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第一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3:47
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经济的主导产业,不但总量增长势头迅猛,而且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能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其他部门起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竞相投入了极大热情和高度关注。

  一、电子信息产业新变局举世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和预测,2007年世界总产值达49.8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08年达51.7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7%;预计2009年达52.8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007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4.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5%,占世界总产值的9.3%,居各产业之首;2008年达4.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世界总产值的9.6%,进一步加强龙头地位;预计2009年达5.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世界总产值的9.7%。
  2007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4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9.6%,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17001.8亿只;2008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504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0.2%,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19212 亿只;预计2009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55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0.8%,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 21133.2亿只。由此可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高于世界GDP增速,且在世界GDP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世界电子元件产业增速高于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且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加大。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2007年我国总产值为2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世界总产值的7.1%,名列美国、 日本、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达30.07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世界总产值的8.5%,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预计2009年达32.63万亿元,同比增长 8.5%,占世界总产值的9.0%,有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9.9%, 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7.2%,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全国总产值的22.7%,居国内各产业之首;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 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8.5%,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08年世界各国和地区电子产品产值排前10名的分别是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墨西哥和巴西),占全国总产值的21.0%,进一步强化老大地位;预计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21.0%,占全国总产值的22.7%。
  2007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为719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3%,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2.9%,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为6630.7亿只,同比增长15.4%,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9%,居世界各国首位;2008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8203亿元,同比增长14%,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3.8%,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3%,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可达7028.5亿只,同比增长6%,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6.6%;预计2009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可达8613亿元,同比增长5%,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2.7%,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1.6%,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可达7183.1亿只,同比增长2.2%,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4%,仍居世界老大。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且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及在全国GDP中的比重逐步加大;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增速高于世界电子元件产业增速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且在世界电子元件产业中的比重及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但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增速减缓。
  综观全国,环顾世界,可以看出这样一种趋势,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电子元件产业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元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国家和世界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越来越依重于电子元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高科技及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群的主导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纪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电子信息产业新特点日益凸显
  (一) 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为电子市场快速增长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比如说中国2003年半导体产业的销售总额仅为200亿元,利润只有3%,而跨国巨头英特儿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就超过2300亿元,其利润高达18%。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比如说,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2004年总产值为1.4万亿美元,而全球排名前40家电子企业的销售额就达到1万亿美元,占全行业的 71.4%。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
  计算机领域:IBM、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EDS
  (四)空间集聚效应增强
  规模经济和技术外溢效应导致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中。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已成为全球基本格局。按照产业链形成了许多产业基地。以前,跨国公司都喜欢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正集聚到中国。
  (五)柔性制造技术正在兴起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六)电子及通信正处于重点技术转型期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这些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未来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通讯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试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七)核心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
  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其实力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电子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和关键基础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美国垄断了核心微处理器系统芯片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有优势。
  (八) 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我们国家管理体系的问题,目前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暂时还是相互分离独立的。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九)产品本地化产销形成气候
  出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大力促进本地化战略,通过独资、合作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期待更大的市场份额。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经济的主导产业,不但总量增长势头迅猛,而且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能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其他部门起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竞相投入了极大热情和高度关注。

  一、电子信息产业新变局举世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和预测,2007年世界总产值达49.8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08年达51.7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7%;预计2009年达52.8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007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4.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5%,占世界总产值的9.3%,居各产业之首;2008年达4.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世界总产值的9.6%,进一步加强龙头地位;预计2009年达5.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世界总产值的9.7%。
  2007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4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9.6%,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17001.8亿只;2008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504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0.2%,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19212 亿只;预计2009年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55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0.8%,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达 21133.2亿只。由此可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高于世界GDP增速,且在世界GDP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世界电子元件产业增速高于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且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加大。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2007年我国总产值为2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世界总产值的7.1%,名列美国、 日本、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达30.07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世界总产值的8.5%,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预计2009年达32.63万亿元,同比增长 8.5%,占世界总产值的9.0%,有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9.9%, 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7.2%,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全国总产值的22.7%,居国内各产业之首;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 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8.5%,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08年世界各国和地区电子产品产值排前10名的分别是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墨西哥和巴西),占全国总产值的21.0%,进一步强化老大地位;预计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21.0%,占全国总产值的22.7%。
  2007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为719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3%,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2.9%,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为6630.7亿只,同比增长15.4%,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9%,居世界各国首位;2008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达8203亿元,同比增长14%,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3.8%,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3%,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可达7028.5亿只,同比增长6%,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6.6%;预计2009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可达8613亿元,同比增长5%,占世界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22.7%,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1.6%,我国电子元件总产量可达7183.1亿只,同比增长2.2%,占世界电子元件总产量的34%,仍居世界老大。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且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及在全国GDP中的比重逐步加大;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增速高于世界电子元件产业增速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且在世界电子元件产业中的比重及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但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增速减缓。
  综观全国,环顾世界,可以看出这样一种趋势,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电子元件产业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元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国家和世界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越来越依重于电子元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高科技及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群的主导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纪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电子信息产业新特点日益凸显
  (一) 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为电子市场快速增长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比如说中国2003年半导体产业的销售总额仅为200亿元,利润只有3%,而跨国巨头英特儿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就超过2300亿元,其利润高达18%。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比如说,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2004年总产值为1.4万亿美元,而全球排名前40家电子企业的销售额就达到1万亿美元,占全行业的 71.4%。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
  计算机领域:IBM、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EDS
  (四)空间集聚效应增强
  规模经济和技术外溢效应导致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中。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已成为全球基本格局。按照产业链形成了许多产业基地。以前,跨国公司都喜欢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正集聚到中国。
  (五)柔性制造技术正在兴起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六)电子及通信正处于重点技术转型期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这些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未来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通讯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试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七)核心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
  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其实力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电子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和关键基础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美国垄断了核心微处理器系统芯片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有优势。
  (八) 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我们国家管理体系的问题,目前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暂时还是相互分离独立的。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九)产品本地化产销形成气候
  出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大力促进本地化战略,通过独资、合作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期待更大的市场份额。
支持,这个才是有用的基础产业,比什么地产,轻工行业强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