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存款3.2万亿难激活 需打破部委利益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2:19:49
财税改革新亮点:如何激活财政存量资金?

凤凰财经讯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一从未有过的提法,无疑让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给人以更多的遐想。

如何激活存量财政资金?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系列问题值得期待。

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国库账面上的巨额政府存款。央行账面上,5月政府存款已达到3.2万亿。

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若能狠下决心将国库三万多亿元存量资金“盘活”三分之一,同时宣布今年财政收入零增长,必将超越当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也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是否如此神奇,不免还要考虑激活存量资金的路径。

3万亿存量来源

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国库实际上类似于个人开设在银行的账户,记录着每笔资金的进出和结余,只是资金的数额和进出频率不可同日而语。

与个人账户不同的是,国库资金账户理论上余额越少越好,因为这样才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财政资金显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激活财政存款量”资金非常必要。

对于庞大的国库余额,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那是已经划拨下去的预算资金,项目批准以后按照全年的预算放在国库内。“但很多项目一年执行不下去,项目预算资金却仍趴在账户上。”

按照现有预算执行程序,人大通过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力,虽然资金仍在账面上,但是已经规定了用途。比如修路挖渠,假设某个大型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工期需要逐步推进,或者开工还需要一段时间,财政资金虽然下拨,但是暂时没有花出去,仍然在国库的账户上。

好比个人房贷的卡上,每个月都会固定的有几千块的资金,甚至会一次性存入几万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一般不会动用,因为这笔资金已经规定了用途,如果不能按期还房贷,银行就会催缴,甚至影响信用,产生罚息等不良后果。

国库账户由于涉及到海量的资金和账户,还有诸多的政府部门,聚在一个账户上就形成了3万亿的天量。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国库现金余额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长,2011年以后,我国国库的月底余额长期保持在3万亿左右。即便2012年9月份国库存款余额同比下降了20%,余额仍然达到2.7万亿,达到2012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狭小的操作空间

国库现金存款越来越多,于是国库现金管理越来越被重视。 7月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公告称,将分别于7月11日和7月18日进行2013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第四期和第五期招投标,招投标金额各500亿元,合计1000亿元。

但是由于国库资金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国库现金管理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资料显示,2012年财政部共进行了14期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招标,期限包括三、六及九个月,总额6900亿元;2011年和2010年的操作量分别为4500亿元和4000亿元。

如果以中标利率简单测算,近年来财政部通过国库现金定存操作获得的利息收入,每年也只有百亿规模,相对于十万亿级别的财政收入,和3万亿存款利润似乎并不可观。

“国库现金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要在资金安全和充分保证财政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再去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位财政部人士如此对记者表示。

于是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和支付需要成为国库现金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要求对政府部门和银行系统之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准确地预测,努力达到既没有不适当的国库闲置现金,又没出现国库现金缺口。

苛刻的要求之下,现在国库现金管理仍然处于少部分通过定存招标存入商业银行,大部分仍然趴在设在央行的国库账户上。

更宽的口径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看似狭小的操作空间,如果从更宽的口径入手,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则可能大有可为,甚至会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新亮点。

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一些方面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以整改为契机,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特别是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盘活资金更多的倾向去预算执行层面,让预算的资金和项目,更快的落实,花掉没有按时花掉的钱。

事实上,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早已进入了财政部甚至更高层面的视野,但是预算执行进度仍然不容乐观,以致于每年年末突击花钱都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财税界人士将此归结到财税体制本身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做出解释称,中国的预算编制是跟着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计划走的,但经济计划只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财政预算是要求精确度的。所以只要按照GDP去做预算编制,误差必然不会少。

近年来,预算的公开、透明、精细化越来越受关注,业界认为预算法修改,进而改变现有预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改变现有问题的途径。

盘活利益存量

从这个意义上将,盘活存量,不仅仅是国库账面上的现金存量,更重要的是利益存量的调整。

笔者参加两会报道时,不止一次的听到代表委员们谈论科技投入资金花不完的话题,实际上我国每年的科技投入资金只有1500亿左右,用一位政协委员的话说,还不够研发美国一个型号的飞机,但是由于预算资金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科技投入资金年终结余的情况长期存在。

事实上,每年中央各部委已经列支但是没有花出去结转下年的支出,再加上发改委3000亿项目没有完成的支出就是很大的一笔数字。因为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很多项目在年底时开工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有的项目类别年底还有一半没有开工。

现有预算体制下,各部委都有资金的财政资金分配权,每年财政预算基本上是按照上一年的指标,每一项指标基本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有的多有少,其实是保既得利益的,在增量上调整。

这一背景下,盘活各部位手中预算资金分配的权利,或许才能够真正的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激活财政存量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利益分配的存量上做文章,打破原有利益格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转移支付制度大考

盘活利益存量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跑部钱进”现状则有了改变的契机。

事实上,尽管中央的财政收入占到全国财政的一半以上,但中央的财政支出不到20%,大量的财政资金是通过体制收上来,再转移到地方去,即财政分配中的转移支付制度。

这一制度下,地方每花一块钱,就有4毛钱来自中央财政,而且一半以上都被规定了用途,其中绝大部分是被中央各部委掌控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并由此催生了种种中国式“跑部钱进”乱象。

有媒体报道,在专项转移支付的过程中,专项资金是被“吃掉”的大头,而且在跑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容易衍生各种腐败行为,“地方政府跑项目、跑资金的成本,能占到专项资金的30%~40%,有些地方甚至能达到50%。”

即便如此,最终分配到地方财政的钱也很难有效的发挥作用。

用“撒胡椒面”来比喻专项转移支付的申报和下发并不过分。在一些熟悉基层的财政系统人士看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散到全国后资金量会变小,县里报项目之后,拿到资金基本不能够做成什么,“可是收到资金,还不能不做,这样会造成很多半拉子工程”。

我家里本来缺酱油,但是拿到的钱非要让买醋,可根本不需要,有时候甚至还要求我拿自己的钱配套买很多酱油,这让基层财政很尴尬。

一位基层财政官员甚至告诉笔者,专项转移支付不能形成有效的财力,是基层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这些钱能够让地方政府自由支配,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反复提及提高一般性转移制度比例,降低专项转移支付比例的背景下,以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政策政策目标,原有的专项转移制度或将迎来大考。(吴丽华∕文)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705/10078043_0.shtml财税改革新亮点:如何激活财政存量资金?

凤凰财经讯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一从未有过的提法,无疑让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给人以更多的遐想。

如何激活存量财政资金?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系列问题值得期待。

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国库账面上的巨额政府存款。央行账面上,5月政府存款已达到3.2万亿。

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若能狠下决心将国库三万多亿元存量资金“盘活”三分之一,同时宣布今年财政收入零增长,必将超越当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也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是否如此神奇,不免还要考虑激活存量资金的路径。

3万亿存量来源

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国库实际上类似于个人开设在银行的账户,记录着每笔资金的进出和结余,只是资金的数额和进出频率不可同日而语。

与个人账户不同的是,国库资金账户理论上余额越少越好,因为这样才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财政资金显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激活财政存款量”资金非常必要。

对于庞大的国库余额,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那是已经划拨下去的预算资金,项目批准以后按照全年的预算放在国库内。“但很多项目一年执行不下去,项目预算资金却仍趴在账户上。”

按照现有预算执行程序,人大通过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力,虽然资金仍在账面上,但是已经规定了用途。比如修路挖渠,假设某个大型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工期需要逐步推进,或者开工还需要一段时间,财政资金虽然下拨,但是暂时没有花出去,仍然在国库的账户上。

好比个人房贷的卡上,每个月都会固定的有几千块的资金,甚至会一次性存入几万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一般不会动用,因为这笔资金已经规定了用途,如果不能按期还房贷,银行就会催缴,甚至影响信用,产生罚息等不良后果。

国库账户由于涉及到海量的资金和账户,还有诸多的政府部门,聚在一个账户上就形成了3万亿的天量。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国库现金余额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长,2011年以后,我国国库的月底余额长期保持在3万亿左右。即便2012年9月份国库存款余额同比下降了20%,余额仍然达到2.7万亿,达到2012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狭小的操作空间

国库现金存款越来越多,于是国库现金管理越来越被重视。 7月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公告称,将分别于7月11日和7月18日进行2013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第四期和第五期招投标,招投标金额各500亿元,合计1000亿元。

但是由于国库资金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国库现金管理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资料显示,2012年财政部共进行了14期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招标,期限包括三、六及九个月,总额6900亿元;2011年和2010年的操作量分别为4500亿元和4000亿元。

如果以中标利率简单测算,近年来财政部通过国库现金定存操作获得的利息收入,每年也只有百亿规模,相对于十万亿级别的财政收入,和3万亿存款利润似乎并不可观。

“国库现金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要在资金安全和充分保证财政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再去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位财政部人士如此对记者表示。

于是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和支付需要成为国库现金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要求对政府部门和银行系统之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准确地预测,努力达到既没有不适当的国库闲置现金,又没出现国库现金缺口。

苛刻的要求之下,现在国库现金管理仍然处于少部分通过定存招标存入商业银行,大部分仍然趴在设在央行的国库账户上。

更宽的口径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看似狭小的操作空间,如果从更宽的口径入手,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则可能大有可为,甚至会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新亮点。

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一些方面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以整改为契机,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特别是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盘活资金更多的倾向去预算执行层面,让预算的资金和项目,更快的落实,花掉没有按时花掉的钱。

事实上,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早已进入了财政部甚至更高层面的视野,但是预算执行进度仍然不容乐观,以致于每年年末突击花钱都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财税界人士将此归结到财税体制本身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做出解释称,中国的预算编制是跟着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计划走的,但经济计划只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财政预算是要求精确度的。所以只要按照GDP去做预算编制,误差必然不会少。

近年来,预算的公开、透明、精细化越来越受关注,业界认为预算法修改,进而改变现有预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改变现有问题的途径。

盘活利益存量

从这个意义上将,盘活存量,不仅仅是国库账面上的现金存量,更重要的是利益存量的调整。

笔者参加两会报道时,不止一次的听到代表委员们谈论科技投入资金花不完的话题,实际上我国每年的科技投入资金只有1500亿左右,用一位政协委员的话说,还不够研发美国一个型号的飞机,但是由于预算资金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科技投入资金年终结余的情况长期存在。

事实上,每年中央各部委已经列支但是没有花出去结转下年的支出,再加上发改委3000亿项目没有完成的支出就是很大的一笔数字。因为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很多项目在年底时开工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有的项目类别年底还有一半没有开工。

现有预算体制下,各部委都有资金的财政资金分配权,每年财政预算基本上是按照上一年的指标,每一项指标基本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有的多有少,其实是保既得利益的,在增量上调整。

这一背景下,盘活各部位手中预算资金分配的权利,或许才能够真正的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激活财政存量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利益分配的存量上做文章,打破原有利益格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转移支付制度大考

盘活利益存量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跑部钱进”现状则有了改变的契机。

事实上,尽管中央的财政收入占到全国财政的一半以上,但中央的财政支出不到20%,大量的财政资金是通过体制收上来,再转移到地方去,即财政分配中的转移支付制度。

这一制度下,地方每花一块钱,就有4毛钱来自中央财政,而且一半以上都被规定了用途,其中绝大部分是被中央各部委掌控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并由此催生了种种中国式“跑部钱进”乱象。

有媒体报道,在专项转移支付的过程中,专项资金是被“吃掉”的大头,而且在跑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容易衍生各种腐败行为,“地方政府跑项目、跑资金的成本,能占到专项资金的30%~40%,有些地方甚至能达到50%。”

即便如此,最终分配到地方财政的钱也很难有效的发挥作用。

用“撒胡椒面”来比喻专项转移支付的申报和下发并不过分。在一些熟悉基层的财政系统人士看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散到全国后资金量会变小,县里报项目之后,拿到资金基本不能够做成什么,“可是收到资金,还不能不做,这样会造成很多半拉子工程”。

我家里本来缺酱油,但是拿到的钱非要让买醋,可根本不需要,有时候甚至还要求我拿自己的钱配套买很多酱油,这让基层财政很尴尬。

一位基层财政官员甚至告诉笔者,专项转移支付不能形成有效的财力,是基层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这些钱能够让地方政府自由支配,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反复提及提高一般性转移制度比例,降低专项转移支付比例的背景下,以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政策政策目标,原有的专项转移制度或将迎来大考。(吴丽华∕文)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705/10078043_0.shtml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