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我国启动东方超环长脉冲高功率中性束注入的关键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2:29
6月1日,我所召开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ITER专项)2013年项目启动会。此次会议主要对我所承担的“东方超环(EAST)长脉冲高功率中性束注入(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边界局域模(ELM)和电阻壁模(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 、“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四个项目及其13个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经费预算、项目组织情况以及研究方案进行了报告,并就其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讨。

  科技部基础司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处处长傅小锋、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数理化学处处长王永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我所所长李建刚、合肥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江海河,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会。会议由陈俊凌研究员主持。

  李建刚首先致欢迎辞,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远道而来,特别感谢国家科技部对此次四个项目的立项所给予的肯定与信任,感谢项目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内同行专家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他表示,等离子所今年所牵头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会跟国内外聚变界同行密切合作。

  傅小锋对等离子体所在近几年立项的项目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希望科技部的支持能为聚变科学家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继续带动国内聚变界的稳步发展,希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工作越做越好。他宣读了四个项目的责任专家名单,“EAST长脉冲高功率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责任专家为北京大学王晓刚教授和清华大学周志伟教授;“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ELM和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责任专家为李定研究员和段旭如研究员;“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责任专家为北京科技大学万发荣教授和李建刚研究员;“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责任专家为华中科技大学庄革教授和郭后扬研究员。最后他预祝启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王永祥对此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和科学院的工作多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各项目顺利实施。万元熙作为项目专家代表发言。他指出此次立项的四个项目,都是以开发聚变能源为目标的磁约束核聚变前沿热点问题,其任务的完成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发展贡献巨大。

  随后,四个项目分组进行了研讨。“EAST长脉冲高功率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为胡纯栋研究员;“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ELM和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项目负责人为姚达毛研究员;“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为罗广南研究员;“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项目负责人为梁云峰研究员。各项目和13个课题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各自项目和课题的工作计划报告。专家组肯定了项目立项启动的重要意义,就启动会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http://www.ipp.cas.cn/xwdt/kydt/201306/t20130604_113509.html6月1日,我所召开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ITER专项)2013年项目启动会。此次会议主要对我所承担的“东方超环(EAST)长脉冲高功率中性束注入(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边界局域模(ELM)和电阻壁模(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 、“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四个项目及其13个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经费预算、项目组织情况以及研究方案进行了报告,并就其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讨。

  科技部基础司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处处长傅小锋、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数理化学处处长王永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我所所长李建刚、合肥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江海河,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会。会议由陈俊凌研究员主持。

  李建刚首先致欢迎辞,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远道而来,特别感谢国家科技部对此次四个项目的立项所给予的肯定与信任,感谢项目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内同行专家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他表示,等离子所今年所牵头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会跟国内外聚变界同行密切合作。

  傅小锋对等离子体所在近几年立项的项目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希望科技部的支持能为聚变科学家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继续带动国内聚变界的稳步发展,希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工作越做越好。他宣读了四个项目的责任专家名单,“EAST长脉冲高功率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责任专家为北京大学王晓刚教授和清华大学周志伟教授;“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ELM和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责任专家为李定研究员和段旭如研究员;“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责任专家为北京科技大学万发荣教授和李建刚研究员;“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责任专家为华中科技大学庄革教授和郭后扬研究员。最后他预祝启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王永祥对此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和科学院的工作多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各项目顺利实施。万元熙作为项目专家代表发言。他指出此次立项的四个项目,都是以开发聚变能源为目标的磁约束核聚变前沿热点问题,其任务的完成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发展贡献巨大。

  随后,四个项目分组进行了研讨。“EAST长脉冲高功率NBI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为胡纯栋研究员;“利用多功能内部线圈控制ELM和RWM的关键技术和实验”项目负责人为姚达毛研究员;“长脉冲条件下高热负荷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为罗广南研究员;“高性能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输运和稳定性研究”项目负责人为梁云峰研究员。各项目和13个课题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各自项目和课题的工作计划报告。专家组肯定了项目立项启动的重要意义,就启动会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http://www.ipp.cas.cn/xwdt/kydt/201306/t20130604_113509.html
中性束加热是聚变堆重要的辅助加热方式,有利于H模式运行
求解毒!东方超环长脉冲高功率中性束注入是干什么用的?
罗衫浪子 发表于 2013-6-6 09:30
求解毒!东方超环长脉冲高功率中性束注入是干什么用的?
貌似可控核聚变点火用的
离要求的性能还差得远啊,继续努力
人类文明3.0版本的基石!!加油!
加油,科技
            \\
             \\_
          .---(')
        o( )_-\_
不明觉厉,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用上核聚变发出的电吧
不明觉厉,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用上核聚变发出的电吧
按计划2026年的夏天中科院物理所的实验室内某盏灯将被聚变电力点亮几分钟,这将是人类日常家用电器第一次被聚变发电驱动。
oyzw 发表于 2013-6-6 11:56
按计划2026年的夏天中科院物理所的实验室内某盏灯将被聚变电力点亮几分钟,这将是人类日常家用电器第一次 ...
物理所?应该是合肥等离子体所吧。
不懂看看 再接再厉
物理所?应该是合肥等离子体所吧。
是的字数字数
不错,中科院高能等离子所捷报频传。中核西南所加油啊。
blwu 发表于 2013-6-6 09:47
貌似可控核聚变点火用的
科学版块去年就有大神解读过,几个重要的指标“1亿度”“1000秒”,其中1亿度是在聚变堆发生聚变反应的临界温度,好像去年是达到4000万度,那啥啥中性束注入,就是要达到1亿度的点火温度。今年要是突破了,未来10年可以看见聚变工程堆了。
期待,这个才是此生让人期待的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将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刻在1000年历史的光荣榜上
天佑中华,再次开挂吧,争取今年突破
科学版块去年就有大神解读过,几个重要的指标“1亿度”“1000秒”,其中1亿度是在聚变堆发生聚变反应的临 ...
中性束只是辅助加热方式,主要方式是微波加热,两种方式共同有利于形成高稳定态的H模式
mar06 发表于 2013-6-6 17:00
科学版块去年就有大神解读过,几个重要的指标“1亿度”“1000秒”,其中1亿度是在聚变堆发生聚变反应的临 ...
好期待啊
这个,以及将来的那个,才真的是好东东。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加油,国之栋梁!
每个字都认识。。。。。
不明觉厉!
加油,论坛里好像有个核聚变的科普贴,哪位有兴致挖个坟出来啊
看到分析说最近一次成果是400秒2000万度,用的是微波加热,没有用辅助加热,也就是中性束加热,这次用了中性束加热,可能可以大辐提高温度。
看网上说,虽然中国已加入ITER,然而对欧洲办事效率信心不满,于是也未放弃自己的托克马克装置的继续研究

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