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人口到底是什么? 印度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0:06
注: 本文转自西西河。 作者“南海螃蟹”。2013-07-16 原创
  印度汽车的骄傲、民族品牌“大使”牌,外形像是个大甲壳虫,样子数十年不变,至今仍是总理指定座骑。据说,它的零部件都是手工用锤子、钣子一件件敲打出来的。这倒很像老红旗。

  我慕名试乘了一回,感觉不错,就租了一辆“大使”到外地出差。结果,天热机器开锅,走不动了。印度司机倒不急不慌,从后备箱里拎出一桶水往发动机上一浇,抽支烟,继续上路。以后走走停停,人喝水抽烟,机器冒烟浇水。

  我感慨:汽车还真不是“四个轮子俩沙发加铁皮壳子”那么简单。

  在我们看来,印度产品档次、质量差,但印度老百姓倒并不觉得,因为这种质量和他们的生活层次、消费水平倒很匹配。

  在印度的电视、报刊杂志的广告中,占多数的是简单的家用产品,“乌莎”吊扇、“巴贾吉”三轮蹦蹦车、“鲁巴”背心、“巴塔”拖鞋等等是家喻户晓的“广告明星”。这些产品档次大概处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吧。现在的中国,大企业都不好意思生产这些小物件,更别说请大明星到处做广告了。

  绝大多数印度家庭,对于电熨斗、微波炉、电饭煲、加湿器这些现代小家电,只是听说,连见到的次数都不多。德里很多洗衣铺,还在使用老式的铸铁熨斗,里面加火炭的那种。

  在印度生活,还真地不能挑剔“印度制造”的质量,因为就算是粗劣的产品,市场上也未必供应多充足,你要是真需要就得抓紧买。不然,过两天就没了。

  这说来又是一堆笑话。

  有次,我和几个朋友碰巧都要买电话机,一共5部,就结伴到电子市场去“团购”。

  第一家店,老板说:“只有2部”。

  第二家店,老板说“你交押金,明天来取货。”

  第三家店,我们喜出望外,居然有现货,5部电话机!老板说:“买1部1百块,买5部每部120块。”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老板很智慧地说:“都卖给你了,别人来买我怎么办?”

  倒也!

  购销两不旺,这是印度市场的常态。在德里,老百姓经常购物的地方,大约相当于北京的早市。全城仅有的一两座大型购物中心,成为周末休闲享受冷气的场所,逛的人多,买的人少。

  无论是服装店的衣服,还是杂货铺里的用具,很少有备份。卖出去一件,再进一件,周期很长。下一批又是不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质量的东西了。一般情况,你错过一件产品,再想碰到同样的,几乎不可能。

  正因为消费者对质量稳定性的要求不高、对产量的需求不大,所以印度市场上的很多产品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艺制造阶段,非流水线生产,使用原始的工具在小作坊里用土法手工敲打。其落后的程度,超乎想象。

  2005年,在印度北部小镇库卢,我见识了原汁原味的的印度传统纺织业。

  库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著名的披肩生产地,一千多年前玄奘到过这里,在《大唐西域记》称之为“屈露多国”,说它雪山围绕,物产丰富。

  现在的库卢和千百年前一样,还是以生产棉、毛披肩为业。在一家披肩厂,我看到了一百多台大型织布机排列在大棚里,像待检阅的坦克群一样,蔚为壮观。号称织布机,其实是木制的土织机,样式也是几百年一贯制。每台织机前坐着一位印度“织女”,左手推来拉去,右手飞梭往返,这样手工编织着一针一线,一经一纬,编织着远近闻名的“库卢披肩”。

  工厂老板介绍,来这里上班的都是家中没有织机的人,挣一个计件工资。有机子的农村妇女就按照工厂给的样子在家里织,工厂按件收购。

  除了纺织,好的披肩还要刺绣。老板向我们展示了一件纯手工刺绣的克什米尔羊绒披肩,看起来真地很粗糙、不起眼,但要价合人民币也要一万多块钱。老板说:这东西一般不在印度市场销,卖到欧美去,紧销得很!

  在工厂附近的村子里,我见到了用古老的纺车纺线的老太太。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推不动织机了,但还可以纺线。那个黑乎乎的甘地式的纺车,和她的年龄差不多。

  “印度制造”现在的水平不敢恭维,那未来有没有可能改变呢?中国也不是天生的世界工厂,也是慢慢来的。所以,印度可以引进投资、买来生产线,再加上印度庞大的人口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难道没有可能追赶甚至超过中国吗?

  这还真是:你不提“人”事还好,一提人事,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独具特色的懒散印度人

  凡是鼓吹“印度制造业赶超中国”的人,特别是那些以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为理由的“砖家”们,都值得左右开弓地用板砖狠狠地拍。他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不等于劳动力。

  别着急困惑,我慢慢做个算术。

  印度人口确实有10亿,也许更多。但首先,要减去8亿农民。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这8亿农民基本上是没有复杂劳动能力的文盲和半文盲。官方普查表明,印度文盲率高达三分之一强(约36%),有三亿多文盲。其中人口将近1亿(8300万)的比哈尔邦,一大半是文盲(53%)。而这样的数据据说还是在识字标准降低到可笑的程度以后才取得的:只要写出自己名字之外的任何一个不就不算文盲!

  事实是,这8亿农民即使可以从古老的农业小生产方式中分离出来,也完全无法胜任现代大工业的要求。少数农村贫民无法生存,就进城混,呆在贫民窟里,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劳动如扫地、看门、打更,这也还得是相对比较聪明伶俐的人才能干得了。至于改变命运、融入城市,完全没有指望,因此,但凡在农村能有口饭吃的人绝不到城市里赌运气。

  当然,文盲是可以学会认字的,但当下印度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的体制看不到多少改变的迹象,何况百年树人,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日之功。

  这才是印度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民工潮、没有多少打工仔的根本原因。

  还剩下2亿人。减去约占三分之一的小孩、老人,再减去军队、政府、教育、医疗等非制造业部门从业人员,能够剩下五千万人就不错了。

  我们再看看这五千万人是不是能够顺利成为合格的制造业者。

  余秋雨批评印度文明,认为其弊在于“蹈空”。简单说,就是光玩虚的、玄的,喜欢钻牛角尖搞思辨,不现实,不物质。

  我一贯对余先生到世界各地旅游几天就写本书的做法很不感冒,但也不因人废言,他这句话说得还不错。

  印度“蹈空”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性的一部分,影响无处不在,与讲求纪律、精确、执行、操作的现代工业格格不入。任何事如果只需要动脑、动嘴,受过教育的印度人往往精通,但只要一牵涉动手,就完了。

  所以,印度有层出不穷的哲学大师,有活跃于各大国际组织的社会活动家,有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有顶级的时装设计师和广告创意,有享誉世界的软件天才,等等,但缺少合格的工程师与熟练技工。

  原因在于:印度人既瞧不上动手的活儿,也不擅长。因为不擅长,更加瞧不上。

  举例说明。

  有次,我的窗纱漏了,就是细铁丝做的绷在窗户挡蚊虫的那种,需要更换。打电话请一直负责房屋维护的公司来处理,人家很重视,派了2个工程师来。

  两人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穿着西裤、衬衫,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我也很客气,寒喧一番,请他们开工。结果,两位老兄站在窗户前一米处,对着窗纱“相起了面”,还用印地语叨叨咕咕,密切探讨。

  我就纳了闷:动手量一下尺寸不就行了吗?两分钟的事,有什么好商量的?忍不住催了两句,他们很淡定地摆摆手:别急,再等一下。别担心,没问题。

  过了大约20分钟,两人终于出手,捣出尺子左量右量。量一遍,忘了记下来。再量一边,又错了。总之,再次捣咕20分钟,我这个看客都快要动手替他们干了,两位才如释重负地说:OK了。

  等了三天,窗纱终于来了。两位工程师还跟着,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结果,安上去一试:尺寸不对。工程师丝毫没有愧疚的样子,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我再量一下,改一下就行。

  无语。

  这并不是极端的个例。在印度,凡是稍动点手、有点复杂度的工种,就很缺人,要价就很高。

  比如,我负责招聘过电工。很多号称大学毕业、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印度人,实际上除了会换灯泡,其他的基本都不会。

  比如,配钥匙。这在国内算个什么事?但在印度人看来,这是很难很高科技的工作,没什么人能做得来。所以,配一把普通的钥匙就得合人民币十几二十块钱,而且配一次不能用再返工修补是很正常的。

  动手能力差,工作干不来,这是一面。也有一面,是印度人天性的随意自然,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认真、懒散,处处穷对付,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这样的工程师、工人对于企业来说是灾难,更悲剧的是,这种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使然,极难改变。

  回到算术。合格的制造业劳动力还有多少?有没有一两千万?恐怕没人能说清了。这时,还得再打一下折扣:工会的力量。

  印度是个左派力量很强大的国家,共产党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长期执政,其它以下层工人、农民为政治基础的左派政党在印度南方也很有影响。其体现之一就是:工会还真的为工人做主,和资本家对着干。

  近年来,因为工资待遇、休假福利等原因爆发的劳资冲突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的一例是,2006年本田公司的印度工人因为对待遇不满,把机器设备给拆了卖了。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其他国家,带头闹事的都会被绳之以法,但在印度,工会支持、政党背景、地方利益都会发生作用,最终多数外资公司只能寻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收买策略。

  印度工人绝不加班。下午4点,到点就喝茶,连建筑工地上搬砖的小工也不例外。印度每年有400多天是节日,除了重复的、非官方假日的节庆,也有100多天有保障节假日。多数节日有宗教色彩,任何企业也不敢不放假。过节时,工厂就算是有什么订单、急活,连鬼都找不到一个。

  所以,当中国高中毕业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以每年2千万的速度增加的时候,10亿印度人中,却找不到多少合适的制造业劳动力。当然,未来会有很多企业可能通过现代技术流水线把工人的技术要求降到最低,只负责拧个螺丝、贴个商标之类的极简单劳动,但总体上说,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只靠文盲大军和散兵游勇是希望不大的。

  为什么印度这么“慢”

  说完“人”事,再说两点人所共知的制约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二是能源原材料的匮乏。

  印度的机场、道路、水电设施等经济发展的硬件水平大概落后于30年。一句不纯粹是玩笑的话:如果印度努力追赶的话,30年后,估计印度会落后于中国50年。因为中国也没有停下,而且发展更快呀。但如果不努力,在发展的道路上,印度就会连中国的背影都看不到了。

  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印度的基础设施有多差?建设速度有多慢?一个小例子。新德里市政府在总结当年的市政建设成就时,列举的成果包括:2个花坛、3座过街天桥。

  缺水缺电在印度是常态。夏天,新德里的气温高达47度。这时,断电断水最可怕,但又最无可避免。德里没有水,需要从邻邦借水。邻邦说:这时候我也缺水。大家都是民选政府,都得为老百姓办事,中央政府下令也不行。至于电力,火力发电印度没有煤,建设核电站印度没有铀,风力太阳能印度没技术没资金,只剩下水力发电比较可行,但水资源集中在敏感的喜马拉雅山中印边界地带,本国公司干不了,又不愿意让外国公司干,所以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缺水缺电更糟糕的、更没希望得到解决的是,印度没有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汽油价格基本上是中国同期油价的2倍以上。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重要性不必多说。印度人向中国学习,揣着钱满世界找油、求购油田,但看上一处被中国人买了,再看上一处又被中国人买了,印度石油企业哀号:既生瑜,何生亮!

  和中国制造业PK,印度的火候还差得多。尽管国际舆论唱红印度、唱衰中国,“中国制造”遭遇“信任危机”,大环境对印度有利,也有不少跨国公司希望把部分工厂搬到印度去,印度也制定了制造发展的国家战略,算是得了几分“天时”,但印度制造业既缺“地利”,更无“人和”,在欧美日韩的高端产品和中国的中低端产品的两面夹击下,能够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被冲垮就算不错,奢望“超英赶美”“替代中国”就算了。

  不过,印度制造业也不是了无希望。印度要想复制中国,那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必然完败。要是印度不走中国路,发挥自家“软件”优势,恰恰能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就像库露的手工披肩,用民族风设计和传统的手工艺结合,反而别具特色,很受追求部落风、“糙生活”的欧美上层精致人士喜欢,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从而避开了与中国的服装业竞争。

  在新德里的豪斯卡斯艺术村,很多小企业都在制作创意手包、饰品、鞋帽,产品另类、设计含量高,主要针对欧美高端市场。印度的汽车零件、精细化工、电气电子、生化制药等行业,也在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来降低成本;吸引国际公司的进入。这条充分发挥印度人脑力优势“溢出效应”的轻灵路子,正在越来越成为通行的模式,与中国制造非但毫不冲突,甚至互补有加。

  在印度多年,终日生活在“印度制造”的包围之中,享受到了很多方便,再数落人家的不是,似乎显得不太厚道,但想到也受了很多“印度制造”之苦,有些感受不吐不快,也算实话实说。

  回到中国,发现每个人都在关心“印度是不是会超过中国”“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是不是会被印度取代”的问题,先是哑然失笑,觉得不值一驳,但听得多了,颇有“三人成虎”之势,还是忍不住经常拿些类似上述那些亲身经历的事实来向每个人解释,请他们放心:印度人要来抢我们的饭碗,还有漫长的路走。

 这些,也算是一种“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不可行性报告吧。


注: 本文转自西西河。 作者“南海螃蟹”。2013-07-16 原创
  印度汽车的骄傲、民族品牌“大使”牌,外形像是个大甲壳虫,样子数十年不变,至今仍是总理指定座骑。据说,它的零部件都是手工用锤子、钣子一件件敲打出来的。这倒很像老红旗。

  我慕名试乘了一回,感觉不错,就租了一辆“大使”到外地出差。结果,天热机器开锅,走不动了。印度司机倒不急不慌,从后备箱里拎出一桶水往发动机上一浇,抽支烟,继续上路。以后走走停停,人喝水抽烟,机器冒烟浇水。

  我感慨:汽车还真不是“四个轮子俩沙发加铁皮壳子”那么简单。

  在我们看来,印度产品档次、质量差,但印度老百姓倒并不觉得,因为这种质量和他们的生活层次、消费水平倒很匹配。

  在印度的电视、报刊杂志的广告中,占多数的是简单的家用产品,“乌莎”吊扇、“巴贾吉”三轮蹦蹦车、“鲁巴”背心、“巴塔”拖鞋等等是家喻户晓的“广告明星”。这些产品档次大概处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吧。现在的中国,大企业都不好意思生产这些小物件,更别说请大明星到处做广告了。

  绝大多数印度家庭,对于电熨斗、微波炉、电饭煲、加湿器这些现代小家电,只是听说,连见到的次数都不多。德里很多洗衣铺,还在使用老式的铸铁熨斗,里面加火炭的那种。

  在印度生活,还真地不能挑剔“印度制造”的质量,因为就算是粗劣的产品,市场上也未必供应多充足,你要是真需要就得抓紧买。不然,过两天就没了。

  这说来又是一堆笑话。

  有次,我和几个朋友碰巧都要买电话机,一共5部,就结伴到电子市场去“团购”。

  第一家店,老板说:“只有2部”。

  第二家店,老板说“你交押金,明天来取货。”

  第三家店,我们喜出望外,居然有现货,5部电话机!老板说:“买1部1百块,买5部每部120块。”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老板很智慧地说:“都卖给你了,别人来买我怎么办?”

  倒也!

  购销两不旺,这是印度市场的常态。在德里,老百姓经常购物的地方,大约相当于北京的早市。全城仅有的一两座大型购物中心,成为周末休闲享受冷气的场所,逛的人多,买的人少。

  无论是服装店的衣服,还是杂货铺里的用具,很少有备份。卖出去一件,再进一件,周期很长。下一批又是不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质量的东西了。一般情况,你错过一件产品,再想碰到同样的,几乎不可能。

  正因为消费者对质量稳定性的要求不高、对产量的需求不大,所以印度市场上的很多产品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艺制造阶段,非流水线生产,使用原始的工具在小作坊里用土法手工敲打。其落后的程度,超乎想象。

  2005年,在印度北部小镇库卢,我见识了原汁原味的的印度传统纺织业。

  库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著名的披肩生产地,一千多年前玄奘到过这里,在《大唐西域记》称之为“屈露多国”,说它雪山围绕,物产丰富。

  现在的库卢和千百年前一样,还是以生产棉、毛披肩为业。在一家披肩厂,我看到了一百多台大型织布机排列在大棚里,像待检阅的坦克群一样,蔚为壮观。号称织布机,其实是木制的土织机,样式也是几百年一贯制。每台织机前坐着一位印度“织女”,左手推来拉去,右手飞梭往返,这样手工编织着一针一线,一经一纬,编织着远近闻名的“库卢披肩”。

  工厂老板介绍,来这里上班的都是家中没有织机的人,挣一个计件工资。有机子的农村妇女就按照工厂给的样子在家里织,工厂按件收购。

  除了纺织,好的披肩还要刺绣。老板向我们展示了一件纯手工刺绣的克什米尔羊绒披肩,看起来真地很粗糙、不起眼,但要价合人民币也要一万多块钱。老板说:这东西一般不在印度市场销,卖到欧美去,紧销得很!

  在工厂附近的村子里,我见到了用古老的纺车纺线的老太太。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推不动织机了,但还可以纺线。那个黑乎乎的甘地式的纺车,和她的年龄差不多。

  “印度制造”现在的水平不敢恭维,那未来有没有可能改变呢?中国也不是天生的世界工厂,也是慢慢来的。所以,印度可以引进投资、买来生产线,再加上印度庞大的人口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难道没有可能追赶甚至超过中国吗?

  这还真是:你不提“人”事还好,一提人事,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独具特色的懒散印度人

  凡是鼓吹“印度制造业赶超中国”的人,特别是那些以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为理由的“砖家”们,都值得左右开弓地用板砖狠狠地拍。他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不等于劳动力。

  别着急困惑,我慢慢做个算术。

  印度人口确实有10亿,也许更多。但首先,要减去8亿农民。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这8亿农民基本上是没有复杂劳动能力的文盲和半文盲。官方普查表明,印度文盲率高达三分之一强(约36%),有三亿多文盲。其中人口将近1亿(8300万)的比哈尔邦,一大半是文盲(53%)。而这样的数据据说还是在识字标准降低到可笑的程度以后才取得的:只要写出自己名字之外的任何一个不就不算文盲!

  事实是,这8亿农民即使可以从古老的农业小生产方式中分离出来,也完全无法胜任现代大工业的要求。少数农村贫民无法生存,就进城混,呆在贫民窟里,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劳动如扫地、看门、打更,这也还得是相对比较聪明伶俐的人才能干得了。至于改变命运、融入城市,完全没有指望,因此,但凡在农村能有口饭吃的人绝不到城市里赌运气。

  当然,文盲是可以学会认字的,但当下印度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的体制看不到多少改变的迹象,何况百年树人,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日之功。

  这才是印度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民工潮、没有多少打工仔的根本原因。

  还剩下2亿人。减去约占三分之一的小孩、老人,再减去军队、政府、教育、医疗等非制造业部门从业人员,能够剩下五千万人就不错了。

  我们再看看这五千万人是不是能够顺利成为合格的制造业者。

  余秋雨批评印度文明,认为其弊在于“蹈空”。简单说,就是光玩虚的、玄的,喜欢钻牛角尖搞思辨,不现实,不物质。

  我一贯对余先生到世界各地旅游几天就写本书的做法很不感冒,但也不因人废言,他这句话说得还不错。

  印度“蹈空”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性的一部分,影响无处不在,与讲求纪律、精确、执行、操作的现代工业格格不入。任何事如果只需要动脑、动嘴,受过教育的印度人往往精通,但只要一牵涉动手,就完了。

  所以,印度有层出不穷的哲学大师,有活跃于各大国际组织的社会活动家,有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有顶级的时装设计师和广告创意,有享誉世界的软件天才,等等,但缺少合格的工程师与熟练技工。

  原因在于:印度人既瞧不上动手的活儿,也不擅长。因为不擅长,更加瞧不上。

  举例说明。

  有次,我的窗纱漏了,就是细铁丝做的绷在窗户挡蚊虫的那种,需要更换。打电话请一直负责房屋维护的公司来处理,人家很重视,派了2个工程师来。

  两人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穿着西裤、衬衫,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我也很客气,寒喧一番,请他们开工。结果,两位老兄站在窗户前一米处,对着窗纱“相起了面”,还用印地语叨叨咕咕,密切探讨。

  我就纳了闷:动手量一下尺寸不就行了吗?两分钟的事,有什么好商量的?忍不住催了两句,他们很淡定地摆摆手:别急,再等一下。别担心,没问题。

  过了大约20分钟,两人终于出手,捣出尺子左量右量。量一遍,忘了记下来。再量一边,又错了。总之,再次捣咕20分钟,我这个看客都快要动手替他们干了,两位才如释重负地说:OK了。

  等了三天,窗纱终于来了。两位工程师还跟着,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结果,安上去一试:尺寸不对。工程师丝毫没有愧疚的样子,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我再量一下,改一下就行。

  无语。

  这并不是极端的个例。在印度,凡是稍动点手、有点复杂度的工种,就很缺人,要价就很高。

  比如,我负责招聘过电工。很多号称大学毕业、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印度人,实际上除了会换灯泡,其他的基本都不会。

  比如,配钥匙。这在国内算个什么事?但在印度人看来,这是很难很高科技的工作,没什么人能做得来。所以,配一把普通的钥匙就得合人民币十几二十块钱,而且配一次不能用再返工修补是很正常的。

  动手能力差,工作干不来,这是一面。也有一面,是印度人天性的随意自然,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认真、懒散,处处穷对付,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这样的工程师、工人对于企业来说是灾难,更悲剧的是,这种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使然,极难改变。

  回到算术。合格的制造业劳动力还有多少?有没有一两千万?恐怕没人能说清了。这时,还得再打一下折扣:工会的力量。

  印度是个左派力量很强大的国家,共产党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长期执政,其它以下层工人、农民为政治基础的左派政党在印度南方也很有影响。其体现之一就是:工会还真的为工人做主,和资本家对着干。

  近年来,因为工资待遇、休假福利等原因爆发的劳资冲突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的一例是,2006年本田公司的印度工人因为对待遇不满,把机器设备给拆了卖了。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其他国家,带头闹事的都会被绳之以法,但在印度,工会支持、政党背景、地方利益都会发生作用,最终多数外资公司只能寻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收买策略。

  印度工人绝不加班。下午4点,到点就喝茶,连建筑工地上搬砖的小工也不例外。印度每年有400多天是节日,除了重复的、非官方假日的节庆,也有100多天有保障节假日。多数节日有宗教色彩,任何企业也不敢不放假。过节时,工厂就算是有什么订单、急活,连鬼都找不到一个。

  所以,当中国高中毕业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以每年2千万的速度增加的时候,10亿印度人中,却找不到多少合适的制造业劳动力。当然,未来会有很多企业可能通过现代技术流水线把工人的技术要求降到最低,只负责拧个螺丝、贴个商标之类的极简单劳动,但总体上说,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只靠文盲大军和散兵游勇是希望不大的。

  为什么印度这么“慢”

  说完“人”事,再说两点人所共知的制约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二是能源原材料的匮乏。

  印度的机场、道路、水电设施等经济发展的硬件水平大概落后于30年。一句不纯粹是玩笑的话:如果印度努力追赶的话,30年后,估计印度会落后于中国50年。因为中国也没有停下,而且发展更快呀。但如果不努力,在发展的道路上,印度就会连中国的背影都看不到了。

  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印度的基础设施有多差?建设速度有多慢?一个小例子。新德里市政府在总结当年的市政建设成就时,列举的成果包括:2个花坛、3座过街天桥。

  缺水缺电在印度是常态。夏天,新德里的气温高达47度。这时,断电断水最可怕,但又最无可避免。德里没有水,需要从邻邦借水。邻邦说:这时候我也缺水。大家都是民选政府,都得为老百姓办事,中央政府下令也不行。至于电力,火力发电印度没有煤,建设核电站印度没有铀,风力太阳能印度没技术没资金,只剩下水力发电比较可行,但水资源集中在敏感的喜马拉雅山中印边界地带,本国公司干不了,又不愿意让外国公司干,所以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缺水缺电更糟糕的、更没希望得到解决的是,印度没有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汽油价格基本上是中国同期油价的2倍以上。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重要性不必多说。印度人向中国学习,揣着钱满世界找油、求购油田,但看上一处被中国人买了,再看上一处又被中国人买了,印度石油企业哀号:既生瑜,何生亮!

  和中国制造业PK,印度的火候还差得多。尽管国际舆论唱红印度、唱衰中国,“中国制造”遭遇“信任危机”,大环境对印度有利,也有不少跨国公司希望把部分工厂搬到印度去,印度也制定了制造发展的国家战略,算是得了几分“天时”,但印度制造业既缺“地利”,更无“人和”,在欧美日韩的高端产品和中国的中低端产品的两面夹击下,能够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被冲垮就算不错,奢望“超英赶美”“替代中国”就算了。

  不过,印度制造业也不是了无希望。印度要想复制中国,那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必然完败。要是印度不走中国路,发挥自家“软件”优势,恰恰能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就像库露的手工披肩,用民族风设计和传统的手工艺结合,反而别具特色,很受追求部落风、“糙生活”的欧美上层精致人士喜欢,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从而避开了与中国的服装业竞争。

  在新德里的豪斯卡斯艺术村,很多小企业都在制作创意手包、饰品、鞋帽,产品另类、设计含量高,主要针对欧美高端市场。印度的汽车零件、精细化工、电气电子、生化制药等行业,也在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来降低成本;吸引国际公司的进入。这条充分发挥印度人脑力优势“溢出效应”的轻灵路子,正在越来越成为通行的模式,与中国制造非但毫不冲突,甚至互补有加。

  在印度多年,终日生活在“印度制造”的包围之中,享受到了很多方便,再数落人家的不是,似乎显得不太厚道,但想到也受了很多“印度制造”之苦,有些感受不吐不快,也算实话实说。

  回到中国,发现每个人都在关心“印度是不是会超过中国”“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是不是会被印度取代”的问题,先是哑然失笑,觉得不值一驳,但听得多了,颇有“三人成虎”之势,还是忍不住经常拿些类似上述那些亲身经历的事实来向每个人解释,请他们放心:印度人要来抢我们的饭碗,还有漫长的路走。

 这些,也算是一种“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不可行性报告吧。


以下是网友跟帖:

1.  
印度之“绿色”--南方见闻

在美国领导的全世界大消费,大浪费浪潮下的一个完全异类的国度,想想印度人的消费欲望被压缩到了什么地步吧!

印度南方很多普通人,城市乡村一样,穿

不穿鞋,真的是拖鞋都不穿

男人上身光膀子(常年,不是北京街头夏天喝扎啤)

下身围一块类似床单的布(不是苏格兰围裙)

吃饭

不用碗,用一片荷叶包住

不用筷子,刀叉,用手抓



一般的旅馆大部分没有空调,因为经常停电,柴油发电用不起

上厕所不用卫生纸,有个淋浴一样的小龙头,拿手洗



出租,蹦蹦车,大篷车,长途汽车,火车,飞机俺是都坐过,详细就不说了,网上很多描述,只强调两个字,热,脏。中国的热你还有地方躲,车上车下候车大多地方有空调,印度南方只要出门,就是一身汗;脏就更别提了,什么地方都是无数苍蝇围着你转。

娱乐,东亚人的吃喝嫖赌

没有猪肉,没有牛肉,海鲜很少,羊肉是高档餐厅的专利,一般人能吃的肉只剩下鸡肉了,而且做法基本只有咖喱;街上卖的零食,是一种炸的洋葱条,刚一见一阵欣喜,还以为是鱿鱼呢。即使是鸡肉,甚至我们在一个百万人的城市,打着出租,翻译一路问一路闻,满大街找不到烤鸡。

喝,基本不喝酒,酒鬼们难了,这点习总大可放心。

嫖,没有大陆形形色色的情色行业,洗脚都不可能,呵呵...,但印度好像欧美色情网站的访问量常年全球大大第一,那些强奸的事好象也多少能够理解了。

赌,这点是强于东亚中日韩的地方,印度人不赌,接触到的印度小老板们,会去澳门,但不是去赌,而是奔另外一个方向去的。

日本韩国台湾政府成天喊着“南下”印度,但民间应者了了,一个没有吃喝嫖赌,又脏又热的地方,除非他是唐僧。只有新加坡好像积极一点,因为地缘的关系,只能作为“印度的香港”。印度常年吸引的最固定的一个人群是:以色列的逃兵,印度苦行僧的低成本生活大概比较适合低端低调有点思想的犹太人,以色列军队常年要派人到印度去抓那些逃避兵役的年轻人。乔布斯一辈子想去印度,基本上可以理解,他是可以和苦行僧划等号的。



2.

印度几个比中国做的好的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制药,软件外包。

外包这个没法比,因为印度大量说英语的人口,但软件行业中国得益于世界免费软件联盟,欧美该行业过去20年残酷的竞争,克林顿后美国几界领导人对信息行业的无知,逼使大量“loser"走向免费,现在腾讯,网易,百度,360,金山,金蝶,用友等国产软件出身的企业在自己各自行业里站稳脚跟,养活软件开发,可以良性循环了,信息产业生产力扩展到其他行业,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比如金融信息,这点印度没办法比。

生物制药印度也是因为英语的原因,先行一步,仿制大量欧美专利到期药出口(印度在国外网上零售比中国厉害很多,可能英语售前宣传和售后服务的原因),所以出现印度大量采购中国制药原料,印度厂家生产的情况。鉴于中国自己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制药行业老板们的“升级换代”,比如海外背景人才的加入,欧美80,90年代专利更多的陆续到期,中国本土从卖原料药到卖药片的过度大概只是瞬间的事。

精细化工是中国的软肋,因为种类太多,“秘方”大多掌握在欧美日跨国公司手里,印度人在跨国公司里混的比中国海外人员强很多,这个资源是他们的优势,但中国强大的制造和消费市场注定了中国还是有很多“偷师学艺”的机会。

印度的能源依赖是和中国过去几十年拉开差距的硬伤,他的出口收入几乎全用来购买能源了,这在一个处于启动中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中国当年没发现大庆等陆陆续续的油田,中国没有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的煤,中国是否能有今天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我们今天有钱了,可以适当进口了。中国的铀矿勉强自给,印度这个都没有,而且因为原子弹的问题,一直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禁售,最近才从澳大利亚开了口子,但从建核电站到投产怎么也十年后了,自己又没技术。

印度人文盲率和只说不练是“内伤”,而且上文中没有提到印度的宗教问题;印度是世界上最“绿色”的民族,您想想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没有肉,在42度的高温下,能干什么?这直接导致印度相对条件最好的农业,单产只有中国的1/3,自然条件相近邻居越南泰国的一半,不说能源,印度粮食都不光是它自己,而是世界的大问题,它要想富裕,世界上没有国家会去承担印度人口粮的任务。

总之中国有“浮上水面”的基本条件,剩下的难题是如何和欧美日叫板,重新划分世界资源。印度还要为生存权而奋斗,任重道远。


3.
每年都查查该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搞了那么多年,到现在只有1208公里。而中国去年建造高速公路里程为一万公里。

差距啊。

印度人早就在规划其宏伟的高铁。到现在印度的高铁里程为零。

印度的铁路平均时速为35公里/小时。

当印度人为孟买的3.6公里跨海大桥通车欢呼雀跃之际,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32公里)悄悄地通车了。

不怕落后,就怕老觉得自己先进。

印度人前一段做了好一阵子超级大国梦。现在又编出了个新理论,龟兔赛跑。说印度是龟,中国是兔。龟随然走的慢,但兔子爱睡觉,因此,乌龟总会赶上兔。

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是一只具有乌龟思维的兔。不幸的是,印度偏偏是一只具有兔子思维的乌龟。




印度这个鬼样子,只怕100年都赶不上中国!
印度的经济主要是靠软件外包和医药化工么?
搞不清楚,没兴趣。
印度人民生活的这种情形,我怎么也得不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结论。只觉得,印度大部分人民生活得和畜生没什么区别。
比如,40多度的夏天停电,呵呵。又比如,一天吃一顿,呵呵。
当印度人为孟买的3.6公里跨海大桥通车欢呼雀跃之际,
-------------
这个桥好像是我们给他们建的。。。
去过印度,平常也跟印度人打交道,对作者所列事实和观点基本同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深受宗教影响的印度人的确有“乐天知命”的一面,生活平静祥和,这一点可能要好过目前很多中国人对物质的狂热;但人口的膨胀和物质的匮乏却使得底层印度人生活非常悲惨,而宗教的消极影响又让他们选择逆来顺受,不想,也无力去改变现状。
那些受过教育的阶层则大多只对西方“宗主”国家另眼相看,对其它地方,尤其是吃过败仗又在各方面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几乎是充满敌意和不屑。
帮lz补链接:https://www.talkcc.com/thread/3896735/1,本来我想转这个帖子的。
楼主应该去延边内蒙跟上等民去说,不要现金鼓励多生。
tx8067428 发表于 2013-7-17 15:54
搞不清楚,没兴趣。
印度人民生活的这种情形,我怎么也得不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结论。只觉得,印度 ...
去年一家伙停了7亿人的电,要在中国非反了不可
又被版主扣分了同情你。
但是从很多帖子里面看到的三锅,和楼主所说的差不了多少。
tx8067428 发表于 2013-7-17 14:15
以下是网友跟帖:

1.  
三锅居然都有1200公里高速了啊,不错,有进步。
我不明白成天把这些东西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用嘲笑三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想不通为什么印度一直在压着巴基斯坦,这么多人口的印度居然国力比巴基斯坦强。
如果印度把人口减少到1000万,一定可以把巴基斯坦吞并了!
利比亚真傻蛋,这么多石油,如果当年卡扎菲把500万人口减少到50万,个个都富翁了,谁还闹革命呢,500万人太多了!
日本?1.2亿人?我的天呀,孤零零几个小岛挤了这么多人,如果把日本人口减少到1000万,想想他人均GDP多少了?美国还是日本的对手吗?
moshido 发表于 2013-7-17 17:53
我不明白成天把这些东西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用嘲笑三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西方为什么一直抹黑中国?难道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中国和印度对比,可以给自己增强信心。一个国家,除了经济,科技硬实力外,国民信心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整体自卑的这个瞧不起自己,自卑的什么都是西方说的对,那中国就真完蛋了。
印度只有一亿人口,剩下八亿只是会讲话的牲口
我不明白成天把这些东西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用嘲笑三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很简单,目的就是有个对比,不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忽悠了,让大家心明眼亮。
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作者是白痴,路虎就是印度的,黑什么不好黑印度汽车,那是你黑得起的?
最强人以在阵中 发表于 2013-7-17 20:03
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作者是白痴,路虎就是印度的,黑什么不好黑印度汽车,那是你黑得起的?
路虎是三锅的又咋啦?路虎也是被塔塔给收购了的。
tx8067428 发表于 2013-7-17 15:54
搞不清楚,没兴趣。
印度人民生活的这种情形,我怎么也得不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结论。只觉得,印度 ...
人家有信仰,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乔布斯不是还去印度苦修了一段时间吗?
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作者是白痴,路虎就是印度的,黑什么不好黑印度汽车,那是你黑得起的?
路虎是一个印度公司收购的,非印度工人在印度之外生产的,汽车。我是绝不会把沃尔沃看成是中国汽车的。
人家有信仰,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乔布斯不是还去印度苦修了一段时间吗?
陈晓旭还当过尼姑,有句话叫病急乱投医
最强人以在阵中 发表于 2013-7-17 20:03
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作者是白痴,路虎就是印度的,黑什么不好黑印度汽车,那是你黑得起的?
你哪只眼睛看到他在说印度的汽车?嘿嘿。嘴巴不要这么臭,吃了大便有木有!
搞不清楚,没兴趣。
印度人民生活的这种情形,我怎么也得不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结论。只觉得,印度 ...

人家有信仰,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乔布斯不是还去印度苦修了一段时间吗?
-----------------------------------------------------------
“人家有信仰,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既然这样,那印度还要发展经济干什么啊? 都去过苦行僧的生活啊?

人家印度那是经济发展不起来,没办法才过贫苦的生活。。
你这么帮印度洗地,洗得过来么? 不费力么?

印度人民啊,也不是甘愿认命,甘愿过什么苦行僧的生活,没办法罢了。。你不过苦行僧的生活,又能怎的?
什么有信仰,印度式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罢了。。
印度人确实比较奇葩。
人家有信仰,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
印度人民啊,也不是甘愿认命,甘愿过什么苦行僧的生活,没办法罢了。。你不过苦行僧的生活,又能怎的?
你看那些印度的上流社会和精英们,他们就没信仰? 他们也有啊,但他们也过苦行僧的生活么? 不是嘛
所以说,印度人民啊,也不是甘愿认命,甘愿过什么苦行僧的生活,没办法罢了。。你不过苦行僧的生活,又能怎的?
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作者是白痴,路虎就是印度的,黑什么不好黑印度汽车,那是你黑得起的?
陆虎是印度公司的,但是陆虎汽车跟印度汽车真没啥关系。。

中国钻石工人会做八箭八心么?
xrobber 发表于 2013-7-17 15:58
当印度人为孟买的3.6公里跨海大桥通车欢呼雀跃之际,
-------------
这个桥好像是我们给他们建的。。。
回答正确,加10分
lmxhdl 发表于 2013-7-17 17:42
三锅居然都有1200公里高速了啊,不错,有进步。
要按兔子家标准  三哥家的高速公路也就是“国道” 甚至还不如  
我不明白成天把这些东西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用嘲笑三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因为印度这种国情很大程度上是反常的。我们必须最好准备,随时应对印度发生不测的事变。
moshido 发表于 2013-7-17 17:53
我不明白成天把这些东西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用嘲笑三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锅独立比TG早两年,独立时牛牛给他留下的基础比TG好,两国独立时人口差不多,面积三锅为TG的三分之二,可耕地面积比TG大,外部环境比TG好得多,还被吹捧成世界最大的滋油冥猪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三锅还比TG强,现在呢,两国发展的结果在大家眼里有目共睹,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西方媒体想要集体蒙蔽现实很困难。可是西方国家还是一味的吹捧三国,贬低打压TG,这说明了什么?
以三锅为鉴,我们可以说走的路是相当成功的。
贰佰玖 发表于 2013-7-18 01:36
要按兔子家标准  三哥家的高速公路也就是“国道” 甚至还不如
难道三锅的高速公路标准相当于TG的一级路的标准哦。
没脸贱号称拥有8万多公里洲际高速公路,可实际上西部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相当于国内一、二级路标准的都叫高速公路了。
今年底国内的高速公路妥妥的超过10万公里了,还都是标准的高速公路哦。
印度每年有400多天是节日
lmxhdl 发表于 2013-7-18 08:42
三锅独立比TG早两年,独立时牛牛给他留下的基础比TG好,两国独立时人口差不多,面积三锅为TG的三分之二, ...
总的来说把我们和三哥比是不合适的,但是三哥好的地方还是要承认

比如电影,印度的电影比我们好太多

比如自由的企业制度,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高度自由法制的市场

比如组织完善,吸金可以和NBA相比的印度板球联赛

如果我们做好了这些,人均GDP15000到2万轻松得很

中超也早该是亚洲第一联赛
自愿成为苦行僧是有信仰,被迫成为苦行僧是无奈。
superthree 发表于 2013-7-18 09:11
总的来说把我们和三哥比是不合适的,但是三哥好的地方还是要承认

比如电影,印度的电影比我们好太多

这个星球上和TG做对比的,三锅是最适合的对象了,理由我前面都说了。
难道你十几亿人口,要和人家面积和TG 差不多大,人口少得多、资源还比TG 丰富的大家拿、澳大利亚等对比?或者和我们还在军阀混战别人都地球老大的没脸贱对比?
真没有发觉三锅电影好太多是好在哪,正看呢,冷不丁一段歌舞就来了,过一会,一段歌舞又来了。
高度自由法制的市场,就是让其他国家的产品大量涌入,摧毁了本国的制造业。何况三锅市场是自由的吗?怎么老是说对国家安全有威胁,很多电讯类都禁止用中国产品呢?
光靠电影、板球联赛国家经济就发展了啊?都演电影去了,谁看啊?
bbsyh 发表于 2013-7-18 08:47
印度每年有400多天是节日
不奇怪,一天几种节日重叠,不同宗教
lmxhdl 发表于 2013-7-18 09:22
这个星球上和TG做对比的,三锅是最适合的对象了,理由我前面都说了。
难道你十几亿人口,要和人家面积 ...
我不是说这个,就是说好的地方要吸收

我们的电影太烂,中超太烂,可以学学印度

印度的公司运作都是国际化的,比我们的公司要规范很多



wwww130 发表于 2013-7-17 22:42
中国钻石工人会做八箭八心么?
印度钻石人工很便宜

不过做工粗糙

基本上跟街边补鞋的样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