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从李向阳的双枪中,感慨经典老电影的细致严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6:03

图片里的人想来大家应该都认识,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李向阳标志性的双枪是不一样的。把图片拉大一些应该能很清楚得看出来,李向阳左手枪的枪管前端有准星,右手里的枪的枪管前端没有准星。经典老电影在细节上的严谨是现在的影视剧远不及的,双枪李向阳两支驳壳枪的细微差别,以更为接近实战的态度所表达的,是我们的抗日英雄在枪械使用上的高超本领。

像《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这样,一手拿有准星的枪一手拿没准星的枪,是抗战时期敌后游击队、武工队员们,双手使用两把驳壳枪的常用套路之一。把双枪中的一支枪锉掉准星,目的是为了拔出时的速度足够快,而驳壳枪又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锉掉准星一般则都是全自动的。不锉掉准星的枪一般是拿到正手中,保留准星的拿在正手中是为了能打得更准。第一代的半自动驳壳枪诞生于1895年,第二代全自动驳壳枪则诞生于1931年,因此后者相对价格更贵更难搞到,所以当年我们双手使两把驳壳枪的敌后游击队员,一般都是并不对称地使用两把并不一样的驳壳枪,大多数人都是右手盒子炮左手快慢机。图片中李向阳把锉掉了准星的驳壳枪拿到了右手里,而保留了准星为了打得更准的枪拿在了左手里,由此猜测双枪李向阳有可能是个左撇子。

因为是敌后活动不便使用长期,当年的敌后武工队、游击队使用的都是短枪,并且很多人配备的都是两只驳壳枪,手使双枪的套路基本都是上面介绍的这种方式。这样使用武器的原因,是人数较少长期活动在敌后,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险峻敌情,比如晚上休息时突然有便衣特务摸了上来,或者是在路上行进时意外碰上了鬼子的巡逻队,这时会快速抽出锉掉准星的驳壳枪,抢先向汉奸鬼子扫射过去一梭子。全自动的驳壳枪射速快威力大,近战中的火力不次于冲锋枪,如此能够快速扫过去一排子弹,能够对敌人构成短时间的猛烈火力压制,可以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抢夺到突围时间。

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里,听一位老八路讲述过他当年做交通员时,遭遇到过的一次战斗。因为是要在敌后穿插传送情报、命令随时有可能遭遇敌人,当年这位老八路身上带的就是两支驳壳枪,一把是山西造11毫米口径长“大眼盒子”,一把是西班牙造“二十响长苗大镜面”。行走时两把枪都藏在衣服里,前一把枪插在上衣里的左肋下,后一把锉掉了准星枪管朝上倒插在背后。休息时会把两支枪分开放到手边,“大眼盒子”藏到被子底下,“二十响”压在枕头底下。有一次这位老八路在送完命令后,在一个村子外的瓜棚里休息,因村里有人告密突然来了一队特务抓他,等他发现时特务们已经摸近了瓜地里。突临险境他先快速从枕头下摸出了“二十响”,躺着身体直接超外边猛扫过去一梭子,趁特务们被扫射得连忙往地上趴时,又抄起“大眼盒子”坐起身两个点射,打倒了一个趴下动作慢了的特务,之后趁特务们被打懵了的短暂间隙,跳出瓜棚跑出瓜地钻进瓜地外的苞米地里顺利脱了险。

现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凡是涉及到手使双枪的战斗射击场面,无一例外效仿的都是港片中的双枪耍酷套路。如电视剧版的《双枪李向阳》,张嘉译演的李向阳拿的两只驳壳枪不但完全一样,而且打枪时都像小马哥那样左右开弓连环射击。这样看起来拉风的双枪射击方式,当年的敌后武工队员是很少采用,而且也是对付不了训练有素的凶悍鬼子兵的。

如果遇到是需要相互对射的战斗,比如说没能第一时间拜托掉遭遇的鬼子,这时配备了两把驳壳枪的敌后游戏队员,非正手中那支全自动驳壳枪并不会轻易射击的,主要地是以保留着准星的握在正手里的那支枪,尽最大可能瞄准了目标射击。采用这样的双枪射击方式,一个目的是为了节省子弹,子弹对当年的敌后游击队来说可是非常珍贵的。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两支枪不会同时打光子弹。把两支枪的子弹同时都打空了,又是在两手都握着枪的情况下,这样同时给两支枪换子弹必然耗时更长,肯定会被训练有素的鬼子兵抓住机会趁机冲上来。所以咱们当年使双枪的敌后游击队员,都是主要以正手里的枪瞄准了打的方式射击,打空了正手枪里的子弹后,在保证另一只手里的枪里有子弹的情况下,来给正手里打空了子弹的枪装子弹。这样就如果鬼子趁换子弹时扑了上来,另一只手里的枪可以继续射击,压制住扑上来鬼子避免因换子弹而陷入被动。像李向阳这样身怀绝技的抗日英雄,很多人都能做到单手换子弹,不但能用一只手给手里的枪快速填弹,还够在一只手扣扳机射击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单手给另一支枪换子弹。

类似当前电视剧里的那种左右开弓的双枪射击方式,实际上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双手都有正负之分,负手的力量和准头,同正手相比要差着一大截,而开枪射击时是手是承受很大的后坐力的,因此正负手都打枪能打得一样精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尤其驳壳枪的后坐力还比一般的手枪大得多。因此说当年装备两只驳壳枪的敌后游击队员,装备两支枪的战斗目的并不是为了左右开弓,而是为了一手为主一手为辅。当然能够左右开弓双手打枪都打得准的并非没有,比如说抗日英雄杨靖宇,两只驳壳枪左右开弓连续射击,能够打落200米外树上的苹果,但这样的神级英雄在实战中是很少的。

笔者按:

一、李向阳左手枪的枪管前端有准星,右手里的枪的枪管前端则没有准星。“平原游击队”电影看过无数次,这个细节还真没注意。老一代的电影工作者的严谨态度,真挚的现在的导演们学习。

二、据笔者所知:那时的武工队枪多是别在皮带上,不像正规军会配皮质或木质的枪套,从皮带上拔出枪的时候准星会挂一下皮带,虽然可能是不到0.1秒的延误,但紧急情况下就是生和死的区别。驳壳枪单手换子弹,笔者知道一种方法是跪姿射击时把枪夹在腿弯里,一只手压弹或换弹夹,另一只手继续射击。

三、听父辈说:上海刚解放时,有公安人员,重要抓捕时也是手持双枪:右右快慢机用来进攻,左手左轮手枪负责自卫。还说当时负责的分队是外地去上海的,武器不足,在上海局借了好些枪。应该比较符合实际。

四、那时候拍电影都不是瞎拍的,道具,人物的服装,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有根据的。
http://club.mil.news.sohu.com/?a ... readid=1gbdccz303o#

40c0c835c54732d7b182097852c39ca5.jpg (43.0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5-25 16:34 上传


图片里的人想来大家应该都认识,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李向阳标志性的双枪是不一样的。把图片拉大一些应该能很清楚得看出来,李向阳左手枪的枪管前端有准星,右手里的枪的枪管前端没有准星。经典老电影在细节上的严谨是现在的影视剧远不及的,双枪李向阳两支驳壳枪的细微差别,以更为接近实战的态度所表达的,是我们的抗日英雄在枪械使用上的高超本领。

像《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这样,一手拿有准星的枪一手拿没准星的枪,是抗战时期敌后游击队、武工队员们,双手使用两把驳壳枪的常用套路之一。把双枪中的一支枪锉掉准星,目的是为了拔出时的速度足够快,而驳壳枪又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锉掉准星一般则都是全自动的。不锉掉准星的枪一般是拿到正手中,保留准星的拿在正手中是为了能打得更准。第一代的半自动驳壳枪诞生于1895年,第二代全自动驳壳枪则诞生于1931年,因此后者相对价格更贵更难搞到,所以当年我们双手使两把驳壳枪的敌后游击队员,一般都是并不对称地使用两把并不一样的驳壳枪,大多数人都是右手盒子炮左手快慢机。图片中李向阳把锉掉了准星的驳壳枪拿到了右手里,而保留了准星为了打得更准的枪拿在了左手里,由此猜测双枪李向阳有可能是个左撇子。

因为是敌后活动不便使用长期,当年的敌后武工队、游击队使用的都是短枪,并且很多人配备的都是两只驳壳枪,手使双枪的套路基本都是上面介绍的这种方式。这样使用武器的原因,是人数较少长期活动在敌后,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险峻敌情,比如晚上休息时突然有便衣特务摸了上来,或者是在路上行进时意外碰上了鬼子的巡逻队,这时会快速抽出锉掉准星的驳壳枪,抢先向汉奸鬼子扫射过去一梭子。全自动的驳壳枪射速快威力大,近战中的火力不次于冲锋枪,如此能够快速扫过去一排子弹,能够对敌人构成短时间的猛烈火力压制,可以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抢夺到突围时间。

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里,听一位老八路讲述过他当年做交通员时,遭遇到过的一次战斗。因为是要在敌后穿插传送情报、命令随时有可能遭遇敌人,当年这位老八路身上带的就是两支驳壳枪,一把是山西造11毫米口径长“大眼盒子”,一把是西班牙造“二十响长苗大镜面”。行走时两把枪都藏在衣服里,前一把枪插在上衣里的左肋下,后一把锉掉了准星枪管朝上倒插在背后。休息时会把两支枪分开放到手边,“大眼盒子”藏到被子底下,“二十响”压在枕头底下。有一次这位老八路在送完命令后,在一个村子外的瓜棚里休息,因村里有人告密突然来了一队特务抓他,等他发现时特务们已经摸近了瓜地里。突临险境他先快速从枕头下摸出了“二十响”,躺着身体直接超外边猛扫过去一梭子,趁特务们被扫射得连忙往地上趴时,又抄起“大眼盒子”坐起身两个点射,打倒了一个趴下动作慢了的特务,之后趁特务们被打懵了的短暂间隙,跳出瓜棚跑出瓜地钻进瓜地外的苞米地里顺利脱了险。

现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凡是涉及到手使双枪的战斗射击场面,无一例外效仿的都是港片中的双枪耍酷套路。如电视剧版的《双枪李向阳》,张嘉译演的李向阳拿的两只驳壳枪不但完全一样,而且打枪时都像小马哥那样左右开弓连环射击。这样看起来拉风的双枪射击方式,当年的敌后武工队员是很少采用,而且也是对付不了训练有素的凶悍鬼子兵的。

如果遇到是需要相互对射的战斗,比如说没能第一时间拜托掉遭遇的鬼子,这时配备了两把驳壳枪的敌后游戏队员,非正手中那支全自动驳壳枪并不会轻易射击的,主要地是以保留着准星的握在正手里的那支枪,尽最大可能瞄准了目标射击。采用这样的双枪射击方式,一个目的是为了节省子弹,子弹对当年的敌后游击队来说可是非常珍贵的。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两支枪不会同时打光子弹。把两支枪的子弹同时都打空了,又是在两手都握着枪的情况下,这样同时给两支枪换子弹必然耗时更长,肯定会被训练有素的鬼子兵抓住机会趁机冲上来。所以咱们当年使双枪的敌后游击队员,都是主要以正手里的枪瞄准了打的方式射击,打空了正手枪里的子弹后,在保证另一只手里的枪里有子弹的情况下,来给正手里打空了子弹的枪装子弹。这样就如果鬼子趁换子弹时扑了上来,另一只手里的枪可以继续射击,压制住扑上来鬼子避免因换子弹而陷入被动。像李向阳这样身怀绝技的抗日英雄,很多人都能做到单手换子弹,不但能用一只手给手里的枪快速填弹,还够在一只手扣扳机射击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单手给另一支枪换子弹。

类似当前电视剧里的那种左右开弓的双枪射击方式,实际上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双手都有正负之分,负手的力量和准头,同正手相比要差着一大截,而开枪射击时是手是承受很大的后坐力的,因此正负手都打枪能打得一样精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尤其驳壳枪的后坐力还比一般的手枪大得多。因此说当年装备两只驳壳枪的敌后游击队员,装备两支枪的战斗目的并不是为了左右开弓,而是为了一手为主一手为辅。当然能够左右开弓双手打枪都打得准的并非没有,比如说抗日英雄杨靖宇,两只驳壳枪左右开弓连续射击,能够打落200米外树上的苹果,但这样的神级英雄在实战中是很少的。

笔者按:

一、李向阳左手枪的枪管前端有准星,右手里的枪的枪管前端则没有准星。“平原游击队”电影看过无数次,这个细节还真没注意。老一代的电影工作者的严谨态度,真挚的现在的导演们学习。

二、据笔者所知:那时的武工队枪多是别在皮带上,不像正规军会配皮质或木质的枪套,从皮带上拔出枪的时候准星会挂一下皮带,虽然可能是不到0.1秒的延误,但紧急情况下就是生和死的区别。驳壳枪单手换子弹,笔者知道一种方法是跪姿射击时把枪夹在腿弯里,一只手压弹或换弹夹,另一只手继续射击。

三、听父辈说:上海刚解放时,有公安人员,重要抓捕时也是手持双枪:右右快慢机用来进攻,左手左轮手枪负责自卫。还说当时负责的分队是外地去上海的,武器不足,在上海局借了好些枪。应该比较符合实际。

四、那时候拍电影都不是瞎拍的,道具,人物的服装,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有根据的。
http://club.mil.news.sohu.com/?a ... readid=1gbdccz303o#
那个时候亲历战争的人多,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现在影视导演处理战争场面少有不出洋相的。
严谨?哈哈哈!就吃屎的太君吗?
那个时候演员要下基层体验生活的。
MAZ543M 发表于 2013-5-25 16:49
严谨?哈哈哈!就吃屎的太君吗?
看清楚了再喷也不迟,人家说的是道具,OK?
道具啥的都没在意,关键是人的精神气,每每看起老电影,那气宇轩昂不惧危难的精神气总是令我激情澎湃,久久不能自已!现在的那些娘炮,唉~一声叹息……
那时候 的艺术家 其实才是真的艺术家
现在社会形态就是这样啊
老的片子很严谨的。
现在做事情都粗糙,何止是拍电视啊!
受教了,学到不少知识。
说真的,对于电视剧来说,好剧本好演员才是根本,细节什么都是锦上添花的。也就是军迷才会去关心这些细节。国外的影视剧考据错误的也茫茫多。如果有剧组原意花大力气考证,做出个严谨的影视剧并不困难,至少比写个好剧本啥的简单多了。

所以,不必太认真了。
老片对装备和我军战术的表现是非常严谨的
MAZ543M 发表于 2013-5-25 16:49
严谨?哈哈哈!就吃屎的太君吗?
那个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跟拍摄技巧无关,另,轻挑真不能反映出你素养好的一面。


锯掉准星的是长苗盒子,又称头把盒子,左手是二把盒子,枪管短一点,当年中国境内盒子枪种类太多,有弹匣的有弹仓的,弹仓必须压弹,所谓十步装枪,两腿压弹是也,就是一支枪开火,另一只在腿弯处压子弹,两只手都必须保证完成动作,都能打枪

锯掉准星的是长苗盒子,又称头把盒子,左手是二把盒子,枪管短一点,当年中国境内盒子枪种类太多,有弹匣的有弹仓的,弹仓必须压弹,所谓十步装枪,两腿压弹是也,就是一支枪开火,另一只在腿弯处压子弹,两只手都必须保证完成动作,都能打枪

kingcedar 发表于 2013-5-25 17:42
说真的,对于电视剧来说,好剧本好演员才是根本,细节什么都是锦上添花的。也就是军迷才会去关心这些细节。 ...


拥有好剧本好演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有一个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编剧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潜心搞好剧本,演员如果有一个好心态,则会下苦功把角色演绎好,同理,导演、监制、摄影美术、服装道具也是如此。
kingcedar 发表于 2013-5-25 17:42
说真的,对于电视剧来说,好剧本好演员才是根本,细节什么都是锦上添花的。也就是军迷才会去关心这些细节。 ...


拥有好剧本好演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有一个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编剧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潜心搞好剧本,演员如果有一个好心态,则会下苦功把角色演绎好,同理,导演、监制、摄影美术、服装道具也是如此。
老片子手枪都是持枪于腰际,手肘弯曲,手枪顶人也是顶在敌人肋骨处,绝对没有手枪顶在别人脑门上的,更没有双手韦氏持枪或者对等三角姿势,这些姿势当年还没出现呢,考一题:当年为何采用如此不美观的持枪姿势?
拥有好剧本好演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有一个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编剧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潜心搞 ...
对于大部分都是虚构的艺术作品而言,唯有细节的真实才能表现情节的真实
拥有好剧本好演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有一个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编剧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潜心搞 ...
对于大部分属于虚构的影视作品而言,唯有细节的真实才能体现情节的真实
那时候的电影是教学片,现在算啥?
记得有一集走进科学说原装驳壳枪只有高级领导才配发,一般人只用仿制驳壳枪,而且做工很差。
其实这些电视剧电影一直都有个最大的BUG,就是子弹无限,99%的情况下不换弹夹。
人家演游击队员的,说不定自己就当过游击队。《铁道游击队》里面有一场戏,主人公骑马超过火车,驾驶列车当群众演员的的,就是真正的铁道游击队长。现在能比吗!
dizangli 发表于 2013-5-25 18:18
老片子手枪都是持枪于腰际,手肘弯曲,手枪顶人也是顶在敌人肋骨处,绝对没有手枪顶在别人脑门上的,更没有 ...
主要是当年没有港台片
dizangli 发表于 2013-5-25 18:18
老片子手枪都是持枪于腰际,手肘弯曲,手枪顶人也是顶在敌人肋骨处,绝对没有手枪顶在别人脑门上的,更没有 ...
防止别人夺枪。
dizangli 发表于 2013-5-25 18:18
老片子手枪都是持枪于腰际,手肘弯曲,手枪顶人也是顶在敌人肋骨处,绝对没有手枪顶在别人脑门上的,更没有 ...
这种姿势
对自己来说动作幅度小 指向方便
对目标来说不容易夺枪
拥有好剧本好演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有一个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编剧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潜心搞 ...
我倒觉得好剧本不是只有一个好心态就能解决的,中国娱乐界的生态本来就是不健康的。重演员票房号召力轻剧本创作。应该说不光战争片,啥类型的片都缺好编剧,成天于妈这样的货出来雷人。现在就是编剧荒,编剧在收入里分的钱少,没动力写好剧本你有啥办法。。。还不如搞点快餐作多跑几个场子来的实惠。

对于道具考据,我的态度是要重视,但真的只是锦上添花。。。兄弟连拿t34穿马甲扮3突,但谁也不能否认兄弟连是一部伟大的战争剧吧?我倒是希望剧组与其在道具上考究,还不如考虑一下怎么让剧情更加真实可信,别搞些受辱女战士一键换装瞬杀十余鬼子之类的。。。道具只要不出大错符合时代,已经足够了。。。
那时候很多装备很容易得到.过了几十年以后.东西都没有了.拿些代用品也是客观现实啊.
ckg 发表于 2013-5-25 18:36
主要是当年没有港台片
晚年许世友百无聊赖,身边的警卫人员找来香港的武打片给他看

结果许世友看了2部说:全是花架子。
娱乐片嘛,不必太较真
现在拍战争片是历史剧,以前的战争片是时代剧,不过现在的有向神话剧和穿越剧发展的趋势了
有一部老电影,忘了叫什么名字,背景好像是海南岛或者广东地区的游击队抗战故事。其中老演员仲星火演一个游击战士。有场戏是他和战友去运粮,中途遇上鬼子,已经过河的他在河边掏出二十响,把枪驳到枪套上,然后用枪套抵肩,手拨快慢机,开火时“哒、哒、哒”,“哒、哒、哒”,明显用的是点射模式。可以听出毛瑟全自动手枪的点射速度并不快。

那一段简直就是毛瑟全自动手枪的使用教范。
老片子手枪都是持枪于腰际,手肘弯曲,手枪顶人也是顶在敌人肋骨处,绝对没有手枪顶在别人脑门上的,更没有 ...
持枪在腰间,一不容易被反抢,二轴距短,方向射界大,枪口移动角速度大,容易对付移动目标

我很喜欢这种持枪法
那时候拍一部电影要一年。现在拍一部电影一周, 电视剧一天一集。 以现在的演员片酬去耗时一年拍一部电影,制片人还不赔死啊。
现在的艺术家没有几个。容嬷嬷是一个,老牌艺术家
MAZ543M 发表于 2013-5-25 16:49
严谨?哈哈哈!就吃屎的太君吗?
吃屎的倭寇未必没有,只是在老百姓心中本来就容易神化自己一方的英雄人物
民间传说从哪儿来的?
当时的倾向就是神化,现在的倾向是去英雄化,如此而已
甭说当时,就是现在WW渔民不也在神化我大海监渔政吗?
zephyra 发表于 2013-5-25 16:53
看清楚了再喷也不迟,人家说的是道具,OK?
毛时代的东西一定要……
81厂拍的军 教片,能不专业吗
那时候拍一部电影要一年。现在拍一部电影一周, 电视剧一天一集。 以现在的演员片酬去耗时一年拍一部电影, ...
老版三国,应该是到现在为止最后一部当艺术在搞的电视,电影类做品了,拍了3年,戏份最多的孙彦军,片酬只有1000多块钱,老演员好敬业,当时我们也真心穷啊。。。。。。
平原游击队里的鬼子垃圾么?
崇敬方化 的路过
swsky 发表于 2013-5-25 18:52
晚年许世友百无聊赖,身边的警卫人员找来香港的武打片给他看

结果许世友看了2部说:全是花架子。
给少林寺的看武打片,这不是班门弄斧嘛。