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承认远程打击优势受挑战 将开发联合巡航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17:57
http://mil.sohu.com/20110126/n279270805.shtml


美承认远程打击优势受挑战 将开发联合巡航导弹
作者:知远
2011年01月26日15:10



我来说两句(1)
复制链接
打印





海军X-47B无人战斗机。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进行远程打击一直是美国对于敌人的决定性军事优势。目前,这一优势正在逐步衰减。尽管远程打击能力在过去70年里在国家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来美国的投资会不会继续维持这一优势却不明朗。在美国军队远程打击系统系列(family of systems)——陆基轰炸机、航母舰载攻击机、巡航导弹和支持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方面长期性的投资不足,以及当前系统的缓慢退化,将导致未来的部队只能在战场外围作战,无法有效渗透进入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考虑到开发和生产新型武器系统所需要的时间问题,如果下一个国防预算继续推迟所需要的远程打击投资,则有可能会产生差距,使国家会有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失去常规远程打击优势。因此,美国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抉择:或者在未来远程打击不再重要的想定前提下接受这一优势丧失,或者制订计划并提供足够资源维持远程打击优势。本报告选择后者作为开发和排列新能力的出发点,这些新能力将维持美国下一个30年阶段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
  远程打击的思考框架
  定义一个用于严密思考各种能力选项的机会和风险的想定框架,是对美国远程打击需求进行评估的重要的第一步。以错误的想定框架思考未来冲突、可用航空基地、新兴威胁和潜在目标设置,将导致分析偏差,最终造成将使美国无法为未来作好准备的计划和投资。
  冷战后,国防部开发出了规划框架,而这一框架是以力量投送能力将能够自前方基地开始部署和行动并受敌方威胁的阻碍相对较少为想定基础的。这一“受保护”状态延伸至战术战斗机、航空母舰、空中加油机、C4ISR网络和支持性后勤系统等的战区内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强化了这些想定,使国防部开发出了新的兵力规划结构,其主要基础是着眼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地区,打造能够近乎同时执行两次“迅速结束”地区性冲突的美国军队。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把远程打击当作是有助于迅速击败来犯敌军的“首攻”能力,并使以从附近基地起飞的近程战术战机随后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执行主要打击任务。总体来说,这些想定造成国防部20年的国防预算始终以推延主要的新型远程打击计划为代价,偏重于投资陆基和舰载近程战斗机。
  对以前的规划框架进行重新评估,可以看出国防部20世纪90年代的规划想定并没有为评估应对未来突发事件行动所需的打击能力提供一个合适的框架。当前,很多外国军队——包括但不仅限于伊朗——正在投资于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在所有行动领域针对美国常规力量投送行动施加直接而又强大的挑战。在涉及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的冲突中,可能会需要美国的近程陆基和海军基攻击机从更远的距离上作战,从而削弱这些装备的对地面纵深目标攻击能力,大大降低战机出动率。而且,敌人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会将一些空域纳入覆盖范围之内 ,使非隐身战机和巡航导弹无法通行。潜在的敌人还在采用防御措施,力求击败美国精确制导弹药的攻击,如隐蔽、伪装、机动式军事系统以及强化或深埋重要设施等。
  本报告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评估提出了一项替代性框架。其基本前提是:不管冲突等级如何,未来作战环境中的受限情况将越来越严重。新框架认为,美国的陆基和海基兵力将不得不从更远的距离上开始行动,将需要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高威胁度环境,可能无法得到C4ISR系统的应召支持,将需要打击成千上万个机动性不断提高、可重新定位、经过强化、深层掩埋以及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属性评估
  本报告所提出的新想定框架建议,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将需要某些属性。在某些潜在作战战区行动所涉及的遥远的距离、导弹对美国前方基地越来越多的威胁、挑战性不断增强的目标设定,都将需要能够飞行4000-5000海里的陆基打击平台,在以高密度、现代化的防空网络为特征的对抗环境持久性存在于目标区域。由其他能够采购先进军事系统的国家开发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将为美国海军带来无法接受的风险,使他们不得不在距敌方海岸线超过1000海里的地方就发起行动。这意味着,如果要使航空母舰在未来作战初期发挥出有意义的打击能力,舰载机的续航力就要达到F/A-18E或者F-35C战斗机的2-3倍。而且,陆基和海基战机要渗透进入高密度、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就将需要具备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最后,为避免因脆弱的C4ISR战斗网络失去作用而造成损失,打击平台就必须能够脱离这些网络独立高效行动。简言之,行动的范围、持久性、隐身性和独立性将有可能成为接下来下年内有效打击作战的必要条件。
续航力演示。

  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
  运用新框架评估国防部当前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缺陷:
  •陆基轰炸机(除规模较小的B-2轰炸机部队以外),缺乏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高威胁度防空环境的能力;
  •航母舰载机联队缺乏支援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当敌人的威胁迫使航母在打击作战有效范围之外就开始行动时更是如此;
  •当前和计划中的陆基和海基打击系统,包括有人和无人系统,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防区外武器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航空电子攻击平台缺乏支持在对抗空域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和生存能力。
  空军当前的轰炸机部队,缺乏在未来空战中渗透进入对抗空域打击成千上万个目标所需的能力和实力。虽然新型渗透轰炸机将需要全方位、宽波段隐身和其他自我防护特征,由于其重量和载荷能力所产生的平均单位成本极高,也会极大限制空军采购组建一支类似于现在的20架B-2轰炸机部队的小规模“银子弹”部队。降低新轰炸机计划对国防预算的影响的方法有:避免需求渐变、全力支持计划发展和竞争性原型设计、利用为其他计划开发的技术和系统、通过增值性组件升级产生能力。开发根据任务需求而选择驾驶方式的新型轰炸机,能够增加作战司令在未来空战中的选择,特别是在卫星通信失效的情况下作用更为明显。一种选择性驾驶的轰炸机,如果设计合理,还能够以相对较小的改装保持携带核武器的能力,从而保持未来的机动性。
  扭转海军打击优势衰减的趋势,需要对新一代能力进行投资,包括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海军“无人空中战斗系统验证”计划代表着创造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无人平台的可能性意义上的第一步,这种平台作战半径为1500海里,经过空中加油后任务时间最高可达15小时。如果没有此类投资,美国航母将被限制于仅能在相对良好、宽松的作战条件下的作战概念。利用新投资,海军可以产生重大转变,能够针对具有强大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的敌人有效进行打击作战,从而确保其未来的前沿存在和可迅速运用的打击部队能够保持效能。
  考虑到空军现有轰炸机的预期服役寿命及其继续执行防区外攻击任务的能力,在渗透轰炸机的生产基本完成之前,推迟新型防区外平台的开发有可能的。作为替代选择,用于开发可以由各种平台在空中和海上发射的空海军联合巡航导弹的投资,能够提高美国军队防区外武器实力,同时通过较大规模的采购和稳定持续的生产降低单枚导弹的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国防部应当考虑采购少量(100枚或以下)常规快速全球打击弹药,用于在一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击败小规模重要目标。
  支持包括防区外攻击导弹在内的渗透打击系统,国防部应当开发一种远程渗透航空电子攻击机。国防部在评估这种新型战机的替代品时,必须确保能够拥有为其他远程打击系统所需的同样属性,如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和足够大的续航力以及持久性,从而能够支持敌方大陆纵深作战。运用其他发展计划和现有技术开发这一平台,有助于降低其成本,避免新型战机设计开发工作通常所具有的较长的预先时间。
  措施及实施
  本报告提出了4个选项,用以说明国防部应当优先安排投资解决已知和新兴的远程打击能力缺点。在所有4个选项中,都建议应发展多任务无人机,拓展海军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范围。同时,也建议采购少量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选项1把新型轰炸机的开发时间推迟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从而可以利用届时已成熟或新开发的新技术设计出能力更强的渗透战机。选项2建议开发一种新的仅限于防区外的轰炸机,没有在对抗性空域生存所需要的隐身性和支持系统。选项3建议优先开发新型渗透轰炸机,同时利用现有轰炸机的剩余服役寿命进行防区外攻击作战。选项4建议采购一种渗透轰炸机,取代空军整个轰炸机部队。
  本报告认为,选项三为维持美国下一个30年阶段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提供了最为平衡的途径。因此,报告建议国防部:
  •发起一项新的空军计划,采购最高100架新型可选择性驾驶的渗透轰炸机,具备全方位、宽波段隐身性,载荷能力约为20000磅,续航力4000-5000海里。这种轰炸机应当拥有机载监视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能够在C4ISR系统失效的环境下独立攻击固定式和机动式目标;
  •推迟一种新型防区外打击平台的采购工作,直至渗透轰炸机的生产基本完成;
  •开发可空中加油的海军无人战斗机,作战半径至少为1500海里,具有生存于先进的防空网络中所需要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
  •投资开发联合巡航导弹,能够由远程和近程打击平台发射,能够携带常规或核弹头;
  •开发少量(100枚或更少)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支持以极高价值目标为打击对象、需要在几小时之内作出反应的有限打击作战;
  •生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支援远程打击作战,利用国防部其他项目计划和现有技术缩短开发时间和成本;
  •设计新型渗透轰炸机,使之能够携带核武器,维持空中核打击能力,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当然,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远远不只是采用新技术、采购新平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国防部谨慎高效地管理其项目投资,确保工业伙伴维持最终为美国军队未来能力所要赖以生存的高等技术生产力。因此,国防部和国会应当共同合作,确定所需资源,支持那些使美国军队维持对未来敌人的远程打击优势的项目计划。
  前言
  70多年来,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能力是美国成为区别于他国的全球性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为盟军在欧洲上空开辟了一条新的前线 ,成为在太平洋上攻击日本军工联合体心脏的主要方式。冷战时期的40多年中,以新的远程打击能力遏制苏联核部队依然是在美国军事中享有最高优先权。近20年来,空军的轰炸机和海军的巡航导弹曾经用于以常规精确打击支援在科索沃、波斯湾和阿富汗的行动。
  尽管在过去70年的每次大规模常规冲突中远程打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苏联衰落后,国防部和空军都开始将远程轰炸机视为低优先权能力。冷战期间,国防部发展了远程轰炸机,以之作为美国核三角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B-2轰炸机曾主要用于攻击苏联可重定位的目标,如全面核交换期间的携带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这个美国最大的敌人的解体,从两个方面破坏了大规模远程轰炸机部队的基本元规划原则。首先,苏联的解体降低了对核武器运输载具的需求。其次,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国的预算优先权次序,为获取“和平红利”,乔治•布什政府和比尔•克林顿政府都削减了国防部的预算。
  在冷战结束后轰炸机部队的规模和类型基本则被中断后,第一次海湾战争又巧合的使国防部采取了以近程打击能力为主的兵力规划构架。国防部新的冷战后框架的想定基础是,其兵力规模和结构将主要为了近乎同时进行两场类似于“沙漠风暴”的地区性冲突,主要假设地区为西南亚(伊朗/伊拉克)和东北亚(朝鲜)。这一想定又催生了其他想定。例如,这些作战战区的范围相对较小,潜在航空基地相对较多,基地作战(包括航母的海上作战)不受严重威胁,促使兵力运用的重点置于大量近程战机之上。五角大楼的决策者将远程打击视为迅速击败来犯敌军的“首攻”能力,并随后以从附近基地起飞的近程战术战机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执行大多数打击任务。
  20世纪90年代,这些想定以及不断缩减的国防预算和空军领导层不断变化的优先考虑事项,导致了远程打击采购工作20年的空白期,偏重于投资两种近程战斗机F-22和F-35。在此期间,空军和国防部启动了一系列延续至今天的远程打击需求评估工作。时至今日,这些研究工作还未付诸实践。2001年,国防部决定开始对长时期技术开发工作进行投资,支持“将于2012-2015财年期间开始”的未来远程打击采购计划。 但是,8年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为了另一项研究取消了下一代轰炸机(NGB)计划。当前的国防部计划中,用于2011-2015财年的新型战斗机项目的投资达780亿美元,而用于同时期新型远程打击能力的投资仅为92亿美元。
  美国当代的常规空中力量投送兵力是国防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所开发出的兵力规划框架的产物,而这一框架的注重发展近程打击能力而不是远程打击能力。今天,美国前方基地驻扎战机所受到的严重威胁,使国防部必须采用基于“非宽松”作战环境将越来越趋向常态的认识上的规划框架。很多外国军队——包括但不仅限于伊朗——在过去超过2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研究美国军事,正在投资于用来在所有领域挑战美国常规力量投送途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 (A2/AD)系统网络。 除了能够在任何时间点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16架战机B-2轰炸机部队以外,空军的轰炸机都无法渗透进入由伊朗和其他购买了先进军事系统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IADS)。 而且,外军正在采取措施增大美国定位目标的复杂性,如强化、机动和重定位他们位于大陆纵深的最有价值的军事系统。那些需要自可用战区基地尤其是太平洋基地展开行动的空军战斗机,缺乏攻击大多数此类目标所需的续航力和持久性。敌方可以攻击这些战斗机所在机场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进一步加剧了近程战机的行动性挑战。同样的,“最适合于攻击距航母200-450海里范围之内目标”的海军战斗机联队也不具备在非宽松环境中空战所需的续航力和持久性,特别是当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迫使美国航母远离敌方海岸线1000海里以上时此不足更为突出。
  国防部在运用新框架审定其远程打击优先权时,还必须采用历史性方式检视维持国家远程打击优势所需的整体“系统系列”。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包括用于精确打击的防区外和渗透性平台、弹药,以及航空电子攻击(AEA)和情报、监视、侦察(ISR)的辅助能力。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并非理论意义上的,而是美国军事进行自我组织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方式。 当前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包括有人和无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B-2、B-1和B-52轰炸机;空射和海基防区外攻击巡航导弹;EF-18G、EA-6B和EC130H等航空电子攻击机。未来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能力将包括用于航空电子攻击、情报监视和侦察、打击作战的新型渗透性战机,以及新型常规巡航导弹和常规弹头弹道导弹。
  国防部规划人员将需要增强系统系列间的协同性,克服未来非宽松作战环境的挑战。例如,未来远程渗透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能够打击敌方防空系统、阻止其有效对抗美国渗透战机和武器。空军和海军的新型攻击机能够渗透进入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持久存在于此类环境中,能够发现和打击防空系统和远程导弹等机动目标,从而提升美国其他力量投送兵力及其基地的生存能力。同样的,特别是在敌方覆盖范围边缘地区对敌方地空导弹(SAM)阵地、远程监视雷达的空基和海基防区外攻击,将使其他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能够渗透并持久存在于敌方空域。
  另外,国防部还需要开发出原则一致的计划,创造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这一计划必须将远程打击能力需求放在优先位置,并根据此优先权设置按次序安排好新的项目计划。此计划还必须引入降低项目成本的措施,如推迟那些不为后续组件升级所急需的能力合并。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最近关于国防预算的观点来年,优先安排、降低项目的总体成本将特别重要:
  在美国经济环境极为困难、财政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必须对各种军事开支进行更为严密的审查。油井已经关闭(意指美国经济衰退——译者注),而且这一状态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美国的远程打击能日渐落后,资源日益短缺、威胁逐渐增长的形势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美国由76架B-52轰炸机、66架B-1轰炸机和20架B-2轰炸机构成的远程打击部队的平均服役时间超过了30年。肯尼迪总统执政期间,空军接收了当时最新的轰炸机B-52,而最后一架B-2轰炸机加入现役是在1997年。根据当前的预测,可能驾驶于2048年后驾驶B-52轰炸机的飞行员现在还没有出生,而届时这种飞机的机龄将高达82岁。 但是,相对于轰炸机部队在不断增长的高威胁度防空系统面前日益降低的生存能力,机龄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B-52轰炸机和B-1轰炸机的雷达信号较强,因此在以高密度、现代化防空网络为特征的对抗环境中只能执行防区外任务。虽然B-2轰炸机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渗透进入现有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但渗透平台和防御火力之间的竞争史也说明这一能力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由于开发和产生具有足够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系统系列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美国军事在近3/4个世纪里首次失去在近期针对装备了高端一体化防空系统的敌人进行有效远程打击作战的能力,并将在10年或更长的时期内无法重构这一能力。因此,美国就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抉择:或者在下一个国防预算中继续推行可以维持国家远程打击战略优势的投资,或者失去在军事竞争中的主要的、长期性的优势来源。
  结构
  本报告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维持下一个30年阶段美国军队远程打击能力所需的海基和陆基能力。
  •第一章“远程打击思考框架”,阐述国防部在冷战后所开发出的规划框架如何影响了目前远程打击能力的规模和实力。然后,基于未来作战环境将越来越“非宽松”的功能性假设前提,提出一项替代性框架。
  •第二章“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属性评估”,运用第一章所提出的框架,评估国防部当前防区外和渗透性远程打击能力综合设施的能力缺陷。
  •第三章“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索填补远程打击能力差距的选项。这些选项包括海军航母航空联队的攻击机、防区外打击武器和一种支援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
  •第四章“措施及实施”,概括性提出可以在维持战机发展工业基础的同时,降低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能力成本障碍的优先权确定和投资安排的选项。
  第一章 远程打击思考框架
  历史上所有成功适应了战争特征的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威胁的军队,都是通过严格定义所必须解决的作战性问题来做到这一点的。
  ——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马蒂斯上将
  严格建立关于各种不同能力选项的机会和风险的正确思考框架,是国防部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重要一步。错误的想定框架将导致分析偏差,最终造成将使美国无法为未来作好准备的计划和投资。
  冷战后,国防部开发出了规划框架,而这一框架是以力量投送能力将能够自前方基地开始部署和行动并受敌方威胁的阻碍相对较少为想定基础的。本章首先对此框架进行了回顾。这一“受保护”状态延伸至战术战斗机、航空母舰、空中加油机、C4ISR网络和支持性后勤系统等的战区内行动。在此冷战后规划框架基础上,在过去20年里国防部以牺牲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续航力和持久性的新系统为代价,向那些最适合于宽松战区环境作战的能力进行了投资。
  本章提出应当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评估提出一个更为中肯的想定框架,其基本前提是:不管冲突等级如何,未来作战环境中的受限情况将越来越严重。由于先进军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审慎的规划要求美国军事应当认识到,未来敌人将越来越多地装备精确打击弹药(PGM)和先进一体化防空系统,从而无论是在“高端”还是在“低端”、无论冲突的等级如何,都对美国的力量投送行动构成挑战。这样的国家,可能会是强大的国家,也有可能是那些虽然实力弱小但却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熟的军事系统、能够对美国军事系统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的小国或者非政府组织。 本报告随后的几章中将运用这一替代性想定框架,评估对于未来能够在一系列非宽松性环境中作战的远程打击系统的需求。
  

http://mil.sohu.com/20110126/n279270805.shtml


美承认远程打击优势受挑战 将开发联合巡航导弹
作者:知远
2011年01月26日15:10



我来说两句(1)
复制链接
打印





海军X-47B无人战斗机。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进行远程打击一直是美国对于敌人的决定性军事优势。目前,这一优势正在逐步衰减。尽管远程打击能力在过去70年里在国家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来美国的投资会不会继续维持这一优势却不明朗。在美国军队远程打击系统系列(family of systems)——陆基轰炸机、航母舰载攻击机、巡航导弹和支持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方面长期性的投资不足,以及当前系统的缓慢退化,将导致未来的部队只能在战场外围作战,无法有效渗透进入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考虑到开发和生产新型武器系统所需要的时间问题,如果下一个国防预算继续推迟所需要的远程打击投资,则有可能会产生差距,使国家会有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失去常规远程打击优势。因此,美国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抉择:或者在未来远程打击不再重要的想定前提下接受这一优势丧失,或者制订计划并提供足够资源维持远程打击优势。本报告选择后者作为开发和排列新能力的出发点,这些新能力将维持美国下一个30年阶段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
  远程打击的思考框架
  定义一个用于严密思考各种能力选项的机会和风险的想定框架,是对美国远程打击需求进行评估的重要的第一步。以错误的想定框架思考未来冲突、可用航空基地、新兴威胁和潜在目标设置,将导致分析偏差,最终造成将使美国无法为未来作好准备的计划和投资。
  冷战后,国防部开发出了规划框架,而这一框架是以力量投送能力将能够自前方基地开始部署和行动并受敌方威胁的阻碍相对较少为想定基础的。这一“受保护”状态延伸至战术战斗机、航空母舰、空中加油机、C4ISR网络和支持性后勤系统等的战区内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强化了这些想定,使国防部开发出了新的兵力规划结构,其主要基础是着眼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地区,打造能够近乎同时执行两次“迅速结束”地区性冲突的美国军队。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把远程打击当作是有助于迅速击败来犯敌军的“首攻”能力,并使以从附近基地起飞的近程战术战机随后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执行主要打击任务。总体来说,这些想定造成国防部20年的国防预算始终以推延主要的新型远程打击计划为代价,偏重于投资陆基和舰载近程战斗机。
  对以前的规划框架进行重新评估,可以看出国防部20世纪90年代的规划想定并没有为评估应对未来突发事件行动所需的打击能力提供一个合适的框架。当前,很多外国军队——包括但不仅限于伊朗——正在投资于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在所有行动领域针对美国常规力量投送行动施加直接而又强大的挑战。在涉及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的冲突中,可能会需要美国的近程陆基和海军基攻击机从更远的距离上作战,从而削弱这些装备的对地面纵深目标攻击能力,大大降低战机出动率。而且,敌人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会将一些空域纳入覆盖范围之内 ,使非隐身战机和巡航导弹无法通行。潜在的敌人还在采用防御措施,力求击败美国精确制导弹药的攻击,如隐蔽、伪装、机动式军事系统以及强化或深埋重要设施等。
  本报告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评估提出了一项替代性框架。其基本前提是:不管冲突等级如何,未来作战环境中的受限情况将越来越严重。新框架认为,美国的陆基和海基兵力将不得不从更远的距离上开始行动,将需要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高威胁度环境,可能无法得到C4ISR系统的应召支持,将需要打击成千上万个机动性不断提高、可重新定位、经过强化、深层掩埋以及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属性评估
  本报告所提出的新想定框架建议,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将需要某些属性。在某些潜在作战战区行动所涉及的遥远的距离、导弹对美国前方基地越来越多的威胁、挑战性不断增强的目标设定,都将需要能够飞行4000-5000海里的陆基打击平台,在以高密度、现代化的防空网络为特征的对抗环境持久性存在于目标区域。由其他能够采购先进军事系统的国家开发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将为美国海军带来无法接受的风险,使他们不得不在距敌方海岸线超过1000海里的地方就发起行动。这意味着,如果要使航空母舰在未来作战初期发挥出有意义的打击能力,舰载机的续航力就要达到F/A-18E或者F-35C战斗机的2-3倍。而且,陆基和海基战机要渗透进入高密度、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就将需要具备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最后,为避免因脆弱的C4ISR战斗网络失去作用而造成损失,打击平台就必须能够脱离这些网络独立高效行动。简言之,行动的范围、持久性、隐身性和独立性将有可能成为接下来下年内有效打击作战的必要条件。
续航力演示。
  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
  运用新框架评估国防部当前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缺陷:
  •陆基轰炸机(除规模较小的B-2轰炸机部队以外),缺乏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高威胁度防空环境的能力;
  •航母舰载机联队缺乏支援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当敌人的威胁迫使航母在打击作战有效范围之外就开始行动时更是如此;
  •当前和计划中的陆基和海基打击系统,包括有人和无人系统,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防区外武器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航空电子攻击平台缺乏支持在对抗空域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和生存能力。
  空军当前的轰炸机部队,缺乏在未来空战中渗透进入对抗空域打击成千上万个目标所需的能力和实力。虽然新型渗透轰炸机将需要全方位、宽波段隐身和其他自我防护特征,由于其重量和载荷能力所产生的平均单位成本极高,也会极大限制空军采购组建一支类似于现在的20架B-2轰炸机部队的小规模“银子弹”部队。降低新轰炸机计划对国防预算的影响的方法有:避免需求渐变、全力支持计划发展和竞争性原型设计、利用为其他计划开发的技术和系统、通过增值性组件升级产生能力。开发根据任务需求而选择驾驶方式的新型轰炸机,能够增加作战司令在未来空战中的选择,特别是在卫星通信失效的情况下作用更为明显。一种选择性驾驶的轰炸机,如果设计合理,还能够以相对较小的改装保持携带核武器的能力,从而保持未来的机动性。
  扭转海军打击优势衰减的趋势,需要对新一代能力进行投资,包括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海军“无人空中战斗系统验证”计划代表着创造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无人平台的可能性意义上的第一步,这种平台作战半径为1500海里,经过空中加油后任务时间最高可达15小时。如果没有此类投资,美国航母将被限制于仅能在相对良好、宽松的作战条件下的作战概念。利用新投资,海军可以产生重大转变,能够针对具有强大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的敌人有效进行打击作战,从而确保其未来的前沿存在和可迅速运用的打击部队能够保持效能。
  考虑到空军现有轰炸机的预期服役寿命及其继续执行防区外攻击任务的能力,在渗透轰炸机的生产基本完成之前,推迟新型防区外平台的开发有可能的。作为替代选择,用于开发可以由各种平台在空中和海上发射的空海军联合巡航导弹的投资,能够提高美国军队防区外武器实力,同时通过较大规模的采购和稳定持续的生产降低单枚导弹的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国防部应当考虑采购少量(100枚或以下)常规快速全球打击弹药,用于在一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击败小规模重要目标。
  支持包括防区外攻击导弹在内的渗透打击系统,国防部应当开发一种远程渗透航空电子攻击机。国防部在评估这种新型战机的替代品时,必须确保能够拥有为其他远程打击系统所需的同样属性,如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和足够大的续航力以及持久性,从而能够支持敌方大陆纵深作战。运用其他发展计划和现有技术开发这一平台,有助于降低其成本,避免新型战机设计开发工作通常所具有的较长的预先时间。
  措施及实施
  本报告提出了4个选项,用以说明国防部应当优先安排投资解决已知和新兴的远程打击能力缺点。在所有4个选项中,都建议应发展多任务无人机,拓展海军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范围。同时,也建议采购少量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选项1把新型轰炸机的开发时间推迟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从而可以利用届时已成熟或新开发的新技术设计出能力更强的渗透战机。选项2建议开发一种新的仅限于防区外的轰炸机,没有在对抗性空域生存所需要的隐身性和支持系统。选项3建议优先开发新型渗透轰炸机,同时利用现有轰炸机的剩余服役寿命进行防区外攻击作战。选项4建议采购一种渗透轰炸机,取代空军整个轰炸机部队。
  本报告认为,选项三为维持美国下一个30年阶段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提供了最为平衡的途径。因此,报告建议国防部:
  •发起一项新的空军计划,采购最高100架新型可选择性驾驶的渗透轰炸机,具备全方位、宽波段隐身性,载荷能力约为20000磅,续航力4000-5000海里。这种轰炸机应当拥有机载监视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能够在C4ISR系统失效的环境下独立攻击固定式和机动式目标;
  •推迟一种新型防区外打击平台的采购工作,直至渗透轰炸机的生产基本完成;
  •开发可空中加油的海军无人战斗机,作战半径至少为1500海里,具有生存于先进的防空网络中所需要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
  •投资开发联合巡航导弹,能够由远程和近程打击平台发射,能够携带常规或核弹头;
  •开发少量(100枚或更少)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支持以极高价值目标为打击对象、需要在几小时之内作出反应的有限打击作战;
  •生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支援远程打击作战,利用国防部其他项目计划和现有技术缩短开发时间和成本;
  •设计新型渗透轰炸机,使之能够携带核武器,维持空中核打击能力,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当然,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远远不只是采用新技术、采购新平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国防部谨慎高效地管理其项目投资,确保工业伙伴维持最终为美国军队未来能力所要赖以生存的高等技术生产力。因此,国防部和国会应当共同合作,确定所需资源,支持那些使美国军队维持对未来敌人的远程打击优势的项目计划。
  前言
  70多年来,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能力是美国成为区别于他国的全球性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为盟军在欧洲上空开辟了一条新的前线 ,成为在太平洋上攻击日本军工联合体心脏的主要方式。冷战时期的40多年中,以新的远程打击能力遏制苏联核部队依然是在美国军事中享有最高优先权。近20年来,空军的轰炸机和海军的巡航导弹曾经用于以常规精确打击支援在科索沃、波斯湾和阿富汗的行动。
  尽管在过去70年的每次大规模常规冲突中远程打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苏联衰落后,国防部和空军都开始将远程轰炸机视为低优先权能力。冷战期间,国防部发展了远程轰炸机,以之作为美国核三角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B-2轰炸机曾主要用于攻击苏联可重定位的目标,如全面核交换期间的携带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这个美国最大的敌人的解体,从两个方面破坏了大规模远程轰炸机部队的基本元规划原则。首先,苏联的解体降低了对核武器运输载具的需求。其次,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国的预算优先权次序,为获取“和平红利”,乔治•布什政府和比尔•克林顿政府都削减了国防部的预算。
  在冷战结束后轰炸机部队的规模和类型基本则被中断后,第一次海湾战争又巧合的使国防部采取了以近程打击能力为主的兵力规划构架。国防部新的冷战后框架的想定基础是,其兵力规模和结构将主要为了近乎同时进行两场类似于“沙漠风暴”的地区性冲突,主要假设地区为西南亚(伊朗/伊拉克)和东北亚(朝鲜)。这一想定又催生了其他想定。例如,这些作战战区的范围相对较小,潜在航空基地相对较多,基地作战(包括航母的海上作战)不受严重威胁,促使兵力运用的重点置于大量近程战机之上。五角大楼的决策者将远程打击视为迅速击败来犯敌军的“首攻”能力,并随后以从附近基地起飞的近程战术战机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执行大多数打击任务。
  20世纪90年代,这些想定以及不断缩减的国防预算和空军领导层不断变化的优先考虑事项,导致了远程打击采购工作20年的空白期,偏重于投资两种近程战斗机F-22和F-35。在此期间,空军和国防部启动了一系列延续至今天的远程打击需求评估工作。时至今日,这些研究工作还未付诸实践。2001年,国防部决定开始对长时期技术开发工作进行投资,支持“将于2012-2015财年期间开始”的未来远程打击采购计划。 但是,8年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为了另一项研究取消了下一代轰炸机(NGB)计划。当前的国防部计划中,用于2011-2015财年的新型战斗机项目的投资达780亿美元,而用于同时期新型远程打击能力的投资仅为92亿美元。
  美国当代的常规空中力量投送兵力是国防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所开发出的兵力规划框架的产物,而这一框架的注重发展近程打击能力而不是远程打击能力。今天,美国前方基地驻扎战机所受到的严重威胁,使国防部必须采用基于“非宽松”作战环境将越来越趋向常态的认识上的规划框架。很多外国军队——包括但不仅限于伊朗——在过去超过2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研究美国军事,正在投资于用来在所有领域挑战美国常规力量投送途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 (A2/AD)系统网络。 除了能够在任何时间点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16架战机B-2轰炸机部队以外,空军的轰炸机都无法渗透进入由伊朗和其他购买了先进军事系统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IADS)。 而且,外军正在采取措施增大美国定位目标的复杂性,如强化、机动和重定位他们位于大陆纵深的最有价值的军事系统。那些需要自可用战区基地尤其是太平洋基地展开行动的空军战斗机,缺乏攻击大多数此类目标所需的续航力和持久性。敌方可以攻击这些战斗机所在机场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进一步加剧了近程战机的行动性挑战。同样的,“最适合于攻击距航母200-450海里范围之内目标”的海军战斗机联队也不具备在非宽松环境中空战所需的续航力和持久性,特别是当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迫使美国航母远离敌方海岸线1000海里以上时此不足更为突出。
  国防部在运用新框架审定其远程打击优先权时,还必须采用历史性方式检视维持国家远程打击优势所需的整体“系统系列”。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包括用于精确打击的防区外和渗透性平台、弹药,以及航空电子攻击(AEA)和情报、监视、侦察(ISR)的辅助能力。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并非理论意义上的,而是美国军事进行自我组织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方式。 当前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包括有人和无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B-2、B-1和B-52轰炸机;空射和海基防区外攻击巡航导弹;EF-18G、EA-6B和EC130H等航空电子攻击机。未来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能力将包括用于航空电子攻击、情报监视和侦察、打击作战的新型渗透性战机,以及新型常规巡航导弹和常规弹头弹道导弹。
  国防部规划人员将需要增强系统系列间的协同性,克服未来非宽松作战环境的挑战。例如,未来远程渗透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能够打击敌方防空系统、阻止其有效对抗美国渗透战机和武器。空军和海军的新型攻击机能够渗透进入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持久存在于此类环境中,能够发现和打击防空系统和远程导弹等机动目标,从而提升美国其他力量投送兵力及其基地的生存能力。同样的,特别是在敌方覆盖范围边缘地区对敌方地空导弹(SAM)阵地、远程监视雷达的空基和海基防区外攻击,将使其他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能够渗透并持久存在于敌方空域。
  另外,国防部还需要开发出原则一致的计划,创造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这一计划必须将远程打击能力需求放在优先位置,并根据此优先权设置按次序安排好新的项目计划。此计划还必须引入降低项目成本的措施,如推迟那些不为后续组件升级所急需的能力合并。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最近关于国防预算的观点来年,优先安排、降低项目的总体成本将特别重要:
  在美国经济环境极为困难、财政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必须对各种军事开支进行更为严密的审查。油井已经关闭(意指美国经济衰退——译者注),而且这一状态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美国的远程打击能日渐落后,资源日益短缺、威胁逐渐增长的形势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美国由76架B-52轰炸机、66架B-1轰炸机和20架B-2轰炸机构成的远程打击部队的平均服役时间超过了30年。肯尼迪总统执政期间,空军接收了当时最新的轰炸机B-52,而最后一架B-2轰炸机加入现役是在1997年。根据当前的预测,可能驾驶于2048年后驾驶B-52轰炸机的飞行员现在还没有出生,而届时这种飞机的机龄将高达82岁。 但是,相对于轰炸机部队在不断增长的高威胁度防空系统面前日益降低的生存能力,机龄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B-52轰炸机和B-1轰炸机的雷达信号较强,因此在以高密度、现代化防空网络为特征的对抗环境中只能执行防区外任务。虽然B-2轰炸机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渗透进入现有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但渗透平台和防御火力之间的竞争史也说明这一能力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由于开发和产生具有足够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系统系列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美国军事在近3/4个世纪里首次失去在近期针对装备了高端一体化防空系统的敌人进行有效远程打击作战的能力,并将在10年或更长的时期内无法重构这一能力。因此,美国就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抉择:或者在下一个国防预算中继续推行可以维持国家远程打击战略优势的投资,或者失去在军事竞争中的主要的、长期性的优势来源。
  结构
  本报告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维持下一个30年阶段美国军队远程打击能力所需的海基和陆基能力。
  •第一章“远程打击思考框架”,阐述国防部在冷战后所开发出的规划框架如何影响了目前远程打击能力的规模和实力。然后,基于未来作战环境将越来越“非宽松”的功能性假设前提,提出一项替代性框架。
  •第二章“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属性评估”,运用第一章所提出的框架,评估国防部当前防区外和渗透性远程打击能力综合设施的能力缺陷。
  •第三章“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索填补远程打击能力差距的选项。这些选项包括海军航母航空联队的攻击机、防区外打击武器和一种支援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
  •第四章“措施及实施”,概括性提出可以在维持战机发展工业基础的同时,降低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能力成本障碍的优先权确定和投资安排的选项。
  第一章 远程打击思考框架
  历史上所有成功适应了战争特征的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威胁的军队,都是通过严格定义所必须解决的作战性问题来做到这一点的。
  ——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马蒂斯上将
  严格建立关于各种不同能力选项的机会和风险的正确思考框架,是国防部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重要一步。错误的想定框架将导致分析偏差,最终造成将使美国无法为未来作好准备的计划和投资。
  冷战后,国防部开发出了规划框架,而这一框架是以力量投送能力将能够自前方基地开始部署和行动并受敌方威胁的阻碍相对较少为想定基础的。本章首先对此框架进行了回顾。这一“受保护”状态延伸至战术战斗机、航空母舰、空中加油机、C4ISR网络和支持性后勤系统等的战区内行动。在此冷战后规划框架基础上,在过去20年里国防部以牺牲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续航力和持久性的新系统为代价,向那些最适合于宽松战区环境作战的能力进行了投资。
  本章提出应当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评估提出一个更为中肯的想定框架,其基本前提是:不管冲突等级如何,未来作战环境中的受限情况将越来越严重。由于先进军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审慎的规划要求美国军事应当认识到,未来敌人将越来越多地装备精确打击弹药(PGM)和先进一体化防空系统,从而无论是在“高端”还是在“低端”、无论冲突的等级如何,都对美国的力量投送行动构成挑战。这样的国家,可能会是强大的国家,也有可能是那些虽然实力弱小但却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熟的军事系统、能够对美国军事系统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的小国或者非政府组织。 本报告随后的几章中将运用这一替代性想定框架,评估对于未来能够在一系列非宽松性环境中作战的远程打击系统的需求。
  

国防部冷战后规划框架  冷战期间,美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如B-47和B-52轰炸机等,主要是针对苏联纵深进行核打击而设计。冷战最后20年内,空军采购了B-1、B-2轰炸机和核弹头空射巡航导弹,以确保在B-52轰炸机在苏联的防空系统面前失去作用时美国的“核三角”仍然包括空中渗透力量。20世纪80年代,国防部采购了100架B-1轰炸机,这些飞机具有低空和高亚音速、低超音速冲刺的能力,能够规避苏联的防空威胁。苏联解体以前,美国空军已经作出了采购132架B-2隐身轰炸机的计划,并将具备规避苏联对空防御、攻击通过铁路或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发射架等可重定位目标的能力。空射巡航导弹的设计初衷与B-1、B-2轰炸机类似,也是为了在轰炸机失去渗透能力后使B-52轰炸机具备标准的核打击能力。随后,其中少量空射巡航导弹改装为携带常规弹头,为美国空军提供了全球非核精确打击能力。
  随着苏联和华沙组织的瓦解,空军放弃了用于规划远程打击部队的主要基本原则。1992年1月,布什总统要求国会在生产了20架战机时中止B-2轰炸机计划,并以对战略核部队需求已消失的认识基础上,取消了高级巡航导弹计划。 当年6月1日,空军解除了战略空军司令部,将所有轰炸机转隶至从未控制过核部队的新成立的空军作战司令部(前战术空军司令部)。结果是,这一做法将轰炸机部队置于空军战斗机指挥官的控制之下 ,而在预算中的反映出的事实就是越来越偏重于向目前的近程打击能力发展。
  巧合的是,在苏联解体的同年,美国军队卷入了一场地区性冲突,而这些冲突预示着空军轰炸机部队新的基本规划原则的诞生。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期间,B-52轰炸机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投下了空军几乎半数炸弹。 根据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获得的经验教训,1992年6月空军发布了《轰炸机路线图》,建议以装备了新一代精确制导弹药的轰炸机在未来地区性冲突中发挥主要作用。 根据这一“路线图”的构想,在常规冲突爆发初期,轰炸机将由美国本土和战区基地起飞出动,前往打击高价值目标,“特别是那些如果不在冲突刚开始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予以摧毁将对友方造成无法接受的损失的重要目标。” 因此,“路线图”建议投资于95架B-52H轰炸机、96架B-1轰炸机和将交付的20架B-2轰炸机的常规武器升级工作。
  空军轰炸机评估工作随后得到了国防部冷战后的第一次战略评估1993年“总体评估”(BUR)的确认。“总体评估”的构想思路是,在似乎同时发生的两场主要地区性突发事件(MRC)的初始阶段——如伊拉克和朝鲜的常规冲突,运用轰炸机“延迟、干扰和摧毁敌军地面部队,破坏其为终结攻击所利用的沿途公路。” “总体评估”为将不会对美国航母或战区空军基地施加严重挑战的“快速终结”想定假设出了威胁环境。这样一种相对宽松的作战环境,与规模相对较小的战区结合在一起,也将使已部署的近程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战斗机——经过空中加油后——能够抵达大多数敌军目标。因此,在“总体评估”中为一场主要地区性突发事件所需的兵力主体“构件”包括 4-5个海军航母战斗群、10个空军战斗机大队和100架轰炸机。应对两场主要地区性突发事件则需要除轰炸机以外上述兵力的两倍。这一想定的基础是:轰炸机能够在第一场地区性主要突发事件中、在战斗机抵达战区之前发挥巨大作用。当战斗机部队就位后,轰炸机将转向第二场地区性主要突发事件,快速终结正在推进中的敌方兵力。出于这一观点,“总体评估”认为,总体兵力为184架B-52、B-1和B-2轰炸机的具有更高精确制导弹药投放能力的远程打击兵力,足以应对未来的突发事件作战。
  20世纪90年代的另外两项研究,促进了国防部关于远程打击能力的新规划框架的成熟。1995年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研究”由负责采购与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卡明斯基发起,总结认为181架轰炸机(包括20架B-2轰炸机)足以支持两场同时发生的地区性主要突发事件,从而对“总体评估”形成了支持。
  在卡明斯基向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的陈述中,根据此项研究提出的建议表述如下:
  ……战术空军对战役结局有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详细检查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突发事件的“快速终结”阶段,轰炸机的作用要远比战斗机更大。一旦所有的战术空军部队就位并全面部署,在整体兵力中轰炸机的作用就会缩小至很少的比重。
  1997的“纵深攻击武器混合研究”附和了卡明斯基的观点。在与国防部第一次《四年防务评估》工作结合完成后,“纵深攻击武器混合研究”的分析人员运用与“总体评估”中相类似的东北亚和西南亚地区性冲突想定,再次证明了“重型轰炸机部队研究”的观点,即:在一场主要的常规性地区冲突初期几天内,包括20架B-2轰炸机在内的空军轰炸机部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但一旦美国陆基和舰载战斗机部队抵达战区,对轰炸机的需求将极小。
  自“沙漠风暴”行动空战后,从现实世界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了国防部的规划想定。在巴尔干半岛、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区冲突中,美国陆基和舰载战斗机迅速地取得了空中优势,甚至是可以支持非隐身性轰炸机作战的更为广泛范围内的制空权。 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B-1轰炸机初次登场,在海军发射“战斧”式导弹、攻击沿岸多个目标且未损失任何航母的同时,以常规“马克82”式500磅级非制导炸弹打击了伊拉克目标。 1999年的“联军”行动中,装备了全球定位系统制导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B-2轰炸机展示了包括隐身性、续航力、载荷和精确性在内的革命性进步。在“持久自由”行动(OEF)中,某海军上将报告称,2001年12月航母舰载战斗机“出动量占战机总出动量的75%。” 在“持久自由”行动中,空军依然还要依靠B-1轰炸机出动作战。在此次冲突中,B-1轰炸机投下了占量67%的精确制导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而在随后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自由”行动(OIF))中投弹量占总量的42%。 在“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中都出动了B-52轰炸机,利用其能力在较宽松的威胁环境战场上空盘旋,为美国地面部队提供应召打击支持。
  概括来说,国防部冷战后的力量投送兵力规划框架主要以以下关键想定为基础:
  •较窄的想定范围:美国力量投送兵力应当主要为同时进行两场常规性地区冲突而确定规模和类型。这两场常规性地区冲突分别位于东北亚和西南亚地区。这些冲突想定的地域性和范围的局限性较强。由于在美国战斗机部队抵达战区后的作用有限,轰炸机将由第一场冲突转向第二场冲突,从而降低了对轰炸机部队的规模的需求,其中也包括隐身性轰炸机。
  •宽松的作战环境:拥有相对不成熟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和有限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力量投送能力的地区性敌国,将无法对美国军队构成严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无法强力对抗美国C4ISR系统或后勤补给的连续性。而且,美国的陆基和海基近程和远程打击作战将迅速击垮敌人的防空系统,为非隐身性战机提供行动自由。
  •不受限、无对抗的战区基地:美国军队的空中力量,特别是近程战机,将利用邻近敌方领土的陆上和海上基地作战。陆上基地将不会受到来自空中、导弹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的严重威胁,而航母打击群将能够进入其打击系统打击范围之内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来自空中、水上和水下的威胁。一旦部署进战区,美国的战斗机能够以直接攻击和防区外武器打击敌方大多数目标,从而减少对远程打击系统的需求。
  自冷战结束后,国防部运用这一想定基础上的规划框架,以牺牲轰炸机的发展为代价,优先发展和采购了近程战斗机。1997年中期,退役空军中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认为,“美国空军作战装备储备中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比率,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战斗机优势的指标。20世纪50年代,这一比率为4:1,至70年代上升为6:1,至90年代增长至10:1,而在近期有望达到14:1。” 2008年,国会研究服务中心报告称,空军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比率确实已经超过了斯考克罗夫特所评估的14:1。 斯考克罗夫特预言,2000-2020年期间空军战斗机与轰炸机的采购比率将达到 20:1。在这一点上,他的结论稍有偏差:空军最近的预算计划以261.5亿美元投资F-22和F-35战斗机计划,而用于未来新型轰炸机发展相关技术的投资为16.5亿美元,其比率为16:1。
  面向新规划框架
  国防部冷战后规划框架及其假设想定并没有得到普遍意义上的认可。站在面向未来的立场上,两名退役空军将军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想定,他们认为这一想定可以为轰炸机需求评估提供更为合适的基准线。1996年,曾在“沙漠盾牌”行动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统领所有美国和盟国空军部队的查尔斯•霍纳上将指出:
  当前的美国作战战略把近程战斗机和地面部队的发展与位于冲突地区的外国基地联结在一起。“沙漠风暴”行动和战后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检查工作都突出了这样一种战略所具有的重大风险。1996年的“伊拉克危机”说明,外国基地无法提供保证。一旦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退出战事,那么整个陆基战斗机部队就将受到巨大影响,大大限制美国军事能力。航母的舰载空中力量无法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需要能够自战区外开始有效作战的力量,这意味着要把大部分负担转移至远程空中力量身上……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未来战争的影子。我看到了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对我们发起攻击的敌人。我看到了装备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敌人。
  1997年,前国家安全顾问、退役中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发起了一项国会指导下的“独立轰炸机部队评估”,也对国防部冷战后的规划想定提出了挑战。:“五角大楼偏重于发展近程而不是远程空中力量的做法,增加了令人迷惑的矛盾。远程轰炸机部队,是兵力结构的组成元素之一,很适合于新型安全环境的要求。”
  由霍纳和斯考克罗夫特两位将军精确枸杞的新安全环境的概貌,在很多方面与国防部的官方规划框架背后的想定是完全相反的。对于这一点,原因极为简单:当冷战后战争的经验教训被很多方面特别是海军和空军解读后,在强化了冷战后规划想定的同时,也被潜在敌人进行研究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以这些经验教训作为遏制美国力量投送能力的指导方针。过去20年里,当国防部发展了依赖于对安全基地的可介入性、不受牵制的C4ISR系统和后勤补给以及在对抗性相对较弱的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的打击部队和概念时,潜在敌人也已经着手发展和投资于利用这些系统性依赖性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随后,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战略的构成部分,指出其与开发远程打击新规划框架的想定之间的关系。
  不断扩展的作战范围
  决定国防部冷战后规划框架以及近程和远程打击能力之间的投资比率的关键想定之一,是关于远程打击只能在冲突初始几天内发挥最重要作用的认识。在这一构想中,当远程打击部队迅速终止了正在推进的敌人、美国部队抵达前方基地后,空军和海军战斗机将执行大多数打击任务。这一思路,是以前方基地具备足够的可进入性为假设基础的,并且进一步假设敌人无法或者不会试图攻击这些基地。实际上,美国的决策层不应该认为这两个条件将会在未来成为现实。
  关于伊拉克和朝鲜的想定,虽然对于国防部冷战后组织原则有用,但却扰乱了近程打击能力相对于远程打击能力的重要性。这两个国家在地理上都较小,因此近程战机就可以覆盖其大部分领土。但是,对于假定中的伊朗想定来说,所涉及的作战区域纵深很大,因此就需要远程能力以打击目标。另一方面,在遥远地区目标区域持久性存在的需要也进一步增加了这一需求。
  对前方基地的威胁
  与未来潜在作战想定中所涉及遥远的距离所造成的影响相结合的,是基地的缺乏。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以及在关于朝鲜的任何一次潜在冲突中,国防部的决策层都会假设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大量的战区基地。正如霍纳将军在1996年所指出的,就算是冲突地区存在基地,决策者也不应当简单的假设近程战斗机可以利用这些基地。国内政治、外交问题,或者是军事威胁或经济报复都能够对盟友产生影响,限制美国从他们领土上发起的行动。如伊朗冲突想定为例,恐怖分子和导弹攻击的威胁、波斯湾海上贸易的破坏,或者是什叶派教徒的国内对抗行为都会导致美国的地区性伙伴国家关闭基地。
  如果美国部队要取得战区基地的可进入性,其作战行动就要面临一系列的威胁。一些地区性强国如伊朗已经对第一次海湾战争进行了研究,并断定萨达姆•侯赛因自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允许美国部署大量作战兵力于伊拉克边境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此,这些国家已经大力投资于那些令前方基地处于危机之中的能力:
  •弹道导弹:伊朗生产了大量弹道导弹。
  伊朗的弹道导弹,如以飞毛腿导弹为基础的液体燃料“流星-1”(Shahab-1)导弹和“流星-3”(Shahab-3)导弹,在射程和精确度上都比中国的导弹差很多。目前,由于缺乏精确制导装置,此类导弹用于打击美国基地或部队造成的可能性很小,但却可以说是攻击人口中心的有效恐怖袭击武器,从而可以使伊朗胁迫其邻国拒绝美军的介入。根据有关方面报道,伊朗还在发展更为先进的导弹,如固体燃料的“流星-3”派生导弹“征服者-110”(Fateh-110)。随着时间的积累,伊朗的导弹部队将由恐怖胁迫武器转化为一体化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的中心要素。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为辅助弹道导弹的打击能力,潜在的美国敌人正在发展和生产陆基、海基、水下和空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能够用于威胁美国的前方基地。虽然这些导弹与弹道导弹相比在射程和速度上都有限,但是多种发射平台、多种攻击航线使得巡航导弹具备了一些重要优势。另外,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相比成本较低,因此军队可以大量采购。
  •战机:各种打击飞机和苏-27、苏-30战斗机的各型派生机,使得潜在敌人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打击美国前方基地。敌人的导弹储备可能会受到成本的限制,而且也难以在冲突中进行补充,但是在初始导弹幕摧毁或瘫痪了美军防空系统后,这些战机就可以对前方基地进行再次打击。
  •制导火箭、炮弹、迫击炮弹和导弹(G-RAMM)以及其他非对称威胁:在试图阻止美国部队接近战场或在那里自由行动的过程中,单一民族国家并不是孤独的。目前,多种非国家及非常规对手也在寻求相似的能力。目前,这些行动者大都局限在使用非制导弹药进行扰乱性攻击上。随着精确制导武器价格的逐渐降低以及获取范围的日益广泛,先前只是随意的扰乱性攻击可能会演变为严重的威胁。鉴于空军基地对美军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对破坏或者甚至摧毁大量战机的战略重要性,如果美国未来的对手获得了G-RAMM导弹能力,那么大型、固定且通常防御较差的地方(如空军基地)很有可能会成为优先攻击目标。
  诸如以上所列举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扩散,将迫使美国战机从遥远的基地开始出动,将极大降低其出动率。从这一点来说,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行动问题尤为突出。
  对水面舰艇的威胁
  从一些突发事件中,如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在1996年的台湾危机中的运用,使潜在敌人认识到,要阻止美国军队的力量投送能力,就必须迫使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从更远的距离上开始行动。一个能够遏制水面舰艇在濒海地区(即距岸几百海里的海域)的机动自由的敌人,能在美国空军基地未做好准备、不具备可用性或者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极大限制美国的打击能力。因此,伊朗在大力投资于那些对抗海军水面打击兵力和航空母舰的能力。
  要把兵力从亚洲的陆地投送进入如西太平洋这样广袤的海战区,首先需要维持大范围海域的态势感知能力,还需要及时地为远程打击武器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支持能力。
  沿岸第一层防御包括水雷、陆基反舰巡航导弹(ASCM),以及搭载着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快艇,如解放军海军“红稗”级快艇(即022级导弹艇——译者注)。 第二层防御兵力可能包括解放军的水面舰艇,如现代级(Sovremenny)制导导弹驱逐舰。 再向外,不依赖空气推进的柴油动力攻击潜艇(SSK)如俄制“基洛”级潜艇和“宋”级潜艇将构成一道防御性警戒线。利用先进的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如“炽热”(Sizzler,型号SS-N-27B)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这些潜艇能够以极低噪音的行动突破美国反潜战防御,进而将美国水面舰艇置于风险之中。 利用极远的不空中加油有效续航力,解放军空军的攻击机如轰-6K和苏-30MKK可以运用空射反舰巡航导弹形成另一反水面战(ASuW)防御圈。 太平洋更深处,解放军海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能够攻击由美国本土或珍珠港而来的航空母舰。
  新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中最新的构成要素,可能是对于航母作战最有威胁的因素,这就是反舰弹道导弹(ASBM)。反舰弹道导弹由以前提及的DF-21/CSS-5中程弹道导弹改装而成,可以接收由超视距雷达发送的目标数据,并在飞行过程中利用终端搜索设备对这些数据加以修正,最后对航母进行打击,极有可能运用子弹头。反舰弹道导弹的标称打击范围超过1100海里,将在F/A-18E/F“超黄蜂”战斗攻击机和F-35C战斗机的攻击范围之外对航母构成威胁,而这两种飞机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航母舰载机联队(CVW)的主要攻击机。
  在由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构成的局限性地理条件的帮助下,伊朗可以集中其数量相对较少、先进性相对较低、射程相对较近的武器,尝试在有限区域内限制美国水面舰艇的机动自由。伊朗也在其狭窄的沿岸海域部署了水雷、攻击快艇和小型潜艇。要打击离岸更远的目标,伊朗可以运用各种由空中、海面和陆上发射的反射巡航导弹,包括射程约为150公里的“日炙”(SS-N-22)超音速反舰导弹。伊朗也已经投资采购“基洛”级柴油动力攻击潜艇(SSK),将在伊朗沿岸地区之外对美国水面舰艇构成威胁。
  并不是只有伊朗这样的国家级对手拥有以陆上设施和沿海设施威胁海军水面舰艇的能力。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真主党武装组织攻击了以色列萨尔-5导弹护卫舰“哈奈提”号(INS Hanit),而大多数分析人员认为其使用的攻击武器是由伊朗提供的C-802型反舰巡航导弹。虽然“哈奈提”号最终从那次攻击中逃生,但却受到重创不得不返回母港。 这种攻击,对于美国海军舰艇的支援性行动的影响是极大,可能会迫使水面舰艇转移至反舰巡航导弹威胁范围之外驻泊。
  先进的反水面战能力的发展和广泛产生,将有可能迫使成本高昂而又稀缺的海军打击平台不得不由更远的距离上就开始行动。如果这些能力得到有效部署,就能够使海军水面兵力无法打击陆上纵深目标,从而使有限的水下和美国空军远程打击力量承受更大的负担。
  复杂化远程作战
  即使是在良性的威胁环境下,远程打击也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众多单位之间的精确协同,才能以军械攻击目标。没有远程打击的支持,美国的力量投送行动将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能够阻止美国部队进入前方基地、限制海上机动自由,潜在的敌人正在开发成熟度较高的能力,以之在冲突事件中瓦解或摧毁这些支援每户。
  除了以反卫星武器攻击美国C4ISR设施以外,解放军还开发出了强有力的网络战和电子战资源。 这三种能力互相结合,能够严重削弱美国力量投送所赖以实施的战斗网络。
  配制上,美国的力量投送要依靠脆弱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能力,如太空C4ISR系统和后勤网络。对于远程打击来说,这些系统可以说是“阿喀琉斯之踵”,实力薄弱的对手可以利用其弱点对抗更加强大的美国武器系统。 这些能够威胁到脆弱的链路的能力的扩散,将有可能为使能够自主行动或者对于远程支援有最低需求的平台获得优先发展的地位。
  以密集、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封锁空间
  一体化防空系统,是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中的另一个防御层。这些系统由搜索跟踪雷达、地空导弹、拦截飞机以及随时间发展将出现的定向能武器,所有这些装备都通过先进的C4网络互相协同。对一体化防空系统进行有效运用,可以使非隐身性战机和防区外武器无法通行。由于现代防空能力的高效率,潜在的美国对手明显提高了发展密集的、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的投资。
  由于这些地空导弹能够打击隐身性不强的战机,其扩散甚至是扩散的可能性,都是一种警报。2007年,俄罗斯同意向伊朗出售可以装备5个连的S-300导弹。 经过了长达三年的美国和以色列外交高压努力以及俄罗斯犹豫不决的态度,为了配合联合国近来针对伊朗的制裁,他们似乎已经取消了这一军售计划。 这一取消,将不可能抑制伊朗人采购先进防空系统的欲望。尽管伊朗没有得到这些导弹,但是由于各国对此类系统的需求以及俄罗斯计划增加武器出口的表态,进一步扩散是不可避免的。
  变化中的目标设置
  在潜在敌人以大量投资用于发展削弱美国力量投送能力的同时,他们还正在对关键性军事系统进行改造,确保其生存能力。这些投资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对目标的隐蔽、伪装、设置于人口密集地区,提高目标的机动性和强化或深埋重要设施。这些措施能够提高潜在目标的生存能力,而后两种措施(提高机动性和强化、深埋)则为美国的打击作战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管是正在获取这一能力的军队,还是正在进行改造的系统,提高脆弱系统的机动性的发展方向是广泛而普遍的。为了本报告的分析目标,在此可以提出两种问题较明显的系统:弹道导弹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和机动式地空导弹。伊朗这样的国家要依靠弹道导弹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打击力量,因此这些武器及其辅助车辆和基础设施将是美国打击作战的首要目标。为了提高这些重要系统的生存能力,先进的弹道导弹如反舰弹道导弹几乎全都装备了固体燃料推进系统(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并能够沿公路机动。 正如弹道导弹对于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的进攻性力量很重要一样,地空导弹则在其防御性力量中占有同样地位。因此,这些系统的机动性都很强,如上所述,SA-10和S-300导弹系统在就位后仅需要5分钟时间就可以发射。
  在过去9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已经提高了高度精确攻击机动目标的能力。通过把制导弹药与先进的瞄准吊舱如“利坦宁 III”(Litening III,现在已发展至Litening IV型)和“狙击手”XR(Sniper XR)相结合,美国的战机现在能够精确自主地打击移动目标。 但是,这一能力,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而这两个方面在未来对抗高端笨人的作战环境中是很难维持的。第一,不管是为了获取目标信息,还是随后以激光进行定位,战机以此方式打击目标就必须在其相应区域盘旋。第二,“利坦宁”和“狙击手”等吊舱都是外部挂装、非隐身性的。如此前在一体化防空系统部分内容中所介绍的,非隐身性战机将很难进入目标区域,更不要说在目标区域上空长时间盘旋以获取并摧毁目标。防区外弹药如“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TLAM),能够攻击可再次部署的目标,也是需要在导弹相对较长的飞行时间内目标没有进行机动。在1999年的“联军”行动中,塞尔维亚部队正是利用了这一弱点,每隔几个小时都会重定位地空导弹。
  有些目标如弹药库或核设施是必须保持固定的。一些国家正在逐步把这些设施深藏于地下,或者上部覆盖以数吨钢筋混凝土,或者两种措施兼具。 这些措施大大限制了美国可以用来摧毁这些目标的武器数量。防区外常规弹药如“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并不具备穿透极为坚固、掩埋极深的目标的能力,而除F-15E“攻击鹰”战斗机以外的战术战机则无法挂载所需的较重弹药,如GBU-28“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 在封锁性作战环境较远的续航力上,只有数量较少的B-2轰炸机可以摧毁这些目标。
  如上所介绍的美国战机参与以一个拥有相当纵深和能力的敌人为对手的概念性打击作战中的较低的能力,在考虑到这样一种作战可能性规模时更显得不协调。在过去的作战中,在预期平均着弹点(DMPI)方面,美国部队的总体打击能力有所进步。例如,在为期43天的“沙漠风暴”行动空袭作战中,联军空军部队平均每天命中目标961次。在“伊拉克自由”行动的30天内,美国空军中央司令部空军(USCENTAF)命中了近20000个目标,平均每天命中663次。 运用这样的数据来推断与较大的国家间的作战是不准确的,由于伊朗在实力上与上述国家的区别,这种作战无论在数量级上还是在对抗强度上都将是更大的。
  新框架假设
  以上介绍的对美国力量投送行动的威胁并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对此类系统的需求,以及俄罗斯国防工业对其提供支持的意愿,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扩散。而且,这种能力将不会为国家军队所独享。非政府组织如真主党也已经表达出了获取并使用制导弹药的愿望,任何一个有足够资金和合法合同的国家都能够拥有非动能能力如网络战武器。
  在此评估基础上,以下各章将运用以下框架对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能力和选项进行评估:
  •更为广泛的想定范围:美国的力量投送兵力应该为更为广泛的想定做好准备,作战对象包括地区性国家和非国家性入侵者,包括装备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精确制导弹药、先进防空系统和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的敌人。
  •更大的作战续航力:如西太平洋地区的潜在作战威胁将需要从更远的作战航程上开始行动的能力。
  •对前方基地的威胁:外交和政治压力可能会限制或阻止现有前方基地的利用,而导弹、空中火力和制导火箭、炮弹、迫击炮弹和导弹(G-RAMM)威胁将使可用基地失去作用。
  •对水面舰艇的威胁:新兴的海上侦察-打击综合设施将能够使他们将力量由地面进行远程投送,用以对抗水面目标。这种分层部署、多维度的综合设施和其他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相协同,将使其即使是被美国击溃或干扰了某些关键组成部分如反舰弹道导弹时,也能保持效能。除了这个因素以外,反舰弹道导弹、智能水雷、先进攻击机和安静型柴油动力攻击潜艇的快速广泛扩散也将会在一系列战区风将美国的水面舰艇推向远离海岸的大海深处。这一限制水面舰艇机动自由的能力,将极大削弱美国在前方战区进行大规模打击的军事能力,使之更依赖于远程系统。
  •对远程C4ISR系统和后勤补给的干扰:C4ISR系统和后勤补给能力对于支援远程力量投送极为重要,也将遭受动能和非动能武器的持续攻击。那些能够脱离这些系统发挥最大作战效能的平台和武器将更有效率。
  •渗透并持久存在于封锁环境需要先进的隐身性:先进防空系统如SA-10/20/21导弹和Su-30战斗机的发展和扩散,将提高对拥有先进隐身技术的攻击机和渗透武器的需求。
  •目标机动性更强,或者经过加强或深埋:为在美国部队可以实施打击任务时提高设施的生存能力,潜在敌人正采取一切措施提高目标的机动性,并加固强化、深层掩埋固定目标。
  第二章 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属性评估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有人或无人的、核或常规的,或者是防区外对抗渗透作战。
  ——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兹上将
  冷战后,国防部立即采纳了一项兵力规划想定框架,投资重点是美国部队可以获得大量行动自由的相对宽松环境的精确打击能力。本报告第一章中,简要介绍了这些想定无法解决美国力量投送能力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更不必说根据趋势还将出现更多挑战。为取代这些已经过时的想定,第一章描述了未来的作战环境:
  •与造就冷战后国防规模的假定性敌人相比,潜在敌人将拥有更大的地理战略纵深;
  •美国前方基地的数量将有限,将会受到多种系统的攻击,包括陆基弹道导弹;空中、水面和水下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攻击机;制导火箭、炮弹、迫击炮弹和导弹等;
  •美国水面舰艇的作战行动将被推离至敌方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空中、水面和水下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以及攻击潜艇所携带的自导鱼雷打击范围之外;
  •美国远程力量投送的主要辅助设施,如太空C4ISR系统和后勤网络将遭受动能和非动能攻击;
  •敌方将拥有密集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其中包括两位数的地空导弹和截击机,在缺乏长期性的、消耗极大的对敌防空火力压制作战时,将阻止任何无隐身性战机的介入;
  •敌方关键性的目标将尽可能具备机动性,在无法机动时将被加固强化或者深层掩埋,以提高生存能力。
  本文提出的关于未来作战环境的新想定框架,为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提出了某些需求。某些潜在战区所涉及的遥远距离、对美国前方基地不断增长的导弹威胁,以及数量不增加的机动性、可重定位性、经过加固强化和经过伪装的目标,将要求陆基平台必须具备更大的续航力,还要具备在目标区域上空持久存在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航母舰载攻击机必须拥有比F/A-18E/F和F-35C等战机更大的续航力,才能在未来“空海一体战”爆发初期发挥出有意义的作用。 要渗透进入密集的、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要求战机必须拥有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 只有同时具备“全方位”和“宽波段”两个方面低可见性特征的战机,才具有最强的生存能力。“单方位”隐身战机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具有低可见性(如前方),而相比而言“全方位”隐身战机拥有“360度”低可见性,从而可以获得在敌方空域内更大的机动自由。另外,相比那些仅对少量无线电频率具有低可见性的战机,对全部无线电频率具备低可见性的战机在敌方先进防空系统中的生存机会要大得多。“宽波段”隐身战机,能够在避开低频搜索雷达探测的同时,避开目标追踪雷达和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等高频雷达的探测,从而提高了生存能力。要弥补脆弱的C4ISR战斗网络失效的损失,远程打击平台必须具备独立于这些网络有效行动的能力。简而言之,作战行动的续航力、持久性、隐身性和独立性将是接下来十年内有效打击作战的必备条件。缺乏这些属性的系统将有可能用于支援作战或者执行防区外任务,从而将其所承受风险降至最低。因此,本报告第二章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能力:
  •陆基远程攻击机的续航力和持久性;
  •海基攻击机的续航力和持久性;
  •生存能力,包括全方面、宽波段隐身性;
  •行动独立性,分析有人、无人和选择性有人平台互相之间的优缺点;
  •渗透能力和防区外打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陆基远程攻击机的续航力和持久性  正如本报告第一章所述,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结合对美国安全主要挑战地点内欧洲向太平洋和亚洲大陆广袤地区的转移,将“诱发能够向封锁区域广泛地区进行持续性作战行动的兵力。” 在未来远程打击能力的所有可能性需求中,续航力和持久性将是最为重要的。由于航母舰载战斗轰炸机在机身大小上有固有性的限制(将在第三章中进一步讨论),对于打击极远距离上的目标,那些能够携带大容量油料的更大一些的陆基战机具有先天性优势,特别是在防御性空域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如果美国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缺乏拥有足够续航力或持久性的陆基平台,那么那些拥有战略纵深的潜在敌人将可以有效地管理其关键设施,避免受到伤害。即使拥有更强的速度、隐身性或精确性等能力,未来的打击系统也无法摧毁无法达到或者是无法发现的目标。本部分内容将讨论未来打击作战将面临的打击范围需求问题。
  除了作战半径以外,一架战机的真正作战范围还由几个不同因素决定。空中加油、使用远射武器,可以明显拓展战机的有效打击半径。进一步来说,国会预算办公室总结认为,作战半径为2000-2500海里的未来轰炸机,如果在渗透前进行空中加油,“将全面覆盖世界上所有国家。”
  如图2所示,一架战机的作战半径并不是指来往与目标区域的距离,而是指可以用于搜索机动目标、截获瞬间目标或者在航空电子攻击中为其他远程打击平台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或者压制威胁的持久性。虽然也有一些评估报告对未来空战中的必需持久性进行了研究,但本报告第一章中所介绍的对于越来越多的机动性军事系统的搜索和瞄准需求,将要求打击系统能够在预期目标区域持续存在数小时而不几十分钟。 另外,正如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够长时间盘旋的攻击机可以使空战指挥官对地面与敌军直接接触的部队提供去接支援,或者利用突然出现的机会攻击那些对时间要求严格的目标。
 海基战机的续航力和持久性
  未来陆基战机的续航力需求由在极远距离上打击目标的需要而定,而未来海基攻击机的续航力需求则决定地航母机动自由所受威胁和航母甲板上活动的物理局限性。举例来说,如第一章中所总结的,有的国家正在发展和产生中的对水面舰艇的大量威胁,如攻击机、安静型柴电动力潜艇、先进自导鱼雷、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以及“航母杀手”反舰弹道导弹等,都是要把航母作战排除出海岸100-1500海里的所有区域。
  渗透战机的生存能力
  虽然续航力无可争议的是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最重要的能力需求,但是如果平台无法渗透并生存于如第一章所介绍的密集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中的话,在未来作战环境中也将是作用极小或者毫无用处的。因此,在考虑未来远程打击平台混成时,必须强调美国军事的长期隐身性优势,以及以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支援那些渗透先进防空系统的需求。
  从基本意义上说,隐身战机并不是敌方“不可见”,也不是指需要完全规避探测以求得在敌对空域的生存。相反,“隐身”一词是指以飞机外形、雷达波吸收材料和战术等因素相结合以规避防空雷达探测。在无源性信号衰减中,飞机的外形起大部分作用,雷达波吸收材料起进一步加强作用。另外,隐身战机还通过设计技术提高低可见性,如将进气道和排气管“隐蔽”于上表面,冷却、分散发动机排出的炽热废气以降低被敌方红外传感器探测发现的可能性。这些低可见性技术在提高战机的隐身性以外,主要是通过与旨在避开致命性防空区域的智能任务规划和战术相结合, 减少敌方可用信息,从而可以成功实施攻击方案。
  在任何一场军事竞赛中,技术革新的优势如战机的低可见性与防空系统之争,或者是“隐藏者与搜索者之争”,都促进了抵消性技术和战术的发展。 1982年,第一架隐身战机F-117战斗轰炸机交付军队使用,美国军事由此开始在攻击防御空域目标方面获得了一项全新的、革命性的能力。国防部当代隐身战机如B-2轰炸机和F-22战斗机都具有低可见性,从而可以降低信息获取和目标瞄准雷达系统的效能。尽管美国低可见性能力还在继续发展,但部分对隐身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诸如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的发明和正在开发中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反隐身系统的优势,将超过美国用于设计未来渗透战机和武器的空间技术的实力。
  对于发展反隐身技术的第一项主张是,潜在的新型防空系统可以利用波长为30-600厘米的甚高频(VHF)雷达和超高频(UHF)雷达,探测那些主要针对波长为7-25毫米的“X波段”雷达具有隐身性的战机。 早期的甚高频和超高频长波雷达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时间,无法针对迫近飞机为瞄准和火控提供足够精确的信息。而目前,部分人认为那些结合了甚高频雷达和先进瞄准与火控系统的新系统,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辅助下,可能会形成增强型的反隐身能力。
  第二项主张是,新型的“无源相干定位系统(passive coherent location system)”将能够探测到隐身战机。无源定位系统利用电视信号、移动电话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等探测飞机的反射信号,而无需发射雷达波。无源定位雷达的首次运用是在1935年,但是其信号处理能力不足,无法“综合多种接收设备的信息,中止信号干扰,辨识真目标,建立目标瞄准轨迹”,因此对于作战作用很小。 新的无源定位系统装备了先进的处理器如捷克产“维拉-E”(VERA-E)系统,中国有意购买此系统,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局限性,形成探测隐身战机的新途径。
  对于这些反隐身措施能够为防御方提供决定性优势的观点,从很多方面可以提出质疑。首要的是,“摩尔定律”和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等新技术将使隐身与反隐身斗争的两方面均受益,而不仅仅是防御方。未来的远程低可见性战机在结合了先进传感器和类似于F-35战斗机航空电子架构的处理设备后,将能够快速计算飞行轨迹的变化,规避此前未知的突发性防空威胁,而这些是F-117战斗机所无法做到的。另外,新型远程攻击机装备了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后,能够主动干扰敌方雷达,运用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等反制措施,向敌方雷达反馈关于战机雷达散射截面、续航力、角度和速度等方面的假信息。 同时,现代战机也可以拥有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不仅可以对付高频地空导弹雷达,也可以对付低频甚高频雷达。 新兴的无尾战机设计概念,如海军的无人战斗机(UCAS),由于缺少通常对低频雷达散射截面信号衰减不利的垂直外形因素,也将能够具备这一低可见性特征。
  而对于无源定位雷达系统来说,是否真的能够克服假信息或者美国反制措施的影响,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运用拖曳式诱饵等无源欺骗技术的渗透战机可以产生假目标,能够通过制造假信息来迷惑敌方防空系统。防御方运用无源定位雷达系统融合各种不同轨迹的信息包括由欺骗手段产生的假信息,然后去伪存真、从大量假信息中找出真信息,特别是在以迷雾和摩擦为特征的作战环境中,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另外,基于雷达的无源定位防空系统要依赖中心化网络工作,因此在物理攻击和可能意义上的网络攻击面前是较为脆弱的。在被问及潜在的无源定位雷达系统时,前负责采办和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卡明斯基博士认为,虽然这些系统毫无疑问可以发挥作用,“实际上在很多对抗环境中运用这些系统探测目标”将是极其困难的。
  在隐身与反隐身的斗争历史中,美国军事由于有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为支持,从而能够在形成力量和其他重要技术方面比其他潜在敌对国家更早行动、更快运作。在获得合适的投资的情况下,美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能够开发出为维持美国军队生存能力优势所需的下一代低可见性能力。可能国防部在对长期隐身能力保有信心的最强信号就是,他们会恪守发展低可见性战斗机部队的承诺。目前三个军种把战斗机预算的大部分用于采购F-35战斗机。 从这一点来看,国防部是希望为其远程打击系统系列提供生存能力优势的。
  生存能力其他因素
  远程攻击机和防区外武器在渗透防空系统时的生存能力,并不仅仅是获得最低雷达散射截面积以避免被敌方探测发现的问题。对抗现代防空系统,打击兵力要获得生存能力,要运用各种无源和有源电子战措施,包括以诱饵迷惑敌方防空系统网络,还要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如以电子攻击系统和空对地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以空空导弹打击空中截击机。
  如此前所注意到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能够使未来远程攻击机具备远不仅是精确发射空对地弹药的潜在能力。例如,F-35战斗机的AN/APG-81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拥有支持电子攻击任务的多模式能力,能够引导针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打击,支援以敌方战机为目标的空中作战。轰炸机等远程打击系统具有大载荷的先天优势,因而可以携带一系列的空对地和空对空武器,包括AIM-120型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为未来远程渗透战机装备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空对空武器,将提高其在对抗空中突发威胁时的整体生存能力,特别是在无支援兵力深入敌方空域独立作战时尤其重要。
  长期以来,电子攻击一直是美国打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弗瑞亚(Freya) 预警雷达和伍兹伯格(Wurzburg)地面控制拦截雷达的扩散对盟军在欧洲的轰炸任务构成了威胁。一些针对性干扰和战术的运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飞行员和数百架美国飞机。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促进了海军部EA-6B预警机和空军EF-111战术干扰支援战的发展。“联军”行动中,美国的EC-130H “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F-16C战斗机出动数千架次,对已经限制了非隐身战机渗透作战和生存能力的塞尔维亚防空威胁进行了压制作战。另外,国防部一项“联军”行动后分析报告指出,航空电子攻击仍将是促成未来对抗环境下的空中作战的重要途径:“完整而全面的航空电子攻击能力,将仍作为美国空中优势能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必需能力。对航空电子攻击和其他生存措施——如空中设施的电子自我防护、物理威胁瓦解、低可见性技术以及信息作战等——进行平衡运用,将是最为有效的。”
  国防部在评估未来空战环境中的新型航空电子能力的替代性选择时,必须确保这些选择拥有为其他远程打击系统所需的特征,如支持深入敌方本土作战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以及充分的续航力和持久性等。
  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的属性
  除了将人员替换出枯燥、脏乱和危险工作以外,无人机还提供了其他一些优势和贡献。例如,无人机更高的生存能力、更长的持久性、更大的G力获取以及更小的外形和信号特征,都使把人员替换出飞机成为可能。
  ——国防部无人机路线图2007-2032
  以本报告第一章中提出的新规划框架为基准线,本部分内容对无人远程攻击机与有人和选择性有人驾驶飞机相比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估。 由于航母与陆基平台相比受到不同的物理和行动因素的限制,第三章将对旨在提高航母舰载航空联队的生存能力、续航力和持久性的未来无人机设计进行评估。
  美国军事已经认识到,无人机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有人驾驶飞机有某些优势。无人机不受机组人员的生理需求限制,可将飞机系统的性能发挥至极限(经常会明显超出人员极限),能够在使飞行员不受风险的条件下执行任务。因此,过去十年来国防部生产了成千上万架无人机,其外形小至可以徒手发射的手持式小模型,大到RQ-4“全球鹰”这样翼展达116英尺的大型无人机。无人机摆脱飞行员极限限制所获得的自由性,使它们成为执行极长持久性任务的选择平台。国防部2007年的“无人机路线图”精辟地总结了无人机特别适合于执行“枯燥、脏乱和危险”任务的原因,如极长时间飞行(枯燥)、受污染环境行动(脏乱)或者会对机组人员带来无法接受的高风险的任务(危险)。
  实际上,除了没有机组人员以外,由于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采用的平台是一样的,因此在生存能力特征上区别很小。 大型低可见性军用飞机如B-2轰炸机,其无源信号特征已被无座舱外形所克服。对于那些需要携带大量机载武器的大型打击飞机来说,其外形设计决定于武器舱的大小,如图4所示。移除座舱不会明显改变飞机的外形。另外,在未来大型隐身机的上表面设计上,会力求将内部座舱的信号反射降至最低。
  无人机的任务效能远远不仅仅是平台生存能力的问题。目前,美国所有4个军种都在向无人平台投资,使其能够部分上可以自主行动、部分上可由飞行员和任务指挥官遥控行动。 未来空战中,同时维持对数百架无人机的“人在回路(man-in-the-loop)”控制,需要由安全的指挥控制链路和极大的带宽能力构成的基础设施复合体。由于当代无人机严重依赖于诸如任务变化、威胁规避、目标提示、飞机系统突发故障管理以及武器发射等方面的外部信息指令输入,其在通信条件恶劣环境中的作战将是极为困难的。如第一章所介绍的,由潜在敌人旨在攻击这些重要但本质上却很脆弱的连接的相关投资,将使国防部在建设包括无人系统在内的所有未来远程打击能力时有所停顿。正如美国空军负责作战、计划和需求的副参谋长布里德拉夫(Breedlove)中将所指出的:
  当前,我们处于一种由于无人能力获得成功而有些冒进的形势之下。我们需要非常非常谨慎的记住,我们的无人能力是在一种绝对、完全无对抗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在,可以改变战争规则的对手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改变那一宽松的环境。
  公平地说,未来技术能够降低无人机对遥控指挥控制架构的依赖性。大量当代无人机能够进行有限的自主行动,包括飞机内部管理功能、起飞降落以及执行其他预先计划任务。正在发展中的无人机如海军X-47B无人战斗机,正在试验自主空中加油操作和在航行状态航母甲板上降落的可行性。不幸地是,实现无人系统在动态高威胁度作战环境中的真正的行动自主,还是当前最尖端技术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缺乏全面自主性或外部指挥控制的支持,无人远程攻击机将只能受限于预先规划好的飞行路线前往打击已知固定目标。在效果上,无人机将变成可以重复使用的大载弹量巡航导弹。没有“人在回路”控制,无人机无法在飞行中改变目标、定位和识别已移动的目标,或者是区别真目标和欺骗诱饵。一位前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指挥官曾经说过,无人机“与巡航导弹和有人驾驶飞机相比,在改变任务和适应不同作战环境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即使是装备了自动目标识别系统 ,无人自主决定一次武器发射是否会导致不可接受的连带伤害所需要的计算能力需注,也是远远超出现有最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范围之外的。
  对于未来的无人远程攻击机来说,还有另一项作战问题是值得考虑的:由在核安全和担保需求的限制,无人机将不能用于支援核打击任务。
  从作战问题转到资源问题上来看,国防部目前正考虑发展未来无人轰炸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移除飞机座舱不但能够提高性能,而且还能够节约成本。 这一点,并不是总是成立的。对于战斗机类或者更小的飞机而言,移除座舱的确能够减少整体结构的重量和成本。但对于轰炸机这样的大型飞机来说,能够支持两组机组人员的座舱并不会明显提高其所占的净重百分比。例如,载荷量为40000磅的B-2轰炸机要容纳两个飞机员的话,其重量会增加6000磅,仅占净重的4%。
  这4%的增重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来说,并不会明显影响其有效载油量,而后者则使飞机相对无座舱同型飞机而言在任务范围和持久性上更具优势。
  继续以此为例,众所周知大型现代战机的成本与其重量是线性函数的关系。换句话说,国防部是以“磅”为单位购买飞机的。在此前比较的基础上,如果仅仅考虑重量因素的话,那么在无人机、有人驾驶飞机和选择性有人驾驶飞机的采购成本之间将仅有极小区别——约为4%。
  与相同重量级别的有人驾驶飞机设计相比,大型无人打击平台的试验工作和任务可靠性需求将提高其研发成本。持久性,是无人机系统最具竞争力的属性之一。不幸地是,无人机要实现长时间飞行的设计目标,其重要的子系统需要更多备份系统,才能够降低由于空中系统故障影响任务完成的机率。例如,设计飞行时间为50小时的无人机,与设计飞行时间为18时间的机人机相比,其用于重大故障时的飞行控制、通信、兵器和密闭性检查、引导和电子系统等方面操作所需的时间为后者的2.5倍,才能达到同样的80%的任务成功率。对于附加备份系统的需求,提高了无人机的重量和成本。另外,与同等大小的有人驾驶飞机相比,在工程研发阶段(EMD)大型无人机还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试验时间,进一步增加了其成本。
  简言之,根据针对宽松环境作战的小型无人机在现实世界中的几年经验,认为无人机具备优势的一些观点得到了发展。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观点如认为大型无人机将在本质上具备更强的隐身性、成本将比有人驾驶远程打击飞机更低,是经不起严格审查检验的。实际上,在以动态瞄准需求这一未来远程打击任务特征的为内容的非宽松作战环境中,无人机作战有极大劣势。
  对于发展未来的远程打击平台,还有另一项选择。设计一种可以视任务需求决定有人驾驶或者无人飞行的飞机,可能会比有人驾驶平台和无人平台具备更强的任务灵活性。 选择性驾驶飞机,可以在没有机组人员的情况下进入具有极高威胁度的区域执行极长飞行时间任务,或者在需要以人员快速应对突发威胁、抓住瞬间瞄准机会、执行核打击任务时进行有人驾驶。对于持久性指挥控制可靠性不足的环境中的纵深攻击任务,机组人员飞行将极为重要。而且,假设两种飞行基于同一平台,大型陆基攻击机的无人型和选择性有人驾驶型之间的成本区别将很大。
渗透和防区外打击属性
  永远不要仅仅给你的敌人带来很少量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他肯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罗伯特•卡普兰
  毫无疑问,续航力是评价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如第一章所指出的,能够到达2500海里之外的战机足以覆盖潜在的未来目标设施。此前内容指出,打击极远航程上的目标仍将是大型陆基飞机的任务,而作战半径为1500海里的海基飞机将使航母能够从当代反舰巡航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威胁范围之外发起打击行动。在拥有此续航力的战机在空中加油的支援下提供全球打击能力的同时,防区外武器进一步拓展了打击平台的作战范围,而且使它们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探测范围之外打击位于防御较强区域内的目标。本部分内容对既能进行渗透作战、又能对一些目标设施进行防区外远程打击的未来兵力混合的优势进行评估。
  只能从防区外对目标进行攻击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仅仅给防御方带来了单维度问题。如果国防部选择仅仅发展防区外远程打击兵力,那么潜在敌人就会优化其防空系统,击败美国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另外,这些对手还有可能会选择进一步投资于对美国C4ISR进行攻击的能力,而后者是防区外平台和巡航导弹获取瞄准信息所不可或缺的。同样地,美国远程打击兵力如果仅限于防区外平台,则将使潜在防御方更多地利用被动性措施,如加固强化、深层掩埋、将目标移入大陆深处等,这些措施对于对抗当代美国续航力有限、载荷量小的防区外弹药是极为有效的。
  相对而言,防区外攻击和渗透打击系统的兵力混合,给敌人带来了多维度的防空问题。拥有足够续航力、能够到达沿海地区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敌方本土形成威胁的渗透战机,将极大复杂化敌人的战略和作战规划。为应对这一威胁,防御方将不得不作出选择,或者将防空力量分散到较大地区区域,或者投资发展额外的地空导弹、战斗机和防空战斗网络,而后一选择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新型进攻能力的获取。国防部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了冷战期间渗透打击飞机的“成本”影响。美国决策高层应该充分考虑发展下一代打击系统系列的各种因素。
  在美国指挥官的眼中,防区外武器对于打击防御度极高区域或者渗透战机不可执行任务的区域的固定目标是必不可少的。远程防区外武器如巡航导弹,本质上就是装备了引导系统和推进系统、视武器载荷和配置能够到达500海里或者更远范围的一次性小型无人机。当前的常规巡航导弹中,包括空军的常规空射巡航导弹(CALCM)、海军的“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TLAM)和近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JASSM)。 这些兵器形成了能够从敌方防空范围之外打击固定目标的武器系列。常规空射巡航导弹是其中首先得到作战应用的武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B-52轰炸机由路易斯安那州起飞,以35枚导弹拉开了打击作战的序幕。海军最新型的“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名“战斧”式海基战术巡航导弹(TACTOM),可携带1000磅单一常规弹头,拥有双波道超高频卫星数据链,可以飞行中进行通信目标更换,装备了照相机可以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时传递信息。 “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搭载于各种海军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同,包括制导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攻击潜艇和“俄亥俄”级制导导弹潜艇(SSGN)。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海军首次运用了“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针对伊拉克高价值目标进行了288次独立打击。近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具有低可见性、超音速飞行的特征,续航力超过200海里,装有红外末端搜索装置,能够打击重定位的目标。
  虽然防区外武器有可能将依然是美国军事远程打击能力的核心元素,但是如果未来兵力仅限于拥有远程防区外打击能力,将无法在未来空战中覆盖敌方很多关键的机动性或重定位目标。防区外导弹飞行时间长,或者说缺乏在封锁通信环境中定位和攻击目标的自给力,将仅限于打击已知固定目标,对机动性和重定位目标却爱莫能助。例如,常规空射巡航导弹需要2个小时才能抵达距发射点1000海里以外的目标,远远超过了公路机动导弹发射架完成转移、竖起、发射、再次转移、隐蔽一系列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打击那些可以为几分钟之内重新定位的目标,远程防区外武器必须在飞行过程中接收到瞄准点更改信息,因此就要依赖于那些在敌方干扰前极为脆弱的外部C4ISR架构。 在每天有数百个机动性、重定位目标可进行攻击的空战中,这一点将对指挥官的C4ISR设施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使巡航导弹摆脱对外部系统的依赖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投资发展兵器的自身系统,使其能够自主发现、识别和打击机动性、重定位目标。
  除了在打击机动性、重定位目标方面能力有限以外,防区外武器还无法携带足够有效打击极为坚固、掩埋很深目标的常规弹头。同飞机一样,巡航导弹通常为1000-2000磅的载弹量,要受到弹体大小以及对燃料、推进单元和引导系统的需求的限制。因此,要对抗常规巡航导弹上相对较小的弹头,敌方只需加固其高价值目标即可。相对而言,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一架B-2轰炸机就可以携带8枚号称为“碉堡爆破”的5000磅GBU-28型“宝石路”激光制导直接攻击钻地炸弹。当空军接装30000磅级重型钻地炸弹后,B-2轰炸机将是唯一能够打击极强极深目标的美国军事平台,如在对抗环境中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生产和仓储设施。 目前尚等发展的新兴战斗部技术,在理论上可以提高1000-2000磅级防区外武器的穿透潜能,但这一点却是无法保证的。
  远程防区外打击武器的效能,还依赖于其抵达预期目标的能力。常规空射巡航导弹、“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和近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作为远程打击武器,如果由必须在敌方防空系统和导弹威胁范围之外活动的非渗透战机和海基平台发射,将无法抵达位于大国本土纵深的目标。要提高防区外巡航导弹的射程,就必须发展更大——从而也更昂贵——的弹道弹体。
  由于在本质上也是小型飞机,巡航导弹在对大型渗透打击飞机构成威胁的防空系统面前也是很脆弱的。巡航导弹的雷达波散射截面积相对较小,可以采用一些战术如低空飞行来减少被敌方防空系统探测的可能性,近程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进一步增加了防区外打击武器系列的低可见性。但是,现代地对空导弹系统如SA-20将具备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为了成功抵达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目标,巡航导弹必须按照预先计划的路线飞行以规避已知防空阵地。虽然这些飞行计划将基于发射前最好的可用情报而定,但是打击作战的决策者们无法预知所有的防空系统,特别是那些频繁转移的系统。要在这样一种动态威胁环境中生存,国防部下一代巡航导弹将有可能与未来渗透作战飞机相类似,将需要具备极低的无源信号,并运用其他的自身和外部威胁压制能力。所有这些措施,都将明显增加导弹的成本。
  相对而言,防区外打击和渗透打击两种能力的混合将增加指挥官在未来空战中的选择。在装备了机身传感器之后,渗透打击飞机能够在降低对外部目标引导信息的依赖性的同时,使空战指挥官具备自主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这种独立打击能力,尤其是对于在通信条件和数据链状况不佳或无法使用的环境下的作战,将是极为重要的。进一步说,有人驾驶渗透平台具备评估自身攻击效果的潜在能力,从而可以决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二次打击。这一能力,将降低指挥官精确制导武器储备的压力,因为如果不进行轰炸损伤评估而确保对单一目标的预期打击效果,就需要发射数枚导弹,而有些导弹可能是根本不需要发射的。另外,这一能力也将降低对轰炸损伤评估设施的需求。
  渗透打击飞机还具有与防区外武器载具相比功能更为多样的优势。得到恰当装备的渗透打击飞机可以利用其大载荷执行除打击作战以外的其他任务,如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或者以航空电子攻击支持其他渗透打击武器和飞机。而且,如果装备恰当,渗透平台也可以携带直接攻击和防区外武器。相对而言,那些可以看成是 “导弹运输机”非渗透性飞机将只能执行防区外攻击任务。
  美国以防区外打击覆盖未来空战目标的能力,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即防区外武器相对直接攻击弹药昂贵的成本。巡航导弹在飞行中必须扔掉所有赖以抵达目标区域的自身系统,才能将弹药运输至打击目标。例如,D型常规空射巡航导弹(CALCM-D)的采购成本近200万美元,“战斧”式海基战术巡航导弹的单位成本超过150万美元。 在这个成本水平上,以防区外导弹打击敌方内陆几百英里处的目标,可以说是一种极为昂贵的作战概念。而相对而言,特别是在目标设定中包括成千上万个目标的情况下,由渗透打击飞机携带造价为22000美元的联合直接攻击导弹(JDAM)进行打击,其成本要低廉很多。 图8对渗透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其中轰炸机为每日出动一架次,巡航导弹每日发射12枚。在未来空战中,如果美国军队想要在30年阶段内对拥有中度威胁防空系统的敌人进行超过20天的打击,如果要取得同样的战果,渗透轰炸机的总成本要比每天发射12枚的巡航导弹低得多。 另外,高成本也会成为国防部对防区外武器总采购量的一个限制因素。如果美国军队决定投资发展全防区外打击兵力,那么潜在敌人将必然修改其计划,形成坐等美国军队消耗其防区外弹药储备的作战概念。防区外武器相对于直接攻击精确制导导弹较高的成本,对美国的指挥官会产生影响,正如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指挥了空袭作战的霍纳上将所指出的:
  巡航导弹对于持久战太过昂贵;成本,是华盛顿在海湾战争期间命令我停止发射“战斧”导弹的原因。1996年9月发射的44枚巡航导弹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是B-2轰炸机携带同等数量精确制导弹药的100倍。
  总结以上观点,考虑到相关风险,我们审慎地认为,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应由防区外打击能力和渗透打击能力混合而成,而不是单一地向防区外兵力发展。这一能力混合,将在克服作为防区外打击兵力重心的脆弱的外部C4ISR网络的损失的同时,为未来指挥官提供打击未来目标设施所需的能力。
  
第三章 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

  本章为新型远程打击系统系列提出了一些选项,其中包括维持国家远程打击优势所需的陆基轰炸机、航母舰载攻击机、防区外打击武器和航空电子攻击能力。虽然这些选项也许不会提供远程打击能力的最佳组合,但却代表着与国防部当前计划相比明显的进步。由于美国空军的两种轰炸机B-52H和B-2A担负着国家核威慑力量的组成部分任务,本章最后一部分将对维持国家“核三角”力量中空中力量所需的措施进行评估,并认为这一点仍拥有高优先权。每一部分内容中,都首先对当前支持远程打击任务的计划进行评价,最后提出补足预期能力差距的措施。每项建议都基于前面几章观点而来,并认为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续航力:陆基打击平台经过空中加油后续航力应达到4000-5000海里,航母舰载平台续航力应达到3000海里,能够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目标;

  •持久性:能在目标区域保持足够长的盘旋时间,定位和打击机动性、重定位目标;

  •生存能力:充分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在自身自我防御系统和外部支援性航空电子攻击的补充下,在对抗环境中有效作战;

  •独立行动:在指挥控制、外部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所提供的位置、导航和定时信息可能无法利用的环境下,独立行动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渗透打击和防区外打击:以具备能力和实力的防区外武器和渗透性平台的混合,在未来空战中打击数量可能达到数千个预期平均着弹点的全部目标,包括机动性、重定位、加固强化、深层掩埋的目标,以及地理上处于纵深位置的目标,从而极大复杂化敌人的规划工作。

  发展均衡的陆基轰炸机部队

  国防部所面临的挑战,是维持国家远程打击战略优势。发展拥有打击封锁区域内固定和机动目标所需的续航力、持久性和自身系统的轰炸机部队,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然要求。为了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存,渗透轰炸机将几乎可以确定地需要全方位、宽波段隐身性和自物防御能力,如电子战系统和潜在的空对空导弹。要支援针对成千上万个目标的作战,轰炸机部队应包括渗透平台和防区外平台两种兵力。新型渗透轰炸机在载荷能力设计上,必须能够产生可以负担的飞机单位成本,可以采购组建相当规模的新机部队。最后,新型轰炸机应拥有超过30年的服役寿命,能够通过升级包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任务多样性,能够通过引入新开发出的新技术改善系统。

  目前的轰炸机适应挑战吗?

  目前的轰炸机部队包括122架主战飞机,其平均服役时间已达34年。尽管这些飞机机龄长、数量少,但是那种认为那些原本为冷战期间核攻击而发展的轰炸机也属于轰炸机部队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作为轰炸机部队的长期主力,B-52经过了阶段性的改造升级,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将空军武器储备中的精确和非精确打击武器运载至超过8000海里之外。 最近一次改造后,B-52轰炸机可以装备“利坦宁”先进瞄准吊舱和“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从而可以独立地以激光制导精确打击机动目标。国防部最新的预算提案将对机身内武器舱升级进行投资,从而极大提高B-52轰炸机携带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精确制导导弹的能力。在能力得到提高后,空军希望B-52轰炸机能够保持服役到2044年。

  空军还对B-1轰炸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能够在洲际间独立携带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精确制导导弹、先进集束弹药和激光制导炸弹。少量B-1轰炸机已可携带“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为在阿富汗战争中通过识别和打击机动目标进行支援作战提供了新的持久性“天眼”。依靠每次出动可搭载75000磅武器的能力,以及机身合成孔径雷达锁定机动目标的能力,B-1轰炸机已经变成了在宽松威胁环境中执行常规远程打击任务的成熟平台。 B-1轰炸机的服役寿命可以延伸至2047年。

  根据B-52和B-1两型轰炸机的改造模式,空军又对B-2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加装了新型的航空电子、武器管理和雷达等系统,以执行常规精确打击任务。目前,B-2轰炸机是美国唯一能够单架次运载80枚500磅级自主打击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作战飞机,且在不空中加油的情况下续航力可达6000海里。B-2轰炸机擅长于精确打击固定目标,但却无法攻击地面上的机动目标,除非得到了恰当的改造如获得搭载并引导新型“小直径炸弹II”武器系统(SDB II The Small-Diameter Bomb II)的能力。 B-2轰炸机预计在2058年以前将一直是轰炸机部队的组成部分。

  虽然经过了数次升级改造,预期服役寿命也较长,但B-52和B-1轰炸机已不再是远程打击飞机。20世纪90年代初,空军禁止B-52轰炸机渗透进入中等和高度威胁区域。 尽管相对B-52轰炸机而言雷达波散射截面积较小、冲刺速度较快,B-1轰炸机还是被空军限制于高威胁度环境下的防区外攻击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B-2轰炸机有望走B-52和B-1轰炸机同样的路子,失去渗透进入先进的多层防空系统的能力。目前,B-2轰炸机是美国唯一能够渗透进入高威胁度区别的低可见性远程打击飞机。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ACC)已经表态,B-2轰炸机可能会失去其隐身优势,如下表述:“至2018年,B-2轰炸机的机龄将达近30年,而由于外军威胁的快速发展,2015-2020年期间的新技术将要确保对封锁区域的介入能力。” 如果没有B-2轰炸机这一渗透平台,国防部将失去唯一一种能够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攻击超过F-35战斗机作战半径上目标的机型。这一现实,使空军认为应该开始发展新型渗透轰炸机了。

  虽然目前轰炸机部队的服役寿命足以应付下一个30年阶段的防区外武器运载需求,但却缺乏未来空战中渗透对抗空域打击目标设施所需的能力和实力。在打击中、低威胁度区域所有目标方面,B-52、B-1和B-2轰炸机都拥有足够的续航力和载荷能力。但是,对于高威胁度区域的远程有人打击任务来说,美国还必须依靠16架B-2轰炸机,直至这些飞机失去渗透能力。即使是B-2轰炸机拥有大载荷能力的优势,仅为16架的数量将无法为空战指挥官提供打击成千上万个纵深目标所需的能力。另外,除非B-2轰炸机得以改进,在打击对抗空域内数量不断增长的机动目标方面,轰炸机部队仍将是无能为力的。表3总结了国防部轰炸机部队计划中的强点和弱点。

  消除差距:新型渗透轰炸机

  在年初向众议武装力量委员会的陈述中,盖茨部长指出,下一代轰炸机的问题不是“是否”的问题,而应是“是什么样”的问题。虽然空军下一代轰炸机计划的具体细节目前还属于机密,但根据近几年来的公开讨论信息来看,可能将包括以下几方面:

  •有人驾驶或者选择性有人驾驶座舱;

  •不空中加油情况下作战续航力至少4000海里(作战半径2000海里以上);

  •利用得到发展的低可见性材料获得的宽波段、极低可见性;

  •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可携带空对空导弹;

  •常规能力和核能力;

  •载荷能力20000-40000磅之间;

  •成本使资金足以采购约100架飞机。

  本报告此前几章的分析中,对新型轰炸机以上所述几方面能力中的前5项能力形成了支持,另外还提出了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和执行独立打击机动性、重定位以及加固强化/深层掩埋目标的能力。以下部分对后三项特征进行评估,包括载荷能力的替代选择、新轰炸机的采购规模以及降低新轰炸机成本的选项等。

  轰炸机载荷、成本和兵力规模的关系

  在去年中期关于新型远程打击平台需求的争论中,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宣布国防部倾向于避免在新型轰炸机上投入太多,或者采购过少导致严重限制美国军队在未来冲突中对其加以运用的计划工作:

  我们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重蹈我们最新一种有人驾驶轰炸机的复辙。B-2轰炸机进入研究、开发和需求处理阶段时,尽管其能力较强,但却变得极为昂贵,达到每架20亿美元,导致生产数量比原定的132架少了1/6。展望未来,我们在采购未来轰炸机——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B3时,将有可能会重走B-2轰炸机的老路。我们必须避免出现因为损失即使是一架飞机——不管是因为意外还是因为作战——而导致飞机兵力整体比例极大下降的形势,那是一种类似于损失一艘主战舰的国家性灾难。

  新型轰炸机计划的整体规模,由国防部对于作战需求、预期成本和可用资源等因素的评估而决定。如果国防部决定以新型渗透轰炸机取代或者扩展空军剩余的76架B-52轰炸机或者66架B-1轰炸机,总采购量将少于100架。无论如何,66-100架新型轰炸机将使国防部具备与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B-2轰炸机部队相比较强的渗透性远程打击能力。

  国防部要想生产相当数量的新型轰炸机,就需要采购平均单位成本合理的设计。有关防务专家已经指出,假设新型轰炸机计划利用了其他计划项目的系统和技术,单架飞机的研究发展总成本也将高达100亿美元甚至更多。 如图10所示,轰炸机的工程开发总成本将与其净重、试验机数量以及每架试验机的预期能力相关联。 新计划的采购成本也将由同样的因素决定。飞机的净重,可以说是飞机的任务需求,其中包括大小、形状、载荷和发动机数量等要素。

  根据图10所示的工程开发成本关系,要采购50架40000磅载荷的新型渗透轰炸机需耗资440亿美元,而采购100架20000磅载荷的新型渗透轰炸机则需耗资460亿美元。 而且,50架较大载荷的新型轰炸机单机成本为8.4亿美元,而较小载荷轰炸机单机成本为4.4亿美元,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如表4所示)。成本差距一定程度上是由每种机型所需的发动机数量造成的:驱动20000磅载荷的轰炸机2台发动机已足够,而像B-2轰炸机这样的40000磅载荷飞机则需要4台发动机。

  从作战需求的角度来看轰炸机部队规模和载荷能力,国防部应当考虑发展载荷量为20000磅的渗透轰炸机。100架较小载荷的轰炸机,将使空战指挥官能够获得比拥有50架轰炸机部队多一倍的搜索机动性和重定位目标区域范围。另外,在小型、更具致命性武器正在取代以前那些大型武器同样可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时代里,单架飞机可以精确攻击的目标的数量已经比载荷量更加重要。这种向精确打击武器的转变,对空中作战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取得对单个固定目标较高的打击成功率,B-17轰炸机需出动约1500架次、需投重力炸弹9000枚。 由于缺乏精确度,轰炸战役指挥官不得不以连续性的大规模轰炸确保摧毁高价值目标。现在,形势却正好相反。一架渗透轰炸机就可以携带70枚SDB II型小直径制导炸弹,或者8枚GBU-31型2000磅级联合直接攻击炸弹。 相对而言,关岛的16架B-2轰炸机可以在一天内以GBU-31型炸弹攻击西太平洋地区的近180个目标,而现役的80架单机载荷为20000磅的渗透轰炸机则需要单日运载448枚GBU-31型炸弹。 另外,80架轰炸机将能使美国军队可以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针对敌方领土纵深目标的多次打击,或者在需要时更好地支援不同战区的作战行动。

  除了权衡兵力规模、载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外,国防部还必须充分考虑未来新武器的设计,使之能适用于新型轰炸机的武器舱,而不是让新飞机携带那些传统性的武器。例如,如果新型轰炸机要设计成能够携带即使是一枚空军30000磅载荷轰炸机所用的“重型钻地炸弹”(MOP),其单位成本也会远远高于此前所提及的20000磅载荷轰炸机。 相反,如果国防部设计出一种能够取得“重型钻地炸弹”同样轰炸效果,但其大小和重量相当于目前的5000磅级GBU-28型渗透炸弹的未来渗透武器,那么一架载荷20000磅的轰炸机将能够单次出动对4个加固强化或深层掩埋目标实施打击。

  提高新型轰炸机可负担性的选项

  虽然渗透轰炸机的单位平均成本将远远低于每架B-2轰炸机的20亿美元,但新计划高达400-500亿美元的总成本对于国防部来说仍是一个困难的挑战,特别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更是如此。实际上,某些选项可以降低计划成本的增长和扩散,能够在一定减少投资对于国防预算的影响:

  •避免需求渐变;

  •全面投资于竞争性原型设计和工程研发;

  •利用为其他计划而开发的技术和系统;

  •逐级递增性形成能力。

  需求渐变,是造成主要军用飞机采购计划成本增长的典型因素之一。 简单来说,当飞机设计或者主要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无预先计划的变化时,就会出现需求渐变的情况。这些变化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如由空军或行动提出的、在飞机测试中发现的需要生产方解决的缺陷问题。例如,在B-2轰炸机的生产过程中,美国空军在计划开始三年后,决定要求这种原来为设计为高空渗透轰炸机的飞机同时也必须具备低空渗透能力。这一决定,要求重新设计飞机平台和结构,大大拖延了计划进程。 另外,B-2轰炸机还需要大量的低水平飞行测试,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飞机成本。

  国防部可以通过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需求渐变,降低新型轰炸机的成本增长。首先,空军要在轰炸机计划正式开始之前全面认定需求,然后避免在工程研发阶段更改需求。定义具体需求,对于飞机最昂贵的部分尤其重要,例如平台的大小和形状、发动机、雷达、传感器、孔径和航空电子等。其次,空军应当避免需求增长超出飞机原始产品本质,扭转定义数百个需求这一困扰了其他大型国防采购计划的趋势。另外,空军还必须避免如B-2轰炸机发展过程中那样,出现导致重新设计工作的过度测试。 通常情况下,要设计出成熟的军用飞机,需要成千上万名技能高超的工程师。需要这一“常备军”进行多样化的、循环再生性的设计变更工作的时间越长,飞机发展计划的成本就越高。另外,生产和测试工作的过度重叠,会把缺陷的发现推迟到飞机的发展阶段,甚至是形成成品后。如果在测试中早点发现这些缺陷,其解决成本要低得多。

  降低新型轰炸机计划成本增长另一种措施是:全面支持飞机的工程研发阶段。这就意味着,要避免通过轻易地终止竞争性原型设计,或者过早减少测验机的数量来节省成本。竞争性原型设计工作,通常在工程研发阶段正式开始之前,由两个或者更多生产商投资飞机的原型设计。在工程研发阶段之前仅仅选择一个生产商,将使工程师队伍的人员减少一半,但同时也会失去在计划早期阶段“降低技术风险、验证设计、提高成本估算、评估生产流程、完善需求”的机会。 在飞机的工程研发阶段减少测验机数量,也许可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成本节省办法。如图6所示,采购4架测验机比采购6架测验机能节省40亿美元的成本。当然,这种做法也会导致如前所述的轰炸机开发阶段中的缺陷发现问题,造成计划的拖延和成本的增加。总之,国防部在现代化改造工作中要终止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除了限制成本增长,国防部还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和系统,降低新型轰炸机计划的成本。发展先进的军用飞机,是一项昂贵的提案,特别是对于F-22这样的飞机或者新型隐身轰炸机,要求利用多个领域内的超尖端技术。其中一种选择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为其他机型开发的技术和系统。F-117战斗机计划就运用了这一战略,采用了F-16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F/A-18战斗攻击机的座舱显示仪和F404-GE-F1D2型无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F-15战斗机的刹车系统以及C-130运输机的改良型环境控制系统。 同样地,国防部可以通过多运用综合集成、少采用创新发明的措施,降低新型轰炸机的开发风险、重复设计工作需求和计划成本。利用F-22战斗机的隐身技术、F-35战斗机的桁架和F-135型发动机,可以降低新型轰炸机的开发成本。另外,如果新型轰炸机和F-35战斗机的生产工作重合,利用F-35战斗机的主要部件可以使两个计划从这种“规模经济”中受益。

  国防部还可以采用组件包升级采购战略,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能力、扩散成本压力,从而缓解新型轰炸机计划对国防预算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在开发中合理确定新型轰炸机的大小(决定载荷和续航力)和平台(决定生存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在飞机变成成品后再进行大幅度更改将要求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重设计工作。其他一些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组件包升级工作逐渐加入,如运载核武器的专用部件。而且,组件包升级采购战略还将使国防部集成成熟的新技术,如涂层、机翼前缘处理和计算机处理的发展成果,从而增强飞机的生存能力。

  提高航母打击范围和持久性

  在2010年海军协会“海空天博览会”的发言中,盖茨部长指出,美国的海基精确打击能力正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潜在敌人投资发展精确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从超视距范围上对航母的作战行动构成了威胁。 这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海军投资发展新一代能力,提高航母舰载打击兵力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在“空海一体战”中更好地与空军融为一体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 同时,海军还需要把这些新能力集成到航母舰载机联队中去。

  向前进还是保持错误方向?

  和美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类似,过去20年来海军舰载机联队进行致命性打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航母经过综合集成先进数据链、传感器和精确制导弹药的现代化改造后,海军舰载机联队也具备了“超过20世纪80年代兵力10倍以上”的精确打击能力,“从而使一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是促成‘沙漠风暴’行动胜利的6个航母战斗群的近2倍”。

  尽管精确打击武器使海军攻击机更具杀伤力,但自冷战结束后舰载平台的续航力和持久性已大幅降低。 这一点,部分上是因为海军缺乏对其航母作战所受威胁的预知,并认为敌人的战略纵深将极为有限。F-35C战斗机将小幅扩大当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范围,但却无法补足1997年最后一架A-6“入侵者”攻击机退役所造成的续航力损失,也不具备搜索发现并攻击陆基机动目标所需的足够的持久性。如果远程空中打击力量和导弹威胁迫使海军的航空母舰必须从距敌方海岸线1000海里的位置开始行动,那么这种作战范围上的缺陷将导致极大的困难。

  目前,海军F/A-18E/F战斗攻击机在近程、或者经过空中加油在稍远范围的非对抗性作战环境下,为美国的精确打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就生存能力而言,在未来对抗性环境下,具有低可见性的F-35战斗机比F/A-18E/F战斗攻击机作用更大,而后者是海军计划在2013财年继续采购的机型。即使是当F-35战斗机在接下来几年内开始加入现役,海军舰载机联队也要面临着在对抗环境中打击距航母几百英里之外目标的挑战,而且由于敌方威胁的存在很有可能无法进行空中加油。因此,如果不改变现行计划,美国的航母舰载机联队将缺乏以下为高端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想定所需的属性:

  •足以超出敌方陆基和海基海上打击系统的续航力;

  •搜索发现并攻击机动目标所需的持久性;

  •具有为在先进一体化防空系统环境中生存所需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的远程平台。

  发展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

  海军已经开始评估在F/A-18E/F战斗机开始退役时加以取代的各种选项。 对于海军航空兵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海军的选择是采购更多的F-35战斗机,那么美国航空母舰将仅能局限于依赖相对有利、宽松的环境的作战概念。如果海军的选择是发展新型平台,那么他们将得到一个实现重大转变的机会以,能够有效打击拥有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斗网络的敌人,从而确保其未来的前沿存在和打击兵力迅速部署将保持有效。

  2008年,国会战略与预算评估办公室发布了一项报告,就无人平台将如何提升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进行了评估。 拥有自动降落系统的无人机,将能够无需机尾结构而降落于航母上。 如X-47B无人战斗机验证机那样的无尾式飞翼气动布局设计,与F-35这样的同级别飞机相比,在升阻比和内部燃料份额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在结合了自主空中加油后,这些属性将使无人平台的续航力和任务持久性明显提升,远远强于有人战斗机。例如,即使是航母距敌方海岸1500海里,在距海岸500英里范围内有充足的加油机支援下,由12架X-47B无人机组成的航母飞行中队可以维持沿敌方海岸5条轨道的作战任务,搜索机动目标或者提供支援性电子攻击,或者再加上2条敌方内陆500英里以外的轨道(如图13所示)。移除尾部结构,对于取得在对抗空域中渗透作战和持久存在所需的低可见性同样极为重要。

  海军已经向发展航母无人舰载机迈出了第一步。至2013年,海军将以另外的7.5亿美元投资于无人空战系统验证机(UCAS-D)项目,以演示无人平台也可以在航母甲板上起降,能够自主进行空中加油操作。另外70亿美元资金预计将于2020年投入,目标是生产4-6个“最适于非常规和混合战争”的舰载无人空中监视和打击系统(UCLASS)平台。

  虽然载无人空中监视和打击系统看起来似乎是海军发展拥有更好续航力和持久性的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很好一步,但部分来自于战斗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却不见得支持这种为高端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所需要的无人平台。 其中一项较有前景的选择,就是利用当前的无人空战系统验证机项目,发展X-47B无人机的派生机。国防分析中心对此选项进行了研究,认为对于能够持久存在于防御空间的无人战斗机类飞机来说,“X-47B无人机的派生机最具成本效益比。” 和重新开始一项未经测试的设计相比,基于已知条件的措施可以降低开发时间、遏止海军打击能力的下降。

未来远程防区外弹药
  防区外武器扩展了渗透打击平台的打击范围,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把机组人员置于危险之下的情况下打击目标。但是,由于相对于其他弹药的作战限制和高成本,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最佳应用是打击有限数量的高价值固定目标。基于以上考虑,可以运用几个概念,使未来巡航导弹和快速全球打击弹药为未来指挥官增加防区外打击选项。
  例如,国防部可以开发新的巡航导弹,以防区外打击能力为空军和海军飞机拓展打击范围。目前,空军将发起一项分析,以“后续远程防区外载具”取代过时的空射巡航导弹和常规空射亚音速巡航导弹。 除了发展能够打击1000海里甚至更远以外目标的新型巡航导弹以外,类似于增程型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ER)的航程500海里导弹,将降低导弹的成本,增加空军和海军部队可以携带这种导弹的打击平台数量。射程较小的新型巡航导弹也将需要较短的飞行时间,提高打击重定位目标的效能。其弱势在于,射程较小的导弹需要其发射平台深入渗透进入我爱记敌方空域,增加了飞机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提高防区外武器的飞行速度,是提高对时间要求严格目标的打击效能的另一项措施。国防部正在对有关技术进行审查,发展射程最高达到1000海里甚至更远的机载超音速巡航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可以在30分钟之内打击距发射点700海里之遥的时间要求严格目标,如导弹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和机动式地空导弹,而“战斧”战术巡航导弹打击现等距离上的同样目标则需要1.5小时。 虽然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导弹具有克服亚音速防区外武器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但其发动机和弹体技术方面的成本同样也要比当代远程巡航导弹高100-200万美元。另外,维持高超音速飞行所需的发动机和燃料也会大幅降低导弹的有效弹头载荷。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平衡和可能出现的高成本,很难想象国防部会投资生产大量的超音速或者高超音速,虽然这些武器对于打击极高价值目标可能会发挥极为重要的能力。
  其他击败“紧急地区性威胁”的选项,如无赖国家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运用或输送,包括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武器。 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概念,包括海军“三叉戟”D-5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派生弹型和空军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Minuteman III ICBM)。空军的“常规打击导弹”(CSM)是正处于开发早期的实验性系统之一,采用了来源于“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牛头怪IV”(Minotaur IV)运载火箭,具有高超音速飞行能力。这种运载火箭是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兵力运用与本土发射高超音速技术飞行器(FALCON)”计划开发的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HTV-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够在目标区域发射各种常规子弹药。预计2012年常规打击导弹将进行首次演示。
  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能力将为未来指挥官提供一种新的打击手机,可以有效打击时间要求严格目标,如在“空海一体战”爆发阶段打击一体化防空系统战斗网络节点,或者高价值反恐目标。但是,同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类似,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的高成本也将限制其应用,将仅用于打击具有最高价值的目标。 例如,常规打击导弹所用的“牛头怪IV”运载火箭能够将3800磅重的载荷带入低地球轨道。 减去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的重量,常规打击导弹最多可以将几千磅常规武器送往目标区域,即使是对于更重一些的载荷“牛头怪”也能将其送入亚轨道。这数千磅武器将消耗可观的资金。在不考虑高超音速运载火箭的情况下,“牛头怪”和“三叉戟5”导弹分别至少需耗资1500万美元和3100万美元。
  除了高成本因素以外,这些导弹还有其他方面值得考虑的因素:当从弹道导弹核潜艇或美国本土导弹发射管中发射常规弹道导弹时,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会误解为美国发射了核导弹。 另外,常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的弹道飞行时间超过总飞行时间的一半,因此会违反新《裁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Treaty)中对于战斗部的限制。虽然国防部意图保持“对于非核快速全球打击能力所需的最低核兵力结构稍高一点的实力”,但单凭这一点“稍高的实力”要形成超过100枚常规弹道导弹兵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未来航空电子攻击
  国防部已经认识到,航空电子攻击能力对于远程打击武器和平台的生存能力将依然极为重要。美国军队的航空电子攻击平台包括防区外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以及基于战斗机平台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用以压制或瘫痪敌方雷达。目前,海军正投资发展总量为14架“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远征中队,取代越南战争时期的EA-6B电子战飞机,基于航母或前方基地实施航空电子攻击作战。除了这些专用航空电子攻击平台,远程打击飞机也能够搭载相应系统,如“小型空射诱饵干扰弹”(MALD-J)和拖曳式诱饵,可以欺骗和干扰敌方防空雷达。
  虽然可以说航空电子攻击部队是维持国防部远程打击战略优势的所需兵力,但实际上EC-130H和EA-18G两种电子战飞机还是最适用于美国军队过去20年来所一直进行的相对宽松空中作战。作为C-130运输机的派生机,EC-130H飞机无法在敌方远程防空系统范围内飞行。EA-18G是基于F/A-18F双座战斗机生产而成,缺乏支援深入对抗空域打击平台所需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在2012年《主要作战行动》评估中,国防分析中心认为,EA-18G电子战飞机“不是为在防御空域生存而设计”,因此必须从防区外的距离上提供航空电子攻击支援,这对于支援渗透打击平台是极不适用的。
  缺少航空电子攻击飞机的支援,渗透打击平台将不得不依靠机载自我防护系统。释放诱饵、干扰物是生存能力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其较小的机身限制了其续航力以及可以产生的干扰能量。 另外,搭载大量诱饵和干扰物将降低飞机携带精确打击弹药的数量。
  国防部在评估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系列选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发展与现有飞机计划相比具有更强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的新型航空电子攻击平台。其中一项选择是,应当设计全新的、专用的渗透航空电子攻击飞机。与其他主要飞机计划类似,这样一种平台也将需要10年甚至更多时间进行研发和生产。另一项选择是,发展现有实验性平台,使其更快地达到盖茨部长所提出的解决75%的问题的目标,而不是等到这些平台能够解决99%的问题、更为精细、更昂贵,甚至会占用其他远程打击计划所需资源。
  此前所述的无人战斗机验证机具有支援远程打击兵力所需的更强续航力和持久性,可以视为这种能够解决75%的问题的航母舰载航空电子攻击机候选平台。波音公司正在测试的“幻影射线”(Phantom Ray)无人战斗机,是未来航空电子攻击平台的另一种选择平台。这种无人机基于为联合无人战斗机计划开发的原型机发展而来,其两个机身武器舱将可携带8枚小直径炸弹或者其他任务包。利用不空中加油条件下的1400海里作战半径,一架低可见性“幻影射线”无人战斗机的航空电子攻击派生机将使远程打击平台能够穿越敌方防空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方面,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处于保密阶段,但他们最近也承认低可见性的RQ-170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将同样能够执行航空电子攻击任务。
  虽然以前后协力的方式运用航空电子攻击和渗透性隐身打击飞机可以获得协同效应,但是,尝试通过减少隐身打击飞机数量发展新型航空电子攻击能力,从而降低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的做法,是有一点缺陷的。如本报告第二章所述,隐身飞机并非不可见的。结合规避敌方防空系统的技战术和规程,隐身技术能够使那些防空系统无法建立起针对隐身飞机的瞄准轨迹。从这一点上看,航空电子攻击系统可以通过干扰敌方跟踪雷达提高渗透性隐身飞机的生存能力。为了“遮盖”一架雷达波散射面积更大的轰炸机,航空电子攻击平台必须能够产生更强的能力,降低敌方雷达的效能。 这一产生更大能量的需求,将使航空电子攻击飞机在设计上要倾向于更大的机身空间和冷却能力,因此也将更为昂贵。换句话说,减少渗透轰炸机的成本使其隐身性更低,只会提高航空电子攻击飞机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将无法利用其他实验性平台作为航空电子攻击飞机的设计基础。
  总结以上观点,国防部有机会发展未来航空电子攻击能力,提高远程打击系统的生存能力。如果国防部发展航空电子攻击平台,应当考虑利用能够使生产成本降至最低的“现成”选项,使下一个十年阶段内航空电子攻击飞机既能支援传统性的远程打击飞机、弹药,又能支援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
  维持“核三角”力量的空中分支
  空军应当制订关于陆基战略威慑更替力量和维护“核三角”力量空中分支的计划。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希尔顿上将
  《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指出,国防部必须维持“核三角”力量,以保持国家战略威慑态势,为美国盟友提供扩展性威慑,避免因安全环境的变化或者“核三角”力量各分支中的一个或更多组成部分上的技术性失败而遭受损失。
  尽管有《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的结论,“核三角”目前正向潜射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双重力量组合”发展。国防部现行具备核攻击能力的轰炸机部队计划包括20架渗透性B-2轰炸机和76架防区外B-52轰炸机。 当B-2轰炸机失去渗透能力时,“核三角”力量的空中分支将弱化为由B-52轰炸机携带核弹头空射巡航导弹构成,而这些导弹都濒临服役寿命末期,而且不适用于攻击由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生产的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架等重定位目标。
  为维持具有核攻击能力的轰炸机部队、避免不确定性损失,国防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国防部应当发展能够生存于先进防空系统中的新型核巡航导弹。与现有的空射巡航导弹不同,新导弹应当能够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能够由空军和海军的各种飞机发射。这种更小的、更多能的巡航导弹,其射程应当达到500-600海里,能够由轰炸机和类战斗机机型携带,只有这样国防部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加大采购量,提高防区外导弹储备的整体规模。
  第二,国防部应当开发设计新型轰炸机,保持携带核武器的能力。根据新《裁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空军可以将基本核武器需求纳入新型轰炸机设计工作,对其核作战能力进行全面装备、测试、验证和宣告。由此,新型轰炸机应当:
  •能够承受核武器的影响(爆炸/震动、热效应和电磁脉冲辐射);
  •采用兼容于核武器、能够满足未来某些核安全需求的布线和武器管理系统;
  •拥有控制和释放核武器所需的空间的动力。
  新型轰炸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所有的军用飞机都可能需要在敌方可运用核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的环境下行动。 如果未来一种新型轰炸机需要取代“核三角”力量中的B-2和B-52轰炸机,就必须在其初始设计中包括承受核武器电磁脉冲辐射、爆炸/震动和热效应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且在新型轰炸机生产完成后又出现了核作战需求,国防部将不得不开发、采购新机型。本质上说,与在设计中将承受这些影响的要求放在首位的轰炸机相比,国防部要采购新的飞机就必须付出相对极高的代价。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以下两个标准。如果新型轰炸机的设计和布线无法容纳用于维持对核武器进行控制的专用部件、与核武器进行通信联系的专用通道,如果国防部想调整核轰炸机兵力,就将不得不开发拥有这些能力的新机型。
  发展可以生存于核武器影响之下的新型轰炸机,其电磁脉冲方面的成本将增加6-8%。 与重新开始设计工作、生产另一机型相比,这一比例成本相对来说是低廉的。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国防部无需立即作出全面装备和验证新型核能力轰炸机的政策决策。相反,国防部在设计任何新型轰炸机时都应当考虑避免因未预料的事件而遭受损失。
  第四章 措施及实施
  我们还认为,美国必须能够通过持久性的监视、跟踪和快速高强度精确打击使敌人无法得到保护。这是为什么委员会支持在远程打击系统及其相关传感器方面增加投资的原因。
  ——《国防独立委员会对<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评估》
  此前几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从其进行大规模远程打击作战能力中获得了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不管在威慑可能性敌人,还是在战争中击败敌人,这一优势都为美国带来了极大利益。但是,现有和潜在敌人正在进行的努力,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却也已经逐渐削弱这一优势。国防部当前的计划不足以维持美国军事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因此,国防部领导层在是否要保持这一优势的重要战略抉择面前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这一优势?
  本章对一些措施进行了总结,这些措施是为了缩小国防部计划兵力和将维持美国非宽松作战环境中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军事能力的系统系列之间的差距。本章还对如何安排这些措施的次序、首先解决最为重要的能力欠缺、减少各种新计划之间的重复提出了一些观点。最后一部分简要总结了国防工业基础问题,这些问题是国防部在为发展下一代打击系统系列制订计划时应当考虑的。
  对比本报告第一章所提出的替代性框架,国防部现有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计划中有如下不足:
  •陆基轰炸机(除规模较小的B-2轰炸机部队以外),缺乏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高威胁度防空环境的能力;
  •航母舰载机联队缺乏支援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持久性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当敌人的威胁迫使航母在打击作战有效范围之外就开始行动时更是如此;
  •当前和计划中的陆基和海基打击系统,包括有人和无人系统,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远程空射巡航导弹和常规空射巡航导弹逐步接近服役寿命末期;
  •防区外武器缺乏打击高机动性、可重定位的、经过强化的、深层掩埋的并位于对抗地区纵深的目标的能力;
  •航空电子攻击平台缺乏支持在对抗空域进行远程打击作战的续航力和生存能力。
  远程打击长期投资的顺序安排
  本部分对远程打击长期投资的4个选项进行评估,这些投资项目的目的是解决国防部已知和即将出现的远程打击能力的不足。由于每一选项都建议在技术和预算允许时尽快生产航母舰载无人打击平台,因此评估主要集中于发展具有更强续航力和持久性的新型陆基轰炸机、防区外武器和支援性航空电子攻击平台的影响 。
  选项1.推迟新型轰炸机。这一选项将新型轰炸机的生产计划推迟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能够使国防部进一步发展或者开发新技术,从而为生产能力更强的飞机创造条件,如隐身性更强、发动机效能更高、自动目标识别系统更为先进等。同时,也可以使国防部可以在近期内采购更小、可能会更便宜的航空电子攻击平台,并具有支援航母舰载无人战斗机作战所需的足够的续航力和持久性。在全部4个选项中,选项1最有可能降低发展新型远程打击能力所需的近期投资压力,在当前国防预算缩减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但是,在打击机动性、加固强化、深层掩埋和位于地理纵深的目标方面,选项1存在能力和实力上的缺陷,而且这一不足的发展是渐进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为部分性补足这一缺陷,国防部将有可能被迫采购大量具有更远航程能力(1000海里或者更远)的、造价更为昂贵的防区外武器。在空战中,主要运用防区外武器打击几万个目标的做法将受到成本的制约。实际上,选项1将对进行未来空战任务施加巨大限制,也将无法支持为击败具有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敌人而实施的“空海一体战”。另外,在20年代中期才开始轰炸机计划,会导致至30年代末期或者40年代初期才初步见效,而到那个时候国防部将需要开始更换全部轰炸机兵力,从而提高了新计划的整体成本。
  选项2.向全防区外打击兵力发展。选项2要求发展无隐身性和为在对抗空域生存所需的支持系统的新型防区外轰炸机。这一措施可以降低轰炸机的成本。同选项1一样,推迟新型渗透轰炸机的生产20年时间,将为新型飞机技术的成熟创造条件。
  本质上,这一选择的缺点要远远大于优点。在推行这一措施时,如果在要在下一个10年或15年内以新型防区外打击平台取代现有轰炸机,那么国防部将无法全面利用这些传统资产的剩余服役寿命价值。为补足以大量低廉的直接攻击精确制导武器进行空袭的能力损失,国防部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对远程防区外武器的投资。进一步说,在B-2轰炸机转为担负防区外攻击任务后,在几十年内国防部都将不再拥有以大型(5000磅或以上)直接攻击渗透性武器打击位于高威胁度区域的强化和深层掩埋目标的能力。就成本而言,选项2有可能会造成防区外轰炸机采购和后续渗透轰炸机长期性发展之间的大量重叠,从而导致极为不利的计划投资“冲击波”。
  选项3.首先发展新型渗透打击能力。选项3要求根据优先次序发展新型渗透轰炸机。这一做法,将充分利用B-2、B-1和B-52轰炸机的利用服役寿命价值,作为防区外打击平台使用。假设国防部在下一个几年阶段内发起一项发展计划,那么新型渗透轰炸机将在B-2轰炸机失去渗透能力前加入现役。渗透轰炸机将使国防部能够采购成本更低的弹药如射程为500-600海里的联合巡航导弹从而扩充其精确制导弹药储备;同时,将其常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控制在极小规模,仅用于打击具有极高价值的、时间要求严格的目标。
  选项3也有缺点。国防部可能需要在渗透轰炸机采购计划的最后几年内开始对其防区外打击平台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这两项工作的重叠要远远小于选项2中造成的冲击波,而且如果国防部选择以渗透轰炸机的非隐身派生机型作为后续防区外打击飞机的话,这一重叠是可以缓解或者是几乎消除的。这一“单平台、两种派生机型”的措施,还将使国防部能够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另外,两种派生机型之间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从而降低了维持未来轰炸机兵力的成本消耗。另一种措施是在“两步阶段”的第一阶段发展新型渗透轰炸机。新型轰炸机可以拥有比B-2轰炸机更强的隐身性特征,而且能够利用外部挂点、动力和数据总线等在机身外挂载武器。当国防部准备开始推进第二阶段计划时,可以将第一阶段的轰炸机转变为防区外攻击平台,同时采购基于同一平台(并运用几乎相同的生产工艺)的、隐身性更强、或者装备了效能更强的新发动机的新型渗透轰炸机。
  选项4.尝试性措施。采购一种渗透性轰炸机以之取代空军所有远程打击兵力,是所有4个选项中成本最高的一种。国防部将以极高成本取代其非低可见性防区外打击平台,而这一成本可能相当于一支相对较小规模轰炸机部队总体成本。另外,采购一种先进的隐身平台,在低威胁度和中等威胁度环境中打击目标也将是一种能力浪费。
  发展均衡的远程打击系统系列
  在所有4种选项中,选项3似乎为维持美国下一个30年阶段的远程打击战略优势提供了更均衡的途径。选项3中所建议的防区外打击能力和渗透远程打击能力的混合,将在避免因一个或更多远程打击系统未预料到的失效而造成损失同时,对未来敌人构成多维度的挑战。由于国防部目前在远程打击方面最为迫切的弱点是缺少能够渗透并持久存在于非宽松威胁环境下、打击固定和机动目标的平台和武器,在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计划中将解决能力差距问题置于首要地位就是一种极为合理的选择。另外,选项3在充分利用B-2、B-1和B-52轰炸机剩余服役寿命价值的同时,能够避免国防部调整轰炸机部队各项计划之间的重叠。
  总之,要解决国防部首当其冲的远程打击能力缺陷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渗透性、持久性轰炸机。空军下一个财政预算提案中,应当发起一项新计划,采购最多100架选择性有人驾驶的全方位、宽波段隐身渗透轰炸机,其航程应达到4000-5000海里。这种飞机应当拥有机身监视和自我防御能力,可以在弱化的C4ISR环境中独立打击固定和机动目标。
  2.防区外打击平台。考虑到空军目前轰炸机部队的预期服役寿命和执行防区外攻击任务的可行性,国防部应当推迟新型防区外打击平台的采购时间,直至渗透轰炸机生产工作基本完成。
  3.航母舰载机联队打击。海军应当发展可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1500海里的无人战斗机,并应具备在先进防空网络中生存所需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
  4.防区外打击空射巡航导弹。为在近期或中期发展新型防区外攻击平台,海军和空军应当投资开发能够由远程和近程打击平台发射的联合巡航导弹,并应能够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
  5.全球快速打击武器。国防部应当考虑发展少量(100枚或更少)常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支援那些需要数小时反应时间的针对极高价值目标有限打击作战。
  6.航空电子攻击。除了为新型远程打击平台配备先进的诱饵和其他自我保护系统外,国防部应当生产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航空电子攻击平台,支援远程打击作战,均衡国防部其他项目计划和现有技术,降低计划发展时间和成本。
  7.“核三角”力量空中分支。空军在新型渗透轰炸机的设计中,应当使其具备搭载核武器的潜勇,以保持“核三角”力量的空中分支,避免因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损失。
  国防工业基础
  维持美国远程打击战略优势所要做的工作,远远不止采购特定平台和武器系统。同时,也要依靠人的因素来实现,即:通晓先进技术、拥有设计、开发和生产未来军用飞机必需技能的人力资源。
  对于美国军用飞机工业基础的长期可行性,应给予充分关注。过去40年内,国防部开发的主战机型在7-13种之间。2010年,除了海军无人战斗机验证机计划以外,还没有正在发展中的主要军用飞机计划。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就会为工业基础带来“挖空”性的高风险,而工业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针对现有和即将出现的威胁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航空航天工程团队要通过新型飞机的现实设计、开发和试验工作磨练技能。没有新项目,工业办就针对失去最富有经验的军用飞机设计和生产团队,同时也会失去训练后备人员的能力。 而且,较少的军用飞机发展项目将随着时间的失衡而降低人员经验的深度和广度。一名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业于航空航天的工程师,可以在40年的工作生涯中参与4-6个主要飞机项目,而一名现在刚刚开始这一职业的工程师只能参加2-3个项目。
  缺乏技能经验的工业人力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未来远程打击飞机的开发时间。1992年,兰德公司指出,“技能经验水平的下降,是导致我们过去所研究的最近几个飞机项目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防部没有开发任何一种新型远程打击平台,而且还表现出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的意向。这种对工业基础的忽略,“已经极大弱化了远程打击设计和开发能力”,而如果国防部决定在下一个10年阶段中期或者更晚才启动新型轰炸机计划,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成本代价。 另外,进一步的延迟将引发更大的风险,新型轰炸机的开发和生产工作将要比目前已取消的下一代轰炸机计划原始预期时间长10-12年,从而在军事竞争的关键领域形成“弱势之窗”。 由于“时间就是金钱”,新型飞机的开发时间增加一年,就有可能多消耗美国纳税人几十亿美元的资金。
  从工业层面上说,失去仅剩几个能够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军用飞机主要承包商的公司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将严重削弱国防部依赖私人行业进行发明和革新工作的能力。1965年,有11家公司可以从事新型战斗机或轰炸机的设计生产工作。现在最多只剩下了3家,包括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如果这3家公司中任何一家认为自己无法接受以年均消耗资金近0.8-1亿美元的代价维持飞机的设计和开发团队,同时等待着国防部作出启动新项目的决定,那么就会削弱国防部“强化竞争力”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对于主要国防采购计划的长期性革新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维持国家远程打击战略优势,远远不止是发展新技术或者采购新平台的问题,也需要国防部慎重高效地管理项目投资,确保其工业伙伴维持高技能水平团队,而这一资源最终也是美国未来军事能力所要赖以生存的。
  译自: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报告
  作者:马克•古济格
  编译:知远/云天
 
  
这文章对现代战争的描述很透彻。
并认为国防部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系列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续航力:陆基打击平台经过空中加油后续航力应达到4000-5000海里,航母舰载平台续航力应达到3000海里,能够位于敌方领土纵深的目标;

  •持久性:能在目标区域保持足够长的盘旋时间,定位和打击机动性、重定位目标;

  •生存能力:充分的全方位、宽波段低可见性特征,在自身自我防御系统和外部支援性航空电子攻击的补充下,在对抗环境中有效作战;

  •独立行动:在指挥控制、外部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所提供的位置、导航和定时信息可能无法利用的环境下,独立行动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渗透打击和防区外打击:以具备能力和实力的防区外武器和渗透性平台的混合,在未来空战中打击数量可能达到数千个预期平均着弹点的全部目标,包括机动性、重定位、加固强化、深层掩埋的目标,以及地理上处于纵深位置的目标,从而极大复杂化敌人的规划工作。

==================================================
非隐身飞艇莫属。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