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全接触(转中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39:23
<P>《舰载武器》杂志供中华网稿件
  
  ■关朝江

  1954年,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正式重建海上自卫队。在初期,它只是一支用于近岸防御的小型海上力量,但是经过几十年快速扩充,目前已俨然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远洋进攻型海上力量,其扫雷能力居世界前列,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一位日本军事评论家曾这样狂傲地写道:如果有空军掩护,日本海军能在两三个小时之内令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导致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因此,作为亚洲的和平爱好者,当我们面对这些如此不协调的音调时, 我们很有必要用警惕的目光来全面盘点一下这个包藏祸心的强大海上军事力量。

  ■ 海上自卫队的实力与部署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员额45752人,实际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约3000名女军人。海上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参谋部、1个自卫舰队、5个地方队、1个教育航空团、1个练习舰队和其他直属部队(通信、后勤和院校)等组成。

  自卫舰队由护卫舰队、潜艇舰队、航空队和直辖队组成。其中,护卫舰队下辖4个护卫队群;潜艇舰队下辖2个潜艇队群;航空队下辖10个P-3C航空队、5个 HSS-2B航空队、6个航空训练队、1个航空训练支援队、1个航空运输队、1个航空扫雷队;直辖队为自卫舰队的直属部队,包括扫雷队群、运输船队和补给部队。地方队共有5个队,每队通常编有2个护卫队、1-2个扫雷队及警备队等。

  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高指挥、管理机关,主官是海上自卫队参谋长(上将军衔)。自卫舰队是日本海军第一线机动作战部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它可以进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体的联合作战。舰艇吨位占其海军总吨位的2/3以上,飞机占其海军总数的60%以上,人员约占海军总数的40%。地方队是日本海军的地方性防御部队,直属海军参谋长领导,主官为地方总监(中将军衔)。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各型舰艇163艘,约40万吨,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驱逐舰和护卫舰58艘,这些舰艇装备先进,均采用了隐形、新材料、电脑、垂直发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军舰是近10多年装备的新舰,有的舰艇甚至比美国的舰艇还新。潜艇19艘,有最新的“大潮”级1艘、“春潮”级 6艘、“夕潮”级10艘、“涡潮”级2艘(训练)。潜艇均设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日89制式重型鱼雷、“鱼叉”式反舰导弹共20枚。飞机330架,其中85%为岸基飞机,约280架。岸基飞机中,反潜机158架(P-3C反潜巡逻机100架),各种支援飞机120全架。日本海上自卫队固定翼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配置数量,除美国海军外,其他国家海军难以比拟。

      </P>
<P>      日本海上自卫舰队主要担负海上机动作战任务,地方队则担负近海防御任务如沿岸防御、基地警戒、反潜护航、扫雷、后勤补给、装备维修等。海上机动作战包括反潜护航、海峡封锁、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水面打击、扫雷布雷等。这些作战以海上自卫队为主,其他军种协同实施。根据本国南北狭长的地理特征以及考虑到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日本将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作战兵力相对固定地部署在横须贺、吴港、佐世保、舞鹤、大凑五大海军基地和鹿屋、八户、厚木、岩国、馆山和那霸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横须贺和佐世保是兵力部署的重点。日本海军一半以上的主战舰艇和3/4的反潜作战飞机都部署在横须贺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围的航空基地内。横须贺是日本海军舰艇部队的指挥中心,设有联合舰队司令部、护卫舰队司令部和潜艇舰队司令部,同时它也是美国第7舰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日本首都东京以及横滨、名古屋等大商港都在横须贺警备区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本海军的重点设防区。横须贺地处日本列岛的中部,平时部署兵力,战时可南北支援和东西机动。日本1000海里海上航运带的东侧列岛屏障,也在横须贺警备区内,至美国的东南海上航线的反潜护航任务也将主要由部署在横须贺的部队承担。佐世保位于对马海峡的出口处,在佐世保部署重兵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时控制和封锁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日本通向东南亚的西南航线的安全。

  ■ 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思想

  日本是一个传统的海洋国家,对发展海军有着成熟的经验,有着“成也海军,败也海军”的说法。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一直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就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三的海军强国。日本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都离不开海军,海军既是先锋,又是主力。日本通过海军在战争中掠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广大殖民地,海军成了“推动日本发展的第一实力主体”;当海军遭到失败时,日本也就濒临最后崩溃的边缘了。作为岛国的日本的命运是和海军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战前的日本历史也反映了这个事实。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战思想。
      一是不宣而战,以海军实施战略偷袭或进攻。1874年5月2日,日本陆军大辅西乡从道命令陆军少将谷干尸、海军少将赤松则良率领“日进”、“孟春”等军舰向台湾进发,在中国清政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发动了对台湾的军事入侵,最后以清政府向日本赔偿40万两白银了事。又如中日甲午战争,也是日本政府经过多年的策划和准备而突然发动的一场对华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了清政府的军舰“济远” 号和“广乙”号,在陆地上又突然对清军发动进攻,通过不宣而战偷袭成功。此外还有日俄战争。在战争发动之前,日本利用外交等一切手段,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就在日本已在仁川登陆的当天(1904年2月6日),还声明“在宣战之前无意开展军事行动”。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向俄国舰队发动进攻,直到2月20日明治天皇才正式向俄国宣战。日本通过突然袭击的开战方式,给俄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并对日本夺得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起了重大作用。日俄战争后,日本根据战争的经验,认为不宣而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通例”,而“先宣后战”是“异例”。1925年,这一思想正式写人了日本陆军大学的讲义。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著名战例即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裕仁天皇亲自批准后,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不宣而战,偷袭了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和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重创美军。

  二是控制制海权,从而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日本近代战略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制海权,这一战略思想的源流是英国和美国。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认为,对中国的作战为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获得制海权是关键。谁控制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战争中的主动权。在日本,首次提出制海权问题的是海军省主事山本权兵卫。他在一次讨论对华作战的内阁会议上同“陆军万能论”者川上操六展开了大辩论。他说:“大凡海国……苟如越海抗敌,先以控制海上权为第一要义。故无论拥有多么精锐之陆军,如用之于海外,必倚重于海军,得保其海上安全,否则终将失败。”他进而论述了海军的具体作用,如保护海上交通线,护送陆军运输船,协同陆军登陆,等等。山本的意见被最高当局接受。由此,参谋本部制定了陆海统筹兼顾的全面作战计划。尔后的战争进程表明了制海权的获得与否的确成了决定战争结局的最关键性因素。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重创中国北洋舰队、控制黄海海权后,战争的胜负就基本上确定了。

  鉴于甲午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也特别重视获得制海权。为了夺取黄海的制海权,日本军事当局在开战前奇袭了旅顺港的俄国舰队。这次作战虽然战果不大,但却迫使俄国舰队退缩在旅顺港内不敢出动,从而对陆军向中国东北进军起了重要的作用。日俄战争以海战开始,也以海战结束。正由于有了日本海海战的胜利,才最终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这个战略原则指导下的作战思想对后来日本军事思想影响颇大。1907年4月,日本海军战略家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以总结日俄战争海战的经验为论据,认为日本要想“维护它在大陆所拥有的权益’,必须“维护制海权所需要的海军力量建设”。他甚至提出了“海主陆从”的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略指导也都贯穿了“夺取制海权”这一思想。
  三是“大炮巨舰主义”的海上决战思想。日本战略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大炮巨舰主义的海上决战。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都是通过海上决战,消灭对方舰队而夺取制海权的。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日本根据日俄战争经验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确定了“八·八舰队”的海军军备目标。从此,日本的军舰越造越大,越造越多,最后形成正统的“大舰巨炮”海军战略思想。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作战思想都主导着日本海军的发展。即使到现在,建设现代化海军、确保海上交通线仍是日本国防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认为海洋国家的“军事作战是以击破敌对的海洋战斗力、封锁海洋、从海洋向沿岸地域进行短促的军事干涉为特色的”。

  四是“封锁与保交”思想。所谓“封锁与保交”,其内涵就是坚持《日美安保条约》,以前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封锁对马、津轻、宗谷三海峡和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作战任务。这一战略是根据日本的周边环境和《日美安保条约》制定的。日本四面环海,离开海上运输则无法生存,特别是汲取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美军封锁失去海上运输线的教训,所以日本一向视海上运输线为生命线,可以说海军几十年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线的。
</P>
      我们知道,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对日本的威胁不复存在,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海军对于前苏联的解体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像美国海军一样,感到冷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装备变得无用武之地。为了继续保持、发展其海上力量,海军又开始寻求新的作战对象。1994年8月,内阁总理大臣的私人咨询机构在提交给总理大臣的报告《日本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的理想状态——展望21世纪》中认为,世界安全保障环境的现状是:“冷战结束后的安全保障环境与冷战时发生了质的变化,总之,明显的威胁消失了,以美俄及欧洲为中心,军控和裁军在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不明朗、不确定的现状也使我们陷入不安的境地。”由此不难看出,冷战后日本海军的战略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以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使命任务,积极向海外挺进,显示军事实力;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概括起来说就是“保交与参与”。<P>《舰载武器》杂志供中华网稿件
  
  ■关朝江

  1954年,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正式重建海上自卫队。在初期,它只是一支用于近岸防御的小型海上力量,但是经过几十年快速扩充,目前已俨然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远洋进攻型海上力量,其扫雷能力居世界前列,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一位日本军事评论家曾这样狂傲地写道:如果有空军掩护,日本海军能在两三个小时之内令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导致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因此,作为亚洲的和平爱好者,当我们面对这些如此不协调的音调时, 我们很有必要用警惕的目光来全面盘点一下这个包藏祸心的强大海上军事力量。

  ■ 海上自卫队的实力与部署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员额45752人,实际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约3000名女军人。海上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参谋部、1个自卫舰队、5个地方队、1个教育航空团、1个练习舰队和其他直属部队(通信、后勤和院校)等组成。

  自卫舰队由护卫舰队、潜艇舰队、航空队和直辖队组成。其中,护卫舰队下辖4个护卫队群;潜艇舰队下辖2个潜艇队群;航空队下辖10个P-3C航空队、5个 HSS-2B航空队、6个航空训练队、1个航空训练支援队、1个航空运输队、1个航空扫雷队;直辖队为自卫舰队的直属部队,包括扫雷队群、运输船队和补给部队。地方队共有5个队,每队通常编有2个护卫队、1-2个扫雷队及警备队等。

  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高指挥、管理机关,主官是海上自卫队参谋长(上将军衔)。自卫舰队是日本海军第一线机动作战部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它可以进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体的联合作战。舰艇吨位占其海军总吨位的2/3以上,飞机占其海军总数的60%以上,人员约占海军总数的40%。地方队是日本海军的地方性防御部队,直属海军参谋长领导,主官为地方总监(中将军衔)。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各型舰艇163艘,约40万吨,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驱逐舰和护卫舰58艘,这些舰艇装备先进,均采用了隐形、新材料、电脑、垂直发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军舰是近10多年装备的新舰,有的舰艇甚至比美国的舰艇还新。潜艇19艘,有最新的“大潮”级1艘、“春潮”级 6艘、“夕潮”级10艘、“涡潮”级2艘(训练)。潜艇均设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日89制式重型鱼雷、“鱼叉”式反舰导弹共20枚。飞机330架,其中85%为岸基飞机,约280架。岸基飞机中,反潜机158架(P-3C反潜巡逻机100架),各种支援飞机120全架。日本海上自卫队固定翼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配置数量,除美国海军外,其他国家海军难以比拟。

      </P>
<P>      日本海上自卫舰队主要担负海上机动作战任务,地方队则担负近海防御任务如沿岸防御、基地警戒、反潜护航、扫雷、后勤补给、装备维修等。海上机动作战包括反潜护航、海峡封锁、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水面打击、扫雷布雷等。这些作战以海上自卫队为主,其他军种协同实施。根据本国南北狭长的地理特征以及考虑到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日本将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作战兵力相对固定地部署在横须贺、吴港、佐世保、舞鹤、大凑五大海军基地和鹿屋、八户、厚木、岩国、馆山和那霸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横须贺和佐世保是兵力部署的重点。日本海军一半以上的主战舰艇和3/4的反潜作战飞机都部署在横须贺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围的航空基地内。横须贺是日本海军舰艇部队的指挥中心,设有联合舰队司令部、护卫舰队司令部和潜艇舰队司令部,同时它也是美国第7舰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日本首都东京以及横滨、名古屋等大商港都在横须贺警备区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本海军的重点设防区。横须贺地处日本列岛的中部,平时部署兵力,战时可南北支援和东西机动。日本1000海里海上航运带的东侧列岛屏障,也在横须贺警备区内,至美国的东南海上航线的反潜护航任务也将主要由部署在横须贺的部队承担。佐世保位于对马海峡的出口处,在佐世保部署重兵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时控制和封锁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日本通向东南亚的西南航线的安全。

  ■ 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思想

  日本是一个传统的海洋国家,对发展海军有着成熟的经验,有着“成也海军,败也海军”的说法。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一直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就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三的海军强国。日本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都离不开海军,海军既是先锋,又是主力。日本通过海军在战争中掠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广大殖民地,海军成了“推动日本发展的第一实力主体”;当海军遭到失败时,日本也就濒临最后崩溃的边缘了。作为岛国的日本的命运是和海军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战前的日本历史也反映了这个事实。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战思想。
      一是不宣而战,以海军实施战略偷袭或进攻。1874年5月2日,日本陆军大辅西乡从道命令陆军少将谷干尸、海军少将赤松则良率领“日进”、“孟春”等军舰向台湾进发,在中国清政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发动了对台湾的军事入侵,最后以清政府向日本赔偿40万两白银了事。又如中日甲午战争,也是日本政府经过多年的策划和准备而突然发动的一场对华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了清政府的军舰“济远” 号和“广乙”号,在陆地上又突然对清军发动进攻,通过不宣而战偷袭成功。此外还有日俄战争。在战争发动之前,日本利用外交等一切手段,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就在日本已在仁川登陆的当天(1904年2月6日),还声明“在宣战之前无意开展军事行动”。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向俄国舰队发动进攻,直到2月20日明治天皇才正式向俄国宣战。日本通过突然袭击的开战方式,给俄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并对日本夺得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起了重大作用。日俄战争后,日本根据战争的经验,认为不宣而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通例”,而“先宣后战”是“异例”。1925年,这一思想正式写人了日本陆军大学的讲义。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著名战例即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裕仁天皇亲自批准后,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不宣而战,偷袭了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和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重创美军。

  二是控制制海权,从而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日本近代战略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制海权,这一战略思想的源流是英国和美国。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认为,对中国的作战为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获得制海权是关键。谁控制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战争中的主动权。在日本,首次提出制海权问题的是海军省主事山本权兵卫。他在一次讨论对华作战的内阁会议上同“陆军万能论”者川上操六展开了大辩论。他说:“大凡海国……苟如越海抗敌,先以控制海上权为第一要义。故无论拥有多么精锐之陆军,如用之于海外,必倚重于海军,得保其海上安全,否则终将失败。”他进而论述了海军的具体作用,如保护海上交通线,护送陆军运输船,协同陆军登陆,等等。山本的意见被最高当局接受。由此,参谋本部制定了陆海统筹兼顾的全面作战计划。尔后的战争进程表明了制海权的获得与否的确成了决定战争结局的最关键性因素。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重创中国北洋舰队、控制黄海海权后,战争的胜负就基本上确定了。

  鉴于甲午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也特别重视获得制海权。为了夺取黄海的制海权,日本军事当局在开战前奇袭了旅顺港的俄国舰队。这次作战虽然战果不大,但却迫使俄国舰队退缩在旅顺港内不敢出动,从而对陆军向中国东北进军起了重要的作用。日俄战争以海战开始,也以海战结束。正由于有了日本海海战的胜利,才最终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这个战略原则指导下的作战思想对后来日本军事思想影响颇大。1907年4月,日本海军战略家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以总结日俄战争海战的经验为论据,认为日本要想“维护它在大陆所拥有的权益’,必须“维护制海权所需要的海军力量建设”。他甚至提出了“海主陆从”的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略指导也都贯穿了“夺取制海权”这一思想。
  三是“大炮巨舰主义”的海上决战思想。日本战略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大炮巨舰主义的海上决战。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都是通过海上决战,消灭对方舰队而夺取制海权的。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日本根据日俄战争经验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确定了“八·八舰队”的海军军备目标。从此,日本的军舰越造越大,越造越多,最后形成正统的“大舰巨炮”海军战略思想。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作战思想都主导着日本海军的发展。即使到现在,建设现代化海军、确保海上交通线仍是日本国防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认为海洋国家的“军事作战是以击破敌对的海洋战斗力、封锁海洋、从海洋向沿岸地域进行短促的军事干涉为特色的”。

  四是“封锁与保交”思想。所谓“封锁与保交”,其内涵就是坚持《日美安保条约》,以前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封锁对马、津轻、宗谷三海峡和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作战任务。这一战略是根据日本的周边环境和《日美安保条约》制定的。日本四面环海,离开海上运输则无法生存,特别是汲取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美军封锁失去海上运输线的教训,所以日本一向视海上运输线为生命线,可以说海军几十年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线的。
</P>
      我们知道,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对日本的威胁不复存在,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海军对于前苏联的解体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像美国海军一样,感到冷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装备变得无用武之地。为了继续保持、发展其海上力量,海军又开始寻求新的作战对象。1994年8月,内阁总理大臣的私人咨询机构在提交给总理大臣的报告《日本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的理想状态——展望21世纪》中认为,世界安全保障环境的现状是:“冷战结束后的安全保障环境与冷战时发生了质的变化,总之,明显的威胁消失了,以美俄及欧洲为中心,军控和裁军在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不明朗、不确定的现状也使我们陷入不安的境地。”由此不难看出,冷战后日本海军的战略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以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使命任务,积极向海外挺进,显示军事实力;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概括起来说就是“保交与参与”。
<P>■ 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P>

<P>
</P>
<P>       日本海上自卫队是根据“海上歼敌”战略,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协同作战能力的整体编队,其作战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备了超常的远洋进攻作战能力。这种远洋进攻能力则体现在其新组建的4个“九·十舰队”中。“九·十舰队”是以原来的“八·八舰队”为基础,再编入新建造的“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和多用途驱逐舰(载有1架直升机)各1艘,由10艘驱逐舰和9架舰载直升机构成的舰艇编队。它是各国海军中最为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舰艇为主的海上舰艇编队,具有相对固定的编成(为掩人耳目,日本至今对外仍坚持称之为“八·八舰队”)。“九·十舰队”的基本编成是1艘“白根”级驱逐舰,搭载3架直升机,载八联装“海麻雀”点防御舰空导弹1座,装备11号和14号数据链,担任编队指挥舰,并实施反潜作战;“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以及“旗风”级和“太刀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各1艘,主要用于区域防空作战;“初雪”级和“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共6艘,每艘载1架直升机,装备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2座、八联装“海麻雀”点防御舰空导弹1座,是编队反潜、反舰作战的主要兵力。

  我们知道,原来日本“八·八舰队”中吨位最小的“初雪”级导弹驱逐舰只有3050吨,最大的“白根”级不过 5200吨,远洋作战能力有限,因此尚可以认为是防御性的。但如今,“九·十舰队”中“金刚”级吨位近万吨,最小的“村雨”级也上升到4400吨,又有1.85万吨的大型补给舰的加强,再加上4艘装备先进的“宙斯盾”系统的改进“朝雾”级驱逐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日本现有的“九·十舰队”已具备了超常的远洋进攻作战能力。

  同时,从“金刚”级上看,其吨位不仅超出英法等国相应的驱逐舰,而且装备了世界上最精良的“宙斯盾”舰空武器系统,可以构成方圆150千米范围大而严密的对空对海火力网,同时还可以发射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它和稍加改装即可作为轻型航母使用的“大隅号”运输舰一起,使“九·十舰队”成为当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核航空母舰编队的、具有最强大攻击力的海上作战编队,足以保证日本舰队在远离日本的海域作战。可以说,“金刚”级加人后的日本“九·十舰队”已经是一支危险的远洋攻击性力量。
      </P>
       二是具有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九·十舰队” 的驱逐舰均装有球鼻首声呐(作用距离可达30链约5500米)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及反潜鱼雷(反潜火箭总数达88枚、反潜鱼雷总数为60枚),而且,除了3艘防空驱逐舰外,其余7艘舰上还装有新型的拖曳式阵列声呐系统。舰壳声呐主要是OQS-4型,是日本以美国SQS-23型为基础研制的改进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会聚区法,能探测搜索较远距离和深水层的潜艇。拖曳声呐主要是SQR-J9型,由水下听音器组成48×8个阵列,通过捕捉潜艇发出的超声波,即可测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一般与直升机投掷的声呐浮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直升机首先投掷声呐浮标,发现目标后立即使用拖曳声呐进行深测、定位,常常能获得准确的目标位置参数。反潜直升机上装有吊放式声呐、搜索雷达、战术数据综合显示台等,也可以携带4枚MK46鱼雷或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反潜作战时,采用舰队联合的搜潜方式参与对潜搜索。反潜直升机以三机为一组呈倒三角形队形,一般位于编队前3-10海里(约8.5-18.5千米)的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进行反潜艇搜索。进行声呐吊放作业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米,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三分钟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提供的情报准确,一般有四五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留空搜索时间为2小时,一架直升机搜索的有效宽度正常为5海里(约9千米),整个编队1小时就能有效控制800-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发现、判明敌潜艇后,编队的机载或舰载反潜武器一次齐射的弹药数量即可将其击毁。
      
       此外,从潜艇反潜上看,“夕潮”级和“春潮”级均属于大型远洋潜艇。这两种型号的潜艇除装备中/低频主/被动舰壳搜索攻击声呐以外,还装备了ZQR-1拖曳声呐,加大了反潜探测距离。最新的“大潮”级还被称为“超级潜艇”,水下排水量为3000吨,比日本过去的潜艇大得多,潜水深度达350米以上,水下航速在20节以上,噪音低,搜索攻击能力更强,火力更大。
       还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P-3C岸基反潜机。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巡逻的主力,改装后的P-3C不仅能携带反潜鱼雷,而且能携带4-6枚空舰导弹,续航时间达16小时,据估算,1架P-3C即可控制四国岛近岸的整个海域。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日本的重型导弹攻击机,威胁整个西太平洋的海上航行安全。

  三是具有较强大的防空作战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九·十舰队”的防空作战能力主要有四个层次。 “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作为“九·十舰队”防空作战的主力,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一代防空导弹驱逐舰。主要防空武器是70枚垂直发射、射程为75千米甚至更远的“标准”2型舰空导弹,通过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可对154个空中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和跟踪,可以同时对12个空中来袭目标进行抗击,这种能力是“八·八舰队”防空能力的2-3倍;而且,相控阵雷达的跟踪控制系统还能引导“标准”舰空导弹从非“宙斯盾”舰艇上发射。这样编队就能在75千米以上的距离处,构成同时抗击12个空中来袭目标的第一层防空力量。作为“九·十舰队”防空作战的主要兵力,“旗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属第三代防空导弹驱逐舰,每艘舰携带射程为47千米的单联装“标准”l型中程防空导弹1座,每艘舰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同时对2个目标实施跟踪。使用“标准”l型中程防空导弹,在距编队24-50千米的距离上形成能对一批目标中的4个目标实施攻击的第二层对空抗击力量。此外还有两层对空抗击力量:一是其余7艘驱逐舰携带的射程为20千米、总数达56枚的“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能抗击7-20千米范围内的空中来袭目标;另一层是10艘驱逐舰携带的127毫米火炮、76毫米火炮、六联装“密集阵”近防系统和电子对抗等软抗击武器。“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反应速度快,射击精度高,射速高达3000发/分,主要用来对付低空来袭的飞机和导弹,有效拦截距离1.5千米。拥有上述四层对空力量,“九·十舰队”在正常条件下,一次能抗击14-18架来袭飞机或者是18-22枚来袭导弹。
<P>       ■ 海上自卫队的下一步发展

  随着日本军事战略重心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海上自卫队从未放弃过以对付“周边事态”、“国际维和”等借口来不断发展海上力量。有军事分析家认为,随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舰艇的增多,海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将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批“航母型”战舰的服役,将大大增强日本在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亚太地区一旦出现“有事”局面,日本海上自卫队是绝不会坐待观望的。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巴克尔在分析日本海上军事力量时指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已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且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停止海上自卫队现代化的努力……”这的确值得这一地区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注意。   

  那么下一步日本海上自卫队有何发展呢?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面舰艇方面。日本《朝日新闻》2003年7月份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决定在2004年度的防卫预算中编列约1200亿日元的经费,建造一艘大型“直升机护卫舰”,其实际性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母,而其总体性能将比目前日本所拥有的准航母——“大隅”级“运输登陆舰”更加先进。该护卫舰可使3架直升机同时起降,其建造费用约为普通驱逐舰的两倍,和“宙斯盾”级驱逐舰的造价几乎一样高。此“直升机护卫舰”的基准排水量为1.35万吨,比日本先前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宙斯盾”驱逐舰——“金刚”级还要重30%左右,将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水面战斗舰艇中首次超过1万吨的大型舰艇。该舰在加满燃料、水和武器装备后,总重更将达到2万吨,远远超过了将被其取代的现役排水量为6800吨、可部署3架反潜直升机的“榛名”号驱逐舰。

  据日本防卫厅公布的一份“形象图”,该舰满载排水量13500吨,全长210米,舰全宽45.5米,舰体宽27米,飞行甲板长141米,飞行甲板宽20米,吃水6.7米,航速30节以上。舰上武备为1座单管54倍口径127毫米舰炮,1座32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3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岛式上层建筑前部1座,舰尾左右舷各1座),2座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管,载机为搜索、救援用SH-60J直升机3架,运输用EH-101直升机1架。

  在鱼雷对抗方面,据说该舰在设计上留有将来引进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正在开发的新型鱼雷对抗系统(TCM)的空间。为了提高新舰作为舰队旗舰时的指挥控制能力,“直升机护卫舰”在舰桥前后甲板上安装了与“大鸟”通信卫星配套的卫星通信天线罩,并按照海上自卫队的要求装备了“可以满足陆海空自卫队联合作战的通信系统”和能够与美国海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16号数据链”联通的通信设备。

  该级舰还部分实施了隐身设计,安装OPS-20改型雷达等的桅杆虽不如美国“圣安东尼奥”级登陆舰上的先进,但也具有较强的隐身能力。此外,舰艇左右舷有较大开口的舟艇作业区,也像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一样采用折叠帘遮盖,以求将雷达反射截面积降到最低。为有效对抗高速巡航导弹和攻击机等空中威胁,“直升机护卫舰”装备有FCS-3日产相控阵雷达,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对空作战系统。
</P>
<P>      此外,日本还打算进一步发展大型舰艇。据相关媒体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准备在2005年前配备两艘排水量达两万吨的驱逐舰,堪称世界之最。同时日本军方已经开始讨论建造两艘4万吨级中型航空母舰的可行性。日本自卫队内部刊物《长期军事力量建设》中提出,到2015年,日本将建造两艘可装载垂直和短距离起降战斗机的航空母舰。

  二是潜艇方面。2003年8月17日,日本防卫厅决定在2004年度预算中编列500亿日元用于建造一种新型潜艇,这种潜艇装备新型的斯特林发动机,使潜艇无需浮出水面换气便能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是日本继瑞典之后第二个在潜艇上使用斯特林发动机的国家。斯特林发动机可以减少潜艇因吸入外部空气而浮出水面的次数,是目前世界上的一种先进技术。日本技术研究总部从1991年开始研究斯特林发动机技术。2001年2月,日本曾把斯特林发动机装备在训练潜艇上进行了试验,结果潜水艇在水中潜航的时间可以连续达到数天,但当时斯特林的引擎功率很小,只达到88马力,因此日本今后开发斯特林发动机的重点是加大它的动力。

  目前,日本所拥有的柴油引擎潜艇燃料需要氧气,所以能够潜水航行的时间只有一天左右。建造核潜艇无需供应氧气,能够长时间潜水航行,但建造核潜艇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日本国内强烈反对,这迫使日本政府最终决定建造使用特殊引擎的潜艇。日本实行专守防御政策,引进建造费用昂贵的核潜艇一直被视为禁忌,也容易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目前,日本共拥有19艘潜艇,数量虽然不多,但就其技术及性能而言,日本是世界上的潜艇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潜艇更新速度很快,平均不到5年即建成一型新潜艇,往往是当一款新潜艇正在建造时,另一款潜艇又处于设计之中,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每一种新型潜艇基本上都可进入同时期世界先进潜艇的行列。如果日本引入斯特林推进系统,海上自卫队的常规潜艇性能无疑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