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形同虚设 中东和平出路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45:51
<P>大马士革-恰逢阿拉伯联盟(以下简称阿盟)成立60周年纪念日之际,阿拉伯领导人在阿尔及利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峰会。不过,和以往的历届峰会一样,这次会议同样没有取得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阿盟似乎到了应该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时候了。</P>
<P>三年前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的和平倡议似乎一度给阿盟贝鲁特峰会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阿拉伯人破天荒地向以色列提出了一个以土地换和平的综合倡议,然而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反应是24小时之后血洗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致使成百上千无辜平民身亡,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险些在其拉马拉的官邸毙命。</P>
<P>阿拉伯人没有任何反抗之举,这次“伟大的”阿拉伯峰会就这样毫不起眼、毫无尊严地成为历史。本周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峰会同样令阿拉伯民众大失所望:多达9位领导人缺席,与会者只是发表了一份冠冕堂皇的声明,强调各国需要在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问题上同仇敌忾。</P>
<P>一年前,以色列暗杀了深孚众望的哈马斯领导人和创建者亚辛(Sheikh Ahmad Yassin)并称他为恐怖分子。阿拉伯民众和抵抗力量怒火中烧并誓言要为亚辛报仇。</P>
<P>不到一个月,也就是2004年4月17日,亚辛的继任者兰提西(Abd al-Aziz al-Rantisi)也死于以军的炮火。这次阿拉伯民众也誓言报仇,但没有任何行动。几个月后,也即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死于巴黎一家医院,许多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认为他是被以色列毒死。他们誓言报仇,但同样只说不做。事实上,他们唯一所做的就是举行大规模的集会以示对新当选领导人阿巴斯的支持,而阿巴斯则许诺将带领他们走一条与阿拉法特自1965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路线背道而驰的道路。</P>
<P>文章称,阿拉伯峰会软弱无能和流于形式的现象值得深思,也许我们可以从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分歧找到一些根源。早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爆发前夕的一次峰会上,耶路撒冷的穆夫提(解释伊斯兰教教法的高级神职人员)侯赛尼(Amin al-Husayni,阿拉法特之前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和叙利亚领导人库瓦里(Shukri al-Quwatli)之间就发生了一场令人尴尬的口角。侯赛尼要求阿盟建立的志愿部队置于他的领导下,而库瓦里认为应该置于叙利亚的指挥下。</P>
<P>侯赛尼的理由:他在1936年反英起义中的经历证明他可以领导一支战斗部队,而库瓦里的理由是叙利亚有捍卫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光辉历史。面对库瓦里的反对,侯赛尼指出了他在1925-27年为叙利亚独立事业所做的贡献,并希望库瓦里给予回报。侯赛尼还表示他不会承认任何不在他指挥下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然后交给库瓦里一份希望叙利亚支付的费用单(用来支付他1.2万士兵的开支和军饷)。库瓦里反驳道:“如果巴勒斯坦人想把该国的一切交给这位穆夫提掌控,那么我求之不得。因为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卸下肩上的全部责任并摆脱我努力拯救巴勒斯坦面临的所有问题。我就可以无官一身轻。为了捍卫巴勒斯坦的利益,我甚至在拿叙利亚的独立在冒险-我们付出艰巨的代价才赢来的叙利亚人都引以为豪的独立。”</P>
<P>库瓦里还补充说,如果侯赛尼控制志愿军,巴勒斯坦人将失去这场战争。他说:“这位穆夫提过去20年来在巴勒斯坦的行动从未成功,相反,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库瓦里还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存在严重分歧。约旦对在巴勒斯坦建立一支泛阿拉伯战斗部队持保留态度而且不愿让自己的军队卷入。阿卜杜拉对库瓦里招募叙利亚人组建志愿军感到不满,并称如果建立一支阿拉伯部队,其领导者非他莫属。</P>
<P>伊拉克支持约旦(二者当时都处在哈桑王朝的统治下),而埃及、沙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支持叙利亚。而就在会议进行期间,库瓦里收到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建者班纳(Hasan al-Banna)的一封电报,后者表示兄弟会准备好了1万愿受阿盟差遣的士兵。该提议激怒了与兄弟会存在过节的埃及国王法鲁克。</P>
<P>尽管阿拉伯人欢迎班纳的提议,但法鲁克国王却以退场表示抗议。然而,会后侯赛尼在记者招待会上却声称:“阿拉伯人从未在任何问题上像他们今天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表现得那么团结。”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休姆(Douglas Hume)随后嘲笑道:“由于阿拉伯人从来不知战略为何物,他们甚至搞不清楚在这片他们称之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该干什么。”阿拉伯此次内讧发生时以色列尚未建国。</P>
<P>在阿拉伯峰会史上,这种令人尴尬的争吵简直不胜枚举。1964年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举行的峰会正式批准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并任命一位一生中从未背过枪的文弱阿拉伯贵族为领导人。这是一次荒唐的任命,同时也反映了与会领导人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三心二意。</P>
<P>1965年9月的卡萨布兰卡峰会没有达成任何值得一提的决议。不过在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失利并丢失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巴勒斯坦西岸和耶路撒冷两个月后召开的苏丹喀士穆峰会(阿盟称之为第四次峰会)倒是值得一提,因为各国领导人在会议上同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解放在这次战争中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他们将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加强政治联盟,以共同抵抗以色列的进攻。</P>
<P>这次峰会还制定了著名的“三不”原则:不与以色列缔结和约;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谈判。在40年后的今天,所有这些被占领土(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除外)都已经得到解放-但不是通过战争,而是埃及总统萨达特(Anwar al-Sadat)1977-78年和阿拉法特1993年的和平倡议。事实上,阿拉伯国家之所以能收复这些被占领土正是因为阿拉伯领导人做了喀士穆峰会所反对的事。</P>
<P>接下来的1970年9月峰会召开之际正值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军队与阿拉发特的PLO展开血战。为了显示对侯赛因大屠杀的厌恶和反感,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领导人没有参加该次峰会。然而,四国的缺席非但无助于阻止这场屠杀,反而加剧了侯赛因与阿拉法特之间的紧张关系。</P>
<P>直到1973年11月的峰会,阿拉伯领导人才决定“拒绝任何可能有损阿拉伯在圣城耶路撒冷领土完整的解决方式”。到1974年10月的峰会,各国终于确定了“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回归家园的权益”。</P>
<P>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的峰会承认PLO是巴勒斯坦的唯一代表,此举遭到约旦的反对,因为这一头衔和荣誉也正是侯赛因梦寐以求的。1976年10月的利雅得峰会意在讨论黎巴嫩内战并组建阿拉伯威慑部队来制止这场战斗。事实上黎巴嫩内战爆发于1975年4月,而阿盟却在1年6个月之后才想起帮助该国结束内战。黎巴嫩内战直到14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才逐步平息,阿盟的办事效率之低由此可见。</P>
<P>1978年11月的巴格达峰会更是将其短视和软弱暴露无遗。峰会反对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并冻结与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关系。数年后,正是这些在1978年的巴格达峰会上强烈反对萨达特的领导人纷纷迫不及待地涉萨达特之后尘,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P>
<P>1979年的突尼斯峰会(当时以色列已经占领黎巴嫩南部)声明说,解放黎南部既是黎国也是其它阿拉伯国家的责任。和1976年的情形一样,这一在黎南部被占领数月后召开峰会做出的决定为时过晚。实际上,直到2000年,黎巴嫩真主党才在伊朗而非阿盟国家的支持下解放南部,而阿拉伯社会没有给予任何帮助。</P>
<P>在1987年的安曼峰会上,由于阿拉伯领导人与阿拉法特的紧张关系,最后公报甚至对巴勒斯坦问题只字未提。在1998年6月(巴勒斯坦起义爆发6个月之后)的阿尔及利亚峰会上,各国再次确定了巴勒斯坦人争取自治的权利,但这仅仅是对当时正进行非暴力(他们唯一的武器是石头)反占领起义的巴勒斯坦人的一种口头支持。</P>
<P>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后,阿盟1990年8月在开罗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他从科威特撤军。但各国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迫使萨达姆就范。如果愿意的话,阿盟完全可以建立一支阿拉伯军队来制服萨达姆这匹野马,但它把这一工作交给了美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随之爆发。事实上,1990年的开罗峰会曾决定派遣阿拉伯军队迫使萨达姆撤军并结束敌对状态,可惜这次又是只打雷不下雨。</P>
<P>1996年的开罗峰会是为了讨论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总理的影响。分歧重重并迫不及待取悦美国的阿拉伯领导人甚至没有邀请萨达姆参加。</P>
<P>2000年10月的开罗峰会决定拿出10亿美元修复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并支持同年9月爆发的巴勒斯坦起义。5年之后的今天,这笔资金根本没有到位,而巴勒斯坦起义已经被广大阿拉伯社会和新当选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宣告寿终正寝。</P>
<P>2000年的夏姆希克峰会和2001年的安曼峰会是阿盟低效无能的最好证明,会上各国甚至没能兑现许诺捐赠给巴勒斯坦人的资金。2000年,对这种流于形式的会议深感不满的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卫星电视上谴责阿拉伯领导人组织这些所谓的峰会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和交流各自的生活逸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P>
<P>最近的三次峰会也毫无建树。2002年3月的贝鲁特峰会讨论的是一项综合的阿拉伯和平协议与以色列继续软禁阿拉法特的问题。不仅以色列阻止阿拉法特参加该会议,该会议的组织者也拒绝广播阿拉法特的演讲稿,以免激怒PLO的宿敌-叙利亚。2003年3月的夏姆希克峰会是一次惨败,而且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卫星电视欣赏了沙特王储阿卜杜拉和卡扎菲之间上演的一场激烈的口水战。在2004年的突尼斯峰会上,对决议极其不满的卡扎菲拿出一支烟来抽,并对着时任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的脸吞云吐雾。</P>
<P>今年的峰会对阿拉伯世界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变。这是自1965年以来首次不受阿拉法特影响的会议。阿拉法特自2000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起义就要结束,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军事存在也已接近尾声。在伊拉克,经历多年战争浩劫的人民完成了今年1月的民主选举,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百废待兴的后萨达姆社会。缺席的阿拉伯世界元老还有去年去世的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Zayed bin Sultan al-Nahyan)和今年被暗杀的哈里里。</P>
<P>连一些很少缺席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现身。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对峰会拒绝采纳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提议感到恼怒,以另有要务为由拒绝参加。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拒绝现身则是为了抗议卡扎菲的存在-除了两人在2003年峰会上的口角外,卡扎菲还涉嫌暗杀了沙特的忠实朋友哈里里。黎巴嫩总统拉胡德由于总理卡拉米(Omar Karameh)没能组建有效内阁和贝鲁特最近导致8人受伤的汽车爆炸事件正焦头烂额,因而和巴林、阿曼和也门领导人一样没有出席今年的峰会。科威特和沙特领导人没有现身则是由于健康原因。</P>
<P>这么多领导人缺席的理由各异,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连他们自己都对他们的集体职责-扭转中东可怕局势-的能力失去信心。Sami Moubayed撰文 来源:亚洲时报在线特稿</P><P>大马士革-恰逢阿拉伯联盟(以下简称阿盟)成立60周年纪念日之际,阿拉伯领导人在阿尔及利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峰会。不过,和以往的历届峰会一样,这次会议同样没有取得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阿盟似乎到了应该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时候了。</P>
<P>三年前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的和平倡议似乎一度给阿盟贝鲁特峰会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阿拉伯人破天荒地向以色列提出了一个以土地换和平的综合倡议,然而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反应是24小时之后血洗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致使成百上千无辜平民身亡,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险些在其拉马拉的官邸毙命。</P>
<P>阿拉伯人没有任何反抗之举,这次“伟大的”阿拉伯峰会就这样毫不起眼、毫无尊严地成为历史。本周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峰会同样令阿拉伯民众大失所望:多达9位领导人缺席,与会者只是发表了一份冠冕堂皇的声明,强调各国需要在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问题上同仇敌忾。</P>
<P>一年前,以色列暗杀了深孚众望的哈马斯领导人和创建者亚辛(Sheikh Ahmad Yassin)并称他为恐怖分子。阿拉伯民众和抵抗力量怒火中烧并誓言要为亚辛报仇。</P>
<P>不到一个月,也就是2004年4月17日,亚辛的继任者兰提西(Abd al-Aziz al-Rantisi)也死于以军的炮火。这次阿拉伯民众也誓言报仇,但没有任何行动。几个月后,也即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死于巴黎一家医院,许多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认为他是被以色列毒死。他们誓言报仇,但同样只说不做。事实上,他们唯一所做的就是举行大规模的集会以示对新当选领导人阿巴斯的支持,而阿巴斯则许诺将带领他们走一条与阿拉法特自1965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路线背道而驰的道路。</P>
<P>文章称,阿拉伯峰会软弱无能和流于形式的现象值得深思,也许我们可以从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分歧找到一些根源。早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爆发前夕的一次峰会上,耶路撒冷的穆夫提(解释伊斯兰教教法的高级神职人员)侯赛尼(Amin al-Husayni,阿拉法特之前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和叙利亚领导人库瓦里(Shukri al-Quwatli)之间就发生了一场令人尴尬的口角。侯赛尼要求阿盟建立的志愿部队置于他的领导下,而库瓦里认为应该置于叙利亚的指挥下。</P>
<P>侯赛尼的理由:他在1936年反英起义中的经历证明他可以领导一支战斗部队,而库瓦里的理由是叙利亚有捍卫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光辉历史。面对库瓦里的反对,侯赛尼指出了他在1925-27年为叙利亚独立事业所做的贡献,并希望库瓦里给予回报。侯赛尼还表示他不会承认任何不在他指挥下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然后交给库瓦里一份希望叙利亚支付的费用单(用来支付他1.2万士兵的开支和军饷)。库瓦里反驳道:“如果巴勒斯坦人想把该国的一切交给这位穆夫提掌控,那么我求之不得。因为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卸下肩上的全部责任并摆脱我努力拯救巴勒斯坦面临的所有问题。我就可以无官一身轻。为了捍卫巴勒斯坦的利益,我甚至在拿叙利亚的独立在冒险-我们付出艰巨的代价才赢来的叙利亚人都引以为豪的独立。”</P>
<P>库瓦里还补充说,如果侯赛尼控制志愿军,巴勒斯坦人将失去这场战争。他说:“这位穆夫提过去20年来在巴勒斯坦的行动从未成功,相反,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库瓦里还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存在严重分歧。约旦对在巴勒斯坦建立一支泛阿拉伯战斗部队持保留态度而且不愿让自己的军队卷入。阿卜杜拉对库瓦里招募叙利亚人组建志愿军感到不满,并称如果建立一支阿拉伯部队,其领导者非他莫属。</P>
<P>伊拉克支持约旦(二者当时都处在哈桑王朝的统治下),而埃及、沙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支持叙利亚。而就在会议进行期间,库瓦里收到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建者班纳(Hasan al-Banna)的一封电报,后者表示兄弟会准备好了1万愿受阿盟差遣的士兵。该提议激怒了与兄弟会存在过节的埃及国王法鲁克。</P>
<P>尽管阿拉伯人欢迎班纳的提议,但法鲁克国王却以退场表示抗议。然而,会后侯赛尼在记者招待会上却声称:“阿拉伯人从未在任何问题上像他们今天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表现得那么团结。”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休姆(Douglas Hume)随后嘲笑道:“由于阿拉伯人从来不知战略为何物,他们甚至搞不清楚在这片他们称之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该干什么。”阿拉伯此次内讧发生时以色列尚未建国。</P>
<P>在阿拉伯峰会史上,这种令人尴尬的争吵简直不胜枚举。1964年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举行的峰会正式批准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并任命一位一生中从未背过枪的文弱阿拉伯贵族为领导人。这是一次荒唐的任命,同时也反映了与会领导人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三心二意。</P>
<P>1965年9月的卡萨布兰卡峰会没有达成任何值得一提的决议。不过在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失利并丢失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巴勒斯坦西岸和耶路撒冷两个月后召开的苏丹喀士穆峰会(阿盟称之为第四次峰会)倒是值得一提,因为各国领导人在会议上同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解放在这次战争中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他们将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加强政治联盟,以共同抵抗以色列的进攻。</P>
<P>这次峰会还制定了著名的“三不”原则:不与以色列缔结和约;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谈判。在40年后的今天,所有这些被占领土(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除外)都已经得到解放-但不是通过战争,而是埃及总统萨达特(Anwar al-Sadat)1977-78年和阿拉法特1993年的和平倡议。事实上,阿拉伯国家之所以能收复这些被占领土正是因为阿拉伯领导人做了喀士穆峰会所反对的事。</P>
<P>接下来的1970年9月峰会召开之际正值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军队与阿拉发特的PLO展开血战。为了显示对侯赛因大屠杀的厌恶和反感,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领导人没有参加该次峰会。然而,四国的缺席非但无助于阻止这场屠杀,反而加剧了侯赛因与阿拉法特之间的紧张关系。</P>
<P>直到1973年11月的峰会,阿拉伯领导人才决定“拒绝任何可能有损阿拉伯在圣城耶路撒冷领土完整的解决方式”。到1974年10月的峰会,各国终于确定了“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回归家园的权益”。</P>
<P>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的峰会承认PLO是巴勒斯坦的唯一代表,此举遭到约旦的反对,因为这一头衔和荣誉也正是侯赛因梦寐以求的。1976年10月的利雅得峰会意在讨论黎巴嫩内战并组建阿拉伯威慑部队来制止这场战斗。事实上黎巴嫩内战爆发于1975年4月,而阿盟却在1年6个月之后才想起帮助该国结束内战。黎巴嫩内战直到14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才逐步平息,阿盟的办事效率之低由此可见。</P>
<P>1978年11月的巴格达峰会更是将其短视和软弱暴露无遗。峰会反对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并冻结与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关系。数年后,正是这些在1978年的巴格达峰会上强烈反对萨达特的领导人纷纷迫不及待地涉萨达特之后尘,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P>
<P>1979年的突尼斯峰会(当时以色列已经占领黎巴嫩南部)声明说,解放黎南部既是黎国也是其它阿拉伯国家的责任。和1976年的情形一样,这一在黎南部被占领数月后召开峰会做出的决定为时过晚。实际上,直到2000年,黎巴嫩真主党才在伊朗而非阿盟国家的支持下解放南部,而阿拉伯社会没有给予任何帮助。</P>
<P>在1987年的安曼峰会上,由于阿拉伯领导人与阿拉法特的紧张关系,最后公报甚至对巴勒斯坦问题只字未提。在1998年6月(巴勒斯坦起义爆发6个月之后)的阿尔及利亚峰会上,各国再次确定了巴勒斯坦人争取自治的权利,但这仅仅是对当时正进行非暴力(他们唯一的武器是石头)反占领起义的巴勒斯坦人的一种口头支持。</P>
<P>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后,阿盟1990年8月在开罗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他从科威特撤军。但各国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迫使萨达姆就范。如果愿意的话,阿盟完全可以建立一支阿拉伯军队来制服萨达姆这匹野马,但它把这一工作交给了美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随之爆发。事实上,1990年的开罗峰会曾决定派遣阿拉伯军队迫使萨达姆撤军并结束敌对状态,可惜这次又是只打雷不下雨。</P>
<P>1996年的开罗峰会是为了讨论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总理的影响。分歧重重并迫不及待取悦美国的阿拉伯领导人甚至没有邀请萨达姆参加。</P>
<P>2000年10月的开罗峰会决定拿出10亿美元修复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并支持同年9月爆发的巴勒斯坦起义。5年之后的今天,这笔资金根本没有到位,而巴勒斯坦起义已经被广大阿拉伯社会和新当选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宣告寿终正寝。</P>
<P>2000年的夏姆希克峰会和2001年的安曼峰会是阿盟低效无能的最好证明,会上各国甚至没能兑现许诺捐赠给巴勒斯坦人的资金。2000年,对这种流于形式的会议深感不满的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卫星电视上谴责阿拉伯领导人组织这些所谓的峰会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和交流各自的生活逸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P>
<P>最近的三次峰会也毫无建树。2002年3月的贝鲁特峰会讨论的是一项综合的阿拉伯和平协议与以色列继续软禁阿拉法特的问题。不仅以色列阻止阿拉法特参加该会议,该会议的组织者也拒绝广播阿拉法特的演讲稿,以免激怒PLO的宿敌-叙利亚。2003年3月的夏姆希克峰会是一次惨败,而且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卫星电视欣赏了沙特王储阿卜杜拉和卡扎菲之间上演的一场激烈的口水战。在2004年的突尼斯峰会上,对决议极其不满的卡扎菲拿出一支烟来抽,并对着时任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的脸吞云吐雾。</P>
<P>今年的峰会对阿拉伯世界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变。这是自1965年以来首次不受阿拉法特影响的会议。阿拉法特自2000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起义就要结束,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军事存在也已接近尾声。在伊拉克,经历多年战争浩劫的人民完成了今年1月的民主选举,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百废待兴的后萨达姆社会。缺席的阿拉伯世界元老还有去年去世的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Zayed bin Sultan al-Nahyan)和今年被暗杀的哈里里。</P>
<P>连一些很少缺席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现身。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对峰会拒绝采纳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提议感到恼怒,以另有要务为由拒绝参加。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拒绝现身则是为了抗议卡扎菲的存在-除了两人在2003年峰会上的口角外,卡扎菲还涉嫌暗杀了沙特的忠实朋友哈里里。黎巴嫩总统拉胡德由于总理卡拉米(Omar Karameh)没能组建有效内阁和贝鲁特最近导致8人受伤的汽车爆炸事件正焦头烂额,因而和巴林、阿曼和也门领导人一样没有出席今年的峰会。科威特和沙特领导人没有现身则是由于健康原因。</P>
<P>这么多领导人缺席的理由各异,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连他们自己都对他们的集体职责-扭转中东可怕局势-的能力失去信心。Sami Moubayed撰文 来源:亚洲时报在线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