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47:21
T98密!天下无敌的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
对一个军迷来说,没有任何资料的98坦克是一个考验自身能力的好目标,有了公开资料,研究工作就平淡了许多。我也斗胆班门弄斧,侃侃98坦克。
在时间上,网友对98坦克的发展有详细描述,我生性驽钝,阅兵前刚知道有新坦,确定名称又过了许多日子。综合资料,98坦克就是长久以来传说的“三代坦克”。我一直以为90II应该是三代坦克的技术验证与出口巴基斯坦的基型车,这很好,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看见98时,我知道错大了,90II用三代坦克开发的技术,利用85底盘开发的出口坦克。而利用90II的成熟技术,开发的是85IIM与85III,三代坦克一直是独立项目。
说起98,应该溯及鸡鸣狗盗的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打坦克是当务之急。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什么事也会发生,坦克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当时是没希望的,但是三十年过去了,计划可以变,可是合理的需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没有估计错,坦博也开来了一些无人知晓的样车,这和TU-4空警机一样让人大吃一惊,现在我是有了经验了。重要的是,70年代对坦克的研究工作,确立了中国坦克的发展方向。坦克是火力、机动、防护综合的武器,具有特别广泛的战术使用。如果稍微注意一下战史,PLA火力第一,机动性强,防御则缺乏能力兼顾,在战略上是人民战争。对苏联坦克,PLA痛感火力不足,这样,中国坦克的设计要求已经确定了。
从各种资料上,包括手上远林对二代坦克122型的介绍,基本确定PLA对坦克的需求。火力第一,大炮、大威力,要求火力的速度与持续性。在恶劣条件下战斗,广泛的机动性。在防御上,苏联的思想,低矮的外形。防御能力与人民战争的思想不容易解决。这要求坦克夜战、近战、坚固耐用、独立作战时间长、便宜、操作简单等。于是,火力上还要求弹药基数大,弹药要容易补给与生产,动力装置要求尺寸小、重量轻、油耗低、燃料来源广泛等,在防御上只有突出重点,加强正面装甲。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要T72。
  珍宝岛之战后,进行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823”会战。69坦74年研制成功,基本是59改,其武器100滑膛炮有问题,弹药技术不过关。在要求火力第一的时候,69是无法忍受的落后,口径小,还不好使。估计69生产不足200辆,即改回59的100线膛炮,为69I。仿制T-12的73式100滑膛反坦克炮在83年生产定型,仿MT-12并改进的86式100滑在87年定型,但是这于坦克已经意义不大。
70年代的会战,在80年代才出现效果。而80年代初,59达到高峰,年产1200辆(源于简氏,《坦装》),PLA求坦若渴,只怪军工不争气,二代坦克没戏了,用69还不如59呢。这时重点研制的120滑膛炮粉墨登场了,而奇怪的105线膛炮也横空出世,命名81。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居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装备,PLA当然无法忍受。一个100滑还有问题,谁也没有信心了。当时坦克发展思想主要是苏联的,由于与西方国家实现了战略联合,坦克开始与西方接轨。中国实际上对技术求贤若渴,在可以得到西方先进技术时,引进技术是必要的。
80年代坦克大发展。虽然二代坦克要求120炮,同时到80年120已经基本完成,由于PLA太需要二代坦克了,采用105线膛炮。105引进奥地利技术,同时引进155加榴炮。83式152加榴炮更加多灾多难,从152加榴炮的历史上,我们可以了解到PLA的决策。152加榴炮在58年开始定方案,60年出样车,历经26年的艰苦努力,5代样炮,发射近万发炮弹,耗资近亿,终于在83年外贸定型出口。又过去三年,命名为86式152加榴炮,但是定型中仍然感到笨重,冲击压力太高,部分部件容易损坏,虽然已经改进,但是到90年还没有装备,估计PLA对拖拖拉拉的152加榴炮倒了胃口。而引进的GHN45型155加榴炮命名为W1988式,出口报价100万美元。155已经有少量入役,这可是让我瞠目结舌的一个结果。
105线膛炮的引进与奇奇怪怪的布尔博士有关,一个有奶就是娘的主。才华横溢的加拿大人布尔博士,颇有国际主义精神,155加榴炮技术全球开花。最后研制超级大炮,倒霉就倒霉在只有狂人萨达姆青眼有加,被以色列的特工送上了天堂。
120炮在口径上与西方同步,并可以发射德弹,这在当时是有复杂的原因的。首先,PLA吃尽了武器落后的苦,对技术有一种仰慕的态度。由于我们的技术太落后,为了赶超先进,研究工作一向以国际上已经出现的最先进的技术为目标,既减少无谓的浪费,又节约了时间。另外,国际环境要求我们最好与西方接轨。120与125炮在技术上的分野够大的,当时苏炮在末端存速与炮口动能上不及德炮,这与苏联整个的火炮设计思想有关。120炮的麻烦是两种设计思路在技术上不容易兼容,殊途同归还是可以的,左右逢源,集天下所长,一般是只好幻想了。在火炮口径上,原有85炮与100线/滑,二代武器是105、120、125了。对105的口径,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05是为了坦克歼击车准备的。“823”会战的规划应该轻、中、重并举,轻型口径是100炮,取代85炮,是轻型坦克的口径,在105引进后,转为105炮,现在的63改就是,估计伞兵坦克也是。中型坦克先期上100炮,如69,希望上120,如122车。重型坦克估计要求120炮,以后会用更大口径的。这样传统的思路来源于人民战争的要求,思想虽然古老但是适合当时要求,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得到125炮的时候,又有麻烦了,125炮的技术适合掌握,105炮的技术也有了,这时,是在120还是125的口径上来综合各方的技术,120实际上是自主开发的,综合考虑,我认为在125炮上的开发是合理的。125炮是三方技术的结晶,105与125技术,还有眼睛盯着德国120自己开发的技术。
120口径是尴尬,似乎不该采用,这与我们国防体制有关了。PLA要求的二代坦克是T72,在技术与效能上,PLA的第一选择是技术,然后是效能,这当然有问题,如轻兵器现在都是毫不犹豫的世界最轻。有比T72先进的技术,PLA不会用仿制的T72,但是陆军要的东西军工造不出,军工造出的,陆军又不喜欢,技术先进不表示效能好,不一定好使。军工是有技术才能造好坦克,陆军要的是坦克,并不只是坦克技术。这如优秀的K7一样,技术比PIII好,又便宜,想来大家多数还是用PIII吧。我看陆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陆军也是第一个开始明白的,海、空军还没有醒来,还是需求第一,技术服务于需求。PLA对拖拖拉拉的军工忍无可忍,不彻底的改革了军工体制,吃力不讨好的军工该反省了。由此综合的结果是装甲车辆的底盘、口径的繁杂,这也不是太坏的事,有总比没有好,量变可以带来质变。
125炮追求大威力,导致后坐大,而120则好多了。在火力优先的原则下,三代坦克用“重”125。120的设计是成功的,321型底盘上,30T重的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出现了。用强调攻击的125炮改为反坦克炮并不容易,现成的120是可以接受的。59D用120,非125,我以为是这个原因。
在80年代,西方技术蜂拥而来,我们的坦克也是日新月异。59II使用了英国的技术,如仿制的VRC-8000坦克电台,还有微光夜视仪等观瞄设备,当时还直接进口了一批装备。69II在83年完成,终于还了欠债。应付装备急需的79(69III)坦克,86年设计定型。二代坦克80式,部件在74年就开始研制了,正好是122车下马之时。80坦于87年完成,这时陆军也不激进了,坚持走渐改的路,小批装备,在技术可行时,再推出全新的坦克。85II等坦克,为了国庆阅兵的8810工程,均赶在88年完成研制。89年,陆军终于放心的让59停产,30年啊,我们的底子也太薄了,似乎只有老解放堪以比肩,当然上不了台面的解放鞋这小东西就不谈了。
88系列(80系列装备编号)有许多技术可以用在三代坦克上,然后90II顺理成章的出现了,一种不算先进的三代坦克。从79到90II,中间挤入了太多的车型,以83年(?)出现79,到91年10月公布90II,8年间,出现了59II、59IIA、美洲虎、88、88A、88B、69IIP、85IIAP、85IIM等。这中间,我特别注意到流产的美洲虎,这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的设计思想,不在于先进,而是掌握技术思想,消化吸收,这与引进105炮是一个目的。
对90II的研究,可以窥探三代坦克的动向,甚至是四代坦克。
90车体是新的,动力箱夸张的突起,构成流线的上廓,显示活力十足。小巧的炮塔,好象浮世绘中的女子,充满了琐屑的东方情调,论坦克美学,90II是小家碧玉的温柔一刀。外观上,没有多少特殊的技术被发现。但是介绍就可观了,装甲与动力的模块化是拍案惊奇的,这是特别先进的设计思想。动力也告别了12150系列,1200hp,且不问是国产还是进口,我们对技术瓶颈终于有动作了。46t的车重也表明开始加强防护了。90II不放心的是控制系统与薄弱的装甲,这是以后应该重点研制的。我远先估计新坦克是90II改,加强防御,改观瞄就结了。可惜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些消息表明在90II动力系统上有问题,我以为是动力让新坦克推迟出现。按经验,新坦克在阅兵上首次亮相,大概是9810工程,如95步枪也是为驻港部队仓促推出的。
阅兵如期出现,没有因什么“两国论”流产。想想就火大,“六·四”流氓运动,让我等军迷看不到新武器,如果台湾让阅兵流产,搅了军迷的大事,我们没完,一定将那些岛民赶进大海。春节每年都有,军迷的节日屈指可数,难度快赶上足球世界杯了,足球每年还有冠军杯聊胜于无,军迷只比命苦的中国球迷好点。
我一般只相信权威报道。挥戈的文论,资料来源、分析途径等与我如出一辙,当然我的相关资料太少。只是观点并不一致,否则我也不敢发帖,贻笑大方了。在90II出现时,应该有个三代坦克初样车,我们为了出口,将最先进的东西卖了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以先进论,053H2、053HT、053H2G、F25T,时间上F25T比其后的053H2G先进。96年,90II完成。为了9910工程,三代坦克WZ-123车仓促定型,命名98,由于阅兵只有10辆,加备份与实验车,估计总数不及30辆。至于98的研制时间有些长了,估计陆军的要求有变化,海湾战争对PLA具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对整个军事思想开始思考与改变。一个解释是前期以T-80为目标,以后改为对抗M1A1。网上传言98入役蓝军,以及数字化试验部队。
98坦克估计是一系列样车的渐改,处于末期样车阶段。98坦克还应该有一些稀里哗啦的车型出现。
98的初体验,是惊艳。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车体曲线含蓄的暴露,好象张曼玉花样年华时的旗袍。前脸更有味道,两弯细眉,甲壳虫一般亮晶晶的眼睛。在相术上,女人的幸福全仰杖鼻子,而粗壮炮管长度足够,这是一张无可挑剔幸福的脸。看过98,我就满大街想找个长得像98坦克的女友,难啊。掉过头去,车尾如洗尽铅华的女子,抑制不住地疲惫,一脸的风尘落默。且把红尘看了,大话说遍,无人会、痛归去。
98底盘与T72、88、90II均不同,从负重轮的位置,可以看出许多东西。以88轮径670mm计,接地长在4.8m左右。车体估计大于7m,与46t的90II比,重型炮塔计入,估计48-50t。由于没有带板宽度数据,我就没有变态的细数履板数量。有个侧面证据,HY473坦克运输车载重50t,98运输时显示是重载,473车于80投产,在96年投产了75t级的入役驻港部队。从后勤的角度来看,昂贵的坦克运输车一定是有的放矢的,详细的资料称473标载48.5t。而75吨级的不会一次放两辆59吧,也许为更重的坦克预储技术。从负重轮间距看,125炮的射击应该比88平稳,可以进一步加大火炮威力,这让我对125很是想入非非了一番。履带有变化,但是这也不好说,一般有作战与平时挂胶两种,换挂胶带时,顺便将诱导轮也要换掉。车体显然与T72有着暧昧关系,98是T72改进,如我们眼花缭乱的推出歼7改进型一样,最可能是我们采用了T72车体的设计思想,导致形似。对车首形状,也许是军事美学设计,另外,防浪板是V形还是一字是不重要的,横向加强筋也许加大防破甲能力(^0^)。用T72的底盘被人垢病,我以为T72的设计足够合理,这与特立独行的120到沉默的大多数125是同样选择。大家是否对蹦蹦跳跳、还能腾身而起的T90还有印象,优秀的底盘加大马力动力加优秀的悬挂,不正是优秀的坦克机动性吗。底盘是跟着上层建筑炮塔走的,我们的坦克设计对俄国技术是融会贯通了,对西方技术还有些消化不良,自己的技术正逐步的光芒闪耀。VVA鼓掌!
侧裙还是太薄,还好可以随便换,有照片显示88系列用重侧裙,当然没有勒克莱尔那样愤世疾俗。裙板8mm可卸多层夹布橡胶,横竖侧甲也防不了坦克炮地轰击,用橡胶对付游击队手中玩具火箭筒的破甲弹还是不错的。运动中的侧裙如翻飞的裙裾飘舞,够排场。狼烟与落叶齐舞,裙衩共秋水一色。车尾还是2个各200L的油箱,显示车体的容积仍然有限。驾驶舱中置,我们的设计还是回归主流了,以驾驶效率为准,而不是让乘员迁就设计上的麻烦。只是驾驶员硕大的潜望镜仿佛是对前辈的大不敬,T72歪着炮口才可以让人进出,而98不止是方便,酷得狠!这儿看出设计师以人为本的民主厚生之道,平时用用很爽,不合时宜地打仗换回獐眉鼠目的蛙眼去偷窥也就结了。侧旋顶盖也厚了太多,88的鸡蛋煎饼大升级,成了意大利比萨。这和缺钙的中国足球一样,块头上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都让五大三粗的恐龙时代的残渣余孽苟延孱喘的保卫大门了。这不好,我还是习惯美女娇曼地开门,突然改身手矫健的BOY了,反而陡生了自卑感。前叶板传统的弧形,没性格,尺寸不对,前面太短,盖不到脚面,如女人的热裤,颇有些睡衣的风范,却遮遮掩掩的欲盖弥彰。摆明了想风流快活,还要一点三摇的翘起个兰花指先婆婆妈妈叽叽歪歪的唱上一段。
125在外观上有变化,取消炮口校靶镜,热护套有区别。估计125是为98度身定制的,虽然其他车上也有。挥戈的眼光真是凶猛,身管强化与抽烟的位置变化也发现了,在图片分析上,我有同感,可惜不能确定,挥戈为我答疑了。身管5段铝合金、橡胶气隙式热护套,低压引射式炮膛抽烟装


[em00]T98密!天下无敌的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
对一个军迷来说,没有任何资料的98坦克是一个考验自身能力的好目标,有了公开资料,研究工作就平淡了许多。我也斗胆班门弄斧,侃侃98坦克。
在时间上,网友对98坦克的发展有详细描述,我生性驽钝,阅兵前刚知道有新坦,确定名称又过了许多日子。综合资料,98坦克就是长久以来传说的“三代坦克”。我一直以为90II应该是三代坦克的技术验证与出口巴基斯坦的基型车,这很好,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看见98时,我知道错大了,90II用三代坦克开发的技术,利用85底盘开发的出口坦克。而利用90II的成熟技术,开发的是85IIM与85III,三代坦克一直是独立项目。
说起98,应该溯及鸡鸣狗盗的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打坦克是当务之急。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什么事也会发生,坦克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当时是没希望的,但是三十年过去了,计划可以变,可是合理的需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没有估计错,坦博也开来了一些无人知晓的样车,这和TU-4空警机一样让人大吃一惊,现在我是有了经验了。重要的是,70年代对坦克的研究工作,确立了中国坦克的发展方向。坦克是火力、机动、防护综合的武器,具有特别广泛的战术使用。如果稍微注意一下战史,PLA火力第一,机动性强,防御则缺乏能力兼顾,在战略上是人民战争。对苏联坦克,PLA痛感火力不足,这样,中国坦克的设计要求已经确定了。
从各种资料上,包括手上远林对二代坦克122型的介绍,基本确定PLA对坦克的需求。火力第一,大炮、大威力,要求火力的速度与持续性。在恶劣条件下战斗,广泛的机动性。在防御上,苏联的思想,低矮的外形。防御能力与人民战争的思想不容易解决。这要求坦克夜战、近战、坚固耐用、独立作战时间长、便宜、操作简单等。于是,火力上还要求弹药基数大,弹药要容易补给与生产,动力装置要求尺寸小、重量轻、油耗低、燃料来源广泛等,在防御上只有突出重点,加强正面装甲。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要T72。
  珍宝岛之战后,进行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823”会战。69坦74年研制成功,基本是59改,其武器100滑膛炮有问题,弹药技术不过关。在要求火力第一的时候,69是无法忍受的落后,口径小,还不好使。估计69生产不足200辆,即改回59的100线膛炮,为69I。仿制T-12的73式100滑膛反坦克炮在83年生产定型,仿MT-12并改进的86式100滑在87年定型,但是这于坦克已经意义不大。
70年代的会战,在80年代才出现效果。而80年代初,59达到高峰,年产1200辆(源于简氏,《坦装》),PLA求坦若渴,只怪军工不争气,二代坦克没戏了,用69还不如59呢。这时重点研制的120滑膛炮粉墨登场了,而奇怪的105线膛炮也横空出世,命名81。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居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装备,PLA当然无法忍受。一个100滑还有问题,谁也没有信心了。当时坦克发展思想主要是苏联的,由于与西方国家实现了战略联合,坦克开始与西方接轨。中国实际上对技术求贤若渴,在可以得到西方先进技术时,引进技术是必要的。
80年代坦克大发展。虽然二代坦克要求120炮,同时到80年120已经基本完成,由于PLA太需要二代坦克了,采用105线膛炮。105引进奥地利技术,同时引进155加榴炮。83式152加榴炮更加多灾多难,从152加榴炮的历史上,我们可以了解到PLA的决策。152加榴炮在58年开始定方案,60年出样车,历经26年的艰苦努力,5代样炮,发射近万发炮弹,耗资近亿,终于在83年外贸定型出口。又过去三年,命名为86式152加榴炮,但是定型中仍然感到笨重,冲击压力太高,部分部件容易损坏,虽然已经改进,但是到90年还没有装备,估计PLA对拖拖拉拉的152加榴炮倒了胃口。而引进的GHN45型155加榴炮命名为W1988式,出口报价100万美元。155已经有少量入役,这可是让我瞠目结舌的一个结果。
105线膛炮的引进与奇奇怪怪的布尔博士有关,一个有奶就是娘的主。才华横溢的加拿大人布尔博士,颇有国际主义精神,155加榴炮技术全球开花。最后研制超级大炮,倒霉就倒霉在只有狂人萨达姆青眼有加,被以色列的特工送上了天堂。
120炮在口径上与西方同步,并可以发射德弹,这在当时是有复杂的原因的。首先,PLA吃尽了武器落后的苦,对技术有一种仰慕的态度。由于我们的技术太落后,为了赶超先进,研究工作一向以国际上已经出现的最先进的技术为目标,既减少无谓的浪费,又节约了时间。另外,国际环境要求我们最好与西方接轨。120与125炮在技术上的分野够大的,当时苏炮在末端存速与炮口动能上不及德炮,这与苏联整个的火炮设计思想有关。120炮的麻烦是两种设计思路在技术上不容易兼容,殊途同归还是可以的,左右逢源,集天下所长,一般是只好幻想了。在火炮口径上,原有85炮与100线/滑,二代武器是105、120、125了。对105的口径,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05是为了坦克歼击车准备的。“823”会战的规划应该轻、中、重并举,轻型口径是100炮,取代85炮,是轻型坦克的口径,在105引进后,转为105炮,现在的63改就是,估计伞兵坦克也是。中型坦克先期上100炮,如69,希望上120,如122车。重型坦克估计要求120炮,以后会用更大口径的。这样传统的思路来源于人民战争的要求,思想虽然古老但是适合当时要求,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得到125炮的时候,又有麻烦了,125炮的技术适合掌握,105炮的技术也有了,这时,是在120还是125的口径上来综合各方的技术,120实际上是自主开发的,综合考虑,我认为在125炮上的开发是合理的。125炮是三方技术的结晶,105与125技术,还有眼睛盯着德国120自己开发的技术。
120口径是尴尬,似乎不该采用,这与我们国防体制有关了。PLA要求的二代坦克是T72,在技术与效能上,PLA的第一选择是技术,然后是效能,这当然有问题,如轻兵器现在都是毫不犹豫的世界最轻。有比T72先进的技术,PLA不会用仿制的T72,但是陆军要的东西军工造不出,军工造出的,陆军又不喜欢,技术先进不表示效能好,不一定好使。军工是有技术才能造好坦克,陆军要的是坦克,并不只是坦克技术。这如优秀的K7一样,技术比PIII好,又便宜,想来大家多数还是用PIII吧。我看陆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陆军也是第一个开始明白的,海、空军还没有醒来,还是需求第一,技术服务于需求。PLA对拖拖拉拉的军工忍无可忍,不彻底的改革了军工体制,吃力不讨好的军工该反省了。由此综合的结果是装甲车辆的底盘、口径的繁杂,这也不是太坏的事,有总比没有好,量变可以带来质变。
125炮追求大威力,导致后坐大,而120则好多了。在火力优先的原则下,三代坦克用“重”125。120的设计是成功的,321型底盘上,30T重的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出现了。用强调攻击的125炮改为反坦克炮并不容易,现成的120是可以接受的。59D用120,非125,我以为是这个原因。
在80年代,西方技术蜂拥而来,我们的坦克也是日新月异。59II使用了英国的技术,如仿制的VRC-8000坦克电台,还有微光夜视仪等观瞄设备,当时还直接进口了一批装备。69II在83年完成,终于还了欠债。应付装备急需的79(69III)坦克,86年设计定型。二代坦克80式,部件在74年就开始研制了,正好是122车下马之时。80坦于87年完成,这时陆军也不激进了,坚持走渐改的路,小批装备,在技术可行时,再推出全新的坦克。85II等坦克,为了国庆阅兵的8810工程,均赶在88年完成研制。89年,陆军终于放心的让59停产,30年啊,我们的底子也太薄了,似乎只有老解放堪以比肩,当然上不了台面的解放鞋这小东西就不谈了。
88系列(80系列装备编号)有许多技术可以用在三代坦克上,然后90II顺理成章的出现了,一种不算先进的三代坦克。从79到90II,中间挤入了太多的车型,以83年(?)出现79,到91年10月公布90II,8年间,出现了59II、59IIA、美洲虎、88、88A、88B、69IIP、85IIAP、85IIM等。这中间,我特别注意到流产的美洲虎,这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的设计思想,不在于先进,而是掌握技术思想,消化吸收,这与引进105炮是一个目的。
对90II的研究,可以窥探三代坦克的动向,甚至是四代坦克。
90车体是新的,动力箱夸张的突起,构成流线的上廓,显示活力十足。小巧的炮塔,好象浮世绘中的女子,充满了琐屑的东方情调,论坦克美学,90II是小家碧玉的温柔一刀。外观上,没有多少特殊的技术被发现。但是介绍就可观了,装甲与动力的模块化是拍案惊奇的,这是特别先进的设计思想。动力也告别了12150系列,1200hp,且不问是国产还是进口,我们对技术瓶颈终于有动作了。46t的车重也表明开始加强防护了。90II不放心的是控制系统与薄弱的装甲,这是以后应该重点研制的。我远先估计新坦克是90II改,加强防御,改观瞄就结了。可惜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些消息表明在90II动力系统上有问题,我以为是动力让新坦克推迟出现。按经验,新坦克在阅兵上首次亮相,大概是9810工程,如95步枪也是为驻港部队仓促推出的。
阅兵如期出现,没有因什么“两国论”流产。想想就火大,“六·四”流氓运动,让我等军迷看不到新武器,如果台湾让阅兵流产,搅了军迷的大事,我们没完,一定将那些岛民赶进大海。春节每年都有,军迷的节日屈指可数,难度快赶上足球世界杯了,足球每年还有冠军杯聊胜于无,军迷只比命苦的中国球迷好点。
我一般只相信权威报道。挥戈的文论,资料来源、分析途径等与我如出一辙,当然我的相关资料太少。只是观点并不一致,否则我也不敢发帖,贻笑大方了。在90II出现时,应该有个三代坦克初样车,我们为了出口,将最先进的东西卖了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以先进论,053H2、053HT、053H2G、F25T,时间上F25T比其后的053H2G先进。96年,90II完成。为了9910工程,三代坦克WZ-123车仓促定型,命名98,由于阅兵只有10辆,加备份与实验车,估计总数不及30辆。至于98的研制时间有些长了,估计陆军的要求有变化,海湾战争对PLA具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对整个军事思想开始思考与改变。一个解释是前期以T-80为目标,以后改为对抗M1A1。网上传言98入役蓝军,以及数字化试验部队。
98坦克估计是一系列样车的渐改,处于末期样车阶段。98坦克还应该有一些稀里哗啦的车型出现。
98的初体验,是惊艳。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车体曲线含蓄的暴露,好象张曼玉花样年华时的旗袍。前脸更有味道,两弯细眉,甲壳虫一般亮晶晶的眼睛。在相术上,女人的幸福全仰杖鼻子,而粗壮炮管长度足够,这是一张无可挑剔幸福的脸。看过98,我就满大街想找个长得像98坦克的女友,难啊。掉过头去,车尾如洗尽铅华的女子,抑制不住地疲惫,一脸的风尘落默。且把红尘看了,大话说遍,无人会、痛归去。
98底盘与T72、88、90II均不同,从负重轮的位置,可以看出许多东西。以88轮径670mm计,接地长在4.8m左右。车体估计大于7m,与46t的90II比,重型炮塔计入,估计48-50t。由于没有带板宽度数据,我就没有变态的细数履板数量。有个侧面证据,HY473坦克运输车载重50t,98运输时显示是重载,473车于80投产,在96年投产了75t级的入役驻港部队。从后勤的角度来看,昂贵的坦克运输车一定是有的放矢的,详细的资料称473标载48.5t。而75吨级的不会一次放两辆59吧,也许为更重的坦克预储技术。从负重轮间距看,125炮的射击应该比88平稳,可以进一步加大火炮威力,这让我对125很是想入非非了一番。履带有变化,但是这也不好说,一般有作战与平时挂胶两种,换挂胶带时,顺便将诱导轮也要换掉。车体显然与T72有着暧昧关系,98是T72改进,如我们眼花缭乱的推出歼7改进型一样,最可能是我们采用了T72车体的设计思想,导致形似。对车首形状,也许是军事美学设计,另外,防浪板是V形还是一字是不重要的,横向加强筋也许加大防破甲能力(^0^)。用T72的底盘被人垢病,我以为T72的设计足够合理,这与特立独行的120到沉默的大多数125是同样选择。大家是否对蹦蹦跳跳、还能腾身而起的T90还有印象,优秀的底盘加大马力动力加优秀的悬挂,不正是优秀的坦克机动性吗。底盘是跟着上层建筑炮塔走的,我们的坦克设计对俄国技术是融会贯通了,对西方技术还有些消化不良,自己的技术正逐步的光芒闪耀。VVA鼓掌!
侧裙还是太薄,还好可以随便换,有照片显示88系列用重侧裙,当然没有勒克莱尔那样愤世疾俗。裙板8mm可卸多层夹布橡胶,横竖侧甲也防不了坦克炮地轰击,用橡胶对付游击队手中玩具火箭筒的破甲弹还是不错的。运动中的侧裙如翻飞的裙裾飘舞,够排场。狼烟与落叶齐舞,裙衩共秋水一色。车尾还是2个各200L的油箱,显示车体的容积仍然有限。驾驶舱中置,我们的设计还是回归主流了,以驾驶效率为准,而不是让乘员迁就设计上的麻烦。只是驾驶员硕大的潜望镜仿佛是对前辈的大不敬,T72歪着炮口才可以让人进出,而98不止是方便,酷得狠!这儿看出设计师以人为本的民主厚生之道,平时用用很爽,不合时宜地打仗换回獐眉鼠目的蛙眼去偷窥也就结了。侧旋顶盖也厚了太多,88的鸡蛋煎饼大升级,成了意大利比萨。这和缺钙的中国足球一样,块头上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都让五大三粗的恐龙时代的残渣余孽苟延孱喘的保卫大门了。这不好,我还是习惯美女娇曼地开门,突然改身手矫健的BOY了,反而陡生了自卑感。前叶板传统的弧形,没性格,尺寸不对,前面太短,盖不到脚面,如女人的热裤,颇有些睡衣的风范,却遮遮掩掩的欲盖弥彰。摆明了想风流快活,还要一点三摇的翘起个兰花指先婆婆妈妈叽叽歪歪的唱上一段。
125在外观上有变化,取消炮口校靶镜,热护套有区别。估计125是为98度身定制的,虽然其他车上也有。挥戈的眼光真是凶猛,身管强化与抽烟的位置变化也发现了,在图片分析上,我有同感,可惜不能确定,挥戈为我答疑了。身管5段铝合金、橡胶气隙式热护套,低压引射式炮膛抽烟装


[em00]
支持!
兄弟,这是何年何月的老文章啊?很老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