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光机所4米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取得突破,我朝锁眼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32:54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长春光机所的工作一直体现着光电领域的创新价值链。
  “当年,这片山坡附近还没有茂密的树林,远处也没有密集的楼群,是观测和实验的理想场地。”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王大珩纪念园里,一位工作人员向一群来自中科院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介绍道,“王大珩先生于是选择了这里建设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大气光学观测站。”
  足下踏着王大珩先生曾工作过的土地,人们变得肃静,一一向王大珩先生的铜像行注目礼。
  王大珩先生的雕像远眺长春,神情肃然。曾经,他期待依托长春光机所将长春市建设为国际光学城,打造中国光学的托拉斯。带着这一梦想,他风雨兼程60余载。
  现在,按照“创新2020”总体要求和中科院“一三五”规划部署,他的继承者们也为这一目标而奋斗着,“长春光机所正努力争取成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首批试点单位。”长春光机所副所长金宏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定位:
  高精尖背后的“渊源”
  长春光机所“一四五”规划中的“一”即一个定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高技术创新为主线,聚焦于国防战略性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从事光学和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引领国家光电领域自主创新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
  实际上,自建所以来,伴随着国家发展,长春光机所一直在凝练自身定位。
  规模大、人员多、领域内学科涵盖广泛等一直是长春光机所的特点。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该研究所的工作一直体现着光电领域的创新价值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时任长春光机所常务副所长曹健林与副所长宣明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产研贸”的思路;宣明任所长后,领导班子提出了建设“研产学贸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的发展方针,这也是过去几十年研究所不断思考、创新和改革的结果。
  同样,长春光机所多年思考和创新的还有“四”与“五”,“四”为四项重大突破,“五”是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四”与“五”是按照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相关要求,长春光机所详细剖析自身发展历程与国家未来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该所特点和优势以及现有技术基础凝练出来的。
  四项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四项重大突破中的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作技术,在1952年长春光机所建立之时便开始研究;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中的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正是长春光机所在长期积累而系统掌握离轴光学技术的基础上,给自己加码提出的更高追求……
  现在,长春光机所按照“点、线、面”科学部署原则,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研布局和投入,努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四者有效衔接,实现从资源导向向目标导向的转变。
  进展:
  “神秘”大所里的新动静
  这些年来,长春光机所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细说起来,人们却发现这是一个“神秘”的研究所,外界对其总体印象更多是定位在军工项目的研究,不清楚这支“国家队”的发力点。
  而以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为首的领导班子早已意识到,“若要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研究所、国际一流的光学基地,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
  基于此,结合建设至今所布局的学科和技术,长春光机所凝聚出四项重大突破,即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作技术、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与高亮度超大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技术。
  长春光机所希望经过5~10年的努力,在这些领域率先研发出国际上叫得响的一流技术。
  目前,四项重大突破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
  针对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研究所选择从光学领域进行突破,该技术所涉及的光学系统单元技术都成为科研团队的课题,无论是材料、光学加工技术,还是镀膜、支撑和检测技术。
  “现在,我们已掌握2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的制造技术。”金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很快,我们就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技术。”
  瞄准国际一流,长春光机所确立的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分别是:先进无人机技术、星载一体化技术、共形光学技术、临近空间遥感技术和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
  这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同样进展喜人。例如,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已完成设计与加工,并进行验证。
  其中,一个在研的视仰角为76度的民用项目已通过验证。76度视仰角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该光学仪器得到分辨率16米、幅宽达到1000公里的数据。
  该技术很好,但实现难度非常大,无论是设备的加工制造、装备还是检测,对长春光机所而言都极具挑战性。但是长春光机所却坚信一点:在不远的未来,这一技术将领先国际。
  解题:
  综合优势方能快速前进
  实际上,顺利推进“一四五”规划实施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研究所面临的是,项目领域新、创新性强,许多技术是国际封锁、国内没有的,无前人研究成果可借鉴,研究所只能靠自主创新。
  比如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该项目的很多技术指标要求达到精密机械加工的极限,难度极大,科研人员也无经验可借鉴;又如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对于4m量级SiC的制造技术国内同样没有先例,长春光机所必须依靠现有技术力量进行攻关。
  其次,困难来自理念上。研究所重点培育方向除了传统优势领域以外,还涉及小卫星等众多过去并不占优势的研究领域,有的科研人员心存顾虑。
  拥有技术,还需勇气与坚定的信心,方能一一破解难题。
  去年,来自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的专家对长春光机所“一四五”规划进行了诊断评估。专家组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建议。
  专家组评估认为,长春光机所的一个定位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基础扎实、基本准确;
  四个重大突破合理可行,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工艺研发与自主设计;
  五个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建议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核心竞争力,找准突破口。
  “我们的目标始终未变,研究所将依托四项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建设四大公共技术平台和七大专业研发基地,打造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实现王大珩先生打造中国光学托拉斯的梦想!”金宏说。

http://bbs.9ifly.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20&fromuid=24484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长春光机所的工作一直体现着光电领域的创新价值链。
  “当年,这片山坡附近还没有茂密的树林,远处也没有密集的楼群,是观测和实验的理想场地。”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王大珩纪念园里,一位工作人员向一群来自中科院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介绍道,“王大珩先生于是选择了这里建设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大气光学观测站。”
  足下踏着王大珩先生曾工作过的土地,人们变得肃静,一一向王大珩先生的铜像行注目礼。
  王大珩先生的雕像远眺长春,神情肃然。曾经,他期待依托长春光机所将长春市建设为国际光学城,打造中国光学的托拉斯。带着这一梦想,他风雨兼程60余载。
  现在,按照“创新2020”总体要求和中科院“一三五”规划部署,他的继承者们也为这一目标而奋斗着,“长春光机所正努力争取成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首批试点单位。”长春光机所副所长金宏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定位:
  高精尖背后的“渊源”
  长春光机所“一四五”规划中的“一”即一个定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高技术创新为主线,聚焦于国防战略性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从事光学和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引领国家光电领域自主创新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
  实际上,自建所以来,伴随着国家发展,长春光机所一直在凝练自身定位。
  规模大、人员多、领域内学科涵盖广泛等一直是长春光机所的特点。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该研究所的工作一直体现着光电领域的创新价值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时任长春光机所常务副所长曹健林与副所长宣明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产研贸”的思路;宣明任所长后,领导班子提出了建设“研产学贸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的发展方针,这也是过去几十年研究所不断思考、创新和改革的结果。
  同样,长春光机所多年思考和创新的还有“四”与“五”,“四”为四项重大突破,“五”是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四”与“五”是按照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相关要求,长春光机所详细剖析自身发展历程与国家未来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该所特点和优势以及现有技术基础凝练出来的。
  四项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四项重大突破中的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作技术,在1952年长春光机所建立之时便开始研究;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中的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正是长春光机所在长期积累而系统掌握离轴光学技术的基础上,给自己加码提出的更高追求……
  现在,长春光机所按照“点、线、面”科学部署原则,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研布局和投入,努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四者有效衔接,实现从资源导向向目标导向的转变。
  进展:
  “神秘”大所里的新动静
  这些年来,长春光机所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细说起来,人们却发现这是一个“神秘”的研究所,外界对其总体印象更多是定位在军工项目的研究,不清楚这支“国家队”的发力点。
  而以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为首的领导班子早已意识到,“若要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研究所、国际一流的光学基地,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
  基于此,结合建设至今所布局的学科和技术,长春光机所凝聚出四项重大突破,即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作技术、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与高亮度超大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技术。
  长春光机所希望经过5~10年的努力,在这些领域率先研发出国际上叫得响的一流技术。
  目前,四项重大突破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
  针对4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研究所选择从光学领域进行突破,该技术所涉及的光学系统单元技术都成为科研团队的课题,无论是材料、光学加工技术,还是镀膜、支撑和检测技术。
  “现在,我们已掌握2m级大口径光电设备的制造技术。”金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很快,我们就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技术。”
  瞄准国际一流,长春光机所确立的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分别是:先进无人机技术、星载一体化技术、共形光学技术、临近空间遥感技术和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
  这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同样进展喜人。例如,自由曲面偏轴光学技术已完成设计与加工,并进行验证。
  其中,一个在研的视仰角为76度的民用项目已通过验证。76度视仰角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该光学仪器得到分辨率16米、幅宽达到1000公里的数据。
  该技术很好,但实现难度非常大,无论是设备的加工制造、装备还是检测,对长春光机所而言都极具挑战性。但是长春光机所却坚信一点:在不远的未来,这一技术将领先国际。
  解题:
  综合优势方能快速前进
  实际上,顺利推进“一四五”规划实施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研究所面临的是,项目领域新、创新性强,许多技术是国际封锁、国内没有的,无前人研究成果可借鉴,研究所只能靠自主创新。
  比如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该项目的很多技术指标要求达到精密机械加工的极限,难度极大,科研人员也无经验可借鉴;又如大口径光电设备制造技术,对于4m量级SiC的制造技术国内同样没有先例,长春光机所必须依靠现有技术力量进行攻关。
  其次,困难来自理念上。研究所重点培育方向除了传统优势领域以外,还涉及小卫星等众多过去并不占优势的研究领域,有的科研人员心存顾虑。
  拥有技术,还需勇气与坚定的信心,方能一一破解难题。
  去年,来自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的专家对长春光机所“一四五”规划进行了诊断评估。专家组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建议。
  专家组评估认为,长春光机所的一个定位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基础扎实、基本准确;
  四个重大突破合理可行,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工艺研发与自主设计;
  五个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建议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核心竞争力,找准突破口。
  “我们的目标始终未变,研究所将依托四项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建设四大公共技术平台和七大专业研发基地,打造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实现王大珩先生打造中国光学托拉斯的梦想!”金宏说。

http://bbs.9ifly.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20&fromuid=24484
这个要等长五了吧,没CZ5还射不上去。
这个是造望远镜的?
长五快了,新一代天眼也该快上天了。
说好的硬x射线望远镜呢?2010年等到现在
支持我朝的科技树添枝加叶!
锁眼是大型卫星阿,要大推力的火箭
CDhui 发表于 2013-9-4 20:37
说好的硬x射线望远镜呢?2010年等到现在
当时cctv吹风相当厉害。。。
能不能拆成几个部分射上去,然后再上面试验组装技术?
给他取个给力的名字叫“针眼”好吧。
八股文啊,遮遮掩掩的
如果我朝真有能力制造土鳖版锁眼并且送上天去,那就为我们的战略反导系统提供了一双锐利的眼睛,美帝能打的牌只会越来越少啦,希望早日成真。
原来那是我们学校,后来拆分出来变成长春理工
应该叫千里眼
光机所的光刻机现在怎么了,当初90纳米级的出来都6年了,现在是个什么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