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抛砖引砖——中国与朝鲜边界协定、与韩国渔业协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13:54


朝鲜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

商代,周武王伐纣,周代商兴,中原地带的箕族在首领箕子率领下,经辽西而东走朝鲜,至朝鲜半岛北部(即古朝鲜之地),与当地人良夷结合,建立箕氏朝鲜,定都王险城(又称王俭城,今平壤)。箕氏朝鲜最初并不自认为周之属国,“不臣也”,周武王13年,箕子来西周国都镐京,周武王遂予箕子以封号,此后,箕氏朝鲜宾服于西周王朝。


《三国志》“魏志”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汉为界。朝鲜遂弱。”应该加以说明的是,“取地二千余里”,这二千余里地并不全是箕氏朝鲜的;据考证,燕与箕氏朝鲜之界“满潘汉”,为汉代辽东郡番汗县,即今朝鲜大定江畔的博川城(古称博陵),此城与清川江近,可以说燕与箕氏朝鲜以清川江为界:北岸为燕,南岸为箕氏朝鲜。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秦与箕氏朝鲜的疆界,与燕时无大变化,达朝鲜半岛北部清川江以南的平安南道江西郡地区,只是燕北长城东端终点为今朝鲜北境的龙冈,秦长城东端为朝鲜遂城碣石。

秦末,东北地区形成地方割据。汉建立后,与箕氏朝鲜之疆界,较秦时有所内缩,界河为浿水,据考证即今之清川江(非鸭绿江)。

公元前二至一世纪,朝鲜半岛北部为箕氏朝鲜,南部为马韩、辰韩、弁韩即三韩部落联盟。箕氏朝鲜自箕子后四十余世,国王为准:“四十余世至朝鲜侯,自称王。”汉初,燕人卫满纠集战国燕太子丹“散乱辽间”的旧部众“聚党千余人,“东渡浿水,诣准,降说准,求居西界,故中国亡命为朝鲜藩屏。准信宠之,拜以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满诱亡党,众稍多,乃诈遣人告准,言汉兵十道至,求入宿卫,遂还攻准。准与满战不敌也。”准的王位“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称韩王。”由是卫满朝鲜建立。卫氏朝鲜仍如箕氏朝鲜,与汉以浿水(今清川江)为界。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汉吏涉何出使卫氏朝鲜,见右渠(卫满之孙),“右渠终不肯奉治”,涉河无果而归。“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东汉时,东北地区行政建置仍为右北平、辽东、辽西、玄菟、乐浪等郡。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魏国建立,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曹魏在此时直接控制东北大部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此时,乐浪郡辖朝鲜、屯有、浑弥、遂城、镂方、驷望六县。三国时,中朝边界依如东汉,即:魏之带方郡与马韩相接,少数民族氵岁貊族居地与辰韩相接。

西晋时,中朝边界依如三国时期。

公元317年,司马睿即位于江南,史称东晋。从此,中国北方脱离东晋之控制,陷入封建割据局面,故亦称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中朝两国疆界为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之交界!

高句丽自始至终为隶属中国自汉至唐历代中原王朝管辖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是因为:
1、存在700多年的高句丽国的主要民族是高句丽族,高句丽族的主要族源是夫余。高句丽国为夫余族朱蒙南下来到高句丽族居住地区,与原住民族高句丽结合而建立的政权,最初国名卒本夫余,未几改名为高句丽。
2、高句丽国建立于中国汉玄菟郡境内,直接归玄菟郡管辖,由高句丽县令主其名籍。早在高句丽国建立以前,西汉王朝就在辽东地区建有高句丽县。
3、高句丽历代诸王,均接受中国中原王朝政权的册封,成为中原王朝政权官吏的一员,代替中原王朝政权直接管理本部人民。
4、高句丽历代诸王均向历代中原王朝政权遣使朝贡,克尽臣节,并接爱中原王朝的报赐和指令。
5、高句丽历代国王从未宣布与中原王朝政权脱离隶属关系而独立。
6、高句丽自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15年)迁都平壤后,长寿王及其后历代诸王均继续保持与中原王朝政权的隶属关系,请求与接受中原王朝政权的册封并向中原王朝政权朝贡。
7、高句丽文化深受中原王朝文化影响,发展成为独特的高句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句丽在长寿王末年,达到鼎盛时期,其领域大为扩展。其南界自西南的牙山湾起,向东,经鸟岭、竹岭,至今平海,与百济、新罗为界。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之疆界,自是南北朝时中朝之疆界。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是年,高句丽即向隋纳贡,隋于同年授高句丽平原王为大将军、辽东郡公。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高句丽荣留王亦于是年继位,并继续向唐朝朝贡,唐亦回赐、授封。公元668年,唐统一东北地方政权,灭亡高句丽,于其地设置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总隶于安东都护府,任命薛仁贵为安东都护镇守平壤。唐王朝遂与新罗直接交界,其疆界依如高句丽未亡前与新罗之疆域,直至公元734年。

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23年,新罗圣德王34年),唐玄宗“敕赐浿江(今朝鲜大同江)以南地”与新罗,翌年6月新罗王圣德王遣使入唐贺正,并附表陈谢:“奉恩敕赐浿江南地境。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效忠贞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赐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所得。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由上答。”于是,公元735年起,唐与新罗遂以浿江为界,较之前朝有所后撤。唐末,渤海与新罗之疆界,即为中朝疆界,直至唐亡。

公元907年唐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契丹(后改称辽)是唐(包括渤海)在东北统治的继续和发展。此时,朝鲜半岛形势也发生变化,公元918年,王建称帝,建立高丽,935年,高丽统一全国。这一时期, 中朝疆界表现为辽与高丽之交界以及辽时中国少数民族女真与高丽之交界,即辽代中朝边界已由唐时以浿江(大同江)为界而北退至清川江为界。

公元1115年(辽天祚帝天庆5年,高丽睿宗10年),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金时中朝疆界依如辽时,即大体上仍以清川江流域为界,其南为高丽,其北为金。


公元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建国称帝,国号蒙古(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16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元时,朝鲜半岛仍为高丽,由于蒙古与高丽多次征战,蒙古(元)与高丽之疆界几经变迁。至元末,三撤(北青)以南为高丽,其北为元。

公元1362年,朱元璋政权灭元,建立全国性政权,是为明朝,此时,朝鲜半岛仍为高丽王朝,但已进入统治末期。之后,明欲在朝鲜半岛之原元时开元路设置铁岭卫,公元1387年(明太祖洪武20年,高丽辛禑13年)12月,明太祖“命户部咨高丽国王,以铁岭北、东、西之地,归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归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境疆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侵越。”高丽国王辛禑拒绝了明的要求,派朴宣中为使上书明帝:“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等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是本国之地。”“乞将公崄镇迤北属辽东,公崄镇迤南至铁岭还属本国。”其后,朝鲜半岛原元之开元路疆域由明让与高丽,默认高丽之领属,即明与高丽遂以鸭绿江为两国界河,但此时图们江流域南北地带依然为明之疆域,直至公元1392年(明洪武25年)高丽灭亡。

公元1392年,高丽权臣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建立李朝,国号朝鲜。明与朝鲜以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界河。


公元1616(明神宗万历44年),女真部的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国大金(史称后金)。公元1644年10月,清帝顺治迁入北京,建立全国性政权,并将国号改为大清。清时,朝鲜半岛仍为李氏朝鲜,即李朝。清与朝鲜之疆界,依如前朝,此后,中朝国界固定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1月,日使向清外务部递交长文节略,对中朝边界提出种种谬说。2月,清外务部向日使提交长文节略,对来照文诸多谬说一一驳辩。9月4日(阴历7月20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该约第一条规定“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11月1日,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撤除,同日,日本驻间岛领事馆设立。9日,朝鲜政府准允《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至此,日、朝所设“间岛”奸计破产。

以上据《中朝边界史》



建国后,中朝作为友好国家,本着互谅互让,两国签署了新的边界协定。但受制于某些因素,该协议未见官方文本,在此谨帖出流传的文本。

第  三  条
缔约双方同意:
一、鸭绿江和图们江上边界的宽度,任何时候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间的界河为两国共有,由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
二、鸭绿江口外,中朝两国海域的划分,确定从江海分界线上的东经124度10分6秒的一点起大体向南直到公海为止的一线为两国的海上分界线,以西的海域属于中国,以东的海域属于朝鲜。   
三、在鸭绿江口江海分界线以外,自东经123度59分至东经124度26分间的海域,两国的一切船舶都可以自由航行,不受限制。

由上可知,当年所定的“海上分界线”“向南直到公海为止”,结合协定的签署年代,这一分界线可以看作领海分界线。从那时起,几十年来,国内有关方面似乎以东经124度线以西作为执法区域,但朝鲜方面的石油勘探、军警行动却一再超越该线,实在令人费解。有关情况见此博客:黄海5*8事件

另外,中韩两国又签署了渔业协定,外交部网站中韩渔业协定,该协定第十六条规定了有效期:

第十六条
一、本协定经缔约双方履行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后,自换文通知之日起生效。
二、本协定有救期为五年,之后有效至根据第三款的规定终止为止。
三、缔约任何一方在最初五年期满时或在其后,可提前一年以书面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随时终止本协定。
以下经各自政府授权的代表在本协定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二OOO年八月三日在北京签订一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韩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由上可知,该协定最早可能于二O一六年六月三十日终止。



当然,与该协定海域近在咫尺的苏岩礁,也是鲠在国人喉头的一根刺!








保卫海洋权益,刻不容缓。

中朝边界条约.zip(3.19 KB, 下载次数: 8)

(附件边界条约只需将文件扩展名改为txt即可,并未压缩成zip)

朝鲜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

商代,周武王伐纣,周代商兴,中原地带的箕族在首领箕子率领下,经辽西而东走朝鲜,至朝鲜半岛北部(即古朝鲜之地),与当地人良夷结合,建立箕氏朝鲜,定都王险城(又称王俭城,今平壤)。箕氏朝鲜最初并不自认为周之属国,“不臣也”,周武王13年,箕子来西周国都镐京,周武王遂予箕子以封号,此后,箕氏朝鲜宾服于西周王朝。


《三国志》“魏志”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汉为界。朝鲜遂弱。”应该加以说明的是,“取地二千余里”,这二千余里地并不全是箕氏朝鲜的;据考证,燕与箕氏朝鲜之界“满潘汉”,为汉代辽东郡番汗县,即今朝鲜大定江畔的博川城(古称博陵),此城与清川江近,可以说燕与箕氏朝鲜以清川江为界:北岸为燕,南岸为箕氏朝鲜。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秦与箕氏朝鲜的疆界,与燕时无大变化,达朝鲜半岛北部清川江以南的平安南道江西郡地区,只是燕北长城东端终点为今朝鲜北境的龙冈,秦长城东端为朝鲜遂城碣石。

秦末,东北地区形成地方割据。汉建立后,与箕氏朝鲜之疆界,较秦时有所内缩,界河为浿水,据考证即今之清川江(非鸭绿江)。

公元前二至一世纪,朝鲜半岛北部为箕氏朝鲜,南部为马韩、辰韩、弁韩即三韩部落联盟。箕氏朝鲜自箕子后四十余世,国王为准:“四十余世至朝鲜侯,自称王。”汉初,燕人卫满纠集战国燕太子丹“散乱辽间”的旧部众“聚党千余人,“东渡浿水,诣准,降说准,求居西界,故中国亡命为朝鲜藩屏。准信宠之,拜以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满诱亡党,众稍多,乃诈遣人告准,言汉兵十道至,求入宿卫,遂还攻准。准与满战不敌也。”准的王位“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称韩王。”由是卫满朝鲜建立。卫氏朝鲜仍如箕氏朝鲜,与汉以浿水(今清川江)为界。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汉吏涉何出使卫氏朝鲜,见右渠(卫满之孙),“右渠终不肯奉治”,涉河无果而归。“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东汉时,东北地区行政建置仍为右北平、辽东、辽西、玄菟、乐浪等郡。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魏国建立,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曹魏在此时直接控制东北大部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此时,乐浪郡辖朝鲜、屯有、浑弥、遂城、镂方、驷望六县。三国时,中朝边界依如东汉,即:魏之带方郡与马韩相接,少数民族氵岁貊族居地与辰韩相接。

西晋时,中朝边界依如三国时期。

公元317年,司马睿即位于江南,史称东晋。从此,中国北方脱离东晋之控制,陷入封建割据局面,故亦称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中朝两国疆界为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之交界!

高句丽自始至终为隶属中国自汉至唐历代中原王朝管辖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是因为:
1、存在700多年的高句丽国的主要民族是高句丽族,高句丽族的主要族源是夫余。高句丽国为夫余族朱蒙南下来到高句丽族居住地区,与原住民族高句丽结合而建立的政权,最初国名卒本夫余,未几改名为高句丽。
2、高句丽国建立于中国汉玄菟郡境内,直接归玄菟郡管辖,由高句丽县令主其名籍。早在高句丽国建立以前,西汉王朝就在辽东地区建有高句丽县。
3、高句丽历代诸王,均接受中国中原王朝政权的册封,成为中原王朝政权官吏的一员,代替中原王朝政权直接管理本部人民。
4、高句丽历代诸王均向历代中原王朝政权遣使朝贡,克尽臣节,并接爱中原王朝的报赐和指令。
5、高句丽历代国王从未宣布与中原王朝政权脱离隶属关系而独立。
6、高句丽自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15年)迁都平壤后,长寿王及其后历代诸王均继续保持与中原王朝政权的隶属关系,请求与接受中原王朝政权的册封并向中原王朝政权朝贡。
7、高句丽文化深受中原王朝文化影响,发展成为独特的高句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句丽在长寿王末年,达到鼎盛时期,其领域大为扩展。其南界自西南的牙山湾起,向东,经鸟岭、竹岭,至今平海,与百济、新罗为界。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之疆界,自是南北朝时中朝之疆界。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是年,高句丽即向隋纳贡,隋于同年授高句丽平原王为大将军、辽东郡公。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高句丽荣留王亦于是年继位,并继续向唐朝朝贡,唐亦回赐、授封。公元668年,唐统一东北地方政权,灭亡高句丽,于其地设置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总隶于安东都护府,任命薛仁贵为安东都护镇守平壤。唐王朝遂与新罗直接交界,其疆界依如高句丽未亡前与新罗之疆域,直至公元734年。

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23年,新罗圣德王34年),唐玄宗“敕赐浿江(今朝鲜大同江)以南地”与新罗,翌年6月新罗王圣德王遣使入唐贺正,并附表陈谢:“奉恩敕赐浿江南地境。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效忠贞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赐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所得。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由上答。”于是,公元735年起,唐与新罗遂以浿江为界,较之前朝有所后撤。唐末,渤海与新罗之疆界,即为中朝疆界,直至唐亡。

公元907年唐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契丹(后改称辽)是唐(包括渤海)在东北统治的继续和发展。此时,朝鲜半岛形势也发生变化,公元918年,王建称帝,建立高丽,935年,高丽统一全国。这一时期, 中朝疆界表现为辽与高丽之交界以及辽时中国少数民族女真与高丽之交界,即辽代中朝边界已由唐时以浿江(大同江)为界而北退至清川江为界。

公元1115年(辽天祚帝天庆5年,高丽睿宗10年),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金时中朝疆界依如辽时,即大体上仍以清川江流域为界,其南为高丽,其北为金。


公元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建国称帝,国号蒙古(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16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元时,朝鲜半岛仍为高丽,由于蒙古与高丽多次征战,蒙古(元)与高丽之疆界几经变迁。至元末,三撤(北青)以南为高丽,其北为元。

公元1362年,朱元璋政权灭元,建立全国性政权,是为明朝,此时,朝鲜半岛仍为高丽王朝,但已进入统治末期。之后,明欲在朝鲜半岛之原元时开元路设置铁岭卫,公元1387年(明太祖洪武20年,高丽辛禑13年)12月,明太祖“命户部咨高丽国王,以铁岭北、东、西之地,归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归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境疆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侵越。”高丽国王辛禑拒绝了明的要求,派朴宣中为使上书明帝:“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等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是本国之地。”“乞将公崄镇迤北属辽东,公崄镇迤南至铁岭还属本国。”其后,朝鲜半岛原元之开元路疆域由明让与高丽,默认高丽之领属,即明与高丽遂以鸭绿江为两国界河,但此时图们江流域南北地带依然为明之疆域,直至公元1392年(明洪武25年)高丽灭亡。

公元1392年,高丽权臣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建立李朝,国号朝鲜。明与朝鲜以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界河。


公元1616(明神宗万历44年),女真部的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国大金(史称后金)。公元1644年10月,清帝顺治迁入北京,建立全国性政权,并将国号改为大清。清时,朝鲜半岛仍为李氏朝鲜,即李朝。清与朝鲜之疆界,依如前朝,此后,中朝国界固定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1月,日使向清外务部递交长文节略,对中朝边界提出种种谬说。2月,清外务部向日使提交长文节略,对来照文诸多谬说一一驳辩。9月4日(阴历7月20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该约第一条规定“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11月1日,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撤除,同日,日本驻间岛领事馆设立。9日,朝鲜政府准允《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至此,日、朝所设“间岛”奸计破产。

以上据《中朝边界史》

未命名.JPG (101.29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5:02 上传



建国后,中朝作为友好国家,本着互谅互让,两国签署了新的边界协定。但受制于某些因素,该协议未见官方文本,在此谨帖出流传的文本。

第  三  条
缔约双方同意:
一、鸭绿江和图们江上边界的宽度,任何时候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间的界河为两国共有,由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
二、鸭绿江口外,中朝两国海域的划分,确定从江海分界线上的东经124度10分6秒的一点起大体向南直到公海为止的一线为两国的海上分界线,以西的海域属于中国,以东的海域属于朝鲜。   
三、在鸭绿江口江海分界线以外,自东经123度59分至东经124度26分间的海域,两国的一切船舶都可以自由航行,不受限制。

由上可知,当年所定的“海上分界线”“向南直到公海为止”,结合协定的签署年代,这一分界线可以看作领海分界线。从那时起,几十年来,国内有关方面似乎以东经124度线以西作为执法区域,但朝鲜方面的石油勘探、军警行动却一再超越该线,实在令人费解。有关情况见此博客:黄海5*8事件

另外,中韩两国又签署了渔业协定,外交部网站中韩渔业协定,该协定第十六条规定了有效期:

第十六条
一、本协定经缔约双方履行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后,自换文通知之日起生效。
二、本协定有救期为五年,之后有效至根据第三款的规定终止为止。
三、缔约任何一方在最初五年期满时或在其后,可提前一年以书面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随时终止本协定。
以下经各自政府授权的代表在本协定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二OOO年八月三日在北京签订一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韩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由上可知,该协定最早可能于二O一六年六月三十日终止。

中韩渔业协定.gif (1.16 M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4:50 上传



当然,与该协定海域近在咫尺的苏岩礁,也是鲠在国人喉头的一根刺!

苏岩3.jpg (108.15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4:52 上传



苏岩2.jpg (50.65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4:51 上传



苏岩1.JPG (25.5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4:52 上传




保卫海洋权益,刻不容缓。

中朝边界条约.zip(3.19 KB, 下载次数: 8)2013-6-14 14:5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附件边界条约只需将文件扩展名改为txt即可,并未压缩成zip)
南棒子是我们拉拢目标
想起来韩国棒子的那个建筑就恶心!
如果苏岩礁为基点划分,我们损失了一半应得东海经济海域。坚决反对棒子对苏岩礁的控制!那是我们的~!
中韩渔业协定究竟咋回事?
李滨这个杂碎应该枪毙一百年!!!
我始终觉得 棒子这样瞎闹对 中国和朝鲜都没啥好处 。
不过,估计小金是后面也没啥大招了 。

安心做完金三这最后一班美梦。
有奖励啊
韩国。。不说也罢
之前在CD看到了中韩渔业协定的事情,好像是泄密?
有奖励啊,来领了
有时真心觉得以我们一介P民来操心边界问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写的有点长,没仔细看完
第  三  条
缔约双方同意:
一、鸭绿江和图们江上边界的宽度,任何时候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

这不科学啊,,,填江造田,,,江填没了,线到底划哪里呢?
写的有点长,没仔细看完
曾经过分坦诚的对待别人,后悔了也没用,慢慢争取拿回来。。。
兔子同事搞鬼子、南北棒子、菲佣、小霸王和md,搞的定么?
兔子好忙
中朝边界需要协定吗?
棒子不分南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邻国太多也是烦恼呀!!
南北棒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小白太白 发表于 2013-6-14 15:29
中韩渔业协定究竟咋回事?
从法理上看,该协定并无不妥。当然,国内渔民不能再到韩国近海捕鱼,这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xiaofifth 发表于 2013-6-14 15:41
有时真心觉得以我们一介P民来操心边界问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肉牛满面
现在重点应该在南海,再往后是东海的钓鱼岛,最后才是南棒子这里

嗯啊 小钱钱~朝韩关系保持现状,对华形成合作态势就好
  不协定就更是年年有事了。
youzou1314 发表于 2013-6-14 15:48
曾经过分坦诚的对待别人,后悔了也没用,慢慢争取拿回来。。。
是啊  尤其是对面是白眼狼的时候 才郁闷
子无涯 发表于 2013-6-14 15:56
棒子不分南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保持现状,分而治之。
真没看完····任重道远····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要从长计议
太长了 慢慢看
箕子朝鲜分明就是汉人么。。。。。这也算棒子的历史?
苏岩礁啊
人无完人,一个人无法预料的几十年后的变化

对于我们来说,纠正周金密约任重而道远
浩生者 发表于 2013-6-14 16:00
从法理上看,该协定并无不妥。当然,国内渔民不能再到韩国近海捕鱼,这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不以某些人的意 ...
今年也有3000艘中国渔船可以到韩国近海捕鱼。其实韩国也作了让步的,就是自签订协议之日起韩国渔船不能在“长江口渔业区”捕鱼。
还是分主次矛盾吧,捕鱼其实好商量,但是钻井和以后海底采矿都有所保留,先集中精力在钓鱼岛上呗
礁不能用来伸张领海吧
我们的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并没有看守好啊
xpaladinz 发表于 2013-6-14 15:28
如果苏岩礁为基点划分,我们损失了一半应得东海经济海域。坚决反对棒子对苏岩礁的控制!那是我们的~!
不可能以苏岩礁为基点划分,那就是一水下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