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型大国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32:12


         核心提示:美中每次讨论,信任都是中心话题。也就是说,新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但建立信任的担子首先落在美国人肩上。中方表示,中国从未做过任何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事,而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能令人满意。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网6月11日文章,原题: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很难出于担心唯一超级大国与快速崛起的挑战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国说在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细看会发现,中国想要的似乎恰恰是种传统的大国关系,它具有大家熟悉的划定势力范围的意图——尽管北京没采用这个说法。
     北京讨论与俄印日的关系时,从不谈新型大国关系。它们或许是多极世界的新极,但似乎还达不到“大国”层次。“新型关系”让人想到美苏争霸,尽管每个参与对话的中国人都避免给美中关系套上冷战框架。美中每次讨论,信任都是中心话题。也就是说,新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但建立信任的担子首先落在美国人肩上。中方表示,中国从未做过任何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事,而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能令人满意。
     不论如何延展,中国“核心利益”始终存在地理上的连贯性,从中可看出“新型大国关系”的面貌:轮廓就像门罗主义——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北京拥有左右亚洲重大事态的权力。这也透露出美中关系中“互相尊重”的含义。在中国人看来,“尊重”意味着在讨论北京关切的问题时“顺从”中国的意愿。
     中国对地位的要求还根植于某种国家认同,这与美国相似。两国都自视与众不同:中国是“中央王国”,美国是“山巅之城”。这种认同,加之美国历史上对势力范围的宣言,无疑刺激了中国试图获得对其近邻的更多影响力。可惜,邻国担忧北京的野心,转向华盛顿求助。美中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北京别指望与华盛顿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以给中国在亚洲的行动一张空白支票。(作者布拉德·格罗斯曼)
      
     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6月12日文章,原题:一个柔韧的中国只是加州之梦
     在中国战略家看来,未来理想的中国版G2是怎样的?华盛顿承认中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而北京将东太平洋及大西洋视为美国天然的战略后院。这种方案存在问题。首先,亚洲已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公司全球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华盛顿若将西太让给一个战略对手,就等于放弃保护其国家商业利益的职责。
     另外,亚洲日益发展的消费市场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命运至关重要。第七舰队的作用是确保战略稳定及海上贸易路线的自由开放,这点将来会变得更重要。没哪位美国总统能说服美公众放弃控制,转而依靠解放军海军的善意。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妨碍战略互信的因素:一个老牌强国与一个新兴强国很少能和睦相处。
     此外,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北京是否会不考虑政治关系,向所有国家提供自由和开放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实际上,从北京之前的行为来看,它更愿使用经济手段惩罚他国的战略和政治决定。
     中国版G2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若设立此类方案初衷是确保稳定,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抵制另一个亚洲国家主导,是几乎所有现代亚洲国家历来的大战略——因此普遍接受不属于亚洲的美国人充当战略主角。若美国“让出”亚洲,日本、越南或澳大利亚诸国都不太可能顺从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秩序。(作者约翰·李,乔恒译)
      http://opinion.m4.cn/2013-06/1209052_2.shtml
  
      中国人的意思是,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应该是中国说了算,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美国说了算,本质上就是中国版的门罗主义。
    美国人的意思是,亚洲本来就是我的主场,在亚洲有我的小弟日本/菲律宾,我必须要罩住他们,而且也是他们邀请我来的,我不可能承认中国对亚洲的主导权。潜意思就是中国要想获得西太平洋和东亚主导权,就凭自己的本事来拿!别指望通过什么会谈之类的要求美国乖乖的退出去。
    其实中国目前处境和一战前的德国处境比较类似,美国要维持在霸权,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防范重点就放在东亚,与当年英国把舰队主力都堵在德国家门口一样。所以中国主要发展海军空军是当务之急,要在东亚保持住军事压力,不主动挑衅,通过长期的压力和军备竞赛让美国知难而退。美国的主要应手就是放日本出笼,想提前破局。中国的上策是在东亚吸引美国注意力,而中东大乱让美国不能首尾兼顾,并且在一定时候要在东南亚排除美国影响力。


         核心提示:美中每次讨论,信任都是中心话题。也就是说,新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但建立信任的担子首先落在美国人肩上。中方表示,中国从未做过任何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事,而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能令人满意。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网6月11日文章,原题: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很难出于担心唯一超级大国与快速崛起的挑战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国说在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细看会发现,中国想要的似乎恰恰是种传统的大国关系,它具有大家熟悉的划定势力范围的意图——尽管北京没采用这个说法。
     北京讨论与俄印日的关系时,从不谈新型大国关系。它们或许是多极世界的新极,但似乎还达不到“大国”层次。“新型关系”让人想到美苏争霸,尽管每个参与对话的中国人都避免给美中关系套上冷战框架。美中每次讨论,信任都是中心话题。也就是说,新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但建立信任的担子首先落在美国人肩上。中方表示,中国从未做过任何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事,而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能令人满意。
     不论如何延展,中国“核心利益”始终存在地理上的连贯性,从中可看出“新型大国关系”的面貌:轮廓就像门罗主义——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北京拥有左右亚洲重大事态的权力。这也透露出美中关系中“互相尊重”的含义。在中国人看来,“尊重”意味着在讨论北京关切的问题时“顺从”中国的意愿。
     中国对地位的要求还根植于某种国家认同,这与美国相似。两国都自视与众不同:中国是“中央王国”,美国是“山巅之城”。这种认同,加之美国历史上对势力范围的宣言,无疑刺激了中国试图获得对其近邻的更多影响力。可惜,邻国担忧北京的野心,转向华盛顿求助。美中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北京别指望与华盛顿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以给中国在亚洲的行动一张空白支票。(作者布拉德·格罗斯曼)
      
     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6月12日文章,原题:一个柔韧的中国只是加州之梦
     在中国战略家看来,未来理想的中国版G2是怎样的?华盛顿承认中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而北京将东太平洋及大西洋视为美国天然的战略后院。这种方案存在问题。首先,亚洲已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公司全球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华盛顿若将西太让给一个战略对手,就等于放弃保护其国家商业利益的职责。
     另外,亚洲日益发展的消费市场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命运至关重要。第七舰队的作用是确保战略稳定及海上贸易路线的自由开放,这点将来会变得更重要。没哪位美国总统能说服美公众放弃控制,转而依靠解放军海军的善意。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妨碍战略互信的因素:一个老牌强国与一个新兴强国很少能和睦相处。
     此外,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北京是否会不考虑政治关系,向所有国家提供自由和开放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实际上,从北京之前的行为来看,它更愿使用经济手段惩罚他国的战略和政治决定。
     中国版G2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若设立此类方案初衷是确保稳定,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抵制另一个亚洲国家主导,是几乎所有现代亚洲国家历来的大战略——因此普遍接受不属于亚洲的美国人充当战略主角。若美国“让出”亚洲,日本、越南或澳大利亚诸国都不太可能顺从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秩序。(作者约翰·李,乔恒译)
      http://opinion.m4.cn/2013-06/1209052_2.shtml
  
      中国人的意思是,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应该是中国说了算,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美国说了算,本质上就是中国版的门罗主义。
    美国人的意思是,亚洲本来就是我的主场,在亚洲有我的小弟日本/菲律宾,我必须要罩住他们,而且也是他们邀请我来的,我不可能承认中国对亚洲的主导权。潜意思就是中国要想获得西太平洋和东亚主导权,就凭自己的本事来拿!别指望通过什么会谈之类的要求美国乖乖的退出去。
    其实中国目前处境和一战前的德国处境比较类似,美国要维持在霸权,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防范重点就放在东亚,与当年英国把舰队主力都堵在德国家门口一样。所以中国主要发展海军空军是当务之急,要在东亚保持住军事压力,不主动挑衅,通过长期的压力和军备竞赛让美国知难而退。美国的主要应手就是放日本出笼,想提前破局。中国的上策是在东亚吸引美国注意力,而中东大乱让美国不能首尾兼顾,并且在一定时候要在东南亚排除美国影响力。
砖家们都很操心 朕心甚慰呀
关键的关键还是TG必须接受MD的白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