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神科普下哪几个国家最容易发展海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1:01
我觉得必须有很大的陆地面积做依托,还要有漫长而连贯的海岸线,最好可以直通大洋,最后就是人的因素了,国民要有海洋传统。
美国自不必说,东西靠海,大陆岛国海军不是日本,现在的英国这种小岛国能比的,消耗不起啊。 印度也不错东西两面也靠海还是想通的,但人的素质不行。中国就一面靠海,而且除了渔民和富豪,普通民众都对大海没兴趣。
我觉得必须有很大的陆地面积做依托,还要有漫长而连贯的海岸线,最好可以直通大洋,最后就是人的因素了,国民要有海洋传统。
美国自不必说,东西靠海,大陆岛国海军不是日本,现在的英国这种小岛国能比的,消耗不起啊。 印度也不错东西两面也靠海还是想通的,但人的素质不行。中国就一面靠海,而且除了渔民和富豪,普通民众都对大海没兴趣。
钱和工业,海岸线,没了
美国 英国 日本
我大蒙古国表示,非我莫属!
岛国,其实美国就是个大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陆地威胁,发展海军是唯一选择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是海洋贸易的最大的国家!


一般来说是岛国,或是有一面临海很长的海岸线而陆地基本没什么威胁的国家。像英国就是了,英国能建立百年全球霸权,最大的根本就是海军,它的陆军实力不如法德俄,但因为没有陆地敌人,可以集中资源全力发展海军。而法德都是因为纪要应对大陆上强敌。也要建立海军好搞殖民和见了像英国一样的全球霸权,所以资源不能集中应用在一方面,既不能在陆地上去的绝对优势,又不能在海洋战胜英国。经常是陆地威胁严重了,就加强陆军,海军离英国差距太大了,就又加强海军,导致国家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不能向一个重点方向发展,主攻方向两边摇摆,结果是哪边都没取胜的希望,哪边都不能放松投入。

一般来说是岛国,或是有一面临海很长的海岸线而陆地基本没什么威胁的国家。像英国就是了,英国能建立百年全球霸权,最大的根本就是海军,它的陆军实力不如法德俄,但因为没有陆地敌人,可以集中资源全力发展海军。而法德都是因为纪要应对大陆上强敌。也要建立海军好搞殖民和见了像英国一样的全球霸权,所以资源不能集中应用在一方面,既不能在陆地上去的绝对优势,又不能在海洋战胜英国。经常是陆地威胁严重了,就加强陆军,海军离英国差距太大了,就又加强海军,导致国家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不能向一个重点方向发展,主攻方向两边摇摆,结果是哪边都没取胜的希望,哪边都不能放松投入。
澳大利亚!
当然是蒙古国啦
美国本身地理也有不利因素,他的两洋只能通过巴拿马互通,船只大小很受限制,两边都要分兵防御.有利的态势是国家自己争取的.美国当年如果只将国土停留在13州,他现在还敢发展海军?英格兰如果现在还和威尔士苏格兰打仗,他如何发展海军?雅典后来和斯巴达打仗,他如何发展海军?
的有钱,很多钱
此ID不在服务区 发表于 2013-8-24 15:30
我大蒙古国表示,非我莫属!
头像是谁??
很多钱 很多技术 海岸线   
只要钱多,一切都会有的,装备什么的都可以买啊!来自: iPhone客户端
我觉得必须有很大的陆地面积做依托,还要有漫长而连贯的海岸线,最好可以直通大洋,最后就是人的因素了,国民要有海洋传统。
我大尼德兰联合省怒了。我们没有多么大的陆地面积。但我们的船照样满世界的跑。我们的海军在大西洋毁灭了西班牙舰队。我们的海军和英国和法国大战多轮,
西班牙,英国,日本
如果第一岛链不是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的话,中国其实是最适合发展海军的国家之一
海权论的再审视
缅怀海权论创立者——马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对解读海权在今天的发展变化之前,首先让我们缅怀海权理论的创立者——马汉( 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八五九年毕业於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一八九八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於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於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权对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历史之影响』;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海权并不适合每一个国家
马汉关于海权的著作与其说开创了海权理论的先河,不如说对殖民时代海上力量运用和影响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形势与技术水平发展变化,马汉的著作中许多内容不再适应当今状况。与现在国内盲目叫嚣海权的一部分人想法不同的是:不是任何国家都具备成为海权国家的资格。那么,很么属于海权国家呢?海权国家首先要具备强大的海上力量,而且具备能够因为控制海权而从中攫取巨大利益的海洋国家。
马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影响海权之六要素中,隐讳的提到了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政府特征。下面笔者将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分析归纳。
1、海权国家应具备安全的陆上生存环境,以便于将资源向海上力量倾斜。
海权国家应该具备安全的陆上生存环境,在陆地缺少致命的威胁,使国家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向海上力量的建设方面倾斜,从而使国家能够在军备竞赛中获取压倒性的优势。20世纪初,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就是典型的例子。英国属于岛国,在陆地上没有威胁,海军是他唯一的进攻力量,英吉利海峡是英国的最后战壕,所以英国不留余力的发展海军军备,以至于陆军与其海军相比,更像是一支海军陆战队。相反德国虽然追捧马汉的海权论,却没有发现其并不具备海权国家的资格,德国面临着北方潜力无穷的沙俄和南方的宿敌法国,不得不在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的同时,保留一支强大的陆军来面对两线作战的威胁。以至于海军发展虽然在技术上略胜一筹,但是由于资源分配的不足,海军实力难以赶超英国,由于海军发展船舶建造的不易,导致德国海军更加珍惜自己的舰船,在日德兰大海战中,德国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却不得不龟缩于港口,最终导致威廉港水兵大起义,输掉了整个一战。因为德国舰队指挥官知道她们与英国不同,英国由于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法国分担了其陆军压力,英国即使受到更严重的损失也可迅速补充,而德国面临着东线俄国和西线英法联军的巨大压力,再也抽不出资源用于造舰了,他们只能打掉一艘少一艘。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得根本原因是因为资源不足,而资源不足的原因是由于陆上巨大威胁。
不独有偶,古代也有例子可供参考。古希腊珀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希腊方阵重装步兵,掌握了陆权。而当时的雅典却掌握了海权并拥有巨大财富,不过可惜的是,雅典与斯巴达在同一块大陆上,雅典被斯巴达在陆上进攻、封锁而最终战败。虽然其中有雅典多方面处置失措的缘故,但是也可由此看出,在陆地具备致命威胁或潜在致命威胁的前提下,盲目的发展海权,往往会使资源分配不当而导致失败。
2、海权国家的地理位置应具备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便于出入大洋。
国家地理环境必须适应海军的发展,有良港,能够自由的出入大洋,而难以被封锁。俄国自彼得大帝伊始,就不断的寻找良港,沙俄不断的与瑞典、波兰、土耳其宣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得到一个能够自由进出大洋的不冻港,温水港是当时俄国沙皇的渴望,但是由于国家地理位置纬度过高,虽然俄国得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北太平洋等出海口,甚至把首都都迁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但是波罗的海过于狭小,与半封闭的黑海一样容易被封锁,而北太平洋和北冰洋不冻港又很少,所以俄国的海军力量没有像英国、美国海军那样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历代沙皇数百年寻找良港所遗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却是广阔的具有丰富资源的领土,也许这是历代沙皇所没想到的,广阔的领土也是历代沙皇寻找良港所留下的副产品,可是广阔的领土却将俄国的舰队分割成几大部分,各个部分之间难以相互支援,使得俄国海军力量看起来庞大无比,确是难以集中。结果出现了在日俄战争中,波罗的海舰队横跨大半个地球的奇迹,结果增援太平洋舰队途中,而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所歼灭的憾事。
同样的,德国虽然具有不冻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关系,很容易遭到封锁,而难以进入大洋,日德兰海战后,德国公海舰队被封锁于威廉军港无所作为,这与德国海岸线过于封闭又很大关系。同样,法国与英国的海上竞争,不但面临着陆海之争,伊比利亚半岛将大西洋与地中海分割,而导致海军舰队难以集中。
3、 海权国家必须能够从掌握的海权中取得巨大的收益,否则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也难以长久只能是昙花一现。
巨大的海上收益是海权的基础,没有海上收益支撑的海权,往往难以持久。比如我国明朝的郑和舰队就是这样,郑和舰队因为皇帝的兴趣建立起来,在长达数十年的远航过程中,却没有获取相应的收益,以至于这种远航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来支撑,成为劳民伤财的无意义举动。郑和下西洋虽然创立了许多个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世界第一。但是其最终目的在今天仍是个谜。是为了寻访建文帝?是为了宣扬明朝皇帝的天威?还是朝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为明朝取得巨大的收益,其收益难以抵消郑和下西洋的巨大消费,以至于一些头脑禁锢于朝贡体系而不能自拔对国计民生有忧心忡忡,以至于这种劳民伤财的远航难以持续下去。
相反欧洲如火如荼的大航海时代确是由追逐利益开始,海上巨大的收益可以为海上力量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西班牙无敌舰队,是由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维持,而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则是由殖民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典型的殖民经济,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尽可能多的殖民地,然后将殖民地发展成为单一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市场,限制殖民地工业发展,这样,殖民地的原料就通过海上贸易运回宗主国,宗主国加工成工业品后,满足宗主国市场后,再返销回殖民地,这样资本家就可从中攫取足够的利润,而很显然,这种典型的殖民经济关键是保持海上贸易的畅通,无论是和其他列强争夺海外殖民地,还是维持海上贸易都需要具备强大的海上力量,而攫取巨大利润的资本家以国家的形势发展海上力量,这就是西方世界殖民经济时代的海权,这就是马汉所总结的海权本质。所以广义的海权包括海上贸易和海上战争。殖民经济的命脉在与海上贸易交通线的畅通和海外殖民地的多寡优劣,而海上军事力量正是保证以上条件成立的必要因素。所以马汉宣称的海权是殖民经济所获取收益支撑的海权,海权用来扩大殖民经济的规模夺取殖民地和保证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无阻。
殖民地主要依靠经济依赖保持与宗主国的联系,一旦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殖民地被敌国海军所封锁,那么殖民地经济很容易就会崩溃,殖民地与宗主国失去联系,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十分单一,经济上难以自给自足,它主要依靠出口本地生产的有限种类的原料,换取自身所需,一旦海上贸易被切断,殖民地经济难以出口特产品,造成自身特产品大量积压,而自身的所需的各种产品又运不进来,结果殖民地经济崩溃,生活水准下降,宗主国也是一样,宗主国具备强大的工业生产力,但是海上交通线被切断,缺乏原材料就很难开工,生产工业品,资本家也很难从中攫取巨额利润,所以殖民地经济的命脉就是海上交通线。这种指明经济一直持续到二战后才崩溃,德国一战爆发和一战前之所以发展海军挑战英国海上霸主地位,正是由于德国在蒸汽时代发展过晚,在电气时代迎头赶上后,却发现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英法列强瓜分殆尽,所以要发动战争夺去殖民地。
海军作战与陆军作战不同,陆军作战时可以借助地形、气候、时间等发展一系列战术,增强军队的机动性、防御力、战斗力,所以陆军运用巧妙适当的战术下,即使装备较为落后叶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说陆军作战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巨大。而海军不同,海军在茫茫大海上,可供利用的自然条件很少,还要抵抗恶劣气候的影响,所以海军取胜往往更加依赖装备和数量优势。与其说人操纵驾驶着战舰,不过说人像机械零件一样属于舰队的一部分。海军作战的根本在于装备的技术水平高低、质量优劣和数量。而建立这样一支能够保持海权的海军,其花费是巨大的,没有更为巨大的海上收益支撑,盲目的发展海权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即是昙花一现,也会像郑和舰队一样破灭。
从前两点来看,符合海权国家有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在陆地上均缺乏致命威胁,而漫长的、支离破碎的海岸线提供了众多的良港,而孤悬海外不易封锁,可以自由的进出大洋,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这三个国家的境遇却完全不同。英国是殖民时代最大赢家,在特拉法加角海战之后一直保持海权至二战结束,殖民经济为其海上力量的建设提供的足够的资源。而美国没有得到殖民经济得巨大红利,不是依靠海权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国内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通过一战、二战积蓄实力而迅速强大起来,虽然在今天美国掌握的全球的制海权,但是其作用是维持全球秩序(其作用将在后文中详述)。而日本与西方列强相比,属于后进者,虽然其想通过获取殖民地,赶上殖民经济得快车,可是其向东南亚伸手,却触犯了美、英、法等老牌列强的利益,结果遭到重创,而日本存在巨大的大陆情节,对广阔的、资源丰富的大陆充满向往,但是却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对马汉的海军作战战术的再审视
马汉的海战思想主要是对殖民经济时代海战的总结,在这个时代,火炮是主要的作战武器,舰船先是风帆、然后是蒸汽推动,在这个时代,火炮的射程有限,使得岸炮只能用于守卫港口,现在各国划定的领海为海岸线3海里,正是当时火炮的有效射程。这样的技术水平,加上殖民经济的特殊性,岸基防御作用有限,大舰队甚至不用登陆夺取港口、要塞,只封锁就可迫使殖民地投降,发展陆地防御不如发展主力舰,作战时将舰队集中起来,以数量优势压倒对手。这些也是马汉海权论关于海上作战的一些观点。一战时期,各海军强国将马汉理论奉为经典,各国均按照马汉海权论观点建设自身的海上力量与海战思想,日德兰海战双方都是按照马汉海权论观点实施的。所以,才有双方战略战术如此接近的缘故,这不是巧合。而到了二战时期,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远程攻击兵器的大量应用导致了海权海战思想难以指导战争。
首先是飞机等远程攻击兵器的出现,导致岛屿、大陆等对海洋的控制距离,控制能力大为增强,以火炮为主的海战时代,由于火炮射程较近,舰船可从容的绕过坚固设防的岛屿、要塞、港口进攻,防御方总不能处处设防,但是在二战时期,飞机攻击侦查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在临近交通线的岛屿、陆地附近设置机场可控制海上交通线。要想保证海上交通线畅通,不得不攻占航线附近的岛屿、陆地。太平战争中,美国反攻日本就是如此,在接近日本本土以前,不得不逐个攻占日军占领的、坚固设防的群岛、港口,美国麦克阿瑟提出“越岛攻击”,可通过攻占群岛中的核心岛屿,摧毁其他岛屿飞机、舰船、远程火炮等远程攻击力量,然后通过驻守核心岛屿的部队防止增援,进行监视、压制,困死其它岛屿的日军。这种做法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可是前提是摧毁岛上日军的飞机、舰船、火炮等远程攻击力量。而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提前预知日军情报,通过航母与中途岛上飞机的联合进攻,挫败了日军庞大的联合舰队,由此可见,飞机等远程攻击兵器的出现,增强了陆地对海洋的控制能力与控制距离。而在二战当中,海上舰队对陆地的攻击占有相当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飞机在夜间无所作为,不能有效的执行侦察攻击等任务,所以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舰队拥有机动和突袭的优势,航母编队可通过不断的机动,使陆地、岛屿上目标难以发现,然后通过夜暗接近到飞机攻击范围之内,在黎明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日本联合舰队攻击珍珠港,美国舰队空袭腊包儿都是采用这种战术。但是在今天,这种战术已经行不通了,超视距雷达可发现海平面以下目标,照相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可发现海上舰队的蛛丝马迹,各种战机也可夜暗、不良气候执行任务,再加上无人机、远程导弹,甚至是具备攻击机动目标弹道导弹等远程打击兵器的发展,使航母的机动与夜暗优势不复存在。而由于航母上起飞距离、体积、调度等限制,在同等技术条件下,舰载机在载弹量、航程、出动架次等方面不如陆基战斗机,而陆地上的兵器承受打击能力也要优于航母等战舰。所以无论如何,陆地对大洋深处的控制能力在增强,即使是美国海军也有这样的原则,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应把航母编队驶入威胁海域。因为此,割据值海的概念出现了,所谓割据制海,就是通过占领、控制海洋上的岛屿、海峡、半岛、港口等关键点,实现对海洋的大范围控制,通过这些关键点对海洋进行分割,增强己方在某些特定海域的作战优势,实现割据制海。在这个理论中,一只精锐的、快速机动的海上作战力量还是必需的,主要用于机动作战,用此来弥补陆上关键点不能机动,以防敌人以优势兵力造成突破。在这个理论中,陆上关键点更像一个盾牌,也像炸弹磁石,用路上关键点的远程兵器、侦查监视系统,增强战区的作战优势,而机动舰队更像一只长矛,通过陆上关键点耗尽敌人舰队的攻击锐气与进攻能力,游走于路上关键点的空中掩护之下,在我方选定适宜时间地点发动最致命的攻击。
而潜艇的出现,则代表着另一方面,即使敌军掌握了制海权,我方也可通过潜艇战破坏敌人海上交通,颠覆敌军海权。二战中德国在大西洋上发动狼群战术,曾使掌握制海权的大英帝国一度陷入困境,在通过一系列的反潜与潜艇技术斗法,英美才逐渐占据了优势。在今天,反潜技术的发展对于某些重点保护目标,比如航母编队,防护可谓周密,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兵器控制狭小水域,而缺乏大范围反潜能力,而潜艇则可在全球海域进行活动,从这个方面来说反潜处于劣势。但是核动力、燃料电池、地波通讯使潜艇能够长时间水下行行,不像二战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面航行,只有作战时才在水下;消声瓦、减震阀、水声环境等对潜艇有利;大潜深、喷水推进则使卫星难以跟踪;水下发射反舰导弹、尾流制导远程鱼雷、智能水雷等增加了潜艇的攻击力。也就是说,今天的潜艇也许还不具备正面挑战航母编队的能力,但是在薄弱之处,破坏敌人海权方面却得心应手。
从今天的经济模式谈开去
马汉的海权论是对殖民时代海上力量的运用与影响的总结,马汉海权论是和殖民经济模式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军事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海权必须用海上利益支撑,海上力量的建设必须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与经济基础。那么,我们要想理海权在今天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就从政治经济说开去。
    在殖民经济时代,宗主国为了控制在海外的殖民地,故意将殖民地发展成单一的原材料产地,限制殖民地工业发展,这样的工业发达的宗主国和原料产地殖民地通过海上交通线连接起来,形成完善的生产——销售链条,保持这个链条的正常运作,资本家就可从中获取源源不断地利润。在二战结束后,殖民经济体系已经完全崩溃,那么仿佛海权也毫无必要,变得可有可无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上个世纪末,“地球村”“世界工厂”等新名词、新理念出现了,许多欠发达而人力丰富的国家通过成为世界工厂,仿佛发展得很快,一夜间工厂林立,生产力大幅度上升,国家仿佛一夜间强大起来,其中也包括我国,于是乎许多人开始沾沾自喜,吹嘘“盛世”。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是的,事实不是这样。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进程,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将劳动密集型企业、环境污染企业从国内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这非常具有欺骗性,表面看来欠发达国家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投资,利用了自身的人力资源,发展了生产力。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但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却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通过主导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通过控制知识产权、品牌、销售渠道,在产品从生产-销售这一过程中,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而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欠发达国家在利润分配中也仅仅是赚个加工费而已。我们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索尼耳塞机,最简单的索尼耳塞机到消费者手中可以达到100多元,而类似的有国内南方厂家生产的耳塞机到消费者手中只有几块钱,而原料成本不会超过一块钱,即使我们算索尼耳机质量好,性能高,其成本也不会超过10块钱,那么我们要大声的问,那90块钱哪里去了???那90块钱的利润大部分被索尼公司拿走了,索尼公司通过主导产品的生产销售,通过掌握着产品的品牌(许多人买索尼耳机大部分是冲着牌子吧)、知识产权(这个耳机的技术含量仿佛不高吧)、销售渠道、管理权等奖绝大部分产品利润拿走了,而生产者只不过得到了微薄的加工费而已,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全球化进程具有很大欺骗性,和殖民时代宗主国剥削、掠夺殖民地一样,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欠发达国家进行掠夺,将欠发达国家变成加工厂与市场,发达国家的资本利益集团通过主导产品生产销售,通过掌握资本、知识产权、品牌、销售、管理权等,从产品生产-销售这一过程中攫取巨额利润,而成为世界工厂的欠发达国家不过是获得了微薄的加工费而已,但是这微薄的加工费也不是这么容易得到的,欠发达国家还需要承受财富分配不均(这是因为在这一进程中,必然有少部分人先富起来,而绝大部分人则是社会底层的生产加工者,这种财富分配相差悬殊的社会即不稳定,西方政治经济学认为最稳定地社会是橄榄型的社会,即富人和穷人都很少,社会的主体是中产阶级,西方先进国家通过产业空心化,将劳动密集型加工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让他们承受贫富不均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的苦果,而国内主体大都从事管理、销售、研发的中产阶级,当然社会稳定了,笔者所分析得这些,我们这几年在国内都可以看到苗头,实际上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也曾出现,这是国内绝大部分人包括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没看到的)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环境污染等。而当一个国家通过世界工厂获取的微薄加工费用的积累逐渐强大起来妄图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与品牌与西方先进国家竞争,或是随着当地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发达国家会转移世界工厂到其他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去,那么世界工厂地位的欠发达国家虽然获取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很快衰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亚洲四小龙、甚至是日本就是西方先进国家所选取的第一批“世界工厂,而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则是第二批,等到我国逐渐强大引起美英等国的警惕,那么很可能世界工厂会转移到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印度等第三批世界工厂。
通过这一模式,发达国家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取充足的利益,那么它会想法设法保持现状,为什么现在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以维持全球安定为己任,因为全球按照美国的预想模式走下去,才会理顺原材料、能源、世界工厂、市场等链条顺利的运行,这样发达国家的资本利益集团才会从这一链条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如果在此基础上,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千舰海军的用意。美国希望维持世界的现状与稳定,这样他才能从中攫取最大块的利益,但是即便如此,要想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海军规模也不是美军所能负担的,所以美国提出了千舰海军计划,通过与其他地区性海军强国合作,维持世界范围内的稳定,通过与其他区域性海军强国加盟千舰海军计划,让加盟国分担维持世界安全的重任,美国海军可以对加盟军国海军加强了解与渗透,由于美海军的强大,一旦对立起来,情报互知将会使美海军更占优势,美海军可通过加盟国海军分担维护世界现状的责任,减少美海军压力,同时通过在千舰计划中的主导作用,美国可把千舰计划形成的联盟组织变成类似于北约的利益集团,调动价盟国海军参与战争,美国海军可使用加盟国的海军基地,这样美海军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可从容的渗透至原来不能到达的地区。总而言之,是因为维持现状对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有利,他们可以从全球化进程中攫取绝大部分利润,所以他建立千舰海军维持现状,等于是让其他加盟国分担美国想维持现状的重任。
可能有人会奇怪,成为世界工厂不也是发展了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了么,着从某种方面来说可以增强军事力量,增强了国力?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成为世界工厂不是一无是处,首先他会使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上升,其次它为国家提供了继续发展的资金,最后他改善了国内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有一些是必须要说明的,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军工生产能力得到上升,发达国家一般仅仅会帮助处于世界工厂的欠发达国家获得轻工产品加工能力,而在可成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和关键技术发达国家往往会千方百计的限制,或者让其形成不完全的生产能力,比如波音大型客机他不会将整架飞机全部交给你制造,也许他会让某个国家生产机舵、尾翼(我国就是这样),不同的部件有不同的国家制造,而在国内组装。并且千方百计的保护其和新技术,并阻止你试图获取研发新技术。而且发达国家即使赔本也会在国内维护军工生产线能力,比如日本天价的生产的90坦克,美国为了保证国内M1坦克生产线不停工,而不断的定购新坦克。现代军事力量的强弱,技术水平影响巨大,发达国家不断的研发新技术,保持技术优势,就是因为此。
像美国这样从全球化经济模式获取最大的利益的国家,他企图维持全球的现有模式,不断地消除不稳定因素,他会对于可能危害此经济模式的国家进行打击,他会不断的利用和平演变或武力颠覆手段将在此经济模式外的国家政府消灭,扶植亲美政权,使其成为原料、能源供应地、新的“世界工厂”和新的市场。美国91年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乃至于现在对伊朗、朝鲜核问题的施压,虽然借口种种不同,都是按照此目的进行。也许美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理论,发动每一场战争的理由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在这些战争却有蛛丝马迹可循。由此,我们也可理解美国在台湾问上看起来仿佛很奇怪的态度,军事支持台湾的同时,却在政治上压制台独,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美国才不会因为意识形态的亲近耳支持台独,而是为了保持现状、保持稳定,通过与台湾的武器交易、与对大陆军事技术的封锁维持台湾海峡的军力平衡,同时压制台独言论,但又保持台独控制台湾,因为美国不想台独走过了底线,触怒了大陆而爆发战争,也不希望大陆占领了台湾,失去了控制强大起来,造成军力失衡,成为东亚的不稳定,所以美国在第一批世界加工厂(台湾)与世界第二批加工厂(大陆东南沿海)之间玩平衡,相信只要理解了这一点,我国领导层很容易就会找到对付这种状况的战略。
美国如何保证从全球化经济模式中获取最大利益
在全球化经济模式中,先进国家可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而保持这种最大利益的获得,必须保持全球现状、消除全球范围内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这样才能从这种经济模式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利益。而仅保持海权,通过海上力量保持海上交通线畅通,保持海上贸易是不够的,因为当今于殖民时代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完全不同,因为许多国家本身并不稳定,或者不想参与到此模式中来,或者试图成为地区性霸主强国而破坏此经济发展模式,只要有不稳定的情况出现,那么就会影响到全球化经济模式,美国在其中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损失,比如,一旦中东出现了战争等不稳定状况,就会影响全球的石油输出,最终影响全球经济。所以美国人为了保持这种模式必须保持全球现状,消除不稳定因素。显然美国维持全球现状,消除不稳定因素仅仅控制海上交通海上贸易,保有海权是不够的,他还要消除全球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当然,这个全球范围仅仅是包括参与到全球经济模式的地区,像非洲这些地区不在美国的视线范围内,卢旺达大屠杀看不到美国人的身影就是如此,而现在美国对非洲的关心,则是因为中国介入,因为美国把非洲作为世界工厂的后备选择)。他必须消除不稳定因素,所以美国总是以世界警察面目自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争。
美军十分重视遍布世界各地的基地和盟国作用,只有有了前沿基地保障,美军才可在危机发生时,才有兵力投送的立足点,迅速的将部队集结到出事地域,并迅速展开,形成作战能力。这就是所谓得“前沿存在”和“兵力投送”战略。而盟国不仅仅是派遣兵力协助作战那么简单,而是有了在危机地域附近的盟国,美军可迅速的将兵力投送至战区附近,并且在和平时期,通过对盟国进行支援援助遏制美潜在敌人的军事力量的发展,通过保持兵力平衡,抵消美国潜在敌人的军事优势,这与英国在殖民时期对欧洲大陆执行的均衡政策如出一辙,不过美国的舞台更大一些,比如美国对日本、韩国乃至台湾的支持,企图遏制大陆、俄国、朝鲜的军事优势,这就是美国军事战略强调盟国因素的原因。
美海军在大洋深处掌握着制海权,而在大洋深处的制海权,却不仅仅是航母编队所能保持的,它需要美国在太空绝对优势的支持,太空绝对优势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基础,如果没有太空优势,很难想象美军怎样才能实现稳定全球的作战任务。所以美军才对我国、俄国、甚至是盟友欧洲的太空力量的发展感到恐惧,为了保持对我太空技术的优势,在握提出登月计划后,要重启登月计划加大对空间技术的投资,保持领先,对我国反卫星技术、欧洲定位卫星等,甚至放出威胁战争的言论。这种多么近似于20世纪初英德无畏舰竞赛啊。
美国的海上力量
而美海军为了向国会证明自己的作用,在国防预算中抢得更大的蛋糕,在在保持大洋深处制海权的前提下,要加强对陆地的干涉,因为美军在大洋深处不存在有价值的对手,但是许多威胁不稳定因素,却在滨海地区,所以海军加强了对陆地的攻击能力,这就是“从海上…”战略的提出,但是滨海作战,少不了陆军、空军的支持,除了信息支援以外,空军的隐形飞机可以作为海军的开路先锋,为海军向陆地打开安全通道。空军,陆军可为滨海地区的海军舰队提供保护,防止敌国攻击海军舰队等。
前面说过,因为远程攻击力量的发展,陆地对海洋的分割限制控制作用得到了加强,所以美国海军注重控制对海上航运有重要大影响的的关键点,诸如霍尔木兹海峡、保克海峡、曼德海峡、巽他海峡及马六甲海峡等28个重要关键点,只要控制了这些海上关键点,那么美军就等于将海上交通掌握在手中。而通过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不仅仅在平时可以控制海上贸易,美国可以通过海上交通线调遣兵力,将兵力投送至战区附近。
所以,综上所述,美国为了在全球化经济模式下获取利益,保持全球现状与稳定,依靠的不仅仅是海上力量,如今海上力量的重要性与殖民时代的海权是无法相比的,美国是依靠整个军事力量和国家外交政治保持目前全球现状消除不稳定因素的,其中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太空力量,分布全球范围内基地,盟国等构成的。而美军的海上力量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国海上力量的作用是整合在美国军事大战略中的,美国海军海上力量的作用是保持大洋深处制海权,控制海上交通,实施海上兵力投送,在保持大洋深处制海权的同时加强对陆地干涉的能力,为了保持大洋深处制海权,除了发展航母编队以外,还注重控制全球28个海上交通关键点,美军的海上力量包括,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编队、核潜艇、遍布全球的海上基地、空间力量与空军对海上力量的支援与对海上战争的参与。
多说几句
我写这一段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今天的海权和殖民时代的海权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经济基础不同,雪千寻兄(或姐?或妹?)说:殖民经济模式和海权是因果关系,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反过来看,如果通过军事手段打倒了海权霸主,掌握了海权,那么可以通过海权,重建殖民地经济模式,在逻辑上也是行得通的,德国就期望通过这一逻辑打倒英国,夺取海权,建立属于自己的殖民地经济。但是问题在于德国本身并不适合发展海权,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打败掌握有海权和拥有大量殖民地提供的充足资源的英国海军呢?这就是一个典型思维上的误区。和我们今天试图用发展航母编队挑战美国霸权一样的思维误区。

>>>>>>>>>>>>>>>>>>>>>>我国海上战略布局所面临的窘境,和发展方向主要都是军事战略布局上的,跟上面相比领域要小一些,先把昨天写的发出来吧。。。



2007-6-13 16:05 发表于知远论坛
2楼很合格,完全的正解。钱、国防工业、海岸线,这三者缺一个都滚蛋不要玩海军了。什么传统陆权国家啦,海权国家之类的说法完全扯淡,再高的海权意识在绝对实力的面前就和扯淡没区别,海权意识是以实力为依托的。整天在那嚷嚷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没用,几个航母战斗群过去你就不嚷嚷了。
印度,如果技术he钱都够的话,印度发展海军条件是很好的
这个和海陆没关系(纯内陆不算),你的船全世界跑,你的海军就要跟上。
你的利益有多远,你的能力就要有多远,那天人类开发太空资源的时候,不会有人再讨论什么海陆空什么的吧。
有钱的国家。
关键还是钱的问题,像哭泣国,智利,都可以啊,就是没钱
一切都取决于国力,其他的都是扯淡!老美为啥陆海空全面领先?花钱呗!再打个比方:现在中国军费相当于日本的2倍多3倍不到,过几年差距扩大到6倍以上时,小日本就是军费全投给海自,也没法跟大陆海军比(假设大陆海军占用年军费投入的25%)
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可到达外海)、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老挝、尼泊尔、不丹。
安道尔、捷克、奥地利、白俄罗斯、匈牙利、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瑞士、梵蒂冈、列支敦士登 瑞士
玻利维亚、巴拉圭。
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中非、布隆迪、乍得、埃塞俄比亚、 马拉维、马里、卢旺达、尼日尔、斯威士兰、南苏丹、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我大蒙古国表示,非我莫属!
你竟然抢了俺滴台词……!!!
财政良好的国家
WillSiegKane 发表于 2013-8-24 16:15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好像感觉军力默默无闻,但又存在。
单看地理因素的话 袋鼠国也不错
yangbin2004 发表于 2013-8-24 17:51
印度,如果技术he钱都够的话,印度发展海军条件是很好的
三锅在陆上都不能高枕无忧
owishannenr 发表于 2013-8-24 17:35
如果第一岛链不是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的话,中国其实是最适合发展海军的国家之一
你实力弱 第一岛链就是阻碍 你实力强 第一岛链就是屏障
点滴入海 发表于 2013-8-24 15:46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是海洋贸易的最大的国家!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兔子掌握东亚制海权长达2000多年

不良神父 发表于 2013-8-24 15:38
岛国,其实美国就是个大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陆地威胁,发展海军是唯一选择


1898年之前的美国是有陆地威胁的

宗主国牛牛 领邦墨西哥 南方蓄奴州

不过鹰酱一一都克服了

1775-1783 独立建国时期

1783-1823 第二次英美战争 门罗宣言

1823-1848 西进运动 国土扩张

1848-1861 美墨战争 获得太平洋出海口 奠定北美陆上霸权

1861-1865 南北战争 避免内部分裂

1865-1893 第二次工业革命 GDP跃居世界首位

1893-1898 美西战争 奠定西半球陆海霸权

1899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准备向世界扩张
不良神父 发表于 2013-8-24 15:38
岛国,其实美国就是个大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陆地威胁,发展海军是唯一选择


1898年之前的美国是有陆地威胁的

宗主国牛牛 领邦墨西哥 南方蓄奴州

不过鹰酱一一都克服了

1775-1783 独立建国时期

1783-1823 第二次英美战争 门罗宣言

1823-1848 西进运动 国土扩张

1848-1861 美墨战争 获得太平洋出海口 奠定北美陆上霸权

1861-1865 南北战争 避免内部分裂

1865-1893 第二次工业革命 GDP跃居世界首位

1893-1898 美西战争 奠定西半球陆海霸权

1899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准备向世界扩张
sunn.d 发表于 2013-8-24 18:36
关键还是钱的问题,像哭泣国,智利,都可以啊,就是没钱
智利以前的海军是可以的,跟南美打仗的时候,智利海军立下汗马功劳
Centurion_GUN 发表于 2013-8-25 10:39
智利以前的海军是可以的,跟南美打仗的时候,智利海军立下汗马功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得有出海口,财政强大,海军烧钱还需要持续投入,科技强,工业全种类齐,其他没啥了,
要说容易的话,蒙古、奥地利、瑞士等等最容易了
LZ的问题改成“什么样的国家具有发展大海军的潜力和条件”还合适些
蒙古
sunn.d 发表于 2013-8-25 10:50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确实,美国一战前也是装过孙子的
caesar黄略 发表于 2013-8-24 16:43
美国本身地理也有不利因素,他的两洋只能通过巴拿马互通,船只大小很受限制,两边都要分兵防御.有利的态势是国 ...
美国地理哪里有不利因素了?它中间没有那种茂密的热带雨林阻隔,陆地上东西很容易贯通。停留在13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当事陆地上其它地方有可以平衡的因素。但是问题在于,它只有一个大西洋,而另外一个是太平洋,太平洋的广阔让它在建国时候基本可以随意折腾,并且只须防范来自东面的威胁而没必要去管西边的海岸。对他来讲,巴拿马运河还能限制的了它?如果当初它是两边大西洋,那才真正是麻烦了,可惜不是。如果把比较窄的大洋比喻成陆地威胁的话,它同中国一样,只有一面有巨大的威胁。但是中国的问题在于海岸外边有一个日本这样大块的岛。如果中国东边没有日本列岛,要轻松得多。
南美洲为什么没有形成美国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因为南美洲大部分处于热带,有浓密的热带雨林,这让它无法产生横贯东西的国家,同时热带的气候又让人产生惰性。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海洋地理优势的国家就是澳大利亚,因为它周围的水面太大,远离遥远的大陆,使得在航海技术受限制的年代,它所受到的战火威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