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遍 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2:32
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百家争鸣】 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亦明


  一年多来,北大和清华各自加快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步伐。先是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在2002年4月25日通过媒体宣布,北大要在2015年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华视点”:“2015年,北大跨进世界一流大学”)。整整一年之后,北大的党委书记闵维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宣布北大要“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迅跑”。(《人民日报》2003425)。5月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署名文章:“北京大学迈向一流”。同一天,北大发表“校庆专文”:“北大五年实现一跨越”(见北大新闻网页)。比起清华大学咬文嚼字地要在2012年“跻身”、2020年“整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无疑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中国目前的高教大跃进始于1995年的“211工程”,其内容就是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院校,使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高教产业化也大致开始于这个时候。到了1998年5月4日,中共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仪式上宣布:“为了实现现化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为“985工程”。这“若干所”一流大学的数目据说原定只有北大清华,但最后其它学校先后挤了进来,现在共凑了九所。但北大和清华的骄子地位不变,他们从教育部各得18亿元人民币,分三年支付,到2001年全部付清。而其它学校是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出钱“共建”,金额数量也要少得多。因此在高教圈内,这被称为“2+N”模式。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心中大概也明白了为什么北大清华先后忙不迭地推出达到一流的“时间表”。因为进入了2002年,教育部的特款已经支付完毕,不搞新的造势,不搞一些新的花样,怎么对已经花掉的18个亿做个交代?怎么能够再要到“大钱”?许校长就说::“第一个18亿使北大' 脱贫' ,起飞还要面临许多问题。”(新华网20020319:许智宏为北大迈入“世界一流”开列时间表)。对他们来说,“起飞”还能面临什么问题呢?无非是钱的问题。因为从北大到清华,他们的唯一办学思想就是认为钱能够买来一切。这不,北大新近设立千万元人民币大奖,要奖励那些在世界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北大教师。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世界上花钱买名气。因此,那个“第一个”18亿人民币对北大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他们还要有第二个、第三个、无穷无尽个18亿。


  18亿人民币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呢?据说,“希望工程”十年募捐的总额还不到17个亿。根据“希望工程”官方网站http:// wwwcydforg/ 介绍,在1980- 1990年间,中国有中小学失学儿童和少年大约四千万人,而四百元人民币就能够支付一个失学儿童完成小学教育的费用。这么算来,18亿元人民币恰好能够使四千五百万名失学儿童接受初级教育。再加上给清华的18个亿,中国政府几乎可以还上从1986年起就积攒下的《义务教育法》欠帐。(令人不解的是,《义务教育法》是中国人大制订的法律,教育部凭什么可以将它置之度外,而在没有人大授权的情况下,毫不吝惜地把巨额资金用来建设“一流”大学?这项政策的合法性本身就值得探讨,可是北大法学院的教授们是不会为此费心的。)


  中国有几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甚至要靠卖血来维持生存。河南省艾滋病大流行,就是贫民卖血交叉感染的结果。据说一升全血的价格只有350元人民币(见“人民网”20020607:老父卖血6年供儿上学,逆子抛荒学业游荡京城)。那么,18亿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五千万升鲜血,足以把北大的未名湖灌成血海!


  可北大清华却不管这些,他们还嫌不够,他们还是要老着脸皮,昧着良心,向政府伸出贪婪的双手要钱。闵书记,许校长,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还要钱干什么?


  让我们先看一看北大拿这么些钱都干了什么吧。下面是《光明日报》在北大建校105周年之际给他列举的数字:“5年来,北大学科建设硕果累累。2002年度,北大6项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重点学科评审,北大81个学科入选,在全国遥遥领先;2002年,北大2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数学科学院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获国家级特等奖;2002年北大9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再次名列全国第一。”


  也就是说,用18亿元人民币作为推动剂“迅跑”了五年之后,北大仍旧是中国的炕头王!这些“全国第一”的代价就是几千万失学儿童!这些“全国第一”的代价就是中国贫民五千万升鲜红的血浆!


  可能北大自己也对上面那些“全国第一”有些脸红,在“校庆专文”中,北大还不伦不类地列举了这么一个“成就”:


  “2002年1月11日下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拓朴学“期末考试。身患鼻咽癌已十年,身体异常孱弱、已失去方向感的张筑生教授坚持让学生把他扶进考场监考。3个小时,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为了这次监考,他从头天晚上就停止了进水进食。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含泪将他抬下楼送上车。20天后,张筑生与世长辞。此前,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坛,并曾5次出任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5次夺得总分第一,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微分拓扑专著《微分拓扑讲义》。”在北大数学院,像张筑生这样德才兼备、默默奉献的老师众多,形成了“学术高原”。该院在全国高校中数学类重点学科最多、师资力量最强,在数十位教师中就有5位中科院院士、5位“长江学者”。“


  这篇专文没有提到张教授在北大劳累而死,却完成不了北大规定的工作量。这篇专文没有提到张教授至死也没有被评上“博导”。这篇专文更没有提到张教授至死仍旧过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清贫生活。(见《光明日报》2003年2月17日头版: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


  是不是北大的教授都清贫呢?不是。“985”专款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补贴教师的工资的。但是,什么人能够捞到大头,什么人仅能够吃点残羹剩饭,这里面的学问足够几个院士研究好几年了。张筑生教授编写讲义、撰写教科书不算工作量,可任务却下达到了他的头上。指导国家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不算工作量,但每次都由他牵头。而那些精明的博导、院士根本就不屑于编写讲义。他们要全盘引进国外的教科书,工作既轻松,又显得有水平,工作量系数又高,还可以继续晋级高升。何乐而不为!


  请问北大,张筑生教授在生前什么时候被认为是“学术高原”中的一员了?他是北大培养的第一个理学博士,逝世时已经62岁了。根据《光明日报》的报道,“北大数学学院共有62名教授,其中有5名院士、45名博导,张筑生至死都没评上博导。”所以,张教授不仅不是什么“学术高原”,简直就被北大看成是“学术洼地”。是北大的教授水平太高了,还是北大向着世界一流的“迅跑”太荒谬了,闵书记,许校长,你们能不能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答复?


  张教授去世后,北大的学生在BBS上发表纪念文章说,“幸亏北大还有张筑生这样的教授”。那么,北大还有什么样的教授呢?


  王铭铭抄袭案影响遍及全世界,连被北大奉为神明的《科学》杂志都曾报道此事。可他至今仍旧是北大的教授。这个被他的弟子吹捧为“木秀于林”的大牌人类学家,在他“逐句逐字”校对的一本书中,能够把英文中的“孟子”译为“门修斯”,能够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译成“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见北大教授、博导的水平高到了什么程度。(倪乐雄:孟子变成“门修斯”:学术界必须关注的问题)。


  不过,北大校园中,这些年来最风光的是一伙经济学家。而他们之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博导厉以宁教授,他以“厉股份”驰名全国。“厉股份”把欧美的现成资本理论在自家的炒锅里掂了几个过,然后就能够在中国卖个大价钱。他的夫人是北大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儿子是北大毕业的硕士,他们母子二人在深圳搞股份运作,他们的“运作”对象主要是北大上市公司的股票,据说厉家的资产早就过了亿元大关。厉教授曾有“小康社会的标志是有第二套住房”这么个理论。他曾断言,如果到了本世纪末,北大教授还没有别墅汽车,就是改革的失败。这么不要脸的混帐理论,用北大几千人的教授来遮盖中国数千万失学儿童、数千万“下岗”职工、数亿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农民,这个国家难道是为你们北大开设的?不难想象,厉教授在北大岂止是学术高原,简直就是学术峰巅,连院士都要避他的风头。


  除了厉教授,北大的经济学家新人辈出。北大有一个专门研究生物技术产业的经济学教授、博导,名叫汪丁丁。汪教授研究生物技术产业,总该对生物学略知一二吧?否!汪教授好象对生物学一无所知,连蛋白质、氨基酸这么简单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因此他能够把英文的相应词汇翻译成“蛋白体”、“阿米诺酸”。就是这样的人,还是什么著名经济学家,在搞什么“新新经济学”。


  除了汪博导,北大的另一位明星经济学家就是什么“京城四少”之一的刘伟教授。这个刘伟,三本书的内容被他“资产重组”、翻来覆去地出版了若干次,现在是名符其实的著作等身了。在他的官方网页上,每篇文章后面都标有字数,少则一、二千,多则数万,精确到了个位数,不知道是用来计算稿费,还是在炫耀自己的高产。他曾在一个骗子学校中挂北大教授的牌子授课。他曾在北京市政协高谈“公路堵车象征经济繁荣”。根据他的生活标准,中国不仅早就进入小康,而且已经大同了。他在山东日照都有了自己的别墅。就是这么个人,被列为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是北大经济学院的院长。


  与张筑生教授在北大的尴尬遭遇相比,在北大能够吃得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还不一清二楚了吗?在北大,越是踏实肯干,越是受人践踏;越是投机取巧,越是左右逢源。张筑生先生活着的时候在北大被排挤压抑,死了之后反倒被学校抬出来当成招摇撞骗的幌子。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百家争鸣】 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亦明


  一年多来,北大和清华各自加快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步伐。先是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在2002年4月25日通过媒体宣布,北大要在2015年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华视点”:“2015年,北大跨进世界一流大学”)。整整一年之后,北大的党委书记闵维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宣布北大要“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迅跑”。(《人民日报》2003425)。5月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署名文章:“北京大学迈向一流”。同一天,北大发表“校庆专文”:“北大五年实现一跨越”(见北大新闻网页)。比起清华大学咬文嚼字地要在2012年“跻身”、2020年“整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无疑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中国目前的高教大跃进始于1995年的“211工程”,其内容就是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院校,使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高教产业化也大致开始于这个时候。到了1998年5月4日,中共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仪式上宣布:“为了实现现化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为“985工程”。这“若干所”一流大学的数目据说原定只有北大清华,但最后其它学校先后挤了进来,现在共凑了九所。但北大和清华的骄子地位不变,他们从教育部各得18亿元人民币,分三年支付,到2001年全部付清。而其它学校是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出钱“共建”,金额数量也要少得多。因此在高教圈内,这被称为“2+N”模式。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心中大概也明白了为什么北大清华先后忙不迭地推出达到一流的“时间表”。因为进入了2002年,教育部的特款已经支付完毕,不搞新的造势,不搞一些新的花样,怎么对已经花掉的18个亿做个交代?怎么能够再要到“大钱”?许校长就说::“第一个18亿使北大' 脱贫' ,起飞还要面临许多问题。”(新华网20020319:许智宏为北大迈入“世界一流”开列时间表)。对他们来说,“起飞”还能面临什么问题呢?无非是钱的问题。因为从北大到清华,他们的唯一办学思想就是认为钱能够买来一切。这不,北大新近设立千万元人民币大奖,要奖励那些在世界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北大教师。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世界上花钱买名气。因此,那个“第一个”18亿人民币对北大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他们还要有第二个、第三个、无穷无尽个18亿。


  18亿人民币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呢?据说,“希望工程”十年募捐的总额还不到17个亿。根据“希望工程”官方网站http:// wwwcydforg/ 介绍,在1980- 1990年间,中国有中小学失学儿童和少年大约四千万人,而四百元人民币就能够支付一个失学儿童完成小学教育的费用。这么算来,18亿元人民币恰好能够使四千五百万名失学儿童接受初级教育。再加上给清华的18个亿,中国政府几乎可以还上从1986年起就积攒下的《义务教育法》欠帐。(令人不解的是,《义务教育法》是中国人大制订的法律,教育部凭什么可以将它置之度外,而在没有人大授权的情况下,毫不吝惜地把巨额资金用来建设“一流”大学?这项政策的合法性本身就值得探讨,可是北大法学院的教授们是不会为此费心的。)


  中国有几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甚至要靠卖血来维持生存。河南省艾滋病大流行,就是贫民卖血交叉感染的结果。据说一升全血的价格只有350元人民币(见“人民网”20020607:老父卖血6年供儿上学,逆子抛荒学业游荡京城)。那么,18亿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五千万升鲜血,足以把北大的未名湖灌成血海!


  可北大清华却不管这些,他们还嫌不够,他们还是要老着脸皮,昧着良心,向政府伸出贪婪的双手要钱。闵书记,许校长,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还要钱干什么?


  让我们先看一看北大拿这么些钱都干了什么吧。下面是《光明日报》在北大建校105周年之际给他列举的数字:“5年来,北大学科建设硕果累累。2002年度,北大6项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重点学科评审,北大81个学科入选,在全国遥遥领先;2002年,北大2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数学科学院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获国家级特等奖;2002年北大9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再次名列全国第一。”


  也就是说,用18亿元人民币作为推动剂“迅跑”了五年之后,北大仍旧是中国的炕头王!这些“全国第一”的代价就是几千万失学儿童!这些“全国第一”的代价就是中国贫民五千万升鲜红的血浆!


  可能北大自己也对上面那些“全国第一”有些脸红,在“校庆专文”中,北大还不伦不类地列举了这么一个“成就”:


  “2002年1月11日下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拓朴学“期末考试。身患鼻咽癌已十年,身体异常孱弱、已失去方向感的张筑生教授坚持让学生把他扶进考场监考。3个小时,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为了这次监考,他从头天晚上就停止了进水进食。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含泪将他抬下楼送上车。20天后,张筑生与世长辞。此前,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坛,并曾5次出任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5次夺得总分第一,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微分拓扑专著《微分拓扑讲义》。”在北大数学院,像张筑生这样德才兼备、默默奉献的老师众多,形成了“学术高原”。该院在全国高校中数学类重点学科最多、师资力量最强,在数十位教师中就有5位中科院院士、5位“长江学者”。“


  这篇专文没有提到张教授在北大劳累而死,却完成不了北大规定的工作量。这篇专文没有提到张教授至死也没有被评上“博导”。这篇专文更没有提到张教授至死仍旧过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清贫生活。(见《光明日报》2003年2月17日头版: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


  是不是北大的教授都清贫呢?不是。“985”专款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补贴教师的工资的。但是,什么人能够捞到大头,什么人仅能够吃点残羹剩饭,这里面的学问足够几个院士研究好几年了。张筑生教授编写讲义、撰写教科书不算工作量,可任务却下达到了他的头上。指导国家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不算工作量,但每次都由他牵头。而那些精明的博导、院士根本就不屑于编写讲义。他们要全盘引进国外的教科书,工作既轻松,又显得有水平,工作量系数又高,还可以继续晋级高升。何乐而不为!


  请问北大,张筑生教授在生前什么时候被认为是“学术高原”中的一员了?他是北大培养的第一个理学博士,逝世时已经62岁了。根据《光明日报》的报道,“北大数学学院共有62名教授,其中有5名院士、45名博导,张筑生至死都没评上博导。”所以,张教授不仅不是什么“学术高原”,简直就被北大看成是“学术洼地”。是北大的教授水平太高了,还是北大向着世界一流的“迅跑”太荒谬了,闵书记,许校长,你们能不能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答复?


  张教授去世后,北大的学生在BBS上发表纪念文章说,“幸亏北大还有张筑生这样的教授”。那么,北大还有什么样的教授呢?


  王铭铭抄袭案影响遍及全世界,连被北大奉为神明的《科学》杂志都曾报道此事。可他至今仍旧是北大的教授。这个被他的弟子吹捧为“木秀于林”的大牌人类学家,在他“逐句逐字”校对的一本书中,能够把英文中的“孟子”译为“门修斯”,能够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译成“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见北大教授、博导的水平高到了什么程度。(倪乐雄:孟子变成“门修斯”:学术界必须关注的问题)。


  不过,北大校园中,这些年来最风光的是一伙经济学家。而他们之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博导厉以宁教授,他以“厉股份”驰名全国。“厉股份”把欧美的现成资本理论在自家的炒锅里掂了几个过,然后就能够在中国卖个大价钱。他的夫人是北大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儿子是北大毕业的硕士,他们母子二人在深圳搞股份运作,他们的“运作”对象主要是北大上市公司的股票,据说厉家的资产早就过了亿元大关。厉教授曾有“小康社会的标志是有第二套住房”这么个理论。他曾断言,如果到了本世纪末,北大教授还没有别墅汽车,就是改革的失败。这么不要脸的混帐理论,用北大几千人的教授来遮盖中国数千万失学儿童、数千万“下岗”职工、数亿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农民,这个国家难道是为你们北大开设的?不难想象,厉教授在北大岂止是学术高原,简直就是学术峰巅,连院士都要避他的风头。


  除了厉教授,北大的经济学家新人辈出。北大有一个专门研究生物技术产业的经济学教授、博导,名叫汪丁丁。汪教授研究生物技术产业,总该对生物学略知一二吧?否!汪教授好象对生物学一无所知,连蛋白质、氨基酸这么简单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因此他能够把英文的相应词汇翻译成“蛋白体”、“阿米诺酸”。就是这样的人,还是什么著名经济学家,在搞什么“新新经济学”。


  除了汪博导,北大的另一位明星经济学家就是什么“京城四少”之一的刘伟教授。这个刘伟,三本书的内容被他“资产重组”、翻来覆去地出版了若干次,现在是名符其实的著作等身了。在他的官方网页上,每篇文章后面都标有字数,少则一、二千,多则数万,精确到了个位数,不知道是用来计算稿费,还是在炫耀自己的高产。他曾在一个骗子学校中挂北大教授的牌子授课。他曾在北京市政协高谈“公路堵车象征经济繁荣”。根据他的生活标准,中国不仅早就进入小康,而且已经大同了。他在山东日照都有了自己的别墅。就是这么个人,被列为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是北大经济学院的院长。


  与张筑生教授在北大的尴尬遭遇相比,在北大能够吃得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还不一清二楚了吗?在北大,越是踏实肯干,越是受人践踏;越是投机取巧,越是左右逢源。张筑生先生活着的时候在北大被排挤压抑,死了之后反倒被学校抬出来当成招摇撞骗的幌子。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总感觉北大只会卖嘴,叫"吵概念:相对来讲,清华就好点,在踏踏实实作教育.
现在的“北大”是腐败文人的摇篮,而“清华‘则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创校宗旨——留美预备学校!
放屁!
支持楼上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上49年以后就完全崩溃了。
不能把中国还有贫困失学儿童归罪于北大清华吧。
我们需要加强基础教育,但高等教育同样需要呀。
高等教育体系49年以后就完全崩溃????????????
什么意思呀,现在不如解放前??????????????有什么理由?
向来认为北大出来的学生(特别是文科)多是垃圾,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了。所谓近墨者黑,上行下效,古人诚不我欺。
实际上, 现在的清华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纯洁的学院了。
张筑生要评上博导才叫混蛋.

博士生导师不是荣誉职位.
还是一句老话:教育界是一座大粪坑,只有开挖那一天才能知道里面有多少大便、多少蛆虫、有多肮脏!!!
北大清华是中国精英政客的产地,腐败的摇篮
楼上真野蛮,过分了
过分了
我还是那句话:

现在的“北大”是腐败文人的摇篮,而“清华‘则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创校宗旨——留美预备学校!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花那么多钱在国际上还是那么菜!!!!!!!!!垃圾
中国教育界的确是有些腐败,但有的人也太过分了。
按照中国的法律,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又按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我们国家的每个孩子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而现在北京.上海的孩子在享受着什么样的教育,广大西部地区的孩子又在享受着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部,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学术腐败啊!
哈哈,气死你:陈至立还做了国务委员呢!

对中国的BT教育,我早就麻木了,没什么好讲的。
我始终认为,新中国五十年最大的失败是教育的失败!
回帖的有北大清华的吗?
同志们,记不记得《茶馆》里常四爷说的那句导致他自己进了牢房的话?

“我看哪,这大清国,要亡!”
我还是那句话:

现在的“北大”是腐败文人的摇篮,而“清华‘则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创校宗旨——留美预备学校!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北大也应走下神坛
以下是引用隐形潜射战舰在2003-7-5 23:14:00的发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北大也应走下神坛


北大什么时候上过神坛?
哈哈,以前的努力就要去北大,没有特权哪能吸引学子去那里。唉,说了那么多难道就没人去挤北大了吗?
  其实哪里都有问题,不用对北大“情有独钟”,我也只能嚷嚷去炸了北大,无他动作。
北大确实是太浮躁了,出去看看,多少北大出的书,又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名家名下。请问他们就真的有那么多话要说吗?又有那么多时间写书吗?那他们思考的时间还剩多少?如果不是,那他们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别人写的书里面呢,还往往是主编,第一作者。钱不钱的,我不管你,但是你是做学问的,学术不严谨,你就不配大师这个名号,就少在那指点江山
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都只不过是中国的一所高校而已,其作用及影响不应被无限夸大,有钱就出国,高考400分一样能上美国名校,北大清华还有什么可牛的?!
没有去过北京,但个人感觉两所名校的门槛不象想象中那么高,除了按正常高考方式进入以外还可以通过你所知道的所有其它方法进入,最简单的如钱、认识校领导、有高层亲属、自已是名人(如演员、运动员)其它就自已去想把。^_^
过分了
什么义务教育!要钱的就该把前面的义务去掉,真是的别人用义务教育中国也用,人家的义务教育是国家出钱的。中国的义务教育是学生自己掏钱还要加上各种各样的人头税。
教育一直就是很黑暗吗!!!!
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吗!!!!!!!!!!!!
针对中国教育在49年就崩溃了说话我完全支持!!!!!!!!!!!!!!!
唉~~~~
教育?教育!
哈哈!
狗屁不是!
对事、对物不要绝对,我们要客观的评判事物。
中国的教育真的很失败
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谩骂
普通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北大清华差一大截(量的差距)
北大清华和国外名校的差距也有一大截(质的差距),学生的基础素质并不差,主要差在科研攻关能力上。大家在这里天天希望我们国家能有高性能的武器,这些离得开科研吗?国家投资北大清华nn亿也可以算是一个攻关项目。高等教育上去了,科研能力和培养科研带头人的能力也会上去。这样得投资并没有错,只是仍然任重道远。当然,现阶段也会有猫腻,因为实际到钱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