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之子李戡:台湾人素质好是日本殖民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8:24:34
批大陆教育形式主义 称笑话心态看待“公知”

“我的父亲李敖困于台湾六十年,以未念北大为憾,我愿意能超越这六十年的海峡,衔接这一心愿。”三年前,18岁的李戡在给北大的入学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很快他的愿望成真。如今已过去三年,刚参加完大三期末考试的李戡近日在北大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讲述他这几年的燕园生活。上课、读书、办社团、谈恋爱,李戡的校园生活很丰富,当然即将21岁的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批判精神,这批判的目光也没能放过他深爱的北大。

访谈中,李戡表示为自己是“李敖的儿子”而感到高兴,也不反感“拼爹”:“一个优秀的‘爹’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更多,这无可厚非。”而在谈及微博上的“公知”群体,李戡坦言看不起他们,称他们动不动就讲“中国在台湾”,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台湾。更直言民进党与“公知”这两批人头脑都不好。

环球时报:在北大读书三年,你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戡:接受那么多媒体采访,肯定会影响学习,特别是我们经济学院,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必须学好,否则后期就很麻烦,所以我要专心打好基础。

环球时报:能介绍一下你在北大创办的“文武学社”吗?

李戡:北大文武学社是我去年5月创办的,现在北大已有一定影响力。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弘扬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文武合一,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这种关系现已明显失衡。文武学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重振这一精神。我们请了北大哲学教授陈鼓应先生作指导老师,台湾武坛名师马龙先生是我们的武术总教练。我们每周一到周四都有武术课,包括长拳和太极拳。我们还经常举办文化名家讲座,邀请过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等名家来谈传统文化,每场讲座都爆满。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环球时报:你平时会与父亲交流些什么?

李戡:父亲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上周,我在复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刚好他给我打电话,我把课本中的一段念给他听,我们就讨论起这种研究方法,他最好玩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研究历史的这些人都被古人骗了,很多古人的原意都被研究者搞错了,这些研究者的古文基础太差,被古人骗完后又被马克思骗,以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但实际上搞得四不像。除了这些学术探讨之外,生活上我和父亲也是无话不谈,我交女朋友也会告诉他,他很高兴。

环球时报:你痛恨“李敖的儿子”这个标签吗?

李戡:我不会反感啊,相反会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人们对我父亲的肯定。现在很多人会批评“拼爹”现象,台湾称为“靠爸”,也是很贬义的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其实每个人都在“拼爹”,从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帮助去成长,只是有人拼不过别人,所以就嘲笑人家“拼爹”。照我自己的理论,也许只有孤儿有资格骂人家“拼爹”。一个优秀的“爹”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更多,这无可厚非,我也不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有什么可耻。父亲的光环对我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严格要求自己。

环球时报:你痛批过台湾教育,现在对大陆教育有什么感受?

李戡:我对大陆教育没有系统的研究,只能谈谈我在北大读书的感受,其实在北大,老师的教学水平及同学间的相处,都很不错。我也很爱北大,但就是因为爱,才希望她更好。我比较不喜欢的是学校的官僚气和形式主义,一些学校组织的讲座会强制学生参加,有时还要打卡,明显是为凑数,让人很不爽,“团委要做青年人之友,而不是青年人之官”,这种理念要具体做出来。去年有次抗日游行,我没参加,在屋里看书,突然收到我们班召集人的短信,说是立刻汇报当前所在位置,怕我们去游行。学校这样紧的监管会扼杀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环球时报:你的中华情结从何而来?来大陆后有变化吗?

李戡: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是中国人,在台湾像我们家这样的人确实不多。来了大陆之后,确实也发现国民素质比较差,人与人之间太多冲突,说话很不客气,像吵架一样,但这不会影响到我对祖国的认同,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因为一些身边的不如意而影响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这个国家肯定有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改进它,而不是整天去谩骂和抱怨。

环球时报:你会在微博上看“公知”们吵架吗?

李戡:我对微博上的骂战都不感兴趣,也不去谈论一些公共话题。我很看不起少部分“公知”,他们动不动就讲什么“中国在台湾”,这种话讲得很没意思,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台湾,他们以为台湾人素质好是因为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他们以为台湾政治有多好,但你去台湾民间问一问,没多少人这样认为。


民进党更没资格来大陆说教,他们想塑造一种形象——我们是国民党的反对派,是我们把台湾弄成现在的自由民主,所以我们来教你们大陆。其实这种行为挺不要脸的,他们在台湾严重打压那种统一的意见,一说“统一”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谈论言论自由。他们来大陆这边说教,大陆“公知”就捧他们,其实这两批人头脑都不好,根本没有理性思考。我都是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看他们。

环球时报:有没有在读书期间游遍祖国山河?

李戡:我初中学地理时印象深刻的有泰山、曲阜、秦始皇陵兵马俑、洛阳白马寺,当时就心向往之,来大陆读书后,这些地方我都有去看过,感觉很好。我非常喜欢《黄河协奏曲》,一听到全身就会发麻,所以那次去黄河感触还挺深的。



http://news.163.com/13/0709/13/93BK39O200011229.html
环球时报:未来有何打算?

李戡:肯定得读研,可能会去英国或美国,在北大读了四年,收获了很多,知识、社团、爱情、友情,过得很丰富,想出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更长远的未来,我想做一个企业,在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的强大,很多人在学中文,研究汉学,这里有个很大的市场,也很有意义。我觉得现在的孔子学院官方色彩太浓,教材的说教意味比较重,容易被西方人当成意识形态输出,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我现在做的社团就是在积累经验,希望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

(原标题:李敖之子:台湾人素质好不因传统文化 是日本殖民结果)批大陆教育形式主义 称笑话心态看待“公知”

“我的父亲李敖困于台湾六十年,以未念北大为憾,我愿意能超越这六十年的海峡,衔接这一心愿。”三年前,18岁的李戡在给北大的入学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很快他的愿望成真。如今已过去三年,刚参加完大三期末考试的李戡近日在北大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讲述他这几年的燕园生活。上课、读书、办社团、谈恋爱,李戡的校园生活很丰富,当然即将21岁的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批判精神,这批判的目光也没能放过他深爱的北大。

访谈中,李戡表示为自己是“李敖的儿子”而感到高兴,也不反感“拼爹”:“一个优秀的‘爹’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更多,这无可厚非。”而在谈及微博上的“公知”群体,李戡坦言看不起他们,称他们动不动就讲“中国在台湾”,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台湾。更直言民进党与“公知”这两批人头脑都不好。

环球时报:在北大读书三年,你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戡:接受那么多媒体采访,肯定会影响学习,特别是我们经济学院,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必须学好,否则后期就很麻烦,所以我要专心打好基础。

环球时报:能介绍一下你在北大创办的“文武学社”吗?

李戡:北大文武学社是我去年5月创办的,现在北大已有一定影响力。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弘扬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文武合一,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这种关系现已明显失衡。文武学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重振这一精神。我们请了北大哲学教授陈鼓应先生作指导老师,台湾武坛名师马龙先生是我们的武术总教练。我们每周一到周四都有武术课,包括长拳和太极拳。我们还经常举办文化名家讲座,邀请过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等名家来谈传统文化,每场讲座都爆满。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环球时报:你平时会与父亲交流些什么?

李戡:父亲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上周,我在复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刚好他给我打电话,我把课本中的一段念给他听,我们就讨论起这种研究方法,他最好玩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研究历史的这些人都被古人骗了,很多古人的原意都被研究者搞错了,这些研究者的古文基础太差,被古人骗完后又被马克思骗,以为可以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但实际上搞得四不像。除了这些学术探讨之外,生活上我和父亲也是无话不谈,我交女朋友也会告诉他,他很高兴。

环球时报:你痛恨“李敖的儿子”这个标签吗?

李戡:我不会反感啊,相反会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人们对我父亲的肯定。现在很多人会批评“拼爹”现象,台湾称为“靠爸”,也是很贬义的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其实每个人都在“拼爹”,从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帮助去成长,只是有人拼不过别人,所以就嘲笑人家“拼爹”。照我自己的理论,也许只有孤儿有资格骂人家“拼爹”。一个优秀的“爹”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更多,这无可厚非,我也不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有什么可耻。父亲的光环对我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严格要求自己。

环球时报:你痛批过台湾教育,现在对大陆教育有什么感受?

李戡:我对大陆教育没有系统的研究,只能谈谈我在北大读书的感受,其实在北大,老师的教学水平及同学间的相处,都很不错。我也很爱北大,但就是因为爱,才希望她更好。我比较不喜欢的是学校的官僚气和形式主义,一些学校组织的讲座会强制学生参加,有时还要打卡,明显是为凑数,让人很不爽,“团委要做青年人之友,而不是青年人之官”,这种理念要具体做出来。去年有次抗日游行,我没参加,在屋里看书,突然收到我们班召集人的短信,说是立刻汇报当前所在位置,怕我们去游行。学校这样紧的监管会扼杀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环球时报:你的中华情结从何而来?来大陆后有变化吗?

李戡: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是中国人,在台湾像我们家这样的人确实不多。来了大陆之后,确实也发现国民素质比较差,人与人之间太多冲突,说话很不客气,像吵架一样,但这不会影响到我对祖国的认同,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因为一些身边的不如意而影响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这个国家肯定有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改进它,而不是整天去谩骂和抱怨。

环球时报:你会在微博上看“公知”们吵架吗?

李戡:我对微博上的骂战都不感兴趣,也不去谈论一些公共话题。我很看不起少部分“公知”,他们动不动就讲什么“中国在台湾”,这种话讲得很没意思,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台湾,他们以为台湾人素质好是因为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他们以为台湾政治有多好,但你去台湾民间问一问,没多少人这样认为。


民进党更没资格来大陆说教,他们想塑造一种形象——我们是国民党的反对派,是我们把台湾弄成现在的自由民主,所以我们来教你们大陆。其实这种行为挺不要脸的,他们在台湾严重打压那种统一的意见,一说“统一”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谈论言论自由。他们来大陆这边说教,大陆“公知”就捧他们,其实这两批人头脑都不好,根本没有理性思考。我都是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看他们。

环球时报:有没有在读书期间游遍祖国山河?

李戡:我初中学地理时印象深刻的有泰山、曲阜、秦始皇陵兵马俑、洛阳白马寺,当时就心向往之,来大陆读书后,这些地方我都有去看过,感觉很好。我非常喜欢《黄河协奏曲》,一听到全身就会发麻,所以那次去黄河感触还挺深的。



http://news.163.com/13/0709/13/93BK39O200011229.html
环球时报:未来有何打算?

李戡:肯定得读研,可能会去英国或美国,在北大读了四年,收获了很多,知识、社团、爱情、友情,过得很丰富,想出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更长远的未来,我想做一个企业,在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的强大,很多人在学中文,研究汉学,这里有个很大的市场,也很有意义。我觉得现在的孔子学院官方色彩太浓,教材的说教意味比较重,容易被西方人当成意识形态输出,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我现在做的社团就是在积累经验,希望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

(原标题:李敖之子:台湾人素质好不因传统文化 是日本殖民结果)
人家其实不是那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说台湾人表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其实是和日本人一样的那种呆
lz想我灭他还是棒他?这标题。。。啧。。啧。。。
标题党。这个问题李敖早就说过,所谓台湾人素质是鞭子抽出来的,李勘只不过重复了一遍。
也不是全无道理,台湾在日治时期就开始普及基础教育了
我没仔细看全文

但觉得这个人已经死了,他老爹却活着
环球本想用李戡的话来骂公知,结果把中国人都骂进去了。看来“300年殖民地”说认同者不少啊!
擅自篡改标题。请版主扣分
这少年至少比大陆的某些知名“青年作家”强很多。

x步截尾 发表于 2013-7-10 10:38
环球本想用李戡的话来骂公知,结果把中国人都骂进去了。看来“300年殖民地”说认同者不少啊!


是啊,网络文员,又有工作可做,李戡绝对没说过,要用这个来洗啊。
x步截尾 发表于 2013-7-10 10:38
环球本想用李戡的话来骂公知,结果把中国人都骂进去了。看来“300年殖民地”说认同者不少啊!


是啊,网络文员,又有工作可做,李戡绝对没说过,要用这个来洗啊。
基本上还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能够客观看待就很不容易
不过是重复他老爹的话而已,台湾人那种“素质好”其实是指很适合当奴才。。。
环球本想用李戡的话来骂公知,结果把中国人都骂进去了。看来“300年殖民地”说认同者不少啊!
比如说你啊
台湾部分人确实是因为当年日本人用棍子刺刀教育出来的。不过这话说的让人不爽
客观的说是有一定道理了,但不是说因此而认同殖民统治。

当年越南人在法国调教下也比较干净。
general_j 发表于 2013-7-10 10:39
擅自篡改标题。请版主扣分
楼主贴出链接标题如此
台巴子还素质好,抠门抠到家倒是日本人殖民的好
李敖在《李敖有话说》里说过有反抗精神的台湾人在殖民统治的早期就因为抵抗运动死的差不多了,活下来的都是跪下的台湾人,李戡不过继承了他的一些想法,这个标题......
龟龟龟 发表于 2013-7-10 13:07
客观的说是有一定道理了,但不是说因此而认同殖民统治。

当年越南人在法国调教下也比较干净。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近期看来,社会的带动力主要还是政府
身体素质不好的黑人都死在去美国的船上了,素质不高的WW都被脚盆人拉去喂狗了。   为了让WW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看可以恢复黄民的斯巴达教育,来回抽嘴巴嘛。。。
他们以为台湾人素质好是因为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这句话是很对的。解放前,我们国人的素质就是很差的。

我觉得现在的孔子学院官方色彩太浓,教材的说教意味比较重,容易被西方人当成意识形态输出,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我现在做的社团就是在积累经验,希望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
------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他做成了的话。等他留完学,把企业办起来的时候,正好是20年代初,正好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大崛起的时候,他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