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青年报道歉,看道歉三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36:14
 媒体作为客观真实的时代记录者理应保持理性、客观、中立的立场,也正是基于客观真实,媒体一直作为时代的暸望者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和魅力。但是以人为核心的媒体不可能永远正确,正所谓“没有绝对正确的媒体,没有笔下不带瑕疵的媒体人”。所以延伸出来另一个重要的舆情:作为时代记录者和社会暸望者的媒体如何妥贴地进行道歉?

  近年来,老记者遭遇新问题,即传统媒体如何对待来自社交媒体的批评,记者如何妥善地使用社交媒体。但针对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媒体的舆论管理则处于一个较为肤浅的认识。媒体致歉的难处主要有三个:第一,媒体的错误难以被发现,多数错误的发生概率小,受众缺乏话语权,多数错误未被发现;第二,多数媒体认为公开致歉不利于客观公正形象的塑造,甚至对于市场化报纸来说一份致歉可能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第三,传媒节奏快,致歉的速度远不及新热点覆盖的速度,受众容易忽视。

  媒体正是基于这几点自我认识,“媒体致歉”尤其以机关报媒体的致歉显得尤为稀少。但是,在本周的舆情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善于自我道歉的媒体:中国青年报。7月9日,中国青年报在文章《花谢旧金山》追忆韩亚坠机遇难女孩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很显然这段夸张的描述引发了整个互联网的关注,包括@何兵 等意见领袖都转发并表示关注,表示作为一个党报出现这样的错误确实不该。

  从中国青年报的应对看:针对日趋激烈的网络批评,14:41认证为知名评论员的@中青报曹林,发布微博称“本报今天报道《花谢旧金山》中一段话引争议,作者这样写: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读来确让人不舒服,记者应克制自己想像与修辞,用朴素常情去写作。前年723后赵涵漠写的特稿《永不抵达的列车》泪洒互联网,那种情怀感人至深”;随后,16:18 认证为中青在线官方微博的@中国青年报回复称“行文确实不妥,中青报已删除电子报里的这一段,并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随后此条置顶超过10个小时。

  针对高效的回应和致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官方微博发布贴文称从@中国青年报 致歉看网络宽容和媒体自警:为今天空难报道的不当措辞发帖,并一一私信网友致歉。报章文字需诚恳接受网民的监督,记者需反思笔下一滑的背后,新闻专业精神有什么偏差。已有政务微博为帖子认过错,京城媒体致歉还不多见,中青报有勇气!新闻是一个动态纠错纠偏、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从舆情角度分析一家媒体如何妥帖地进行致歉,那么提取中国青年报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通过合适意见领袖表达歉意

  记者往往是意见领袖的重要组成,所以媒体致歉需要一个网络口碑较好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那么就需要“争议小”“形象阳光”的卓越代表,以此次中青报致歉为例,@中青报曹林 就是很好的一员。
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7/10/c_132527895.htm
   1 2 下一页  媒体作为客观真实的时代记录者理应保持理性、客观、中立的立场,也正是基于客观真实,媒体一直作为时代的暸望者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和魅力。但是以人为核心的媒体不可能永远正确,正所谓“没有绝对正确的媒体,没有笔下不带瑕疵的媒体人”。所以延伸出来另一个重要的舆情:作为时代记录者和社会暸望者的媒体如何妥贴地进行道歉?

  近年来,老记者遭遇新问题,即传统媒体如何对待来自社交媒体的批评,记者如何妥善地使用社交媒体。但针对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媒体的舆论管理则处于一个较为肤浅的认识。媒体致歉的难处主要有三个:第一,媒体的错误难以被发现,多数错误的发生概率小,受众缺乏话语权,多数错误未被发现;第二,多数媒体认为公开致歉不利于客观公正形象的塑造,甚至对于市场化报纸来说一份致歉可能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第三,传媒节奏快,致歉的速度远不及新热点覆盖的速度,受众容易忽视。

  媒体正是基于这几点自我认识,“媒体致歉”尤其以机关报媒体的致歉显得尤为稀少。但是,在本周的舆情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善于自我道歉的媒体:中国青年报。7月9日,中国青年报在文章《花谢旧金山》追忆韩亚坠机遇难女孩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很显然这段夸张的描述引发了整个互联网的关注,包括@何兵 等意见领袖都转发并表示关注,表示作为一个党报出现这样的错误确实不该。

  从中国青年报的应对看:针对日趋激烈的网络批评,14:41认证为知名评论员的@中青报曹林,发布微博称“本报今天报道《花谢旧金山》中一段话引争议,作者这样写: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读来确让人不舒服,记者应克制自己想像与修辞,用朴素常情去写作。前年723后赵涵漠写的特稿《永不抵达的列车》泪洒互联网,那种情怀感人至深”;随后,16:18 认证为中青在线官方微博的@中国青年报回复称“行文确实不妥,中青报已删除电子报里的这一段,并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随后此条置顶超过10个小时。

  针对高效的回应和致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官方微博发布贴文称从@中国青年报 致歉看网络宽容和媒体自警:为今天空难报道的不当措辞发帖,并一一私信网友致歉。报章文字需诚恳接受网民的监督,记者需反思笔下一滑的背后,新闻专业精神有什么偏差。已有政务微博为帖子认过错,京城媒体致歉还不多见,中青报有勇气!新闻是一个动态纠错纠偏、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从舆情角度分析一家媒体如何妥帖地进行致歉,那么提取中国青年报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通过合适意见领袖表达歉意

  记者往往是意见领袖的重要组成,所以媒体致歉需要一个网络口碑较好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那么就需要“争议小”“形象阳光”的卓越代表,以此次中青报致歉为例,@中青报曹林 就是很好的一员。
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7/10/c_132527895.htm
   1 2 下一页  
年07月10日 10:00:30
来源: 人民网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第二:通过官方微博转发顺水推舟

  意见领袖的辟谣仅代表一家之言,如何升级到本报的思维和价值形态?那么此时代表本报立场的官方微博就要适时出来表态,针对相关回复进行妥善落实和处理。而由体制内意见领袖发声在先,媒体官方微博跟进,做出得体的回应式表态,展现了柔性的权威。

  第三:悄然加入历史事实唤回温暖记忆

  作为舆情应对的重要措施,表达歉意的同时还要体现“价值”。此次辟谣中微博再次提到中青报报道的代表作《永不抵达的列车》,温州动车事故中被微博转发5万多次的遇难者报道,可以唤回网民的温暖感受。

  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致歉是一个现实命题,中国青年报给了我们一个不算差的答案,这其中“真诚、沟通、不回避”的致歉勇气值得每一家媒体学习。媒体道歉不是灭顶之灾,在明显的错误面前绝不道歉,对于舆情汹汹浑然不觉、我行我素,坐视媒体公信力的“失血”,才是最大的灾难。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上一页 1 2  
又要把坏事变成好事?
光道歉就完了?要是死伤人员是这个记者的孩子,你看到这段话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

不是有网络评论员在辟谣说 青年报没写这一条吗?!
http://lt.cjdby.net/thread-1675154-1-3.html

这里就有好几个在说 青年报没写这一条
奴役之路 发表于 2013-7-10 15:57
http://lt.cjdby.net/thread-1675154-1-3.html

这里就有好几个在说 青年报没写这一条
他们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