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联手对付中国 日本更为积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6:28
●中美日三国在政治安全领域基本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美日两国在台湾问题上都采取了牵制和围堵中国的策略
  ●在对华遏制方面,美国有所顾虑,不愿意现在就和中国迎头相撞;而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却比较高,且倾向越来越明显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愿意舍台湾取中国大陆;而日本却不能像美国一样做出明确选择
  ●中美日应建立互信机制,避免擦枪走火,特别是要避免出现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清华环球论坛讨论嘉宾:
  赵全胜: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郝雨凡: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翟强: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
  <b>二对一,美日围堵中国</b>
  赵全胜:中美日的三边关系是当前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三角关系,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统计数字就能发现,每一国与其他两国均为较大的贸易伙伴国,三国的经济依存度非常大,人员往来非常频繁。
  但是,三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关系却截然不同,基本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中美日三国在朝核问题、反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但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与中国有很大的分歧,两者基本都不希望看到中国统一,同时也不希望看到由于“台独”引起战争。最近,美日防务联合声明把台海地区列入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郝雨凡:目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期间和冷战以后相比,已进入了不稳定期。这个不稳定期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在经济上相互联系越来越多,但在政治上和安全上的猜疑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不信任,中美日确实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
  翟强:我基本上同意两位教授的观点。目前,确实存在美日联手围堵中国的迹象。其实,美日联手围堵中国从美日同盟成立就开始了。但是,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开始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日本跟着美国的步伐,也与中国改善了关系。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美日又开始把围堵中国作为共同目标。可以说美日同盟是一个冷战的产物,但又超越了冷战。美日至今仍然用冷战思维来面对冷战后的亚太局势,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对两国利益的威胁,又回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敌视、围堵中国的状态。
  <b>在遏制中国方面,日本比美国更积极</b>
  赵全胜:在美日共同对中的“二对一”局面里,我感觉美国是主导。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都是美国的追随者,美国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战略设想,日本则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把自己和美国绑在一起。
  郝雨凡:我的看法与赵教授稍微有点不同,我觉得小泉上台以来,日本在试图遏制中国方面似乎更积极了。
  在美国,强硬的共和党人认为应该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对手,但是民主党主流的看法却是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当然,这个接触不是无原则的接触,而是一种限制性接触,是要通过接触来限制中国的行为,影响中国的国内政治,通过接触来服务美国的在华利益。虽然布什的新一届政府是鹰派主导的政府,但在对华政策上,他们也还是有所顾虑,不愿意现在就和中国迎头相撞,还是希望能够以接触的方式来谋求美国的在华利益。
  回过头来讲日本,在对华遏制方面,日本政府在认识上的一致性比美国高。特别是小泉上台以后,日本在对华遏制这方面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当然,在日本国内也还是有亲华和反华势力的内部抗争,但与美国相比,要求遏制的声音更强。
  赵全胜: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在制订对外政策时依据的是它的全球战略,比如反恐和处理与欧洲的关系等等。在全球战略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疑虑虽然更深一层,但好像还能放一放,已经让位于恐怖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毕竟反恐需要全力进行。
  日本虽然是一个区域大国,但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几个全球性问题,与日本的国家利益联系却并不那么紧密,甚至还比较遥远。对日本来说,当务之急是不能眼看着一个邻居慢慢发展壮大。另外,还有朝核问题,这些才是日本最关心的问题。
  翟强:的确,布什政府是一个追求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绝对安全或者说独霸地位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要保持绝对的单边主义做法来维护美国的地位。虽然美国已经没有一个像冷战时苏联那样直接的明显的对手,但是他们还是要防备未来要对美国霸主地位挑战的国家,比如中国。
  当然“9·11”事件使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有所转移,恐怖分子可以给美国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并不能取代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真正能够取代美国霸主地位的必须是一个国家。防备可以在未来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的想法,一直存在于美国保守主义的头脑中。
  <b>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倾向于大陆,而日本则处于比较矛盾的取舍之中</b>
  郝雨凡: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一直在限制陈水扁不要走得太远,也不希望台海爆发战争。目前,美国的白宫和国会全都控制在共和党手中,按理说,白宫完全可以在台湾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实际上,白宫收紧了对台政策。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现在既不能从中东分身,也不希望在现阶段就在此问题上与中国正面对抗。当然,如果说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中国。美国之所以不希望陈水扁太过放肆,实际上是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正面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得不到好处。因此,美国把对华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强调地区稳定上。
  当然,美国在台湾也有一部分利益,但与在中国大陆的利益相比,美国更愿意舍台湾取中国大陆。毕竟中国拥有的外交资本更多,与台湾相比,美国更需要中国。
  但美国有一些比较有势力的亲台议员,他们多数都是来自共和党的保守派议员,布什不能不照顾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政策表态的话,对这一派的选民无法交代。所以,我觉得美国最近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更多的是说给美国国内听众的。
  翟强:应该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目前的政策与其冷战时期的政策是一致的。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削弱和阻碍新中国的发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但是并没有成功。美国一直努力维持台海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后冷战时代。因为,两岸分离的局面有利于美国的利益,能够牵制中国的发展,所以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明确的。
  郝雨凡:再说日本。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取舍中,日本正处在一个矛盾的艰难选择阶段。
  其实日本在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利益,但是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壮大,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在过去的100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基本是俯视,但现在中国的发展逼迫日本不得不平视。这种心理调整,再加上领土等历史问题的纠纷,日本当然希望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多少对中国进行一些牵制。日本甚至希望牵制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就像日本自民党总裁所说的:日本希望中国现代化,但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日本的矛盾心理:不希望中国乱,希望中国能够开放,给日本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又不希望中国强大,至少不要超过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在权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时候,日本不能像美国一样明确地选择中国大陆而不是台湾。
  <b>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三方互信</b>
  郝雨凡:我觉得美国今后发展的取向无非有以下三种:一是更霸道;二是有所收敛;三是既不收敛也不越来越霸道,维持现在的这种基本态势。日本也有三种可能,一个是对华搞冷战;二是在经济上谋发展;三是与此同时谋求军事、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也同样面临三种可能,最坏的一种前景就是美国越来越霸道,与越来越膨胀的日本联手来对付中国;而对中国最好的局面就是美国正视中国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是个很现实的民族,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中美谋得双赢局面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对中美关系,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悲观的,认为在布什第二届任期内,中美关系很可能在台海问题上发生冲突。我个人认为两种可能都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种可能性在现阶段看要更大一些。
  赵全胜:具体到政策问题,我认为,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观念应有所突破,应该正视美国因素。台湾最重要的外部支持第一是美国,第二就是日本,在处理台湾问题上,要争取美日能够起一个正面的作用。
  1972年,中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现在中日关系又出现了不正常,我觉得有必要去设想中日关系的第二次正常化。这当然需要双方进行努力。但目前的情况是,日本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重视历史问题的认识非常不足,误认为坚持几次,中国就会退让。日本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反省。对中国来说,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更有技巧的做法。如,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恢复高层互访,不一定非要关系好才能有高层互访。高层互访不光有增强友谊的作用,还有消除误解的作用。
  郝雨凡:没错,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到了一个不得不平视的阶段,日本需要在成为什么样的国家等一些世界观问题上调整心态,但是不要调整到一个有害于中日关系的状态。另外,我认为,在处理中日、中美关系上,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会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
  翟强:比较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的同时,我们确实还应看到很多合作和协商的方面,比如说反恐和朝核问题。中美关系要比中日关系复杂,也就是说给中国的机会更多一些。但总体上我认为,在中日关系上,如果是小泉仍然执政的话,中日关系改善的机会和幅度不会很大。
  赵全胜: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大的原则上的问题,一个是具体问题。从大的原则上来讲,中国应该就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提出抗议。但是,到了具体层面上,就要发挥外交技巧的作用。如果只寄希望于后小泉时代,如果没有出现对华友好的政府,难道中日关系就要一直僵下去吗?所以,我觉得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结”日本要解,双方的外交工作也还是要进行。
  郝雨凡:我认为中国手中的牌比日本多,是中国有求于日本多呢,还是日本有求于中国多?在过去,是中国有求于日本的地方多,但现在这个情况恐怕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所以我认为在日本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对其稍微施加压力还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个度,外交上有外交技巧,有外交策略,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
  赵全胜:另外,对中美日三边关系,我也想提一些建议。第一,美日需要调整一下冷战心态,调整一下认为“中国一发展我们就变弱”的零和心态。第二,三方需要加强沟通,特别是领导层的沟通。在目前全球化时代,领导层的沟通更加重要。第三,各方应该建立互信机制,避免擦枪走火,特别是要避免出现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局面。第四,各方应加强民间交流。法德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小孩子送到对方国家去做家庭访问,美日之间也有类似的做法。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加强。●中美日三国在政治安全领域基本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美日两国在台湾问题上都采取了牵制和围堵中国的策略
  ●在对华遏制方面,美国有所顾虑,不愿意现在就和中国迎头相撞;而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却比较高,且倾向越来越明显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愿意舍台湾取中国大陆;而日本却不能像美国一样做出明确选择
  ●中美日应建立互信机制,避免擦枪走火,特别是要避免出现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清华环球论坛讨论嘉宾:
  赵全胜: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郝雨凡: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翟强: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
  <b>二对一,美日围堵中国</b>
  赵全胜:中美日的三边关系是当前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三角关系,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统计数字就能发现,每一国与其他两国均为较大的贸易伙伴国,三国的经济依存度非常大,人员往来非常频繁。
  但是,三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关系却截然不同,基本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中美日三国在朝核问题、反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但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与中国有很大的分歧,两者基本都不希望看到中国统一,同时也不希望看到由于“台独”引起战争。最近,美日防务联合声明把台海地区列入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郝雨凡:目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期间和冷战以后相比,已进入了不稳定期。这个不稳定期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在经济上相互联系越来越多,但在政治上和安全上的猜疑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不信任,中美日确实形成了一个“二对一”的局面。
  翟强:我基本上同意两位教授的观点。目前,确实存在美日联手围堵中国的迹象。其实,美日联手围堵中国从美日同盟成立就开始了。但是,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开始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日本跟着美国的步伐,也与中国改善了关系。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美日又开始把围堵中国作为共同目标。可以说美日同盟是一个冷战的产物,但又超越了冷战。美日至今仍然用冷战思维来面对冷战后的亚太局势,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对两国利益的威胁,又回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敌视、围堵中国的状态。
  <b>在遏制中国方面,日本比美国更积极</b>
  赵全胜:在美日共同对中的“二对一”局面里,我感觉美国是主导。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都是美国的追随者,美国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战略设想,日本则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把自己和美国绑在一起。
  郝雨凡:我的看法与赵教授稍微有点不同,我觉得小泉上台以来,日本在试图遏制中国方面似乎更积极了。
  在美国,强硬的共和党人认为应该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对手,但是民主党主流的看法却是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当然,这个接触不是无原则的接触,而是一种限制性接触,是要通过接触来限制中国的行为,影响中国的国内政治,通过接触来服务美国的在华利益。虽然布什的新一届政府是鹰派主导的政府,但在对华政策上,他们也还是有所顾虑,不愿意现在就和中国迎头相撞,还是希望能够以接触的方式来谋求美国的在华利益。
  回过头来讲日本,在对华遏制方面,日本政府在认识上的一致性比美国高。特别是小泉上台以后,日本在对华遏制这方面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当然,在日本国内也还是有亲华和反华势力的内部抗争,但与美国相比,要求遏制的声音更强。
  赵全胜: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在制订对外政策时依据的是它的全球战略,比如反恐和处理与欧洲的关系等等。在全球战略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疑虑虽然更深一层,但好像还能放一放,已经让位于恐怖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毕竟反恐需要全力进行。
  日本虽然是一个区域大国,但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几个全球性问题,与日本的国家利益联系却并不那么紧密,甚至还比较遥远。对日本来说,当务之急是不能眼看着一个邻居慢慢发展壮大。另外,还有朝核问题,这些才是日本最关心的问题。
  翟强:的确,布什政府是一个追求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绝对安全或者说独霸地位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要保持绝对的单边主义做法来维护美国的地位。虽然美国已经没有一个像冷战时苏联那样直接的明显的对手,但是他们还是要防备未来要对美国霸主地位挑战的国家,比如中国。
  当然“9·11”事件使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有所转移,恐怖分子可以给美国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并不能取代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真正能够取代美国霸主地位的必须是一个国家。防备可以在未来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的想法,一直存在于美国保守主义的头脑中。
  <b>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倾向于大陆,而日本则处于比较矛盾的取舍之中</b>
  郝雨凡: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一直在限制陈水扁不要走得太远,也不希望台海爆发战争。目前,美国的白宫和国会全都控制在共和党手中,按理说,白宫完全可以在台湾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实际上,白宫收紧了对台政策。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现在既不能从中东分身,也不希望在现阶段就在此问题上与中国正面对抗。当然,如果说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中国。美国之所以不希望陈水扁太过放肆,实际上是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正面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得不到好处。因此,美国把对华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强调地区稳定上。
  当然,美国在台湾也有一部分利益,但与在中国大陆的利益相比,美国更愿意舍台湾取中国大陆。毕竟中国拥有的外交资本更多,与台湾相比,美国更需要中国。
  但美国有一些比较有势力的亲台议员,他们多数都是来自共和党的保守派议员,布什不能不照顾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政策表态的话,对这一派的选民无法交代。所以,我觉得美国最近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更多的是说给美国国内听众的。
  翟强:应该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目前的政策与其冷战时期的政策是一致的。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削弱和阻碍新中国的发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但是并没有成功。美国一直努力维持台海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后冷战时代。因为,两岸分离的局面有利于美国的利益,能够牵制中国的发展,所以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明确的。
  郝雨凡:再说日本。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取舍中,日本正处在一个矛盾的艰难选择阶段。
  其实日本在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利益,但是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壮大,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在过去的100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基本是俯视,但现在中国的发展逼迫日本不得不平视。这种心理调整,再加上领土等历史问题的纠纷,日本当然希望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多少对中国进行一些牵制。日本甚至希望牵制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就像日本自民党总裁所说的:日本希望中国现代化,但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日本的矛盾心理:不希望中国乱,希望中国能够开放,给日本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又不希望中国强大,至少不要超过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在权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时候,日本不能像美国一样明确地选择中国大陆而不是台湾。
  <b>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三方互信</b>
  郝雨凡:我觉得美国今后发展的取向无非有以下三种:一是更霸道;二是有所收敛;三是既不收敛也不越来越霸道,维持现在的这种基本态势。日本也有三种可能,一个是对华搞冷战;二是在经济上谋发展;三是与此同时谋求军事、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也同样面临三种可能,最坏的一种前景就是美国越来越霸道,与越来越膨胀的日本联手来对付中国;而对中国最好的局面就是美国正视中国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是个很现实的民族,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中美谋得双赢局面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对中美关系,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悲观的,认为在布什第二届任期内,中美关系很可能在台海问题上发生冲突。我个人认为两种可能都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种可能性在现阶段看要更大一些。
  赵全胜:具体到政策问题,我认为,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观念应有所突破,应该正视美国因素。台湾最重要的外部支持第一是美国,第二就是日本,在处理台湾问题上,要争取美日能够起一个正面的作用。
  1972年,中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现在中日关系又出现了不正常,我觉得有必要去设想中日关系的第二次正常化。这当然需要双方进行努力。但目前的情况是,日本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重视历史问题的认识非常不足,误认为坚持几次,中国就会退让。日本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反省。对中国来说,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更有技巧的做法。如,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恢复高层互访,不一定非要关系好才能有高层互访。高层互访不光有增强友谊的作用,还有消除误解的作用。
  郝雨凡:没错,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到了一个不得不平视的阶段,日本需要在成为什么样的国家等一些世界观问题上调整心态,但是不要调整到一个有害于中日关系的状态。另外,我认为,在处理中日、中美关系上,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会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
  翟强:比较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的同时,我们确实还应看到很多合作和协商的方面,比如说反恐和朝核问题。中美关系要比中日关系复杂,也就是说给中国的机会更多一些。但总体上我认为,在中日关系上,如果是小泉仍然执政的话,中日关系改善的机会和幅度不会很大。
  赵全胜: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大的原则上的问题,一个是具体问题。从大的原则上来讲,中国应该就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提出抗议。但是,到了具体层面上,就要发挥外交技巧的作用。如果只寄希望于后小泉时代,如果没有出现对华友好的政府,难道中日关系就要一直僵下去吗?所以,我觉得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结”日本要解,双方的外交工作也还是要进行。
  郝雨凡:我认为中国手中的牌比日本多,是中国有求于日本多呢,还是日本有求于中国多?在过去,是中国有求于日本的地方多,但现在这个情况恐怕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所以我认为在日本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对其稍微施加压力还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个度,外交上有外交技巧,有外交策略,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
  赵全胜:另外,对中美日三边关系,我也想提一些建议。第一,美日需要调整一下冷战心态,调整一下认为“中国一发展我们就变弱”的零和心态。第二,三方需要加强沟通,特别是领导层的沟通。在目前全球化时代,领导层的沟通更加重要。第三,各方应该建立互信机制,避免擦枪走火,特别是要避免出现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局面。第四,各方应加强民间交流。法德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小孩子送到对方国家去做家庭访问,美日之间也有类似的做法。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