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策略向能源倾斜 美国持容忍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4:29

    印度贾姆的一位士兵正在清点原油库存。能源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印度要继续保持每年7%的高增长速度,仅仅依靠国内的石油产量已不可能。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初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的表态显示出印度推行务实能源外交的立场

    美国对印度风风火火的全球能源外交暂时持容忍态度,3月访问印度的美国国务卿赖斯看着印度外长辛哈(左)的眼神多少透着无奈。
  为了印度高速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一系列外交举措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而且越来越务实。“印度的能源缺口必须依赖加快海外开发来解决”,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初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的表态显示出印度推行务实能源外交的立场。
  可以说,凡是印度认为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者或者能源通道的国家,不论这些国家过去与印度关系如何,不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名声好坏,印度都尽全力与之发展关系。
  只要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印度的公司在招标,只要哪里有天然气,哪里就有印度人的笑脸。
  能源窘境促生能源外交
  能源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个矛盾在上世纪90年代还不很突出,进入21世纪,印度要继续保持每年7%的高增长速度,仅仅依靠印度国内的石油需求显然已经不可能。
  3月初,印度总理首次邀请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访问印度,这是印度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拉丁美洲石油大国的国家元首访印,这次访问的突出理由是印度基于通过查韦斯总统的访问,拉近与这个拉美石油大国的关系,尽快解决印度在这个国家石油业的开采、生产和进口的优先权。这是印度能源外交的一个突出表现,也说明能源外交将成为其总体外交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未来的国际立场将很大程度上受能源外交的制约。
  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希图使自己迅速进入大国行列。为此,印度加速了经济发展战略,根据一些专家估计,印度将与中国一样在未来20年内成为全球能源需求最多的国家。
  印度原本并不缺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大约300亿美元,年经济增长率长期在3%徘徊,那时印度国内的原油生产就已达到2000万吨,大体上能应付国内的发展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由原先的20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000亿美元,尽管同一时间印度的石油工业也有长足发展,但每年的原油产量也只有大约3000万-3500万吨左右,低于中国大庆油田1965年的水平。目前印度已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但印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仅能满足其经济增长需要的30%,显然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能源都需进口。专家们估计,未来15年到20年之间,印度能源的自给率还将下降到15%左右。印度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到8.2%,而本财政年度仍有可能继续达到7%的增长率。因此,印度在明年有可能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专家们估计印度将有可能在5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世界第四大能源进口需求国。
  今年1月下旬,印度总理辛格在一次石油工业年会上说,“印度的能源缺口只能靠加大国内开采力度和加快开发海外机会来解决”。
  印度国内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应当属于贫油国,目前印度全国仍有60%的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尽管夏天持续高温,但能用得起空调的家庭只有不到20%.印度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也只有6.6亿吨,只占到全球石油储量的0.5%.其实,加大国内开采力度并不是印度政府的本意。因为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石油产量,不到25年印度的石油资源就将被开采枯竭殆尽。为此,印度政府未来所采取的策略不但不鼓励加大对国内现有资源的开采,而是尽量限制,只能是对石油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今年2月,印度本土的石油开采量和石油生产量已分别下降了5%.有消息说,印度准备进一步减少本土的石油生产量和开采量,至少是在印度次大陆的陆地上,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已意识到能源安全的严重性,调整了过去单纯依靠本国石油生产或者进口石油的战略,加大了到海外购买油田股份和开采权的力度。印度已把眼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和海上油田,除了石油外,印度还把天然气外交作为对自己能源外交的主要补充。
  能源外交务求落在实处
  印度的能源战略实际上是一个丁字型战略:向北获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到印度的能源安全通道,向东则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这是印度能源战略的内环,而其外环则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形成全球规模的印度能源战略。
  其实无论是委内瑞拉还是整个拉丁美洲传统上并不是印度的外交重点。在印度的历史上,很少有邀请拉丁美洲的领导人访问印度的记录,印度本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几乎很少光顾美国、加拿大以外的西半球国家。但是为了石油,为了印度未来经济高速起飞的长远大计,印度必须把自己的能源战略扩展到中东大油田以外的区域,因此查韦斯在印度受到了超出寻常的欢迎。目前印度的能源战略重新构建了印度的全球外交战略,改变了印度的外交关系的实际内容。
  印度的石油垄断财团比政府动作还要快,它们先于政府看到了印度在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利益的重要。印度的海外石油巨头、国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已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其开发的触角东至远东的俄罗斯的萨哈林岛,西到伊朗和苏丹,南达越南和其他一些国家。最近几个月,印度的石油财团又开始投入几十亿美元准备经略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卡塔尔、孟加拉国、也门、乍得、尼日尔、加纳、刚果(布)、厄瓜多尔的石油和天然气田等遍及中东、中亚和拉美的所有石油宝藏。可以说,只要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印度的公司在招标,只要哪里有天然气,哪里就有印度人的笑脸。
  向北,印度正在全方位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最近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宣布将与一家“俄罗斯实体”探讨购买俄罗斯石油巨子尤科斯财团。根据印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总裁拉哈的说法,“未来印度原油进口的五分之一将来自俄罗斯,也就是说,每天进口的五百万桶原油中,应当有从俄罗斯进口的一百万桶。
  向东,印度外长辛格3月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与军政府主要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在此之前就修建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问题与缅、孟两国分别进行了接触。为了这条管线,印度已经承诺给孟加拉国每年提供1亿美元左右的过境费用,为此,印度准备在水资源问题上做出更大的让步以换取孟加拉国支持其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
  向西,印度不惜与其过去的宿敌巴基斯坦合作,开辟伊朗经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能源管道。不仅如此,印度对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天然气的兴趣也很大,因此,印度正在考虑与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的进一步能源通道合作。印度已经同意与伊朗合作开发伊朗南部的帕斯油田;正帮助伊朗修建恰赫巴哈尔港口,使之成为中亚和外高加索商品的集散地;帮助伊朗完成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甚至同意帮助伊朗建造潜水艇。最近印度在非洲的石油开采油田控股的力度越来越大,印已取代加拿大成为在苏丹油田的主要投资者。
  根据印度经济增长的需要,还会有新的能源供应地为印度涉足。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的外交视角比以前宽得多了,其对外经济利益已逐渐脱离南亚向世界扩展,其在全球的外交利益已不再是要营造什么样的大国地位,而是要营造对印度未来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能源供应环境,营造印度的能源仓库和能源供应基地,这个需求要大于印度在国际舞台的政治需求,能源外交将孕育着印度外交思想、外交重点、外交方式和外交战略的重大变化。
  今后,印度未来对外双边关系的走向和走势,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印度未来的国际合作都将与对印度的国际能源供应息息相关。
  能源战略招致美国反感
  既然印度的外交战略已经很大程度上以支持国内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那么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政治立场分野都不会印度发展与能源国家关系的障碍,需要就是一切。
  印度的能源外交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全球,除了一些中东产油国以外,与印度交往的许多国家恰恰是美国认为的恐怖主义国家、“失败主义”国家、“无赖”国家、敏感国家以及美国认为的“后院”国家。在印度极力要打入的产油国名单中,有美国最反感并要将其置于死地的伊朗,有美国后院国家、不听美国话的OPEC成员国委内瑞拉,有美国认定是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策源地苏丹,还有美国认为是失败主义国家、人权记录最差的缅甸。另外印度在俄罗斯、中亚、中东国家推进能源工程项目招标、购买油田股份和开采权的加速更引起美国的警惕。美国过去主要是防止欧洲、日本、中国、韩国成为美国的海湾油气田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对印度有太多的警惕,但最近美国对印度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与伊朗合作已经十分担心。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是,孤立和打击伊朗,确保美国在伊拉克、在里海油气田的利益,确保美国在波斯湾的能源利益,不希望任何外国染指和分享,而印度目前的能源战略恰恰是在美国尚未占据的空白点占据能源空间,甚至把自己的手伸向自己的禁脔之地。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印外长辛格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对美国所厌恶的军政府缅甸进行亲善访问,并就缅甸向印度输送天然气问题达成谅解,最近又取代加拿大成为苏丹油田的大股东。军政权统治的缅甸被美国一直认定为违反人权记录最多的国家和最不民主的国家,是美国孤立的对象,在美国的暗中唆使和压力下,东盟内部正在试图拒绝给予缅甸轮值主席国的地位。而苏丹被美国认定为是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大本营,是各种恐怖惨案的制造者。印度与上述两国的接近自然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是美国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的反美政治家,美国曾策动反对派举行推翻查韦斯总统的未遂骚乱,而印度邀请这样的总统访问,美国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让美国和以色列最不能接受的是印度与伊朗日益亲密的关系。
  美国和以色列十分在意印度参与伊朗的油田建设招标、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最不能容忍的是印度帮助伊朗生产潜水艇,据说这种潜水艇恰好适应波斯湾的温暖水域,比俄罗斯原先所提供的潜性能好得多。印度甚至还提出要帮助伊朗发展核能。印度的上述举动恰恰发生在美国全力孤立伊朗的时候,发生在美国正全力寻找伊朗发展核武器把柄的时候,多少有点太岁头上动土的意味。美国担心,如果印度与伊朗发展成在经济与军事上全天候的伙伴关系,那么美国孤立伊朗的政策将会因印度的不支持而受到严重制约,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会因为印度的不参与、不执行而大打折扣,伊朗也可以通过与印度合作降低制裁对其政治、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
  从长远意义上讲,印度与美国发展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其基本国策,但印度又必须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鲜工业血源而发展与一些美国认定的“失败”国家、“无赖”国家的关系,这就与它目前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必然出现相互、前后矛盾的地方,也引发了印度与美国的利益冲突,这将影响印度与美国合作关系的深度、广度和质量。
  美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对印度与伊朗发展能源关系表示强烈不满。无论是美国国务卿赖斯还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曾表示过严重关切。然而,印度的石油大亨们和政府的高级幕僚们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他们对印度的安全能源和美国威胁要对伊朗动用武力的恫吓有自己的判断和说法。印度政府任命的印石油公司总裁拉哈说,美国如果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那将是十分愚蠢的。
  拉哈还警告说,若美国一意孤行入侵伊朗,将给全球原油市场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果美国进攻伊朗,将给那些美国的投机商们扰乱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机会。”言外之意,战争将使得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美国自己也会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
  印度是亚太地区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对伊朗和中东国家的石油倚赖超过其全部进口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无法阻止印度购买伊朗石油,印度也根本无意按照美国意志行事。拉哈认为,“我看不出印度的最高利益一定要服从美国最高利益的道理,美国自己也和印度一样在拼命寻找海外的能源”。
  伊朗目前是中东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对于印度来说,割舍与伊朗的关系无疑就是在割舍自己未来的能源生命线。印度石油部长马尼3月10日说,印度已将打算通过伊朗石油管道进口石油的计划通知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穆尔福德。马尼说,“我们意识到美国的关注,但我认为美国也同样理解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我们都应当理解对方。”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印度目前最大也是最赢利的石油公司,目前已占有伊朗亚达瓦兰油田20%的股份,并已经拿到了伊朗朱法尔油田的工程招标。像这样的肥肉到手,印度是无论如何不会吐出来的。马尼表示,印度将不顾美国的反对和巴基斯坦恢复修建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谈判。拟议中的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是印度天然气管道“三线计划”的西线,从伊朗的南部油田,通过陆路穿过巴基斯坦,到达印度境内。该工程全长2775公里,投资41.6亿美元,计划2009年完工。2005年1月7日,印度和伊朗已经签订了协议。东线是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预计耗资将超过10亿美元。印孟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北线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目前处在酝酿阶段。
  伊朗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预计管道建成后,伊朗每天将向印度输送6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16日访问印度时对此表示深切“关注”,但印度显然不想就此放弃。印度外长辛格日前强调,印度将继续这一天然气工程,巴基斯坦也将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因为巴方如果单独投资兴建输送管道则成本太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努力使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通过土耳其和地中海向西输送,而不是向南通过伊朗输送。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促进伊朗的能源发展,也可能使里海地区的石油向东向南出口,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尽管世人都认为印度在21世纪主要是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许多人估计印度在本世纪的最初30年将大力推进亲美战略。但如果细细品来印度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的巨大的利益落差。
  美国希望印度强大,但不是要印度称霸,美国要印度成为自己推进印度洋战略的助手,而不是美国的对手,也不要张扬到美国所不能接受的限度,美国欢迎印度的经济起飞,认为这样可以为美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希望印度在战略上能够对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形成钳制,但不希望印度与美国在利益上分一杯羹。而印度是现实的,印度目前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经济能力,印度要超越过去,超越历史,就必须在树立自己的国家战略,而这个国家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国家的发展上。如果印度不能得到在全世界的能源市场分额,那么就永远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被套上紧箍咒。
  印美各有所图暂时相安
  尽管美国对印度的能源战略颇有微词,但美国目前还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拉住印度,因此美国还是要做出重视印度和理解印度的姿态,不要因此影响美印关系的上升势头。
  美国与印度于本月14日承诺将促进两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并将就能源合作―包括利用民用核能展开高级别会谈。印度外长辛格当天分别会晤了美国总统布什与国务卿赖斯。而印度总理辛格也计划在今年7月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布什也计划在随后访问印度。上月曾访问新德里的赖斯透露说,她与辛格14日的会谈是美国与印度继续“战略对话”的一部分。
  “美国与印度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日益认识到印度作为世界一支主要力量的重要性,两国都非常欢迎这种发展,”赖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前华盛顿一直讨论印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但印度准备从伊朗引入天然气的计划遭到了美国的批评。赖斯当天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美国不准备向印度出售核反应堆技术。
  “我们还未到这个程度,这不是事实,”赖斯说,这番讲话体现了美国对印度的保留态度。
  分析人士表示,对能源的需求已经促使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上采取了更务实的外交政策。如果这条天然气管道能够得以修建,那么这无疑将会从经济上把印巴这两个老对手绑在一起,这也将会加速两国间更多问题的解决。此外,印度这种对能源安全的需求可能将重新构建南亚的地缘政治,甚或将影响到印度的外交关系。但是,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中,美国对印度的需求和战略上的倚重显然是主要方面,而与印度的潜在竞争和不满仍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以预见,美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容忍”印度。
  但印度加强与某些美国“厌恶”的产油国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冒险。尤其是那些与美国唱反调的国家,如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不久前对新德里的访问则是促成两国关系提升的一个重要举动。在查韦斯访问印度期间,印度和委内瑞拉签署了6项协议,大部分都是能源交易。印度与伊朗的关系也因能源合作而在加强,到目前为止,印度在拓展能源多样化方面最大的成就正是在伊朗取得的,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在2005年1月与伊朗石油公司达成重要协议,双方准备在伊朗南部合作开采天然气。虽然印度和伊朗在军事领域并没有进行接触,但是,新德里与德黑兰在能源领域建立的战略关系已让美国担忧不已。
  印度目前与缅甸的交往也在深入,缅甸军政权始终对印度保持高度警惕,而且目前在印度还有一大批反对缅甸军政府的持不同政见者,但为了印度的东向战略和能源,印度不得不走这一步,不能太在意美国的脸色。美国白宫消息人士表示,华盛顿可以容忍印度与这些国家来往,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来往仅限于贸易关系,任何除此之外的关系都会引起美国的不快,甚至有可能导致美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出现紧张状态。
  撰文/本报特约撰稿人 吉戈
    印度贾姆的一位士兵正在清点原油库存。能源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印度要继续保持每年7%的高增长速度,仅仅依靠国内的石油产量已不可能。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初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的表态显示出印度推行务实能源外交的立场

    美国对印度风风火火的全球能源外交暂时持容忍态度,3月访问印度的美国国务卿赖斯看着印度外长辛哈(左)的眼神多少透着无奈。
  为了印度高速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一系列外交举措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而且越来越务实。“印度的能源缺口必须依赖加快海外开发来解决”,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初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的表态显示出印度推行务实能源外交的立场。
  可以说,凡是印度认为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者或者能源通道的国家,不论这些国家过去与印度关系如何,不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名声好坏,印度都尽全力与之发展关系。
  只要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印度的公司在招标,只要哪里有天然气,哪里就有印度人的笑脸。
  能源窘境促生能源外交
  能源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个矛盾在上世纪90年代还不很突出,进入21世纪,印度要继续保持每年7%的高增长速度,仅仅依靠印度国内的石油需求显然已经不可能。
  3月初,印度总理首次邀请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访问印度,这是印度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拉丁美洲石油大国的国家元首访印,这次访问的突出理由是印度基于通过查韦斯总统的访问,拉近与这个拉美石油大国的关系,尽快解决印度在这个国家石油业的开采、生产和进口的优先权。这是印度能源外交的一个突出表现,也说明能源外交将成为其总体外交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未来的国际立场将很大程度上受能源外交的制约。
  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希图使自己迅速进入大国行列。为此,印度加速了经济发展战略,根据一些专家估计,印度将与中国一样在未来20年内成为全球能源需求最多的国家。
  印度原本并不缺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大约300亿美元,年经济增长率长期在3%徘徊,那时印度国内的原油生产就已达到2000万吨,大体上能应付国内的发展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由原先的20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000亿美元,尽管同一时间印度的石油工业也有长足发展,但每年的原油产量也只有大约3000万-3500万吨左右,低于中国大庆油田1965年的水平。目前印度已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但印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仅能满足其经济增长需要的30%,显然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能源都需进口。专家们估计,未来15年到20年之间,印度能源的自给率还将下降到15%左右。印度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到8.2%,而本财政年度仍有可能继续达到7%的增长率。因此,印度在明年有可能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专家们估计印度将有可能在5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世界第四大能源进口需求国。
  今年1月下旬,印度总理辛格在一次石油工业年会上说,“印度的能源缺口只能靠加大国内开采力度和加快开发海外机会来解决”。
  印度国内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应当属于贫油国,目前印度全国仍有60%的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尽管夏天持续高温,但能用得起空调的家庭只有不到20%.印度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也只有6.6亿吨,只占到全球石油储量的0.5%.其实,加大国内开采力度并不是印度政府的本意。因为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石油产量,不到25年印度的石油资源就将被开采枯竭殆尽。为此,印度政府未来所采取的策略不但不鼓励加大对国内现有资源的开采,而是尽量限制,只能是对石油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今年2月,印度本土的石油开采量和石油生产量已分别下降了5%.有消息说,印度准备进一步减少本土的石油生产量和开采量,至少是在印度次大陆的陆地上,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已意识到能源安全的严重性,调整了过去单纯依靠本国石油生产或者进口石油的战略,加大了到海外购买油田股份和开采权的力度。印度已把眼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和海上油田,除了石油外,印度还把天然气外交作为对自己能源外交的主要补充。
  能源外交务求落在实处
  印度的能源战略实际上是一个丁字型战略:向北获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到印度的能源安全通道,向东则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这是印度能源战略的内环,而其外环则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形成全球规模的印度能源战略。
  其实无论是委内瑞拉还是整个拉丁美洲传统上并不是印度的外交重点。在印度的历史上,很少有邀请拉丁美洲的领导人访问印度的记录,印度本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几乎很少光顾美国、加拿大以外的西半球国家。但是为了石油,为了印度未来经济高速起飞的长远大计,印度必须把自己的能源战略扩展到中东大油田以外的区域,因此查韦斯在印度受到了超出寻常的欢迎。目前印度的能源战略重新构建了印度的全球外交战略,改变了印度的外交关系的实际内容。
  印度的石油垄断财团比政府动作还要快,它们先于政府看到了印度在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利益的重要。印度的海外石油巨头、国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已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其开发的触角东至远东的俄罗斯的萨哈林岛,西到伊朗和苏丹,南达越南和其他一些国家。最近几个月,印度的石油财团又开始投入几十亿美元准备经略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卡塔尔、孟加拉国、也门、乍得、尼日尔、加纳、刚果(布)、厄瓜多尔的石油和天然气田等遍及中东、中亚和拉美的所有石油宝藏。可以说,只要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印度的公司在招标,只要哪里有天然气,哪里就有印度人的笑脸。
  向北,印度正在全方位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最近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宣布将与一家“俄罗斯实体”探讨购买俄罗斯石油巨子尤科斯财团。根据印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总裁拉哈的说法,“未来印度原油进口的五分之一将来自俄罗斯,也就是说,每天进口的五百万桶原油中,应当有从俄罗斯进口的一百万桶。
  向东,印度外长辛格3月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与军政府主要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在此之前就修建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问题与缅、孟两国分别进行了接触。为了这条管线,印度已经承诺给孟加拉国每年提供1亿美元左右的过境费用,为此,印度准备在水资源问题上做出更大的让步以换取孟加拉国支持其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
  向西,印度不惜与其过去的宿敌巴基斯坦合作,开辟伊朗经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能源管道。不仅如此,印度对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天然气的兴趣也很大,因此,印度正在考虑与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的进一步能源通道合作。印度已经同意与伊朗合作开发伊朗南部的帕斯油田;正帮助伊朗修建恰赫巴哈尔港口,使之成为中亚和外高加索商品的集散地;帮助伊朗完成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甚至同意帮助伊朗建造潜水艇。最近印度在非洲的石油开采油田控股的力度越来越大,印已取代加拿大成为在苏丹油田的主要投资者。
  根据印度经济增长的需要,还会有新的能源供应地为印度涉足。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的外交视角比以前宽得多了,其对外经济利益已逐渐脱离南亚向世界扩展,其在全球的外交利益已不再是要营造什么样的大国地位,而是要营造对印度未来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能源供应环境,营造印度的能源仓库和能源供应基地,这个需求要大于印度在国际舞台的政治需求,能源外交将孕育着印度外交思想、外交重点、外交方式和外交战略的重大变化。
  今后,印度未来对外双边关系的走向和走势,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印度未来的国际合作都将与对印度的国际能源供应息息相关。
  能源战略招致美国反感
  既然印度的外交战略已经很大程度上以支持国内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那么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政治立场分野都不会印度发展与能源国家关系的障碍,需要就是一切。
  印度的能源外交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全球,除了一些中东产油国以外,与印度交往的许多国家恰恰是美国认为的恐怖主义国家、“失败主义”国家、“无赖”国家、敏感国家以及美国认为的“后院”国家。在印度极力要打入的产油国名单中,有美国最反感并要将其置于死地的伊朗,有美国后院国家、不听美国话的OPEC成员国委内瑞拉,有美国认定是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策源地苏丹,还有美国认为是失败主义国家、人权记录最差的缅甸。另外印度在俄罗斯、中亚、中东国家推进能源工程项目招标、购买油田股份和开采权的加速更引起美国的警惕。美国过去主要是防止欧洲、日本、中国、韩国成为美国的海湾油气田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对印度有太多的警惕,但最近美国对印度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与伊朗合作已经十分担心。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是,孤立和打击伊朗,确保美国在伊拉克、在里海油气田的利益,确保美国在波斯湾的能源利益,不希望任何外国染指和分享,而印度目前的能源战略恰恰是在美国尚未占据的空白点占据能源空间,甚至把自己的手伸向自己的禁脔之地。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印外长辛格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对美国所厌恶的军政府缅甸进行亲善访问,并就缅甸向印度输送天然气问题达成谅解,最近又取代加拿大成为苏丹油田的大股东。军政权统治的缅甸被美国一直认定为违反人权记录最多的国家和最不民主的国家,是美国孤立的对象,在美国的暗中唆使和压力下,东盟内部正在试图拒绝给予缅甸轮值主席国的地位。而苏丹被美国认定为是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大本营,是各种恐怖惨案的制造者。印度与上述两国的接近自然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是美国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的反美政治家,美国曾策动反对派举行推翻查韦斯总统的未遂骚乱,而印度邀请这样的总统访问,美国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让美国和以色列最不能接受的是印度与伊朗日益亲密的关系。
  美国和以色列十分在意印度参与伊朗的油田建设招标、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最不能容忍的是印度帮助伊朗生产潜水艇,据说这种潜水艇恰好适应波斯湾的温暖水域,比俄罗斯原先所提供的潜性能好得多。印度甚至还提出要帮助伊朗发展核能。印度的上述举动恰恰发生在美国全力孤立伊朗的时候,发生在美国正全力寻找伊朗发展核武器把柄的时候,多少有点太岁头上动土的意味。美国担心,如果印度与伊朗发展成在经济与军事上全天候的伙伴关系,那么美国孤立伊朗的政策将会因印度的不支持而受到严重制约,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会因为印度的不参与、不执行而大打折扣,伊朗也可以通过与印度合作降低制裁对其政治、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
  从长远意义上讲,印度与美国发展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其基本国策,但印度又必须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鲜工业血源而发展与一些美国认定的“失败”国家、“无赖”国家的关系,这就与它目前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必然出现相互、前后矛盾的地方,也引发了印度与美国的利益冲突,这将影响印度与美国合作关系的深度、广度和质量。
  美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对印度与伊朗发展能源关系表示强烈不满。无论是美国国务卿赖斯还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曾表示过严重关切。然而,印度的石油大亨们和政府的高级幕僚们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他们对印度的安全能源和美国威胁要对伊朗动用武力的恫吓有自己的判断和说法。印度政府任命的印石油公司总裁拉哈说,美国如果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那将是十分愚蠢的。
  拉哈还警告说,若美国一意孤行入侵伊朗,将给全球原油市场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果美国进攻伊朗,将给那些美国的投机商们扰乱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机会。”言外之意,战争将使得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美国自己也会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
  印度是亚太地区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对伊朗和中东国家的石油倚赖超过其全部进口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无法阻止印度购买伊朗石油,印度也根本无意按照美国意志行事。拉哈认为,“我看不出印度的最高利益一定要服从美国最高利益的道理,美国自己也和印度一样在拼命寻找海外的能源”。
  伊朗目前是中东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对于印度来说,割舍与伊朗的关系无疑就是在割舍自己未来的能源生命线。印度石油部长马尼3月10日说,印度已将打算通过伊朗石油管道进口石油的计划通知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穆尔福德。马尼说,“我们意识到美国的关注,但我认为美国也同样理解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我们都应当理解对方。”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印度目前最大也是最赢利的石油公司,目前已占有伊朗亚达瓦兰油田20%的股份,并已经拿到了伊朗朱法尔油田的工程招标。像这样的肥肉到手,印度是无论如何不会吐出来的。马尼表示,印度将不顾美国的反对和巴基斯坦恢复修建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谈判。拟议中的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是印度天然气管道“三线计划”的西线,从伊朗的南部油田,通过陆路穿过巴基斯坦,到达印度境内。该工程全长2775公里,投资41.6亿美元,计划2009年完工。2005年1月7日,印度和伊朗已经签订了协议。东线是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预计耗资将超过10亿美元。印孟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北线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线,目前处在酝酿阶段。
  伊朗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预计管道建成后,伊朗每天将向印度输送6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16日访问印度时对此表示深切“关注”,但印度显然不想就此放弃。印度外长辛格日前强调,印度将继续这一天然气工程,巴基斯坦也将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因为巴方如果单独投资兴建输送管道则成本太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努力使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通过土耳其和地中海向西输送,而不是向南通过伊朗输送。伊朗―印度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促进伊朗的能源发展,也可能使里海地区的石油向东向南出口,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尽管世人都认为印度在21世纪主要是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许多人估计印度在本世纪的最初30年将大力推进亲美战略。但如果细细品来印度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的巨大的利益落差。
  美国希望印度强大,但不是要印度称霸,美国要印度成为自己推进印度洋战略的助手,而不是美国的对手,也不要张扬到美国所不能接受的限度,美国欢迎印度的经济起飞,认为这样可以为美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希望印度在战略上能够对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形成钳制,但不希望印度与美国在利益上分一杯羹。而印度是现实的,印度目前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经济能力,印度要超越过去,超越历史,就必须在树立自己的国家战略,而这个国家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国家的发展上。如果印度不能得到在全世界的能源市场分额,那么就永远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被套上紧箍咒。
  印美各有所图暂时相安
  尽管美国对印度的能源战略颇有微词,但美国目前还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拉住印度,因此美国还是要做出重视印度和理解印度的姿态,不要因此影响美印关系的上升势头。
  美国与印度于本月14日承诺将促进两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并将就能源合作―包括利用民用核能展开高级别会谈。印度外长辛格当天分别会晤了美国总统布什与国务卿赖斯。而印度总理辛格也计划在今年7月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布什也计划在随后访问印度。上月曾访问新德里的赖斯透露说,她与辛格14日的会谈是美国与印度继续“战略对话”的一部分。
  “美国与印度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日益认识到印度作为世界一支主要力量的重要性,两国都非常欢迎这种发展,”赖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前华盛顿一直讨论印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但印度准备从伊朗引入天然气的计划遭到了美国的批评。赖斯当天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美国不准备向印度出售核反应堆技术。
  “我们还未到这个程度,这不是事实,”赖斯说,这番讲话体现了美国对印度的保留态度。
  分析人士表示,对能源的需求已经促使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上采取了更务实的外交政策。如果这条天然气管道能够得以修建,那么这无疑将会从经济上把印巴这两个老对手绑在一起,这也将会加速两国间更多问题的解决。此外,印度这种对能源安全的需求可能将重新构建南亚的地缘政治,甚或将影响到印度的外交关系。但是,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中,美国对印度的需求和战略上的倚重显然是主要方面,而与印度的潜在竞争和不满仍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以预见,美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容忍”印度。
  但印度加强与某些美国“厌恶”的产油国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冒险。尤其是那些与美国唱反调的国家,如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不久前对新德里的访问则是促成两国关系提升的一个重要举动。在查韦斯访问印度期间,印度和委内瑞拉签署了6项协议,大部分都是能源交易。印度与伊朗的关系也因能源合作而在加强,到目前为止,印度在拓展能源多样化方面最大的成就正是在伊朗取得的,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在2005年1月与伊朗石油公司达成重要协议,双方准备在伊朗南部合作开采天然气。虽然印度和伊朗在军事领域并没有进行接触,但是,新德里与德黑兰在能源领域建立的战略关系已让美国担忧不已。
  印度目前与缅甸的交往也在深入,缅甸军政权始终对印度保持高度警惕,而且目前在印度还有一大批反对缅甸军政府的持不同政见者,但为了印度的东向战略和能源,印度不得不走这一步,不能太在意美国的脸色。美国白宫消息人士表示,华盛顿可以容忍印度与这些国家来往,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来往仅限于贸易关系,任何除此之外的关系都会引起美国的不快,甚至有可能导致美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出现紧张状态。
  撰文/本报特约撰稿人 吉戈
中国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