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抗灾一线的部队党员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41:25
新华社甘肃岷县7月27日电(记者 樊永强)27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后第5天。清晨6点半,张贵泉从行军床上翻身而起,冒着帐篷外飘落的蒙蒙细雨,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作为兰州军区21集团军某防化团政委,张贵泉今天的“救灾日程表”从清晨起床开始分秒不漏地安排到了深夜。

    昨晚,为了在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发放、救助困难群众等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张贵泉与任务区各乡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一直到1点,会后又立即打着手电筒对附近的4个村民临时安置点逐点逐户巡查、排除安全隐患至4点半。

    从22日午后进入地震灾区岷县申都乡至今,张贵泉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在最初搜救群众的两天两夜里,这位41岁的上校军官几乎没有合眼。

    搜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预防次生灾害,慰问贫困村民……从早到晚,某防化团救灾任务区所在的岷县申都乡12个行政村灾后生产生活的一切大小事宜,装满了他的脑海。

    张贵泉说:“群众灾后过不安稳,我哪能睡得踏实!”

    今天,防化团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帮助群众清理地震废墟,搜寻转移财产。张贵泉专门叮嘱全团参加救灾的100多名官兵: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大到一辆摩托车,小到一根木头、一个铁钉,都要挖掘清理干净,“让群众从我们一点一滴的行动中看到重建家园的信心”。

    27日11时,兰州军区某应急兵站站长曹金明和政委张烈,两位年近五旬的老兵和100多名年轻官兵一样背负着粮油背囊,从5公里外的山下,开始向震中永星村攀爬。

    位于震中的永光村和永星村是此次地震受灾最重的村庄。从24日傍晚开始的连绵阴雨把通往两个村子的道路阻断,村中现存粮食仅够维持几天。兰州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为缺粮严重的几个乡村紧急运送蔬菜、大米、面粉和食用油,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25日,曹金明和张烈带领由60名官兵组成的运粮队携带米、面、油等食品,沿着陡峭的山路冒雨为永光村背运了2000多公斤粮油。今天,他们又携带2000多公斤蔬菜和1000多公斤鸡蛋上山,徒步送达永星村分散在各个山头上的10多个居民点。

    连绵阴雨让崎岖的山路上泥泞遍布。曹金明和张烈背负着几十公斤重的蔬菜一步三滑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身上的迷彩服很快被汗水浸透。

    经过3个多小时艰辛跋涉,官兵们终于把“救命粮”发放到所有村民手中。

    连续几天山上山下来回奔波,已经让曹金明和张烈的脚肿得连鞋都脱不下来,每走一步腿都在发抖。但他们并不言苦。曹金明说:“只要能帮群众渡过难关,我们苦一点、累一点不算啥!”

    这些天来,从带领官兵连夜搭建帐篷安置群众到亲自肩扛手抬转运伤员,从想方设法让灾区群众每天都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到主动捐款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抗灾一线处处能见到部队党员干部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模范实践群众路线的感人事迹。

    据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介绍,执行抗震救灾任务5天来,进入灾区的各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已达100多人。他们中间有近一半都参加过汶川、玉树、舟曲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有着丰富的应急救援和安置群众经验。

    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所有24个救灾点位上,处处能看到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身影。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完成最艰巨的使命,他们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某红军师“铁锤子团”驻地距离震中150公里,150名官兵接到命令后乘车轻装疾行。在距离震中还有10多公里的时候,道毁路断。38岁的副团长曹龙华大手一挥:“跟我上!”他带领部队一路飞奔,急行军连续翻越三座大山,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展开生命救援的兰州军区任务部队。


    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下,参与救灾的每个营连都自发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哪里灾情重就到哪里、哪里群众需要就到哪里,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最困难群众的心上。

    “此次救灾中,各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线组织指挥部队执行救灾任务的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何雷认为,有这些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打头阵,救灾部队就一定能够高标准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http://news.163.com/13/0728/07/94RQA3B300014JB5.html新华社甘肃岷县7月27日电(记者 樊永强)27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后第5天。清晨6点半,张贵泉从行军床上翻身而起,冒着帐篷外飘落的蒙蒙细雨,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作为兰州军区21集团军某防化团政委,张贵泉今天的“救灾日程表”从清晨起床开始分秒不漏地安排到了深夜。

    昨晚,为了在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发放、救助困难群众等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张贵泉与任务区各乡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一直到1点,会后又立即打着手电筒对附近的4个村民临时安置点逐点逐户巡查、排除安全隐患至4点半。

    从22日午后进入地震灾区岷县申都乡至今,张贵泉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在最初搜救群众的两天两夜里,这位41岁的上校军官几乎没有合眼。

    搜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预防次生灾害,慰问贫困村民……从早到晚,某防化团救灾任务区所在的岷县申都乡12个行政村灾后生产生活的一切大小事宜,装满了他的脑海。

    张贵泉说:“群众灾后过不安稳,我哪能睡得踏实!”

    今天,防化团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帮助群众清理地震废墟,搜寻转移财产。张贵泉专门叮嘱全团参加救灾的100多名官兵: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大到一辆摩托车,小到一根木头、一个铁钉,都要挖掘清理干净,“让群众从我们一点一滴的行动中看到重建家园的信心”。

    27日11时,兰州军区某应急兵站站长曹金明和政委张烈,两位年近五旬的老兵和100多名年轻官兵一样背负着粮油背囊,从5公里外的山下,开始向震中永星村攀爬。

    位于震中的永光村和永星村是此次地震受灾最重的村庄。从24日傍晚开始的连绵阴雨把通往两个村子的道路阻断,村中现存粮食仅够维持几天。兰州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为缺粮严重的几个乡村紧急运送蔬菜、大米、面粉和食用油,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25日,曹金明和张烈带领由60名官兵组成的运粮队携带米、面、油等食品,沿着陡峭的山路冒雨为永光村背运了2000多公斤粮油。今天,他们又携带2000多公斤蔬菜和1000多公斤鸡蛋上山,徒步送达永星村分散在各个山头上的10多个居民点。

    连绵阴雨让崎岖的山路上泥泞遍布。曹金明和张烈背负着几十公斤重的蔬菜一步三滑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身上的迷彩服很快被汗水浸透。

    经过3个多小时艰辛跋涉,官兵们终于把“救命粮”发放到所有村民手中。

    连续几天山上山下来回奔波,已经让曹金明和张烈的脚肿得连鞋都脱不下来,每走一步腿都在发抖。但他们并不言苦。曹金明说:“只要能帮群众渡过难关,我们苦一点、累一点不算啥!”

    这些天来,从带领官兵连夜搭建帐篷安置群众到亲自肩扛手抬转运伤员,从想方设法让灾区群众每天都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到主动捐款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抗灾一线处处能见到部队党员干部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模范实践群众路线的感人事迹。

    据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介绍,执行抗震救灾任务5天来,进入灾区的各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已达100多人。他们中间有近一半都参加过汶川、玉树、舟曲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有着丰富的应急救援和安置群众经验。

    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所有24个救灾点位上,处处能看到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身影。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完成最艰巨的使命,他们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某红军师“铁锤子团”驻地距离震中150公里,150名官兵接到命令后乘车轻装疾行。在距离震中还有10多公里的时候,道毁路断。38岁的副团长曹龙华大手一挥:“跟我上!”他带领部队一路飞奔,急行军连续翻越三座大山,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展开生命救援的兰州军区任务部队。


    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下,参与救灾的每个营连都自发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哪里灾情重就到哪里、哪里群众需要就到哪里,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最困难群众的心上。

    “此次救灾中,各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线组织指挥部队执行救灾任务的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何雷认为,有这些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打头阵,救灾部队就一定能够高标准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http://news.163.com/13/0728/07/94RQA3B300014J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