,在四个方向上实施了8路营级规模进攻。其中以316师174团进攻那拉地区150号、169号、142号、145号高地方向(越方称为233高地和468高地);356师876团进攻松毛岭662.6高地方向(越方称为772高地和685高地);356师149团进攻老山主峰1072高地方向(越方称为1509高地);312师141团在313师266团1个营协同下进攻八里河东山方向(越方称为1030高地)。越军的主攻方向正在松毛岭和那拉地区的张又侠119团防区,使用了2个步兵团和特工1个营的兵力。在《中越战争秘录》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天我的团(119团炮兵群)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 这段情节的文学色彩相当浓烈,绘声绘色,以致流传多年,影响甚广,成了许多人从此认识张又侠的一个标签。实际上,张又侠和119团面对的是越军2个步兵团冲击,并不是6个团。另外,当时前线炮兵使用的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的备弹量是2.5个基数,而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都有5个基数,130火箭炮有1.5个基数,师团库存弹药有0.5个基数,战斗中并未出现炮弹不足的问题。12日凌晨到上午的猛烈炮火已经把越军的攻势高锋打下去了,从后方拉炮弹是在下午,也只是为了补充消耗,当天晚上即恢复到战前储备量。不管怎么说,越军此次进攻的来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对越10年坚守防御作战中空前绝后的。

316师174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曾为越军总部直属主力团。该团在抗法战争中曾取得过两次东溪大捷,并在一次战斗中全歼了法军3个连,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174团苦守4号桥,血战10号公路,节节阻滞50军149师的进攻,掩护了316A师主力从容撤出战场,表现出色。这次174团作为进攻尖刀,突袭中国军队在那拉地区的最前沿阵地,被越军总部寄予了厚望。5时05分,174团(欠1营)在198特工团1营引导下,利用夜暗浓雾摸到了119团在那拉东南侧的150号、169号警戒阵地前沿。防守此处地域的119团7连2排4班、6班猛然发现来袭之敌,立即在排长王尚荣指挥下向越军甩出成排的手榴弹,同时呼唤炮兵向敌射击,经过4分钟战斗将摸上来的越军击退。

越军很快重新组织,出动了1个营兵力,在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炮火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2排4、6班沉着地将越军放近后再猛烈开火,相继打退了其几次冲击。5时35分,越军以炮火猛轰150号、169号高地,同时将2个营兵力分八路展开,连续实施波浪式进攻。2排4、6班在阻击中伤亡较大,排长王尚荣急忙呼唤上级炮火支援。营指挥所得报后,立即指挥迫击炮向越军实施压制射击。并考虑到越军兵力火力较密集,150号、169号高地压力较大,不易坚守,遂命令4、6班放弃警戒阵地回撤。在炮火掩护下,4、6班边打边撤至149号高地与5班会合。越军占领了150号、169号高地后,依托有利态势,又展开3个连兵力分三面继续向149号高地冲击。7连2排集中全部火器奋力阻敌,团营炮火也分段拦阻进攻的越军。然而174团不愧是越军一流主力,轮番进行连续冲击,2排的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张又侠接到报告后,命令团预备队1营的1连、3连向前机动,准备支援3营战斗。1连前出后,连长孙成平根据前沿情况,命令3排迅速增援7连2排阵地。3排长金古阿格带领全排快速插向149号高地,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8人,7班又走错了方向,最后金古阿格只带了8名战士到达149号高地。当时7连2排的阵地到处是浓烟、弹坑,堑壕被越军炮火炸成了一段一段,2排伤亡很大,只剩下5个人还能战斗。王尚荣见友邻部队上来了,紧紧握住金古阿格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金古阿格和王尚荣将阵地上的所有战斗人员重新组织,节约弹药,将越军放近再打,连续打退了越军的几次密集冲击。越军退下来后,就在距149号高地前沿前100米左右掘壕据守,又投入后续力量,间隔5-20分钟后再次发起进攻。激战正酣时,张又侠命令1连2排和3连1排向前机动,准备向150号、169号高地实施反击。2个排在运动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张又侠又令其就地隐蔽待命。同时指挥1个榴弹炮营持续压制距离149号高地仅7、80米的169号高地之敌,阻遏其步兵集结及发挥火力。越军遭到打击后,转而以小股兵力分多路不断进攻149号高地。金古阿格和王尚荣迅速将阵地上的人员编成了若干小组,少摆多屯,惜兵如金,逐次进入战斗,依托阵地灵活向敌射击。在团营炮火支援下,7连2排和8连3排越战越勇,从早晨6时打到下午17时,先后击退了越军17次冲击,毙伤敌207人。

在越军174团主力向150号、169号高地进攻的同时,该团1营也在黄罗北侧展开,以2个排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偷袭142号高地。这个方向的地域越军称为468高地,119团控制了146号、145号、142号高地等几个重要前沿制高点,严重威胁清水口子的安全。其中146号高地海拔404米,是119团在那拉地区控制的海拔最高的一个阵地,比周围的越军阵地要高(汉杨和大、小青山除外),位置重要,119团3营8连的连指就设在这里。其西北侧约200米处是8连控制的145号高地,与146号高地共同形成了119团在那拉地区的前沿防御屏障。142号高地则在146号高地南侧约260米处,为146号高地的警戒阵地,是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防御最前沿。142号高地长约75米,宽约50米,地势南陡北缓,驻有119团3营8连的3排9班和3营机枪班共15人,由3排代理排长李海欣指挥。

12日凌晨4时50分左右,约2个排越军摸到距142号高地堑壕30米处时,被9班观察哨彭明林发现。李海欣闻讯后,一边向连指报告情况,一边命令全排进行战斗准备。尔后自己带领5名战士赶到阵地一侧,埋伏到草丛里,近距离观察敌人。当越军接近堑壕时,李海欣一声令下,重机枪首先开火,当即打倒了多名越军。同时9班战士们将集束手榴弹扔向敌群并用冲锋枪猛烈射击,一举将偷袭上来的越军打了下去。眼见偷袭不成,越军很快向142号高地连续打了几排炮弹,随后以火力掩护1个加强连兵力分三路扑了上来。冲在前面的越军在距堑壕20多米时突然投出炸药包,借着爆炸的硝烟掩护,20余名越军从北侧突入了堑壕。李海欣立即命令9班长杨国跃带领4名战士沿堑壕反击,一阵近战毙敌10余名,把立足未稳的越军又赶出了堑壕。在阵地的另一侧,越军仍在蜂拥而上。李海欣用冲锋枪连续打倒了4名越军,接着按响了一枚定向地雷,当即将越军炸倒一片,其余的慌忙退了下去。就在这时,李海欣的右胸中了2颗子弹,血流不止。战士张庆龙急忙跑过去要为他包扎,李海欣推开张庆龙,抓起冲锋枪继续向越军猛射,边打边喊:“小张,别管我,快去消灭敌人!”随后,他忍着剧痛向前爬去,又按响了一枚定向地雷,炸得越军在阵地前连滚带爬。9班长杨国跃发现李海欣负了重伤,跑过去给他包扎伤口,但伤口太大,血一直止不住。李海欣用后背靠着堑壕坐起来,对杨国跃说:“9班长,我不行了,阵地交给你了,剩一个人也不能退!”这时越军又冲上来了,杨国跃转身去迎击敌人。李海欣顽强地继续爬到了第三处定向地雷点火点旁,将地雷引爆。就在这时,越军扔上来的一个炸药包在他身边爆炸,李海欣的身体被炸成了两截,壮烈牺牲。在他残缺的躯体上,只见一只手仍紧紧抓住电池,一只手死死拉着电线。。。。。。

越军多次冲击142号高地都被打了下来,又以猛烈的炮火向高地轰击,将堑壕炸平,将重机枪炸飞,将电话线炸断,炸得整个阵地全都笼罩在了硝烟中。因李海欣随身携带的861指挥机也被炸坏,已中断了与连指的联系。杨国跃命令战士们拉开距离,2、30米一个人,不管伤到哪,有一口气就打!为了和连里联系上,杨国跃命令通信员唐有国跑步到146号高地连指挥所报告情况。唐有国跃出堑壕就向山下跑,不料前面的乱石堆里突然钻出来3名越军。唐有国迅速先敌开火,打倒了2名越军,自己也被越军击中倒下。机枪手周忠烈冲过去抢救唐有国,连续击毙了3名越军后,不幸胸部中弹倒在了弹坑里。他带伤坚持向敌射击,直到打光了身上的子弹。3名越军扑上来想要活捉他,周忠烈猛地拉响了一枚手榴弹,与几个敌人同归于尽。越军一阵一阵地用炮火轰击142号高地,间隙时组织兵力,在汉杨和411高地之敌的高射机枪火力支援下,连续向高地实施冲击。杨国跃带领战士们在硝烟烈火中与敌奋战,一次次将越军打了下去。战士刘家富在击毙4名越军后身负重伤,子弹也打完了。眼见一群越军跳进了堑壕,刘家富用土把自己埋住装死。当几名越军走到他身边时,刘家富突然拉响了2枚手榴弹,与4名越军同归于尽。在先后打退了越军5次进攻后,142号高地上的15名干部战士已阵亡5人,活着的10人中有9人负伤,其中5人是重伤,杨国跃的腿部也受了轻伤。此时高地上除了一条坑道还比较完好外,其余工事都被越军炮火炸平了。6时05分,越军又以1个连的兵力发起冲击。因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得不到炮兵支援,杨国跃知道不能再硬打了,要保存力量。他指挥战士们互相帮扶,退入坑道内坚持战斗。越军终于冲上了142号高地表面阵地,举着枪欢呼跳跃着,嚷成了一片。

在146号高地的8连指挥所与9班联系不上,又发现142号高地上都是越军,认为9班已全部牺牲,立即向营指报告。张又侠闻讯后大怒,命令团炮兵群以猛烈的火力急袭142号高地。立时间一团团炮弹落在了142号高地上,炸得阵地上的越军狂呼乱叫,东躲西藏。9班退守的坑道还是越军留下的,有15米长,呈“之”字形。越军占领高地表面阵地后,起初不知道坑道里还有中国兵。为了躲避119团的炮火,就往坑道里钻。杨国跃立即指挥战士们开火,打得越军吱哇乱叫。他们这时才意识到坑道里还有中国人,端起枪喊着:“中国兵,不要打,我们也优待俘虏。。。。。。!”9班哪管这套,又是一顿猛烈射击,打倒了几名越军,其余的连滚带爬退出了坑道。很快,越军架起机枪封锁了两端的坑道口,并向里边扔手榴弹。杨国跃组织战士们利用坑道的拐弯隐蔽自己,以轻伤员守洞口,重伤员压子弹,坚决进行抗击,一次次将企图冲进来的越军击退。越军一时打不下坑道,便用火力封锁住坑道口,组织兵力继续向145号高地进攻。

防守145号高地的8连3排8班猛烈开火阻敌,在团营炮火和146号高地的3排7班支援下,将越军击退到了142号高地南侧。越军发现146号高地的侧射火力威胁很大,又组织了1个连兵力向146号高地进行冲击。张又侠命令团炮兵群以猛烈的炮火拦阻进攻之敌,并覆盖142号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大量杀伤了越军。这时,3营副营长命令营预备队9连1排前出支援146号高地。越军沿142号高地的交通壕向146号高地猛扑,8连7班奋力进行阻击。关键时刻,9连1排3班进至146号高地,与8连7班联手抗敌,经过2小时激战将越军的冲击全部打退。打到上午9时许,越军174团1营伤亡惨重,已无力扩展战果,不得不撤至142号高地转入防守。下午13时25分,3营命令9连3班、8连7班向142号高地实施反击。9连3班和8连7班还有战斗人员12人,在团营炮火掩护下,分组向142号高地跃进。在142号高地上的越军被119团的炮火打得丢了魂,已纷纷退下山去躲避。坑道中的杨国跃听到外面的炮声和枪声愈加猛烈,估计可能是主力发起了反击。于是将轻重伤员搭配编组,带着战士们悄悄摸出了坑道。此时阵地上除了成堆的越军尸体外,已没有了敌人。杨国跃立即指挥大家寻找阵地上的有利地形为依托,向山下的越军射击。15时05分左右,9连3班和8连7班冲上了142号高地,高喊着“诺松空依!” 杨国跃连忙喊道:“别打,是我们!。。。。。。”双方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激动不已,都泪流满面。战后检查,越军在142号高地上遗尸80余具。据截获的电文中得知,越军174团1营向团部报告:“阵亡二分之一,受伤的很多,营长亡,副营长卯和一名连长、两名副连长重伤”,要求派部队上来抢运伤员。

8连9班15勇士与越军1个营鏖战10小时,先后打退越军6次轮番冲击,毙敌104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各种枪支12支及军用物资一批。战后,119团3营李海欣等15名干部战士人人立功,被昆明军区授予”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李海欣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杨国跃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周忠烈烈士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们坚守的142号高地,被誉为“李海欣高地”,成为永耀军史的又一光辉称号。

张又侠在后来曾回忆说:“我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过于7月12日,那天最痛快的几件事——一是师长通知,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二是142高地,还有我们的人!”

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向参加老山作战的英雄模范敬酒,说:“前线回来的英雄们,你们的功绩将载入我军史册,祝你们在部队建设中继续成长,再立新功!” 当听说杨国跃是不久前参加过“李海欣高地”战斗的英雄后,他还特意为杨国跃举杯:“为‘李海欣高地’的英雄们,干杯!”

(待续)
请教兄弟 您何必用如果 和 或 呢? 您用的这两个词不就代表了我的质疑吗?
哈哈,因为你没有提供别人是转载的依据!而且你无法证明他会不会就是作者啊?

你的质疑没有依据!没有切实依据的质疑叫造谣!
精彩的好文,继续啊!
请教兄弟 您何必用如果 和 或 呢? 您用的这两个词不就代表了我的质疑吗?
哈哈,因为你没有提供别人是转载的依据!而且你无法证明他会不会就是作者啊?

你的质疑没有依据!没有切实依据的质疑叫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