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本盘面以及和日韩台的实际差距(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0:42
IT业,也就是电子信息产业
  国内分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11.0万亿元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
  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
  IT业,现在国内产值现在仅次于机械产业18万亿,石化产业13万亿,是中国第三大产业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如下分类的:
  一:通信设备:通信传输设备、通信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移动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二:广播电视设备行业产品:广播电视制作、发射、传输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广播电视设备
  三:计算机行业产品:电子计算机整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计算机配套产品及耗材、电子计算机应用产品
  四: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子应用产品:电视机;摄、录像、激光视盘机;家用音响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医疗电子设备及器械
  五: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和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品: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工业模具及齿轮
  六:电子元件产品:电子元件及组件、电子印制电路版、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七:电子器件行业:真空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其它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微特电机、电子电线电路、光钎.光缆、电池
  八:电子专用材料产品:电子元件材料、真空电子器件材料、半导体材料、信息化学材料
  九: 雷达:雷达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业:系统软件,财务软件,数据处理,游戏,互联网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等IT业,也就是电子信息产业
  国内分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11.0万亿元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
  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
  IT业,现在国内产值现在仅次于机械产业18万亿,石化产业13万亿,是中国第三大产业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如下分类的:
  一:通信设备:通信传输设备、通信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移动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二:广播电视设备行业产品:广播电视制作、发射、传输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广播电视设备
  三:计算机行业产品:电子计算机整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计算机配套产品及耗材、电子计算机应用产品
  四: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子应用产品:电视机;摄、录像、激光视盘机;家用音响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医疗电子设备及器械
  五: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和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品: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工业模具及齿轮
  六:电子元件产品:电子元件及组件、电子印制电路版、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七:电子器件行业:真空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其它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微特电机、电子电线电路、光钎.光缆、电池
  八:电子专用材料产品:电子元件材料、真空电子器件材料、半导体材料、信息化学材料
  九: 雷达:雷达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业:系统软件,财务软件,数据处理,游戏,互联网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等
软件业先不谈,这个市场国内外交集不多.虽然有几百亿美元的进出口,但相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大进大出来讲,可以忽略不计...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1868亿美元。
  其中,出口6980亿美元,进口488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092亿美元。
  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量,占中国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实现顺差,差不多就是中国2012年的顺差总额。
  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实际上亮点不多,整体水平远不如日本韩国台湾,除了部分产业有优势,大部分处于产业中低端和下游。实现大量顺差,靠的是人海战术和日本韩国台湾的外资来料组装加工。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4888亿美元主要来源分为:
  国货复进口:1146亿美元
  国货复进口,主要是日韩台美等外资企业的电子信息产品(主要是电子消费品,其中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的是大头)从中国加工组装出口后,再从香港新加坡等中转港转一圈,再进口到中国市场上销售。
  其后五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马来西亚和美国,进口额分别为883、863、563、374和181亿美元
  把国货复进口类算上,差不多也就是实际上中国2012年从韩国,台湾,日本各进口了上千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品。
2012年国内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4619亿元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38263亿元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销售产值:24928亿元
  ———————————————————————————————————
  这三组数据的意思是:
  我国2012年该产业内资外资企业总产值是85619亿元,其中内资:24828亿元,外资及合资企业:60791亿元。
  中国大规模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产值大部分出口了:84619-38263=46356亿元。
  我国本国市场容量的该产业产值,内资企业市占率也不高:24928/38263=65%,有35%的缺口,2092亿美元顺差的假象,是外资合资企业造成的。如果以内资企业来算,我国有(38263-24928)/6.2=2150亿美元的逆差。。。
  虽然电子信息制造业,2012年实现了2092亿美元的巨额顺差,但主要是外资企业依托中国人力成本低组装实现的,一小部分是深圳的通讯产业。。。
中国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出口具体情况:
  一:通信设备:通信传输设备、通信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移动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出口:1493亿美元 进口:403亿美元

  二:广播电视设备行业产品:广播电视制作、发射、传输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广播电视设备
  出口:119亿美元 进口:109亿美元

  三:计算机行业产品:电子计算机整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计算机配套产品及耗材、电子计算机应用产品
  出口:2382亿美元 进口:665亿美元

  四: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子应用产品:电视机;摄、录像、激光视盘机;家用音响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医疗电子设备及器械
  出口:857亿美元 进口:105亿美元

  五: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和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品: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工业模具及齿轮
  出口:279亿美元 进口:384亿美元

  六:电子元件产品:电子元件及组件、电子印制电路版、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出口:906亿美元 进口:941亿美元

  七:电子器件行业:真空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其它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微特电机、电子电线电路、光钎.光缆、电池
  出口:891亿美元 进口:2190亿美元

  八:电子专用材料产品:电子元件材料、真空电子器件材料、半导体材料、信息化学材料
  出口:53亿美元 进口:91亿美元

  九:雷达,基本无进出口.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11万,内资5万亿(硬软件各二万五),外资6万亿.
  这就是2012年中国IT行业的基本盘...
日韩台里,台湾是最弱的那一个,体量和深圳相当。。。
  但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加工,封装上在全球的比重很大(差不多占有三分之二),实力远强中国。
  日本在专用材料,设备,仪器,高端电子产品,电子元件,广播电视设备等方面有仍处于垄断地位,量虽然小,但利润最高,技术最高,这个最不好超越。。。
  韩国基本和台湾重合,但总体上技术比台湾先进,体格比台湾大很多。
  中日韩台四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
  产业规模上(算增加值),台湾显著落后于中日韩。
  韩国现在的规模最大,中国和日本差不多,但中国下游外资组装所产生的增加值太大,其实实力和日本差距很大。
  技术实力上,日本处于高端,基本放弃中端的量产
  韩国台湾处于中高端,但韩国无论规模还是技术现在实力明显强于台湾一大块
  中国有一些亮点,比如通讯,但整体上差于韩国台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里的亮点是在深圳
  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831亿元,占全国的16.7%
  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72亿元
  均位居全国首位
  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770亿元,占全国25022亿元的11.07%,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
  软件出口165.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368亿美元的45%,居全国第一。
  ————————————————————————————————————
  实际上,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里还有大量山寨手机IPOD等没有统计到。。。、
  也就是深圳IT业实际增加值有5542亿元,如果算上未统计到部分,应该有1000亿美元以上。
  台湾2012年GDP为4740亿美元,IT产业的增加值应该和深圳并不多,也就是一千亿美元多一些。。
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芯片,全球年产值大约3000亿美元。
  制造能力集中在台湾、美国,韩国。中国、日本、欧盟各有一点点。
  台湾台积电2012年营收171亿美元多,利润有58亿美元多,但他所加工出来的芯片价值有1400亿美元之巨,差不多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值3000亿美元的近一半.
  台湾另一家联电去年营收36亿美元,但他加工出来的芯片价值有330亿美元。
  台湾加工的芯片差不多占了全球芯片的三分之二,接近二千亿美元,但台湾芯片加工厂才拿到二百多亿美元。。。
  而英特尔去年产值490亿美元,这490亿美元都是英特尔的。。。
  所以,有台湾人说芯片加工是在做辛酸。
  三千亿美金集成电路产业的大蛋糕,主要是美国吃了,韩国日本次之,台湾再一个档次,欧盟中国一个档次,量产差不多,中国层次低一点(芯片设计去年近接一百亿美元,芯片加工,封装的增加值估计应该也有一百亿美元)
  再有就是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做一点封装的活,喝一点汤。
在电子信息产业里,比较高端的产业,台湾和深圳对比:
  深圳的巨头华为去年产值352亿美元.
  台湾四巨头:
  台积电,171亿美元 芯片加工
  台联电,36亿美元,芯片加工
  HTC,95亿美元,品牌手机
  联发科,33亿美元,芯片设计,主要是手机芯片
  从产值上来讲,也就是华为一家产值大于台湾四家最核心的企业
 集成电路产业,去年中国进口1900多亿美元,出口500多亿美元,逆差1400亿美元.
  千万别以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制造能力能有全球的六分之一
  主要是英特尔在大连和成都的两个封装厂投产了
  还有韩国海力士在无锡的大手笔投资
  国内最大的芯片加工厂:中芯国际,去年营收是17亿美元,价值也就是一百三十亿美元左右.
台湾三家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去年营收
  台积电:171亿美元 主要代工芯片
  台联电:38亿美元 主要代工芯片
  联发科:33亿美元 主要IC设计,手机,IPOD类

  韩国两大集成电路公司去年营收:
  三星IC设计部门和芯片厂:290亿美元 仅次于英特尔490亿美元,全球第二
  海力士:90亿美元

  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是中芯国际,去年营收17亿美元.
  联发科的中国主要竞争对手华为子公司:华为海思去年营收13亿美元,上海展讯去年营收8亿美元
联发科手机芯片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中国的山寨手机和中国一些其他品牌机.
  这块大蛋糕,主要竞争对手是:上海展讯以及广东深圳珠海等珠三角的一堆小IC设计公司抢食.
  华为海思的主要客户就是华为手机.
  三星手机用的是三星的芯片
  台湾HTC品牌手机都不用联发科的芯片,怕降档次,主要用美国高通的.
  当然,现在无论是高通,华为海思,联发科,展讯,深圳珠海一堆小IC设计公司的芯片大都是找台积电代工的,小部分找中芯国际...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手机芯片阵营现在很清楚:苹果,高通,意法-爱立信,三星,华为,联发科,展讯基本就这些了,日本比较惨,在这个现在最赚的产业消失了..
华为手机业务去年只有85亿美元左右,大头是通讯网络设备...
  不过智能手机真是赚钱...
  苹果一家去年的营收就是1000多亿美元,利润260亿美元,太变态了...
  第二名三星手机的营收也是700多亿美元,三星的利润主要就是靠着手机,它的液晶面板神马的很多业务都是亏损的,生生靠着手机扳回来了.
  苹果三星两家吃掉了全球市占百分之五十的,利润的百分之九十.
国产家电
  黑电里,彩电芯片,基本给台湾芯片所垄断,长虹TCL有一点设计能力
  白电属于电子信息产品,但当中的芯片电路板还有各种电子元器件是属于的,但国产白电的大多也是日本台湾芯片,格力自主除外.
  在做家电的日本厂商里,现在也就是专做空调的大金还对格力保持一点点优势.大金主要是中央空调,格力主要是家用空调.但中央空调这一块,格力升得非常快,大金保持不了几年优势了...
  原来国产空调是格力美的双巨头,再下来是海尔,再下来是一众国产品牌,但现在技术太依赖东芝的美的,去年开始,明显跟不上格力了,差距在非常迅速的在拉开.现在正在形成格力一家独大的趋势.
  格力是大到压缩机,小到电容,PCB板,IC,模具全部自制,是中国家电企业里,唯一一个掌握全部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的企业.去年销售额一千亿,利润88亿.大金空调去年营收一千亿人民币,利润约43亿人民币的样子.
  国产手机芯片上:
  联发科在中国的山寨手机以及部分品牌手机上,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可不少,展讯就是当中最强大的一个,另外广东还有一堆芯片设计企业,深圳珠海特别多...
  联发科和华为海思还是共通的,都是手机芯片开发商.
  华为2012年销售额352亿美元,其中手机大约是85亿美元,手机当中含华为海思芯片13亿美元,当然这13亿美元当中,有一部分要给台积电赚掉.
从集成电路产业3000亿美元的全球规模来看,这一块的附加值实际是在IC设计.
  台积电拿到了171亿美元的产值,却占有代工的1400亿美元集成电路价值规模.
  从设计,制造,封装来看.
  这里1400亿美元,141亿是制造,封装技术难度远不如制造,增加值更是远远低于制造,估计也就是十几亿美元.
  也就是14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只有160亿是属于制造环节的,设计环节占了1240亿美元.
  现在我们国家,IC设计相对还是比制造封装还是要强一点的,有一百亿美元的规模.制造封装应该比IC设计要少一点,应该也有接近一百亿美元的样子,但英特尔,海力士这样外资还占了相当一部分.
  台湾IC设计有一百六十亿美元的规模,制造封装有300亿美元的规模,总计四百六十亿美元的样子
现在台积电台联电等台湾企业掌控着国际芯片三分之二的加工能力,美国韩国掌握着另一部分他们自个品牌电子产品芯片的加工能力.
  中国日本欧盟实际的芯片加工能力都很低,大多要委托台湾公司代工...
  电子产业这样的生态是比较危险的.
  如果万一台湾有问题,比如战争或者是特大地震(台湾是地震高发地区)
  那么全球的电子产业供货问题就会大受影响.
  韩国人将获得暴利...
电子工业上,日本所掌控的所谓高端电子类产品,大多不是不可替代,而是它的品质性能确实要好一些,价格也适中.
  中国所需进口的两大类一个液晶面板,逆差四百亿美元,一个集成电路,逆差一千四百亿美元.
  液晶面板问题不太大了.
  集成电路也有,但是加工能力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台积电的实力比三星还强很多,造成我国的芯片代工企业无法和滚动发展,研发投入始终跟不上...
转载须链接,无链接要悲剧
 深圳常住人口一千一百万,去年税收(4050亿)已经超过2300万人口的台湾(3650亿)了,台湾税收收入只有深圳的的90%.
  就算扣除关税和海关代征收入(1050亿)和证券印花税(150亿)等代收税种,税收仍有2850亿,深圳税收收入仍达台湾的78%,深圳人口为台湾的45%,深圳人均税收仍比台湾高得多.
  当然,这也和深圳1100万人口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和高智商高学历者居多有关,台湾2300万人口,估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不事生产的.
  深圳还有大量的没有统计到GDP和偷逃的税收.
  现在台湾电子产业很多有本事和技术的人都喜欢跑深圳,因为深圳的钱好赚,税低,征管不严,财政有力,对产业补助的力度比台湾大很多,事实上的发展环境比起台湾的环境好很多.
台湾电子产业,现在除了芯片加工以外,日子都不太好过.
  除了被韩国打压得无回击之力之外
  还在受到深圳全面的冲击
  通讯设备,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子应用产品这两个和深圳是完全没得比.
  台湾现在最有优势就是集成电路
  然而除了台积电的芯片制造外,IC设计,联发科等都在受到深圳的冲击,封装的优势也基本不存在了.
台湾和深圳在下游的电子产品代工组装上也在激烈竞争.
  这类企业,台资在长三角基本没有对手,上海苏南浙北(浙北相对少一些)
  在珠三角,广东深圳东莞中山(中山相对少一点)也有大量这种台资企业
  富士康之类的大批组装厂带动的台湾中游的各类电子材料,元器件,仪器设备等...
  但是在深圳,这类台资厂遇到了很多出色的中国竞争对手.
  这是和深圳敢于赶走富士康分不开的
  苏南上海东莞中山都不敢得罪赶走台资各类大批的电子厂扶持本土企业.
  但深圳敢
  不说深圳多如牛毛的山寨机和IPOD企业和作坊.
  国内众多央企,省企,深圳本市的国企,民企在深圳的各个电子类企业都在深圳扎根了.
  形成了国内第一个相对完整的自主电子产业产业链.
  比如比亚迪就在和富士康抢单组装手机,欧菲光和台湾TPK公司在光电薄膜元器件及镜座组件的抢单,华星光电和台湾友达奇美的液晶面板竞争等等,几近在所有庞大的电子中下游电子产业上,深圳都在和台湾进行贴身肉博战.
  从中下游吃起,只有先打败了台湾,才有资格挑战韩国,进而日本,最终是美国...
很多人看不起富士康,其实富士康的带动力是很惊人的,只不过主要带动的是台湾经济.
  他比台积电对台湾电子产业和台湾经济影响力还要大.
  台积电虽然利润高,技术高,但产值不是很高,所需设备,技术,原料也多从日本美国等地方进口,对台湾经济拉动并不是特别大.
  但富士康不同,他虽然也是代工,但是他所需要的零部件和材料基本涵盖了电子产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大家只看到富士康在中国的组装,却没有看到富士康等台企在台湾上游庞大的利润丰厚得多的产业链,这是造成中国对台湾近千亿美元电子部件的直接原因,这个技术难度和垄断度都不是特别高,远远没有台积电,佳能,尼康,ASML,德州仪器,美国应用材料,英特尔,三星那样的技术门槛.
  但这块,中国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和台湾竞争上,只是近十年深圳腾笼换鸟,公开说要赶走富士康后,才终于开始挑战台湾了.
  当然深圳敢于这样,也是因为深圳当年有资本,台资当年没有进入的华为中兴的通讯设备都成气候了,家用电子医疗设备的这两个产业底子都打扎实了.有了这两个打底,深圳也不怕台资跑了,公开扶持本土竞争者.
客观的说,因电子信息产业里,软件部分,深圳和台湾不在一个竞争档次上了,深圳明显强于台湾.
  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上,第九类雷达不去说
  除了第一类通信设备,第四类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子应用产品,深圳明显大幅领先台湾以外.其余六大类,深圳大都现在还处于跟跑者的阶段,现在大都在和国内各地的台资企业激烈竞争,其余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还没有站上竞争舞台.
2013世界五百强出来了
  看了一下电子产业,进了世界五百强的
  苹果,三星日子过得最滋润,在手机上赚翻了
  华为是电信的世界第一了
  夏普(营收298.5亿美元,亏损65.7亿美元),松下(营收879.5亿,亏损90.8亿美元)等日本厂家在巨亏,这还是夏普松下在出售了大量资产的情况下的财报...
  液晶面板,因为中国的加大投资产能释放,提高关税
  日韩台都不好过日子,三星要不是智能手机和AMOLED上赚翻了,他的液晶也是亏损的,LG的利润只有几千万美元
现代公司自九十年代后开始专注汽车和机械产业,放弃电子.
  海力士就是原现代的电子部门
  现代公司的液晶部门卖给了京东方.
  华星光电有三星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当年夏普在中国转了一圈,忽悠了N多中国地方政府
  结果啥事也没办
  最后夏普因为他自个投资失误,我估计他会死得最惨
  这个液晶之父,巨资搞了全球最领先的十代线,结果一投产,没人买,这地球上没多少人有大客厅要那么大的电视机的,又跟风花大钱搞太阳能电池...
  一个十代线,一个太阳能电池,搞得夏普这两年是年年巨亏,想卖都没人接手.
  后来又忽悠南京中电熊猫,说双方合资,给中电十代线.
  但此时不同彼时了
  大家都不傻,熊猫最后只接受八点五代线,而且夏普只能占百分之八点五的股份.
  认不清形式,下场就会很惨...
日系一众电子公司
  松下和夏普现在已经不行了
  索尼技术不行,迟早和夏普一样,夏普还算有料的,索尼就是个花架子,现在智能手机在苹果三星双巨头模式下,他还想在智能手机上和华为在二线品牌里争一下分一点市场,我看难,华为的目标是三星苹果,也是二线厂商里现在唯一有实力挑战三星苹果的...
  东芝还有点料,一时半会还撑得住
  日立转型及时,在中国搞到了太多的公共项目,捞金不少,闷声发大财,是日系电子企业在中国捞金最巨却又不声不响的
  NEC,富士通实力都还行,可以撑得住华为三星的冲击.
  尼康佳能是日本核心精密技术的代表,倒不了.
日本在电子产业的整体技术能力比韩国台湾还是要高一档的.
  在这个产业上,起步晚,吃亏是很大的
  中国算是免强挤进去了
  那些再后发的国家,机会都没有...
  整个产业体系基本还是美国的
  日本提供物理硬件上的支持,比如尼康佳能的各种芯片加工设备,各种化工材料
  韩国台湾在量产上的工艺经验和技术
  本来到了中国,只有组装的份了
  但中国还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介入,非常的不容易
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台湾对我们防的很严,基本上只是在大陆组装,所以当本土的企业成长起来后,湾湾的末日就到了
  -----------------------------
  正是因为防得严,所以他才死得快...
  比如DRAM产业,海力士二千年代初就全面进军中国,在无锡大规模投资.
  中国的DRAM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差不多算是一个大缺门了...
  只有浪潮集团前几年收购了德国奇梦达一个中国研发部门...
  现在三星再来西安巨资投资,中国几近没可能发展出自身的存贮器产业了,台湾那几家厂也全部要死掉.
  如果当年台湾能来中国投资,韩国想独大,难!
  液晶面板也是如此...
  其实韩国台湾都不是上游,吃的就是技术进步的饭.
  慢一步,就死了,市场小一点,投入没人家大,也死了.
处于技术中阶的PCB板,中国产值大约是260亿美元,台湾是70亿美元,可台资在中国大约还有100亿美元的产值,也就是实际台湾有170,中国160亿美元不到,因为这160亿美元里可能还有韩资日资美资厂...
PCB板里最重要的原料,占成本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原料是:铜箔
  铜箔技术由美国开创,日本发展,基本上日本性能最好占据高端份额;台湾量大,占据中端最大份额,中国量也大,但偏向低端,PCB板里用的不多.
  中低档铜箔,我国已能出口,但中高档还有大量缺口,目前主要从台湾和日本进口.
  还有就是台湾在国内的台资工厂在大量生产PCB板用的铜箔.
  高档电解铜箔的生产技术是一种以经验积累为主的制造技术,需要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与创新才能获得;如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技术、生箔技术、后处理技术等,均无法通过引进设备,简单复制就可以掌握。
  这一块我国还高度依赖进口,因为要求厚度越来越薄,原来PCB板主流是35微米
  现在主流是18微米
  又在朝12微米以及9微米以下的超薄化发展
  目前日本已有厚度为5微米,3微米电解铜箔投入生产
  国内目前技术最好是江西铜业,铜陵中金,上海金宝,但产量都低,年产6000到一万吨左右,稳定量产的最高水平是12微米.其中江铜9微米的已成功量产,但产量不大.
  现江铜在独立研发,已有成功完成开发出了1-5微米的超薄铜箔制造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但要量产,估计还有一段时间,象江铜这种家大业大的,尽管起步晚,2003年才借助美国技术和美国合资搞,但一旦搞起来,研发投入,中试线都不是中小企业比得了的,我相信日本不好说,但台湾铜箔厂肯定会死掉。
美国软件业产值现在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一万亿多一些,但是基本上掌握着所有的核心技术,中国大多是在美国核心软件上进行二次开发。。。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规模的庞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11.0万亿元. 那日本是多少?韩国是多少?台湾?美国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单看这个11万亿这个数值,肯定是很多的,绝对的全球第一.
  不谈软件,就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吧
  二点五万亿内资
  六万亿外资合资不计,因为这六万亿基本都是低端组装,中国出点劳力,韩日台美省点人工,双方各半,都不计.
  那么也就是说中国的盘子是2.5万亿.
  美国大约是接近5000亿美元,相当于3万亿人民币.
  日本大约是16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一万亿人民币.
  韩国大约是接近2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万二千亿人民币
  台湾大约是1300亿美元,相当于八千亿人民币.
  但是台湾和韩国都有大规模的投资中国,规模远超日本和美国
从产业层次上来讲,美国处于最高端
  日本处于核心圈
  韩国,台湾处于量产圈
  中国大部分在低端,中高端都各有一点点,但份额很少.
  日本消费电子产品产值估计就是200亿美元,辉煌不再,比中国都根本不能比了,想当年索尼的辉煌....
  日本强悍的仍可以吃老本的是:工业电子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原材料等,这些韩国台湾都相差太多,需向日本进口,可以说日本仍处于电子产业的核心圈和高端利润享有者,但终归产业规模小了...
台湾韩国在量产上有优势
  台湾更是极度依赖电子产业,基本上产品百分之八九十要靠出口,而且电子产品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韩国的优势和台湾基本重合,但稍高出台湾一点...
  而且韩国有品牌优势.
  三星手机太能挣钱了...
中国电子产业无论哪个细分门类,放在全球来看,都绝不算落后的,只是相对美日韩台这几个吃到了头道汤的落后了,我们国家主要是八十年代没有跟上...九十年代人家起步了,再回头就只能跟在别人后头艰难的找机会了.
  八十年代坚持搞下来的通讯,现在在全球就有一席之地,台湾电子工业基础这么雄厚,因为后发,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个产业后发者是很艰难的,如果先发者不发生重大失误,后发者是很难有机会的.
  再者,深圳电子信息工业的规模不小了,相当于台湾..
据说华为以前是和联发科一样,手机芯片是卖给其他手机厂的
  后来主打中高端后,就不卖了,那些低阶芯片也没人要了.
  苹果,三星都是主打自个的芯片.
  三星中低端手机当然也有用联发科,展讯,高通的...
  华为挺忙的,通讯设备(这是主业),手机,数据卡,视频监控,数字电视和机顶盒终端等等一堆芯片...
电子元器件里的电阻,电容,电感,晶振,精密光学元器件,真空电子管,分立半导体器件等等,日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苹果三星高端产品指定就要用日本的电子元器件,华为P6现在也指定代工厂要用日本的这些东西,差距真是明摆着的.
  日本很多工业电子设备,美国都搞不出来,韩国台湾更是站一边去.
  还有工业设备的集成电路里,日本的优势真是太大了,中国大多数好一点公司都是基于日本IP核进行开发的.原来集成电路日本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现在只有百分之十六,消费电子类的,基本被美韩台分掉了,欧盟,中国占了一个小头.但日本的工业设备,汽车电子类的集成电路仍在和欧盟抗衡.
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韩国的核心技术离日本还有相当的距离.
  当然韩国在液晶显示,DRAM,手机,芯片加工这几大类走量的产品上是确定了全球优势.
  但韩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上,比中国真没强多少,要赶超韩国,比赶超日本容易多了.
  韩国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管控,良率,生产工艺这些.
日本的电子消费产业,差不多已经一败涂地了.
  没有转型的日系电子消费企业,都很惨.
  比如夏普,松下,索尼,三洋.
  转型的日立,东芝好一些
  日本的电子产业的那些核心优势部门和技术门槛确实是独门秘决.
  三星再牛,还是得向尼康买光刻机
  三星的新手机,还是要买日本的电容.
这个产业基本流程就是:
  美国订规矩立标准收份子钱
  日本造机器设备半成品材料
  韩国台湾建工厂搞工艺量产
  中国把韩台零部件组装产品
  其他国家的人民就负责消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向往上走
  日本在通讯产业上想自搞一套标准,结果给美国一大耳刮子打晕了.
  韩国向吃掉了日本的消费电子这一块,正努力想吃掉设备半成品材料,可真没这么容易.
  台湾在工艺量产上给韩国吃得死死的,喘不气来,抱紧日本大腿求援助.
  中国虽说主要还处于组装低级阶段,但个别门类在和日本竞争了,和韩国竞争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和台湾竞争,除了个别的搞不过以外(如台积电的芯片加工),其余的都在开始有短兵相接的竞争了.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游材料设备这一块这些年的起步
  和2003年到2011年光伏产业的超常规大规模发展是分不开的.
  虽说光伏产业现在死得很惨.
  但对电子工业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产业的起步,大规模的人材培养,技术积累
  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中国对电子产业上游设备和材料的进入,是针扎水泼都进不了的
  根本不能进产业化滚动式发展的
  光伏产业虽然不行了
  但是他的产生,直接推动了中国本土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设备和材料这一块常超规跳跃式的大发展.
  把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游的设备材料大大的往前推动了一个档次.
  现在很多光伏设备材料相关工厂把业务重心转到为液晶面板,半导体设备,各种电子元器件公司服务了.
其实光伏产业
  现在基本不算是高利润产业了
  利润很薄
  即便中国不搞这个了
  这个产业发达国家也赚不到什么
  为毛发达国家要对中国这个产业下死手呢?
  原因很不复杂
  因为中国光伏产业再这么发展下去
  会培养一大批上游产业的设备材料的人材和技术积累
  会威胁到发达国家真正的核心产业半导体产业和精密制造产业了
  所以,欧美看到这点,不惜以翻脸的代价
  美国去年就搞定了中国
  欧盟今年拿近三百亿美金,最大单一产品,占中国对欧盟出口7%,占中国自主(非来料组装加工)对欧出口15%的单一产品开刀,其实是需要决心的
  德国最恶心,其实就是他搞事的,表面上看他是反对,其实根子就是他.
  对光伏产业,他其实是无所谓的,他在意的是国内光伏产业带动的上游的精密机械设备加工制造.
  最终欧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斩断和拖慢中国这条升上产业升级之路
显示屏
  LCD或AMOLED这一块
  应该也是赶上来了...
  这一块
  我相信台湾量产这块十年左右会出局
  日本这块的上游产业链也会出局
  韩国就看他是否合作了
光伏产业在二千年代头十年的时间
  把中国长期静止的电子产业上游人材技术存量全面盘活了
  一项项电子产业上游设备材料的核心技术不断的市场化滚动发展
  更要命的是这些设备和电子显示,半导体等很多都是大致相通的,或者是稍加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上的,稍稍有点技术升级就可以用于电子显示和半导体等产业.
  这就是欧美一定要对中国光伏产业下死手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贬低光伏产业
  实在是对这个产业不了解,以为利润薄,有污染,真和其他的来料组装产业一样...
  说污染,其实和其他电子产业是一样的,肯定有,涉及到化工的,说没污染那是放屁.
  非洲没污染,你想去非洲过日子么?
  韩国日本中上游电子产业发达,污染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控制处理.
呵呵,经过光伏和LED产业十年的滋养,京东方的北京国资委下属的一系列电子设备企业在TFT-LCD生产制造核心设备上的功力,并不逊色于韩国.只是尺寸性能要求小于现在大尺寸LCD.
  可以说在设备材料这一块的人材技术的积累上,中国并不比台湾韩国差,甚至要好,很多核心设备,台湾没有摸到边,韩国也不能自制,但中国基本都有这个盘子了,现在只要是转型升级到液晶半导体这一块来...
光伏产业聚集在中国,不是人家所想的,就是原因中国劳动力便宜,污染管控不严格.
  实际上地球上这样的国家到处是
  而最终光伏产业只聚集到了中国,别的国家根本就很少或是没有.
  真正的原因就是:
  光伏产业,实际上和电子产业中上游是基本相通的
  而对设备要求又低于半导休产业
  中国长期对半导体产业不得门而入
  韩国台湾也对半导体产业的前端设备摸不着(韩国稍好点)
  但是经过二千年代头十年光伏和LED产业大发展
  盘活了中国各个工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材和技术积累
  这些设备的产业化,人材技术积累已初步完成
  别的国家和地方,是没有这块技术人材存量的.
  所以光伏这个产业,简直就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
  现在光伏和LED产业困难
  电子显示(大尺寸,高无尘)和半导体(高精度)就成了这块企业的转型升级入手点.
  能否成功,三五年内就能看到消息
  应该是先电子显示,后半导体
光伏产业,仅仅多晶硅制造,铸碇,长晶,切片这一块,就有N多的巨型,大型,精密机械和电气产品,全是德国瑞士的强项,以前一个年产万吨工厂设备投资都是百亿计。
  现在中国基本全部可以自制了,设备价格当然是大幅下降,质量性能肯定比德国的差点,但光伏级别的没有任何问题,电子级别的,现在也可以量产了。
  中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搞电子级多晶硅,但半个世纪了,就是搞不出,因为差距是全方位的,投资差距也大。但是在光伏产业的巨额投资和大面积试产带动下,因为有了半个世纪的积累,有些东西是一点就透,几年工夫就成功量产电子级多晶硅了。
  电子级多晶硅要求的纯度是:99.9999999%到99.999999999%,行业内简称:9N~11N
  光伏级多晶硅的纯度要求就低一些:99.9999%,简称6N。
  简略的说:
  所谓芯片,就是电子级多晶硅经过铸碇,长晶,切片。再把硅片送到台积电,中芯国际之类的芯片加工厂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把大规模集成电路内置在这块硅片上。一块硅片上可以有很多块相同电路的单元,一块硅片上,相同的电路单元数越多,工艺就越好。
  台积电再把这块硅片里的独立单元切割好,检测,把坏的挑出,好的就是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芯片了,当然还没有完工,最后还是要再把这块经过处理的硅片封装好,接出引脚,就是我们严格意义上所说的市场上卖的芯片了。
  当然这里面很多复杂的工艺,这里也不适宜讲清楚,只是个大略。
光伏产业,仅仅多晶硅制造,铸碇,长晶,切片这一块,就有N多的巨型,大型,精密机械和电气产品,全是德国瑞士的强项,以前一个年产万吨工厂设备投资都是百亿计。
  现在中国基本全部可以自制了,设备价格当然是大幅下降,质量性能肯定比德国的差点,但光伏级别的没有任何问题,电子级别的,现在也可以量产了。
  中国从50年代就开始搞电子级多晶硅,但半个世纪了,就是搞不出,因为差距是全方位的,投资差距也大。但是在光伏产业的巨额投资和大面积试产带动下,因为有了半个世纪的积累,有些东西是一点就透,几年工夫就成功量产电子级多晶硅了。
  电子级多晶硅要求的纯度是:99.9999999%到99.999999999%,行业内简称:9N~11N
  光伏级多晶硅的纯度要求就低一些:99.9999%,简称6N。
  简略的说:
  所谓芯片,就是电子级多晶硅经过铸碇,长晶,切片。再把硅片送到台积电,中芯国际之类的芯片加工厂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把大规模集成电路内置在这块硅片上。一块硅片上可以有很多块相同电路的单元,一块硅片上,相同的电路单元数越多,工艺就越好。
  台积电再把这块硅片里的独立单元切割好,检测,把坏的挑出,好的就是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芯片了,当然还没有完工,最后还是要再把这块经过处理的硅片封装好,接出引脚,就是我们严格意义上所说的市场上卖的芯片了。
  当然这里面很多复杂的工艺,这里也不适宜讲清楚,只是个大略。
你了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复杂和难度吗?一条生产线,所有设备都给你,你要独立搞,我相信你搞得出来,但是要废掉多少昂贵的材料,多少昂贵的设备,损失多少时间,你想过吗?这些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的。一个小问题,就可能足以让你几百亿的投资泡汤!你折腾得起吗?
  当年日本韩国搞,是因为没有人和他们竞争,面板价格高昂,利润和时间足够他们折腾调试,拿次品换经验。
  至于台湾,友达是松下技术转移,奇美是NEC技术转移,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自个的,后来才有一点工艺上自个的东西,和韩国差远了。
  电子行业里面的先发优势,基本上是很难破的,中国现在挤进去,是有很多条件的,其他国家都不具备。。。
  我相信液晶面板产业,韩国不转移不卖技术给京东方,三星不以技术设备资金入股华星光电,中国一样也搞得出,但付出代价要远远高于韩国技术转移。你能相信没有技术转移,京东方,华星光电一开工就能有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四的良率吗?那么大块又薄的玻板,反反复复的折腾,这里面没有经验和失败的积累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